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法院“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例(5篇)

时间:2019-05-13 05:4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法院“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法院“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例》。

第一篇:温州法院“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例

附:

温州法院“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例

1.温州奥昌合成革有限公司诉张洪杰、姜方芳对外追收债权案

【(2014)浙温商终字第101号】 【入选理由】

公司法定代表人从公司领取了大量款项,在公司破产而不能证明已经偿还该款项的情况下,应当负有清偿责任。

【基本案情】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9月26日依法裁定奥昌公司重整, 于2013年5月20日裁定宣告奥昌公司破产。奥昌公司管理人持有领款凭证若干份,在领款人处有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洪杰的签名,其余领款凭证均未见张洪杰在领款人处签名。奥昌公司管理人凭上述领款凭证及审计报告主张张洪杰和其妻子姜方芳姜方芳尚欠奥昌公司3642126元,遂成诉讼。

龙湾法院经审理认为:对大额款项支出的事实奥昌公司负有举证责任,奥昌公司仅提供领款凭证,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事实。在奥昌公司未能提供支出相应金额的证据,且不能提供现金日记账进行印证的情况下,该院对奥昌公司的大额借款主张不予支持。但对于小额支付该院予以支持。上述小额支付形成的债务系张洪杰以审计人员费用备用金的形式从公司领取,具有特定的用途,非属夫妻共同债务,姜方芳作为张洪杰的妻子,无需为上述债务承担共同偿还责任。故判决:

一、张洪杰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奥昌公司5000元及逾期利息;

二、驳回奥昌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奥昌公司提起上诉,温州中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奥昌公司提供的相关领款凭证、收款凭证、专项审计报报告、现金明细账以及张洪杰二审期间接受本院谈话时对相关领款凭证、收款凭证所涉款项收支真实性的自认等证据,足以认定张洪杰陆至今尚有3042126元债务尚未向奥昌公司清偿的事实。其在本案一、二审期间均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已经偿还了该款项,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张洪杰所负涉案债务发生在其与姜方芳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张洪杰或姜方芳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奥昌公司与张洪杰约定涉案债务为张洪杰个人债务,同时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本案存在除外情形。故判决:

一、撤销原判;

二、张洪杰、姜方芳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奥昌公司管理人清偿尚欠奥昌公司的款项3042126元并赔偿利息损失;

三、驳回奥昌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2.浙江中一特钢有限公司管理人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瑞安市支行请求确认债务人行为无效案

【(2014)温瑞商初字第412号】 【入选理由】

破产企业在偿还银行176万元借款时企业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破产企业的该还款行为属于《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偏颇性清偿,应当予以撤销。

【基本案情】

瑞安法院于2013年8月12日依法受理对浙江中一特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一公司)破产清算申请。管理人在审核中一公司账目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在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申请之前六个月内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瑞安市支行(以下简称瑞安农行)支付了176 万元,用于清偿部分债务。为此,该公司管理人要求撤销该清偿行为并要求瑞安农行返还176万元清偿款。

瑞安法院经审理认为:中一公司经该院审查认定其于2013年5月31日已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负债表显示其全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该事实经中一公司管理人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初步审计后得到进一步确认。而中一公司清偿瑞安农行借款的行为发生在该公司被裁定受理破产清算之前六个月内,该行为发生时中一公司已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全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而该行为未能使企业财产受益。故判决:

1、撤销中一公司于2013年8月10日清偿瑞安农行176万元债务的行为;

2、瑞安农行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性返还中一公司176万元。

3.温州奥昌合成革有限公司诉张洪杰、郑玉平、张洪迪损害债务人利益赔偿纠纷案

【(2014)浙温商终字第839号】 【入选理由】

破产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其他责任人员若对向身份不明的债权人进行个别清偿导致无法追索的后果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基本案情】

龙湾法院于2012年9月26日依法裁定奥昌公司重整,于2013年5月20日宣告奥昌公司破产。经审计发现,奥昌公司于2012年6月20日至2012年9月2日归还丁建国借款金额合计3318910元。

龙湾法院经审理认为:奥昌公司归还丁建国借款的行为属于个别清偿,但由于被告张洪杰未能提供领款人丁建国的详细身份信息,其 3 提供的丁建国身份线索本院经公安人口信息查询后亦无法获得确认,导致该个别清偿行为无法追回。被告张洪杰作为奥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对奥昌公司的个别清偿行为负有过错,其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被告郑玉平作为该公司会计,张洪迪作为该公司监事,并没有证据表明二人存在过错。故判决:

一、被告张洪杰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奥昌公司3318910元;

二、驳回原告奥昌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奥昌公司提起上诉,温州中院经审理认为:张洪迪作为奥昌公司的监事及股东,介绍丁建国借款给奥昌公司,并以自己的名义持丁建国的凭证向奥昌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足见其与丁建国关系特殊,但未能提供丁建国的详细身份信息,导致涉案个别清偿行为无法追回,应承担赔偿责任。郑玉平作为奥昌公司的监事长以及财务主管,其对公司的财务行为应尽到勤勉义务,其在没有核实丁建国身份,也没有任何审批的情况下对丁建国进行个别清偿2404410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故而,被告郑玉平、张洪迪应属奥昌公司向丁建国个别清偿的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故判决:

一、撤销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2013)温龙开商初字第316号民事判决;

二、张洪迪、张洪杰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上诉人温州奥昌合成革有限公司3318910元;

三、郑玉平对第二项判决款项在2404410元范围内承担共同赔偿责任。

4.瑞安市长城漆包线厂管理人诉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支行破产撤销权案

【(2013)温瑞商初字第3281号】 【入选理由】 破产企业与银行之间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是破产企业对既存债务提供额外担保的行为,符合可撤销的条件。

