市财政厅2011年工作总结(五篇)

时间:2019-05-13 05: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财政厅2011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财政厅2011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市财政厅2011年工作总结

市财政厅2011年工作总结

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夯实财源基础,继续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支三年翻番。全年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2%,超过全国水平9.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迈上1000亿元台阶,比上年增长35.4%,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新高,实现由四年翻番向三年翻番的重大跨越;财政支出2529.5亿元,比上年增长31.5%,也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4.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剔除按财政部统一规定新增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因素,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8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市县财政后劲增强。设区市财政总量壮大,除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宜春外,吉安、新余、抚州三个设区市财政总收入也迈上百亿元台阶。县区发展加快,县级财政总收入1242.3亿元,占全省的75.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长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全省县县财政总收入2010年突破2亿元,2011年又突破3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达到40个,新增18个;超20亿元的达到14个,新增10个;超30亿元的达到5个,新增4个,分别是XX市、XX区、XX市、XX区,特别是XX县突破45亿元。

三是促进发展成效显著。各级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综合运用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省财政下达污染防治、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等节能环保资金18.2亿元,整合资金3.5亿元支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筹集15.4亿元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投入2.9亿元支持流通服务领域建设;大力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0亿元,加大我省铁路、水利、保障性住房等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减轻负担;发挥省信用担保公司平台作用,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65亿元;省财政安排2.17亿元对电力企业实施奖励政策,安排1000万元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大、效果好的34个金融机构进行奖励。

四是民生保障力度加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财政在连续四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新增安排87亿元,投入总量达315亿元,围绕十个方面实施70项公共财政政策,着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省用于民生方面的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达1421.6亿元。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2%,高于中央要求的15.1%;教育总支出(包括中央专款安排教育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五是财政改革纵深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省、市、县全面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初步建立,政府预算体系逐步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在省、市、县全面铺开的基础上,选择13个县(市、区)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公务卡改革范围扩大,设区市全面启动,县(市、区)积极试点;政府采购规模达140亿元,节约资金15亿元;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项目达21大项,56小项,发放金额达134亿元,发放率92.4%。同时,加大对预算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等监督检查,大力开展财政账户清理整顿工作,“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推开,“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性得到增强。

六是机关建设成果丰硕。全省财政部门以开展“发展提升年”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建设“五型”财政目标,进一步拓展“八项服务承诺”内涵,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服务效能,精简办事程序,完善管理制度,财政部门机关运转不断规范,政务环境更加优化。通过开展“学准则、守法则,廉洁自律、为民理财”活动,全省财政系统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一年来,省财政厅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省发展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五五”普法先进集体、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直先进机关纪检组织等荣誉共30余项。同时,全省财政干部大力学习和弘扬张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在全省财政系统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颂歌献给党”、网络征文、主题演讲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财政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着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此外,投资评审、票据电子化改革、财政投资管理、会计行业管理、注协行业创先争优、人事教育、干部培训、老干部工作、工青妇工作、财政政策研究、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好成绩。

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进取的结果。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全省财政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推动全省财政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20**年上半年,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地税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地方税务工作会议及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坚持落实税收优惠、优化纳税服务、依法强化征管“三项并举”工作思路,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严格坚持依法治税,着力实施信息管税,深入推进专业化管理,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过半目标,为全省圆满实现上半年地税收入目标和团结奋起三次创业,促进地方经济超常规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半年收入目标圆满实现

上半年,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利影响,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累计组织地税收入85820万元,为年计划的62.9%,同比增长34.3%,增收2191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1833万元,为年计划的62.9%,同比增长34.4%,增收20950万元;其他收入完成3987万元,为年计划的62.3%,同比增长31.8%。省级税收完成18566万元,为年计划的59.5%,同比增长27.7%;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469万元,为市府计划目标的61.5%、工作目标的58.8%,同比增长27.2%,增收3096万元。

(一)组织收入原则全面落实。继续坚持了“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注重收入规模,又重视收入质量,各级次收入平衡发展,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杜绝了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等行为。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坚决防止和制止以各种名义拖欠国家税款,确保了全市地税收入稳定增长。

(二)税收目标管理不断加强。全面调查现有税源,针对征管业户变化、收入结构、主要增减收因素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2010年经济发展规划对地税收入的影响做出客观预测,按月计划分配收入指标,定期召开收入形势分析会,落实好收入责任制。密切关注并及时解决税收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做好税收收入完成进度情况的考核检查,增强了税收入库的科学性、均衡性,顺利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和二季度“双过半”,为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经济税收分析继续深化。加强对经济形势和税收形势变化的分析,科学判断税收增长趋势,认真分析和评估房地产新政策等重大税收政策调整对地方税收的影响,按月解析地税收入情况,指导各征收单位调整征管措施,提高了税收预测的能力和针对性。加强税收微观分析,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做好宏观分析,对广安地税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调查分析,调研报告《广安地税收入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被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研究》刊用。

(四)重点税源监控全部到位。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将全市总投资额在4000万元(含)以上的165户重大建设项目、104户重点税源纳入市级挂牌监控(其中11户重大建设项目、46户重点税源纳入省级监控管理),各区市县局和市局直属一、二分局将总投资额在500万元(含)以上的建设项目纳入重点监控目录,建立分户台账,进行重点管理,促进重点税源企业入库地方税收28189元,同比增长25.8%,增收5774万元。加强项目工程责任管理,结合工程进度和施工情况,适时、动态地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深入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提升了税源监控效果。

