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文化概论1
单选
1、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蔡元定 黄干 陈淳 真德秀
(2 分)
2、()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罗从彦 真德秀 朱熹 黄道周
(2 分)
3、宋代()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体例仿照《史记》而有所创新。
郑樵 李纲 祝穆 胡宏
4、(2 分)今人改编整理的《贻顺哥烛蒂》是()
莆仙戏 闽剧 高甲戏
梨园戏
5、在有关婚姻的谚语中,不要太讲究外貌美的谚语“牛好不在叫,妻美不在貌”出自()。
福鼎 上杭 武夷山 顺昌
6、台湾的布马舞蹈,即编马架时,在上头黏贴布而成竹马,表演时演员套进马中,马头在前,臂部及马尾在人后,如骑马状,可灵活移动身子。这与长期流行于闽南()的竹马舞,似有一定渊源关系。
南安 安溪 永春
漳州
7、(2 分)福州《渔歌》“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不尽青山绿水,吃不尽鱼虾渔鲜。”属于()。
海上渔歌 水上渔歌 闽南渔歌 闽东渔歌
8、(2 分)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高甲戏 歌仔戏 梨园戏 竹马戏
(2 分)
9、流传在()一带的儿歌《天乌乌》,妙趣横生,余味无穷。
闽南 闽北 闽东 闽西
(2 分)
10、()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旦在山坡。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街逶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宏恢,费时10年始修筑而成。
惠安崇武古城 福清万安古城 东山铜山古城 湄洲湾莆禧城
11、(2 分)()传说最早见载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蛇王宫》(长汀)
《人死蛇蜕壳》(宁化)《李寄斩蛇》(南平)
《蛇郎与四妹》(惠安
12、(2 分)()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泉州东岳行宫 德化石壶殿 惠安青山宫 龙海白礁慈济宫 13、2 分)纽约曼哈顿华埠的(),华文招牌林立,福建摊店密集,福州小吃店、福州味中味,福建人开的杂货辅、礼品店、照相馆,再加上满街不绝于耳的福州话使人恍惚回到了福州东街口。
法拉盛 缅街 包厘街 东百老汇路 分)
14、明代著名思想家()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他的文学观与封建正统的文学观相对立,著有《焚书》、《李氏文集》及诗话《骚坛千金诀》等。
李贽 陈第 黄道周 郑善夫
15、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
福州于山九仙观 泉州玄妙观 莆田江口东岳观 武夷山冲佑观
16、(2 分)祖籍浙江平湖的()于1929年1月入闽后,先后在闽南十四年时间,曾挂锡过厦门、南安、泉州、惠安、晋江、漳州、同安、永春等闽南名刹51所,并创办了“南山律学院”。
太虚法师 常惺法师 印顺法师 弘一法师
17、(2 分)泉州拓庆寺沙门静、筠二师于南唐中主保大十年(952年)合撰的()二十卷,为禅宗现存最古的灯史。
《高僧传》 《释门正统》 《宋高僧传》 《祖堂集》
(2 分)
18()的排幡操作时将一根长达五、六米的大竹杆杆扶起,放在操作人的足尖上,轻轻一挑,使幡落在人的肩上,再一拦,落在手上。
建瓯 建阳 顺昌 浦城 19、2 分)宋代朱熹为()写了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莆田慈寿寺 泉州开元寺 漳州南山寺 南安雪峰寺
20、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
经济繁荣 人民生活安定 外省高僧大量入闽 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 多选
21、(3 分)一般认为闽南十音是从北方传入闽南,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闽南的(中许多精华,形成了浓郁地方风格。
伬唱 民间戏曲 民歌 民间器乐曲
22、(3 分)闽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创新、总结。
补充)发挥 改动 超出
23、福建山水诗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远离战乱中心 漫游生活的影响 藏书丰富
24、福建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其最主要特点有()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
经济开发的多样性 海外贸易的兴盛 与台湾贸易交往密切 集市贸易的繁荣
25、(3 分)
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如()。
悠久的历史
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广泛 对福建经济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以物易物等多种形式
26、元代,穆斯林在福建有了很大发展的标志表现在()、穆斯林来源了不仅仅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不仅仅是商人为做生意而来,也有西域的军士为驻屯而来。
更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 泉州又修建了多座清真寺 穆斯林的足迹已不仅局限于泉州 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信伊斯兰教
(3 分)
27、《闽书》价值主要表现在()。
保存了不少明以前罕见的史料 以较为先进的史学观统摄全书 在标题和分类上有创新
现存最早而卷帙又最多的地方志
28、福建戏曲萌芽于唐,形成于宋,成熟于元,其原因,除了晋末至唐五代北方人民南移入闽而使中原古乐传入福建、唐五代福建官邸宴舞为常事并在民间也出现歌楼外,还因为()。
福建唐五代佛教兴盛使庙会成了演出场所
宋代福建中举及在外居官者返乡时常带家伎随侍娱乐 宋南渡后大批皇族入闽使皇族家班开始流入民间 与海外关系密切使海外艺术传入福建
29、福建佛教与海外的联系主要途经有()。
海外僧人来闽游学求法
闽地僧人赴海外取经弥法及化缘 在海外有大量廨院 海外僧人在闽地盖庙
30、(3 分)福建寺庙兼有的其它功能如()
娱乐功能 官驿功能 书院功能 流通经书功能
(2 分)
31、福州习俗家人出远门、亲友远来、长辈做寿、新婚初嫁等必吃两只鸭蛋和一束线面泡的“太平面”。()正确(2 分)错误
32、高甲戏传流剧目约600多个,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
正确(2 分)错误
33、采茶戏是流行于台湾客家地区的小戏,它用客家山歌小调和客家话演出,是随着客家人移民而传入台湾。经过台湾艺人努力,在服饰、脚色、身段等方面更加复杂精细,并出现了“采茶歌仔戏”,(也有人称此为大戏)。()
正确 错误
34、(2 分)福建戏曲常用身段动作来表现虚有的实物,如莆仙戏《春草闯堂》“问证”中,知府让春草坐轿,自己步行相随,春草、知府、轿夫分别采用各种步法,逼真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上坡下坡、直跑转弯、涉水过沟等形态,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轿子的存在。()
正确 错误
35、福建沿海一带随着长期对外贸易的开展,人民商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厚利使行商贩货者再已不被认为是末流之徒,商品经济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经常出海贸易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自觉或不自觉地汲取了国外新观念、新思想、使人们(主要商人)的思想不同程度得以改变。()
正确(2 分)错误
36、福建有些地方送的寿礼有一定寓意,如鱼,取“有余”之意;米酒,取“粮足”之意;面条,“取长寿”之意;衣物,取“有依靠”之意;枣子,取“早生贵子”之意;桔子,取“吉利”之意等。()
正确(2 分)错误
37、古代商人地位最低,一旦从商,则不得仕宦为吏。但在福建,商人都有一定影响和势力。()
正确 错误
38、旧时闽南惠东妇女在婚后三天就要回娘家长住,只有逢年过节及农忙时才到夫家住几天,一年总共时间不过六、七天,所以有的甚至结婚多年夫妻之间还不认识。()
正确 错误
39、有人把孔孟称为第一期儒学,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闽学,就没有理学;没有理学,就没有新儒学。()
正确 错误 40、福建地狭人稠,早在明代,福建就因人口增值太快而出现了过剩。()
正确 错误
41、(2 分)比如福清在“迎亲”时,有“拦花轿”的独特习俗:迎亲回来路上,人们可以用条椅等拦住花轿,只有让拦路者满意,才让通过,新郎新娘不得生气。一路上拦的人越少,越顺利,越说明新娘的才貌闻名远近,新郎也就越光彩。()
正确 错误
42、宋代,伊斯兰教在泉州很活跃,这与穆斯林人数急增有关。()
正确 错误
43、福州的“三坊七巷”起建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中坊制典型代表和中国南方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之一,其中有许多不同时代工匠的精巧佳作,至今仍保存了大量的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建筑,被建筑界喻为一座庞大规模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正确(2 分)错误
44、福建道教音乐具有独特的乡土味,它从福建民间音乐和戏曲中汲取营养,又给福建民间音乐以多方面影响。()
正确 错误
45、福建方言复杂,所以在清代还开设了纠正地方土语的 “八旗官学”。()
正确 错误
第二篇:闽文化
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性;②难融性;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①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②包容性;③注意节义,勤政爱民;④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 ;⑤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动推波助澜,韩愈称其“志在古文”(《题欧阳生哀辞》)。词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为柳永和张元干。诗歌理论方面,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体系完整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著,在各领域都作出贡献的最具代表性的刘克庄,一代名医蔡襄著有《蔡忠惠公文集》,明代福建著名的作家有林鸿为影响广泛的“闽中十才子”之首,著有《鸣盛集》。近代福建作家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有陈衍,著有《石遗室诗话》等。还有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翻译了四十余种世界名著。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答:①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②外地传入;③脱胎于戏曲;④宗教的影响;⑤多方面的影响。
4、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
答: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①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②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③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④高甲戏流行于闽南方言区,渊源于明代泉州地区民间街头妆扮游行;⑤芗剧也称“歌仔戏”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
5、福建石雕的特点有哪些?
