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研究

时间:2019-05-13 06:3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研究》。

第一篇: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研究

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研究

时间:2010-12-22 12:25:00作者:杨彦军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0

内容摘要: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仅能以抗诉的方式进行监督,与宪法法律赋予检察机关享有法律监督权及诉讼监督权相比,系“监督机制与体制不相匹配”,更与目前司法体制及工作机制改革中关于加大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力度的目标和要求不相符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迫切需要被监督和纠正,检察机关对其进行监督和调查具有充分的法律和法理基础;检察监督权具有不同于行政权的行使逻辑和规律;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常驻法院检察室的方法完善监督机制。

关键词:诉讼活动 违法行为 司法体制 工作机制

权力需要被监督和制约。尤其是法院的民事行政司法权作为一种对广大公民、法人等诉讼当事人及参与人产生直接权利义务变动效果和使法律文本转化为活生生法律的权力,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治理职能,是维系法治的重要保障,更应置于监督之下,以保证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充分实现。本文拟从建立健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的角度,探讨如何完善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检察监督工作机制。

一、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立法现状简评

任何法律皆有漏洞,系今日判例学说共认之事实。[①]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萨维尼亦指出“法律自制定公布之日起,即逐渐与时代脱节” [②]。法律的漏洞,或因其制定时即已具有的内在缺陷,或因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检察机关民行工作的基本行为法,现行民事诉讼法系以1991年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为蓝本修正而成,而行政诉讼法自1990年10月施行至今。因当时系法制建设及司法制度恢复初期,检察机关自身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理念尚不成熟,且检察机关民行机构初置等众所周知的历史条件和原因 [③],该二部法律关于检察机关民行监督的规定甚至可以用公认的“简单”或“简约”来形容, [④]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监督机制与体制不匹配”。因不可避免的上述历史局限性,其关于检察机关民行监督的规定,虽然均在总则中确立了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享有法律监督权,在分则中却均未将该种监督权予以细化和全面化,监督方式单一,即仅有抗诉而无其它,仅有诉后监督而无诉前、诉中监督,这种缺陷是先天的和内在的。

如果说这种“简约”的规定及监督机制尚能适应制定当时的法治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话,随着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法制建设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除去其先天内在缺陷外,其滞后性和漏洞已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

二、“十五大”至今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简述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积极推动并统一领导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其主要发端于党的十五大。从历次党代会报告中,也可以从中管窥司法体制及工作机制改革的大致脉络。

1997年,十五大报告首次将“依法治国”写入报告,并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报告首次提出了司法改革的概念。2002年,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即“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配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2007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司法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优化职权配置”系该次报告首次提出,也是司法体制及工作机制改革的难点和热点所在。党的三次大会报告一以贯之地连续提出了司法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显示了司法改革的日益重要性和迫切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2005~2008)也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完善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范围、措施和程序”的要求。

笔者认为,“优化职权配置”关涉打破既有司法权力配置格局及合理调整和配置司法权这一重大问题。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的调查权,将直接面对和涉及审判权与检察权的重新配置问题,应系“优化职权配置”这一改革目标和方向的重要方面。同时,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司法改革,亦是因为目前存在的带有明显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适应司法工作规律的需要,不适应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需要。

三、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的基本范围

从广义来说,任何违反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诉讼活动均系违法行为,既包括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也包括当事人及证人、鉴定人、翻译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违法行为。也确有论者主张将该种广义的诉讼违法行为均纳入检察机关监督范围之内。[⑤]

笔者认为,对诉讼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违法行为进行检察监督和调查,从逻辑和理论上来讲似乎并无不妥,但从司法操作实际及可行性方面分析,却不具有实践基础和可行性,这主要是由民行检察权系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属性决定的。2010年7月,曹建明检察长在第二次全国民行检察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民行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性质上是对公权力的监督,监督对象是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另外,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中,已经对诉讼当事人及参与人的诉讼违法行为进行了规定,明确规定由人民法院行使对相关诉讼违法行为的处置权;行政诉讼法也以专条规定了对诉讼当事人和参与人相关诉讼违法行为的处置制度。从可行性来看,由人民法院行使对诉讼参加人诉讼违法行为的调查权和处置权更具有便利性和效率,而改由检察机关行使该项职权,则将面临取证难及人力资源配备等诸多不便之处,亦似无必要。因此,作为一种改革和探索,特别是从法律监督的内在规律和特性即主要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来看,将对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对象限制于人民法院是必要和合理的,这样方能突出检察机关民行监督的重点。