二、严格坚持依法治税,税法遵从度全面提高

(一)税收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总局《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发布、备案和清理制度,上半年各单位没有制定出台不规范性文件。继续完善了行政复议应诉制度,实行复议办公室挂牌办公,探索行政复议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市局与各区市县局、机关各科室以及科室与科室人员都签订了《税务行政执法责任书》,将执法责任全部落实到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全程监控、规范与考核,严格责任追究。认真开展重大税务处罚案件备案、执法案卷评查和税收执法检查等工作,确定了市局一分局、XX县局、XX市局为重点执法检查单位,正在实施税收执法检查。完善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办法,加强稽查案件复查,有效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行政大调解工作,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和工作制度。积极开展税务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专项检查,完善了审批流程,全面提升了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补充完善了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四个环节相应的法定程序和手续,确保了规范执法,阳光执法。

(二)税收秩序进一步规范。创新稽查工作理念,着手推进分级分类稽查办法。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加大对大型连锁超市、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电力等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上半年全市共检查68户,组织入库4247万元,入库率100%,处罚率27.3%。从严查处协查举报案件,严厉打击税收违法案件和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上半年共接受协查发票229份;接受举报案件2件,正在查办;查处制假、售假、贩假、非法取得、非法出售、非法代开和虚开发票等涉案发票份数159份,涉案发票金额111万元,课处税务行政罚款0.6万元。抓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检查和纳税人自查工作,共组织企业自查37户,自查补税3862万元。加大税警协同检查力度,上半年共协同执行税款、罚款及滞纳金入库4247万元。

(三)税收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一是认真做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二五规划”开局工作,制定了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计划,以完善执法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了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二是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制定了税收法制宣传教育新的五年规划,顺利通过了“五五”普法检查验收,被XX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09年度XX市普法依法治理模范单位、2009年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荣获全省地税系统2009年度税收法制工作一等奖。三是加强税收法制业务培训,不定期开展税收法制业务培训6期。四是紧紧围绕第19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主题,在全市主要街区、邓小平纪念馆等地段悬挂张贴税收宣传横幅标语和税收宣传画,重点策划开展了“税收宣传启动日暨诚信纳税人表彰授牌大会”、“建立税收专管员qq群”、“第三届职工运动会传税法”、“百户千家送税法”等活动,对全市20户纳税信誉等级a级纳税人和30户纳税大户进行了表彰授牌,建立税收专管员qq群15个,近200名纳税人加入了qq群与税收管理员互动学习探讨税收法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以及墙报、图片、税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政策,全民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税收宣传月期间,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在广安日报、西部经济周刊、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刊播新闻稿件70余篇;省局采用反映我局税收宣传活动的信息19条;市局编发宣传月活动信息专辑3期。

三、认真落实税收优惠,税收调控职能充分发挥

(一)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新政策。一是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按照中省要求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执行好促进下岗再就业、西部大开发、小型微利企业、残疾人就业、复转军人等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受理审批绿色通道,充分发挥税收优惠的调控导向作用,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上半年,共为60户企业审批减免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3711万元,为特殊困难群体减免地方各税421万元,免收地方税务登记证工本费5640元。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通过深入宣传、加强培训、狠抓落实,确保营业税新旧税制平稳过渡。三是认真贯彻基金新政策。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政策基本规定,执行重点、难点及征免界限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今年内在我市全面开征。

(二)加强房地产税收政策管理。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以及4月17日国务院下发的房地产“新政”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同时结合营业税新旧税制的变化,对合伙建房、“二手房”转让、建筑承包、个人建房销售、农贸市场房屋出租等税收政策执行及征管难点进行调研,进一步明确了销售不动产营业税有关销售折扣的计算及计税依据的确认,无偿赠与不动产的税收征免,个人建房销售税收,建筑总包分包税收管理,电力安装工程设备扣除,“二手房”转让税收政策等问题,促进了建安房地产税收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共实现建安房地产业税收收入39314万元,同比增长66.86%,增收15753万元,成为支撑地税收入的主力军。

(三)积极加强税收政策调研。加强对征管一线的调研,对政策实施中的难点、盲点,力求通过典型范例的有效解决,带动税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货运总包分包业务发票开具问题、殡葬服务是否征收营业税问题、个人自建自用住房征收营业税问题、营业税按差额征税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明确,确保了政策落到实处。结合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深入开展调查分析,积极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调研报告《“房产一体化”功能及运用现状分析》、《广安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现状及对策》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调研课题。

四、全面优化纳税服务,税收综合环境更加和谐

(一)纳税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是积极推进纳税服务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了纳税服务考核评价、定期回访制度、局所长接待日制度、行政大调解制度以及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强化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提高了社会满意度。二是针对2009年省局纳税服务专项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切实进行了整改,提高了服务水平。三是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大力推进纳税服务全局性、系统性和基础性建设,按照市政府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市政务中心建立了地税纳税服务区,设置了办税服务区、纳税咨询区、取表填单区、资料取阅区、等候区,增设了取号机、意见箱、资料架、宣传栏、公告栏、饮水机等服务设施,统一办税服务厅的业务流程和办公标识,实现了“一窗多能”和“一站式办结”功能。四是加强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广安地税网站等宣传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完善了12366纳税咨询服务热线税收政策咨询、发票管理咨询、税务行政执法咨询、投诉举报等服务功能,已受理并及时处理回复纳税咨询问题658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8%。启动了广安地税网站二期优化建设项目,对市局内部网站和外部网站重新改版,修改完善了网站栏目,丰富了栏目内容,建立了税收管理员qq群,基本上满足了纳税人的涉税咨询服务需求。