多与佛教有关的诗词和楹联;⑧建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寺庙和佛塔;⑨对福建的音乐、舞蹈、戏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⑩推动了福建刻书业的发展。
3、简述福建伊斯兰教特点?
答:①穆斯林来源广泛;②居住分散;③汉化程度较高;④同中有异的风俗民情。
4、简述历代福建道教发展概况?
答:道教正式形成于东汉,传入福建时间很早,福建道教在唐五代有很大发展,福建道教在宋代达到鼎盛。宋代统治者追封大批道教神庙和民间信仰神庙,福建极多,推动了道教在福建的普及。元明时期,福建道教虽然不以宋代那么鼎盛,但由于元代统治者对道教两大教派的支持,明代统治者对道教采取推崇和利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使福建道教依然久盛不衰。清代,福建道教开始衰微,不仅新建道观少,以往大部分重要道观因得不到维修而久久湮没,著名道士也寥若晨星。
5、简述福建民俗丰富多姿的原因?
答:①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②地处偏僻的自然环境;③极强的家庭观念。
二、论述题
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
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宫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有利于建立海峡西岸文化走廊。海峡西岸的闽东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有利于闽东南的建设。第七,有利于沟通与台湾关系。台湾80﹪为福建人,闽台同属一个文化区,闽台血缘相亲、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民俗相同。第八,有利于增强海外侨胞对闽地的凝聚力。福建省旅居海外乡亲有1030万人,各种同乡会、联谊会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与福建的联系。
2、试述为什么在学《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
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答:答:闽文化与其它区域文化有不同之处,是它的影响已不仅仅在福建、在国内,而是步出国门,具有一定的国际性,祖籍福建的海外华侨、华人有1030万,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颁布在全世界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不仅在所在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保存着闽地的习俗,还千方百计回到故里,寻根访祖。此外,台湾80%同胞祖籍福建,闽台文化同源,语言相通,民俗相同,血缘相亲,地理相近。台湾文化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闽文化的移植,因此研究闽文化也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台湾文化,为早日实现两岸统一做出文化战线上的贡献。
面对如此色彩缤纷、博大精深的闽文化,它带给我的最大启示便是一切行动一切文化都要扎根民间。从老百姓中学习最朴素的道理,并将此富含浓厚文化气息的知识进行提纯,然后仿效闽学的兴旺教育之风将闽文化在高校间传播。我愿成为传播闽文化的一员排头兵。
《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对我最大的帮助是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当今世界如何变化,它都是建筑在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的。如果脱离现实而去空想一个不切实际的所谓近现代世界,那无异于想在虚幻中建立空中楼阁,注定难以有所作为。《闽文化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答:长于文论,是福建文学第一特点,擅长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
答:福建在唐初还没有完全开发,由于地处偏远和闭塞,与中原各地蓬勃兴荣的文学盛况相比,福建前期几乎没有出现作家。唐中宗时期,福建进士第者络绎出现,唐统治者的诗赋取士制也使福建文人开始活跃。唐五代福建较为著名的作家如:欧阳詹,字行周,晋江人,贞元八年(792年)进士,与韩愈为好友,文学上也是同道。他为古文运
答:福建最著名的石雕是惠安石雕和寿山石雕。惠安石雕包括建筑装饰、人物、动物、用具等,包罗万象。共分四大类:①圆雕。②浮雕。③沉雕。④影雕。寿山石雕艺术特色是“石”,即根据石质、石及、石形和石色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也称“因势造型”有“一相抵九江”之说。
6、简述福建各地剪纸特点?
答:福建剪纸比较突出的如泉州、漳浦、柘荣、浦城等地。泉州剪纸相传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春节时流行刻红签,如“福符”一般贴在厅门上楣,五张一堂,宽四寸,长六七寸,刻以麒麟鲤鱼跳龙门等字样,四周饰以古钱图案。漳浦剪纸在北宋时就流传于民间,被称为“铰花”,风格纤细秀丽,典雅大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趣,内容多取之于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是柘荣剪纸随意性很强,风格粗犷而抽象。
鞋帽花是柘荣剪纸中常见的形式,剪纸明朗、简洁。蒲城剪纸样式多样,大小不拘,或方或圆,画中有物,物中有字,具有独特的风格。
二、论述题
1、试述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
答: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有五个方面:①保存了全国最多的南戏剧目和中原古剧,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特别是莆仙戏、梨园戏在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脚色行当等方面都与南戏关系密切。梨园戏不仅保留了大量宋元南戏剧目,在音乐和演奏上也都保留了唐代古乐的结构特点和演奏遗风。②剧种的形成过程复杂,汲取营养丰富。福建戏曲所以难以明显区别外来剧种、本地剧种则因为它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各种艺术、各种剧种互相融汇的结果。如潮剧传统剧目《荔镜记》曲文即以泉州方言杂潮语写成的。③保留不少稀有剧种。这是福建的封闭所致。如过去许多戏剧史家们认为。“四平腔”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已以绝灭。④赴东南亚演出频繁。剧种为高甲戏、闽西汉剧、莆仙戏、戏园戏,闽剧、芗剧等。赴外演出时间之久,戏班次数之多、剧种之多,为全国地方戏中所不多见。⑤演出习俗繁多。福建各剧种演出习俗之多、之细、之繁,实为罕见。开演前、演出中、演出后各剧种都有一种详尽种序。总之,福建戏曲以其独到的表演艺术而令人赞叹。
2、你所在地域有哪些民间文艺样式,试述之?
答:我所在地域是泉州,泉州州的民间文艺是十分多姿多彩的。1.笼吹;2.拍胸舞;3.车鼓;4.大鼓吹;5.泉州民间文艺-十音;6.彩球舞;7.火鼎公火鼎婆;8.泉州民间文艺-说书;9.泉州民间文艺-弄狮;10.泉州民间文艺-弄龙;11.跳鼓舞;12.泉州民间文艺-踩高跷;13.捉鸭;14.采莲;15.泉州民间文艺-笋江泛月16.南音17.提线木偶 1.泉州南音2.梨园戏3.泉州提线木偶戏4.高甲戏5.惠安石雕6.南派布袋戏19.李尧宝刻纸20.永春纸织画福州:
如音乐方面:福州比较流行水上渔歌,充满豪情,节奏整齐。结构均称。福州流行的民间器乐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州十番”,曲目有万余卷,曲调来源分为:曲牌、小调、哗牌、打击乐四类。
舞蹈方面:福州的民间舞蹈也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连江城关一带流行跳“灯舞”还有族舞蹈,宗教舞蹈等。
戏曲方面:福州最流行的就是闽剧了,俗称福州戏。传统剧目丰富多达1500多个,青乐曲调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绘画艺术方面:福州也是人才辈出,有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郑思尚,代表作《墨兰图》使“露根兰”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闽文化概论》作业3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佛教特点?
