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建求发展 走出青春致富路(理论)

时间:2019-05-13 05: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团建求发展 走出青春致富路(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团建求发展 走出青春致富路(理论)》。

第一篇:创新团建求发展 走出青春致富路(理论)

创新团建求发展 走出青春致富路

——关于农村基层团建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当代青年的发展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依照共青团传统组织模式开展工作遇到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农村团建新方式,带领更多的农村青年干事创业,实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成为平阴共青团工作一直努力探索和尝试的方向。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

1、经济基础薄弱,团员青年流动性强。平阴县位于济南市西南部,总面积827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46个行政村,37万人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就业面比较狭窄,大部分的农村青年纷纷流向企业、自谋职业或者外出经商、打工,留在家中务农的不到10%。由于毕业、退伍、外出打工等原因,团员青年没有及时办理团组织关系的转接手续,缺少与团组织的联系,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游离于团组织之外,因此团员管理的难度增加,这对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平阴县现有基层团委28个,团总支26个,团支部801个,90%以上的团干部属于兼职,团的后备力量不足。村一级的团组织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团建工作容易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这些

原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基层团干部的工作开展。

3、服务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不够,在服务青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农村团组织来说,在满足青年的文化娱乐需求,满足当代青年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存在差距。加上现在青年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青年不愿做的问题。

二、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的几个特点

1.创新农村团组织形式,完善农村实用技术教育网络。为满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需求,平阴县在平阴镇等乡镇建立了7所文化站,配备20余万元的器材、图书,在部分村居建立了“爱心书屋”、“文化书屋”,丰富实用技术图书5万余册,开辟培训教室,购置电脑、电视、DVD等设备,巩固了“青年活动中心”、“一村一报”等团属阵地建设。利用县党校、成人学校等各类教育资源,在玫瑰镇和孝直镇开办新型农民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采用讲座与现场答疑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讲解。积极与乡镇企业、县工业园区沟通协调,在县职业教育中心、劳保所培训点设立培训基地,组织适龄青年按照就业市场需求进行“订单”式培训,促进就业,吸引更多团员青年参与到团的活动中来。

2.创新农村团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为建立坚强的团组织基础,活跃团的工作,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平阴县在组织乡镇、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时,将有知识、懂技术,有能力带动和扶持青年致富作为团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孔

村镇合楼村新任团支部书记侯庆亮,通过现身说法,言传身教,示范带动群众发展有机蔬菜生产、食用菌养殖产业,全镇共开挖土洞2000余条,建立大棚200多个,温室大棚40余个,形成了“冬菜西菌”特色产业布局,农民群众的致富门路不断拓展,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越来越多思想观念新、发展思路活、接触信息广的农村青年成为农村团组织的核心领导力量。

3.创新建立农村青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经济发展带动团的建设。为解决农村“组织存在”的问题,将团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到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盲区,平阴县团委在安城乡、孔村镇、东阿镇试点建立了大棚西瓜、鲜食地瓜、大棚蔬菜等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引导青年了解政策、适用政策,帮助青年争取资金、提供技术、联系销售,吸引青年回乡创业、科技发家。在农业产业化形成一定规模后,联合农业局、兽医站等部门在各乡镇、村成立青年种植、养殖协会等各类农村青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生产互助等团内活动。可以说农村青年不缺少一颗创业干事的心,这就要看各级团组织如何联系党委、政府搭建就业平台、提供致富路径,最大程度地凝聚青年力量,巩固团的建设,促进农村发展。

三、有关农村基层团建的几点建议

1、必须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原则,为基层团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目前团组织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不强,究其原因也在于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团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团组织的职能被弱化,团组织建设不

平衡。“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措施,各级团组织要紧密配合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农村团组织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有力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的贯彻落实。

2、适应发展为目标,创新组织设置。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下青年发展的新格局,要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要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的工作”。一是主动适应农村的发展变化,以行政村、企业、学校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探索组织设置科学化、建设多样化。二是按照区域相连原则,把人数少、活动难开展的团组织与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组织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团的工作活力,实行村村联建,村校联建,村企联建,校企联建,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覆盖面。开展团的活动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有效的开展团的活动可以增加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信心和热情,只有对团员青年产生了吸引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体建设。