(二)纳税服务程序不断简化。完善一窗式服务平台,以办税服务厅为依托,推行办税服务标准化作业,梳理简并办税流程。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将个体工商户纳税人及房屋交易契税受理审批出件等业务全部移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结,做到“统一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指南、统一服务职能、统一服务标准”,切实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重复找的问题。按照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进一步清理涉税管理权限,对需市局省批和管理的,原则上交由试点县地税局自行审批和管理。认真落实“两个减负”,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精简并统一纳税人的报表资料,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三)纳税服务内容不断创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公正执法的服务理念,做到依法、公正、文明服务。严格执行省地税局《办税服务厅服务规范手册》,继续推行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自助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限时服务的基础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行多种申报和缴款方式,在办税服务厅安装pos机银联系统,推行“刷卡缴税”,进一步方便了纳税人。深入企业走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一起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了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着力实施信息管税,税收征管方式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严把数据采集关,主动加强与国税等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信息共享,保证各项数据及时、完整、准确。二是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利用。进一步拓展信息集中的范围,健全税收风险预警等指标体系,加强信息比对,查找和堵塞征管漏洞。强化信息系统支撑,提高税源管理实效。注重征管系统的深度运用,每季度发布一期全市征管数据分析报告,为基层开展税收管理提供了信息服务。三是积极做好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按照省局要求,详细制定系统切换计划,做好测试数据采集。按期完成税务人员定岗、纳税人基础信息采集与审核、税种核定、银行国库信息维护、设备升级、人员培训等升级前的准备工作。积极做好税库银横向联网测试,保证了新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正式运行。认真收集、解决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各类问题及解决方法梳理、汇总、上报,为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优化完善提供参考。四是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软件的上线运行。建立以省级征管数据大集中为平台、建卡管理为中心、契税征收为把手、发票比对为手段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模型的管理软件,初步形成一个“集中管理、相互依托、数据规范、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库,使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从形式到内容真正实现全面统一,为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六、深入推进专业化管理,税收征管质效有效提升

(一)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一是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科学确定税源管理岗位,细化职责分工,提高税源综合管理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税收管理员的监督考核,逐步形成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在煤炭、房地产等行业探索建立了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加强大企业管理。按照总局和省局的工作安排,对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开展了税务风险评估和税收自查督导。与国税部门联合成立了督导工作小组,统一实施企业自查督导工作。深入调查掌握了大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情况、履行纳税义务真实性以及财务核算状况,为管理对象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纳税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按照总局制定的整改问题,对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在本地的成员单位进行跟踪管理,了解企业整改工作进展,监督相关涉税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并将企业整改落实情况及时上报了省局,进一步做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巩固工作成果。

(三)推进各税种管理。一是加强货物运输税收管理。加强货运发票管理,严格执行“票表比对”制度。对各单位货运自开和代开票纳税人票据使用和缴销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开展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统计分析工作,促进了货运税收稳定增长。二是加强所得税管理。强化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抓好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煤炭采掘、水泥生产等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管理。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对581户企业进行了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增加额14074万元,查补企业所得税5403万元,促进企业所得税入库18779万元,同比增长47.47%。认真落实“四一三”工作思路,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申报和完税证明开具寄送工作。上半年入库个人所得税7990万元,同比增长47.44%。三是切实做好耕地占用税征管和契税管理。加强与国土、房管等部门协作,强化耕地占用税清理检查。建立了二手房最低计税指导价格制度,稳步推进以契税“先税后证”为把手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积极做好土地出让环节契税征收工作,促进耕地占用税入库3111万元;契税同比增长134.59%,增收4630万元。四是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管理。在XX县地税局和XX市地税局开展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核查应税土地面积工作试点。强化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使用税的专项检查。共组织城镇土地使用税2129万元。五是稳步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积极落实土地增值税清算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二手房”土地增值税税收征管,促进土地增值税入库3274万元,同比增长73.96%。六是进一步加强车船税征管。完善了车船税税源数据库。加大了日常工作检查。对委托交通船舶管理部门代征船舶车船税进行了积极探索。上半年车船税共入库693万元。七是加强基金清欠管理和工会经费代征工作,确保基金及时足额征缴入库。上半年共征收基金附加收入3987万元,同比增长31.76%。

(四)强化税收征管基础。一是加强个体工商户管理。按照业户自报、典型调查、定额核定、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上报审批、下达执行的程序,在全市推行个体工商户电脑定税,进一步提高了税源监控水平。二是落实新修订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对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了纳税评估,通过纳税约谈补缴税款500余万元。三是加强发票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票管理员制度、领购制度、填开制度、保管制度、缴销制度等制度,加强发票的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按照总局《全国普通发票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科学设置票种,合理设计式样,做好普通发票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准备工作,全面提升普通发票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发票检查力度,定期开展了发票打假活动。

七、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和“政治信念强、创新能力强、实干精神强、民主观念强、廉洁意识强”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了“四好?五强”县级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完善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学习了四项《监督制度》。

