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凤坳中学文化建设内涵发展交流材料素材
双凤坳中学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交流材料素材
1.主题:立足品位,追求卓越,打造有灵魂的教育;孝雅熏陶,文化引领,创建具特色之学校。2.学校主要文化建设主要活动:(1)确立学校办学理念(见校本教材)
(2)营造氛围,环境育人(见前面两篇总结材料);另加:将教师宿舍分别命名为“厚德楼”,“仁和楼”;学生宿舍楼命名为“乾辉苑”,“坤华苑”;科教楼命名为“问天楼”,教学楼命名为“励志楼”,教师办公楼命名为“风华楼”;"励志楼”和“风华楼”,以孝文化为主题,以诗词画来妆点;学校园林树木上挂上写上涵盖孝文化的名言警句。
(3)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构建孝文化课程体系。分年级确立孝文化教育主题----七年级:孝与养成教育;八年级:孝与公民意识教育;九年级:孝与理想前途教育,分册编写了《走进孝文化教材》,让孝文化进课堂。
(4)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详见前面总结材料)
(5)开展十佳“小孝星”评选。
(6)组织学生定期去福利院慰问助力孤寡老人。(7)扶危济困,为困难人群义务捐款。
(8)邀请黄奥声来校举行“感恩生命,价值人生”演讲。
3.其它内涵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学校集思广益,进一步修改了部分制度,如相继修改了《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骨干教师培养方案》,《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干部教师提高过程实施细则》,《校本教研管理方案》,《三课活动方案》,《三课活动评价方案》,《学校治庸问责方工作方案》(2)实施干部教师提高工程,包括读书活动及征文,讲课比赛,说课评课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教案,论文,案例,课件制作评比;教师校本教研及外出培训;远程教育网上学习;网校建设(3)硬件建设升级改造,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基。学校现已具备安全一流,设施一流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局域网,班班通,并已立项改建师生食堂,硬件设施日臻完善,教育环境大为改善。
(4)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改进学生思想工作:实行校领导--值日教师---学生文明示范岗,“三管齐下”,区域明确,时段明确,责任明确的校园管理;班主任工作精细化;家访工作常态化;月月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创新开设文明修身班,改进后进生教育。
(5)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七年级---倡导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九年级----探究中考复习及综合训练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高课效”,营造生本,智慧,高效的课堂文化。工会工作,凝心集智,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水平。集思广益,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对教师进行定期体检,基石防贫问苦;关心离退教职工,定期慰问,嘘寒问暖;为女教师买健康保险;按月举行教职工生日茶话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6)以争优创先为宗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学校先进文化。
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以“三课”活动为契机,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工作科学发展。
开展“治庸问责,”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文化建设及其它荣誉:
(1)被教育局授予“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校本教材获“湖北省中小学首届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3)2011年罗田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4)罗田县绿色校园建设先进单位。(5)罗田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6)罗田县后勤管理先进单位。(7)罗田县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黄冈市文学社团一等奖。
第二篇:双凤坳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加强校本研训,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科研名校
――罗田县双凤坳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教科室认真落实《国家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强队伍、精管理、兴科研、重合作、构高效、提质量”为目标,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健全制度,建立机制,确保研训顺利进行。
根据罗田县教育局校本研训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校本研训长远规划》、《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及《课题管理办法》,为校本研训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障。
每学年伊始,学校及时向各教师传达了县教研室校本研训工作要点,组织全体教师认真领会全县中学工作会议精神,多次解读教研室瞿主任关于《大力开展有效教研,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让校本研训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成长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了确保校本研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廖建涛为组长,副校长余利辉、廖国怀为副组长,年级主任、教科室、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学校还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校本研训机制。
1、健全校本培训管理机制。在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将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到位,责任到人。由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学校组成”五位一体”校本培训体系,保障了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综合测评。对教师全面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水平、三字一画、普通话等级、信息技术等级、教育科研水平等的考核,这一做法对教师积极参入继续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定期公示教师研训成果,激励教师参训。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各位教师研训成果在学校网站予以公布,优秀成果推介到各科研网站,既能起到表彰教师的作用,又能做到资源共享。
