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税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含5篇)

时间:2019-05-13 06:1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地税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地税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

第一篇:吉林省地税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

吉林省地税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

总局征管科技司《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的通知》(征科便函„2009‟116号)下发后,我局积极行动,相关业务人员广泛深入基层,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现报告如下: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和思路

加强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对税源管理实行专业化管理是当前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税收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我们认为,对税源实行专业化管理就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当前税源现状,实行分规模管理和分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专业管理方式。分规模,是指区分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分行业,是指区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主要行业。

(二)如何对纳税人进行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 对纳税人进行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管理,要根据各自辖区内纳税人户数、纳税信用等级、行业特点、税源分布、税收征管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确定个性化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建议基本框架是:

1.较大税源地区:设立大企业税源管理科、一般企业税源管理科、个体税源管理科等。每个税源管理科区分主要行业设立各行业的税源管理岗;

2.较小税源地区:实行重点税源专人管理、一般税源划片管理、集贸市场专职管理、零散税收委托管理等。

(三)如何建立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要从纵横两方面考虑:

1.从横向上,要形成征收管理部门、税源管理部门、纳税评估部门、税务稽查部门、税收服务部门等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

2.从纵向上,要建立从税收管理员、基层征收单位,到税源管理部门的税源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评估应用、税收管理过程的一系列工作流程。此外,还要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金融、海关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

(四)如何建立、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专业化管理队伍,要循序渐进,从以下入手:

1.首先要从优化税源管理队伍结构做起,集中一批精通税收业务、掌握财务知识和国民经济行业特点、善于操作计算机进行总结分析,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复合型”税收征管人才,作为当前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队伍;

2.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逐渐锻炼队伍,走向成熟;

3.在日常总结工作经验和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新知识、新业务的更新培训;

4.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利用组织业务培训和业务骨干“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其他人员和新任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形成梯级交替的人才结构。

(五)如何发挥信息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发挥信息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要求我们要打造一个税源管理工作平台,能够整合现有的涉税信息,把税务机关内部的、税务机关外部的,诸如:海关、工商、金融、房产,甚至企业等,零散的、孤立的信息进行系统完整的搜集和处理,实现对税源信息动态的分析预测和增值利用。打造这样一个系统,也要求建立相应的、宽泛的信息来源渠道,统一数据标准和口径,实现高质量数据标准的自动 化信息交互,以及高效、优化的系统维护和更新能力。

(六)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1.税源管理有其地域性特点,因此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及其发展应当因地制宜,不搞完全的统一。

2.要通过制定税源管理工作制度、组织学习培训、加强宣传等形式,促进基层税收管理员从“日常征管型”向“税源管理型”转变。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一)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定位

税收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税源监控与管理、纳税评估和税收服务:

1.税源监控与管理。按规模和行业分类,开展税源信息搜集、人工税源信息整合、税源信息评估和税源动态监控。

2.纳税评估和税收服务。利用整合的税源信息开展纳税评估,减少税收流失;通过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发现、指导纳税人开展税务风险管理,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3.日常管理。包括日常核实、核定、检查、调查等工作。

(二)如何按岗位进行专业化分工管理

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建议主要设以下岗位和专业分工:

1.税源管理岗。负责税源信息的搜集、整合、录入、分析、监控,为纳税评估岗提供评估依据;

2.纳税评估岗。开展纳税评估、补征税款、总结税源信息,作为税源管理岗完善税源信息系统的来源,作为纳税服务岗提供纳税服务的方向;

3.税收服务岗。纳税服务岗开展纳税服务,指导纳税人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向税源管理岗反馈税源管理信息。

(三)如何进行权力制约

1.从岗位设置上制约权力。税源管理岗提供线索,纳税评估岗组织实施,税收服务岗反馈信息。

2.实行税收管理员岗位定期轮换制度。3.推行税收管理员勤政廉政预警谈话制度。4.落实税收管理员责任追究制度。

(四)如何完善考核办法

1.细化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岗位的情况,设定通用考核指标和特殊考核指标。

2.同时量化考核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全面反映税收管理员工作水平。

3.建立与考核关联的、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在某些方面,以激励代考核,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

(五)我局在编人员情况

我局在编人员总数为10714人。其中税收管理员4332人,占总人数40.43%;稽查人员910人,占总人数8.49 %; 办税服务厅821人,占总人数7.66%。

(六)对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1.要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使之工作职责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趋于匹配。

2.要改革征管考核办法,逐步以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替代征管质量考核,达到考核征管工作和税收管理员,主要就是考核税源管理状况的目的。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

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征管科技司《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的通知》(征科便函„2009‟116号)要求,现将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和思路

(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宋兰副局长在全国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会议上讲到:“专业化,是指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风险等分类,对内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人才队伍”。我们理解这就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也是专业化管理的目标。专业化是目前我国税源管理中最科学的管理方式,它定位于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的支撑,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组织结构,转变管理方式,使其对税源管理达到科学化、精细化,促进税收事业不断科学发展。

1、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税收工作实践证明,专业化管理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税源管理才能发挥尽可能大的效能。我们认识到,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精细化强调管理的深度,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要符合科学化、精细化的目标,专业化应强调根据纳税人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这也是加强管理的基本要求。离开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际上很难实现。

2、经济多元化呼唤税源管理专业化、法制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使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日益发展,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面对复杂的形势变化,必须坚持推进依法治税的举措,要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科学划分管理对象,准确把握管理规律,分别制订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地配置管理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逐渐解决地域管辖中出现的“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全”等问题。

3、专业化管理是优化税务人力资源配置、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使纳税户数不断增多,尽管各级税务机关在信息化支撑手段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创新,在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上也发挥了重要成效,但是,相对于税务人员的少量增加,一线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仍然明显加大。同时,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税事务日趋繁杂,基层税收管理员往往因事务性工作缠身,在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企业的征管难点问题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税源管理质效。目前,以地域管理为主的形式,对同类企业采取分散管理方式,极易出现“力度不同、标准不

一、效果各异”的现象。因此,在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推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征管效率,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对纳税人进行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

