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模式

时间:2019-05-13 05:3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护理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护理模式》。

第一篇:护理模式

护理模式

在医院工作中,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病人,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机会。为适应急救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急救工 作特点,改变了急救护理模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效率

1.1 急诊科的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以“急”为中心,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人数相对不足,常超负荷工作,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发挥护理人员的潜力,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使病人得到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1.2 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的护理理念 所有抢救工作均要有严格的时间概念,如医护人员接诊时间、抢救开始时间、进行治疗处理时间、留诊后确诊时间、转入院时间及病人死亡时间等;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3 调整构建形式、建立流程部门 急诊科的布局要以应急出发,标志必须醒目、突出,便于患者及家属寻找,要求空间开阔,便于抢救工作。对急诊病人实行分科式急诊,对急救病人实行集中式抢救、监护、留观。在急诊科划分ABC3个区域;A区为急诊患者紧急救治的区域,可以先救治后挂号,并配备相关人员,备有先进的、性能良好的抢救设施,能够迅速接受复苏、复合创伤、急性中毒等危重症的抢救。B区为紧急急症患者救诊区域,使患者及时得到必要的检查和救治。C区为普通急诊患者救治的场所,这一区域的患者可以按顺序等待医生检查,并可以自身前往急诊室的治疗部门接受治疗。

1.4 急诊科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并根据不同层次、资历、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老、中、青合理搭配;护理人员合理分工,一旦抢救,按流程战位,分别及时给予心脏复苏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使急救工作准确、及时、有序。

1.5 急诊分诊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通过简单的询问、评估以5大生命体征作为基础分诊标准。依据解剖、生理、病因、病情作为综合分诊标准,将急诊划分A、B、C3类标准;威胁生命的患者须立即送入A区抢救室救治,紧急患者送B区边诊边治,非紧急患者C区救诊。

注重业务素质培养、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2.1 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 通过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学历教育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我科曾先后多次派人员外 出学习气管插管、心电图等技术,参加各种急救学术会议,并注重发展专科护士加强应急能力、配合能力的培养。

2.2 训练急救硬功,加强业务培训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仪器如心电监护、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洗胃机、吸痰器等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开展全程优质服务活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3.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热情、礼貌、主动、周到,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3.2 急诊科配备护理员,负责接送急救病人,陪送病人做相关的检查和急诊室车辆的管理,并给予危重病人及需要特殊帮助的病人相关的生活护理及特殊服务。由此可为医院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在医院管理中,急诊管理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求急诊不仅要看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看其社会效益,如抢救成功率、急症诊断准确率、监护室留观病人的确诊率、心梗病人的急救死亡率、病人投诉率等。

4.1 抓管理 管理人员加强对每班的工作情况、重大抢救、危重病人护理的管理,做好抢救药品、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到每班检查、登记,设专人管理,保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药品齐全,并定期进行检查、抽查,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控制。

4.2 抓隐患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专业化的队伍和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4.3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管理人员要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关心体贴护士,倾听意见和建议,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

4.4 及时处理问题、隐患,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提高急诊科人员素质,调整结构,完善管理等措施;我院急诊工作,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护理模式

护理模式

从“疾病中心”到“病人中心”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体制由长期一统天下的功能制向责任制转化,将护理的中心从“疾病”转向了“病人”„„新的护理模式,即系统整体护理

又被引进,它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用于临床业务管理的工作模式。它是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以健康教育为特征,解决病人健康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标的高质量护理服务。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体制由长期一统天下的功能制向责任制转化,将护理的中心从“疾病”转向了“病人”,从此,重视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对疾病变化的影响。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的迅猛发展,新的护理模式,即系统整体护理又被引进,它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根据我国护理队伍的现状和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目前,试图大范围地全面推动整体护理,无论是条件还是时机都尚未成熟。但实施整体护理已成为护理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和民众对护士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下,经国内外护理专家介绍,于90年代初,引进了符合人类要求的护理模式———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在国内少数医院进行尝试。1995年,卫生部通过联合国开发署项目所建立的模式病房,开始进行了有组织的整体护理的试点工作。1996年8月,卫生部又成立了“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推动了整体护理开展的进程,要求三级医院整体护理模式病>30%,二级医院>20%。

由于整体护理在我国的推行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知识和经验还很缺乏,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整体护理的理论,转变护理观念,明确工作任务,还要用大量护理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整体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感于此,湘雅医院将试行整体护理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多方面经验进行总结,组织各专业人员编写了《医院整体护理指导丛书》,以满足护理工作者的需要,同时也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此套丛书包括三大部分,即《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病人健康教育指导》和《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程序与操作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有效的管理是使各项工作安排有序,并保证整体护理的模式病房发挥优势,从而保证病人得到优质护理的前提。《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正是从这种有效的管理出发,主要论述了护理学的发展史和整体护理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的程序与操作,阐述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筹备、建立、运作、管理、质量评价、支持系统等,较详细地举例说明了护理的组织结构、护士的职责、排班的形式,质量评价的表格、支持系统的具体运作等,并讨论了整体护理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因此,它不失为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建设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合理而科学的、护理管理者及护士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整体护理扩大了护理功能,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即护士不仅要估计病人需要,按其功能水平及个体差异给以适当的护理与治疗,更重要的是教给病人相应的健康知识,如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如何防止复发与自我保健。《病人健康教育指导》一书正是满足了护士对宣教的内容、交流技巧等急需了解和掌握的需求。该书中,介绍了内、外、妇、儿、传、五官、神经、皮肤以及常见诊疗技术等健康宣教内容,并且每一种疾病均从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心理健康指导、营养与饮食、休息与活动原则、特殊用药、特殊检查指导、手术前后准备、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方法、出院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各专科病人应该了解的健康知识。该书不仅可作为临床护士对病人进行宣教的蓝本,也可以作为模式病房宣教质控的标准及护理学教师和各科医生的参考书。