人民法院的诉讼违法行为应主要表现在违反诉讼程序及法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违法违纪两个方面,主要理由是:首先,人民法院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及检察机关民行诉讼监督均以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为基本行为法,而诉讼法是由一系列的诉讼程序构成。这些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掌握操作,并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介入,也就是说,在确认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或者实现主体权利的过程,只能由享有国家审判权的法院主持,而不能由非审判主体主持”。[⑥]因此,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违法行为应主要体现为对诉讼程序的违反。加之民事行政诉讼不同于刑事诉讼暨自身所特有的在实体处理方面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除非其自由裁量行为明显过于失衡,一般情况下,检察机关也不宜对其实体裁量进行干预和监督。其次,鉴于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频发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以及民事诉讼法已经明确将法官审理案件时具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行为”的情形作为启动再审的法定事由,将该几种事由作为诉讼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是必要与可行的,并且可以将该种调查与抗诉有机的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人民法院所有违反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的行为均系诉讼活动违法行为,从检察监督的视角,均应纳入监督范围。除去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情形,就违反诉讼程序而言,应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诉前违法:如违反立案程序,违法立案或违法不立案;违反级别或地域管辖规定,如违法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等。

第二,诉中违法:如违反诉讼组织规定,将应合议审理的案件简易审理;违反回避规定,应回避而未回避;违反诉讼当事人相关规定,允许不适格当事人参与诉讼及允许不具有诉讼代理人资格的公民代理诉讼;违反证据规定,如违法鉴定或勘验,对应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拒不调取等;违反期间、送达规定,如违法采取公告送达方式等;违反调解规定,如违反法律或当事人自愿原则强制调解;违法采取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措施;违反开庭审理程序,如将应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对主要证据不组织质证,违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等;违法混用判决、裁定、决定的法律文书形式;违法裁定诉讼中止、诉讼终结;违反特别程序审理案件等。

第三,诉后违法:主要表现为违反执行程序法律规定,如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强制措施;违法变更执行当事人等。

四、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的主要程序

(一)案件来源

1、诉讼当事人或准诉讼当事人(如未被法院受理案件的公民或法人)的举报、控告和投诉;

2、上级机关交办或有关部门转办;

3、民行检察部门在办理抗诉案件中自行发现。[⑦]

笔者认为,面对广泛存在的诉讼活动违法情形,仅仅依靠上述三种“坐等”案件来源的方式获取线索将不能满足现实监督之需。检察机关可以尝试参照派驻公安机关监管场所检察室的做法,向人民法院派驻专门检察室,由专人全日制驻守,从而拉近与诉讼当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距离,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了解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诉讼环节,及就地了解和掌握当事人的意见和要求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全面获取诉讼活动违法行为线索。

(二)受理及立案程序

无论案件来源为何,只要符合诉讼活动违法行为的范围,且检察机关具有相应的管辖权, [⑧]即应在受理线索三日内做出立案决定,并将立案通知送达当事人。同时,当事人应提交书面请求及必要的证据材料。

(三)调查方式

可以单独或综合采取下列方式。首先,应全面审查、核实当事人提交的请求书及证据材料;其次,询问当事人,告知其具有如实陈述的义务,必要时可以询问对方当事人,并制作询问笔录;第三,询问其他诉讼参与人,如证人、鉴定人、翻译、旁听人员等;第四,调取法院审判卷宗或庭审录像、执行现场录像等视听资料,法院应予配合;第四,约谈法官;第五,现场调查,如对执行现场的勘验或对重要物证、书证的检查等;第六,依职权调取证据,对应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而未调取的关键证据,可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调取;第七,其它调查方式 [⑨]。

(四)调查结果及处理

线索经调查不属实的,驳回当事人的申诉或撤案;属实的,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有论者主张检察机关在该方面具有纠正错误权、提请惩戒权、立案侦查权及抗诉权等诸种权力。[⑩]笔者对该观点基本赞同,对于该种观点需要予以补充之处在于,应明确各种权力的行使方式,宜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检察建议书、检察意见书或纠正违法通知书等不同的法律文书形式,并明确不同文书形式的答复期限和要求,如对违法立案或违法不立案,应具体要求相应合理答复期限;对于人民法院自身无权处分或处分不当的个人,检察机关应当向同级人大、纪委提出处分建议,并及时将有关材料报人大等有关机关备案,如涉及法院院长、副院长时;同时,检察机关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与人民法院及上级院的协调。[11]