1、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的内涵。按照宋兰副局长讲话精神,我们理解其内涵是:保持现有税务机构和职能的条件下,按规模或按行业将纳税人分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机构来分别管理不同的税源;也包括按不同管理环节、管理事项来设置税源管理岗位;还包括明确税源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让一些税源管理人员专门从事某个环节事项的管理工作。

2、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对机构设置的要求。在维持现有机构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税源分布和人员状况采取“机构内分离”的形式,构建与税源实际相适应的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机制。“机构内分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都归一个税务分局(局)管理,其内设不同的税源管理科(股)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的管理。根据我省地域面积大、管户相对较少的情况,更适于实行机构内分离,即在一个税务分局内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科(股)和一般税源管理科(股)进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方便纳税人,降低征纳成本。

3、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对管理形式及岗位设置的要求。重点税源既可以按行业,也可以按规模来划分。对重点税源采取管户为主、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形式,实施专业管理、专业服务。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采取管事为主、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一般税源管理机构按管理环节或事项如户籍管理、催报催缴、其他涉税事项等设置岗位,具体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灵活多样,如一人可以负责多个岗位,一个岗位可以负责多个环节,一种岗位配备多个人员,并指定专人负责与纳税人的联系和沟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小税源管理机构则仍实行分户到人的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三)如何建立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宋局长讲话:“立体化,是指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全面建立各级税务机关、各部门之间以及征管各环节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并有相应制度、机制为保障的立体化税源管理格局。”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法律、完善制度。建立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有法律、法规、制度的支持,需要各部门及全社会的配合。这些内容在现行征管法中,有的是根本没有体现,有的是表述程度不够。建议修订征管法应体现相关内容,在征管法中明确税源管理、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同时,对有关部门配合税收征管工作的表述应提的更高一些。从总局到基层税务机关,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每级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根据职责建立相应的税源管理机构,建立各级税源管理制度,还要分别建立适合不同行业、不同税种特点的管理办法。

2、设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重点税源是一个地方的支柱性税源,纳入重点税源管理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80%以上,而这些企业的数量并不多,仅占企业管户的10%左右,抓好重点税源,对重点税源实行有效的专业化的管理,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因此,各级税务机关应设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将属于主体税源的行业和纳税大户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机构管理,是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有利于税源监控预测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

3、建立分级、分层次的税收分析体系。分级、分层次的税收分析体系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可建立三级税收分析体系:第一级是上级税务部门,主要侧重地区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分析预测税收收入、分析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及其变化规律;第二级是基层税务机关,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税源调查分析工作的实施,制定税源分析的具体标准和方法,侧重分析、监控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税负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情况以及新增税源和低税负企业;第三级是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微观税源分析预测,建立重点税源户、重点行业的分析、预测、反馈和分析模型定期维护制度,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4、建立各部门协作管理机制。省局征管、税政、稽查、大企业管理等部门,市、县(区)地方税务局、分局(所)各单位、机关科(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要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密切协作,尤其要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和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税源管理”四位一体”的良性联动互动机制。

5、建立管理各环节之间的互动平台。各管理环节要坚持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务机关审核申报资料相结合;税收管理员征前审核与征后进户复核相结合;科学管理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与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相结合。以把握税收工作规律为基础,以提高税收管理质量为目标,以政策法规为准绳,以税收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整合管理资源,规范业务流程,深入推进专业化管理。

(四)如何建立、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专业化管理队伍,这是达到税收专业化管理要求的关键。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就需要建立分级分类专业化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完善岗位达标、全员达标、能力达标培训机制和奖励办法,强化对干部税收业务管理、反避税、税务稽查、纳税评估、计算机应用和纳税服务技能的业务培训,调动全员学业务、精管理、强素质、优服务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税收专业管理岗位,结合完善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对现有的税收管理人员进行重新组合,进一步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好,把广大干部的潜能发挥好。另一方面,要在夯实涉税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通过岗位历练,结合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税收专业岗位技能;不仅要普及税收业务知识,更要掌握各行业、各类别专业管理技能,突出加强行业性的税收问题学习研究,尽快提高干部的专业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税收专业人才队伍。

(五)如何发挥信息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1、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应用税源监控、分析、评估软件,建立税源管理数据库,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流程进行税源信息监控,对不同类别纳税人确定监控重点和内容,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数据分析应用促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利用税收分析发现的异常数据,建立分行业、分纳税人类型的评估分析模型,开展高效的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不断提高分析和评估质量。

2、整合现有软件系统,建立税源管理和管理员工作平台。目前,税务系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税源管理和管理员工作平台系统,这对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现代化是一个障碍。建议由总局来整合现有各个管理系统,开发出一套系统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管理员工作平台系统,这套系统应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信息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为辅,使税源监控达到科学严密、管理员工作方便快捷、科学规范。这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形成内外统一、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税源管理信息网络,建立税源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

(六)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1、建立专业化管理考评机制。推行管户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责任制,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绩、以绩定酬。建立以工作任务项目化确定,以基础税源专 业化管理,以税收执法规范化监督,以计算机考核自动化生成,按月奖惩兑现到个人的考评体系,树立专业化管理先进典型,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效能意识,不断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2、目前,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机构已基本建立,但是职责和征管部门、税政部门、计财部门、涉外管理等都有交叉的内容,我们认为应把所有税源管理职责都归到一个部门去管,根据职责统一的规定,税源管理机构应称为:税源管理司(处、科、股),机构内可以区分大企业、行业、非重点税源等,而不应简单称为大企业管理或重点税源管理机构。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一)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定位

1、税收管理员职责定位是:“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强化全程监控,提高服务质效,降低遵从风险,减轻税企负担”。管理员工作要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各信息系统数据和第三方信息;通过管理措施、技术手段对纳税人从税务登记到税款入库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突出服务主题,切实履行服务职责;要综合运用日常辅导、专业检查、纳税评估等多种手段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降低纳税人纳税风险;要整合利用税务机关已掌握的数据信息,减少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扩大电子报税和网络 报税应用范围,减少管理员重复采集信息,减少税收管理员上报报表数量。在减轻税收管理员负担上,上级税务机关应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指导方式,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扩大电子报税和网络报税应用范围,建立税收管理员平台,实行信息管税,日常税收业务全部在微机中处理,规范工作流程,从而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和减少管理员工作量,包括减少填报报表、调研情况等额外工作。