加大了对县(市、区)局领导班子的监督考核力度。

(二)加大干部管理力度。一是加强干部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上半年,全局有6人参加省局法制调训,11名干部参加电子科技大学政务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各级地税机关组织内部培训15期。二是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任职交流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地税系统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办法》,对2名县局局长、3名直属单位局长进行了交流任职。对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8名基层所所长进行了交流任职。三是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人事任免。协助省局选拔任命市局纪检组长、党组成员1名。考察任命了2名正科级领导干部,改选了市局工会主席1名、团委书记1名;选拔任命了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免去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职务;考察任命了1名主任科员和2名副主任科员;考察任命了2名基层所所长和1名人教股长。四是完成2009年年度考核工作。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了公务员考核,表彰了27名优秀干部职工,对全系统39名公务员记三等功一次,67名优秀公务员记嘉奖一次。五是认真做好接收安置稽征人员工作,共接收安置稽征人员15名。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制定了创建规划,落实了创建措施,积极深入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帮困活动,全体党员干部主动捐款1.46万元,用于我局定点联系扶贫村XX区恒升镇果子村贫困户;为我局定点帮扶的XX县鼓匠乡大田湾村贫困户送去复合化肥2.5吨、农用科技书籍100册,筹集3.5万元用于XX县鼓匠乡大田湾村基础设施建设;50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4.72万元。上半年,我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了市级最佳卫生单位、2009年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19项殊荣。二是认真落实了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积极作用。三是结合工青妇工作积极开展日常文体活动,大规模、高规格办好了第三届职工运动会,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生机蓬勃的广安地税文化,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四)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全市地税系统广泛开展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凝聚人心强、促进和谐强”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思路对接、目标同向、布局相融、工作互动、成效统筹,努力构建与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基层党建运行发展新格局,促进了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政治理论素养。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相关办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市局机关党委在七一前夕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2009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大力规范内部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建立了效能建设“三级联罚”制度,切实加大政务服务工作问责力度,提高了地税系统执行力。认真落实省市绩效管理办法,根据省局及市委市政府绩效管理办法,及时调整并出台了全系统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现金及银行账户、车辆购置、交通燃修费用的监管。规范政务接待工作和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抓好了节能减排、平安综治、督查督办、应急管理、维稳、信访、保密、防邪、计生、卫生、园林等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八、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地税良好形象不断巩固

(一)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继续健全和完善廉政责任分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税收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明确党组成员和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的具体责任,不断延伸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各个责任主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三是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责任全面细化分解,确定落实部门和主要责任人,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对8个基层单位分别确立了各自要抓的特色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税务稽查执法权、税收征管行为和税收管理员的监督管理。结合当前基层地税机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具体实际,在全市地税系统全面推行了基层纪检监察员分片派驻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构建起符合地税实际的大预防工作格局。

(二)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教育与监督。一是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各类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上廉政党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党员领导干部全面系统掌握《廉政准则》的基本精神,熟知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坚持把廉政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宣教活动,制定了2010年反腐倡廉教育学习安排的意见,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学习重点,采取上廉政党课、领学、自学、交流体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了向纪检监察英模和身边优秀干部学习活动,组织收看了《远山的红叶》,切实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继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培育地税文化理念,突出广安地税特色,着力打造“广安地税”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坚持以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廉政知识测试、读书思廉、廉政歌曲传唱、廉政警句及文艺作品创作、廉政文艺演出等活动,为机关办公电脑安装了廉政屏幕保护程序,评选表彰了XX区局、XX县局、XX县局、XX县合流地税所等4个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三是以规范权力、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为重点,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按照省局关于加强对厉行节约要求落实情况、津补贴制度规定落实情况、政府采购等监督要求,对贯彻压缩“公用经费开支比例”规定情况、经费收支、政府采购及其他重大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是否符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求,是否存在重大损失和奢侈浪费问题进行了内部审计和重点检查,加强了“小金库”治理后续监督检查。上半年全市地税系统共开展内部审计项目3项,提出整改建议5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了行政管理权、税收执法权和税收管理权以及税票、发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税收执法过错人员进行了相应的责任追究,有力地促进了依法行政。

(三)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一是深入开展了以“创先争优谋发展、促进地税新跨越”为主题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了《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在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亮牌示范、服务群众、组织创新、党性教育等活动,努力做到了推动三次创业有新进展、促进地税收入有新突破、纳税服务有新成效、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加强、党员作风建设有新转变,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继续狠刹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地税机关和地税人员参与税务代理中介业务、向纳税人强行推广纳税申报方式、强制税务代理、强行指定税收鉴证、乱摊派、乱收费、报销有关费用等不正之风。三是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通过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完善12366纳税服务咨询热线功能,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特邀监察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畅通监督渠道,广辟监督途径,充分发挥其在政风行风建设中的参谋咨询、桥梁纽带和监督检查作用。上半年,我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在收入任务、实际税源、税收管理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下半年,全市地税系统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三项并举”工作思路,再鼓干劲、奋发进取,为全省地税收入圆满实现千亿目标和我市奋起三次创业,促进地方经济超常规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第二篇:市蔬菜办召开省财政厅蔬菜食用菌

市蔬菜办召开省财政厅蔬菜食用菌

技术推广项目督导会议

3月27日,省财政厅蔬菜食用菌技术推广项目督导会议在德州召开,各县市区副局长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市蔬菜办副主任孙保卫主持会议。