【基本案情】

瑞安法院于2013年5月23日依法裁定受理债务人瑞安市长城漆包线厂(以下简称长城厂)破产清算一案。2011年7月8日,长城厂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支行(以下简称瑞安建行)签订一份《最高额抵押合同》,2013年3月12日,长城厂和瑞安建行协商将上述抵押物的价值从原来的715万元提高到1800万元,同时双方签订最高抵押金额为1085万元的最高额抵押合同,并将此前已经发生的二笔贷款、三笔银行商业汇票承兑业务转入此次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而后于2013年3月14日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期限自登记之日起至2015年3月12日。为此,长城厂管理人要求依法撤销瑞安建行与长城厂于2013年3月12日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

瑞安法院经审理认为:2013年3月12日设立的抵押系长城厂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行为,当事人在主观上存在明显恶意,其后果直接造成其他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得到公平受偿,且该行为发生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依法应予撤销。故判决:撤销瑞安建行与长城厂于2013年3月12日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

5.林绍武等八位原告诉陈朝阳、付美红、陈朝辉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纠纷系列案

【(2013)温瓯商初字第1117、1151、1154-1157、1119、1120号】

【入选理由】 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在公司的股东和控股股东拒不提供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资料的,应当判定上述人员对于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基本案情】

瓯海法院于2013年7月26日依法裁定受理温州市瑞盛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盛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后瑞盛公司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对破产清算申请提出异议。2013年7月30日,该院依法通知瑞盛公司股东陈朝阳、陈朝辉、付美红在15日内向管理人移交公司财产、印章和财簿、文书等资料,但股东陈朝阳、陈朝辉、付美红均未向管理人提交账册及提供财产。为此,林绍武等八位原告要求陈朝阳、陈朝辉、付美红共同支付其经确认的无争议债权及赔偿利息损失。

瓯海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朝阳、陈朝辉、付美红至一审法院作出裁判时亦未能提交账务账册、凭证等材料,故判决:陈朝阳、陈朝辉、付美红应于(2013)温瓯商初字第1117、1151、1154-1157、1119、1120号民事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林绍武等八位原告经法院确认的无争议债权。

陈朝阳不服一审判决,向温州中院提起上诉。温州中院经审理后维持一审判决。

6.温州市大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诉温州圣佳乐鞋业有限公司、潘小凤、蒋筱民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纠纷案

【(2014)浙温商终字第986号】 【入选理由】

公司的股东和控股股东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又拒不提交公司的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资料,导致公司无法清算的情况下,可推定 公司股东存在重大过错,判决其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基本案情】

潘小凤、蒋筱民于2001年2月25日共同组建了温州圣佳乐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佳乐公司),而圣佳乐公司于2013年2月28日被吊销了工商营业执照,且圣佳乐公司欠温州市大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南公司)货款290000元,大南公司以已向永嘉法院申请执行,至今执行不能,同时潘小凤、蒋筱民至今未向法院提出清算申请为由,向鹿城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圣佳乐公司欠大南公司290000元的债务由潘小凤、蒋筱民承担连带偿还责任,同时请求判令潘小凤、蒋筱民支付逾期利息。

鹿城法院经审理认为:有限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大南公司在举证期限内未能举证证明潘小凤、蒋筱民对公司债务负有个人连带责任的约定和存在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灭失或存在恶意处臵公司财产、虚假清算等对大南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故判决:驳回大南公司的诉讼请求。

大南公司提起上诉,温州中院经审理认为:圣佳乐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潘小凤、蒋筱民至今未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鉴于圣佳乐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且潘小凤、蒋筱民现下落不明,经一审法院公告送达后,拒不到庭参加诉讼,也未提供圣佳乐公司现状的相关证据,致使无法查明圣佳乐公司资产负债情况,据此足以认定潘小凤、蒋筱民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圣佳乐公司无法进行清算的事实。故判决:

一、撤销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2013)温鹿西初字第725号民事判决;

二、潘小凤、蒋筱民对浙江省永嘉县人民法院(2012)温永瓯商初字第22号民事判决确认的圣佳乐公司结欠大南公司货款290000元及利 7 息损失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三、驳回大南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7.温州市烟草公司瑞安分公司申请浙江信达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

【(2014)浙温破字第00001号】 【入选理由】

对于破产企业人去楼空的破产案件,法院在宣告债务人破产并裁定终结破产程序时,应在裁定书中告知债权人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可依法向破产人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主张权利。

【基本案情】

2014年3月27日,浙江信达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公司)管理人向温州中院以信达公司已经停止经营,其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无法提供债务人的实际财产状况及账簿、文书等资料,导致管理人无法追查债务人的财产,亦无法进行清算,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为由请求温州中院宣告信达公司破产,并终结破产清算程序。

温州中院经审理认为:信达公司管理人以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为由,申请宣告信达公司破产,并终结破产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本案立案后,信达公司人去楼空,未向管理人提交任何财产、账册,导致无法全面清算。债权人可以在破产程序终结后依法向破产人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主张权利。故裁定:

一、宣告浙江信达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二、终结浙江信达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破产程序。

8.生活秀集团法定代表人陈少丰刑事犯罪案 【(2012)温瑞刑初字第00537号 【入选理由】

对于部分公司的关系人利用隐匿、销毁账册等行为通过破产程序逃废债的,应以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账册、会计凭证罪,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基本案情】

瑞安法院于2012年10月26日依法裁定受理生活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活秀集团)破产清算一案。后该院于2012年11月8日向生活秀集团法定代表人陈少丰发出通知,要求其于15日内向该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截至2013年3月18日,生活秀集团有限公司未向该院提交全部账册以及会计凭证。后该院发现生活秀集团存在私设账外账的行为,财务混乱。并且有证据表明该公司的账外账和大部分会计凭证已经被生活秀集团故意销毁或者隐匿,故瑞安法院将该案移送至公安机关。后经公安局立案,检察院公诉,瑞安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陈少丰犯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

