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社部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努力消除性别歧视课稿
人社部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努力消除性别歧
视
今天,以“助推高校女生,促进平等发展”为主题的“2014年助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说,希望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机会。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今天,以 助推高校女生,促进平等发展 为主题的 2014年助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 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人民大学校友、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会上说,在各方努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就业总量进一步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人社部将通过六项措施进一步做好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邱小平还在会上详细介绍了人社部将采取的六项措施。一是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二是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三是继续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力争使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能实现就业或者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四是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和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五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系列专项招聘服务活动,搭建供需信息平台;六是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规范企事业单位招人用人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侵害女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益的行为,努力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努力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说,在促进女大学生公平就业方面,国家明确规定招聘高校毕业生单位不能设置性别歧视条款,我们将积极维护和保障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表示,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说,希望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机会。四级联动宣讲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表示,教育系统将密切配合妇联、人社部,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解读,建立教育部门、高校、院系和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讲网络,利用好手机、微信等帮助广大女大学生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他指出,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针对女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与咨询,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引导企事业单位更多吸纳女大学生;各地各高校要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对就业困难女生做好就业指导、优先推荐,帮助她们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女大学生是我国的宝贵人才,在职场上有独特的优势。他表示,希望即将踏入职场的女大学生们以更加乐观的心态、更加积极的行动抓住机遇,自立自强,在就业创业的实践中,磨砺意志、接受锻炼,成长成才。发挥榜样的力量发布会上还启动了 寻找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榜样 活动,并播放了海南岛上25岁女电工陈皇言、北交大博士许莉等就业创业榜样候选人视频。做好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学生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其中高校毕业生的努力十分重要。邱小平说,希望女大学生们以就业创业榜样候选人为榜样,将个人志向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拼搏进取,谱写自己精彩的人生。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则表示,要用创业就业榜样激发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加大对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场地、培训等扶持力度,鼓励女大学生勇于创业、帮助女大学生成功创业。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曾在青藏高原工作过三十多年。她说,艰苦的地方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个人有追求。她鼓励女大学生到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去经受锻炼,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她还鼓励女大学生,要敢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自主创业。今天,以“助推高校女生,促進平等發展”為主題的“2014年助推女大學生就業創業行動”發佈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宋秀巖說,希望用人單位認真落實各項就業政策,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為女大學生平等就業提供機會。
人民網北京4月14日電 今天,以 助推高校女生,促進平等發展 為主題的 2014年助推女大學生就業創業行動 發佈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人民大學校友、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在會上說,在各方努力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27萬,就業總量進一步增加,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面對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形勢,人社部將通過六項措施進一步做好包括女大學生在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邱小平還在會上詳細介紹瞭人社部將采取的六項措施。一是落實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都能得到相應的政策支持;二是積極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鼓勵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中西部地區就業;三是繼續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力爭使有就業意願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能實現就業或者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四是啟動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幫助和扶持更多畢業生自主創業;五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通過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系列專項招聘服務活動,搭建供需信息平臺;六是努力營造公平就業環境,規范企事業單位招人用人制度,加大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查處侵害女大學生勞動就業權益的行為,努力消除就業中性別歧視的現象。