2、根据管理员的职责定位,我们认为在现有管理员职责并把它细化下来的基础上,应处理好以下职责:一是检查处理职责。就是在突出管理职责的基础上,也应赋予一定的检查权利,明确日常检查职责,并给一定得处分权力。二是纳税评估职责。管理员职责中有一项是纳税评估,按照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评估工作也应实行专业化。新的管理员制度应明确管理员评估的基本职责就是根据掌握的信息,分析发现纳税人纳税异常和疑点,而更深入和更专业的纳税评估职责应有专业人员来履行,这也是现阶段税收管理员素质、水平决定的。三是明确服务职责。提高服务意识对降低纳税人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管理执法风险有着重要意义,要强化税收管理员服务功能,明确服务职责,把管理员提供的服务内容写进制度的职责中,使管理员在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关系中有所遵循。

(二)如何按照岗位进行专业化分工管理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日常管理和专业评估相结合、分户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全程管户和环节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按岗位进行专业化分工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按照这一要求,税收管理员可以分为管户的和管事的两类。管户税收管理员是指以特定纳税人为管理对象,以特定纳税人的日常涉税事项管理、纳税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管事税收管理员是指以不特定纳税人的重点事项和一次性(或偶发性)重要涉税事项管理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专业化分工模式是:推行适度的专业化管理,合理分解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事项,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政策执行情况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识别以及一些重点涉税事项的调查等交由专职管事的税收管理员负责。同时,专职管事税收管理员要将在分析、评估、重点涉税事项调查中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管户税收管理员,由管户税收管理员进行跟踪监控;管户的税收管理员也要结合日常管理,将发现的疑点及时交给专职管事税收管理员员作为分析的依据。实行这种按岗位进行专业化管理可以扭转“千条线穿一根针”的状况,形成“千条线,多根针,不同线分类穿”的局面。

(三)如何进行权力制约

1、要制定税收管理员工作规程。规范权力的前提是规范工作程序,应当根据各地具体税情、经济税源分布、人力 资源、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及设施配置的现实制定工作规程并不断加以完善,规程实质上是对管理员制度的分解和精细化。规程内容应当包括工作原则、工作目标、职责要求、税源管理模式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用、日常监控程序与质量要求、纳税评估运用规范、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监督制约机制与运用等若干部分,对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职能履行、绩效考核、监督制约进行严格明确的界定,达到税收管理员权限法定化、责任明晰化、程序公开化、行为规范化、监督日常化的“五化”目标。

2、建立相应的行政督查机制。督查机制分为领导督查和职能部门督查,职能部门督查拟建立专门的行政督查组,由有关部门组成,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纪律、纳税服务、政策法规的执行、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走访督查,促使税收管理员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平执法、合理执法,杜绝不作为行为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结合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规范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行为。

3、加强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按照执法岗位设置考核评议指标,明确考核办法和执法行为规范,突出执法考核要点,通过考核记录建立执法考核档案,对执法过错进行责任追究。考核由税政、法规、征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税收执法检查组进行,考核组应定期开展日常检查,按季对基 层税收征管和执法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被查单位限期整改并在全系统通报。对责任心不强、造成工作失误或有执法过错的人员,分清责任,施以经济惩戒、行政处分。

(四)如何完善考核办法

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方法,考核到岗到人。考核办法尽量务实,次数尽量减少,让基层有精力管税源,有时间抓管理。考核办法重点突出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绩效考核,对个体双定户税收管理员,主要结合巡查等日常管理行为,考核是否有漏征漏管情况、税源变化情况、定税依据是否准、方法是否科学、定额是否公平合理等;对企业税收管理员,主要围绕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对评估户数、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纳税人申报率等指标考核其工作绩效。配合管理员考核工作,最好能尽快推出能级管理制度,并在能级管理基础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一套管理系列和评估系列相配套和衔接的考核激励机制,实现“以能定级、按能配岗、岗能匹配”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五)本省地税系统在编人员比例情况

为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我省出台了《关于完善全省地税系统征管体制的意见》,明确了强化税收管理是完善征管体制的重点,对市(地)属区级税务机关、县(市)级 税务机关一线人员比例提出了要求:区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人员(含直属机构、派出机构人员)一般占总人数90%左右,其他人员占10%左右;税收业务人员中,征收、管理、稽查人员的比例大致为15:70:15。县(市)地方税务局的税收业务人员一般占总人数90%左右,其他人员占10%左右;税收业务人员中,征收、管理、稽查人员的比例大致为25:60:15。根据这一要求,全省人员总数10413人,在办税厅的人员约1100人,占总人数的10.5%;税收管理员约5500人,占总人数的52.8%;稽查人员约1200人,占总人数的11.5%。从数据上看,全系统基本上达到了完善征管体制的目标要求。

(六)对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1、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靠信息化先行。实现税源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有信息化支持,应着手开发税源监控及税收管理工作平台软件,使纳税人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报送税务机关所需要的生产经营信息,税收管理员能够通过税源监控软件对报送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自动筛选出疑点问题,将税收管理员从大量重复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环境变为可用的数据信息环境,工作以对信息的分析、管理为主,将其工作任务转移到关注税源、解决问题上来。另外,总局应积极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工商、海关、财政、银行、国库等部门加强联系,力争实现联网,建立紧密的业务协作机制,使税务机关能够多渠道、多层次、快捷高效地收集征管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2、尽快制定税收管理员制度操作规程。税收管理员制度仅仅是从实体上的对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任务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岗位责任,但如何安排这些岗位开展工作、如何使不同岗位协调有序的运行,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操作规程,就如刑法体系中既有《刑法》又有《刑事诉讼法》一样,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当具备实体和程序上的双重规范。