答:①福建佛教自唐代后,虽然发展不平衡,但从全省范围上看,至近代的持入不变;②福建许多著名高僧或开宗立派,或持一家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外省高僧与福建关系密切,他们或云游福建,或是长期驻锡弘法于福建,有的成为开山祖师,大大促进了福建佛教的兴盛与发
展;④与海外交往密切;⑤寺庙兼有其它功能;⑥独特的出家形式;⑦寺藏佛学经典浩繁。
2、简述佛教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影响?
答:①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寺院承担了种种徭役和较多社会公益事业;③对福建士大夫的思想产生了几位深远的影响;④寺院成为读书讲学之处,推动了教育的普及;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⑥保存了许多稀世石雕佛像;⑦留下了许
1、论述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
答:道教在福建的久盛不衰,对福建民间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表现:①产生了一大批道家金石和书籍,进一步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史料和道家经文典籍。②道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渗透,还繁衍了许多道教有关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福建民间文学的宝库。③福建有许多道教或与道教有关的歌谣。④道教音乐具有独特的乡土味,它从福建民间音乐和戏曲中汲取营养,又给福建民间音乐以多方面的影响。⑤福建道教舞蹈极有特点。⑥道教在福建的普及,促使闽地出现了一大批以宣传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一些已成为全面的宗教艺术珍品。⑦福建道教对福建民俗也有很大影响。
2、论述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表现及原因?
答: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地方官吏的支持和倡导。地方官吏对教育是否重视,对教育的兴衰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②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是一些以教书为业的教育家。每个朝代都有这样一批教育家。③科举的久盛不衰。我国正式开始以策取士,始于隋,唐代开始大兴。科举业的兴旺,大大推动教育的普及。④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福建的家族大都注意族人的教育,形成了以读书为光荣,以不读书为耻的族风。而子弟靠科举出人头地后,又不忘荫蔽本族,或出资赞助,或激励中士子苦读,大大推动了教育。⑤多种类型的学校。福建历代办学有多种形式,除了官办的府学、州学、军学、县学、或官、或民、或半民半官的各种书院、私塾等外,还有多种类型的学校,以满足各种不同阶层人的需要。⑥刻书业的繁荣和藏书的丰富。闽刻书业始于五代,后随着读书应试风气与日盛行,再加上福建造纸原料丰富,所以刻书业鼎盛于宋元明。无论宫刻本、家刻本、坊刻本都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长期不衰。
启示:政府应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风尚。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优秀师资人才。对于家族式教育的重视应予保护。兴建各种学校,开放图书馆或网络、书籍经典共享。
《闽文化概论》作业4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
答:①楼址选择灵活多变②充满人性味的内部构造③就地取材不费能源④突出中心,凝聚力与内围空间结构的向心力⑤杰出的实用功能⑥楼中多层次和房间作用统一⑦一般都有附属建筑,⑧外观布局合理美观。
2、简述福建古代寺观在建筑史上价值?
答:福建古代寺观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第一,门类齐全,年代久远,无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有最古老的寺观保存。第二,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在继承古制上有所创新,较为灵活,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宗教建筑艺术。
3、简述福建经济特点?
答:福建经济特点是:经济开发的多样性,海外贸易的兴盛,与台湾贸易交往密切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始终活跃着规模庞大的商人队伍,推动了福建经济的发展,集市贸易的繁荣,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
4、简述历代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答:造船业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闽越族以“习于水斗,便于用舟”著称。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发明了独林舟。三国时期,孙吴把福建当作造船的基地。南朝时期,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宋代福建造船业达到新的高峰,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元代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频繁而更加兴旺。泉州为元代四大海舶建造基地之一。明代福建仍是全国造船中心之一,在全国继续居领先地位。清初,统治者实施“迁界”,打击了福建航运业。造船业也被殃及。后随着海禁松弛和迁界撤销,福建造船业逐渐恢复。
5、简述福建雕版印刷的特点?
答:福建雕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特点有:
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二、规模宏大,种类繁多;
三、多种方式的刻书途径:如①书坊刻书②官府刻书③其它类型刻书;
四、在刻书上形式多有创新,如:①经注合刊②书封面装饰和实用相结合③多有附带内容④字体多样⑤图文并茂。
6、简述苏颂对我国科技的贡献?
答:苏颂:泉州南安人。北宋进士。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机械制造学、药物学三方面。苏颂撰述的《新仪象法要》是我国现存详尽的古代天文仪专著,集中反映了11世纪我国天文学领域的新成就。他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并以水力驱动,通过多级变速,传动系统各部件,使上述各机构的运转,保持与天上日视运动同步。集计时,天文观测和天象演示功能于一体。苏颂还增补《开宝本草》并奉旨编撰了《本草图经》21卷,不仅为辨识近似的药物而绘制了近千幅药图,还系统地收录了大
量的单方、验方、详述其炮炙,配制的方法和用法,集中反映了北宋中期医学成就
二、论述题
1、论述闽台贸易特点?
答:闽台经济贸易的特点主要有四:①双方长期互补在贸易初期就明显地表现出来。②多渠道的贸易。由于诸如“海禁”官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闽台贸易一直是以多渠道形式进行。总的有合法贸易和违禁走私贸易两种,其中合法贸易又分官商和民商。③多港口的对渡。多港口的对渡进一步促进了闽台贸易,繁忙之时行驶在台湾海峡的闽台货船多达千余艘。④郊行的兴盛。闽台两地的郊行组织,对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2、结合辅教材《闽文化述论》上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所熟悉的福建某个区域的文化特点?