3、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团干部队伍。在团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针对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培养。一是要通过换届选举,选配好团干部。健全村级团组织,加大对松散瘫痪的村级团支部的调整力度。本着有利于

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活跃农村团的工作的原则,可以从大学生“村官”、中小学教师、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各类青年经济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优秀青年、“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等群体中,培养选拔那些群众基础好、文化程度高、致富本领强、乐于奉献的优秀青年进入团干部队伍。二是要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理论学习,通过举办专题学习会议、培训讲座,进一步帮助广大团干部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意识。上级团委要定期对农村基层团干部进行考核,克服工作的随意性。三是同级党委要对他们多交任务,多压担子,提高农村团干部的实践经验、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并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兼职,使他们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进一步把工作重心和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面对农村共青团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认识是关键、服务是根本、创新是出路、力量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找准基层团建的着力点,将基层团建落到实处,要求我们必须形成全团抓基层的合力,真心实意地帮助基层团干部解决工作困难,启发工作思路、传授工作方法,帮助基层团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加强与政府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的合作,真正发挥兼职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基层解决人员、资金、信息等各种困难,下大力气改善基层团组织工作环境,以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活跃进而推动共青团的全面工作。

5、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很多劣势,比如资源不多、抓

手较少等。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既不能就团论团,也不能就农论农,要善于合理利用整合资源。一是要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发挥 “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春创业行动”等团内工作品牌的资源优势,通过科技、资金一助一结对帮扶、先进集体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农村青年的择业观念,激发农村青年的创业激情,增强农村青年的致富信心,探索致富道路;二是要努力促进城乡统筹、良性互动,发挥城乡团组织各自的优势,通过组织、人才、市场、信息、产业、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利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促进城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隋小毅)

第二篇:创新求发展

创新求发展丹心著华章 ——仓镇在打造“三色定远”大潮中创新发展

2012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力推进五大战略,着力打造三色定远”,指出: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重要一年,全县上下要本着稳中求好、好中求进、进中求快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五大战略”,着力打造“三色定远”。为实现加速崛起,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场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仓镇全体干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自我加压,拉高发展标尺,以察民意、解民忧、谋民利为工作着力点,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两个重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按照年初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立镇、产业强镇、开放兴镇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开发、产业调整、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上的新突破。

在全县人民追赶跨越,建设定远的氛围中,仓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干部作风,扎实推进我镇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全面

1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形势喜人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镇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细化措施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利用亲商、便商、富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到既引得进,又留得住。镇党委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对“空心村”、“空心组”的土地转换力度,对那些长期闲置、土地荒芜的村庄重新规划,集中进行新农村建设,实行土地置换,加大土地整合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采取让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解放了部分农民劳动力,破解了我镇发展企业土地难的“瓶颈”,通过建造厂房“筑巢引凤”的方式,先后引来了“雅士达”服装、“华怡”食品、“龙腾”养殖、“兴元”米业等一批特色企业,为仓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从而改变了仓镇闲置劳动力就业难的现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在加大企业引入的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引进企业的帮扶工作,做好企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这些企业不仅落地生根,还要开花结果。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生产以及外部环境等矛盾问题。先后帮助“兴元”米业代款600万元进行生产、扩建工作;帮助“龙腾”养殖解决两个大型沼气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帮助“华怡”食品解决1000亩土地整体流转等问题。帮助企业度过了困境,实

现 了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现在“兴元”米业年产值2亿元,形成15000亩的优质稻发展基地,带动周围1000余农户的经济发展;“龙腾”养成殖年出栏生猪14000头,总投资1000余万元,年收入320万元;“雅士达”服装投资1500万元,解决了100多人就业问题;“华怡”食品投资900万发展小黄瓜基地,解决100余人用工问题,全镇经济发展形势呈现勃勃微生机。