3、建立校本培训保障机制。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校本培训正常开展的基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从制度、经费、时间、技术上提供必要的保障,学校每期为教师提供1-2本学习读本,图书室全天候对教师开放,学校提供补贴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局域网覆盖教师办公室,有了局域网,多数教师尝试电子备课;有了班班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不再是神话,教师从此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一的教学手段,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要让研训成为教育质量第一生产力,我们坚定了抓教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个行政领导蹲点,督促并参加教研、教改、培训活动的实施和
落实。
(1)两学并抓,更新理念。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定期对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主要是《新师德规范》、《罗田教师工作暂行规定》、《十八大主题报告》等,更新教师观念。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增强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如读《做最好的老师》、《高效教学技能的十项修炼》、《当好新时期班主任》等专著,学习教科室印发的《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培训资料,学校还花2000余元为每位老师订购了一本新版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观看专家解读视频,每位老师写一篇观后感上传学校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效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耳目全新。
(2)、专家引领,领导垂范。专家引领是把教师培训引向高层次的重要手段。我们不定期邀请的教育教学专家到校听课,指导教育教学。近年来,我校先后邀请了道弘教育集团、县教研室高永平主任、闻学之主任、童仕明主任、朱利军主任及多媒体讲师等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县教研室专家高文魁、闻学之、徐胜登、刘剑、方淑泉、潘玲利等多次来学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带头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带头参加“过三关”、“练四课” 及“五个一”技能大比武。校委会承担专题讲座任务人均全期不少于2次,指导教研组及课题组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全期达10余次。校委会领导分工明确,做到蹲点各教研组,班子成员每月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5节。
(3)同伴互助,共同提高。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结构,学校经常开展专题研讨、校本教研、校际交流、网络共享、考察学习交流等活动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每期教科室开展专题研讨会不少于3次,去秋和今春我校还与三里畈中学开展了两次次校际交流,与县实验中学进行了手拉手教研活动,举行考察学习交流会1次,班班通技术及计算机操作培训3次,30余人参加远程国培学习,人人参与观看新课标解读视频。
(4)个人研修,自我超越。要求全体教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个五”工程。“一五”即每年读一本专著;参加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或叙事;每一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论文。“二五”即每一学期上好一堂公开课;每学期命制一份原创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总结;每月提出一条合理化教学建议。“三五”即苦练教师“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5)以赛促训,激励先进。每个教研组和个人都确立了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每人每学期讲一节教学研讨课或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每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心得交流、集体备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教师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中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师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本期开展了语文、英语青年教师优质课及说课比赛,孙娟、叶慧敏成绩优异,在全县讲课比赛中,孙娟获一等奖,叶慧敏获二等奖。在全县读书演讲比赛中,余蜜获全县第七名。地理学科联片教研中,朱胜坤老师参加县赛。
(6)外出观摩,拓宽视野。根据学科特点及学校实际,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本学期,已派出孙娟、文程勉、肖卫东、肖全良、肖锋、朱胜坤、杨霞、刘知芳、季凯胜、程敏春、廖灿春、余蜜等三十多位教师到省、市、县观摩学习,彭作乐、廖鹏程、余敏三位老师参与本学期置换培训的学习,学习结束后每位参训老师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上交教科室,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全体教师共享经验。
(7)结对帮扶,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师徒结对”和“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本学期,有孙娟、杨霞、季凯胜、刘知芳四位新教师及四位顶岗实习生,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学校以科为单位成立“一对一师徒结对”小组,全面开展“听、评、议、导”等一系列指导性活动。目前成效显著,孙娟老师参加全县阅读教学比赛,获得县一等奖。
(8)开设论坛,交流经验。为方便教师间的交流,我们开设教师论坛,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开发教师个人潜能。如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了名为“强师论坛”栏目和“教师博客”板块,学校教师中有95%的人先后在网上实名注册,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教学新理念、学术观念、教学技能、师生沟通艺术等看法,目前已在网上论坛发帖数达1万以上,极大便利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廖建涛、余利辉、肖思文、肖卫东等领导带头参与活动,朱碧云、肖锋、丁树红、余蜜、项强明、肖全良、周带娣、孙娟、潘维刚等老师在学校网站发表文章及帖子达人均达30篇以上。