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汇报交流了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市蔬菜技术推广站陈健全科长传达了省农业厅农技站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下一部工作。最后市蔬菜办副主任孙保卫做总结讲话。他指出: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这个项目非常重要,会后各县市区一定向主要领导汇报好,引起高度重视。

二、按部就班,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首先建好样板,一定按农业厅的规定建好样板。其次算好帐。包括项目的台账、样板棚的增收帐,其实算好蔬菜产业大帐,项目不是目的,是手段,为的是蔬菜产业增收。最后搞好培训,培训的音像资料、人员人数等都要保存好。

三、认真记录、及时总结、做好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的准备工作。项目验收要建好项目实施档案,整理好所需材料包括工作总结、实施方案、效益分析、技术规程等相关材料。绩效评价做好测产报告、自评报告、验收报告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项目验收成功。

第三篇:湖南省财政厅[范文模版]

湖南省财政厅

文件

湖南省卫生厅

湘卫规财发〔2009〕3号

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 公有周转住房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财政局:

为解决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和对口支援农村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的住宿问题,稳定农村卫生技术队伍,决定启动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住房建设,2009年在部分县市区开展试点。为此,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住房建设试点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请按照试点工作进度安排,于5月1日前将本市州试点名单报省卫生厅、省财政厅。

附件:

1、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住房建设试点方案

2、乡镇卫生公转房试点指标分配表

二OO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附件1:

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住房建设试点方案

为稳定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特别是贫困地区卫生技术人才,决定以湘西地区及其他地区国扶县、省扶县为重点,开展乡镇卫生院职工小户型公有周转住房(以下简称公转房)建设试点,解决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和对口支援农村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的住宿问题。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湘西地区扶贫开发战略,统筹考虑全省乡镇卫生院建设发展,在100所乡镇卫生院(具体指标分配见附件)开展公转房建设试点,建设职工小户型公转房1000-1200套。

二、建设原则

1、政府统筹、多方筹资。由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乡镇卫生院职工小户型公转房建设,政府、单位、个人共同筹集建设资金。

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内乡镇卫生院职工小户型公转房建设规划,并采取先试点,后铺开,逐年到位的办法逐步满足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及对口支援人员的住宿需求。

3、产权公有,周转使用。乡镇卫生院职工小户型公转房属

国有资产,由县级财政部门进行综合监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实施具体管理,并在技术骨干和对口支援人员中周转使用。

4、标准适度,经济实用。严格控制公转房建设面积,不得超标准、超面积建设。

三、建设标准

从严控制每套公转房面积,一般以40平方米/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60平方米/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两种户型为主,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乡镇卫生院现有能力和发展规划确定公转住房套数,但不能过多举债建设。

四、资金来源

采取省补助、市县两级配套,乡镇卫生院自筹,职工入住前交纳住房保证金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其中省财政对每所拟建卫生院补助20万元,市州财政酌情配套,县市区财政配套不少于5万元,其余部分由乡镇卫生院自筹以及入住职工交纳住房保证金解决。鼓励社会捐资建设,坚决杜绝乱集资和乱摊派。

五、试点县市区和试点乡镇卫生院的选择

为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试点采取申请制。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下发试点方案,对项目的时间、质量、优惠政策、经费配套等提出要求,然后由各县市区提出试点申请及承诺,市州卫生局、财政局根据试点申请及承诺择优选择1-4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选择2-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公转房建设试点。

(一)试点县市区应具备的条件。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公转房建设工作,对项目建设作出书面承诺,承诺的主要内容有:享受省政府《关于省疾病控制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等三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04]50号)中规定的优惠政策,建立项目审批、报建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减免有关行政性收费,大幅度降低事业性、服务性收费,对于需征地的卫生院无偿划拨项目用地;安排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试点优先安排在国扶县和省扶县。

(二)试点乡镇卫生院应具备的条件。政府举办,无承包、租赁等行为。优先安排不需征地、无任何住房、且病床在20张以上的乡镇卫生院。

六、试点工作进度

4月1日前,县市区卫生局、财政局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制定的乡镇卫生院职工小户型公转房建设试点方案,拟定本县市区建设计划,经县市区政府同意后,以县市区政府的名义向市州卫生局、财政局提出试点申请报告,递交项目建设承诺书。

5月1日前,市州卫生局、财政局根据县市区的试点申请和承诺书,经现场考察后选择1-3个县市区报省卫生厅、省财政厅。

6月1日前,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对各市州上报的试点县市区材料逐个审核,最后确定试点县市区和项目单位,下达项目计划。各试点县市区完成项目建设手续审批。

7月1日前,各项目单位启动土建施工。12月1日前,各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2010年2月1日前,各项目工程竣工并可投入使用。同时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全省公转房建设规划和2010年计划。

七、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和试点县市区要将公转房建设项目纳入2009年卫生基建重点项目管理,与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一并研究、一并督查、一并考核。

(二)切实履行承诺。各地要科学制定辖区内乡镇卫生院职工小户型公转房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审批绿色通道,落实配套资金和优惠政策。

(三)抓好项目质量。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落实质量监管措施,实行招投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和质量终身保证制。

(四)保证资金安全。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资金和资金不到位。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同时,要及时收集、整理、归类、入档公转房建设资料,保证公转房资料的完整。

(五)严格使用管理。乡镇卫生院公转房属国有资产,只能周转使用,不得出售、转卖和外租。各地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公转房使用管理办法。公转房安排对象必须是具有执业资格的乡镇

