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廉政建设 打造特质校魂
加强廉政建设 打造特质校魂
从古到今,廉洁行政是从政之本,为官之道。明人杨士奇在论及为政之道时说:“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由此可见,廉洁行政,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理想和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大事、好事。具体到一所学校来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借廉政建设之东风,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质校园文化。
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廉政建设为主要抓手,注重提升学校品位,采取多种举措,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个人品质,逐步铸就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敬业奉献,服务基层”的校魂,同时,特质校园文化也在不断强化教职工的廉政意识,促使大家把廉政建设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廉政建设成效。
一、廉政建设是打造特质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1.领导自律,身正为范
对于一个单位而言,领导不但是主要的行政行为人,其言行更是单位廉政建设的导航仪。一般来说,领导的行政行为对于所有单位成员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领导更要注重廉洁自律。
首先,工作中要带头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增强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自觉性。特别是要强化群众观点,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老师,认真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努力凝聚民心,做民主、科学、依法执政的模范。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其次,领导要带头为民、务实、清廉,坚持严以律己。要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要求,常怀亲民之心,常念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策,常兴利民之举;必须努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抛弃私心杂念,真正把心思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促发展中;必须做到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班子有非常强烈的“身教”意识,他们深知自身的行为对本校教师的影响。因此,班子成员都坚持“自我负重,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工作上主动承担,在利益上主动退让,由此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信任与尊重,也在全县教师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陶行知的名言“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在教师大会上经常被领导提及,警醒大家牢记“不贪为宝”的古训。学校领导不仅这样说,更是身体力行。2010年,校长获得浙江省春蚕奖。2011年,学校党支部书记获得宁波市党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这是对他们多年来廉洁自律、潜心管理的褒奖。
2.完善制度,按章行政
制度是办事依据,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多种制度的集合能够形成一种工作氛围。规范全面的规章制度既为行政行为提供了办事的准则,也可以有效祛除行政行为的随意性,杜绝人情行政等腐败现象。
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廉政实践,很好地证明了制度建设对于廉政建设的实效性。学校现有经民主讨论通过的规章制度56种,覆盖了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层岗位职责、组班教师工作职责、听课规定、外聘教师管理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网站管理制度、学分换发管理办法、教职工工作绩效考核条例、礼宾制度、财务制度、购物审批制度、下乡调研制度及档案管理办法等等。以购物审批制度为例,学校任何物品的购买都必须经过“申购人填写申报单―处室主任初审―校长批准―办公室备案并办理”这样一种严格的程序。在制度规范下,学校教职工逐步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可买可不买的就坚决不买,由此节约了大量的经费。
由于学校性质的特殊性,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必须外聘大量的教授专家为本县教师进行培训,由此也产生了较多的接待任务。学校为此特别制定了礼宾制度,明确规定接待的规格和接待责任人,本着节约为主的原则,做到既不失礼节又尽可能减少支出。因此,虽然学校接待任务繁重,但是接待费用却一直处于可控状态,该工作获得上级领导的大力肯定。多年来,学校的所有行政行为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办事依据,有力促进了廉政建设。
3.重视读书,提升修养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广大干部都要“做官先做人”,任何时候都要把道德操守摆在重要位置。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说过:“一些人摔跤、犯罪,主观原因不可忽略,自身品行上出问题不容怀疑……解决品行问题,涉及到个人修养。”我们也一直认为,个人的学识修养能够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有着良好学识修养的人很难做出道德水准低下的行为,当然也很少会产生腐败。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学识修养。自1998年起,十多年来,校领导带领本校教职工和全县中小学教师坚持“学陶师陶”,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2003年起,学校连续7年举办教师读书竞赛活动,规定了80余种教师必读书和选读书,提升了教师的个人修养,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2009年起,学校开始举办教职工“学国学”活动,让大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不断汲取营养,提升品位。在多年的学习活动中,学校以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人格魅力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培育他们的奉献精神。至今,“把教育当做自己毕生奉献的事业”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教职工的共识,这也为廉政建设打下了非常厚实的思想基础。
4.关注细节,形成习惯
细节关乎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应从小事抓起。细节更关乎廉政文化建设的成败,防止腐败的侵蚀,应特别关注细节问题。好的廉政理念和管理制度,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大政方针上,更要落实到日常工作细节中。例如学校的用烟问题,招待客人如需用烟一律由办公室统一采购,再由接待人员到办公室登记领用,一年下来用了多少烟,用于哪些地方,一目了然。再如教职工最为关注的年终绩效考核问题,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带头做到考核的公正公平,在考核中所有行政人员与普通教职员工一律平等,决不允许出现领导以高系数计算考核分数的情况,并且按条例由校行政和工会干部考评打分,做到了客观、民主。还有一个突出的细节就是学校将所有卖废纸废品的收入笔笔入账。所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公正廉明,赢得了教职工和上级领导的赞许。对于普通教职工而言,高效办公、文明办公是廉政细节的重要体现。每一位教职工能够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最平实的细节,也是最大的廉政。
二、特质校园文化对廉政建设有良好的反推作用