9.温州艳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

【(2013)浙温破字第5号】 【入选理由】

在被判决偿还债务而企业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法院可引导债权人依法申请债务人企业破产。

【基本案情】

温州中院于2012年8月14日判决温州艳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艳宇公司)向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以下简称民生银行)偿还信用证垫款本金人民币23051669.55元及逾期利息。判决生效后,民生银行向该院申请执行,但因未发现艳宇公司有财产可供执行,故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并告知民生银行可以向法院依法提出对艳宇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2013年4月28日,民生银行向该院申请对艳宇公司进行破产清算,该院于2013年7月30日裁定受理。

温州中院经审理认为: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本案立案之后,艳宇公司未向管理人提交任何财产、账册,导致无法全面清算。债权人可依法向公司股东主张权利。故裁定:

一、宣告温州艳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破产;

二、终结温州艳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破产程序。

10.杨方云抽逃出资、林春华帮助伪造证据刑事犯罪案

【(2012)温鹿刑初字第1466号、(2013)温鹿刑初字第1522号】 【入选理由】

公司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构成抽逃出资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基本案情】

(1)杨方云抽逃出资案

2009年12月31日,被告人杨方云与江苏扬州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合资成立扬州中扬担保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公司,以下简称中扬公司),杨方云在公司登记成立后,在未取得变更许可的情况下,为将5000万港币归个人使用,于2010年8月以扬州中扬担保有限公 10 司作为担保人,与林春华故意制造买卖玉石的民事纠纷,通过温州中院的民事调解书,将5000万港币结汇成人民币4270余万元,汇至林春华的个人账号,后林春华将该款返回给杨方云,最终使杨方云投入的注册资金得以全部转移,归其个人使用,至今未归还公司。

鹿城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方云身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抽逃出资罪,应予惩处。故判决:被告人杨方云犯抽逃出资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2)林春华帮助伪造证据案

2010年5月20日,被告人林春华受杨方云指使,以卖方身份与杨方云签订了一份由中扬担保公司(实际由杨方云控制)作为担保方的虚构的玉石买卖合同并向温州中院提起诉讼,后经调解,将中扬担保公司中的注册资金港币5000万元结汇成人民币4270余万元,转至林春华账户后再转出归杨方云自己使用,最终使杨方云投入的港币5000万元注册资金得以全部抽逃。

鹿城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林春华受他人指使参与伪造证据,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应予惩处。故判决:被告人林春华犯帮助伪造证据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第二篇:逃废债调研情况

(二)企业逃废债原因

企业逃废债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可以从企业自身、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现行法规等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企业自身作茧自缚。企业是实施逃废债行为的主体,是逃废债行为的实施者,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逃废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企业经营困难,资金断裂,面临倒闭、破产,完全失去正常还本付息的能力,不得以而为之;二是恶意逃废债。在当前经济下行、金融环境恶化、信用缺失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一些风险信号,持续经营意愿下降,企业主就想借机逃废银行债务,千方百计地转移资产,把企业弄成一个空壳。

2、地方政府助长纵容。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区域经济、金融环境稳定,保护“一方安宁”不仅没有给企业还贷以必要的压力与动力,对企业逃废债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直接干预金融案件的审理和执行,甚至直接干涉案件涉及资产的查封和执行,使原本应独立行使审判职能的地方法院变成了受命于地方政府的“地方的法院”;有的地方行政部门出于地方经济利益,对制裁逃废债行为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帮助企业通过悬空债务急于甩掉包袱。

3、金融机构防范工作不到位,且不谋合作。当前形势下,部分金融企业对企业恶意逃废债问题的防范工作不到位。首先,银行自身防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工作力度不够,有些银行因在办理贷款时手续不规范,而给企业逃废债有机可乘。,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营粗放,管理松弛,手段落后,事后跟踪问效不及时,信息掌握不灵敏,给企业逃废债带来可乘之机。发生逃废债情况后,我们向政府向上级呼吁不多,付诸行动则更少,担心诉讼成本,担心行政干预,担心背上不支持改革的名声,而不敢果断采取措施,丧失了维护债权的有利时机和主动权,客观上使逃废债行为变得无所顾忌,以致让逃废债者一再得逞。其次,金融机构间无序竞争,不谋求合作。各商业银行争相招揽客户、吸收存款,不管客户是否逃废他行债务,只要来本行开户,能给本行带来存款,或者能优先归还本行债权,便积极为其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4、现行制度缺陷给企业有机可乘。国家缺少制裁逃废债行为的具体法律和制度。企业在逃废债务时都经过精心研究,规避了法律和政策。虽然以前我国的《合同法》、《民法通则》、《担保法》都确立了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但一直以来缺少防范和制裁逃废债务行为的具体法律和制度,使债权机构对打击企业逃废债务时没有直接依据和可操作性的手段,实际操作起来往往缺东少西。由于无法可依,因此也就造就了一批无法可究的逃废债企业,这也可以说是形成恶意逃废债的的最主要的原因。

(三)企业逃废债造成的影响

一是加大金融风险。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二是破坏信用关系。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银行与企业之间是一种以信用为纽带的关系。企业逃费银行债务,不仅甩掉了信用关系,也甩掉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是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诱发金融风险,间接破坏了经济。

(四)打击企业逃废债面临的主要障碍

首先是法律上的障碍。中国当前的法律、法规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需求尚未充分衔接、配套,致使有些执行工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地方保护主义设障。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纵容企业逃废金融债务。

企业不仅不积极配合,反而组织部分职工滋事生非,围攻法院,甚至恐吓公司人员,使案件执行陷入困境

(五)政策建议,仅靠金融机构手持司法大棒满城尾追改制企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的缺陷以及地方政府、银行与企业间的利益冲突。只有从外部制度环境和社会信用入手,建立法律法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等三重防护网,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才能促使银企关系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法律体系是社会各利益主体进行经济交往的游戏规则。如果游戏规则本身对参与者的任何一方有明显不公正的偏袒,那么这个规则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约束和维护正义的作用。当前,有必要修改、完善有关企业改制与破产的法律制度,强化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的重要地位;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必须纳入刑法范畴去调整。