卫生院职工,临床技术骨干优先安排,还必须保留2-4套作为机动,用于新引进的卫生技术骨干、新录用的医学大学生和对口支援医务人员居住。

湖南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9年3月25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四篇: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苏财企„2008‟182号

《江苏省省级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我省外经外贸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苏发[2008]8号)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着力解决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有关外贸金融等问题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51号)精神,特制定《省级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

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符合我省产业政策导向;

(二)符合我省外经外贸发展政策;

(三)有利于促进我省外经贸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四)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择优扶持,突出重点。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条 专项资金由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共同管理。

省外经贸厅主要负责资金申报相关业务的政策指导、受理项目申报材料、项目初审意见;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及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

进出口信用保险

第四条 扶持范围

(一)出口信用保险,包括一般贸易出口、农产品出口、新兴市场出口、软件出口及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信用保险;

(二)进口信用保险,对全省企业进口属于国家重点鼓励的先进技术设备、资源类产品投保进口信用保险;

(三)“走出去”投资保险,对全省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承接境外总承包、一包工程项目投保投资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特定合同和买方违约保险业务。

第五条 扶持条件

(一)在江苏省内注册,投保出口信用险的企业;

(二)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投保,并取得保费正式发票的企业。

(三)申报期间保费总额在3万元以上人民币的企业。第六条 扶持标准

(一)一般贸易出口方面

1、省属外贸企业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

2、对省内企业出口新兴市场(除欧盟、北美、日本、港澳、台湾地区、中国保税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

3、对省内企业农产品出口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30%资助。

4、对省内企业软件出口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业务除外)。

5、对省内企业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

6、以上资助可以累计享受,资助总额不超过企业实际全部申报保费的30%。

(二)进口贸易方面

对省内企业进口国家重点鼓励的先进技术装备、资源类进口产品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20%资助(包括进口信用保险和相应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三)对“走出去”项目方面

1、对全省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项目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30%资助。

2、对全省企业承接境外总承包、一包工程的保险,按实缴保费的30%资助(包括投资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特定合同和买方违约保险业务)

第七条

申报材料

(一)出口信用保险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出具的保费发票复印件(加盖公章)。

(三)支付保费的汇款凭证复印件(加盖公章)。第二节

开拓国际市场 第八条

扶持范围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参加国际展销会(博览会)的摊位、布展、展品运输、境外广告宣传费用;我省自办的境外展和组织参加的农产品展、高新技术展、品牌展(含香港、澳门等地区)摊位、布展、展品运输及境外广告宣传。

第九条

扶持条件

企业上出口海关统计数在1500万美元以上。第十条

扶持标准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费用给予适当支持,支持比例不超过费用总额的70%。我省自办的境外展和组织参加的农产品展、高新技术展、品牌展的主要费用给予不超过80%的支持。

第十一条

申报材料

(一)国际市场开拓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相关费用支出财务凭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如为 境外发票还需提供银行付汇单);

(三)项目相关证书、合同及参展通知等复印件;

(四)与资金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第三节

进出口公平贸易 第十二条

扶持范围

(一)企业参加由国家(省)各进出口商会、协会等组织的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美国337调查、反垄断调查以及参与贸易壁垒和贸易纠纷的调查、应诉、抗辩、进出口贸易纠纷和涉外法律事务等涉及到进出口公平贸易的活动;

(二)省内企业对进口商品提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申请并被商务部立案调查的案件。

第十三条 扶持标准

(一)省商会、协会组织赴境外应诉、交涉、抗辩所支出的国际机票和生活费(按国家标准计算),按80%比例支持,最高上限不超过30万元;

(二)新立案件的律师费的9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

(三)行政复审案件律师费的8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

(四)日落复审案件律师费的7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人民币;

(五)向国外提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所需要律师费的70%,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

(六)企业发生的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企业积极应诉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且所支付律师费用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以上支持项目不重复享受。第十四条 申报材料

(一)进出口公平贸易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案件总结材料(内容包括企业概况、案件背景、应诉过程及结果、经验教训等);

(三)案件结案材料;

(四)企业从事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的费用支出证明材料(如是境外发票还需提供银行付汇单);

(五)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第四节 国际电子商务 第十五条

扶持范围

(一)“江苏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补助费用;

(二)企业加入江苏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入网费。第十六条

扶持标准

(一)江苏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按实际发生费用给予50%比例补助,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100万元。

(二)入网企业按入网发生费用给予不超过80%扶持,单个使用方向支持上限2万元。

第十七条

申报材料

(一)国际电子商务促进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相关费用支出财务凭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三)所加入平台或开发平台的介绍材料(包含其域名、ISP号等)

(四)与国际电子商务促进资金有关的其他材料。第五节 出口品牌 第十八条

扶持范围

(一)境外商标注册费;

(二)出口产品境外认证费;

(三)为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的法律诉讼、仲裁等活动的律师费;

(四)收购境外知名品牌的费用;

(五)对新获得“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企业给予奖励。第十九条

扶持标准

(一)按实际发生费用给予不超过70%扶持,单个项目支持上限50万元。

(二)获“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奖励20万元。第二十条

申报材料

(一)出口品牌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相关费用支出财务凭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如是境外发票,还需提供银行付汇单)。

(三)相关注册证书、合同、境外机构出具的公证、批复文件等复印件;