答:晋江的《陈嘉庚择婿》故事说,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南洋开办的橡胶园里有一位新来不久的年轻杂工叫李光前,不但做工勤劳,学习也很努力,他不贪享乐,拾金不昧,把橡胶园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陈嘉庚非常赞赏李光前这种勤奋忠实精神,在众多的青年中选为自己的女婿,表达出华侨在海外薪传中的高尚情操。永定《建造华人池》故事讲述了爱国华侨胡文虎得知上海外国租界的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非常气愤。他在巴烈班次建造了一座游泳池,命名“华人池”,门口挂一块牌子,写着“只准华人入内游泳”。有两个外国人偷偷摸摸进入池内游泳,被一群中国人扭送到门外,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上面两个故事都是与海外华侨有关的,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福建东临大海,漫长的海岸线为与海外相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福建侨民侨居世界各地,使福建成为著名侨乡,广大华侨为他们所在国经济的发展和增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民间故事中反映侨乡民俗与华侨爱国爱乡,薪传中华文化与吸收城外文化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许多故事脍炙人心,传承不衰,成为鼓舞后人奋发向上的口传教科书。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使福建的民间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2.你所在的区域有哪些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请举例说明。(1)闽南民俗文化圈至今保持着古朴的民风,具有奇特形态与神异功能的“风狮爷”成为众多辟邪物中最重要的一种。
“风狮爷”正是融合风神、瓦将军之灵异和狮子之威武于一体,从而形成神、兽合一的偶像,成为闽台民间用于止风、辟邪、制煞、压胜的镇物。
根据其造型及功能分类,金门“风狮爷”一般分为三类。
其一是村落型风狮爷,这类风狮爷造型高大,呈直立状,甚至采用拟人化手段雕刻而成,一般为石制。安放在村落外围或入村路口,或村中较为显著的位置,是整个村落的保护神。民众为之设立“神诞日”,届时必将举行较为隆重的祭祀仪式。
其二是墙壁屋脊型风狮爷,这类风狮爷包括小型石狮雕像;砖制或陶制“瓦将军”;各类石敢当;或者是上文提到的神兽及其他图案、咒语的结合体。造型较小,石狮雕像一般采用蹲坐式。其主要目的是辟邪镇煞,保护居室平安。
其三是观赏型风狮爷,这类风狮爷较为晚出,主要是适应观光旅游之需而出现。造型各异,有的极尽夸张之能,追求奇特的艺术观赏效果。有的是适应随身携带的工艺美术品,造型小巧玲珑,形态活泼可爱。金门风狮爷的独特表现形式说明,闽南民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信仰地域地理、人文因素的影像,必然出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特点。(2)泉州人崇拜的关帝,乃是家喻户晓的三国历史人物关羽,是一尊全国性俗神。泉州崇拜关帝的庙宇很多,其中香火最盛的是泉州城内涂门街的通淮庙。善男信女们来庙焚香求签者络绎不绝。
泉州崇拜的地方性俗神甚多,除关帝外,还有保生大帝、天后妈祖,以及惠安的青山王(张悃)、永春的乐山王(即九日山的通远王,原为乐山隐士),安溪的清水祖师(陈普足)、晋江的对山夫人(苏六娘),等等。
泉州曾是朱熹过化之区,又有“世界宗教博览馆”之称,故其俗神崇拜的融合性特征甚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儒、道、释的渗透,从而使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3)南音演唱
一条古音乐的河流,从中原古韵中流淌而来,弥散在辽阔的泉南大地。
千年的音符成为翡翠般的活化石,不老的宫商角徵羽,历久弥香。袅袅南音,时而像岩洞滴水那么飘逸悠闲,时而像林间啼雀那么婉转多情,时而像骤雨叩窗那么激起欢悦。一首《梅花操》,一首《八骏马》,如此的勾魂摄魄!
从闽南的古厝下启程,以超越时空的方式漂洋过海,播下的种子,生长一种思念,在游子心中发芽。(4)泉州拍胸舞
带着古闽越人对蛇图腾的崇拜,从岁月深处舞动起来。剽悍的男子汉组成舞队,赤脚,袒胸露背,没有任何乐器伴奏,随着领舞者一声吆喝,齐刷刷地抬起左掌,向着自己的右胸猛力拍击,接着,是右手拍向左胸,而后扬起手臂和手掌分别下击肋部和大腿,变幻有序,发出响声——噼啪!噼啪!
玉驴颠步、金鸡独立、蟾蜍出洞、半月斜影。边歌边舞,情绪热烈,风趣浪漫,粗犷明快。矫健的舞姿,舞出侨乡豪迈的气概。(5)提线木偶
这鲜活的精灵,插上秦汉、晋唐的翅膀,穿越历史烟云,翔舞在历史文化名城。
粉彩工艺的木偶头,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艺术家灵巧的双手,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16条纤细悬丝,牵出700余出传统剧目。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丫环奴仆,乃至雄鸡、小猴,无不形神毕肖。
一个王朝的兴衰,一段别离的故事。那小小的戏台上,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
(6)笋江泛月
笋江泛月也是泉州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即每当中秋佳节,明月当空,笋江桥的每一个桥孔都映出一轮皓月,轻舟自金鸡桥沿江而下经笋江桥至顺济桥。桥上和两岸,游人成群结队,与舟中游人共赏江天月色,南音幽雅,管弦悠扬,笋江泛月充满诗情画意。
1.泉州民间文艺民间文艺笼吹
2.拍胸舞: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自如不拘地颤头、投足、拍胸、扭腰;双手起落,有节奏地拍胸挟腋、偶而又投足拍腿、屈臂击肘。时而跳跃、时而跪蹲、时而抬腿、时而踢腿。边歌边舞。豪迈矫健、情绪热烈、风趣浪漫。3.泉州民间的车鼓
4.在泉州民间甚为流行,每逢盛事庆典迎神赛会,迎宾或出殡,都请大鼓吹乐队临场吹奏,以示隆重。
大鼓吹原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宫廷鼓乐,有多种用途:用于皇帝出巡,日出巡鼓吹;用于皇帝宴请群臣,日黄门鼓吹;和于将帅征战凯旋;日祝捷鼓吹;用于迎接外国使臣来访,日迎宾鼓吹。
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年间,南安英都洪氏科第蝉联,仕臣不绝,为了流传荣誉,即将宫廷鼓乐与民间礼乐融为一体,建成大鼓吹乐队,于是随着岁月迁延而在民间传播开来。
5.十音是由南北管、弦乐、打击乐等多种乐器即“双箫一嗳”(洞箫、品箫、唢呐)、“三倒”(三弦、月琴、双清、)、“ 三竖”(二胡、京弦、瓢弦)及板胡、北琶、大广弦、壳仔弦;打击乐为五音配硬鼓(百鼓)、响盏、小叫等组成的合奏。主要演奏《跳龙门》、《贵子图》、《上下楼》、《十八板》等民间歌曲和小调,曲调通俗明快,节奏轻捷热烈,是民间音乐活动的主要形之一,深受群众欢迎。6.泉州民间文艺-彩球舞
彩球舞又名“踢球舞”或“贡球”,是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喜庆等表演的民间文艺活动主要形式之一,出自梨园戏 《李亚仙》。表演形式是以一位男演员为中心,他头包武生巾帕,身穿箭袖排扣衫,腰间紧束帛带,膝弯处缚束裤筒,脚穿软底鞋,双手舞弄长柄彩球。另有4位妙龄少女丫髻簪花,彩衣绣鞋,伴随乐曲,&127;婆娑起舞,表演出踢球、碰球、抛球等等身段动作,载歌载舞,唯妙唯俏。7.泉州民间文艺-火鼎公火鼎婆
《火鼎公火鼎婆》是泉州民间在春节元宵期间和寻常喜庆佳节、迎神赛会经常表演的一种舞蹈。扮演老公公者身穿羊羔黑裘,下穿宽筒裤,裤脚束紧,脚穿圆口软底布鞋,腰束长绸巾,一手拿着桔木长烟管,一手执着芭蕉扇,属“破衫丑”打扮;老婆子身穿镶边大襟红衫,下着镶边宽筒大红裤,头顶盘起高高的发髻,脚穿厚底绣花大红布鞋,一手拿红手帕,一手执着大圆蒲扇,属“家婆丑”打扮;乡村少女身穿青绿色的镶边大襟衣和宽筒裤,脚穿绣花软底布鞋,肩挑一担用绳子扎系的木柴,属“丫环”打扮。另二人(或由扮公婆者替代)抬着一口架在木框上的大铁鼎,鼎中柴火烧得通红。伴随着民间小调《十花串》(又称《流水板》)等乐曲的节奏,在“人巷”中或快步飞穿或缓缓踯,舞姿神态随意变化,颠而不狂,醉而不痴,不时用蒲扇煽火鼎,一路上,做出种种滑稽逗人的动作或用幽默语言惹得观众捧腹大笑。挑木柴的跟随其后,亦步亦趋。这个舞蹈寓意是盼望日子过得兴旺火红。8.泉州民间文艺-说书
说书俗称“讲古”,是泉州城乡常见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城市说书艺人大多收费,而农村讲古,则居多义。所说书目,多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封神榜》、《西游记》和《七侠五义》等章回小说。
9.泉州民间文艺-弄狮
弄狮又叫舞狮,有“文狮”、“武狮”两种,但都需要揉进武功技巧。“文狮”通常以“双狮抢球”形式表演,两头狮子争夺一颗彩球,把狮子耍闹逗趣、天真活泼的憨厚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新的文狮套路有:出洞、伸腰、伸脚、刷洗、喂果、单狮戏跃、双狮抢球,并配京调鼓介(冲头、四介、四槌半、紧鼓、慢鼓)及十音曲《贵子图》、《牡丹图》、《双贵图》、《跳龙门》等。时表演者用古代兵器打斗擒杀狮子,显出威猛雄浑、争拼格斗的凌厉气势。1946年泉州码头工人成立武狮队、有108名,以龙虎两面旗带队,队员用单行、阵排官刀对练,打鸽仔、大刀杀狮、大刀单打狮、仙剑与单枪对打等“武术套路”,结合绕龙门、一字长蛇、蝴蝶、螺阵等绕阵变换队形,煞是壮观。
解放后,弄龙、弄狮技艺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改变了“东佛打狮”、“西佛打龙”的对峙陋习,结束了封建械斗。1951年“五一”节,搬运文工团第3分团五堡舞龙队与第2分团富美武狮队在体育场同场表演,在中山路同队踩街,开创了团结合作的新风尚。10.泉州民间文艺-弄龙
弄龙亦称舞龙,是民间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泉州的弄龙从造型、套路到配手,都颇具特色,分有男龙队、女龙队、儿童龙队。龙的身长大致为20至60米、20至50节、操演者20至50人。龙的造型:头凸、鬓长、睛睁、鼻长、耳展,全身涂饰蓝绿色磷片,显得威武雄壮、活龙活现。弄龙时,龙珠掣动全局,举珠者,要有武功,翻、滚、打、斗都运用戏曲武打程式,龙头随珠舞动,龙身节节相随,龙尾摆动殿后。弄龙时,一般是男队只打击乐,女队加奏管弦。弄龙的全程为:“青龙出海”、“腾云驾雾”、“龙游鲤城”、“跳跃龙门”、“龙盘礁石”、“青龙滚珠”等。