五、对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的争议及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虽然,中央自上而下启动的司法体制及工作机制改革,为确立该项工作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应看到,对检察机关民事行政传统监督领域即抗诉的质疑之声从来就不绝于耳,不仅法院系统反对声音强烈,且学界甚至检察系统自身都有不同声音,更遑论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该种民行传统监督权力的扩张。[12]截至目前,法院系统亦似无主张接受该种检察机关民行监督制度的意见,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任何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均不愿在自己行使权力时主动带上一个“紧箍咒”。

笔者认为,建立该项机制并不是检察机关扩充自身权力的天然冲动使然,而是检察机关履行宪法法律所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以及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要求使然。[13]同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一种宪法所赋予的权力,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权则是两部诉讼法所赋予的权力。监督权作为一种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力,其权力行使逻辑及规律应不同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因其具有直接性、终局性等特点,其在行使时要求权力必须在法律明文具体授权范围内进行,如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机关所拥有的行政处罚权,行政机关即不能超出罚款、拘留等方式采取行政处罚。相应地,如同对检察机关行使民事执行活动诉讼监督权的质疑理由一样,质疑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违法行为享有调查权的主要理由也在于“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拥有该项权力”。

虽然现行立法存在“简约”及“监督体制与机制不相匹配”等缺陷,但并不能据此构成排斥该项机制建立的理由。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作为一种非终局性、非直接针对公民、法人等诉讼活动参与者以及一种针对权力的权力,特别是在法律已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拥有法律监督权并享有抗诉权这一能够直接启动再审程序权力的背景下,虽然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享有对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进行调查的权力,但诉讼活动违法行为作为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应当与对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权一样被理解为在“概括的诉讼监督权范围内”。同时,在现行法律未有相关“检察监督禁区”的现状下,享有对诉讼活动违法行为的调查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应有之义,甚至都不能视为检察职权的扩张。因此,检察机关应积极地按照高检院于2010年初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拟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时所要求的及高检院孙谦副检察长在就该意见答记者问时所说的那样,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14]

六、对调查机制确立的相关思考及建议

虽然,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具有强大的法律和法理基础,但在相关法律修改完善之前及两高就有关事项达成一致之前,全面开展该项工作仍然具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改革相互结合。高检院应在检察改革项目中明确将建立健全该项工作机制列入规划,提出相关意见,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地方各级检察院则应与同级法院充分沟通,在条件具备时,会签相应协议文件。

其次,高检院与最高法院协商确定相关地方检法两院进行试点,并以点带面,逐渐推广。

第三,在具备充分实践基础及理论研究的情形下,两高会签相关协议文件或由中央司法改革领导小组下发相关文件。

第四,适时提出立法建议,修改完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或制定单行法。

第二篇:委托代理合同(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委托代理合同

[] 律代字第号

委托人(以下简称甲方)因与纠纷一案,委托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乙方)的律师担任代理人,经双方自愿、平等协商,依法订立下列条款,共同遵照履行:

一、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指派律师作为甲方的诉讼代理人,帮助甲方处理与对方当事人的上述纠纷;乙方指派的上述律师因故不能完成代理事项时,在征得甲方同意后,乙方可以另行指派律师继续承办甲方委托的事项;甲方应及时为乙方另行指派的承办律师出具授权手续。

二、乙方承办律师应严格遵守《律师法》及《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规范》,不得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的行为。

三、乙方承办律师应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充分应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认真完成本案代理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依法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四、乙方承办律师不得滥用代理权,不得超越代理权行事。

五、甲方必须真实地向承办律师叙述案情,及时、详尽的向律师提供与委托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证据及有关的背景材料,并保证上述文件、证据、资料的真实、完整。

六、甲方向乙方承办律师提供需要保密的信息资料时,应当书面声明。乙方承办律师除经甲方书面授权或因本案的需要外,不得向其他人公开披露该信息资料。

七、甲方应及时为乙方承办律师出具授权文书,及时审核、确认、签署、传送乙方承办律师制作的法律文件,为乙方承办律师办理委托事项预留合理时间,积极、主动配合乙方承办律师工作。

八、甲方不得要求乙方或乙方承办律师运用自身社会影响或社会关系提供超出法律服务范畴的其他服务。

九、甲方委托乙方代理权限:

(一)诉讼代理:

(二)特别授权:

十、根据《黑龙江省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试行)》规定,结合本案的难易程度、涉案金额、所需时间、同行业收费标准及乙方指派律师的专业水平,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甲方同意向乙方交纳律师费人民币元,并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付清。1

十一、甲方未按期交纳或者未完全交纳律师费的,乙方有权中止履行本合同,暂停代理工作,待甲方完全付费后,恢复本合同的履行。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责任。

十二、乙方律师办理委托事务发生的下列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应当由甲方另行承担:

1、司法、行政、仲裁、鉴定、公证等部门收取的费用;

2、合理的通讯费、复印费、翻译费、交通费、食宿费等;

3、经甲方同意后的专家论证费;

4、应当甲方承担的其他费用。

前款费用确有必要支出时,甲方应当向乙方预付或直接向收费单位交纳。乙方律师为处理本案而垫付的前款费用和其他必要费用,甲方应当及时向乙方律师偿还。

十三、乙方在接受委托后,如果发现甲方有捏造事实、弄虚作假行为的,或者利用乙方律师从事违法活动的,乙方有权单方终止代理,依约所收代理费不予退还。

十四、如乙方无故终止履行本合同,已收律师费全部退还给甲方;如甲方单方终止委托事项,应按约定支付律师费,且乙方已收律师费不予退还。

乙方为了甲方的利益,需将委托事项转委托给第三人的,应当经甲方同意,但在紧急情况下,乙方为维护甲方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的除外。

十五、乙方承办律师应当谨慎、诚实、客观地告知甲方本案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乙方律师在接受委托前或接受委托后对委托事项作出的法律分析、诉讼方案或法律建议、结果预测等,均不构成乙方或乙方承办律师对甲方委托事项处理结果的承诺或担保;乙方承办律师就委托事项的处理结果对乙方作出的任何承诺或担保对本合同双方均无约束力。

十六、本合同有效期限,自签订之日起至本案本审终结止(包括判决、调解、案外和解及撤诉等)。委托事项进入其他诉讼或执行等程序时,如甲方继续委托乙方律师代理的,需另行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和支付费用。

十七、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八、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负责人:

年月日

第三篇:民事、行政诉讼委托代理合同

民事(行政)委托代理协议

()苏 律 字第 号

甲方(委托人):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邮箱:

乙方(被委托人):江苏奔月律师事务所 地址:如皋市如城街道益寿路132号 电话:0513-87653148 传真:

承办律师电话:

邮编: 226500 邮箱: 甲方因 纠纷一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聘请乙方的律师委托乙方的律师作为委托代理人。

加以双反按照诚实信用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此合同,共同遵守。第一条

委托代理事项

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委派律师在下列事项:

□一审□二审□执行□仲裁□再审案件□非诉法律事务中担任甲方的委托代理人:

1、对方当事人名称或姓名:

2、案由:

3、受理机关:

4、涉及标的: 第二条 委托代理权限

经双方约定,乙方的代理权限为下列第 种:

1、一般授权(包括陈述事实、参与庭审、辩论和调解)

2、特别授权(包括提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调解、上诉等)

如上述约定与授权委托书不一致的,以授权委托书为准。第三条

乙方的义务

(一)乙方委派 律师作为上述案件中甲方的委托代理 人,乙方更换代理律师应得到甲方书面形式认可;

(二)乙方律师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心尽职地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完成本合同约定的被委托事项,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

(三)乙方律师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客观地告知甲方所委托事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四)乙方律师应该根据法律规定的时限、时效以及审理机关的要求,及时提交证据,按时出庭,及时办理受委托事务;

(五)乙方律师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有关代理工作的情况,对委托人了解委托事务情况的正当要求,应该尽快给予答复;

(六)乙方律师对其获知的甲方的商业秘密/或者甲方的个人隐私负有保密责任,非由法律规定或者甲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七)乙方对甲方业务应当单独建档,对涉及甲方的原始证据、法律文件和财物应当妥善保管,设立交接记录。档案保存时间根据律师业务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条 甲方的义务

(一)甲方应当真实、详尽和及时地向乙方律师叙述案情,提供与委托代理事务有关的全部证据材料、文件及其他事实材料,并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若甲方隐瞒证据材料、伪造证据材料和案件事实,因此出现的一切后果由甲方承担。