努力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會上,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說,在促進女大學生公平就業方面,國傢明確規定招聘高校畢業生單位不能設置性別歧視條款,我們將積極維護和保障女大學生公平就業的權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建國表示,要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保護女大學生就業的合法權益。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宋秀巖說,希望用人單位認真落實各項就業政策,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為女大學生平等就業提供機會。四級聯動宣講女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建國表示,教育系統將密切配合婦聯、人社部,加強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和解讀,建立教育部門、高校、院系和班級四級聯動的政策宣講網絡,利用好手機、微信等幫助廣大女大學生瞭解政策、用好政策。他指出,教育部門和高校要針對女大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創業指導與咨詢,多渠道收集就業信息,引導企事業單位更多吸納女大學生;各地各高校要建立一對一的幫扶機制,對就業困難女生做好就業指導、優先推薦,幫助她們盡快落實就業崗位。女大學生是我國的寶貴人才,在職場上有獨特的優勢。他表示,希望即將踏入職場的女大學生們以更加樂觀的心態、更加積極的行動抓住機遇,自立自強,在就業創業的實踐中,磨礪意志、接受鍛煉,成長成才。發揮榜樣的力量發佈會上還啟動瞭 尋找女大學生就業創業榜樣 活動,並播放瞭海南島上25歲女電工陳皇言、北交大博士許莉等就業創業榜樣候選人視頻。做好包括女大學生在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會、企業和學生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其中高校畢業生的努力十分重要。邱小平說,希望女大學生們以就業創業榜樣候選人為榜樣,將個人志向和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拼搏進取,譜寫自己精彩的人生。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建國則表示,要用創業就業榜樣激發女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並加大對女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場地、培訓等扶持力度,鼓勵女大學生勇於創業、幫助女大學生成功創業。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宋秀巖曾在青藏高原工作過三十多年。她說,艱苦的地方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個人有追求。她鼓勵女大學生到社會需要的崗位上去經受鍛煉,善於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她還鼓勵女大學生,要敢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選擇自主創業。今天,以“助推高校女生,促进平等发展”为主题的“2014年助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说,希望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机会。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今天,以 助推高校女生,促进平等发展 为主题的 2014年助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 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人民大学校友、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会上说,在各方努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就业总量进一步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人社部将通过六项措施进一步做好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邱小平还在会上详细介绍了人社部将采取的六项措施。一是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二是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三是继续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力争使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能实现就业或者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四是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帮助和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五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系列专项招聘服务活动,搭建供需信息平台;六是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规范企事业单位招人用人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侵害女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益的行为,努力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努力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说,在促进女大学生公平就业方面,国家明确规定招聘高校毕业生单位不能设置性别歧视条款,我们将积极维护和保障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表示,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说,希望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机会。四级联动宣讲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表示,教育系统将密切配合妇联、人社部,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解读,建立教育部门、高校、院系和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讲网络,利用好手机、微信等帮助广大女大学生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他指出,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针对女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与咨询,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引导企事业单位更多吸纳女大学生;各地各高校要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对就业困难女生做好就业指导、优先推荐,帮助她们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女大学生是我国的宝贵人才,在职场上有独特的优势。他表示,希望即将踏入职场的女大学生们以更加乐观的心态、更加积极的行动抓住机遇,自立自强,在就业创业的实践中,磨砺意志、接受锻炼,成长成才。发挥榜样的力量发布会上还启动了 寻找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榜样 活动,并播放了海南岛上25岁女电工陈皇言、北交大博士许莉等就业创业榜样候选人视频。做好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学生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其中高校毕业生的努力十分重要。