目前仓镇党委政府并已同日本“藤田”电子、江苏“绿之源”等企业达成意向合同,很快即可签约。

二、农业农村工作显著

仓镇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缺水易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属典型的农业大镇。我们积极深入村、组开展调研,分析制约我镇农业经济发展之所在,结合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作,投入702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的解决了我镇农业用水问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快农业结构结构步伐,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使我镇粮食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提高。为了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我镇有重点的引进一些辐射广、带动能力强、有实力的企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同时对全镇农业生产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模式,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搞好绿色品牌效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畜、禽、鱼粮、蔬菜、林果等立体综合发展之路。全镇已形成杨湖村的小黄瓜、生猪、龙虾、水产养殖模式,观寺村、二郎村的万亩优质稻示范区、白鹅、生猪、水产立体综合养殖模式,回民村的百亩蔬菜大棚种植模式,仓南村的獭兔、林下养鸡、鸭发展模式,仓北村的生猪、油桃、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式。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步伐,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以城郊区位优势为依托,以绿色农业为抓手,逐步“打造菜篮子之乡”。

我镇目前拥有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场7个,年生猪出栏4.2万头、存栏6万头。我们为扶持生猪产业做大做强,采取班子成员领办的方式,运用“协会+农户”的模式,实施养猪示范项目,打造生猪养殖专业示范村,辐射带动全镇生猪产业的发展,以龙腾万头良种生猪养殖为龙头,以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打造“生猪养殖之乡”。

积极参与创建“丰乐杯”活动,先后投入35万元对陶庄新村下水道进行了改造;仓镇工业园(A)区新建厂房3000平方,并配套水泥路2.8公里,安装路灯30盏,修建下水道1800米,绿化带5处。投入29万元兴建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各1座;多渠道筹资1200万元对仓镇新街居委会牛市组进行拆迁、重建;投入85万元新建了仓镇新街休闲

园和结合文化站。

三、民生工程建设绩效明显

实施民生工程是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惠民利民的好事。

目前我镇已全面完成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道路建设任务,彻底改善了部分村组道路不通的状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为进一步改善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镇投入124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建设了杨湖村肖王组水泥路及回民村下水道工程;相继完成了镇政府办公区及新街休闲园建设,仓镇集镇道路改造及配套的亮化、绿化、硬化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仓镇农民工创业园分A区和B区,B区安徽省兴元米业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861”计划项目。今年新上一套生产流水线,日产大米500吨,产品申请专利品牌“绿椰香”。今年兴元米和炉桥凯源米业抱团,申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企业用工70多人,月工资2500元左右。

A区农民工创业园属省级民生工程。定远县雅仕达服装有限公司现已入驻我镇农民工创业园,是由我镇返乡农民工申士波主办,属常熟“雅仕达”服装公司分厂,投资1500万元,现用工100人,月均工资2000元左右。今后,我们将依托仓镇农民工创业园,以兴元米业为龙头,以农民工创

业园为平台,打造“农民工创业之乡”。

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

围绕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方针,我镇认真贯彻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加强“村为主”工作力度,规范服务措施,提高工作水平,经过全体镇干的共同努力,我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保质保量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使中、小学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为改善街道杂乱无章现象,镇党委政府对定大路两旁摊位进行了统一规划,并结合定大路改造投入380万元对街道进行硬化、亮化、绿化。投入15万元新建了垃圾中转站和更换垃圾箱50个;依托集镇居委会组建了有14人组成的环卫保洁队伍,全年处置垃圾7200吨,进一步美化了集镇居民的人居环境。

2012年,全钵镇干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克服仓镇工业比重小、总量不大、财源匮乏的不足,带领仓镇全体人民,增强创业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为加速仓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为创建“三色定远”尽一份力量。

第三篇:《走出林下致富路》专题片解说词

(字幕并朗诵)“鸟鸣山愈静,风动松涛涌,碧海穷目力,青峰入白云。曲径通幽处,花香沁人心,拨开榛莾林,绿波卧黄龙”。

林下走出致富路

――黄龙县发展林下经济纪实

李 虎

在三秦腹地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结合部,有一片堪称生态文明典范的秀美山川,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称,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这就是黄龙县,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中华蜜蜂之乡”,陕西省苹果基地县,国家森林公园。

黄龙县地处陕西省五大林区黄龙山林区腹地,位于延安市东南部,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达36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7%,人口5万多人,森林覆盖率达78%,是全省重点水源涵养地。