(二)甲方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乙方律师的工作。甲方对乙方律师提出的要求应当明确、合理、合法。

(三)甲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和金额向乙方支付代理费;

(四)乙方尊重甲方对委托代理事项做出的独立判断和决策。但甲方未根据乙方律师提供的法律意见、建议、方案所作出的决定导致的后果和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

第五条 律师代理费

经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的律师费,支付方式和金额见大黄蜂刚特别约定条款。

乙方户名:江苏奔月律师事务所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如皋支行 乙方账号:***06311 第六条 工作费用

乙方律师办理甲方委托代理事项所发生的下列工作费用,应当由甲方承担:

(1)相关行政、司法、鉴定、公证机其他专业顾问等部门收取的费用;

(2)差旅费、交通费、食宿费及资料费、通讯费、翻译费、复印费、调查取证费等;(3)征得甲方同意后支付的其他费用;(4)其他应由甲方承担的费用。

支付反复故事见双方特别约定。

乙方律师应当本着节俭的原始合理使用工作费用。

第七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一)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二)因(乙方)追加委托事务或增加诉讼当事人,或当事人一方提出反诉、增加诉讼请求等重大诉讼事件变更导致代理事项明显增多的,乙方有权要求增加律师代理费,甲方应当合理地追加代理费;否则,乙方有权在原委托范围内提供工作。

(三)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1、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更换代理律师的;

2.因乙方律师工作延误、失职导致甲方蒙受损失的; 3.违反第三条第6-7项规定的义务之一的。

(四)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或暂停工作直至甲方纠正:

(1)甲方的委托事务违反法律或者违反律师执业规范的;

(2)甲方有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材料或者隐瞒重要事实情节等情形的;(3)甲方逾期 日仍不向乙方支付律师代理费或者工作费用的。第八条 违约责任

(一)乙方无正当理由不提供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法律服务工作或者违反第三条规定义务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部分或者全部已付的律师费。但甲方不得以如下理由要求乙方退费:

(1)甲方单方面又委托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代理的;(2)乙方接受委托后,甲方以乙方收费过高为由要求退费的;

(3)甲方作为原、被告时,乙方律师已经为出庭作了准备,而案件当事人撤诉的;

(4)其他非因乙方或者乙方律师的原因,甲方单方解除合同的。

(二)乙方律师因工作延误、失职或者违反第三条第6-7项规定的义务之一,导致甲方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乙方应当通过已投保的律师责任保险机构以保险为限向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三)甲方无正当理由不支付律师代理费或者事务费用,或者不合理的单方解除合同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未付的律师代理费、未报销的事务费用及延期支付的利息。

第九条 合同生效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乙方一份存卷,本合同由甲乙 双方代表签字或盖公章后生效。第十条 其他特别约定

1、根据江苏省律师收费的相关规定,本案甲方向乙方支付代理费计 元,于本合同签订时缴纳。

2、本案的工作费用双方约定按下列办法办理:

□甲方预付人民币 元;待案件办结后,由乙方凭据与甲方结算,多退少补;

□当应支付工作费用事项时,由甲方直接即时支付。

3、本合同代理事项的期限为本案约定代理阶段本审终结时止。

【本审终结时间为审判(仲裁)机关的法律文书发出之日】

乙方在签订本合同之前已经向甲方解释了收费规定及标准。在本合同签署之前甲乙双方已就本合同涉及事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合同系双方友好协商,自愿一致达成。

甲方: 乙方:江苏奔月律师事务所

代表人: 代表人: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签约地点:

第四篇:试析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工作

试析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审判程序中的违法情形以及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民事审判程序违法行为监督已成为检察机关开展同级监督的主要形式。本文拟从开展民事审判活动违法行为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民事审判活动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

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法官的违法行为随处可见,可以贯穿整个民事审判活动中。比如:在案件受理时,对该立案的不立案,不该立案的却立案;将案件应交予这个庭的,却交给了另一个庭审理。再比如:在审理环节时,该简易审理却没用,不该简易审理的却用了;该回避的审判人员却没有回避,不该回避的却回避了;对证据该采信的不采信,不该采信的却采信了。还比如:在执行程序时,有执行条件的却怠于执行,久拖不予执行;错误执行第三人财产的,等等。