三、课改引领,课题驱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开展了《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多个课题验收为“优秀课题”。去秋,我校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特点,承担了“十二五”规划课题即《孝文化教材开发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我校“课题驱动、研训结合”的校本研训特色。为了保证校本研训工作能按计划顺利进行,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构建起了“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管理网络。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与范围,将研究任务层层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即与营造孝文化氛围结合、与十佳小孝星评选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与知孝行孝主题活动结合、与校本教材开发结合,落实到各小组,开展“六个一”活动:上一节小专题研究课,写一节专题案例分析、作一次小专题研究课的课后反思、写一篇小专题研究论文、写一篇课题研究小结、写一本专题学习笔记。在今春中期评估中,我校课题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得到县教研室专家的一致好评。
自全县“强化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动员会召开以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县教研室瞿主任的主题报告,仔细研读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研读了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外地先进课改经验,深入研究,大胆尝试,全员投身到改革之中,目前已经起步,先后派出50多人次到武穴、英山、骆驼坳、三里畈等课改学校观摩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每周填写一份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反思跟踪表,最后形成结论,让同科的老师形成共识,以便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丰富内涵,提升实力,特色建设初具雏形。
本学年我校以“孝雅文化”为主题德育课题,精心打造学校文化亮点,逐步形成了“孝雅”进校园的德育体系。依托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和《雏凤》校刊,推进孝文化进课堂,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目前,三个年级《走进孝文化》教材均已投入使用;以个性化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建设为契机,让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搭建“庆教龄,比成长”特色校本研训平台,助推干部教师提高工程,继续打造高效课堂。
五、辛勤耕耘,追求卓越,硕果累累满园香。
近年来,在教科室的带领下,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1、2012年,我校《走进孝文化》教材荣获湖北省首届校本教材评比二等奖;《雏凤》文学社刊荣获市社刊评比一等奖;学校荣获“罗田县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罗田县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
2、在全县讲课活动中,本期孙娟、廖国怀获县一等奖,叶慧敏获二等奖,程敏春获三等奖,余蜜老师说课获县二等奖。
3、在全县“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中,本期余琳同学获全县第三名,余蜜老师获第七名。
4、在“比访同行,演绎精彩”论文评比中,本期文程勉、潘维刚、朱碧云、王洪武、周带娣、陈青、程敏春、李早枝、李青等老师论文获省级以上奖。
5、在“四优”评比中,本期朱碧云老师的教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获省二等奖,胡刚、项强民、程敏春、李早枝的论文获县一等奖,余利辉、朱碧云、李早枝、程敏春等老师的文章在罗田教育科研杂志上发表。
6、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并且有所突破。本学期,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各3篇,各级网站刊登文章达70余篇,全面介绍了学校各项工作。
7、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本期有3人获国家奖,有45人获省级以上奖,28人获市级奖,23人获县级奖。
8、积极筹办了“河铺孝德之星颁奖典礼”。
学校在余校长的带领下,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2012年10月23日现场会在我校圆满召开。李青、尹文静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作了很多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效。
六、发扬优点,展望未来,谱写教育科研新篇章
1、积极稳妥,推进课改。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建立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履约《实验中学与双凤坳中学“手拉手”暨教师合作培养计划》,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3、加大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发挥“优课软件”、“班班通”优势,改善备课等教学环节管理。
4、以“弘扬教师精神,争做罗田名师”活动为契机,提振信心,深化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打造科研名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学年,新起点;新目标,新追求,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优化校本研训平台;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课题研究,科研兴校,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努力打造科研名校。
第三篇:双凤坳中学教育信息化经验汇报材料(定稿)
----双凤坳中学教育信息化经验汇报材料
双凤坳中学信息办公室
肖
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双凤坳中学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一年来,在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优化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初见成效。在此,我想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我校的做法是:
一. 加大投入,做“强”硬件设施。1.资金保障,一次性投入 万元。2.添置 等设备设施。
3.在“班班通”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校园全覆盖,新建“微课室”。
二. 明确职责,做“实”管理网络。1.成立“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2.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网络。3.形成系列规章制度。
三. 保障服务,做“细”跟踪维护。1.全程跟踪式维护。
2.安装管理软件,实施全程控制。3.及时评价反馈,硬件维护常态化。四. 精心设计,做“足”使用效益。1.建立“科室共享文件夹”,提高办公效益。2.建成“全科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3.
