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曾被指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

时间:2019-05-13 05: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曾被指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曾被指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

第一篇: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曾被指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

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曾被指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

教育部即将启动新一轮高校审核评估。上轮评估因“造假”“扰民”“形式主义”等问题而频受指摘,被认为“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

从2014年开始,全国诸多高校又将迎来新一轮“大考”——审核评估。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开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也是自2008年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结束后,由教育部门主导的又一次大规模高校质量监测。

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热议。在上轮“考试”中,高校评估尽管被教育主管部门寄予厚望,却因“造假”“扰民”“形式主义”等问题而频受指摘,被认为“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

该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审核评估?它能否规避以往的问题?它又该如何真正助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高校学生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李奇。

“审核评估”体现了“问责”本意

记者:与上一轮饱受争议的本科教学评估相比,此次评估有何不同?

李奇: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优”是我国高校办学同质化的一大诱因。作为外部评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功能应是问责,而不是评优;评优和提高质量是高校内部评估的功能。过去20多年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起伏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此方面没有达成共识,而审核评估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样的共识。

在此观点基础上,我认为审核评估至少在理念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审核评估体现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政府的问责权相平衡的原则,体现了外部评估侧重问责功能的原则,体现了高校必须明确细化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目标的原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的原则,体现了评估结果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这些都是审核评估有别于以往评估的地方,也是“审核评估”提法背后的目的。

记者:您认为此次高校评估改革意图是什么?给高校办学释放出什么导向?

李奇:国际化、全球化以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还缺乏强大的创新力。审核评估有利于强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鼓励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上述特点都是目前环境中的短板,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审核评估”将是“艰难的渐进建设过程”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记者:“分类评估”一直被广为期许。此次方案也提出将“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

李奇:与第一轮评估相比,审核评估把如何评估本科教学质量的自主权还给了高校。高校必须合理定位,细化和阐明办学目标以及评价这些目标实施状况的观测点和证据种类,这都有利于避免“千校一面”。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趋向于更理性地定位、确定办学目标,评价教学质量,否则,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将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分类评估实际上是推动高校自主定位和自主归类的抓手。

但审核评估能否真正规避以往矛盾,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高校能否全员参与、高校环境的支持力度、高校师生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诠释和评价教学质量、高校能否从被动的接受评估到主动地推动评估、内外评估的互动方式等。考虑到高校目前大多没有把定位和细化的目标联系起来,审核评估将是一个艰难的渐进建设的过程。

记者:新的评估方案提出将“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第三方参与应如何推进?

李奇:由于评估涉及管、办、评三方,“逐步形成管、办、评分离的评估机制”势在必行。这样,当任何一方的权责变化有可能影响他方利益的时候,制衡机制就能启动,实现自我纠错的功能。政府可以通过委托、转让、购买等方式推进第三方的参与,使之参与质量监控的多个环节。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加大信息透明度,创建保障第三方参与制度,提高第三方参与和决策的合法性。

“审核评估”落地,高校要摒弃“组织惰性”

记者:新的评估方案带来何种挑战?

李奇:目前,在我国高校实施审核评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是评估指标开放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是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却没有规定观测点、各高校可以自主解读和诠释。对没准备的高校来说,它会降低审核评估的可操作性,给参评高校增添更多的工作和责任。

二是环境亚支持性。实施审核评估需要制度、政策和技术的保障,但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的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的数据信息平台;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教学和学习研究的部门,反复强调教学和学习的中心地位,绩效评价和利益分配的天平却往往向科研和行政权力倾斜。另外,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一些特点并不利于开展审核评估:外部质量保障较强,内部保障较弱;输入保障较强,而输出保障较弱;专家的评判和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的视角较多,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评判较少;行政问责较多,而专业问责和市场问责却较少。

三是高校组织惰性。上轮评估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施行的,高校处于某种被动与服从状态。而在审核评估中,高校要从被动转为主动,评估动力主要来自校内,评估是为了保障和不断地改进本科教学质量。就高校而言,能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审核评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从被动转为主动,即从“要我评”到“我要评”,从评估是为了完成任务到评估是为了保障和不断地改进质量。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第二篇:高校审核性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