3、明确划分部门工作职责。以“纳税人找税务机关的事项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机关找纳税人的事项由税收管理员办理”为原则,将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分成依申请的行为和依职权的行为,纳税人申请事项的受理或办理由办税服务厅人员负责,税务机关依照职权进行主动管理的行为由税收管理员负责;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基层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税收管理员根据基层法规、税政、征管等综合部门的安排,到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地进行调查核实等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工作,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税收管理员的调查结果作出审批决定或加强管理的措施。明确划分税收管理员与税务稽查人员的职责,阐明日常检查和稽查的关系,明确征管移交稽查的条件、环节和反馈方式等。

二OO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报告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

调研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

按照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 制度调研的通知》(征科便函„2009‟116号)的要求,结合天津地税的实际情况,我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和思路

(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税源即指税收的来源,是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税源管理的概念,是税务机关在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和分析税源信息,把握税源的形成、规模及分布,为促使税源依法形成税收、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依法采取行政管理和执法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开展的相关工作总称。

随着在全系统推行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以及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现代税收管理理念,税源专业化管理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税源专业化管理。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与专业化是密不可分的。

信息,是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加强税收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实现信息管税,是促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扩大地税部门直接掌控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信息总量,提高数据利用的能力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问题,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真正实现税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二)如何对纳税人进行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 现将我局运用信息化工具推行专业化分类管理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1.我局于2007年3月16日启动了税收管理工作平台项目的开发,2007年12月18日完成

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不同的纳税人对税收的贡献不同,不同的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同,不同纳税人的管理难度不同。所以,预警设计时刻体现着专业化分类管理的思想。分类预警系统可以将纳税人按重点税源级别分类、也可按行业分类、还可按任何标准进行分类。分类可最细至单个纳税人。分类预警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日常税源管理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上线前,难以掌握可能出现问题的管户;上线后,可以辅助税管员定位问题体现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上线前,税收管理以事后控制为主;上线后,可以做到事前监督。上线前,难以对税源管理做到专业化、精细化;上线后,可自动获得税源变动较大企业的信息。同时在提高基础信息准确度、提高日常管理的及时性等方面分类预警也起到了的很大的作用。

2.根据总局和天津市政府关于税收属地征管的有关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税收属地化征管,加强税源管理,规范和完善税收秩序,2009年9月1日在全市开展了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调查工作,清理、优化征管系统中的纳税人信息,核查、掌握各项税源情况,为下一步利用我局的津税系统、税收管理工作平台等信息化工具进行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三)如何建立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的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

略,加快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现代税收管理体系的工作要求,以及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机制的工作思路,我局利用税收管理工作平台中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系统以及目前正在修改完善的纳税评估系统,并通过与稽查部门的信息互动逐步建立起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机制。

我局税收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目标共分五个层次,核心目标是加强税源管理,就是要建立预警、分析和评估系统,变事后处理为事前控制,提高管理的及时性;

展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工作,实行“一证、两章、一方受理、信息共享”的办证制度,并开发了国、地税信息共享平台,在方便纳税人的同时,实现了国、地税信息互通互动。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工商、建委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有效地推动各项税收征管工作。

(四)如何建立、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1.加强系统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理念。通过调研、整合,形成一套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体系,在全系统进行推广,让税务干部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实现方式,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信息化工具,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要从税务系统公务员初任培训时开始抓起,让同志们明确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2.加强税收征管业务及信息化方面培训。从税收征管业务及信息化水平方面入手,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学习、考核,逐步培养税务系统中的综合性人才,建立一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3.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信息平台培养业务技术精英。我局正在推行的12366纳税服务信息平台整合了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上岗之前的业务及信息化培

训,让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我市地税系统现行的各项业务。在解答纳税人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开阔思路,夯实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并通过定期轮岗的方式,在全系统普及业务知识及信息化。

(五)如何发挥信息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源管理,必须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涉税信息工作流为核心,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应将信息化做大做全,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类开发,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信息系统,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整合,流程再造,完善税源管理体系。以信息系统作支撑和保障,加快完善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应用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分层次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以保证“信息管税”的落实。

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的本质,就是强调涉税信息在税源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实现信息采集、利用和税源监控的纵向互动、横向联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服务与管理措施,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切实加强税源管理。

(六)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2009年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将信息管税确定为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与科技工作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确立信息管税思路,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征管质效,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信息管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税务系统的一项工作重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培训、更新工作理念,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本着科学化、专业化、立体化的原则,构建全面、统一、规范的信息化平台。在工作机制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风险等分类,对内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点户、重要事项、重点环节等分工;在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人才队伍。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下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大力加强税收管理员(简称“税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和行风建设,落实岗位职责,探索专业化管理方式,对于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加强税源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标志着我国新的税管员制度正式建立和实施。

由于经营形式的多元化、税源管理日趋复杂、以及受传统管理理念、税管员年龄和结构、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现行税管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实际。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理念同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方式不相适应。二是税管员的素质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特别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三是税管员职责界定不尽合理,重复工作较多。四是税管员工作量不平衡,畸轻畸重,缺乏激励机制。有的税管员管理三、四百户,有的仅管理几十户;有的税管员每月户籍管理、税源监控等预警任务数达到一、二百条,有的税管员每月任务数仅为十几条,这种工作量上的畸轻畸重挫伤了部分税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造成部分税管员缺乏责任感,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五是综合管理部门的税管员担负着多个岗位的职责。郊县税务局一般都有综合税务所,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综合税务所的纳税人数量在大幅增加,但由于税务机关人员的数量有限,税管员要担当多个角色,既是办税服务厅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又是税管员、稽查人员,工作量很大,降低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六是税管员存在很大的执法风险。由于税管员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数众多,并且有相关的管户责任,必然会带来“管户责任”的执法风险。而一些行政执法的监督部门在监督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也以此为依据,追究税管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税管员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划分税管员与办税服务厅人员、综合管理人

员、稽查人员的职责。

划清各个岗位的职责,特别是办税服务厅人员和税管员的职责范围。纳税人申请事项的受理或办理由办税服务厅人员负责,税务机关依照职权进行主动管理的行为由税管员负责;明确税管员在基层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通过推广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及理念,在明确综合管理部门各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总结、积累科学化、专业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划分税管员与税务稽查人员的职责,阐明日常检查和稽查的关系,明确征管移交的条件、环节和反馈方式等;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业务环节,建立各个税收岗位之间相互衔接和相互监督的征管工作机制,明确税管员岗位责任。