护理计划是护理程序的理论体现,是一种较详细、较全面的护理行为指导。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有感于护士缺乏规范的护理计划和标准的护理问题、目标、相关措施及其评价等,以致影响护理程序的实施质量,因此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一书得以出台,为广大临床护士提供了有目的、有预见的护理活动指南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参考依据。该书分为三册,即内科分册,外科分册,妇产、儿、传、五官、皮肤科分册,囊括了几乎所有临床常见疾病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并且每一个护理问题中均包含了相关因素、主要表现、护理目标、护理措施、重点评价等内容。该书不仅适用于临床护士,也可作为护理教学时参考。

与国内其它有关书籍相比,此套丛书内容新颖、全面,集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且通俗易懂,既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适用于护理教学和临床实习,其中《病人健康教育指导》和《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还适用于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此丛书可谓名副其实地开展整体护理的工具书。

整体护理模式的运作过程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职能赋予新的内涵,整体护理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在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VDP)资助项目,建立模式病房,随后全国各医院也先后运用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病人进行治疗、生活和心理方面的整体护理,使护理这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得到完善和发展,现将近几年国内整体护理的运作过程综述如下: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1~6〕

为了使整体护理这一先进的护理模式得到推广应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需要重建职能调整方法,面对护理工作现状,采取积极的态度,投身改革,才能实现护理模式的转变。

1.1 转变领导观念,争取院领导支持是首要问题。由主管护理副院长或护理部主任介绍国内护理模式的趋势,讲述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方案呈报领导讨论,从各方面得到支持。

1.2 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观念,拓宽知识面,要求护士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程序运用以及相关护理学边缘学科的知识,从而增长护理人员整体技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3 改变传统的以医嘱为中心,护理不分层次的工作方式,而代之以护理人员按职称上岗,学分制,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整体水平。

1.4 认识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的区别和联系,责任制护理要求对个体进行24小时负责,但实际上只有8小时负责,而且重点放在制定和记录护理计划上,大量文字书写,忽略了护理评估,造成写和做脱节现象,影响责任制护理质量,而整体护理是对群体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性的护理,把护理评估作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开始,并将护理表格格式化,只需简单打勾,书写量减少,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1.5 整体护理区别于传统护理的重要标志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及感情的沟通、治疗方案、健康知识介绍和宣教及自我保健知识的指导。

1.6 努力改善护理队伍现状,合理调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强护士长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7 护理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并且通过护理模式改革其工作职能,以确保护理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1.8 加大宣传力度,在院内的宣传栏中附生动的图片、病人的感谢信、各种宣传材料,召开病人、家属座谈会,动员全院人员介绍推行整体护理的目的及意义,使广大服务对象真正体会到整体护理的优势。整体护理教育〔7~13〕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现了现代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产物。所以确定教育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才能保证新的护理模式的正常运转。

2.1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当代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在职临床护士组织自学整体护理课程和有关课程,如系统化整体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现代护理诊断手册、标准护理计划、症状学等,以强化护理教育,使临床护士能运用学习交流技巧,正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中准确发现拟定护理诊断,确切地制定预期目标,运用合理的护理计划,能有效的实施护理措施,使之在临床中顺利开展整体护理。

2.2 临床整体护理的教学是推广运用的首要环节,更新护理理论,运用护理程度讲授临床病例,使临床护士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以达到将护理程序运用于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科研等护理工作中。2.3 课程设置时加重人文学科的比例,护生多数起点为初中水平,24门课程均为文化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课,而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环境学、行为学、美学等尚未列入教学计划中,所以延长学制,改变学历层次结构,改革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使护理教育开始摆脱医疗的单纯重视疾病的课程设置模式,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教育模式,从而拓宽知识面。

2.4 对传统中专护理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加强护生的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内在价值和深远意义,着力普及整体护理观念,注重护生临床实践训练,使全体人群均能适应护理功能的转轨。

2.5 护理队伍培养方向,重视高年资护士提高学历层次,注重高学历护士的综合技能,加强低年资护士的三基能力。

2.6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需护理大专以上学历,并先接受整体护理全方位教育,发展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建立整体护理观念,才能对护生的护理程序实习的教学进行改革,运用APIE程序(调查分析、计划、实施、评价)在带教程序、实习考核等环节进行相应改革,使之更好地与护理程序要求相配套,以保证实习效果,为临床输送相适应的护理人才。创立模式病房〔14~24〕

为促进功能制护理尽快向整体护理过渡,实施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护理程序为理论框架,以高水平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所以创立模式病房,逐步全面推广扩大,加快护理模式的转变。

3.1 成立领导小组,从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对全院的科室进行评估,选择基础较好的科室为模式病房,人员配备在质量和数量上进行调整,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1∶0.4,以建全护理人员组织结构。

3.2 选派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参观学习,组织整体护理专题讲座,参加学习班,利用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观念,拓宽知识面,掌握整体护理概念、现代护理理论,明确模式病房建设的意义,帮助护士尽快适应满足病人需要,围着病人转的工作模式。3.3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采用组长负责制,根据病人及床位,将护士分成2~3组,每组15~20病人,由年资较高护师(主管护师)担任组长。根据工作量和病人需要,实行弹性排班。按照护理程序,由高年资的护士根据病人护理需要,护士职权内建立护嘱。各组间分工互助,以保证病人护理的连续性,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对护理的需要。