创和谐校园,迎本科评估

今天的主题班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开展新一轮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地做好迎接审核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2006年,我们皖西学院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顺利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进程。五年之后,2011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文件),这标志着全国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展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是由省教育厅牵头,对已经通过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校进行的又一轮评估,这在全国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安徽省是受教育部委托的试点省份之一。今年4月,安徽省教育厅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高[2012]3号)中,明确皖西学院与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全省两所审核评估试点院校。

此次评估确定皖西学院作为全省审核评估试点院校,既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与期望,更体现了对我校实现新发展的鞭策与激励,历史又给我们提供了实现新跨越、推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坚信,迎接审核性评估,必将再次强力推进皖西学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成为推动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强大引擎。

高校评估的意义重大,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以下为评估的具体意义。

1.教育部组织的评估是对学校的外部评估,是为了促进学校内 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一套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体制。2.通过外部评估要逐步建立起定期向社会提供高校有关信息的机制,来满足学生或家长选择学校的需要。

3.通过外部评估,学校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也会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4.面对国内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和教育市场竞争,学校要不断地增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生存发展的能力。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能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

5.通过评估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信度,有利于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趋势。

实际来说评估意义相当巨大,对于学校,评估意味着学校的排名,学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学校的重视及发展也会受到评估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教育,优美的环境,毕业后找工作时,毕业学校状况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因素,所以说评估对我们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了解此次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切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次评估,把迎评促建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提振精神,全力以赴。端正学习态度,为此次评估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浅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 要: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本文从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手,深入探讨了高校学生如何实现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实现三个转化: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在的行为,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重视,分析其现状,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学术风气过于浮躁,基础研究不被重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推进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差距等诸多问题。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跟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同,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既有教师“教”的质量问题,又有学生“学”的质量问题,同时还有教育管理者“管”的质量问题,其质量的提高,显然与人的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起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自然要复杂的多。

道家鼻祖老子曰:“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做难事要从易处做起,做大事要从小处做起。教育质量对于高校而言,既是大事又是难事,如何把难事变成易事、把大事变成小事,需从细节着手,找教育规律,抓住教育质量的核心,切实提高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质量。为此,必须把握好关键的教学转化环节,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这样才会获得最佳的高校教育质量。具体而言就是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形成三位一体化:

(1)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2)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3)将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习惯。

1、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外在的学习要求,就是国家、各级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对高校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外在要求。而内在的学习需求是高校学生为了适应工作和个人的发展需要,须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理念,因此希望接受相关的教育培养。当外在要求没有转化为学生内在需求时,高校教育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如何才能使人生过得更美好,工作更加成功呢?稻盛和夫用下面的方程式进行了回答: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而思维方式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可以说“思维方式决定人生”也并不过分。思维方式其实就是精神应有的状态或对待人生的态度,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负数,取值可从正100分到负100分。若是思维方式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不管如何热情、能力有多大,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以此类推,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方式,让其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从主观上产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自动自发、学习动力十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热情不高、求文凭的人多而求学问的人少、自主研究和创新意识缺乏的问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

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必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教学环节、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关键阶段,如教学环节中的招生、课程学习、论文撰写等,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导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等,教学管理中的培养管理、教学大纲、中期考核、论文评估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其内因问题,克服学生自身影响其教育质量的因素,这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2、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培养具体要做的三件事——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将这些外在的知识、理念和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这是高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很好的完成这个转化,着重要解决好影响教育质量的两个因素:课程因素和教师因素。

(1)课程因素

高校的课程设置关系到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或多或少都存在设置不合理、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如未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科专业性质的特点,未很好解决不同培养层次之间的课程有机衔接,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不能及时进入课堂,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存在重复多年的课程老化现象、千篇一律的内容同化现象以及蜻蜓点水式的知识概论化现象。