近年来,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采取多种举措,逐步铸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敬业奉献,服务基层”的特质校园文化,这也是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独具的“校魂”。所谓校魂,就是学校所一贯坚持的价值导向,即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由此形成的比较一致的学校品质与学校文化。它还是一种环境资源,可以逐渐影响这一工作环境中的每位成员的思想和价值观。该环境由学校的制度规范和教师个人文化素养等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具体表现为教职工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行为准则。这些校园文化特质反过来又可以推动廉政建设。
1.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廉政建设的推力
奉献即付出而绝不追求索取,教师群体所特有的也特别需要提倡的就是奉献精神,学校廉政建设的理想就是人人都具备奉献精神,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而奉献精神就是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特质校园文化的核心,所有教职工都深谙奉献精神对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这种普遍的思想认识对于廉政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廉政建设的保障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也可以称之为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反省、检查和约束自己;二是由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这种反省而逐步形成了某种情操,达到某种道德境界。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是立身处世、治国安邦之本。他提出要“克己”、“修己"”。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读书活动促成了教职工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而教职工良好的道德修养又成为学校廉政建设的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可以时时将自己的行政行为与自己所崇尚的道德修养进行对照,而自身所具备的道德意识也时时提醒自己不能作出与所追求的为人标准不相符的行为。
3.高尚的行为准则是廉政建设的突出表现
高尚的行为准则在我校教师身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高雅合适的社交礼仪,二是对全县教师的优质服务,三是文明高效的办公风貌。这些行为准则既是特质校园文化对教职工的要求,也是廉政建设的成效在其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反过来又对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廉政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
三、实践验证成效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并以廉政建设为动力促成特质校园文化的形成,这一理念在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实践中被坚决地贯彻执行。
1.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收获了多项荣誉
作为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执行单位,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以“服务教师成长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章办事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可,声望日隆。宁海县教育局也对学校工作给予有力支持与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个肯吃苦、肯干事、作风实的好单位。近十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省师干训先进集体、省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单位、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市学历教育先进教学点、县学习型建设先进单位、县和谐校园建设先进集体等23项省市级荣誉,教师个人被评为国家级与省市级等各类先进达80余人次。所有这些荣誉都与学校多年来注重通过廉政建设来打造特质校园文化密不可分。
2.做好了本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校的廉政建设促进了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同时也由于教职工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渐入佳境,使得大家的服务态度更好,工作能力更强,工作成效更显著。进入“十二五”之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任务更重,项目更多,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一如既往,努力探索,仅仅一年多,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赢得上下一致认可。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召开县市区教育局长工作会议,我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工作经验作为“典型”被指定为会议交流内容,《中国教师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对我校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均做出专项报道,这是学校工作成绩不断提高的有力证明。
3.提高了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品位
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校品位的提升是廉政建设和特质校园文化打造带来的另一效应。2002年至今,学校共开展课题研究55项,其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23项。教职工发表论文108篇,其中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49篇。学校编著校本研训读物31册。
总之,学校发展实践证明,廉政建设与特质校园文化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具体工作中,如果能够落实好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有意识地打造特质校园文化,对于营造特色校园、提高办学质量将有极大地推动作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一如既往,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刘希平在教育厅机关反腐倡廉报告会上的讲话[EB/OL].http:///detial/info/201011/***133.html,2010-11-04.[2] 吴德慧.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J].党史文苑,2010,(2).[3] 杨际新.准确定位 突出特色 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J].工商行政管理,2010,(4).[4] 吴美婷.铸造廉洁校园文化 促进德育内涵发展[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2010.责任编辑:赵春燕
第二篇:电视剧本-校魂
电视剧本——校魂
编著 陶华坤
南方出版社出版 1998年10月第一版 新华书店发行
《电视剧本——校魂》概要: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电视剧本—校魂》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改造薄弱学校这个万众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进行更广泛、更深刻的艺术概括,塑造出一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开拓进取的教育者的形象,以其深刻的主题,敏锐的视角延伸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发出社会各界群众的注意,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电视剧本——校魂》1998年《江淮时报》连载; ——《电视剧本——校魂》《安徽新戏》杂志1998年第2期刊发; ——《南方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发行。