3.4 重新设计和修订护理表格,制定各种疾病标准护理计划、教育计划、病人入院评估表、住院病人评估表、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单、护理记录单、护理质量检查、病人出院计划单,这样使护理程序简单明了、省时省力,减少重复的文字书写,能反映病人情况,建立护理病历。

3.5 建立护理工作支持系统,通过各部门协调合作,把护士从非专业性的平常劳动和部分间接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士与工作量增长的矛盾,减轻护士长的负担,通过各部门协调,为开创模式病房提供了有利环境。节约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3.6 质量评价标准,把质量检查的力度放在为患者做实事上。管理的视角放在发现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行政管理解决问题,让更多的让病人及家属进行评价,将收集的评价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水准。主要管理指标有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医生调查表,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和表格记录合格率,采用问卷、病历抽查、现场检查、护士长夜查房等检查方式,每月1~2次。注重健康教育〔25~27〕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和鼓励人们产生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到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尽力做好自身保健,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4.1 健康教育立足于医学,教育者只有掌握丰富、全面、更新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才能通过教育手段普及到病人及社会人群中。4.2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们的健康,使每个人和群体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奋斗;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4.3 掌握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口头宣教,科普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手段、版报、录音带、录影带、卫生咨询活动、保健讲座。

4.4 在临床上健康教育的方向对不同类型疾病的病人,其健康教育的重点不同。需了解病人心理、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素和不良健康状态相关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修养、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认识,制定适合各位病人的教育计划。4.5 临床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疾病方面的知识:病因预防教育,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防止疾病发展教育,主要目的是使病人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争取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阻断其发展;临床预防教育,防止病残和促进康复、饮食方面的知识、所用药物方面的知识、各种检查治疗的知识、锻炼和休息方面的知识。

4.6 临床上采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传授病人所需知识,并强调护士—家属—患者三体为一的协同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4.7 对病人进行教育时,应争取病人积极配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进行有效的教育,使病人明白,护士的工作都是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问题。

4.8 健康教育对每个病人实施一套教育计划,有登记,每周进行考核评估,每月院检查,以保证质量。

怎样当好责任护士 整体护理是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院领导的天力支持和关心下,我院也积极投入到整体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现将自己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给大家:

一、转变护理观念,端正服务态度

一位农村住院患者十分动情地说:俺的眼刚一发病,在你们这里住院的一位邻居就告诉我,你们医院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于是我就十分放心地直奔你们医院治疗。

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佃首先从倡导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做起,一改往日口难开、脸难看的冷面孔,实行微笑服务,礼貌待人,责任护士每天都从—个病房到另——个病房,从一个床位到另一个床位,向病人反复讲解各种疾病的知识,认真细致地执行每一项操作,不厌其烦地回答病人的每一次提问,全面细心地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体贴入微地照顾每一位患者。

二、强化整体护理意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住院病人及家属风趣地说;我们在这里不仅治好了病,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护理病人的方法和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提高护理质量要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做到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当每一位病人踏进病房时,首先我们就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主管医牛和护士,介绍医院的制度、环境、设施、安全知识等,并根据病情的缓急程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处理好病人,尽快地解除病人的痛苦。

一般情况下责任护士每天上午都不能离开病房,各项治疗操作都到病床前,并观察病情,经常同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适时实施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如给病人点眼药,看起来人人都会,但我发现大多数病人家属点眼动作不规范,不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还会引起其它不良后果。于是我就积极地为他们讲解点眼知识及其操作方法。

三、加强病房管理,创造舒适的静养环境

有病人真诚地说:“你们这里比一些宾馆都强,这是你们用辛苦换来的,谢谢你们!”

病房是病人治疗、休息的主要场所,对病人恢复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从病人感受到的细微处入手,加强病房管理,每天早起为病人作晨间护理,保证病房床位平整、整洁,室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禁止室内抽烟,保持室内无痰迹、无异味,卫生清洁,空气清新,使病房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增强了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服务意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997年9月,笔者随中国高级医院管理及护理官员团赴新加坡考察了6所医院,感受最深的是新加坡医院管理中强烈的“服务意识”。

新加坡医疗保健服务是市场化和开放的,各医院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每

家医院都力求以最好的服务给患者留下好印象,从就医而言已不再是患者求医而是医求患者。每个员工须以自己良好的服务成为推销本医院的公关已成为不成文的规范要求。医院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患者会不会向别人推荐我们的医院?如不会,是因为什么?哪些方面急需改进?医院的宗旨是“竭诚以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医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选择”。许多医院平均每月向就诊患者发400~600封征求意见信,并奖励提出批评意见的患者。为使患者满意,医院从病员裤带的长短到手术间空调的摆放位置一一认真改进,以诚恳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改善服务,所有封闭式窗口被取消,代之为柜台式面对面热情服务,还限定了各环节病人等候的时间,尽一切可能方便病人。