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充分认识国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然后确定学生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开设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要按学科专业要求制订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培养口径、扩大知识面,结合学科专业的具体研究方向、所需知识结构,开设内容新颖、具有足够的宽度和前瞻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为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创建良好的基础。

(2)教师因素

教师与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内核,所有的制度与措施,最后都需要通过这个内核起作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培养制度与环境下,如果说学生是教育质量的基础,那么教师水平则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的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认真的教学态度,而且责任心要强,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一句话也许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关乎人的精神生命、关乎人的事业生命。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形成高质量的学生群体。教师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成才、如何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知识、理念和技能如何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将外在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去学习,有选择地去转化。如何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方向、痛楚点、关注点来选择,这就是学习点。缺少什么就去补上什么。著名学者厉以宁教授曾说过:“好的教师教学生,不仅给知识、给方法,更要给他(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遵循学生教育培养的基本规律,选取不同的教育培养方法,做到四个结合:教育培养方法与学科专业的结合、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结合、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学生教育培养的最大作用,实现传授知识、转变理念、训练技能,凸现其教育质量。

3、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的过程中,第三个需要实现的转化是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这是学生教育培养产生效果的最关键转化,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将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与教师有密切关系,但是不是单靠教师就能做得到的。如何真正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化呢?这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以及教育管理者因素。首先,要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受教育的学生要积极主动的把所学的知识、理念、技能等运用到平常的工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其次,要靠教师精心指导,教人、育人双管齐下,学习期间带领学生多参与研讨、科研课题,提高其学习、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最后,还要依靠从事学生管理的各级组织的监督和指导,学生成长阶段的各级领导要负起这个责任,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外在的生产力,使培养的人才达到其标准和要求,使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培养的社会效果如何,与其应用知识、推进社会进步相关,具体而言要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成绩来考核、衡量。这就要求每个单位的领导都应该是教导者,有责任把下属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如果学生教育培养结束后,学生自己不主动进行实践,其领导也不管,那就很难有好的效果。所以,这种转化的关键取决于学生整个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教师、各级管理者,正是他们促进了学生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4、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高校教育质量与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密切相关,只有这三者都尽心尽职,用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时刻思考自己在提高教育质量这件事上用了多少心?为别人尽了多少心?前者决定做事的水准、后者决定做事的境界,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在“三个转化”上下功夫,提高所培养的学生水平,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特色化发展。

第四篇: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 提升高校教务管理水平

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 提升高校教务管理水平

【摘 要】 本文以东华大学为例,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教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指出,教务管理工作要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主导性、目标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原则;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促进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化、共享化;加强教务管理团队建设,优化管理团队。

【关键词】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教务管理;新思路

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教育部对东华大学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是依据被评估对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被评估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审核评估主要看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1]它就如自己拿着镜子照自己,所有的优缺点一览无余。教务管理是审核评估考察的重点之一,通过审核评估,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教务管理中的诸多不足。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总结而言,教务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一、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推开,高等教育改革必将育人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来紧抓不放。教师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与学的灵魂,分析、认识、把握学科对于学生成长所具有的独特的发展价值,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个性。传统的学科教育比较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科与社会、学科与自然的关系教育重视不够,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引导不足。因此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平时的课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是教务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首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任课老师在课程专业技术内容方面与课程思政内容、德育元素无缝衔接,将德育要求、人文素养培育细化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具体而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完成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修订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增加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并明确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并完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对新增的课程德育元素形成规范的文本框架,制作课程思政内容课件与视频;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讲授、科研院所及企业专家报告、案例学习、学生交流、参与科研实践等。

其次,教务处管理人员和各学院教务员、教务秘书在日常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严格自律,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由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和能力,鼓励学生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有贡献和正能量的人才。

二、坚持主导性、目标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原则

教务管理不是一个人的“独揽”工作,而是承上启下的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管理者须认真学习,熟悉教育方针政策,以上级文件为主导性,设定目标。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在信息解读和政策下达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保证日常工作不违背大政方针前提下开展教务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守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特别关乎到师生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的事情,须坚守原则严格监督和把控。如: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绩单管理、学业警告、退学警告、毕业审核、结业处理和学困生管理等。