著作者简介:
陶华坤:安徽蚌埠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不同地市任20年中学校长,曾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教育学院中学校长培训客座教授,现从事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由市政府通过并报省政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著作10部:《校魂》《校长谈治校》《校长发展学》《电视剧本-校魂》《“规范+特色”办学模式》《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运行机制》《新教育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学校教育力》《走进名校:构建以学为基点的组织发展新模式》《教育第二次飞跃:“质量-效益”型教育》等;入选《世界优秀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报道其事迹。
Email:thk@yhjy.net
第三篇:推进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政府
推进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政府
近些年来,贪官污吏落马事件屡见报端,这些贪官“贪”的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且难于查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民心的稳定,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某些干部官员思想不过关、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强劲。因此,为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打造廉洁、阳光政府形象,我国要建立一个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机统一体系,多管齐下推进廉政建设。
以教育为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廉政思想防线。政府各个部门机构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座谈会、先进报告团等多种形式,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彻底转变领导队伍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思想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以制度为保障,积极推行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进程。我国人大要针对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新趋势,将新型贿赂形式、收受非物质利益纳入到刑法所管辖范围,对量刑标准、赃物价值认定、惩罚措施等制订严格且详细的规定,使我国反腐工作有法可依;要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保证作用。
以监督为关键,构筑反腐倡廉的立体防范网络。我国政府要建立一个独立监督机构,并赋予其强大的能力,对政府工作中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监督;要加强群众监督,积极创建反腐举报热线、反腐网站等多种形式,明示安全举报的有效途径,并对反腐斗士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使广大人民群众敢于且能够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营造一个监督无处不在的良好环境。
推进廉政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关涉我们每个人的事情。虽然我国的反腐工作极为复杂、任务相当艰巨,但只要有过硬的思想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强劲的监督力量,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建设网络,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一定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创新社会管理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测算,截至2011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5.13亿,新浪微博用户突破3亿,腾讯微博用户过 3.1亿,搜狐、网易微博用户过 1亿。而截至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也突破了1亿(不是实际用户,因为一个人可能有几个“马甲”),网络正呈爆炸式增长。这些公众,畅游在这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信息广场,享受着不受羁绊的话语狂欢和无限放大视野的盛宴,也行使着社会参与、社会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在这个信息交流平台上,腐败无处藏身、道德失范者被无情地扯下遮羞布、舆情民意得以畅通表达。网络尽管确实存在许多垃圾和问题,但总体来看,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正以它特有的张力、无与伦比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生活,改变着政治生态。
透明的网络空间,向领导干部提出了综合素质的新挑战。内外兼修,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素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从“日记门”、“开房门”到“****门”,从“官二代”、“萝卜招聘”到“拆迁冲突”,少数领导干部缺乏自律,行为失范,在网络核裂变式的传播之下,出尽了洋相,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的公众形象,损害了党的公信力。“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这句本来描述中医“望诊”的话,用在这些领导干部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五脏六腑的病变必然会“形诸于外”,他们的这些表现绝非偶然,与平时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懈、不注重学习密切相关。这些人,不注意内在修为,放松了对内心世界的清扫和梳理,丧失了自我修复的能力,出了问题不检讨反省,还把它归咎于网络的放大、发酵和跟风,以至于愈更陷入被动、出乖露丑,为公众所唾弃,甚至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全面提升素质,才能防微杜渐,不为腐败所侵蚀,不被网络所诟病,才能在老百姓面前保持执政党的公信力。
在网络时代要具有较强的领导力,领导干部必须熟悉网络。首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知水平,掌握“网言网语”。一个不认识“菜鸟”(新手)和“大虾”(高手),不接受“灌水”和“拍砖”的领导干部,同网民沟通肯定有困难。同样,如果不知道微博(MicroBlog)是建立在“叠套”社会关系网络之上、拥有关系资源“背书”、能够以“点对面”的即时传播,它会产生核裂变式的规模效应;不了解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公共事务领域社会表达功能的缺失,提升了整个社会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和多元化,建构了对真相追逐的公共空间,促进了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发展等特点,你就不懂怎么去应用、引导和管理它。而熟悉了微博,你就会发现微博其实是个好东西,就不会再去做简单的“封、盖、堵”的傻事,反之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它、引导它。当我们以平等的身份与网民良性互动时,网络就不再是洪水猛兽,而变成执政为民的新平台,变成帮助开阔视野、畅通民意的“贤内助”,变成引导我们服务群众、治国理政的方向标。云南的孟连事件、广东的乌坎事件,就是信息高度透明、政府正面引导,复杂的问题和谐处理的典型案例,而且保持了后续跟踪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长效机制。政府的公开应对和有错即纠的政治勇气、善于担当的政治智慧、娴熟的信息捕捉和网络沟通能力,使得“谣言止于知者”,使得舆情由不利转向理性,政府逐步在信息传播中把握了主动权,成了“粉丝”们自愿接受的“意见领袖”,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这两大事件带来的舆论影响远超一般群体性