据了解,针对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不断恶性蔓延的现象,人民银行除了成立金融监察局,以加强对金融系统犯罪的遏制力度之外,正在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其中之一是与最高人民法院协调拟订的《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有望近期出台;同时还建议国务院尽快审议通过《企业改制维护金融债权安全条例》。

(二)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的成熟标志是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它需要有完备的社会信用制度作为保障,需要有有效的法律制裁手段。欠债不还者之所以逍遥,是因为诚实守信者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维系信用的不能仅仅再是“三省吾身”。在正常运作的社会信用体制内,失信者是没有发言权的。

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社会信用的法律制度,使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整个社会应当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越重视信用,未来的机会就会越多,企业才会踏上高速发展的轨道。企业的信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进行融资、理财、配置资源,信用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富;同样,信用也是一种社会财富,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当无形的信用变成一种资本,有形的社会信用制度构成了信用赖以生存的制度条件时,市场经济会从无序走向有序,真正的信用经济时代就会到来。

(三)建立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金融机构应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防范风险与转化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内部信贷资产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跟踪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制状况,根据监测信息,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

作为监管部门的人民银行,应尽快建立风险监控预警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系统。建议以人民银行各地分行为中心,包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建立金融风险数据处理和信息监测预警网络,及时分析各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的信息。必要时,有针对性地向辖内金融机构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使其及早采取措施,减少潜在损失。

地方政府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银行债权的保全,关系到银行资产的质量,进而关系到存款人的利益,这与政府的社会稳定目标完全一致。政府应督促企业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为其破坏信用、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提供保护伞。政府可以组织金融监管部门和工商、税务等部门对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联合进行打击,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信用。

(四)加强对逃债企业的经济制裁

逃债企业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无视金融债务,直接原因就是逃债的成本较小,在经济处罚力度较弱的情况下,企业甚至可以免费获得“债务豁免”。因此要强化经济制裁手段,对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实行“不开立账户,不发放新贷款,不办理结算”等严厉制裁措施,打击逃债行为。这对具有逃债倾向的企业也将起到威慑作用。

对逃债企业的制裁依据,主要是抓新企业注册资金的来源、原企业厂房设备的占用、原企业法定代表人重新担任新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几条线索。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重新担任主要负责人的新企业,各金融机构不得对该企业发放贷款。

一是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凡是有还本付息能力的企业,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企业及时还本付息。对那些恶意逃废贷款的企业,应加大打击力度,毫不手软地变卖他们的资产,最大可能地偿还银行债务。今后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培育企业自生自灭机制,政府对企业应当是“你办厂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负债自己还,你破产自己清”,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克服地主保护主义,避免产生新的逃废债,确保银行资产安全。

二是增强金融系统抵制逃债,防范风险的能力。各级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组织各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抵制逃废债务的组织者的作用。指导商业银行建立自律机制、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营造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坚决制止与取消多头开户,将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名单在各商业银行间进行通报,组织各商业银行联合起来,均不为其提供开户、结算等金融服务,共同抵制逃废债行为。

此外,要健全禁止逃废债务的法规,加大追究力度。

第三篇:全法院打击失信行为典型案例

全省法院打击失信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新闻发布会发布稿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 侯铁男

(2016年9月30日)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黑龙江高院召开的全省法院打击失信违法行为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为切实解决执行难,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全国正式建立了“执行黑名单”制度。法院“执行黑名单”,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将情节严重的失信被执行人统一纳入到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向社会公布,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等通报,供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该制度是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破解执行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率先提供的全国性、公开性、免费使用的信用信息。

党中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对解决执行难和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惩戒工作给予了极高重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证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将“切实解决执行难”列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之一。2016年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等44家中央部委办局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2016年6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对失信被执行人在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限制、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任职资格限制、准入资格限制、荣誉和授信限制、特殊市场限制、限制高消费和有关消费、协助查询、控制及出境限制、加强日常监管检查、加大刑事惩戒力度和鼓励其他方面限制等十一个方面进行联合惩戒,要求各惩戒单位将各项措施于2016年年底前落实到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这既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向全国法院发出的战斗号令。2016年初以来,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时态多次强调,全省法院必须牢固树立使命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在执行工作中做到“三度”和“四最”,即思想认识有新高度、工作推动有新力度、保障措施有新强度;以最有效的方法加大执行力度、以最严厉的措施管理执行队伍、以最积极的态度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以最强大的声势宣传执行工作成果。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91514件,同比上升33%,执结48944件,上升53.3%,“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进展顺利,发展态势良好。

一、全省范围内的联合惩戒大格局基本形成

为促进“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这一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推进“诚信龙江”建设,确保我省“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法院执行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对执行工作多次作出批示,省委政法委先后于2014年10月和2016年6月组织召开两次执行联席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推进各执行联动单位对列入全省各级法院“失信黑名单”的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时态在2016年6月召开的全省执行联席会议上强调指出,各执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中省直单位要从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第25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统一对失信联合惩戒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在全省构建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信用惩戒的大格局。

近3年来,全省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投入4亿多元,仅省法院就投入1.2亿元,确保了全省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及3项全国试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开展联合惩戒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截止2016年10月初,黑龙江高院先后与省工商局、省民政厅、省诚信办、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正式签订了关于建立信用惩戒机制的合作备忘录。2016年5月,黑龙江高院与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暨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通知》,指导全省各级法院、国土及房产(住建)部门开展网络执行查控平台建设暨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惩戒工作。截止目前,全省16个中级法院与当地不动产管理部门的专线搭建工作全部完成,并已实现网络查询功能。2016年10月开始,黑龙江高院将与省内近50个执行联动单位陆续开展信用惩戒合作,加速构建全省上下联合信用惩戒的大格局。