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色迥异:春看山花烂漫,夏望青山云海,秋赏层林尽染,冬观银装素裹。年平均气温7.6—10.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犹如天然空调。年均降水量563.9毫米,气候润而不潮,干而不燥。动植物种类繁多,现已发现的植物有645种,动物122种,其中,珍稀动物19种,尤以金钱豹和世界珍禽褐马鸡最负盛名;林特产品众多,山珍野味数不胜数,羊肚菌、松茸菇、土蜂蜜最为珍贵,还生长有300多种药用植物;是 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黄龙已成为都市人群避暑纳凉、生态观光、踏青吸氧、探险狩猎、回归自然、写生摄影、自驾旅游的休闲乐园。

黄龙县土地面积广,土壤肥沃,适合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多种粮食作物和核桃、苹果、花椒、板栗、沙棘等众多林特产。这里没有工业污染,正在成长为陕西省重要的生态食品基地,每一种特产都是生态产品、绿色环保食品,每一个产品都是一个品牌。

近年来,黄龙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实施 “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以造林绿化、森林旅游和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现代化林区建设模式,实施了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林区各项事业生机盎然、蓬勃发展。从县城到乡镇到农村,条条公路四通八达,林下产业遍地开花,全县上下处处呈现出政通人和、产业富民的和谐画卷。

“黄龙核桃甲天下”、“中国核桃之乡”美名扬。黄龙核桃以个大、皮薄、取食方便、品质优良而著称。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和QS质量安全认证。“圣龙”牌黄龙核桃是陕西省著名商标。为鼓励农民大面积栽植核桃,县上出台优惠政策,农民每栽一亩核桃,补助150元,确保了每年2万亩的发展速度。(经过10多年的发展,黄龙核桃面积已经达到27万亩,农民人均8.4亩,2012年产量6000吨,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 纯收入38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6.2%。)经过10多年的发展,黄龙核桃面积已经达到28万亩,农民人均8.7亩,2014年产量8000吨,产值2.4亿元。目前,已成立了10个核桃专业合作社。并有龙头加工企业一个,年加工能力20万公斤,产值600万元。尝到甜头的黄龙农民,早已经把“要我栽核桃”转变为“我要栽核桃”,使全县核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黄龙已成为“国家级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正在全力打造全国优质核桃生产示范、良种苗木繁育、栽培技术培训“三大基地”。黄龙还是“文玩核桃”野生资源县,正在积极发展人工栽培文玩核桃产业,不断扩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

花蜜资源是黄龙的特色资源,全县有蜜源植物300余种,所产蜂蜜蜜色金黄、口味独特、香甜味浓、纯净无杂,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营养品。近年来,黄龙县全力打造中华蜂蜜第一县,县政府重点扶持了一批中蜂养殖示范户,带动全县中蜂养殖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截止2012年底,中蜂养殖已发展到800余户,养殖中蜂两万多箱,产蜜400吨以上,产值1600多万元,实现人均收入500元。(截止2013年底,中蜂养殖已发展到1000余户,养殖中蜂三万多箱,产蜜500吨以上,产值2600多万元。)被亚洲蜂联、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同时申请了“黄龙中蜂蜂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和国家级中蜂保护区,启动蜂蜜加工厂建设项目,开发蜂蜜产品,培育黄龙蜂蜜品牌。

黄龙苹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4万吨,实现产值1.7亿元,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黄龙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4.4万吨,实现产值2.15亿元,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国家级10万头安格斯肉牛产业园区项目落户黄龙。还充分利用沟系生态资源,发展林蛙养殖面积7.2 万亩,养殖森林猪800多头。

林下其它产业,竞相发展。2013年,黄龙县共培育各类苗木4800亩,产苗量1700万株。(2014年,黄龙县共培育各类苗木20000亩,产苗量9630万株。)并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主要有羊肚菌、松茸菇、木耳、香菇等林特产业,建成以白马滩、崾崄为中心食用菌基地,辐射带动其它乡镇积极发展,香菇种植已达85棚。