新加坡的医院聘用员工除了素质外还必须会关心人,工作标准高,能与人合作,有人际交往能力。新上岗人员要进行3 d的品质培训,每个员工每年素质培训不少于55 h。为提高服务水准,医院组织各类人员到五星级酒店、航空公司学习服务与管理,并设立品质管理圈,监控各类人员的服务质量。医院甚至设立了个人、集体服务质量奖,获奖人员佩带金色徽章,倍受尊敬。医院行政首脑要求服务质量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自己的母亲住院不需做特别的安排”,也就是为所有的患者提供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的服务水准。医院领导认为,管理的密诀就是以身作则,故而率先垂范,把员工当成内部的顾客,经常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对提出改进服务合理化建议多及意见被采纳的员工实施奖励。医院提出的口号是:每一次没有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就伤害了我们的病人,并且浪费了金钱,有关患者的工作必须每一次都做对、做好。所有这些做法都表明新加坡的医院在行业竞争中,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新加坡医院的考察学习我们体会到,新加坡医院管理中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讲与医疗保健服务推向市场密切相关。我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医院吃大锅饭,没有竞争,造成长期以来坐等病人上门求医的局面,医院的服务与医院的利益关系不大,造成经常可见的医护人员呵斥病人以及病人在求医过程中东跑西颠,不知所措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医疗保健服务趋向市场化,医院行业投入市场、参与竞争,这种竞争集中表现在技术、设备、服务三方面,三足鼎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许多医院在引进设备、技术、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共识,但在开发服务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基本饱和的今天,把目光投向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我国许多精明的医院管理者已先行一步,为解决门诊就诊中三长一短现象,开展窗口文明服务,建立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对更多的医院来讲,确立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仍是薄弱环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新加坡医院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服务。1 培养和强化服务意识:随着医院走向市场,良好的服务是医院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每个人的服务水平与医院的对外形象紧密相关,而且医院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可衍射到与每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医院必须以服务质量造声势,创名牌效应。从抓服务态度入手,有计划地对各类人员进行礼节礼貌、沟通技巧等服务素质方面的培训。确立服务意识下的服务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以此改变现存医院各系统、各部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局面。各部门的内部管理、局部利益要服从医院整体需要,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各部门应设立自己的服务承诺,定期考评服务质量,形成后勤系统围着医疗系统、医技系统围着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围着病人的环形服务结构,造成一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人人多做工作,服务到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服务的整体效益。严厉查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收红包、吃请、受礼、药品回扣、乱收费、乱开检查单等丑恶现象,从制度上做出严格的规定,发现问题不遮不掩,公开处理,院内外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表彰和宣传那些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好同志,树行业新风。4 重点抓好门、急诊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和质量。对门诊、急诊布局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彻底改变脸难看、话难听、排长队、找不见等现象。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院内秩序,改变重医轻护的现状,积极推行整体护理,使住院病人切实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悉心的照顾。建立和完善服务监控体系,通过各级管理人员自我监控、伤病员的意见、上级部门定期检查三个方面完善制度,使服务质量在不断的检查、检讨和改良中提高。

我们必须意识到,确立服务意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医院立足于社会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不仅为人民健康事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而且对医院员工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深远意义。

新形势下护士应具有的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这一格局的形成,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速,护理改革也在所难免.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更好地应对人世,护理工作者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竞争意识 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引入了竞争机制,当然也包括护理,如护士长竞聘制、护士实行星级服务、护理人员全员竟聘上岗制度等。护士不再是按步就班地被动执行医嘱,而应以全新的面貌去参与竞争。“优者胜,劣者汰”,只有适者才能在竞争中幸存,并在神圣而平凡的护理领域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快与国际接轨。

⒉ 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知识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费用的持续高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甚至令人触目惊心。这使得护理人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使自己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这样既可以减少纠纷,也能够做到自我保护。

⒊ 学习意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信息瞬息万变。我们原来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更无从说与世界接轨了.现代护理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书本知识,而且要会电脑、上网,英语等,以便多渠道,快节奏地获取信息,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理论,并把这些技术,理论真正运用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追赶时代前进的步伐。

⒋ 沟通意识 医学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使得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有条件的医院都开展了系统化整体护理;,且这种新的护理模式因具有很多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对病人进行身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它包括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与评价五个步骤。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护理问题,正确地做出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然后有的放矢的实施护理步骤,并进行评价、完成整个护理程序。

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士的自我管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现代护理观充分体现了系统思想、整体观念,强调以“人”为中心,要对人进行“开放式 ”的从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的护理,要护理人员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生命科学中,因为人是心理、社会、生物、文化发展的多维体。护理人员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内容的措施和心身全方位服务。而护理程序(评价—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其实质是系统化的科学方法论,护理管理又与护理哲理、护理制度、护理教育、护理品质保证、护理临床业务等相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需要充分的协调。由此可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整体护理关键。现从以下几点,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特点,说明护士应怎样如何实现自我管理。转变护理观念认识完善自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对护理工作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护理工作不仅是打针、服药、灌肠导尿,还要注重生理、心理、躯体和精神统一的相关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临床医学、护理学的理论及精湛的操作技能,必须学习心理、社会、医学基础及现代科学技术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并对自己服务的工作和服务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误差,及时调整,勇于开拓,重视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善于把病人的要求和社会希望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体态、语言和工作作风是完善整体护理的关键

护理人员的仪表和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治疗效果。病人入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各种情绪变化,如焦虑、恐惧、忧虑或悲观等心理现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积极而稳定的情绪、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得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护理人员应重视自己日常工作的仪表、言行和态度,工作中举止应轻柔、敏捷、步态快速轻盈无声,使病人从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每一个护理信息的取得都是与病人沟通的结果。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保证。一个护士进入病房,从观察病情、处理医嘱、打针、发药、生活、心理护理等各项工作,要养成严、细、勤、查、想的作风。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细:观察病人细。勤:危重昏迷病人勤巡视。查:岗位责任制完成情况。想:接班后想一下本班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下班时想一下,有无遗漏的工作。严、细、勤、查、想的工作作风形成一是靠护士自觉地科学工作,二是靠严格规章制度的保证。

总之,高素质的护理群体是确保整体护理有效开展的基础。整体护理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主要体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对病人的护理是连续的,系统的,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保健均纳入护理日程,保证护理工作的不间断性;二是对病人的护理是主动的、积极的,实施护理程序,通过护理计划,使各种护理措施走在前面,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对病人的护理是全面的,即包含疾病护理、心理护理,也包括了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内容,体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因此,有效地实施整体护理,必须具有一组高素质的护理群体。