(二)梳理重复、存在税收执法风险等工作事项,减轻税管员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在明确划分职责的基础上,对税管员职责进行梳理,取消税管员不必做的、重复做的工作;对税管员存在执业风险的工作,进行梳理和规范;对税管员能力不及的工作,从税管员职责中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管理。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加强税源管理,充分发挥税管员的能动作用,只靠税管员制度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与税管员制度相衔接的管理机制以及信息化的支撑,来保障税管员制度的实施。

1.完善税管员考评体系,建立以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为内容的考核体系,严格区分纳税人责任和税务机关

责任,税管员责任和其他岗位人员责任,以公平、公正、效率为原则,制订责任分明、奖惩结合的绩效考核办法,增强税管员的责任感。

2.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能级管理。探索实行税管员能级管理激励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及分类管理的具体情况,区分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考虑税管员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税源管理任务,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结合。

三、在编人员岗位分配情况

按照通知要求,我局对现阶段在编人员岗位分配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下:全市各区县局、直属局的在编人员总数为3392人,其中税管员1146人,占总人数的33.79%;稽查人员523人,占总人数的15.42%;办税服务厅人员567人,占总人数的16.72%。

以上仅供总局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 二oo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河北国税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

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报告

按照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部署,认真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和思路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概念的理解

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组织架构优化组合,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针对纳税人的实际情况、行业的不同规律、管理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信息化税源监控体系,组建专业的纳税评估队伍,实施属地基础上的专业化分类管理,构建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解决税收征管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目前,面对纳税人数量多、情况复杂、税源管理要求高、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等问题,只有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才能解决基层税务干部忙于应付、重复劳动、效能低下的工作现象。实施税源专业管理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要全面 落实各项税收规定;二是要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三是要全面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四是要全面提高税源管理工作效能;五是要全面创建和谐的税企关系。

(二)如何对纳税人进行实地管理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分类管理

根据管辖范围和纳税人结构特点,因地制宜,确立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实施“定期定额户实行地域管理,建账户实行按行业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组建专业化管理分局。在地域范围较小、行业纳税人相对集中的县(市)区局,对产业集中度较高的重点行业或税收管理风险较大的行业,建立以分局为单位的行业化管理模式,实现对主要税源行业的专业化管理。二是推行“地域+行业”的税源管理模式。在地域范围较大、行业纳税人相对分散的县(市)区局,针对企业管理逐步向城区集中的趋势,逐步推行分局内部的行业化管理模式,通过在分局设置专业管理股(组),实现管理分工上的专业化,提高管理效能。

通过实施专业化税源管理的模式,集中资源对重点税源行业(企业)和税收管理风险较大行业进行集中和重点管理,摸清行业生产经营规律,加强对不同类别税源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实现对不同类别税源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并通过加强相关数据的分析应用,寻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制定和完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从而加强全行业的税收征管。

(三)如何建立立体化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1、调整机构设置,重组征管业务流程,优化和完善岗责体系,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一是调整机构设置,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科学设置、全面整合县区局机构,成立专业化管理分局。按照管理力量与担负任务相匹配、管理效能最大化的原则合理设置征管机构,配置人力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重点税源行业(企业)和风险较大的领域。

二是重组征管业务流程。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涉税信息工作流为核心,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按照依法、精简、效能的原则,对现有征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适当地对业务事项进行调整、取消、减并,简化工作环节,明晰各项业务的操作内容、权限、方法和流向,实现岗位职责、业务处理、税务文书、操作流程的规范统一,做到职责明晰、标准明确、流程顺畅、工作规范。

三是优化和完善岗责体系。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的界定与规范各管理专业工作职能,划清各自的职责范围,理顺征收、管理、稽查职能的关系,加强各个 环节的衔接与协调。

2、建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化评估机制

依托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确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评估模式。一是建立和完善分行业评估指标体系。针对不同行业经营规律和行业特点,围绕行业关键数据,分行业建立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行业评估指标,分析行业税收关键数据信息,揭示行业税收问题,总结行业规律,以增强评估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纳税评估效能。二是正确把握行业评估的切入点。税收分析部门对行业税源全局进行“面”的“扫描”,对宏观税负、经济指标与税收指标关联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查找整个行业“面”上的差异,确定重点评估的行业;在“点”上调查分析,在每个行业中,都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当中威信较高,影响较大,财务核算比较健全,通过行业龙头企业的典型调查、评估分析,能让我们获取大量的申报外信息,确定整个行业的关键数据、重点评估指标和预警值,为“线”上的全面评估奠定基础。通过“面”、“点”的分析,在“线”上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行业评估,发现这个行业税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和完善行业管理办法,从而实现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

3、建立分管理环节、分行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以纳税遵从风险管理为核心,针对不同行业纳税人和税 收管理的不同环节,分析其风险点和风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建立覆盖整个税源管理环节和针对行业纳税人特点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防范税收风险,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纳税遵从度。一是建立覆盖整个税源管理环节的风险管理机制。年初,省局谋划建立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三位一体”的征管工作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查找不同管理环节的风险点和风险源,建立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和风险管理的“四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标准化体系。二是建立针对行业纳税人不同特点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同的行业,税收管理重点不同,管理难点不一,其风险点和风险源也存在差异,税务机关所采取的税源管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建立分行业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点和风险源的确认,从而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有利于实现税收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如何建立、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管理的专业化,关键是人才的专业化,目前的管理人员素质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人员老化,素质偏低,需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广泛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适度交流人才、制度激励人才,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就必须进行知识的再更新,而知识的更新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在 于培训。培训要以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包括业务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内外教育资源,形成高等院校深造、内部培训基地教育和远程网络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格局,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在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本着“分类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同行业税源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培训内容的重点在于税收业务、财务知识、行业管理知识及风险意识教育。不仅要求税收管理员掌握税收业务和财务知识,还要对行业生产工艺、关键生产环节、行业生产规律有一些必要的掌握,切实提高管理人员行业管理能力。