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业,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围绕“龙”文化景区建设,以“整景点、整座山、整条川、整乡镇、整区域”为内容,突出县城核心景区与周边特色景区相结合。黄龙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已纳入延安市旅游规划。景区开发步伐加快,主要实施了神道岭、无量山、泄湖狩猎场和瓦子街烈士陵园等景区建设。神道岭3A级景区一期建成,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得批准。以柏峪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全县开办农家乐经营户75户,直接从业人员225人,间接从业人员580人。2012年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6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0元。(2013年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30.43万人次,实现旅游 4 综合收入19163万元。)黄龙已成为周边大中城市人们休闲避暑的首选地。

巍巍黄龙山,绿色新黄龙。勤劳朴实的黄龙人民依托森林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林业发展领域,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探索了林下种养立体复合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山区林业综合高效发展的新路子,林下经济结出累累硕果。2012年全县林下产业总产值达两亿元,实现了变林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新跨越。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黄龙林区的莽莽林海,黄龙的林下经济正象这青山、这碧水,积聚着勃勃生机,蕴育着无限希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坚信,有黄龙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诚团结、奋斗拼搏,林下经济的富民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中共黄龙县委 黄龙县人民政府

录制

2013年8月(2014年9月)

第四篇:xx林场女工自强走出致富路

自强走出致富路

xx林场女工曹国香夫妇1996年因林业经济危困纷纷下岗,绝望、困惑,使这个只会检尺,清林的女工,不知道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几个月过去了,在这个小林场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更想不起来自己发展什么。有一天她在电视看到南方经济发达,需要打工的人,于是她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何不与丈夫到南方打工闯一翻天地?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夫妻不谋而合,当即卖掉房屋及其它物品,拿着2万元钱便登上外出打工之路。

打工的艰辛

1997年过完春节便到山东投奔亲属,山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使她耳目一新,但没有任何技能的她,找工作实在不容易,她先后到饭店、商店、工厂打工,甚至还当过保姆,想做点小买卖却赔了1万多元,打工钱还要不回来。三年下来没有攒下钱,甚至把原有的钱已花得差不多了,她深深地感到离开家乡,外边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一无技术,二无文凭,无法生活,只有回大兴安岭家乡,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来发展自己。

奋力奔波劳动致富

回来后,她积极向种木耳椴大户学技术,参加局工会举办的学习班,借款买一台四轮车,丈夫拉木材挣运费,闲余时间采些木耳椴自己种。第一年她试种5000椴,为省钱自己亲自做三级菌,每天早晨很早起床,晚十一点才休息。第一次做菌因经验不足,杂菌很多,她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后,又开始进行做菌,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向对婴儿一样,精心呵护每一瓶菌,功夫不负有心人,三级菌终于做成了,当年所种5000椴,由于菌好,木耳产量高,质量好。紧按着第二年又种20000椴,日子刚要过好,2002年林业局下达禁采木耳椴的通知,她刚偿到甜头,却又不让干了,她再次困惑了。

袋栽木耳为她谋生路

就在她再度为自己谋出路发愁时,林业局工会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袋栽木耳、饲养家禽、獭兔等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她茅塞顿开,于是她决定种袋栽木耳。她向老师请教,找来书籍,认真研究,并参观袋栽木耳户。有了种木耳椴的经验,她很快地掌握了袋栽木耳的技术,2003年她在金山林场带头试种20000袋,林场积极扶持,为其提供场地、菌房和木屑,当年收入1.6万元。2004年她积极向职工宣传袋栽木耳经验,并帮助指导其它姐妹做菌,自己又种10万袋。在她的带头下,又有10余户职工种了袋栽木耳。2005年她再次扩大规模,林场为她提供200平方米的菌房,她又种袋木耳20万袋,她更忙了,做菌时几乎睡在菌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靠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撑起一片蓝天,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目前她并没有满足现状,她说:“要在节约资源上下功夫,使袋栽木耳更有科技含量,更受人们的欢迎。”

第五篇:团建创新

“保护同一个地球,创低碳生活方式”

团建创新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4月22日是地球日,活动从美国发起,并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每年的这一天,全球140多个国家、10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呼吁改善全球整体环境。

随着中国的崛起,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换来的是环境问

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保护地球资源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