邱小平说,希望女大学生们以就业创业榜样候选人为榜样,将个人志向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拼搏进取,谱写自己精彩的人生。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则表示,要用创业就业榜样激发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加大对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场地、培训等扶持力度,鼓励女大学生勇于创业、帮助女大学生成功创业。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曾在青藏高原工作过三十多年。她说,艰苦的地方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个人有追求。她鼓励女大学生到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去经受锻炼,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她还鼓励女大学生,要敢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自主创业。毛白杨 毛白杨小苗 山东毛白杨 http://www.xiexiebang.com/ H6M9
第二篇: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被用人单位歧视的情况吗?假如有的话,为什么呢?是女大学生本身的原因还是用人单位的原因?还是其他因素?实践中还是有,只是用人单位不会明说罢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1、在现实择业过程中,男女存在着极大的不平等,目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就业过程中,“女硕士=男本科、女本科=男专科”,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男生一般投2到3份简历即可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女生要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要投8到10份简历。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高于男生,考研也成为女生逃避就业的一种方式,可是就算一路考到博士,仍然对就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2、用人单位考虑也比较实际,女生大多在工作2-3年后就要结婚生孩子,许多人说休产假是主要原因,我觉得不完全,还因为女生怀孕期间单位无法安排较繁重的工作,尤其是一些体力活,造成其他人的负担。另外,如果是一些需要安排夜晚值班的工作岗位,更加麻烦,单位又不能多招一个人。此外,女性较重家庭的观念也会使用人单位不好安排工作,而男员工却可以随时待命、随时出发。有些用人单位直接挑明“只招男性”或“男性优先”,而更多的用人单位不会直接“歧视”女性,而是采用某些变相的用工歧视,如提高录用女大学生的标准,对其设置比男生高的各种聘用条件,或招聘简章不明写,但授意工作人员“只招男性”。由于用人单位在招工简章中公开歧视女性的行为将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查处,他们往往在招聘现场只收集简历,事后不再通知女性求职者面试或在面试之后,再由内部掌握淘汰女性。
3、女大学生对工作期望、要求较高。女大学生一般都会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苦读,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对未来的工作都有一个过高的期望:不希望工作流动性太大、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高、对劳动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不能从事劳动强度高的工作、有些工种也不适合女性、还有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都需要用人单位给予额外的关怀和照顾,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这些要求无疑也限制了女大学生的择业范围。
二、几点思考:
1、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显然会给女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面影响,还可能助长部分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更严重的是,这种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使全社会的人才流动不畅通、劳动力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2、现实中的歧视使得很多女大学生为了生计的考虑而不得不去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薪酬较少的职业。长此以往,她们就会面临贫困化、边缘化、底层化的影响。
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宪法和相关法律赋予女性的基本权利。在劳动力市场上以及工作环境中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它们对女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这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人社保障部门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把就业歧视真正落到实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答复意见:
近年来,我局一直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帮助女大学生就业主要措施有:
1、构建交流平台,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我们每年都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通过架设平台,促进用人单位与女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达到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目的。每周四市人才市场组织的招聘会,我们都要求进场招聘的单位对一般性工作岗位不允许有性别要求。
2、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多渠道就业。我局将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及时在网上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除每周四正常招聘外,每年的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招聘对性别都没有要求,针对大多数女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特点,我们鼓励她们积极参考。
3、小额担保贷款,助力女性创业。在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的氛围下,我局联合妇联积极开办女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举办成功创业项目展示等形式,提高她们自主创业意识,增强自主创业能力,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女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4、走进大学校园,介绍就业形势。利用到高校招聘的契机,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宣讲政策,介绍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女大学生能调整期望,适应社会。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执法力度,保障女大学生基本权益,消除就业歧视,同时鼓励她们多渠道就业。