(四)与出口品牌资金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第六节 科技兴贸 第二十一条

扶持范围

(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对自主研发成功并形成500万美元以上出口规模、带动转型升级的项目;

(二)我省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现代装备)的出口产品研发项目;

(三)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的出口产品研发项目;

(四)优势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的出口产品研发项目等。第二十二条

扶持条件

对符合二十一条规定的产业项目,上年海关统计出口额200万美元以上企业,其中苏北企业100万美元以上。

第二十三条

扶持标准

对符合申报范围的出口研发项目,根据申报单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发资金投入情况及进度,经济指标、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创汇、项目预期收益等情况,给予研发费用比例不超过5%、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助。对研发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两年内形成500万美元以上出口规模的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第二十四条 申报材料

(一)科技兴贸研究开发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2);

(二)科技兴贸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研发项目的查新报告;

(四)企业前两年审计报告;

(五)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六)出口业绩证明材料(软件出具出口合同登记证书及数据表复印件或软件出口证明)。

第七节 出口基地 第二十五条

扶持范围

(一)经外经贸厅、财政厅共同认定的科技兴贸、机电、农产品、轻纺出口基地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二)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第二十六条

扶持标准

(一)出口基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10%以内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出口基地公共技术平台是由行业组织、企业或及其它社会团体独资、合资或合作兴办,以出口基地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主要面向出口市场的研发测试、质量控制、产品检测所需的公共技术及设备,为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制订、交易、推广、咨询、培训或出口产品自检、预检等提供服务的机构。

(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对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或有机产品等标准及相关要求,建立出口产品溯源和追踪体系给予投资额10%以内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第二十七条

申报材料

(一)出口基地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

(二)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四)从事出口基地公共技术、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资金实际支出证明材料。

第八节 企业“走出去” 第二十八条 扶持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

(一)一般境外投资:省内企业到境外从事生产加工、科研开发、建立营销网络等,单个项目中方投资额不低于50万美元的项目。

按照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的补贴上限为200万元。

(二)境外资源类投资:省内企业到境外从事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农业、渔业等资源类投资项目,按照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的补贴上限为300万元。

(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对经国家及省批准认定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根据园区基础设施我方投入情况,给予我省控股企业专项资助。鼓励企业进入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发展,对首次入区的我省企业给予扶持。

对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我省企业,按照实际投资额给予10%的资助,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对首次入区投资的我省企业,按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贴息:省内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项目贷款,项目合同在上年有效,单笔贷款不低于100万人民币。

对企业上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项目贷款项目予以贴息,贴息率不高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每个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只能有一笔贷款享受贴息。单个项目补助上限为60万元。

(五)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各类保函:省内企业支付银行开具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各类保函费用。对企业上支付的银行开具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维修保函等费用给予不超过80%补贴,单个项目上限40万元;开具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保函费用给予不超过70%补贴,单个项目上限为20万元。

(六)、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奖励:对省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包大项目给予奖励。已实施的单个项目合同额超5000万美元(含5000万美元)奖励20万元;单个项目超1亿美元(含1亿美元)奖励60万元。

第二十九条 申报材料

除填写“走出去”项目资金申请表(详见附表1)外,还需提供:

(一)申请境外投资补助项目:

1、企业的申请报告;

2、境外企业的批准证书(复印件);

3、境外企业的注册文件及资金、设备投入证明(外管或海关等部门出具)。

(二)申请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

1、实施单位的批准文件;

2、境外企业注册登记证书;

3、境内投资主体注册文件及资金、设备投入证明;

4、境外使领馆证明(合作区建设情况)或商务部确认文件。

(三)申请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贴息需提供:

1、对外承包工程贴息项目需提供经商务部核准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明。

2、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上年付息一览表(见附表3)、项目合同副本(复印件);

3、驻外经济商务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书面意见,包括:是否发生劳务纠纷、合同金额、开工日期、形象进度、预计竣工日期等;

4、银行贷款合同副本;

5、银行贷款支付凭证、支付利息及归还贷款的结算凭证复印件;

6、省辖市以上外经贸部门关于项目项下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复印件。

(四)申请对外经济合作保函补贴项目:

1、经营资格证书复印件;

2、保函复印件(中文本或中译本);

3、当保函费用的结算凭证复印件;

4、申请对外承包工程项下保函费用补贴时,须出具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商务部分副本(中文本或中译本);

5、驻外经商机构对项目执行的书面意见,特别是是否发生劳务纠纷的说明;

6、省辖市以上外经贸部门关于项目项下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复印件。

(五)申请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奖励:

1、中标通知书复印件;

2、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复印件;

3、项目合同商务部分复印件;

4、驻外经商机构对项目执行的书面意见,特别是是否发生劳务纠纷的说明;

5、省辖市以上外经贸部门关于项目项下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复印件。第四章 基本条件和申报程序

第三十条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境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财务记录;

(二)已取得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或备案)开展外经外贸业务的书面文件;

(三)无违规违法行为,无拖欠政府性资金行为;

(四)按规定向省财政厅、省外经贸厅报送统计资料。对符合基本条件的苏北地区企业予以优先安排。第三十一条

项目资料申报程序

县(市)属企业将有关项目申报材料报所在地外经贸局,县(市)外经贸局和财政局共同初审后,将申报项目汇总表(含电子文件)分别报省外经贸厅和财政厅,同时抄报省辖市外经贸局和财政局,并将申报项目的具体材料一份报省外经贸厅。省属企业将有关项目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送省外经贸厅和省财政厅。以上申报材料送达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31日前。