同时要建立专业人才库,定期进行业务比武,将业务突出管理员的纳入人才库管理,竞争上岗时优先录入。从制度上调动管理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在全局上下形成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实施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合理划分岗位级别,充分调动和激发税收管理员队伍创业进取的积极性。

(五)如何发挥信息化对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应用系统,提高信息数据共享程度, 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起统一的集中信息的数据处理,开发统一的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的管理软件。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 效数据,通过综合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找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疑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管理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发运用税源管理系统,对纳税人所有涉税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调查、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加强内部管理,使税收管理员按照设定的程序依法征收税款和管理税源,从客观上制约了干部的执法行为,使其不允许其超越或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既保证了税收管理员不越权、不越位,也在客观上避免了不廉行为的发生。我省自行开发的税源管理平台就是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的强有力的支撑,囊括了税收分析、预警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税源管理的全过程,并可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跟踪、评价和考核。

不断深化与外部门信息比对,强化对税源的监控分析。在首先实现国税、地税和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的登记信息比对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外部信息采集和比对的途径。如金融部门的纳税人账户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电力部门的纳税人用电信息、财政部门的政府投资信息、审计部门对纳税人审计的违章信息、统计部门的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等。通过更广泛意义上的经济数据高度共享,为税收分析和税源管理、税源监控、管理决策等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参考数据,使税源管理工作的展开更加有效,更具针对性。

(六)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其他建议

1、建议设置专业管理机构(重点税源专业管理机构),优化人力资料的配置,把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对重点税源的管理、纳税服务、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通过设置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机构,集中人力对重点税源进行专业化管理,加大征管力度,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

2、尽快推行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税源管理的实施主体是税收管理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税源管理的质量。应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使工作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管理员能够得到认可和奖励。

3.建立和完善国税、地税之间,与工商、银行、公安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制度,坚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资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随时掌握区域内税源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漏征漏管户。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一)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定位

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责应定位于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主要负责调查核实纳税人登记认定事项的真实性,清理漏征漏管户,了解掌握所管纳税人的合并、分立、破产等信息;负责调查核实所管纳税人纳税申报各类有关事项的真实性 和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了解掌握欠税纳税人处理资产等情况,定期定额纳税户税收定额的调查和初步核定等;负责进行税款催报催缴,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业等管理事项的调查核实,协助有关部门清缴其有关税务证件、发票,清算应征税款、罚款、滞纳金;负责纳税人使用发票和税控器具的日常管理,督促纳税人安装使用税控器具,负责对各类异常发票的到户核查;负责调查了解分析管户税源变化和税负变化趋势及原因,提出纳税评估对象筛选建议,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要求和工作计划对评估对象进行分析评估、约谈辅导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源管理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或处理建议;负责对管户各类税源信息实行“一户式”存储管理与维护;负责税收政策法规宣传,提供纳税咨询辅导等各项纳税服务和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等。

(二)如何按岗位进行专业化分工管理

1、依行业设组,深化管理员分组管理。在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下,针对行业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情况,对于主要税源行业按行业设置管理组,实行分组管理,由2-3人组成行业管理组,以管理小组划分管理责任区,实行主协管负责制,选择政治素质高、精通税收管理业务、责任心强,对所辖行业经营状况熟悉的管理员为主管,使管理力量与税源管理任务基本匹配。

2、优化管理员岗位设置。在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下,对承担重点税源行业(企业)和税收管理风险较大行业管理职责的专业化管理分局或管理组,设置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两个基本岗位,管理重点在于采集、整理、分析、利用纳税人相关信息,实施有针对性地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不再承担户籍巡查的职责。对于一般税源可设置户籍管理岗、纳税评估岗、催报催缴岗、个体管理岗等岗位。

3、正确处理管户与管事的关系。管事离不开管户,管户可以丰富管理的内容,从具体事务入手,使管理更具针对性。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并不是要割裂管户与管事的关系,而是要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

(三)如何进行权力制约

税收管理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管理双方相互勾结以牺牲国家利益为手段,达到 “互利共赢”;二是管理对象向管理人员进行贿赂,收买权力,达到个人目的;三是管理主体凭借手中权力,向管理对象施压,达到个人目的;四是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不作为。对此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实行岗位交流与管户轮换管理制度。在全局范围跨所交流与岗位轮换;对税务分局人员原则上每年进行适当的交流,税务分局对本所管户人员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管片轮 换,遇特殊情况,应随时进行调整。通过定期的岗位轮换,既可以培养工作的多面手,也可以避免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可能产生的其他负面影响。

二是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税收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税源管理员必须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作出正确选择,必须抵制住种种物质利益的驱动和诱惑。因此,在落实税源管理员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两权监督”与行风投诉,促进执法规范透明,加强对税源管理员的监督制约,督促其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三是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对我们违规执法有力的监督,尤其是受害人本身的监督,由于其掌握着第一手材料,因此对我们的执法监督更为有效。首先,我们应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社会监督开辟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其次,我们受理监督的部门对社会监督的处理应该及时、得当,保密措施应更加严密,让监督者没有后顾之忧。

四是加强绩效考评。税源管理员权力制约,应以激励和约束相结合。要使目前的税源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效能,就必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税源管理员绩效考评制度。通过评价体系,随时接受内部人员及执法对象的客观评价,并配合有效的考核机制,使评价结果及时发挥作用,给监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如何完善考核办法 一是要切实树立绩效考核理念。应以管理员在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夯实征管基础等方面取得的工作实绩和效果为主进行考核,避免把完成收入任务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

二是要确保考核办法的可行性。要对众多考核和追究的制度、办法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完整的与管理员制度配套的考核办法,减少“政出多门”现象,避免制度上的互相“扯皮”、“打架”,增强考核办法的系统性;要明确管理员违反行为模式的条件假设和后果,并进行细化量化,使每一违反行为模式的行为都能找到对应的后果,增强考核办法的针对性;要明确考核的方式,在上述基础上,采取检查纸质资料、调阅微机系统记录、实地检查、走访纳税人等方式方法,增强考核办法的可操作性。