第三篇: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2010-12-2 11:55 羊纳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回答女大学生何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营造两性平等竞争、就业机会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士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1.1 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用人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制造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的职业门槛,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只能集中在办公室内勤、小公司秘书、餐饮美容行业、市场销售等传统型的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上。其次,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拥有与男生相同或相等的就业机会(即“同民同工”)。也就是说,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有些用人单位对男性的偏向十分明显,也许是受到所谓的“女人是弱势群体”这种观念的影响,在男女生同等条件下、甚至男生处于轻微劣势的情况下也倾向于录用男生,或者提高录用女生的标准,给女大学生增加了比男同学要高得多的求职、就业成本。
1.2 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
在相同的工作中,女大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符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月工资水平要高于女生。性别对女大学生报酬率的影响比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存在着部分女大学生就低谋职的现象,为了能得到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宁可降低门槛。与男同学相比,女大学生就业质量要低得多。
1.3 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
相对男大学生来说,企业认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条件都不如男大学生优秀,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取高层次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从总体上看,女性在智力型职业中的比例小,在体力型职业中所占比例大。由此可见,发展机会中的性别歧视在就业中是极为严重的。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文化偏见的影响
在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我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虽然今天已进人知识经济的时代,法律也明文规定男女平等,但是这种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一方面,社会在对女性的理解上,普遍认为女性的优势在于心细、有着较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但是却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精神和开拓力恰恰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因此一些企业尽量避免录用女性应聘者。另一方面,受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角色期待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更多的是贤惠温淑、端庄持重、遵守传统、相夫教子。传统观点认为,女性在结婚之后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开拓,这使得许多单位拒绝接受女性。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使得用人单位片面夸大女学生的负面效应。让很多德才兼备、学有所长的女大学生,连参与面试进入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用人单位冷酷无情地拒之门外,在实际择业中处于劣势地位。
2.2 用人单位利益驱使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讲求“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单位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女大学生的成本要高于男大学生。首先,女大学生工作不久便会面临婚育等系列问题。用人单位需要为此付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我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造成直接成本。另一方面,生育问题使女性产生工作生涯的中断,重返工作岗位后又需要一段时期的恢复和调整,由于相关法律的制约,重返者的工资水平不能低于退出时的水平,这样用人单位就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成本负担。其次,从长远来看。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一般要比男职工提前5—10年,这就意味着,她们比男职工们要少贡献5—10年,而多拿几年的工资,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单位的成本。再次,由于生理等多种原因,女大学生到工作单位后,用人单位不能根据工作需要随意安排工作。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用人单位对女性实行非准入机制。还有我国尽管在法律中明文规定男女平等,但由于对违法主体缺乏具体的罚则,所以对用人单位难以约束。
2.3 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健全
关于性别歧视,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关乎于此的综合性法律,《反就业歧视法》的制定尚未被提上议事日程,相关条文只散见于各种法律之中,而且仅有禁令却无罚则,劳动监察缺失,司法渠道不明。以我国《劳动法》第13条为例,“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之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禁令虽有,却无任何可操作性,哪个部门负责监察、将采取何种惩戒措施惩罚违法企业都不得而知。因为无论立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都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将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条文落在实处。可以讲,立法的缺失在客观上纵容了就业歧视的畅行。
2.4 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传统性别角色的分工,使得社会对女性产生了一定的偏见,女大学生尽管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无法完全摆脱这种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很多女生自身给自己一个较低的定位,形成了一种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有些女大学生好高骛远,就业观念不现实,她们认为自己受的是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就应该“坐办公室”,就应该是“白领”,而不愿意去工地、去车间、去基层锻炼。她们大都喜欢选择比较稳定、轻松和风险小的工作,相对于男生,她们更喜欢选择待遇高和环境好的单位,而对于一些竞争性强、挑战性大的职业,她们大都不愿意接受,甚至不敢问津,也缺乏竞争意识。这不但给外界形成了女大学生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怕苦怕累、享受思想严重的主观印象,也影响了用工单位对女大学生的选择。而且她们自身在自我否定中放弃开发自身潜能的努力,即使那些有才华的女大学生也往往在“我不能”的阴影中错过了就业良机。另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在择业时的期望值要高于普通女性,她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一种“浪漫”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大部分女大学生把“国家机关”、“外资企业”作为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把“大中城市” 作为理想的就业选择,有的女生还希望未来的工作单位有“出国”、“培训”等机会。和男生相比,女生不愿意下调对工作的期望值,这也成为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女生的原因之一。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对策分析