11.泉州民间文艺-跳鼓舞
跳鼓舞在泉州的流传,据说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主要用于谒祖、晋寿、佛诞、庙会、祈雨等宗教信奉活动,它的特色在于以鼓为主,而鼓的敲击形式别致多样,有软鼓、硬鼓、单鼓、慢鼓和紧鼓。相传跳鼓舞是根据《水浒传》中的故事片段编成的舞蹈。它表现的是梁山泊好汉化装成杂耍戏班,以卖世为幌子,伺机混进城门,去劫法场,抡卢俊义的这段情节;人物有鲁智深、顾大嫂、孙二娘、阮小
二、时迁、燕青等六人,他们各执道具,逗趣取乐,动作轻快,配合默契。整个舞蹈在清脆悦耳的各种击乐音响的动人旋律中进行。12.泉州民间文艺-踩高跷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乃民间节日在广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如《管甫送》、《闹天宫》、《八仙过海》、《水漫金山》等等。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水漫金山》中的法海木脚高达4尺,小沙弥2.5尺,鱼兵虾将因要翻滚起扑打,所以木脚只高1.5尺。13.泉州民间文艺-捉鸭
捉鸭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即每年端午节在划龙舟的同时,在江河中浮游着一根涂了油脂的长圆木,圆木的另一端挂着鸭笼或小猪笼,笼子有门,谁能沿着浮游的圆木走到末端拉开笼门,那笼子里装着的鸭子或小猪即归于他,俗称“捉鸭”。但是赤脚走浮动的油木谈何容易,往往走不到一半,即“噗通”掉下水去,惹得观众哈哈大笑,江中岸上,一派欢乐。
14.泉州民间文艺-采莲
采莲俗称“唆罗连”,也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意在驱邪消灾、祈求吉祥平安。端午节这一天,一伙人扛着木雕的老龙头,举着旌旗为前导,吹奏唢呐、串乡游行,到各家各户“掸尘”,口唱“龙王出世除灾难啊,唆罗连哪,罗连里罗连啦……”,主人则把准备好的红包送给他们,以示答谢。《泉州府志》载:“五月初一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锣鼓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和米”。15.泉州民间文艺-笋江泛月
笋江泛月也是泉州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即每当中秋佳节,明月当空,笋江桥的每一个桥孔都映出一轮皓月,轻舟自金鸡桥沿江而下经笋江桥至顺济桥。桥上和两岸,游人成群结队,与舟中游人共赏江天月色,南音幽雅,管弦悠扬,笋江泛月充满诗情画意。
谈谈你对闽南婚嫁习俗的看法
男婚女嫁,是每个人都要关心的问题,婚姻幸福,是众多年轻人的憧憬。据了解,闽南地区高嫁妆婚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
这种婚俗就是这样沿袭下来,即使有小小变动,却“万变不离其宗”。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的风俗礼仪保存得较为完备,其中当然包括这一项重要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变迁,婚嫁之风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时至今日,当市民生活已迈上小康之路时,当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时,我们吃惊地发现,社会的日益富裕带来了新的婚嫁问题:
其一是男方重高嫁妆,女方贪高聘金。就聘金而言,已经从200元、400元上升到现在的8万元、10万元、20万元甚至更多。嫁妆由自行车、14英寸电视机到现在的小车、甚至住宅。因此,很多普通家庭一到子女谈婚论嫁时,就犯愁了。有些人因没钱而无法结婚。其二是讲排场。很多人为了讲排场,设立很多名目,订婚宴、女婿宴、结婚宴、还亲宴,每一场宴席都铺张浪费,几十桌、上百桌的大场面比比皆是,并且攀比严重,规模不断扩大,宴席的规格也不断提升。泉州目前的酒席价格,高、中、低三档分别是一桌2000元、1500元、1000元,这使一些家境不好的不得不“阉鸡跟凤飞”,硬撑着。
竞相攀比的高嫁妆、高奁资,已在我们周围催生了不少悲剧。表面的风光无限,常隐藏着深深的无奈。
在新时代中,我们更该关注实实在在的婚姻、生活质量,更该追求婚礼的个性和品位。那种一味追求面子、排场,把婚姻的风光乃至基石建筑在金钱之上的高嫁妆之风,是到该悬崖勒马的时候了。
为什么说闽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闽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各区域差异鲜明、人的性格特点千差百异、方言复杂、民间信仰神灵众多、民俗民风不同、各种艺术难以交融。如闽中三山文化,莆田妈祖文化,闽东畲族文化,闽西客家文化,闽南侨台文化,闽北理学文化等争奇斗艳,平分秋色。这些文化都无法很好的融合,最典型的是闽语的复杂性。福建流行的方言就有七种。并且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戏曲,如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等。
造成闽文化的多元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个方面:(1)地理环境因素。福建依山傍海,高山急流把福建分隔成几片自然区域,各区域内又由于山脉河流走向,再被划分为若干个闭塞的小区,因此难以交流、沟通。
(2)构成闽文化的成份极为复杂。从前面“闽文化历程”中可知道,闽文化的形成与闽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关系密切,而其中各种情况也异常复杂,并不都是集中在某个局部,因此闽文化不会长期在某区域发展,其发展中心容易转移。如秦汉闽越文化、唐代漳州文化、五代闽国文化、宋代建州文化、元代泉州文化、明代月港文化、晚清侯官文化等都曾各领风骚。因此谁也垄断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
(3)中原文化延伸至福建后不同程度受到闽地文化影响,无法形成坚强内核。虽然中原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进入福建,时间之长久、内容之丰富,是全国其它省所罕见的。但由于中原文化分期分批进入,且闽地又较封闭,中原文化进入后又被隔绝,因此显示出寄居性质,难以一统闽地文化。
综上所述,我们对闽文化多元性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正是这种多元“兼容”,才构成了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无比璀灿。深入开发这种文化资源,必将对福建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三篇:2016年春闽文化概论作业2[范文]
客观题 共50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明代晋江人()对肖像画有独到贡献,能突破成法,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方法,人称凹凸法。
A.周文靖 B.郑文林 C.郭汉 D.曾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题(已答).()年画《小上坟》取材于民间传说:刘禄敬入京应试中举后未归,其妻肖素贞疑已亡为其上坟,后刘任县令返家途中遇一孝服女子哭祭于荒冢间,审之才知是妻。图中刘禄敬戴团纱,穿官家,肖素贞穿大襟清装,头扎素巾,手举香烛祭盘,后有二衙役,绘刻精美,为年画中孤本妙品。
A.福鼎 B.泉州 C.厦门 D.龙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照书本
第3题(已答).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
A.福州于山九仙观 B.泉州玄妙观 C.莆田江口东岳观 D.武夷山冲佑观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北宋时,()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福州 B.漳州 C.泉州 D.厦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已答).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A.蔡元定 B.黄干 C.陈淳 D.真德秀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是现存的第一部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
A.<福州府志> B.<八闽通志> C.<闽大记> D.<全闽记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7题(已答).(),字惟度,福清人,诗多反映兵乱和哀叹人民生活困苦,充满隐逸情调,著有《枕江堂集》。
A.陈常夏 B.谢亦骥 C.林佶 D.魏宪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8题(已答).()有著名的柚子宴,宴席上点柚灯、喝柚茶、吃柚果和柚皮蜜饯。
A.漳州 B.泉州 C.厦门 D.龙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9题(已答).宋代()从事教育五十多年,提出了七大教学原则,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A.罗从彦 B.李侗 C.朱熹 D.黄干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0题(已答).福建的方形土楼也称方楼,闽西俗称四方楼,闽南俗称四角楼,这是一种以长方或正方形造型的土楼。闽西规模最大、主楼最高的方楼是永定的()。
A.馥馨楼 B.善成楼 C.裕德楼 D.遗经楼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1题(已答).(),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唐末五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2题(已答).()在技术上有三个首创,即:筏形基础,种蛎固础法,浮运架梁法。