为了响应院团委的主题团建创新活动的号召,结合当今社会流行的“创低碳生活方式”,号召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同一个地球,实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活动主题:“保护同一个地球,创低碳生活方式”

三、活动时间:2010年4月10——24日

四、活动地点:学生食堂前的草坪

五、活动内容:

1、4月15日中午12点,在学生食堂的广场前,设立宣传横幅、咨询台、发放资料。

2、4月19——25日,开展“今天你低碳了吗?”——低碳生

活周记比赛。要求人人参加,各班选送3篇作品,系里选送五篇优秀作品,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5名的。

3、在广播站开展一次“低碳生活主题周”,向同学们宣传低碳

生活方式。

4、在3月20日下午,各个班开展“一个地球,一个家”主题

班会活动。

六、活动注意事项:

1、要求有老师的鼎力配合,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2、活动信息传达速度要快

3、整个活动以环保为主题,在所准备的宣传物品要尽量要求环保

4、活动一经确定,要求各系安排负责人,并确定到班。

七、经费出处:

1、宣传横幅:40元。

2、奖品:300元

3、宣传资料费:100元

4、杂项:60元

共计500元

八、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团建创新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地球环境的紧张局势,号召“低碳生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环境知识教育,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广大青年节能减排的意识,充分展现大学青年对环境的保护与支持,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维0903团支部

2009年3月25日

一、活动背景:

激情似火的七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大潮中锤炼自己,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

划”,延安大学研究生赴宜川县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延安大学党委、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大政法学院、宜川县委、宜川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延大学子“学以致用、立身为公”的校训,拟在2010年暑假期间,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暑期“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积极深入宜川县三个典型乡镇、村组、农户,投身到暑期大学生“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贡献。

二、活动目的:

1、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同时也为了加强大学生团结奋进的意识,培养相互沟通、理解的能力,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上进的干劲和精神。

2、调查陕北独特的文化传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说书、陕北道情、陕北秧歌、陕北腰鼓等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民俗、窑洞文化、黄土高原风情等现存的状态,同时了解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广泛的宣传,弘扬、发掘和保护、传承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3、通过对乡村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和发展问题的调查,了解陕北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包括对卫生健康,生育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另外调查作为能源富裕地的陕北地区在开发开采能源、资源方面所具有潜力

和浪费、烂开采现象、资源浪费现象等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在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学生就业和当地引进人才做一些有益的调查和探索。

4、了解陕北革命老区的教育状况,在此行活动中能够给老区的孩子带去外界社会发展的信息和知识,激励老区孩子们发奋图强、努力读书,为自己的幸福,为家乡的富裕而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走向未来。同时宣传环保知识,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带的人民,更要注重对绿色的爱护,对山林的爱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生活现状的改变而付出彼此的努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5、宣传了解国家对落实西部就业的鼓励政策。鼓励我校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到陕北基层,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活动意义:

1、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

2、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让环保的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深入了解当地文化,通过宣传使更多人去了解,去行动,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使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流失。

3、提供宝贵的机会让同学们了解陕北,更深入地关注祖国,关注社会,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同学们关注西部,投身西部大开发。

4、深入学习和体会伟大的延安精神的精神实质和内涵,通过实际调查去感受延安精神,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延安精神,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升华延安精神,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

四、活动主题:关注保护革命老区民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水平、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思想意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

五、指导单位:延安大学党委、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大政法学院

六、支持单位:延安大学、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大政法学院、宜川县委、宜川县人民政府

七、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活动时间:2010年 7月10 日----7月15 日

(二)活动地点的选择:

宜川县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革命旧址大量存在并保存完整,但交通不便、环境有待改善、红色旅游发展并不乐观,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县,但这里近年来联系发现了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且这里陕北文化形式多样、保存丰富,有待继续发掘和传承,近年来这里,科技、文化、卫生状况都得到很大改观,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

(三)活动的具体内容1、7月10日,在延安大学窑洞广场举行盛大的出发仪式。邀请延安大学党委、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宜川县等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出发授旗仪式。

2、在当地乡镇、村庄开展支教活动及环保宣,看望当地村组五保户和留守儿童并为其赠送慰问金和学习用具

3、了解当地文化生活情况,了解当地文化保护和继承情况,并播放其他地方相关的历史文化保护纪录片,与当地民众、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和论坛;