3.1 社会要加大宣传性别文化的观念
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差异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要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全社会要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树立公平的竞争意识,做好舆论宣传,对女大学生工作能力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消除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为了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从根本上要转变观念,剔除“男尊女卑”的封建落后思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该把女性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此,全社会要致力于消除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传媒要加大对成功女性的宣传;要改变社会对男女价值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优势。促进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2 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理念
用人单位要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考虑近期的经济利益,而应从企业文化内涵、岗位需求、人才素质、性别比例等更为长远和可持续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拒招或少招女性是规避女性自然附着成本的一种理性选择,但是,对女性自然附着成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减少女性自然附着成本需要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也需要用人单位转变用人理念,消除对女性的偏见。刚走出校园的女大学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好学的精神,用人单位要转变“女不如男”的用人观念,科学认识女性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做到唯才是举,给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女大学生受到赏识后,就会完全接受用人单位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与用人单位荣辱与共,竭尽全力为其服务。同时,在工作中男女合作会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际环境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3.3 政府要加强有关立法工作
要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最强有力的武器还是法律。政府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权利,消除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对违规企业从严从重处罚,使性别歧视的机会成本远远大于收益,而企业与生俱来的成本观念便会自动发挥作用,制约企业不再歧视女生。鉴于就业中性别歧视的隐蔽性。当前很难对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进行处罚。因此建议设立专门的性别平等政策评价监督机构,对招聘单位性别就业比例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和纠正性别歧视行为,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平等权。同时,法规的出台也有助于促使政府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3.4 女大学生自身的应对策略
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除了社会、用人单位和政府的努力外,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少女大学生容易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说法影响下产生畏难的心理。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女大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心理上的自我歧视,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要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要坚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相信自己和男生一样有实力,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怯懦等不良心理状态。以优秀的表现证明自身的价值,改变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不正确认识。同时,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一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要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做好从基层做起的准备,摆脱“大城市、高薪水、舒适岗位”等想法的局限。
消除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保障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比例,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从政府、社会到个人,都要冲破传统的性别歧视与偏见,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她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四篇: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受重视,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遭遇隐性性别歧视。隐性就业歧视给广大女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只有从当今女大学生遭遇隐性性别歧视的现状出发,从政府政策、企业目标、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究造成歧视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歧视现象。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隐性性别歧视
引言
就业性别歧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对女性求职者设置就业门槛,拒绝聘用具备完成工作条件的女性求职者,或优先聘用男性求职者,或给予同等条件下的女性求职者与男性求职者不同待遇的行为。就业隐性歧视是指在话语、文字上毫无歧视的表现,却在结果中明显显现出歧视、并且试图用其他手段进行掩饰的歧视行为。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在法律明文禁止的前提下,与相关法律相抵触的显性性别歧视已在企业招聘中逐渐消失,但隐性性别歧视却愈渐增长。隐性性别歧视正因以其难以觉察性、难以量化性成为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1女大学生就业中隐性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
1.1女大学生就业率普遍比男大学生低