A.泉州洛阳桥 B.福州万寿桥 C.福清蹑云桥 D.莆田宁海桥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3题(已答).唐五代福建作家()对律赋的领域有新的开拓,其《江南春赋》虽写江南秀色,却能针对时事抒情,打破了诗赋的常规,赋中今日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是传诵一时的名句。
A.王棨 B.郑良士 C.江文蔚 D.陈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4题(已答).()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体系完密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著,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A.严羽 B.魏庆之 C.蔡襄 D.郑思肖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5题(已答).()福建出现了以收精炼气为主的炼养派和以役使鬼神为主的符箓派,一些著名道士都分属这两大派。
A.唐五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6题(已答).福建闽越人图腾()
A.蛇 B.鸟 C.猴 D.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7题(已答).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
A.上官周.华嵒 B.上官周.黄慎 C.华嵒.黄慎 D.翁陵.华嵒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8题(已答).福州《渔歌》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不尽青山绿水,吃不尽鱼虾渔鲜。属于()。
A.海上渔歌 B.水上渔歌 C.闽南渔歌 D.闽东渔歌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9题(已答).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降旨保护伊斯兰教,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地嵌置于()北墙壁上。
A.邵武清真寺 B.福州清真寺 C.厦门清真寺 D.泉州清净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0题(已答).明代晋江人()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A.郑鸿逵 B.王忠孝 C.黄景昉 D.谢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21题(已答).一般认为闽南十音是从北方传入闽南,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闽南的()中许多精华,形成了浓郁地方风格。A.伬唱 B.民间戏曲 C.民歌 D.民间器乐曲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第22题(已答).福建陶瓷业的繁荣,除了与生活所需有关外,还与()有关。
A.得天独厚的资源 B.民俗的影响 C.信仰的影响 D.对外贸易的需要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照书本
第23题(已答).福建佛教与海外的联系主要途经有()。
A.海外僧人来闽游学求法 B.闽地僧人赴海外取经弥法及化缘 C.在海外有大量廨院 D.海外僧人在闽地盖庙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24题(已答).闽人的延伸性,主要表现在()。
A.向海外延伸 B.向台湾延伸 C.向内地其他省份延伸 D.向东南亚延伸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25题(已答).闽学应该包括的特点如()。
A.从地域上看,闽学产生、发展于闽地,其研究者皆为闽人; B.从时间上看,闽学萌芽、产生于北宋,至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在元明清不但兴盛,而且有新的发展; C.从哲学学派上看,闽学即福建理学,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论,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 D.从影响上看,闽学曾由地域性上升为全国性并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考教材
第26题(已答).《闽书》价值主要表现在()。
A.保存了不少明以前罕见的史料 B.以较为先进的史学观统摄全书 C.在标题和分类上有创新 D.现存最早而卷帙又最多的地方志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27题(已答).理学对福建作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思想 B.队伍 C.学风 D.创作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28题(已答).春节是闽俗中最重要的节日,福州俗称做年,主要活动有:饮屠酥、序拜()。
A.却荤食 B.上冢 C.入学 D.请子婿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29题(已答).清代福建开始出现全省性书院有(),培养出林则徐、林纾、陈宝琛等著名人物。
A.鳌峰书院 B.凤池书院 C.正谊书院 D.致用书院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30题(已答).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楼址选择灵活多变、充满人情味的内部构造、就地取材而不费能源、突出中心凝聚力和内围间结构的向心力、()。
A.杰出的实用功能 B.楼中各层次和房间作用统一 C.一般都有附属建筑 D.外观布局合理美观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31题(已答).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如()。
A.悠久的历史 B.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广泛 C.对福建经济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D.以物易物等多种形式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32题(已答).明代福建仍然是全国造船中心之一,造船业技术先进主要表现在()。
A.船体规模大.性能优良 B.型号齐全 C.造船厂家众多.分布广泛.造船手工日趋专业化 D.大量引进外国造船技术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33题(已答).闽北傩舞种类丰富,有()等。
A.跳幡僧 B.跳八马 C.跳弥勒 D.跳五神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照书本
第34题(已答).闽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创新、总结。
A.补充 B.发挥 C.改动 D.超出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35题(已答).南音的艺术风格可用古朴幽雅,委婉柔美来概括,其曲目有()。
A.指
B.谱
C.曲
D.词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36题(已答).福州城的古代建筑的鲜明的特色有()。
A.城在山中.城中有山 B.从北往南对称布局 C.坊巷纵横 D.骑楼众多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37题(已答).在福建穆斯林的五个来源中,其中两个是闽南(特别是泉州一带)穆斯林的主要来源,这两个来源是()。
A.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泉州居住 B.有的先从海上到中国其它地方.再或由北方南下 C.明清两代由全国各地(以安徽.河南.广西为多)移居福建经商的回民 D.元以后由外省来福建任职的将领及所带的兵士 E.元以后.以种种原因(如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从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来福建的回民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
第38题(已答).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福建方志,是宋代的()。
A.<三山志> B.<仙溪志> C.<临汀志> D.<闽都记>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39题(已答).福建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其最主要特点有()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
A.经济开发的多样性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与台湾贸易交往密切 D.集市贸易的繁荣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40题(已答).福建剧种中,最主要的有闽剧、莆仙戏、()等五大剧种。
A.梨园戏 B.高甲戏 C.芗剧 D.闽西汉剧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