二、失信名单录入数量和惩戒效果显著提升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录入工作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一项全新的、常态化的工作,为确保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工作规范化,黑龙江高院先后制发《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管理办法(试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工作的通知》等12个规范性文件,通过组织定期检查、司法巡查、集中培训和设立全省失信线索举报电话等方式,加大对下监督指导力度,不断提升全省法院失信名单的录入数量和准确率。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法院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14年12月达1.5万余人次,2015年12月达5.6万余人次,2016年9月达16.7万余人次,录入数量每年翻两番,基本实现了石时态院长提出的“将应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100%纳入”的工作目标。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博、微信、LED大屏幕等各类媒体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宣传执行工作的成果,仅省法院官方微博3年来就推送执行信息10万余条,粉丝155万。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一系列信用惩戒措施,扩大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社会影响,有力震慑和打击了失信违法行为。截止2016年9月底,全省法院通过中航信、铁路12306平台及省公安边防总队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购买飞机票96045次/5416人、列车软卧14080次/5466人,限制出境600余人次,通过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限制1045次,有1.3万余人因受到惩戒而主动履行法律义务,有1名省人大代表因列入失信名单被免去代表资格。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信用黑龙江网”把失信名单数据自动推送到各联合惩戒部门,形成打击老赖的“天网”。

三、拒执犯罪刑事制裁力度不断加大

全省各级法院在加大信用惩戒力度的同时,对符合法定情形的失信被执行人,依法适用司法拘留、罚款等民事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201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开展了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在此次行动中,全省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206个,采取司法拘留措施2300余件,依法判处有罪人犯30余人,有力打击和震慑了拒执犯罪行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通过此次行动,使全省各级法院充分认识到刑事制裁措施在打击失信行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黑龙江高院决定将打击拒执犯罪作为全省法院一项常态化工作,与信用惩戒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对失信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效果。

2015年10月,黑龙江高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黑高法〔2015〕189号),对拒执罪的认定、管辖和相关工作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打击拒执犯罪的长效机制。201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对符合法定情形的拒执罪刑事案件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为办理好拒执罪自诉案件,黑龙江高院组织执行、立案、刑事、法警等部门共同研究并印发了《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自诉程序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各级法院办理拒执犯罪自诉案件的程序,为全省各级法院依法办理拒执犯罪自诉案件提供了有力依据。2016年9月14日上午,黑龙江省铁力市法院对自诉人石某诉被告人沈某、史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判处沈某、史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该案是黑龙江法院判决被执行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自诉“第一案”,对于全省各级法院适用自诉程序打击拒执刑事犯罪具有典型意义。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近年来,全省法院在打击失信违法行为、执行信息化建设、执行专项活动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黑龙江日报、省电视台等广大新闻媒体的积极正面宣传,为执行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此,我代表省法院向广大新闻媒体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我们将继续加大执行力度,不断提升执行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谢谢大家!

第四篇:温州中院出台《关于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防止逃废债行为的

温州中院出台《关于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防止逃废债行为的会议纪要》新闻发布会

发布稿

温州中院副院长 陈有为(2014年11月10日)

各位代表、委员,新闻媒体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2013年以来,我市把企业帮扶和风险化解专项行动作为破难攻坚七大行动之一,在政府及时介入、银行合力化解、企业积极自救、司法高效处臵下,全市经济金融稳定形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值得关注的是,在企业破产重整、处臵不良贷款中,逃废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为重塑社会各界信心,净化全市经济金融环境,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加强了对 “假倒闭”、“假破产”等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并集中开展了打击逃废债专项行动。今年11月4日,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防止逃废债行为的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并已印发全市法院和各位记者朋友。《纪要》的出台,将有效防止假借破产逃废、悬空债务,保障债权公平有序受偿,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服务信用温州建设。

下面,我向各位介绍《纪要》相关情况。

一、《纪要》的起草背景和经过

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局部金融**的影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个别企业因盲目扩张、借贷高利资金等原因,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停工、倒闭和企业主“跑路”的现象。为此,去年以来,我院将企业破产重整项目列为“一把手”工程,向企业发放破产知识宣传手册,徐建新院长亲自做客电视台、走进网络直播间宣传破产保护理念,争取党政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推动市政府及各县市区设立破产审判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破产案件简化审理,逐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破产企业有序退出常态机制,成效明显。2013年1月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301件,审结218件,分别占全省法院的50.76%和54.36%。在已审结的破产案件中,涉及债权人共3339人,涉及担保债权13.1亿元,化解不良资产33.58亿元,盘活资产15.93亿元,激活土地面积约969.83亩。温州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企业破产审判在优化市场资源配臵、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催生现代企业制度和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破产重整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极少数企业及其投资人、高管不在自身经营和发展上下功夫,而是钻现行法律法规的空子,通过非法侵占财产、混同公私财产、违规分红、虚假交易、个别清偿等手段大肆转移破产企业财产,到 宣告破产时企业已成为一个“空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更为严重的是,这类逃废债务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得逞,在互保链、担保圈的作用下,还会危及相关担保企业,甚至一些好的企业也会因此被拖垮,将严重影响社会信用体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银行、企业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强烈呼吁司法机关加大打击“逃废债”的力度。为此,去年我院专门下发通知进行规范,今年又将打击逃废债作为全市法院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破产重整、执行等领域都开展了打击逃废债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涉嫌逃废债的破产关联案件45件,审结37件,涉及行为人54人,涉及标的达9174.33万元,追回破产企业资产达3177.84万元。

当前,打击“逃废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假破产真逃债”的形式趋于多样,有的企业还请专业人士“出谋划策”,打击的难度在加大。二是企业破产案件中逃废债行为呈多发高发态势,审查、监管破产企业破产行为正当性的任务十分繁重,管理人队伍、破产法官队伍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三是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亟需出台有关防范和打击逃废债的操作规则。为此,在市委和上级法院的领导、指导下,我院就如何防范和打击破产案件中的逃废债行为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政 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收集相关案例和资料,在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总结经验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纪要》初稿。后又多方征求意见,数易其稿,最终形成本《纪要》。