护理模式类型

一、功能制护理

(一)功能制护理的概况

1、功能制护理的基本理论

2、功能制护理的特点

(二)功能制护理的组织管理特点

二、责任制护理

(一)责任制护理的概况

1、责任制护理的基本理论

2、责任制护理的特点

(二)责任制护理的组织管理

1、责任护士

责任护士的具体职责是:

(2)通过交谈、体格检查、资料整理,找出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在24小时内写好护理病历,订出护理计划。

(4)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宣教一些健康知识,促进病人康复,指导病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疾病。

(6)病人出院时,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2、组织结构管理

三、系统化整体护理

(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概念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按护理程序作框架做护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它要求护理哲理、护理计划、病人宣教计划、护士职责及评价、人员组织结构、护理表格书写记录等,均以护理程序为主,环环相扣、协调一致,以确保整体护理服务的水平全面提高与维持。

(二)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意义

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第一项就是设立护理哲理(nursing philosophy)。“哲理”就是信念,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价值取向。“护理哲理”就是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它是由各部门的护理人员共同制定的,它集中了全体护士的意愿,它代表了全体护士的共同信念,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使护理工作摆脱了多年来只靠“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工作局面,是以“为病人解决问题”为目标。因此,要求护士无论做哪项工作,都要想到病人,想到为病人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自己的言行、工作质量。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逐步改变以疾病为中心,把执行医嘱指定的工作和技术操作作为护士工作根本目标的状况。改变护士只关心病人与技术、不关心整体的人与健康。改变分工对象只是工作而不是病人,忽视病人角色和权力,护理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护理作用的状况。

3、以“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为护理工作理论依据,有利于促进护理理论建设和护理科研

4、标准的计划护理、宣教计划、文书表格和规范的书写方法,有利于护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5、考评护士的专业行为,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6、有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的职能发挥,促进护理整体改革

(三)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按照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进行的,并且易操作、规范、科学、求实。(参见第七篇第三章第三节《护理程序的管理》)

(四)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

2、树立新的护理观:目前我国的护理工作正处于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交替阶段。各医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护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事其本质工作(即为病人解决问题,其中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病人的影响)的现象。多重视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忽视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实效,加之市场经济对医院管理的冲击,部分护理人员对专业思想不牢固,使部分责任制护理流于形式。自开展医院评审工作后,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所起的作用差距不大,久而久之,影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缺乏生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树立新的护理观,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这个科学的工作方法,真正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这既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组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宗旨。

哲理是一个信念,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价值取向,可以认为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护理哲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所具有的思想与行为的信念与价值观。在我国,护理哲理是护理人员所接触的新内容,实际可以理解为指导思想和方针。国家有大的方针,各部门应设立与国家思想方针相一致的、更具体的思想方针,使本部门人员在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共同去完成所制定的目标。因此可以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各部门有什么样的护理哲理,其护理服务中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就会指导护理人员做出相应的服务,所以护理哲理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行为及护理质量。

4、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护理人员的职责管理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必须制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整体护理为目的的、科学的、具体的各极护理人员职责,做到“职责分明”,使护理人员主动思考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体现个体差异,有计划地解决各种护理问题,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保证护理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根据专业不同,所制定的职责也不同。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护士长及护士的职责如下:

①根据病人病情及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做到责任到人。

③新病人、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及时审订修改,并检查指导实施情况。

⑤每月对本病区护士进行一次工作评价,并及时记录。

⑦指导各级护理人员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检查、指导分管护士的工作。

(2)分管护士职责:

②监护病人、重症护理病人每天按护理程序估计→计划→实施→评价病人的健康状况,实施整体护理,并作好记录。

④参加主任医师查房,全面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

⑥实施并记录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内容,及时评估宣教的效果。

⑧与病人、家属、医生、护理人员及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组织管理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行护理管理体制,配合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的实施,应将功能性的护理工作模式改为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也就是由护士负责病人的一切健康问题。建立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模式病房中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是该病房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及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其他护理

(一)个案护理

(二)小组护理

(三)综合护理

(四)长期护理

ADLS(日常生活)包括进食、洗澡、上厕所、移动物体、穿衣五项内容,IADLS(日常生活使用简单用具的活动)包括做饭、洗衣、购物、打电话、处理财务、知道使用方法、轻家务劳动七项内容。

由护理者和被护理者共同合作的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被护理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长期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有三种:

2、医疗模式:包括护士在内的卫生工作人员作为护理的提供者、指导者。

提高护士长协调能力,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 协调能力是协调主体从事有效活动的内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具体的协调活动中则表现为外显性。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搞好“护护”、“护医”、“护患”、“护勤”

等协调工作。护士长协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1]。护士长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从提出计划到付诸实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活动。这就给护士长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协调能力是当代护士长优质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必备的条件。那么,如何提高护士长的协调能力呢我院自1996年以来,将护士长管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协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护士长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护理部从护士长的岗前培训、护士长例会到护士长培训班、日常管理工作等,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护士长的协调能力,现将实践探讨介绍如下: 1 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知识层面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形成能力的前提。一个护士长要使自己有能力,除了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是一个博学多识之士。

1.1 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护理工作的对象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群体的人,如社区、家庭。面对的问题包罗万象,需要掌握比较广博的知识。要学习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更要学习与协调工作关系密切的知识,如行为科学、运筹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开拓视野,触类旁通,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时寻找使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的最佳方式。例如,随着医院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劳务费分配成为医护关系的一个敏感点,有些医生认为:护理人员创造的经济价值低,理应享受低劳务费。但事实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护共同劳动的结果。护理人员所创造的价值不在于打针、输液所得的注射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对医嘱的处方和药房的司药有查对和监督职责,下对病人执行治疗、观察病情、实施全身心护理,遇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并积极抢救。这些又等于多少价值呢因此,护士长必须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论证,找出使医护双方都接受的比例,协调好科室的医护关系。