事件,对未来地方舆情格局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正视网络及其作用是今天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依然有不少领导干部对网络充满误解,往往以网络上的一些乱象为口实,忽视网络的监督威力,忽视网络对于提高执政水平、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才出现了“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的雷人雷语,才出现了“僵尸微博”、“千日一面”、“该页无法显示”等互联上的面子工程。没有互动就无法沟通,更得不到认同,自然谈不上引导舆情,为我所用,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这些人便陷入了被动和尴尬。
为此,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在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时,要特别注意提高网络素质。充分利用网络所赋予的参与和知情平台,打造开放开明的政府门户网站,营造宽松和谐的网络氛围,培养健康向上的网络情操,引领“守法”、“公正”的网络风尚,提升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的信息安全意识。唯如此,才能永立时代的潮头,获得“意见领袖”认同,担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虾”。
【背景材料】
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指出,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题目】
请围绕“社会管理”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范文】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这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大方面:
第一,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期的形势不相适应;第二,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流动的社会成员、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第三,群众利益维护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很多缺陷;第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薄弱,制约性措施欠缺;第五,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手段单一,不善于运用柔性、平等对话的方式和经济行政法律综合手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第一,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第二,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
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第四,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
第四篇:推进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政府
推进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政府
近些年来,贪官污吏落马事件屡见报端,这些贪官“贪”的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且难于查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民心的稳定,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某些干部官员思想不过关、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强劲。因此,为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打造廉洁、阳光政府形象,我国要建立一个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机统一体系,多管齐下推进廉政建设。
以教育为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廉政思想防线。政府各个部门机构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座谈会、先进报告团等多种形式,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彻底转变领导队伍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思想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以制度为保障,积极推行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进程。我国人大要针对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新趋势,将新型贿赂形式、收受非物质利益纳入到刑法所管辖范围,对量刑标准、赃物价值认定、惩罚措施等制订严格且详细的规定,使我国反腐工作有法可依;要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保证作用。
以监督为关键,构筑反腐倡廉的立体防范网络。我国政府要建立一个独立监督机构,并赋予其强大的能力,对政府工作中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监督;要加强群众监督,积极创建反腐举报热线、反腐网站等多种形式,明示安全举报的有效途径,并对反腐斗士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使广大人民群众敢于且能够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营造一个监督无处不在的良好环境。
推进廉政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关涉我们每个人的事情。虽然我国的反腐工作极为复杂、任务相当艰巨,但只要有过硬的思想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强劲的监督力量,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建设网络,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一定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推进基层自治,保障人民权利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而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则是这一基础性工程的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是基层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机制,是各方面政治诉求和利益关系得到合理保障的机制,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持续发展的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在基层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自治范围
基层民主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是对代表制度民主的补充。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把代表制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结合起来。在基层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办理。城乡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由群众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直接当家作主办理,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有了全面的巩固的群众基础。
二、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协调好党组织的领导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 法,组织开展基层社会工作。加快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要尽快从根本上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解决农民的困难与问题作为己任,把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如何改变农村面貌作为第一要务,把怎样让农民安居乐业作为一种责任与任务,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上来,为经济 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经济、抓服务、抓稳定上来。