二、《纪要》的主要内容

《纪要》正文共分八个部分,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防范逃废债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并就如何防范逃废债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下面,我对《纪要》的主要规定进行解读和说明,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

(一)严把破产案件立案审查关

破产审判具有解决群体诉讼和概括执行的独特功能,对破解当前我市企业担保链蔓延扩散风险具有重大意义。《纪要》首先强调对破产申请的依法审查,严把立案关,杜绝“假破产、真逃债”案件进入破产程序。

一是重点审查关联企业债权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或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这就为关联企业虚构关联债权提供了便利条件。《纪要》明确规定对债务人的关联企业作为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案件,在立案时要严格审查关联企业债权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利用破产程序达到帮助债务人逃废债务的目的。

二是及时释明法律责任,必要时召开听证会进行审查。在受理审查阶段发现有“假破产、真逃债”嫌疑或迹象的,应及时向提出破产申请的债权人以及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关系人释明法律责任,并可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进行慎重审查。负责审查的合议庭还应针对个案做好“假破产、真逃债”的风险评估和防范预案并及时向业务庭庭长和分管院长报告。

三是发现有“假破产真逃债”重大嫌疑的,驳回破产申请。《企业破产法》贯穿了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宽容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但它绝不是逃废债务的工具。实践中,有些非诚信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剥离资产,虚构债务,留下一个烂摊子,企图通过破产程序达到非法目的。《纪要》明确规定对债务人有巨额财产下落不明且不能合理解释财产去向,或者债务人存在先行剥离企业有效资产另组企业而后申请破产等“假破产真逃债”行为的,要依法裁定驳回破产申请。

(二)支持监督管理人依法履职

破产管理人是企业破产审判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清查、追收债务人财产是管理人的主要职责。《纪要》从积极支持和依法监督两个方面对管理人履行职责进行了规定。

一是及时出具调查函、调查令。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管理人的权利规定不够明确,管理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经常遇到不配合、不协助等实际困难,不利于破产案件顺利进行,难以有效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此,《纪要》创新性地 提出,可根据管理人的申请及时出具调查函、调查令,解决管理人履职难题。

二是依法监督管理人履职。一直以来,破产管理人全面支持、参与我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并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今年上半年,我院对2013年担任全市法院破产案件管理人的29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个人管理人的履职情况进行了考评。其中,获得好评的占52.63%,获差评的管理人有3家,管理人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纪要》还规定把管理人追查债务人逃废债行为的勤勉程度列为法院对管理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在追查债务人逃废债行为中业绩突出的管理人,相关法院在以竞争方式产生管理人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分。

(三)引导规范管理人全面履职

破产管理人发挥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破产程序的法律功能能否充分实现。目前管理人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管理人对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不熟悉,有些管理人团队责任心不强,有些管理人没有积极履行好职责。为加快破产案件的推进,规范破产管理人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管理人在破产案件中的作用,有必要对管理人履职进行有效的规范与引导。

一是明确管理人核查工作重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 结合审判实践,主要区分为三大类行为:1.核查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一年内的可撤销行为,分别是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对他人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及放弃债权等五类行为。2.核查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的两类可撤销行为。其一,已构成破产原因,仍以债务人财产对个别债权人进行偏颇性清偿的(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清偿行为除外);其二,已构成破产原因,却与债权人恶意串通,经诉讼、仲裁、执行程序对债权人进行个别清偿的。3.核查其他四种较典型的逃废债行为:(1)关系人无效财产处臵行为;(2)出资人违反出资义务行为;(3)董事、监事和高管非正常收入行为;(4)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资产混同行为。

二是引导管理人及时提起诉讼。引导管理人及时提起确认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或虚构债务、承认不真实债务行为无效诉讼、破产撤销权诉讼、追收债务人的出资人未缴出资和抽逃出资诉讼、追回债务人董事、监事和高管非正常收入诉讼等或提出保全债务人财产的申请等,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今天印发给大家的典型案例中,前六个案例都是涉及破产管理人通过诉讼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以及撤销企业的偏颇性清偿行为的案例。

三是重申管理人不当履职后果。针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因管理人不作为导致破产撤销权落空的情况,去年9月最高 法院出台的《破产法司法解释二》明确规定,管理人未依据《企业破产法》撤销债务人无偿转让、非正常交易或偏袒性清偿债务等行为的,债权人可以依据《合同法》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并可以申请法院更换管理人。同时,对管理人因过错未依法行使撤销权导致债务人财产不当减损,债权人提起诉讼主张管理人对其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法院应予支持。

(四)加强执行和破产程序衔接

以破产制度取代执行中的平等分配制度,不仅有利于实现债权人之间的公平,而且有利于终结大量执行案件,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破产具有概括执行的功能。一般执行案件程序终结后,尚未受偿或尚未完全受偿的债权人仍可不断对实际已无财产可执行的债务人企业申请强制执行,导致大量的执行案件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积案,极大浪费了司法资源。而破产程序的终结,意味着消灭了被执行人的主体资格,相关联的大批执行案件得以彻底终结。

为使执行程序与破产制度更好地衔接,保障债权人公平受偿权,《纪要》首次提出在执行程序中建立公告告知制度,即对执行不能的案件,由执行法院行使释明权,引导未受偿的债权人对债务人企业提出破产申请,彻底终结执行程序,有效节约司法资源。

同时,对于有履行能力却不配合执行的失信债务人,执 行法院同样可以引导债权人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为由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倒逼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债务的失信债务人及时履行债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破产制度本身是防范和打击失信被执行人的有效手段。

(五)严明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企业破产法》在第一章“总则”的第6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应当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这里规定的是应当,可以说“追责”是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