第41题(已答).宋代福建佛教愈加兴旺,其寺院之多为全国之冠,其僧尼之多,亦为全国之首。()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42题(已答).闽西山区筑土楼的生土主要取黄土,但需提前3至5年先将黄土准备好,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翻一次土,其中还要依次加上斩碎的稻草,经过多次反复后,就可避免日后墙体因萎缩而开裂。在夯墙时,均用蛋清、红糖、糯米汤调拌作粘固剂,其效果不亚于水泥,由此才创造了土墙承担四、五层高楼的世界奇迹。()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43题(已答).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处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44题(已答).林云铭,字西仲,侯官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授徽州推官,后拂袖归里,曾以卖文为活。其诗大多抨击世俗的恶浊,感叹世态炎凉,多含讽刺,语言泼辣,著有《挹奎楼文集》。()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考书本
第45题(已答).宋代泉州港成为中外海上交通枢纽,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正如泉州人庄弥郡在《罗城外壕记》中所记: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
对 错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第46题(已答).明代莆田人李在吸收各家之长,又有创新,其《琴高乘鲤图》描绘神话故事中周代赵国人琴高回水中时和学生揖别的情景,虽然是以人物为主,对自然环境也作了精彩描绘,在河水翻腾、野风狂裂、山动水跃的环境中,衬托了琴高乘鲤仙去的情景。()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照书本
第47题(已答).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世界上第一部描写侦探的著作。()
对 错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第48题(已答).福建的蛇崇拜沿续至今,到今天福建还有不少地方保留崇蛇习俗。()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49题(已答).临水夫人原名陈靖姑,相传她具有护胎救产,催生保赤佑童的神力,婚后几年不产的妇女到庙中临水夫人像前膜拜祈祷后花,红的象征生女,白的象征生男。()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50题(已答).漳浦剪纸在北宋时就流传于民间,史志有“元夕张灯烛,剪纸为花,备极工巧”的记载。剪纸在漳浦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照书本
第四篇: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文化概论》课程问答
闽文化知识问答
问:闽文化与福建现代化有什么关系?研究闽文化的意义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雕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有利于建立海峡西岸文化走廊。海峡西岸的闽东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有利于闽东南的建设。第七,有利于沟通与台湾关系。台湾80%为福建人,闽台同属一个文化区,闽台血缘相亲,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民俗相同。第八,有利于增强海外侨胞对闽地的凝聚力。福建省旅居海外乡亲有1030万人,各种同乡会、联谊会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与福建的联系。
问:闽文化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闽文化的形成与六个方面关系密切。第一,闽越文化的遗风。一般认为福建的土著民族是闽越族,虽然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入闽后,闽越人在福建各地主人地位逐渐被替代,但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却不同程度地被保存。比如闽越人图腾蛇,至今这种蛇崇拜还在福建不少地方得以保留。第二,中原文化的传入。中原汉族曾四次大规模进入福建,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的八姓入闽,第二次是唐代陈元光开发漳州,第三次是唐末五代王审知治闽,第四次是北宋南迁。第三,宗教文化的传播。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福建都不同程度、不同区域盛极一时。仅以佛教为例。据八十年代末调查,全国现存汉传佛教寺院5000多座,而福建就有4000多座,全国僧尼17000多人,而福建僧尼约10000多人。曾有“佛教在中国,中国佛教在福建”之说。中国佛教的净土宗、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慈恩宗、贤首宗、密宗等八个主要宗派,都不同程度在福建流传过。泉州曾被称为“泉南佛国”,近代四大高僧弘
一、虚云、太虚、圆瑛都曾在福建弘法。第四,海外文化的冲击。福建有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海岸线,早在南朝时代,就与海外有联系。宋元时期,泉州港为世界著名商港。明代,1
漳州月港为全国走私大港。目前居国外的福建华侨约1030万人,他们都与家乡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五,台湾文化的交融。闽台一水相连,地缘相近,习俗相同,血缘相亲,语言相同,台湾人有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除了福建文化对台湾文化产生影响外,台湾文化也对福建文化产生了影响,比如漳州的锦歌传入台湾后,经过台湾宜兰艺人不断加工成为“歌仔戏”,之后又传入漳州,成为“芗剧”。第六,领域文化的渗透。福建北连浙江,南接广东,西临江西,这几个领域的文化长期对福建渗透,特别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
问:为什么说各种区域都具有各自特点,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一?
答:对多种区域的特点,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徐晓望主编的《福建思想文化史纲》将闽文化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个文化区,认为闽北文化为典型的山林文化、闽南文化为典型的综合型文化、闽西客家文化为典型的移民文化。倪建中主编的《人文中国》将闽文化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四个文化区,认为其差异极大,如闽东的求稳怕乱,闽西的宗亲内聚,闽南的过番出洋,闽北的安贫乐道。李如龙所写《福建方言与福建文化的类型区》将闽文化分闽东的江营文化、闽南的海播文化、闽 北的山耕文化、闽西的移垦文化。何绵山主编的《福建经济与文化》将闽文化分为六大文化区,即:福州文化区、莆仙文化区、闽南文化区、闽西文化区、闽北文化区、闽东文化区,每一文化区的精神文化都有其鲜明特点。如福州人的便宜行事,莆仙人的精明省检,闽南人的热情豪爽,闽西人的纯朴好客,闽北人的安分吃苦,闽东人的勤勉笃厚。但各个文化区再细分,也有不少区别。如闽南指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市,这三个市的文化有很大差异。就是泉州市,沿海的晋江、石狮,与永春、安溪、南安也仍有明显的差别。
问:为什么福建各文化区域人的性格千差百异,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二?
答:不同区域人的性格千差百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山东人的豪爽,上海人的精明,浙江人的机灵„„福建人以什么特点著称呢?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援引韩国一家刊物对福建人的评价:“福建人特别小气。下雨时带两把伞,自己用一把,卖一把。”这其实不能代表福建人的性格,福建人性格的差异十分鲜明、如果是闽南人,或许干脆把自己要用的伞也送人,交个朋友,今后也多一条路。如果是福州人,或许多带几把伞,能赚则赚,又不是坑蒙拐骗,何乐不为?如果是闽北人,或许只带一把自己用,认为卖人太俗气,送人没必要,自己有的用就行了。再如打品牌做广告对商家是非常有必要的,石狮人在电视台长期打出形象是凶猛动物狼的广告,而且不只是一只,是前奔后串的七匹狼,衣服可以是七匹狼,香烟也可以是七匹狼,还有其它商品也可套上七匹狼。如果福州人,可能要算一下这广告要投入2
多少钱,能不能把本钱赚回来,决不干冒险的事。如果是闽西人,或许没有这个气魄,但可以用自己的产品与别人联营,用自己资源(如香烟)打“七匹狼”商标,这样似乎更保险。福州与莆田交界,但福州人与莆田人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如福州女子往往爱当家,爱把夫家东西拿回娘家,对丈夫管束特别严。故福州有“老婆打麻将,丈夫煮点心”;“老婆睡懒觉,丈夫倒马桶”之说。有一则笑话或许能表达出福州妻子对丈夫的管束:一对夫妻家中被小偷光顾后,在外地的妻子在电话中急切地问丈夫钱有没有被偷,丈夫回答:“你藏的钱,我找了二十年都找不到,小偷怎么可能一下就找到?”据考福州男人很能干活,煮小菜手艺不错,可谓须眉不让巾帼。而莆田女子则特别勤劳节俭,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维护家庭,可谓凭怨任劳,终身不悔。她们没有更多的侈望,也从来不想管丈夫,而丈夫则推下饭碗就出门,从来不管那些婆婆妈妈的小事,认为男子汉赚钱养家是所当然的事。所以福州女的嫁给莆田男的,一般双方家过都会有所顾虑。莆田男的认为女方既然嫁到夫家了,就要把夫家搞好,哪有把东西拿回娘家之理?而福州女的认为娘家是自己的依靠,在夫家有什么事摆不平往往回娘家搬救兵。
问:为什么说方言复杂,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三?