第四篇:双凤坳中学2014届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双凤坳中学2014届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我自信 我出色
我拼搏 我成功
耕耘分秒 勤奋造就天才
积蓄力量 实力铸就辉煌
拧成一股绳 搏尽一份力
狠下一条心 共园一个梦
成功来自坚持 执着创造奇迹
知识改变命运 奋斗成就未来
鼓干劲 争上游 六月中考勇夺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立壮志 展雄风 百日冲刺珍惜分分秒秒园人生梦
为理想 早起三更 读迎晨曦 磨枪挫剑 不惧兵临城下 为目标 晚卧夜半 梦别星辰 敛神养气 以备全力以赴
第五篇:2012秋双凤坳中学校本研训总结材料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双凤坳中学校本研训总结材料
本学期,我校以罗田县2012年工作要点为指导,认真落实县教育局郑局长、汪局长讲话及县教研室瞿主任关于“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报告精神,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合作中共享,在研究中提升”的校本研训策略,初步形成了“以研促训,学用结合,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新格局,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训理念。
学校一直把校本研训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中心工作来抓,以师生发展为本,扎实推进校本研训。
根据罗田县教育局校本研训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校本研训长远规划》、《校本培训学期方案》、《校本管理制度》及《课题管理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更加明确。
学校及时向全体教师传达了县校本研训精神,组织学习全县中学工作会议精神、教研室瞿主任《大力开展有效教研,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主题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教师思想,提高对校本研训的认识,树立校本研训“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理念。逐步确立自我发展意识,做到“六性”:一是全员性,包括培训对象的全体性。二是全面性,如师德、学历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教育科研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三是主体性,即培训对象——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主体意识。四是开放性,培训时间、主题,培训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五是实践性。校本培训天天在路上,自我发展日日在践行。六是前瞻性。着眼长远,志存高远是时代要求,不学习你只能定位在队伍的最后。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确保研训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校本研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廖建涛校长为组长,余利辉、廖国怀为副组长,年级主任、教科室教务处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学校还制订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校本研训制度。
1、健全校本培训管理机制。在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将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到位,责任到人。由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学校组
成的”五位一体”校本培训组织体系,保障了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
2、建立了科学合的激励机制。为了有效调动教师们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我们一是对校本培训质量进行周期评估。每个周期结束,由学校进行培训周期质量评估,达到质量标准的,转入新模式的培训。二是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估。结合骨干教师考评,对教师全面进行师德修养、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水平、普通话等级、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级、教育科研水平等的考核,这一做法对教师积极参入继续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三是将研训成果公示激励教师参训。学校按教师年龄段给教师提出目标,对优秀者及研训成果在学校网站予以公布,并向上级科研网站投稿,既能起到表彰的作用,又能做到资源共享。
3、建立校本培训保障机制。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校本培训正常开展的基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从制度、经费、时间、技术上提供必要的保障,如购买学习资料,学校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等,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办公条件。
三、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落实县教研室“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主题精神,我校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加强了研究,初步取得一些成效。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是广闻博采。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增强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如读《新课程理念》、《做最好的老师》、《高效教学技能的十项修炼》、《当好新时期班主任》等专著,学习教科室印发的《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资料,主题分为:县教研室瞿主任主题报告、杜郎口336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洋思中学先教后练当堂练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修养和教育教学理念。在读书征文活动中,程敏春、余蜜、李早枝、朱胜坤等教师的文章发表在罗田教育科研网上。
二是开设论坛。在广闻博采的学习基础上,我们开设教师论坛,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开发教师个人的潜能。如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了名为“强师论坛”栏目和“教师博客”板块,学校教师中有95%的人先后在网上实名注册,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教学新理念、学术观念、教学技能、师生沟通艺术等看法,目前已在网上论坛发帖数达1万以上,极大便利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三是个人研修。要求全体教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三个五”工程。“一五”即每年读一本专著;参加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或叙事;每一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