着眼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必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相辅相成,只有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群众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工作的成效体现在为群众服务,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打造服务型政府
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满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需要的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中间层级政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冗余。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医疗卫生单位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和行风建设力度,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行业作风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服从大局、恪尽职守、敬业奉献,战斗在抗击非典最前沿,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群众称颂的“白衣战士”之歌,为夺取非典防治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泛赞誉。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和部分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当突出,群众反应强烈。它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医疗卫生行业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声誉,损害了医患关系。为此,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医疗卫生单位行业作风建设,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行业新形象,我们向全省各医疗单位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疗卫生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充分认识行业作风和纠风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改变思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增添便民措施,为广大群众提供质量较高、费用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切实维护病人利益。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要顾全大局,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正确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切实从维护病人的利益出发,严格规范医疗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遵守医疗价格收费标准,严禁乱收费,严禁大处方,严禁开单提成。
三、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廉洁行医、诚信服务,敬业爱岗,钻研技术,以高尚的医德医风、优质规范的医疗服务、精益求精的医疗质量,树立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的崭新形象。
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培养职工自尊、自爱的良好品德,坚决杜绝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对违犯医德医风的人和事,发现一例查处一例,绝不姑息迁就,以良好的行业作风取信于民,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
五、建立健全民主评议行风制度。加大医疗服务透明度,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病人选医生、选医院、住院费用清单制、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和查询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发挥好行风评议在卫生行风建设方面的监督、评价、激励、促进作用。
住房改革攸关执政基础
一、问题
目前我国住房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住房改革进程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集中反映,也与当前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密切相关。其中社会反响强烈、争议较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房价快速上涨,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过大,新建的中小户型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育缓慢;住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二是住房保障覆盖面小,措施不到位,有些保障制度设计不合理,由此产生的一些“寻租”和腐败现象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
三是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困难重重,调控政策尚未达到预期目标。
二、原因
我国住房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其背景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是在特定发展阶段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快速推进、婚龄人口大幅增加、部分居民的超前消费观念、居民对房价快速上涨的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叠加,促使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住房领域各种矛盾凸显。
二是我国住房市场发育时间短、水平低,市场机制和规则尚不健全、不完善,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同时,对政府在住房领域职责的认识尚不清晰,也影响了政府住房保障措施的实施。
三是由于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投机因素加大等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诸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住房市场的矛盾。
三、对策
针对我国住房市场的现状,政府当前应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治理和规范住房市场秩序三个方面重点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以廉租住房制度为核心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在强化各级政府住房保障责任和明确保障标准的前提下,具体保障方式应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强化各级政府实施住房保障的责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使住房保障的主体、责任、实施方式、保障标准等问题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围绕调控房价和调节供给结构的近期目标,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在住房市场调控方面的协调力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调控的职能分工,统筹协调各种调控政策,防止出现各自为政和政策措施相互矛盾的情况,提高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应尽快着手研究和起草《住宅法》,对我国住房市场发展规划、管理机构、市场主体和市场运行的监督管理,以及住房保障制度等予以法律规定,作为规范市场的基础法律。政府各职能部门还应明确各自的市场监管职责。