同时,《企业破产法》设专章规定企业高管、债务人的有关人员、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管理人“假破产真逃债”等违反《企业破产法》行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纪要》在重申有关《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及《刑法》有关法律责任规定的同时,针对实践中假破产追责难及有关裁判文书规范表述等问题,作了许多创新性规定。

一是明确对责任人可以采取司法强制措施。对有“假破产、真逃债”嫌疑的破产案件,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可以对主要责任人采取传唤、罚款、限制出境等强制措施。比如,可以传唤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主要责任人员就债务人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提供相关的证据;还可以视调查取证情况对前述主要责 任人员依法采取罚款或限制出境等强制措施。

二是明确在裁判文书中载明追责事项。《纪要》规定,相关责任主体经释明或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不移交相关材料、账册,严重影响破产程序顺利进行的,法院在就现有财产对已知债权进行公平清偿并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的同时,还应在裁定书中明确赋予债权人另行起诉相关清算义务人的权利。《纪要》这样规定的法律依据是《公司法司法解释

(二)》第十八条的规定。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审理法院须依法进行释明。对于人员下落不明的,还应当进行公告。通过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个人民事责任,不仅使其假借破产程序逃废债务的目的落空,而且还起到了警示其他非诚信企业的作用。

三是明确公私财产混同时的处置原则。温州的民营企业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普遍存在着财务账册混乱、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公私财产混同等现象。对此,《纪要》规定在破产案件审理中,发现债务人企业财产与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的财产高度混同的,可借助债权人会议等相关平台决议解决。如果债务人企业的债权人会议决议同意合并处臵的,则可裁定将债务人企业和“企业股东及高管”的财产合并处臵,但仍要区分债务人股东及高管非因经营债务人企业所产生的债务和财产。

四是明确刑责追究与破产程序衔接问题。一方面,破产 案件受理后,发现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及其他企业高管等因逃废债涉嫌犯罪且与破产案件的审理有牵连的,应及时将涉嫌犯罪的材料移送侦查机关,并可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二条规定裁定驳回破产申请;另一方面,逃废债行为经过侦查,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公诉机关决定不予起诉或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法院可以重新审查对债务人企业的破产申请。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典型案例。瑞安法院在审理生活秀集团公司破产案件过程中,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少丰在法院规定的时间内拒不提交相关材料、账册,后瑞安法院发现该公司存在私设账外账的行为,且有证据表明该公司的账外账和大部分会计凭证已经被故意销毁或者隐匿;银行借款6000余万元未入账,借款去向不明,财务混乱。瑞安法院遂将该案移送至公安机关。后经法院判决,被告人陈少丰构成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万元。这个案件债务企业逃废债的意图较为明显,实践中还有几种较为隐蔽的逃废债形式:如成立影子公司,转移负债公司的资产,或是借用合法方式,非法转移财产;个别企业将大额资金出借给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有些公司股东则以向企业借款形式低价购臵个人房产后,以高价转卖给公司,从而将差价转为个人财产等等。尽管逃废债的形式日益复杂、隐蔽,但大家要坚信“魔 高一尺,道高一丈”,对任何形式的逃废债行为,司法机关都将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在此,我们也恳请新闻媒体呼吁社会并正告那些不诚信的企业主,不要打小算盘、动歪脑筋,要把心思花在依法生产经营上,“假破产真逃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此,应当指出,企业逃废债务行为并不仅仅发生在企业破产过程中,而是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破产审判并不会让企业逃废债务,恰恰相反,它是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有效手段。

各位朋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的一项重要部署。下阶段,我院将继续大力推进企业破产审判,并积极争取早日成为全国首批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法院。面对改革试点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我们将继续加强工作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出台司法措施,努力为优化社会资源配臵、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促进温州经济转型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谢谢大家!

第五篇:温州中院 关于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防止逃废债行为的会议纪要

温州中院

关于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防止逃废债行为的会议纪要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防止逃废债行为的会议纪要(2014年11月4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4第30次会议通过)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障债权公平有序受偿,有效防止假借破产逃废、悬空债务,服务信用温州建设,现特就如何防范破产案件中的逃废债行为纪要如下:

一、依法审查破产申请,杜绝“假破产、真逃债”案件进入破产程序

1、对于债务人的关联企业作为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案件,在受理审查阶段要慎重审查关联企业债权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关联企业虚构关联债权利用破产程序达到帮助债务人逃废债务的目的。

2、对债务人申请破产的案件,应要求债务人提供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债权债务清册或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的基本材料,并要求债务人就主要资产的去向作出说明。

3、在受理审查阶段发现有“假破产、真逃债”嫌疑或迹象的,应及时向提出破产申请的债权人以及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关系人释明法律责任,并可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进行慎重审查。负责审查的合议庭还应针对个案做好“假破产、真逃债”的风险评估和防范预案并及时向业务庭庭长和分管院长报告。

4、经审查发现债务人有巨额财产下落不明且不能合理解释财产去向或者债务人存在先行剥离企业有效资产另组企业而后申请破产等“假破产、真逃债”行为的,应依法裁定驳回破产申请,杜绝以逃废债为目的的破产申请进入破产程序。

二、积极支持和依法监督管理人履行清查、追收债务人财产的职责

1、管理人基于清查、追收债务人财产而提出的对债务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申请,法院应依法及时予以支持。

2、对于管理人在履行调查、追收债务人财产职责过程中面临的相关单位或者个人不配合、不协助调查等实际困难,法院可根据管理人的申请及时出具调查函、调查令或依职权主动调查、协调。

3、对于“无产可破”或“资不抵费”的破产案件,以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为由裁定终结破产程序时,应审查管理人是否已尽最大可能清查、追收债务人财产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避免使该类案件的破产程序流于形式。

4、管理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债权人会议或者债权人委员会提出的追收债务人财产要求的,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会议的申请依法更换管理人。