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显示,2015年女大学生签约率约为21%,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的29.5%,可见在就业方面,女大学生就业率普遍低于男大学生。2014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27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不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也“意外”让性别门槛再次悄然抬高。屡禁不止的性别歧视让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
1.2男女大学生“职业性别隔离”严重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职业性别隔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横向隔离,即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比例不一致;二是纵向隔离,即在具有较高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上存在着女性所占比例相对于男性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职业性别隔离尤为严重。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本科女毕业生中就业比例排名前十的专业是:学前教育,英语,护理学,对外汉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和小学教育。比例前十的专业基本上全属于服务类等我们劳动力市场上普遍认为女生擅长的领域,而没有理工类岗位,可见,现阶段对女性职业隔离仍十分严重。
1.3女大学生拥有的就业机会少
在我国以及国际法律条文禁止的前提下,同时由于我国劳动监察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企业查处日渐严格,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的显性就业性别歧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隐性性别歧视,即采用隐蔽的手段或方式故意刁难女性,使女大学生拥有的就业机会减少。企业在其发布的招聘信息中谨慎措辞,在招聘现场也不区分性别的收集简历,造成一种不歧视的假象,但是当其进行筛选简历时,会把女性大学生简历舍弃,不再通知女性求职者进行面试;即使女大学生被用人单位接受,在其与用人单位签订合约时往往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限制,例如要求其签订写有“禁孕条款”、“禁婚条款”等类似的明显带有歧视的条款。用人单位招聘中实施的各种隐性性别歧视,使得许多德才兼备的女大学生失去与男大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
1.4女大学生就业收入低于男生,晋升机会低于男性
劳动力市场上,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更愿意聘用那些能力稍差的男性而不愿意聘用更优秀的女性,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女性大学生只能就低上岗。女大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获得的工资待遇普遍比同等岗位上的其他男性员工低200~300元。对于找到工作的男女大学生而言,在地域、单位、工作性质相似的情况下,男生薪金普遍比女生高。女性在工作晋升过程中更容易遭遇“职业天花板”,当女性晋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很难再向男性一样继续晋升,因此许多企业高层都是男性比女性居多。
2女大学生隐性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探究
2.1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传统文化观念中的性别偏见与歧视,对男女角色区别对待和双重标准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难以消除的历史原因。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性别分工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相夫教子”是中国女性最主要任务,女性社会责任被弱化,女性家庭角色更受重视。现当代我国社会虽然开始重视女性的社会责任,但由于文化传统的根深蒂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是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多被认为更适合一些辅助性和服务性行业,而不适合管理性、技术性和开发性职位。因此,社会性别分工容易导致企业在选择用人是针对女性实行显性的或隐性的“性别歧视”。
二是传统性别偏见认为男性比女性在工作中表现更优秀。“男强女弱”是社会文化构建社会性别印象,传统性别偏见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有价值,而这种偏见在我国不断的施加到女性身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们对女性的判断。即使在社会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当代,人们判断仍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的偏见。在这种思想引导下,企业会有意或无意的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弱,在同等环境下男性会比女性更为优秀,因此也就造成了企业在用工时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而由于企业不能用更好的理由拒绝女性,就会把这种性别歧视转化为“隐性性别歧视”。
2.2有关法律法规无法保障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我国的反歧视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反就业歧视法》,与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法律法规仅仅是零零散散的出现在诸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妇女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之中,且多为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关于就业性别歧视概念内涵和范围的明显界定、认定标准、负责监督实施该法的专门机构、就业性别歧视举证规则以及违法单位应承担法律后果等具体内容。
此外,国家检查部门对于企业性别歧视现象监管不严。由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国家对妇女权益更加重视,相关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但事实上虽然在就业促进法实施之后,就业中的显性性别歧视现象有所减少,用人单位不再直接以女性为由拒绝录用,但隐性性别歧视现象变得日益严重,部分用人单位仍然偏好聘用男性,或者内部掌握“不要女性”,造成女性求职难度大于男性。
2.3劳动力市场现状对女大学生就业不利
我国逐年增长的毕业生数量使劳动力供过于求是女大学生隐性就业歧视产生的客观原因。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幅远超过劳动力市场上新增岗位的数量,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整个社会巨大就业压力无形中给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隐性性别歧视留有很大的余地,企业在招聘时可选择余地大,其对女大学生隐眭性别歧视更为严重。
职业性别隔离使女大学生就业范围狭窄,这也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隐性性别歧视的原因之一。在我国,由于传统的刻板印象以及性别偏见的影响,女性从业者常常难以获得与男性从业者相当的职务。女性常常被认为只适合其中偏服务性的岗位,例如护士、老师等,因此,女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常常被迫选择“适合女性的工作”等,从而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性别隔离。一方面,由于整个行业乃至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隔离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有理由拒绝招聘女性大学生。另一方面,男女劳动者在同样的行业和企业中,职位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女大学生被企业接受,企业仍热衷于将女性放在较低的位置上,更重视男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调查显示,同一企业内,职位越低,女性比例越高,男性比例越少;到了高层管理人员层次,女性所占比例不及男性的1/4。