二、开展民事审判违法活动多种监督方式的必要性 目前民事检察监督方式主要有三种: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或检察意见);提起诉讼(督促起诉、公益诉讼、参与诉讼);制作纠正违法通知书。当前,在抗诉之外,再审检察建议自2001年以来已经发展为较为成熟的监督方式。而诸 如检察和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提起公益诉讼等检察监督方式也生机勃勃、遍地开花。笔者结合我院近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认为多种监督方式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一)转变了监督理念

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种监督方式是民行检察监督观念的一次深刻的转变,拓宽了民行检察干警的监督视野,激发了民行检察干警的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民行监督的新途径,通过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这种便捷的监督方式,不仅让申诉人减轻了诉累,而且原审法院也乐于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拓宽了监督范围

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在总则中都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民行监督职能,监督范围涵盖了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的全过程。监督的内容既包括违反实体法的违法情形,也包括违反程序法的违法情形;既包括在审判过程中发生的违法情形,也包括在执行中发生的违法情形;既包括作为的违法情形,也包括不作为的违法情形。构建多种监督方式,体现了民行检察监督范围的广泛性、全程性。

(三)丰富了监督方式

构建多种监督方式格局,使各级人民检察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检察院履行民行检察监督职能,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在紧紧抓住抗诉这 条主线的同时,以再审检察建议方式对一审错误的裁判进行监督;以检察建议方式对审判活动中程序违法情况进行监督;以检察建议、检察意见和纠正违法通知书方式对县法院执行中存在的违法问题进行监督。这些多形式的监督手段,涵盖了审判活动、审判结果、执行情况以及审判人员履职行为的全程法律监督,不断提升了民行检察监督效果。

(四)调动了基层院积极性

近年来,开展了对民事立案、民事调解、民事执行中的违法问题实施监督;开展了民事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实践证明,只要基层民行部门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善于运用多种的监督方式,对人民法院在民行诉讼中的“违法情形”实施法律监督,基层民行检察监督不仅能“为”,而且一定会“大有作为”。

三、解决的途径

构建多种监督方式格局创新了民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如何发挥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提高其实效性,使之更加完善。还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完善立法,解决好依法监督问题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总则与分则的规定不相统一,总则中授权检察机关对民行监督的范围是“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而分则中规定的监督范围又局限于审判结果,监督方式也只有“抗诉”唯一的形式。这是困扰民行检察 工作发展的焦点所在,也是多种监督方式能否破解民行监督难的关键之处。应当将总则中的原则性规定,具体细化于分则之中。在整个民、行诉讼过程中,那个环节上出现的违法情形,检察机关如何监督,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监督,立法时都应予以明确。

(二)规范文书,解决好监督统一性问题

关于法律文书的适用与称谓。根据民行监督工作实践,提出如下设想:1.抗诉书:用于对实体的错误判决或裁定;2.再审检察建议:用于同级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一审中发生的实体错误判决或裁定,或建议同级法院院长启动再审程序;3.纠正违法通知书:用于审判过程中发生的违法取证、违法保全、强制调解和执行中的违法执行;4.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用于该立案而未立案情形;5.检察建议书:用于纠正审判人员在审判过程中发生的轻微的乱纪行为;6.检察意见书:用于纠正审判人员在审判过程中出现的枉法裁判行为;7.再审检察建议书:用于在审判过程中存在审判人员渎职犯罪行为,要求原审法院对其审理的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三)加强沟通,解决好两院协调问题

诉讼的目的是定分止争,法院裁判的作用在于此,检察监督的目的也在于此。要坚持做到多人来人往,少文来文往。建立与法院的沟通机制,搭建起承办检察员与原审审判员、科长与庭长、分管检察长与分管院长三个层次的沟通平台,建立检法民、行联席会制度和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能在沟通中理解,在理解中协调,在协调中配合,在配合中形成共识,在共识下实现监督,在监督中促进和谐,共同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四)精练内功,解决好自身素质问题

在开展全方位监督的同时,必须注意监督的“度”,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民行诉讼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全方位监督不是超越法律授权范围的滥用监督权。要提高监督质量。一方面是要加强民事、行政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民行监督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监督法律文书的写作,提高法律文书的法理性、说理性、逻辑性和文字的严谨性。要做到公正监督、廉洁监督。民行检察监督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作为监督者更应该确保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在监督过程中要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廉洁执法形象,不为情所动,只唯法独尊。