1.2 注重协调理论的学习80年代出现的协调理论,是一门专门研究协调规律的新兴科学,是协调工作最直接的专业知识。它所研究的协调概念、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基本问题,对具体的协调工作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护士长认真学习并掌握这方面知识,可使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1.3 提高知识层次 参加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是我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护士长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新旧护理模式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目前我院已有61%的护士长获护理大专文凭,有89%的护士长仍在提高相应的学历。为协调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心理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智能、情感、意志品质及其他各种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护士长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理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2]。护士长应重视心理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1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坚韧不拔的意志来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我能力的相信,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的精神,是护士长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因为协调工作是艰巨的,永无止境的,不但一种协调状态的形成需要反复的努力,而且刚刚形成的协调状态也常被一些偶然的因素破坏。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法制观念在增强,医患间往往为一件小事需要护士长费尽心机才能协调;而刚协调好的一件事,又因医护人员一句不注意的话而再起**,甚至发展成医疗纠纷。因此,护士长除了有长期做协调工作的思想准备外,还必须有不为困难所动的坚韧意志。

2.2 培养稳定的情绪 人既有理性、理智的一面,也有受情绪影响的时候。护士长不仅担任工作中的“十大”角色模式,也担任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等多种社会角色,事业和家庭的重任,使护士长们承受很大的压力。故而要求护士长在进入工作状态时,要善于激发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使自己进入愉快而冷静的角色中,以稳定良好的情绪感染周围的人。尤其是对护士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不要抓住某个弱点借题发挥,或拿护士当出气筒。那样就会造成负面效应,无法获得护士的信任和尊重,也无法协调好“护护”间的关系。

2.3 培养谦让容人的胸怀 宽宏大量,谦让容忍也是护士长的一种美德。护士长应客观公正,有博大的心胸,待人以宽,责己以严,设身处地的为同事为患者着想,使人感到亲切、温暖、友好。在科室给护士们有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知人善任、恰如其分地分担职责,形成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创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群体氛围。不应担心个别护士会超过自己而妒才忌能。又如在要求后勤部门配合工作时,应理解后勤人员肩负全院的保障重任,难免有不及时、不满意之处,应诚恳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不应一味强调自己科室工作何等重要,稍有不尽人意之处就不分场合的贬低其他部门的工作,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交流障碍。日常工作中不难看出,有些护士长碰到方方面面问题很快就能妥善解决,而个别护士长的一些老问题就是解决不好。这里面包含了护士长的协调能力和技巧。3 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协调能力

实践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一方面可以运用原有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总结和创新,使自己的协调能力得到飞跃。护士长要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提高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3.1 统筹全局的思维能力 护士长立足于全面和整体,充分协调好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关系,把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理顺,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3.2 敏锐的洞察能力 要善于观察和预测,特别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及时准确掌握每个护士和病人思想、行为的具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性质、范围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3 较强的表达能力 从护士长的工作特点中看出,护士长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表达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向护理部或院部汇报工作,还是向下属护士布置任务或做思想工作,都需要把自己的意图、想法表达出来;同样,要使协调对象理解、接受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就应该把自己的正确观点清楚的描述。因此,护士长必须重视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演说和写作能力。

3.4 适时反映,随机应变的能力 医院是个社会化的活动场所,突发事件层出不穷,随机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护士长在协调活动中,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对新事物、新问题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事物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反馈,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病区护理工作的分方式

病区护理工作的分式方式是根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能力组合设计的动作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分工形式:

(一)按职务分工

1.按行政管理职务分工 医院有专职管理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护理部设主任、副主任;临床科设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护士。

2.按技术职务分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以上各级护理人员均应按1994年总后卫生部正式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医疗工作暂行规则》中规定的“各级医务人员职责”分别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按护理运作方式分

护理运作方式是指用来开展护理工作的组织形式。护理运作形式随着护理学的进步与护理内涵的拓展而演变的。护理质量受护理运作方式的制约,不同的运作方式有不同的护理效应。

1.功能制分工方式 所谓功能制是按照流水线的工作方法分工,以岗位为中心,分段、分类完成任务,如治疗护士负责为病人进行药疗注射;临床护士负责临床护理;办公室护士负责处理医嘱等。其优点是:以最少的人力提供最基本的护理,节省人力、设备和时间;任务单一,责任明确,便于组织落实;有利于熟练掌握技能技巧。但对于每一位病人来说,由于没有固定的护士负责,对病人的病情和身心需求缺乏全面的了解,难以实现整体护理效应。

2.分组负责制方式 分组负责的方法又有两种。①医、护搭配组成一组,负责若干病人的医疗、护理工作。②根据病情轻重, 将重症或大手术后病人相对集中,由一组护士负责他们的全部护理工作。分组负责的优点是:有利于观察病情;及时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但需要有相应的人力配备。

3.责任制护理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现代护理体制。病人入院后,由护士长指定一位护士(即责任护士)负责病人的整体性、连续性护理。责任护士对病人的护理有明确的责任范围,有自主、自治、决定的权利。这种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计划护理为内容,并通过评价护理实效为目标,实现系统的整体的护理目的。责任制护理无疑能增进护士对病人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护士的潜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护理科研,改善护患关系,从而进一步体现出护理的价值。但它对责任护士的知识、业务技术水平及总体素质要求较高;同时,必须配备有足够的护士,才能承担起责任制护理的重任。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模式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模式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模式。方法:对全院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效果。结果: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实行责任制护理、分层次使用护士、落实基础护理、完善护理质量检查管理体制等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护患沟通,有利于落实基础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医疗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与医患关系密切相关,决定着社会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既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护理工作的改革。笔者所在医院是郑州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工作做到了实处,提高了护理质量,落实了患者安全管理[1],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38个病区,核定床位1661张,护理人员1074名;学历:本科182名,大专713名,中专179名;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138名,护师190名,护士664名,助理护士73名。无护理员。