三是应尽快实行能级管理。管理员制度实施后,在大量的征管工作中管理员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将体现出来,能力强、素质高的,工作质量高;能力差、素质低的工作质量低。因此,应尽快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岗位级别,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推行能级管理,科学测试和评定税收管理员的能级,实行按能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核,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充分激发税收管理员队伍干事创业、积极进取的积极性。如果待遇相同,则会使能 12 力高的没有积极性,能力低的没有上进心,势必影响征管工作质量。

(五)全省在编人员总数。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办税服务厅人员数量及其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

我省在编人数24926人,税收管理员10216人,占总人数的40.99%;稽查人员3021人,占总人数的12.12%;办税服务厅2780人,占总人数的11.15%。

(六)对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1、完善管理员制度原则仍应基于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加强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原则。但更应该考虑,在保持基本原则的同时,优化工作流程,简便工作程序,减轻一线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2、提高管理质量应重在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廉政水平。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管理员素质培训,将培训日常化、经常化,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培训成效不要拘泥于考试成绩,关键看工作成效。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

二○○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专业化税源管理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x年x市地税局在推进专业化税源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对于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征管质量、降低执法风险、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如何使这一新的征管方式更好融入到我们日常征管工作中,笔者结合地税征管工作实际,谈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队伍方面

1.税收管理员队伍年龄老化。市地税局干部平均年龄由年分设时的33岁增加到年的43岁,税收收入也从分设时的1.9亿增长到年的21亿,税收收入每年平均增速高达30%。全市现有征管户数45718户,税收管理员225人,人均管户203户,人均组织收入934.34万元。我市税收管理员队伍存在人员偏少、年龄老化、管户众多、税收任务繁重的问题,加之激励机制不到位,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效率低下。

2.税收管理员业务技能提高缓慢。由于实行管户制度,税收管理员管理的企业涉及各行各业,要求税收管理员具备多种知识技能,而大部分税收管理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缓慢,日常普及性的培训在学习掌握税收法律法规、财务知识及提高专业技能方面见效慢,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税收管理人才。

3.税收管理员管户执法风险较高。现行的税收管理员管户制使税收管理员在税收政策执行、项目扣除、资产处理、税收减免等涉税事项中扮演着如同“保姆”的角色,其他人员无从插手,权限过大,办理的各项涉税事项缺乏有效监管,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管理方面

1.税收管理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各税务分局中普遍存在税收管理员管理面广、工作量大,忙于应付日常工作,难以对区域内的重大企业或项目实施精细化重点管理,导致不能全面了解掌握所有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分析不透,不能带着问题深入企业,只能简单了解掌握情况,导致重点企业不重点管理。

2.一般税源管理不到位,管户不清。各区县局一般税源企业都占企业总户数80%以上,由于管户多,大部分税收管理员对辖区内一般纳税人税源监控和分析不到位,对失踪企业、关停并转企业跟踪不及时,造成税源不明,管户不清。

3.个体、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程度不高。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33069户,个体税收管理员62人,人均管户高达533户。现有39个专业市场和大量零散户管理采取委托代征方式控管的所占比例较小且个体税收收入在各局税收收入比例中都不超过3%,如何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实施控管并将个体税收管理员充实到急需岗位是个体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以上存在问题,改革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二、加深内涵认识,拓宽管理思路

专业化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和实施管理的不同特点,以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要标准科学分类,税务机关内部则通过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实施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管理,实现管住管好税源的目标。并起到加大管理力度、拓展管理深度、提高征管效率、规范执法行为、提升人员素质的作用。税收专业化税源管理的理念来源于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专业化主要是指社会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有如下专业化优势:一是分工简化了复杂的劳动程序,使生产者专心于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业务与生产环节,有助于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二是分工协作的完成,促进了人力资源的集聚,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三是劳动过程流程化,促使企业在工作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所突破,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于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与深化。专业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经济运行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源自于劳动的分工,其核心要义是分工与协作,分工的科学化和合理性决定专业化管理的水平,协作的衔接方式和紧密程度决定专业化管理的效率。专业化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的分解、独立、分散,而是集中、协同与批量生产。目前专业化理念已普遍运用于各行各业,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模式历经多次变革,也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年之前实行的是“一人下户、各税统管”的保姆式征管模式;年至年建立起“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1997年开始实施“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年是增加了“强化管理”表述后的34字征管模式;年以后,以“科技加管理”、“信息化加专业化”的现代征管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三、专业化税源管理实践及成效

(一)合理划分税源

为推进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地税在年选择一个区局进行了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试点,试点过程中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牢牢把握“管理、创新、执法、服务”工作主线,以“抓大、控中、规范小”为管理思路,按照纳税规模、行业特点及人力资源等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划分标准,对三类纳税人实施不同管理标准。一类是对本局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实行专项管理监控,突出抓大保收入主题,由原来属地管理统一集中到一个税务分局管理。一类是将一般税源企业作为控中管理对象,由两个税务分局按照属地和管事的原则实行管理,按照专业化管理模式分工协作,实现了“管户”向“管事”的转变。一类是对个体税源及社会零散税源加大委托代征力度,充分实行社会化管理,由一个税务分局进行管理。通过合理划分大中小范围,明确各税务分局征管范围和职责,使管理增加了针对性,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得以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二)纳税评估与日常检查有机结合

专业化税源管理试点局成立了专门的纳税评估科,负责对全局纳税评估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落实和考核。长期以来,基层的纳税评估工作和税务稽查、日常检查经常混同,内容重复,相互推诿,工作扯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明确了三种工作的执法地位,将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在工作程序上进行了严格划分。首先确认纳税评估中的“实地核查”环节由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来完成。其次取消税收管理员的纳税评估职责并将其职责转入专设的纳税评估科,使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有机结合,形成了相为补充,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收管理员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通过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落实纳税评估成果。

(三)分解管理员职责,降低执法风险

专业化税源管理试点中,我们将长期困扰税收管理员的纳税评估工作和征管资料装订工作分离出来, 解决了以往税收管理员自己管户又自己评估,缺乏监督、评估不客观、不规范、评估质量不高,资料装订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税收管理员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并通过分局内部专业化小组的分工配合分解整合税收管理员其他职责,使管理事项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又彼此监督制约,打破了以往税收管理员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方式,有效分解税收管理员过于集中的权力,对防范税务执法风险,保障队伍廉洁自律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实行专业化分工,强化监督制约