教务管理工作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与学校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培养过程等方面相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早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习近平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鼓励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高校学生会越来越多,个性化差异越来越大,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管理者摒弃以往注重规章制度的管理思想,转向软性管理、人文管理、多样化管理,坚持多样性和发展性原则。

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教学管理团队上到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的专职教学管理团队,下到院系分管教学的院长、教学系主任、系教学秘书、一线教师和本科教务员等。队伍庞大但工作量也大,只有管理者之间相互协调和分工明细,才能准确无误地把政策、通知传达到管理对象,提升管理效率,服务质量。

首先,教务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包括:与学生处合作,协力改善学风和校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招办合作,根据各专业每年报考生源数量和填报志愿等情况,合理设置课程和调整课程内容;与就业办合作,根据每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专业教学计划设置和调整;与国际合作处合作,做好交换生的申请和审核,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候选人的申报和批复以及学生后续出国交流。加强与国外留学单位的沟通和合作,为每位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对每位学生在外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做好交换生的返校工作,如:学生抵充和毕业审核等工作。

其次,加强学院与学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经常碰到部分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过于懒散和敷衍,各部门在处理事务的时候相互推诿,导致办事老师和学生东奔西跑。这就需要管理者加强服务意识,善于换位思考,对相关部门人员的分工、办事流程、方针、政策、办公地点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了如指掌,把为师生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一是发布通知、安排任务时,日程安排要尽可能详尽宽松、合理,考虑到操作难度和可行性,强拉硬派必然会挫伤师生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换位思考,当师生遇到问题前来咨询时,教务员最有把握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知识性的建议,但这并不够,每一位师生的问题都有其特殊的背景条件和特定的情绪,他们要面对的是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不同部门、不同风格的工作人员,只有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才能处理的恰到好处。

最后,教务工作要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办事流程是必然。当然这要借助于信息化的力量,如:网络、微信、QQ等渠道。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分类管理,对于服务性的申请批复等办事流程应尽量简化,每个环节的审批人应尽量具体,对于事务性的办事流程应尽量责任到人。

四、促进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化、共享化[2]

教学档案是本科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学档案资料的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无纸化办公早已在各高校推行,各高校教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在档案管理中,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仍不够,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缺乏信息化、系统化和共享化。大多高校并未全面实现电子化办公,比如:学生退课申请、请假单、自学申请、老师课程调整申请、成绩单修改等仍采用纸质化。一方面,学生和老师需要找相关的老师和领导签字,奔走于不同的办公室,极为不便;另一方面,时间一长,纸质材料易磨损,不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而且存储和调取都极为不便。

虽然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系统,但主要用于发布通知和管理学生信息,且由于系统版本比较旧,导致管理者在系统里录入的某些信息,被管理对象无法查询。同时又由于信息和数据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导致数据提取时难度加大,耗费人力和劳力,信息共享较困难,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所以创建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统计数据,录入数据,定期维护系统,分析数据是件意义重大的工程。

五、加强教务管理团队建设,优化管理团队[3-4]