篇论文。“二五”即每一学期上好一堂公开课;每学期命制一份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总结;每月提出一条合理化教学建议。“三五”即苦练教师“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四是赛训结合。以教研组为龙头,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兴趣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期初确每个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组织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交流、集体备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教师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中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师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开展了“三字一话一画”、“五功”(课件、命题、教学反思、论文、案例)等教学基本功专题训练,并对达标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
五是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师徒结对”和“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本学期,有孙娟、杨霞、季凯胜、刘知芳四位新教师及四位顶岗实习生,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学校以科为单位成立“一对一师徒结对”小组,教科室督导各项工作开展,目前成效显著,孙娟教师参加全县阅读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六是专家引领。专家引领是把教师培训引向高层次的重要手段。我们不定期邀请的教育教学专家到校听课,指导教育教学。本学期,我校先后邀请了高永平主任、闻学之主任、刘剑主任、朱利军主任及多媒体讲师等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七是同伴互助。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结构,学校经常开展专项研讨、校本教研、校际交流、网络共享、考察学习交流等活动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本期,教科室开展专题研讨会3次,与三里畈中学开展一次校际交流,考察学习交流会1次,网络视频学习3次,班班通技术及计算机操作培训3次。
八是以考促学。为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习积极生与主动性,学校决定,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测试和一次计算上机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学新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案例分析、计算机文本处理、PPT课件制作、网络知识应用等。
九是外出观摩。根据学科特点及学校实际,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本学期,已派出孙娟、肖卫东、肖全良、杨霞、刘知芳、季凯胜、程敏春、廖灿春、余蜜等三十多位教师到省、市、县观摩学习。
十是领导带头。在校长带领下,发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督促和评价校
本教研;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带头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带头参加讲课等四优评比活动,带头参加“六个一”技能大比武。校委会承担专题讲座任务人均全期不少于2次,指导教研组及课题组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全期达10余次。校委会领导分工明确,都做到蹲点各教研组,班子成员每月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5节。
四、课题驱动,优化平台,推动科研工作发展。
为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结合德育工作重点,承担了十二规划课题即《孝文化教材开发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我校“课题驱动、研训结合”的校本研训特色。为了保证校本研训工作能按计划顺利进行,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构建起了“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管理网络。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与范围,将研究任务层层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即与孝文化氛围结合、与十佳小孝星评选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与知孝行孝结合、与校本教材开发结合,落实到各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领导担任责任人,再由各小组确定个案研究的内容,安排给每个教师,形成由骨干教师领衔,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的研究模式。这样的课题网络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们把指导组织开展各种孝文化相关的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六个一”活动:上一节小专题研究课,写一节专题案例分析、作一次小专题研究课的课后反思、写一篇小专题研究论文、写一篇课题研究小结、写一本专题学习笔记)。
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是在研究过程中对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而推理总结出来的,因此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成果的信度、效度。可以说,做好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是获得研究成果的前提。因此,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引导老师们认真收集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计划、总结、活动记载、检查评估、典型教案(课例)、效果检测、学生个案、阶段成果等资料,按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的类别进行整理,并实行专人、专橱保管。在今秋中期评估中,我校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得到县教研室专家的好评。
研训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以县教研室专家的建议为指导,秉着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思想,继续进行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加强课题研究,争取早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