5、管理人追查债务人逃废债行为的勤勉程度应当列为法院对管理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在追查债务人逃废债行为中业绩突出的管理人,相关法院在以竞争方式产生管理人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分。

三、合理引导管理人全面履行清查、追收债务人财产的各项职责

1、引导管理人核查债务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及高管等关系人是否存在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以及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等无效的财产处置行为。

2、引导管理人核查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一年内是否存在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如下可撤销行为:(1)无偿转让财产的;(2)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3)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4)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5)放弃债权的。

3、引导管理人核查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是否存在已构成破产原因,仍以债务人财产对个别债权人进行偏颇性清偿的可撤销行为(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清偿行为除外)。

4、引导管理人核查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是否存在已构成破产原因,却与债权人恶意串通,经诉讼、仲裁、执行程序对债权人进行个别清偿的可撤销行为。

5、引导管理人核查债务人的出资人是否存在没有出资、出资不足或抽逃出资等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

6、引导管理人核查在债务人已构成破产原因的情形下,债务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管是否存在利用职权获取绩效奖金等非正常收入的行为。

7、引导管理人核查债务人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债务人资产与关联企业资产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个人资产是否存在混同。

8、引导管理人就债务人或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高管等存在的上述行为或事实时,及时提起诸如确认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或虚构债务、承认不真实债务行为无效诉讼、破产撤销权诉讼、追收债务人的出资人未缴出资和抽逃出资诉讼、追回债务人董事、监事和高管非正常收入诉讼等或提出保全债务人财产的申请。

四、对有“假破产、真逃债”嫌疑的破产案件,在受理后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传唤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主要责任人员就债务人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提供相关的证据。

2、依职权调查取证。

3、视情况对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主要责任人员采取罚款或限制出境等强制措施。

4、在市风险企业破产处置领导小组的协调下,联合公安、检察、工商、税务、海关等政府部门或有关机关建立打击逃废债行为的协调机制。

5、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五、依法追究债务人的股东、高管等相关责任主体的个人民事责任,使其借破产逃废债务的目的落空

1、债务人的股东有出资不足或抽逃出资情形的,除应依法追究该股东的民事责任外,还应依法追究债务人的其他股东和负有监督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董事、高管,或者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管、实际控制人等对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追回的相应财产一并归入债务人财产。

2、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及其他相关责任主体无正当理由不向管理人移交相关材料、账册,经释明或采取罚款、讯诫、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不移交相关材料、账册,严重影响破产程序顺利推进的,在就现有财产对已知债权进行公平清偿并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的同时还应直接在终结破产程序的民事裁定书中写明债权人可以另行起诉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等清算义务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在破产案件审理中,发现债务人企业财产与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的财产高度混同的,可借助债权人会议等相关平台决议解决。如果债务人企业的债权人会议决议同意合并处置的,则可裁定将债务人企业和“企业股东及高管”的财产合并处置,但仍要区分债务人股东及高管非因经营债务人企业所产生的债务和财产。

六、加强执破衔接,拓宽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的渠道

1、债务人的执行法院或执行部门发现债务人有通过破产程序逃废债务情形的,应当及时向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或商事审判庭提出。

2、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利用破产程序逃废债务的,可以在宣告破产之前向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提出异议,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异议成立的,应依法裁定驳回破产申请。

3、执行法院对于有履行能力但不配合执行的失信债务人,可以引导债权人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为由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倒逼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债务的失信债务人及时履行债务。

4、对不能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96条规定及时参与平等分配的债权人,执行法院可以引导其对债务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以保证债务人的全部财产能够在所有债权人间公平清偿。

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厉打击“假破产、真逃债”行为

1、破产案件受理后,发现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及其他企业高管因逃废债涉嫌犯罪的,可以将涉嫌犯罪的材料移交侦查机关,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二条规定驳回企业破产申请。

2、逃废债行为经过侦查,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公诉机关决定不予起诉或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法院可以在驳回破产申请后重新审查对债务人企业的企业破产申请。

3、对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妨碍清算行为的犯罪线索,要及时向侦查机关通报情况。

八、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对破产案件中逃废债问题的研判我院将加强对各基层法院在破产审判中有关防范逃废债问题的业务指导和协调工作。各基层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中发现典型的“假破产、真逃债”行为的,应当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并将相关信息和典型案例及时上报给我院。

下载温州法院“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法院“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农商行报送逃废银行债务典型案例

    xx农商行报送逃废银行债务典型案例 省联社: 根据《征集逃废银行债务典型案例的通知》要求,我行结合已形成的不良贷款案例,将有关案例报送如下: 案例:某服饰有限公司不良贷款293.......

    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分享

    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肥油”不流外人田 ——山东德州陵县向春油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一家原本正常营业的企业,却干起了向企业内部人员融资的勾当,妄想全员获利,最终......

    2015年上海法院金融典型案例

    2015 年度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 2016年6月17日,上海高院发布了2015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审判系列白皮书 ,并公布了2015 年度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 01 . 内幕交易行为人对投资者......

    2017全国法院破产十大典型案例(汇编)

    全国法院破产典型案例 案例1:浙江南方石化工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破产清算案 (一)基本案情 浙江南方石化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石化)、浙江南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波......

    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优秀范文5篇)

    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 谁抹黑了“香格里拉” ——山东郭某某集资诈骗案 案情简介 身为山东金藏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乐陵新大地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郭某......

    江苏法院2013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恰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暨新消法实施之际,省法院精心挑选了十个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向社会各界公布。此次公布的案例全部源于2013年度江苏各地法院的生效判决,涉......

    常州法院2013年十大典型案例(5篇)

    常州法院2013年十大典型案例 2013年,常州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忠实履行各项审判职能,共受理各类审判案件8万余件,审执结案件7万余件,为常州加快苏南现代化示范区......

    四川法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四川法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时值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以促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