东华大学教务处团队过于庞大,专职教师加上退休返聘人员30名左右。由于人员配备较多,而且明显的分工不均,部分老师无所事事,导致人员流动较少,工作激情不高,服务态度较差,思想守旧,不愿改变和创新,沟通和采用新技术处理问题较困难。教务处作为学校的机关部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务必会影响全校乃至各个学院教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院本科教务员作为学校的核心人员,东华大学全校16个学院(不含继续教育学院)有本科教务员18名,除管理学院和纺织学院这种大学院有两名教务员之外,其它学院均只有一名教务员。然而18名教务员却承担了全校的本科教务工作,服务于14000余名本科生以及近1300名专任教师。教务员不仅要面对领导和教务处布置的工作,还要与教师打交道,而且要应付庞大的学生群体,可以说教务员的工作真的是繁琐复杂、辛苦不堪。正因为教务员的工作繁杂不好量化,工作很难出成绩,所以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不仅待遇低,职称评定困难,而且晋升机会较少,发展空间不大,几乎没有进修机会。同辅导员相比,各方面待遇都相差甚远,导致教务员工作激情不高,服务不够全面。教务员80%都是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且在40岁以下的年轻团队,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思想积极,工作中一旦出现消极的情绪,势必对学校教学管理产生影响。所以,学校和教务处更应该重?教务员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评职称机会以及培训等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伶婧.开展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意义[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7.[2] 叶圆.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促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科学化管理[j].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16.5.[3] 孙文婷.高校本科教务管理信息化形势下的院系教务秘书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37.7-8.[4] 石金叶.创新教育视角下的教务员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3-24.【作者简介】

唐 维(1986-)女,汉族,硕士学历,助理研究员,本科教务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和研究工作.

第五篇:新一轮审核评估关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院校评审

新一轮审核评估关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院校评审

摘要我国当前本科教学评估中一般使用的是审核评估模式,在本文中对审核评估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出现的效果不强、层次不够深入和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对内部质量保障的质量标准建设的完善建议和对专家听课评课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督导的建议,以此来确保高校内部质量体系建设中审核评估的有效性。

关键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质量保障体系

我国教育部在教高[2011]9号文件中提出了“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度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教育部在2013年12月5日,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其中重点强调了“通过审核评估加强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切实提高人才质量”。[1]对审核评估的评估对象、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等进行了明确,高校应结合新的评估制度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及定位明确好,这样才能将高校的本科教学自我评估体系建成,同时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起来,对院校进行分类评估、收集和分析评估建立信息,将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体系建立起来,确保本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审核评估的特点

1.1 审核标准由统一变为多元化

对于审核评估来说,它的项目形式是6+1,包括质量保障、教学资源、定位与目标、学生发展、培养过程和教师队伍6个常规项目,这其中质量保障最为重要。每一个项目学校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要想将学校特色凸显出来,在审核的项目和要点方面,就不需要设定具体的标准,在评估时专家只需要按照每一所高校自己设定的标准和目标来进行评估即可。评估并不注重形式上的类型、标准和结论,它所关注的重点是对高校进行分类指导和宏观管理,强调的是高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办学模式,对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自主权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1.2 考核过程强调对学校证据有效性的注重

学校的证据指的是学生能完成一定阶段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目标,对于审核评估来说它更加注重学校证据的有效性,通过这些证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可以通过质性或是量性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言它的呈现需要一个过程,证据的收集需要不间断地对学习整体变化进行监控。审核评估的中心是学生,学校的教学重点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更好地构建和发现知识。审核评估更为重视学生的发展效果,强调学校一定要有能证明学生学习过程的证据。[2]

1.3 审核评估的目的由等级评定变为分析报告

传统的评估方式,不管是水平评估还是认定评估,都是为了对学校进行等级的划分,将学校分成合格或是不合格学校。这样的评估方式并不能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在评估中只会被动参与,不能主动参与。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将学校的办学条件改进,让其能符合国家的办学标准,进而得到有效的教学资源。审核评估将学校作为主体,不仅对本科教学自评报告进行编写,同时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记录,将学校在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阐述出来,然后由专家来审核和指导学校的评估结果,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和模式等,将值得肯定、需要整改和必须整改的部分指出来。审核评估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审核评估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完善的体系

对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来说,它主要包括质量监控、质量标准、质量改进和质量信息利用等方面。质量标准将保障条件质量标准涵盖在内;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的内容及实施效果;质量信息包括对教学状态数据库进行建设、统计质量信息及公开质量信息等;质量改进包括改进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及改进质量的结果。高校在上面的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在质量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对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进行监测的质量标准。[3]还有的学校缺乏对教材、课程和专业建设的质量标准,这样就不能更好地评价教学建设和教学环节,所以要想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并健全需要首先将质量标准建立起来。