申报材料要求完整、清晰,所有复印的票据材料一律加盖本单位公章。第三十二条 省外经贸厅、财政厅共同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省外经贸厅、财政厅共同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制度,采取不定期形式对专项资金实行跟踪检查。主要检查、考核项目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内容(绩效评价制度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 对发现弄虚作假、骗取扶持发展资金等行为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原《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关于申报2008年省级扶持外贸发展资金项目的通知》(苏财企[2008]59号)停止执行。

第五篇: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财政厅

关于印发《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

为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强和规范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23号),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制定了《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现印发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请各市财政局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抓紧修订本地区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并报我厅备案。

附件: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 山西省财政厅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公务员局 2014年5月5日 附件:

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直机关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加强培训费管理,节约培训费开支,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培训,是指省直机关及其所属机构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使用财政资金在境内举办的三个月以内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初任培训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直机关,是指省委各部门和部门管理机构,省政府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各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高院,省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以下简称“各单位”)。

本办法所称所属机构,是指与财政部门存在经费领拨关系的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

第四条 各单位举办培训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实行单位内部统一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培训质量,节约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章 计划和备案管理

第五条 建立培训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各单位培训部门制订的本单位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名称、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参训人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党组(党委)会议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 培训费实行预算管理。培训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因工作需要确需临时增加培训及调整预算的,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批。

第七条 各单位培训计划应于每年3月1日前报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省财政厅备案。第三章 开支范围和标准

第八条 培训费是指各单位开展培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其他费用。

(一)住宿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租住房间的费用。

(二)伙食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用餐费用。

(三)培训场地费是指用于培训的会议室或教室租金。

(四)讲课费是指聘请师资授课所支付的必要报酬。

(五)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培训资料费、交通费(指用于接送以及统一组织的与培训有关的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以及现场教学费、文体活动费、医药费以及授课教师交通、食宿等支出。

第九条 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综合定额标准如下:

单位:元/人天

住宿费 伙食费 场地、讲课及其他费用

合计 150

150

400 本地参训人员不安排住宿;工作人员除必须住宿的,一般不安排住宿。

综合定额标准是培训费开支的上限,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

15天以内的培训按照综合定额标准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天的培训,超过天数 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上述天数含报到撤离时间,报到和撤离时间分别不得超过1天。

第十条 讲课费执行以下标准(税后):

(一)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实际讲授课2小时以上,下同)最高不超过1000元;

(二)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2000元;

(三)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半天一般不超过3000元。其他人员讲课参照上述标准确定。第四章 培训组织

第十一条 各单位开展培训应当在开支范围和标准内,择优选择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部门行业所属培训机构、高校培训基地以及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

第十二条 组织培训的工作人员控制在参训人员数量的5%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人。

第十三条 严禁借培训名义安排公款旅游;严禁借培训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使用培训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培训无关的其他费用;严禁在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严禁套取培训费设立“小金库”。

培训住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培训用餐不得上高档菜肴,不得提供烟酒;7日以内的培训不得组织调研、考察、参观。第十四条 各单位组织培训应尽量利用网络、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干部选学、在职自学等方式,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第五章 报销结算

第十五条 报销培训费,应当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赴外地参加培训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省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报销管理的规定执行。培训单位安排接送站的,不再发放和报销市内交通费;培训单位不安排接送站的,市内交通费按每人每次培训160元包干使用。

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培训费开支,对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十六条 讲课费、小额零星开支以外的培训费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管理的有关制度执行,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七条 培训费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或相关专项经费中列支。

干部选学、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培训的培训费补助,经省委组织部审核后,由省财政厅从相关专项经费中解决。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将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等情况,每半年在单位内部公开一次,有条件的要逐步向社会公开。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包括培训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培训对象及人数、工作人员数、经费开支及列支渠道、培训成效等)报送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省财政厅。

第二十条 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有关部门对各单位培训活动和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训计划的编报是否符合规定;

(二)培训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三)培训费报销和支付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存在虚报培训费用的行为;

(五)是否存在转嫁或接受转嫁、摊派或接受摊派培训费用的行为;

(六)是否存在向参训人员乱收费的行为;

(七)是否存在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同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费管理具体规定。第二十三条 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组织的调训和统一培训,省外专局组织的出国(境)培训,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 省直事业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市财政厅2011年工作总结(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财政厅2011年工作总结(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环境保护局 闽财建„2009‟77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福建省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 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有关市、......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的通知时间:2010-04-29 10:12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2010-4-28 作者:自......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浙江省人事厅浙财会[2006]92号关于2006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评审工作的通知各市财政局、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级各有关单位,中央在浙各有关单位:根......

    山东财政厅

    山东省XXXX院转企改制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制定了由事业单位整建制改为国有企业实施方案。现将我院改企转制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山......

    广东省财政厅

    急 件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监察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农业厅 广东省审计厅 粤财农管„2010‟10号 文件 关于开展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审计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

    安徽省财政厅文件

    安徽省财政厅文件 财非税„2006‟52号 关于全面推进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改革的通知 省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84号),全面落实......

    河北省财政厅文件

    河北省财政厅文件冀财会[2007]13号河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促进......

    江苏省财政厅文件

    江苏省财政厅文件 关于区域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扶持资金试行股权投资等使用方式的意见 各市、县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