2.4企业对女大学生的投资回报率低
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较高是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性别歧视的内在原因。由于女大学生面临结婚、生育等,这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女大学生年龄与国家法定试婚年龄相匹配,在工作不久就会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系列问题。女大学生结婚、生育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一,女性结婚生育占用时间长,享有福利高。一般女性员工拥有一个星期婚假和至少四个月的产假,女性相对于男性享受国家政策给予的更高的福利,但这种福利的成本需要由企业来承担。第二,企业工资成本的增加亦可能存在的业务损失风险。在女员工休假期间,企业必须找到合适人选替代该女职工的工作,这又可能会增加企业工资成本,企业需要给接替工作员工发奖金或补助。女员工休假带来企业工资成本和业务风险的提高,使更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男性。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比男性短暂是企业对女大学生隐性性别歧视的另一原因。我国法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即就同一时间参加工作的男女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少工作5年以上。因此,女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比男性更为短暂,企业需要付出的招聘成本也就更多。考虑到这些,企业在招聘时就可能只录用男大学生,以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可见,由于企业认为女大学生投资回报率低于男性,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看,企业会更倾向于对男大学生进行投资,从而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对女大学生的隐性就业歧视。
3应对女大学生就业中隐性性别歧视的相关建议
3.1加强立法和监督以保证女大学生就业平等
目前我国仅有《宪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粗略涉及女性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但这些法律规定比较笼统,且并未涉及关于歧视的相关处罚措施,不易操作和执行,对就业歧视的种类列举规定也使得法律规制的就业歧视范围狭窄。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与就业歧视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我国相关就业法规,将避免歧视作为一个必要项目加入法律之中,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从法律层面避免隐性性别歧视的产生。
此外,政府还应该通过正确引导以及适当监督改善女大学生遭受隐性性别歧视的局面。政府应该建立监督机构,审查和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3.2高校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该加强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对女大学生提供全程的就业服务指导学校应当组织毕业生了解就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强大学毕业生维权意识。开设女大学生就业技能辅导以及为女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她们的求职能力。同时,高校也应该在大一入学期间向新生普及就业知识,并注意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减少学生的盲目性。高校也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将学生的真实能力与信息最大限度的反映给企业,减少企业逆向选择的风险,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
3.3女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
避免企业就业隐性性别不仅需要通过政府的监督和企业的自觉。女大学生应该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了解自己的气质与性格,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女性自己也把自己放在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更自信的面对企业,努力工作,以改变企业对其的隐性性别歧视。高校中许多女大学生都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对课外实践的参与,因此,许多女大学生往往拥有很高的成绩,却缺少社交能力。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知识广度不够,而企业往往更重视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见识广”的男大学生在企业招聘中会更加受欢迎。多数女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难以独当一面,这种女大学生群体特征信息往往是雇主在招聘过程中实施统计性歧视的依据。
4结语
女大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劳动市场上女大学生遭受的隐性性别歧视仍然很严重,而造成这一隐性歧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我国现行法律不健全,传统性别观点,企业经济过度理性等分不开。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隐性歧视,加强对企业实行隐眭性别歧视等不合理行为的监管,通过各方面有效措施的实施促进劳动力市场女大学生就业平等。
第五篇: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
创伤情绪危机干预
社102班19号李智丹
一、问题概况:
我的一个朋友,性别女,年龄22,,她是有他爷爷带大的,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常年与父母分开,跟爷爷的感情非常深厚。
在她大一的时候,爷爷突然去世了,她在四天后才接到消息,刚开始不相信,很着急,给父母打电话确认了这个噩耗,她当场痛哭,她很难受,很自责,她觉得自己对不起爷爷,爷爷对她那么好,说好了她毕业了就带爷爷过好生活,可是也要早走了,她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情绪一直处于悲伤地状态,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很长时间都没恢复过来,课上听到老人的事例她会哭,在街上看到老人她会哭,只要能让她想起爷爷的东西都能让她痛哭。
二、危机干预:
1、明确问题:
情绪问题:长期处于悲伤地情绪之中,悲痛
认知问题:对爷爷一直有自责,觉得没完成答应爷爷的事很后悔,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2、确保受害者的安全:保证受害者不会因为亲人离世的悲痛和愧疚,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3、与受害者沟通、交流,积极、无条件的接纳受害者。
认真倾听,鼓励受害者感情宣泄。让受害者把悲痛的情绪都发泄出来。
4、启发引导,找到变通的方式。找个方式转变受害者认知,如:让受害者回忆爷爷生前对他的期望,最希望自己做什么,让她知道爷爷最希望的是她开开心心的幸福生活下去。
也可以让她给爷爷写一封信,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到爷爷的墓前读给爷爷听等
找到可以让她发泄自己的情绪,找到方向,尽快放下爷爷离世产生的负面东西。
5、制定计划
让她制定一个适合她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让自己忙碌起来,减少对爷爷的挂念
6、获得承诺
让她答应我不做伤害自己的事;尽量做到计划里的事;每次想哭的时候就给爷爷写一封信,并读出来。
使用以上的方式,让她尽早从爷爷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找到生活、学习的兴趣,不要影响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