1.2 方法

1.2.1 领导重视,全院联动 作为医院的“一把手”工程,医院成立了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医院给予人力、物力支持,后勤、医技及各职能部门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措施,形成全院工作服务于临床的格局;医院多次召开护士长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理解精神,调动工作[2];院领导定期进行行政查房,及时听取意见,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门诊成立了爱心服务队,专门配备了爱心服务车,接送患者出入院;护理部成立了志愿护理服务队。这些措施保证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促进医患和谐[3]。

1.2.2 动员发动 国外学者指出,优质护理包括5个项目,分别是满足要求、称职、关怀、友好的态度、提供及时照顾[4]。优质护理服务要体现“三贴近”,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护士是优质护理服务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服务。

1.2.3 规范化培训 重新制定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修订基础护理质量检查登记表,制定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制定护理人员服务规范、修订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并培训。

1.2.4 实行责任制护理 打破原来的排班模式,推广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根据高、中、低年资的不同及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分成两组,新老搭配分组管理患者。根据患者数及病情轻重分配,责任到床,分层管理,每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不超过8个,做到24 h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排班采用APN模式,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病房工作量、薄弱时段(午间、夜间)统筹安排,随时调整,满足需求,交接班次数减少,有效利用人力,保障患者安全。

1.2.5 分层次使用护士 满足临床需要,改变过去对护士不分水平、能力,都干同样工作的状态,将科室护士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专业能力强、拥有较高威望的高年资护师担任护理组长工作,主要承担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质量考核及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对入院1~2年内的护士以从事基础护理工作为主,在上级护士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2.6 落实基础护理 各病区根据收治患者情况分别制定并公示分级护理标准,科室推广使用患者翻身卡及巡视记录单。住院患者经评估后,对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护士全部或协助实施基础护理。笔者所在医院对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实施周期化护理和按需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指(趾)甲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进行周期化实施,而洗漱、更衣、打饭、协助进餐、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患者翻身、褥疮预防及护理等根据患者需要及时满足。对每个工作环节及每项具体操作制定了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规程,使护士一言一行都有统一标准,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2.7 完善护理质量检查管理体制(1)在病区醒目处公开临床护理服务项目、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容;(2)每月定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3)护理组长对下级护士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4)护士长每天不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注意运用奖惩机制,激发护士积极性,科室每月评选护理服务明星,每季度评选最满意护士等,从而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1.2.8 延伸服务内涵 各病区设置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了健康档案,住院期间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出院患者定期电话随访,方便患者出院后进行病情咨询、饮食指导、康复知识宣教,为患者提供长期健康保健服务,推动护理工作稳步发展[5]。

1.2.9 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在做好深入学习与广泛宣传的发动的基础上,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案,精心选出试点病房,期间派护士长外出学习,请专家到笔者所在医院讲课,学习交流先进经验,经过精心准备,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时间 基础护理质量(分)护理纠纷投诉(起/年)患者满意度

(%)

实施前 92.3±2.3 32±2 89.1

实施后 98.5±2.2 6±1 99.2 讨论

3.1 护理理念转变,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自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全院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拓展了护理工作的范围,护士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度提高,认同基础护理工作与专科护理齐头并进,基础护理落实率100%,切实改变护理人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情况。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士除更加细致全面地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外,各班次护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明显提高。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3.2 护理纠纷投诉明显减少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激发了护士自觉学习护患沟通技巧、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能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主动从一些薄弱环节查找安全隐患,并积极应对,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护理纠纷投诉明显减少。

3.3 营造和谐护患关系,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增进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明显降低陪护率,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患者更加信任护士,对护理人员的表扬信件明显增多。尤其是危重患者,责任护士除及时处理各种病情突变情况外,又全面满足患者生活需要,护理安全得到保障,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美誉度并拓宽了医疗市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使护士改变传统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以不断提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于患者,使患者得到了安全、细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桂荣.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2] 陈晓红.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公立医院护理工作改革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19-21.[3] 齐丹青,姚济荣,徐建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患者安全管理[J].中国医院,2010,14(10):51-52.[4] Larrabee J H,Bolden L V.Defining patient-perceived quality of nursing care[J].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01,16(1):30-60.[5] 陈玲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当代护士,2006,1(10):101-102.(收稿日期:2012-02-28)(本文编辑:李静)

第四篇:关于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郑书国*,王宏婷,杨解人

(皖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加强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建设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药理学教材、培育高素质的药理学教学团队、改革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符合护理专业特点,是提高护理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药理学;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护理服务是临床医疗实践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临床医学既密切相关,又存在本质区别。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良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全面的学科知识,尤其是药理学知识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的始终。然而,由于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既缺乏护理专业特色,也难以适应现代护理理念的要求[1]。为了提高护理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高质量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药理学,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均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虽然也有专供护理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但其在内容的编排上仍圄于传统药理学模式,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2]。为此我们在总结多年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护理药理学》。

1.调整教材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融入教材中,在注重药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对有关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描述适当精简,优化药动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并增设用药护理程序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对策等,为增强护士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和提高护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2.联系临床实际,注重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当今医药学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一些传统药物也常因安全性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而逐渐被临床淘汰。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除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将有关新药纳入教材外,还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和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临床用药实际,对于一些临床已基本淘汰的药物和一些基本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舍弃,力求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 性。