4、设置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卷调查,对当地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相对的调查问卷;

5、对当地居民、政府官员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积极进行多方面交流;

6、联合当地教育部门,辅助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对当地的老师进行短期的普通话、英语和计算机的培训,举办有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对当地学校进行一些读书捐助的活动

7、与当地中、小学生进行互动“一帮一”活动,与孩子们交谈,传授外面的知识及对所带物品的发放;

8、对当地工厂、企业进行采访,参观,交流,了解它们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调查它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八、活动具体流程

第一阶段: 6 月15 日--------7月 1 日 前期策划准备工作阶段

1)面向全校师生募捐书籍,购买学习用品作为礼物;寻求各支持单位及企业的赞助。

2)落实住宿问题,协调活动日程安排。

3)申请 “介绍信”等交接文书

4)准备一定数量的宣传单、宣传海报

5)准备一定质量的幻灯片及电影;

6)服务队旗帜、横幅、衣服、帽子;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医药物质

第二阶段: 7月10 日-----7 月 15日 “支教调研”活动具体实施阶段

1、到达宜川县后的工作

1)到达宜川县,与县政府联系;告知我们确切的到达时间;

2)和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接文书

3)一部分同学购买食品,另一部分联系进入乡村的车辆、住宿和相关事宜

2、到XX村寨后的工作

第三阶段: 活动总结:

1、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并撰写10份调查报告

2、返回后将成果图片展览

3、组织三下乡经验交流会

4、制作网络博客,将团队成员的随行日记向外公开

九、经费预算

序号 开支项目 所需经费 1 制作喷绘(2张)、海报(10张)、横幅(4条)等 500元 2 农村政策宣传资料及活动全过程打印复印资料 200元 3 矿泉水15箱 375元 4 困难户及留守儿童学习用品200元 200元 5 荣誉证书(10本)50元 6 活动照相、摄影 150元 7 备用医用药品 100元 8 服装费及太阳帽 1500元 总计 3075元

十、宣传活动:

拟邀请《《华商报》《西北信息报》《三秦都市报》《延安日报》、延安电视台、延安大学校园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活动,并回报赞助企业和单位。

十一、注意事项:

所去的都安路途较远,需多次转车,山路崎岖,自然环境较恶劣,应携带配备一些常用药。同时,各成员需保持警惕性,注意人身、财产安全,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意外事件。

下载创新团建求发展 走出青春致富路(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团建求发展 走出青春致富路(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创新中求发展,在落实中见实效1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 韩明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

    创新无止境改革求发展

    创新无止境改革求发展——记福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病人至上,仁德为本,融汇中西,真诚关爱“。这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服务宗旨,近年来,围绕这个宗旨,该院强化班子建设,深化内部改革,使一......

    团建创新汇报材料

    近年来,xx区团组织建设工作成为镇团委工作中的重点,在团区委的正确领导和镇党委的精心指引下,结合镇青年团员特点,按照“工作项目化运作、干部企业化管理、组织市场化建设”为基......

    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文章题目:《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作者姓名:张永红 单位:凤庆县马街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马街中学 邮政编码:675909 联系电话:*** 个人简历:本......

    创新求发展 实干创未来

    创新求发展 实干创未来 编者按 XX年4月27日,第五届全国烟草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XX隆重举行,58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烟草行业先进集体称号,117名个人被授予全国烟草......

    创新谋生存 转型求发展

    创新谋生存 转型求发展——丹阳迎宾馆困境中华丽变身2012年中央关于鼓励节约、整治浪费的规定出台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规定”、“禁令”,狠刹“舌尖上的歪风”。餐饮企业......

    团建创新篇目录

    目 录 一、团建创新篇 1、立足天安,奉献社会 探索非公企业特色团组织工作模式(丹东街道团工委)1 2、爵溪街道团工委以团建促管理——积极引导外来团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

    大力推进团建创新

    1、大力推进团建创新,促进基层团支部设置结构的合理调整。 对于一个团组织而言,能否实现团建创新,并不取决于热情和主观愿望,社会的大环境和本单位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是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