基于住房在社会经济、政治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与住房改革相关联的话题颇为重要。如,由住房改革衍生出的住房公平问题、通过房改拉动内需问题、住房改革中政府行政执法问题、职能转变问题、“以房管人”户籍改革问题以及房地产泡沫等等。
缓解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我国10月宏观经济数据,居民消费指数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蔬菜价格涨了31%,创两年来的新高。由于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多重因素影响,防控通货膨胀可能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背景下,要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通过“内外并举,两拳出击”,切实缓解物价持续上涨的问题。
我国居民消费指数持续向上是一种“内外夹击”的多因综合症,既有国内市场成本上升推动和货币超发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胀的作用。
首先,成本上升是推进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我国当前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供给逐步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货币超发引起人民币“内贬外升”,导致内外流动性夹击,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引致货币需求的扩大,以及大量外汇流入,央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关统计表明,2000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例为1.5∶1,2009年为1.8∶1,到今年9月已上升到2.6∶1。货币供应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流动性过剩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大国内通胀压力。最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导美元贬值,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收益率较高的中国。
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需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两只“拳头”出击。
一方面,我国要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外部冲击,缓解外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要充分利用G20国际平台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避免一些国家以邻为壑引起国际金融振荡。要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的谈判能力和定价话语权,扩大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缓解国内致使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要全面认识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三者的内在联系,统筹处理银行利率调整与汇率改革间的关系,在引导国内资本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要防止国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引起的流动性过剩风险。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收入分配制度、资源能源价格机制等改革要采取渐进方式,减缓叠加效应。要引导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消化高成本的能力,防止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所造成的物价过快上升。当前,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大量富余的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缓解潜在的通胀压力。政府要合理引导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防止搭车涨价和乱收费推高通货膨胀,避免物价高涨引起经济剧烈振荡和心理恐慌。
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中国很多制造商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
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拥有强大的科
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3)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4)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
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
第五篇:推进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政府
推进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政府
近些年来,贪官污吏落马事件屡见报端,这些贪官“贪”的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且难于查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民心的稳定,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某些干部官员思想不过关、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强劲。因此,为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打造廉洁、阳光政府形象,我国要建立一个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机统一体系,多管齐下推进廉政建设。
以教育为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廉政思想防线。政府各个部门机构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座谈会、先进报告团等多种形式,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彻底转变领导队伍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思想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以制度为保障,积极推行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进程。我国人大要针对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新趋势,将新型贿赂形式、收受非物质利益纳入到刑法所管辖范围,对量刑标准、赃物价值认定、惩罚措施等制订严格且详细的规定,使我国反腐工作有法可依;要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保证作用。以监督为关键,构筑反腐倡廉的立体防范网络。我国政府要建立一个独立监督机构,并赋予其强大的能力,对政府工作中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监督;要加强群众监督,积极创建反腐举报热线、反腐网站等多种形式,明示安全举报的有效途径,并对反腐斗士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使广大人民群众敢于且能够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营造一个监督无处不在的良好环境。
推进廉政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关涉我们每个人的事情。虽然我国的反腐工作极为复杂、任务相当艰巨,但只要有过硬的思想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强劲的监督力量,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建设网络,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一定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