3.调整教学大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大纲主要强调学生对药理学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于复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尽可能地采用简单形象的图示加以说明,克服了大量文字叙述的单调、枯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我们对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调整,重新分配了教学学时,着重强调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逐步摆脱惯用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

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优秀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药理学教学团队在学历和学缘结构上得到明显改善,团队成员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加强年轻教师培养,选送优秀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开拓视野,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药理学教研室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目前,药理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或药学专业,大多缺乏护理专业相关背景和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临床护理实践的有关内容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为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如定期开展教研沙龙,学习讨论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程序,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药物特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讨论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教学体会;开展药理学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交流活动,了解临床护理需求及用药护理实际情况,力求使教学活动更贴近于临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三、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往往孤立地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药 2 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对护理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教学中融入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指导护士实施计划性、整体性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第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过程的监护者,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还要能将有关知识运用到护理程序中,从而协助医生正确诊断、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评价药效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是护理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3]。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护理程序引入教学过程,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述每一类药物之前,首先引入具体病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拟订护理计划,进而引出将要讲述的药物。在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和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展案例教学法。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懒于思考的被动学习习惯,且普遍觉得药理学内容枯燥乏味、难懂难记。为此我们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融入案例分析之中。通过案例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药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

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综合发挥各种媒体信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5]。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抗心律失常药时,采用动画辅助讲解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能将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改革实验课教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加强学生对药物作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 3 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单调且缺乏护理专业特色,教学方法也多采用教师讲解、示教,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此我们总结多年实验课教学经验,结合护理专业临床工作特点,对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在新体系中保留了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实用性强的实验内容,如处方及药物基本知识、药物对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等,适当增加了符合临床护理特点的实验如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体外配伍禁忌等内容,加强学生临床用药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决定了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不能简单套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我们通过教材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护理药理学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盛芝仁,黄善定,宋前流.从临床需求谈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86-87.[2] 黄宁江.浅议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改革[J].右江医学,2009, 37(1):105-106.[3] 梁翠英,聂珍贵,高春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程序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教育,2006, 24(12):83-84.[4] 谭安雄.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08,3(28):203-204.[5] 张艳,周鸿立,展瑞岩.浅谈多媒体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弊端[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 27(5):28-30.本文为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药学教学团队”资助项目。

郑书国:通讯作者,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第五篇:消化科亲情护理模式简介

消化内科亲情护理服务模式介绍

自去年3月医院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科室的护理工作也在不断改进,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在病房内开展了一系列亲情化护理服务举措,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融入治疗护理当中,获得病人广泛好评。

一、加强人文关怀,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始终。

1.营造人文环境,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针对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其必要的健康指导,重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使病人真正理解并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2.为帮助病人正确服用、辨别口服药物,制作《消化内科口服药物标本手册》,除注明专科药物简要说明外,每种药物附一片/粒于手册中,帮助病人正确区分服用,体现人性化的关怀与服务。

二、开展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病人满意度。1.从小事入手,预见性及时为病人更换液体,变被动应铃为主动巡视,使病人感受到人性化关怀与服务。

2.对危重病人加强病情观察与巡视,利用专业知识预见性提出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三、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加强与病人的动态沟通与评估,及时满足病人合理需要。

1.消化内科口服药服用多与进食相关,为使病人按时正确服药,我们给每位病人制作了简单明了的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根据医嘱及药物特性提示病人正确服药,使病人不仅在住院期间而且在出院后都能正确服用药物,受到病人的广泛好评。

2.从病人入院开始,动态评估其病情变化,并关注其医疗方案,针对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护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医护配合,推行治护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3.作为病人与医生的沟通者,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及动态变化,尊重病人的选择权与知情权,提供更具人性化的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4.对于行肠镜检查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进一步了解其排便习惯及医嘱导泻药物,针对不同情况为病人进行个性化的肠道准备指导,如告知患者提前3天进食少渣食物,长期便秘者指导其提前服用缓泻剂(番泻叶代茶饮),检查日晨关注病人排便情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处理,以完善病人肠道准备。

四、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我的病人我负责。

1.将住院病人分为6组,每组6-8人固定一位责任护士,为其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无缝隙护理,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2.增加责任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切实了解病人需求,了解并尽可能帮助病人解决住院期间的各项困难,为病人提供专业化、专科化、专病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亲情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是整体护理模

式的延续与升华,在改进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了病人满意度。

下载护理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护理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施方案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施方案 为加强优质护理工作的内涵建设,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

    改良培训模式 规范护理操作

    改良培训模式 规范护理操作 为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我院护理部建立了职责明确的护理技能培训考核管理体系。采用“细化操作流程-示范演示-将摄制规范......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探讨与实践

    张掖市人民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探讨与实践 【来源: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08-11-28 | 阅读次数: 1160】【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护理制度的改革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张掖......

    改变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护理对策探讨

    【关键词】 整体护理 1 护理对策手术室收到次日手术通知单后,由护士长安排好该手术患者的责任护士-洗手和巡回护士名单,负责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和术后随访工作。一般尽量由巡......

    1月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施方案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施方案 刘惠珍 为加强优质护理工作的内涵建设,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贯彻落实《三级中医医院以“以患者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随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许多不同模式的养老 护理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居家养......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的探讨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的探讨 摘要:以往的产科护理模式助产人员过分依赖产科医生,对于自然分娩缺乏足够的信心,稍有异常就建议剖宫产。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助产士的技术......

    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四个模式转变

    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四个模式转变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通过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现了四个模式的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