第五篇:《关于依法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规定》

《关于依法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公民代

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来源:管理机构日期:2011-03-14

浙高法〔2011〕67号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

印发《关于依法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

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本省各级人民法院,各市、县(市、区)司法局:

现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关于依法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公民诉讼代理规定通知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最高法院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

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内司委

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政府法制办、省律协

浙江军事法院、杭州铁路运输法院

(共印330份)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2011年3月1日印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

关于依法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

公民代理的若干规定

为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有关规定,现就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的公民代理行为规定如下:

一、本规定所称的公民代理人,是指除律师以外以公民身份接受委托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代理人。

二、下列公民可以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受委托担任代理人:

(一)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有关的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三、公民接受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

(一)《授权委托书》;

(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身份证明;

(三)系近亲属委托的,应当提供能够证明其与当事人存在近亲属关系的书面材料;

(四)系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应当提交推荐证明;

(五)由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双方签名的《受委托人在诉讼代理中不收取任何报酬的承诺书》。

上述材料,人民法院应当附卷。

四、公民从事诉讼代理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一)收取报酬的;

(二)煽动、教唆当事人或群众扰乱诉讼秩序的;

(三)原系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聘用人员的;

(四)系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陪审员或人民调解窗口调解员的;

(五)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

(六)其他不宜担任诉讼代理人的情形。

五、人民法院在发送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委托公民代理的,应当在开庭前到人民法院办理公民代理登记手续。

属于本规定第二条第(一)、(二)项的公民代理人免予登记。

六、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公民代理人条件的,应当出具《准予担任诉讼代理人决定书》,没有法院出具的《准予担任诉讼代理人决定书》的,不得担

任诉讼代理人。

在诉讼过程中,发现公民代理人具有第四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撤销《准予担任诉讼代理人决定书》的决定。

七、在立案阶段委托公民代理的,由立案庭审查登记;在审理阶段委托公民代理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庭审查登记。

八、公民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凡提供虚假证明、证件等材料或者煽动、教唆当事人或群众扰乱诉讼秩序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依法处理的同时,不准许其今后以公民代理人身份在本省法院参加诉讼活动。

九、属于本规定第四条、第八条规定情形的,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逐级报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备案。对不予准许涉案公民代理人今后在本省法院参加诉讼活动的,在浙江法院内网予以公示。

十、持有司法部统一制作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诉讼代理活动,仍依照《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基层法律工作者参加诉讼代理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司基〔1998〕59号)规定办理。

十一、持有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书的企业法律顾问,可以依照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司法部制定的《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7〕26号),接受本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本企业参加诉讼,免予办理登记手续,但应出具法定代表人委托书。

十二、持有司法行政部门或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统一制作的《律师助理证》、《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的律师助理,可以随律师出庭承担庭审记录等辅助工作,但在庭审过程中不能提问、发言,也不能单独出庭参加庭审活动。

十三、民事案件执行中的公民代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十四、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8年8月12日公布的《关于依法规范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公民代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下载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违法行为调查笔录(通用版)

    我们是的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号码分别 是:、请确认(出示证件)。 我们依法进行检查并询问有关情况,你必须如 实回答问题和提供材料。如果认为我们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

    关于土地违法行为行政诉讼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情况的调研

    近几年来我市涉土地的行政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征地拆迁,土地整理,土地出让而引发的行政诉讼,这些诉讼处理难度大,社会影响面广,法院审判处于两难境地。而涉土地的......

    社情民意调查机制

    **镇建立社情民意调查分析解决机 制为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推进我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原则,我镇建立试行......

    困境与出路: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检察机关第二届理论年会 困境与出路: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可持续发展 刘昕① 陈今玉② 内容摘要:审判权与检察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存废讨论不合我国“......

    赛马机制研究

    赛马机制研究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赛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赛马而非相马的机制激发......

    银行违法行为调查终结报告(含5篇)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支行涉嫌利用格式合同等方式强迫消费者 接受不公平条件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调查终结报告 [案件由来] 我局根据2012年8 月22日**省工商局整......

    物权法对不动产民事行政诉讼交叉案件的影响

    物权法对不动产民事行政诉讼交叉案件的影响 张满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动产民事行政诉讼交叉案件日益增多。由于没有统一的物权法律规范,人民法院在审理不动产民事行政......

    健全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三项机制

    健全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三项机制 ◇ 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章志远 ------------------- - 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建议是指人民法院对在行政审判活动中发现的、与案件有关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