税务分局内部设置了税源管理组和综合服务组,相应制定了各小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传递流程,小组之间分工协作,相互制约。以税务分局催报催缴工作为例,每月综合服务岗从征管系统中提取打印催报催缴名单,制作工作传递单(详细列明工作内容、限办时限、结果反馈等内容),通过“专业化税源管理流程软件”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下发到税源管理组,税源管理组根据工作任务实施催报催缴并将结果按时反馈综合服务组,综合服务组督促税源管理组的催报催缴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试点单位催报催缴成功率从以前的70%提高到现在的90.5%。

(五)实施专业化税源管理的成效

1.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试点单位主要从四方面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一是税源管理科负责税费收入和税费源分析预测,全面掌握组织收入情况;二是办税大厅、分局、税源管理科三方负责户籍分析和监控,全面掌握税源底数;三是执法检查科组织实施监督考核,保证工作落实;四是进一步巩固辖区七办一镇33个社区协税护税网点,彻底清理漏征漏管户。截至今年10月31日,试点单位已组织税费收入9066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40201万元,同比增长18.62%,增6590万元;组织各税附加1769万元,同比增长26.90%,增收375万元;组织契税1912万元;组织社保费收入46781万元,同比增长7.35%,增收3205万元,实施专业化税源管理直接促进税收增长2700万元。

2.优化了人力资源。根据专业化税源管理要求,合理设置岗位,坚持效率优先、发挥专长、人尽其才、全面发展的原则,对现有税源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分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税收征管人员从试点前的53人增加到66人,占比从63%增长到84%,其中税源管理人员(包括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50人,占全局总人数的64.1%,实现了业务能力较强和素质水平较高人员向重点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岗位的倾斜。

3.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专业化税源管理试点运行实践证明,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能集中力量管好重点税源,确保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各岗位工作职责明晰,各岗人员明确自己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解决了税收管理员管理事务多而穷于应付的问题,解决了不同素质的税收管理员工作适应性问题,人尽其才,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对全面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和四训程坚持总体原则

一是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要坚持“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税收收入增长,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有利于建立预警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明确岗责并追究责任。二是因地制宜原则。市各区县局之间,在管户数量、分布密度、税源结构、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决不可一个模板、一个标准,而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地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本分局的实施方案。三是效能整合原则。税收专业化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税收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因此,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发挥能力专长,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优化税源管理单位设置,科学合理配置岗位。

(二)推广专业化税源管理的工作重点

1.研究确定专业化管理模式。各区县局要根据省局、市局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的基本思路,结合本单位户籍和税源结构特点、人员状况等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具体模式。如实行分行业管理(如分工业和商业)、分规模管理(如分一般税源企业和重点税源企业)、分税种管理、对个体“双定户”和各类专业化市场实行分类型管理。也可将具备共同特点的纳税人抽取出来,由专门管理员实施专业化管理。还可按照税收管理员职责划分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等岗位实行专业化管理,各负其责,形成税源管理合力。

2.推进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一是开发一整套“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系统”。由于目前使用的征管大系统是按户管理设计,与专业化税源管理中的专业化小组管理模式不衔接。因此,专业化税源管理推广必须要以专业化税源管理软件为支撑,使专业化工作小组之间紧密衔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广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征管大系统和税企平台中的数据开展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认真开展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完善管理措施办法,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和税收征管能力。三是根据大系统中执法责任制模块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落实责任追究。

3.不断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观念、内涵、框架与措施。一是更新管理理念,以减负增效为目的,合理调配税收征管资源,变重“进户调查”为重“案头分析”,变“普遍撒网”为“精确定位”,变“一刀切管理”为“定向性根治”,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二是风险管理理念。在专业化管理推广中通过风险防范控制,达到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目标。三是全面优化纳税服务理念。四是全面绩效管理的理念,实现税收管理员工作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和工作目标的最佳实现。

4.建立专家型、能手型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专业化人才的教育培训,按照专门的人才、专门的技术、专门的标准、专门的管理措施、专门的工作程序建立专业化工作体系,为进一步推广专业化税源管理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建立专业型纳税评估队伍。纳税评估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目前由税收管理员开展纳税评估的做法不能满足客观需要,必须走专业评估的路子,建立一支纳税评估专业型队伍势在必行。二是建立专业型纳税服务队伍。帮助企业了解和利用税收政策,简化纳税人办税程序,完善纳税服务模式,提倡个性化服务,为企业办税提供一个公开、平等、优良的税收环境。三是建立专业型税源分析预测队伍。税源分析预测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收入任务的完成,受长期以来“就税论税”观念影响,分析预测单调化、表面化,没有真正把区域经济发展指标、财政收入比重和宏观税负、税收弹性等纳入到税源分析预测工作中,缺乏纵向横向的有效比对分析。同时也没有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税种深层次的税源分析预测,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型税源分析预测队伍。

下载吉林省地税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地税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鞍山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

    马鞍山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 (讨论稿) 为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完善税源管理体系,提高税收征管质效,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根据省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

    关于改革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专业化管理可行性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改革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专业化管理可行性调研报告[内容提要]税收管理员制度自2003年推行以来,对实现“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完善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全面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在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源管理要求,并不断促进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税收管理员制度现状及完善建议

    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下发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标志着我国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正式建立和实施。由于经营形式的多元化、税源管理日趋复杂、以及受传统管理理念、税收管理员......

    招远市地税局强化个体税收专业化管理

    招远市地税局强化个体税收专业化管理 招远市地税局实施属地分类管理基础上的个体税收专业化管理,1-10月份,个体办证业户增加了318户,个体税收入库983.03万元,同比增长40.41%。......

    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

    青海国税税源专业化管理调研报告

    青海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与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调研报告 总局征科司: 我局按照总局便函精神,组织具有代表性地区税收管理员,采取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表等有效形......

    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合集五篇)

    税 务 简 报 第四十四期 国家税务总局 2011年7月15日 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江苏省地税局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一、以分级分类为基础,搭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