2.2 缺乏深入的层次

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确保好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不少高校专门成立了校、院两级的督导听课制度,对教师的出勤率进行监督,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教师的调课率、学生的到课率等进行检查,这是所有的高校都可以做到的。但是仅仅强调这样做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校缺乏深入的层次,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深化为督导听课长效内涵发展机制。比如,对于督导组的成员来说,需要将听课次数做完,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议课和评课,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将课讲好,同时和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找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对于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看其是否适合该堂课使用,课件使用的效果和水平;同时还需要观察教师是否有端正的上课仪态,是否在课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不仅要看试卷的规范性和通过率,同时还需要看试题的质量和题型,试题是否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仅要看毕业论文的完成程度,同时还需要看其工作量是否适合,有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和调查。[4]高校大都关注于日常监控教学环节,却没有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评估,因为专项评估大都比较深入,同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质量保障体系如果缺少了专项评估不仅不够全面,同时也不够深入。

2.3 加强效果

分析督导听课记录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的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加强效果。比如,通过对听课课堂记录的整理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甚至都不能保?C好教学效果。比如,有督导反映有的大课虽然按上了扬声器,但是教师没有使用麦克风,讲课的声音又不够大,所以很多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教师的讲课内容;还有的教师在整堂课上都使用PPT,PPT制作水平不够,上面文字又多又小,很多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很多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够,就是简单将一幅幅文字进行叠加,教师甚至整堂课下来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不做笔记;还有的课程开课好几周了还没有教材。这些情况都是真实存在的,说明学校的教学监控工作没有做到位,需要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的效果。审核评估实施的有效性建议

3.1 内部质量保障的标准需要完善

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和出发点是质量标准,这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的高校其质量标准也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将审核评估基准作为指导框架,以生为本,将显示出高校人才培养特征的质量标准选择并确定好,比如学校的师资配置、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教育投入等标准,有效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内化上质量标准,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彻,将其落实到教与学的责任主体上。将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的关键点找出来,并由此设定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基本教学环节和教材建设、课程设计等的质量标准制定出来。教学工作中的各种规程和条例等也需要制定出来,这样质量标准体系就会涵盖到整个本科教学活动中,为教学质量提供评价的客观标尺。

3.2 督导专家听课评课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督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代表学校检查、指导和评价本科教学管理过程,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为高校本科教学发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建议。督导专家应该将检查、评价和指导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责履行好,并结合教学重点,采用专题调研和随机听课的方式,对实验课、绪论课、小学期课程等进行听课;对学生评教得分较高的课程进行分析和?P注。督导专家应确保能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及时就教学心得体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督导团应确保每月开展一次工作例会,交流和研讨各个专题,充分讨论各专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进行整理和分类,将建设性的意见和总结撰写出来。[5]

3.3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效度建设应充分重视

所谓的效度指的是体现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程度,这也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建立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高校如果参与了教学评估活动就需要将自己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在实际中它所发挥的效果及其所呈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学评估不仅需要看质保体系的有无,同时还需要看其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高校应深入思考如何确保让该体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为各个高校的体系结构不同,但是其子系统是大致相同的;同时在其运行中应将培养目标确定好,将质量标准建立起来,及时收集相关的教学信息并将对实施质量调控。在工作内容上,不仅需要保证好日常教学环节中的评管、评学和评教,同时也需要对校内进行多种专项的自评估。在工作节奏上,集中对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日常也要对教学加强监控。在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空间又要考虑到时间。各高校应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只有坚持其教学中心地位,才能保障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效度。

参考文献

[1] 邬志辉.发展性评估与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5-10.[2] 李志义.紧紧牵住“牛鼻子”审核评估就不会“跑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1-9.[3] 朱振国.对话教育部高教评估中心处长――大学,质量怎么量[N].光明日报,2011-09-19.[4]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从本质上认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J].中国高等教育,2010(8).[5] 张德江.从教学工作评估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34-36.

下载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曾被指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审核评估启动 曾被指无益于高校质量提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