答:在我国八大方言中,福建方言占了三种,如果加上省界交叉地区,仅福建境内流行的就有汉语七大方言,真可以说是全国汉语方言的缩影。而其复杂性还在于同一方言区,如闽南方言区中的厦门话、龙岩话、大田话、尤溪话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令人惊异的是有的县同时说几种不同的方言,如大田县通行着闽南话、大田话、永安话、客家话;尤溪县通行着闽南话、尤溪话、闽东话。而连城县、清流县、大田县等竟然没有全县通用方言。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地方过了一座山、一条河就不能通话,这种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由于福建方言庞杂,一方面对交流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使福建方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姿。据载,闽南石狮代表在北方参加某贸易洽谈会时致辞,“欢迎大家到石狮市去投资贸易”,由于方言作崇,却讲成欢迎大家“去CCC偷鸡摸鸭”,与会代表听不明白,还说石狮代表很幽默。一位不谙莆田方言的领导到莆田某村巡查,村干部用带莆田方言的普通话介绍:“过去村里没有人野蛮,精神文明工作不好搞;现在野蛮的人多了,精神文明工作好搞了。”原来他把“养鳗”讲成了“野蛮”。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福建人讲官话”之说。
问:为什么说民间信仰的神灵众多,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四?
答:在福建有的同一县内,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特定的神灵为保护神,抬神出游一般不能越出本地界。如旧时泉州就奉有100多尊神灵,以致福建民间创造的神灵数量惊人,充斥3
天上、人间和地府。这是因为闽人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讲究实用,今天拜这个神,但如果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又是换另一个神拜。
问:为什么说民风民俗的千差百异,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五?
答:福建历来有“十里不同风,一乡有一俗”之说,它形象地说明了福建民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指福建某一区域前后民俗变更、替换的频率,而是指不同区域对同一民俗事象的不同表现。如对一些传统的节目,福建不同区域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民俗不同,各地认识不同,民间谚语也有许多完全相左,仅以女子婚嫁年龄的谚语为例,如上杭谚语:“女大五,赛老母;女大三,抱金砖。”福州谚语:“男大三,门前立旗杆;女大三,井水会吊干。”龙海谚语:“茶要喝厚,某(指妻子)要娶老”,认为妻子比丈夫大有好处。武夷山谚语:“夫大妻,大五不大六。”龙岩谚语“宁嫁老头,不嫁瘦猴。”武夷山谚语:“女人四十一枝花,男人五十成专家。”再以男女婚嫁相貌为例,华安谚语:“阔嘴查埔(查埔:男方)吃四方,阔嘴查某(查某:女方)吃嫁妆。”福鼎谚语:“男人嘴阔吃天仓,女人嘴阔辅丈夫。”罗源谚语:“男人嘴阔食天饭,女人嘴阔食嫁妆”。
问:为什么说各种艺术难以交融,是闽文化多元性特点之六?
答:福建各种艺术难以交融,因此始终保持其鲜时地方色彩。福建的戏曲不像其他省市那样,有一种或几种为全省人民普遍接受的戏曲,如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四川的川剧、云南的滇剧、西藏的藏剧、甘肃的陇剧等,在福建省上演的剧种有29个,但没有一个剧种能在全省流行,更没有一个剧种能代表福建。其中最有影响的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五大剧种,流行的地区也很有限。这五大剧演出的区域如果变换,即使演技再精湛,也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再如舞蹈,主要用形体动作表达感情,它虽不用唱,不存在方言障碍,但也难流行,如闽南最著名的拍胸舞,很难在闽北找到知音。因为这与区域差异等有关。闽南人性格粗犷豪爽,拍胸舞极符合闽南人表达、宣泄感情方式;而闽北是理学的故乡,讲究克己谦恭,不可想象闽北人会赤裸上身沿街拍打。而闽北的采茶舞细腻,规范性强,其独特的采茶步轻盈细碎,当然也不可能在闽南流行。福建民歌难在全省流传,其原因也是很明显的。正是因为福建各类艺术难以交融,所以福建各类艺术更加绚丽多姿。
问:造成闽文化多元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因素。福建依山傍海,既是“东南山国”,又是“闽水泱泱”,高山急流把福建分隔成几片自然区域,各区域内又由于山脉河流走向,再4
被划分为若干个闭塞的小区,因此难以交流、沟通。武夷山的静穆清幽与刺桐港的富庶繁华似很不协调:封闭的山区经济发展缓慢,有时连糊口都成问题,而沿海一带却能常领风气之先,甚至走在全国之前。第二,构成闽文化的成分极为复杂。闽文化的形成与闽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关系密切,而其中各种情况也异常复杂,并不都是集中在某个局部,因此闽文化不会长期在某区域发展,其发展中心容易转移。如秦汉闽越文化、唐代漳州文化、五代闽国文化、宋代建州文化、元代泉州文化、明代月港文化、晚清侯官文化等都曾各领风骚,因此谁也垄断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第三,中原文化延伸到福建后不同程度受到闽地文化影响,无法形成坚强内核。虽然中原文化一次又一次的进入福建,其时间之长久、内容之丰富,是全国其他省所罕见的。但由于中原文化分期分批进入,且闽地又较封闭,中原文化进入后又被隔绝,因此显示出寄居性质,难以一统闽地文化。
问:闽学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闽学是福建最大哲学学派。闽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方面特点:第一,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具体表现在补充、发挥、改动、超出、创新、总结等方面。第二,闽学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闽学善于采纳各家之长而加以融会贯通,并允许多种派别存在,它善于吸收理学中各种不同派别观点,还善于吸取佛教和道教中的精华,并能包容各种学派。第三,闽学学者大多注重节义,勤政爱民。闽学学者大都能身体力行儒家的义理,有强烈的务实精神和事业心,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讲清正廉洁。第四,闽学学者大都勤于著述,轻训诂重义理。闽学家大都不注重烦琐的文字训诂和名物的考证,而是通过注释来阐述书中义理,实际上是通过注释来表达作者的理学思想。第五,闽学家都注重收徒讲学,热爱于教育。
问:闽学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在中国历史上,还很少有哪一个学派像闽学这样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作为闽学核心的朱熹学说的理论价值被统治者所认识后,逐渐成为控制整个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官方哲学。闽学还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并和这些国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朱子学、朝鲜退溪学等。闽学还传入欧美,近年来西方研究朱子之说极为活跃,开过多次研讨会,逐渐成为世界性学说。
问:福建史学家著述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著述面广,各种体制无所不包。无论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5
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地理类、目录类、史评类等都有代表作。第二,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如宋代郑樵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体例仿照《史记》而有所创新。明代何乔远的《名山藏》分类叙述各类人物,是明代私家纂述的一部纪传体明史。第三,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史识。如郑樵提出著书要独出心裁,创立凡例,成就一家之言;袁枢认为治史应寓道于史,要在史学发展有所创新;李贽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力主解放思想,不囿传统。
问:福建文学的发展与闽文化有哪些关系?
答:福建文学的发展与闽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科举考试使福建作家有机会走向全国。科举考试不仅为福建一些地处僻壤的贫寒之士提供了仕宦的机会,而且对福建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拓了福建作家的眼界,丰富了福建作家的创作题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学氛围。第二,重教育使福建作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福建历来被称为教育之乡,对教育的重视,在闽地有着悠久历史,这大提高了闽人的文化素质。第三,理学盛行对福建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思想上看,福建作家很少不受理学熏陶;从作家队伍组成上看,许多作家本身就是理学家;从学风上看,理学传播也束缚了福建文学家的形象思维。第四,五彩缤纷的艺术使福建作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以绘画为例,福建许多县被称为书画之乡,绘画对作家影响,使作家可谓“诗中有画”,同时丰富了题画诗内容,提高了画论质量。第五,刻书业的发达使福建作家在习书藏书方面得天独厚。福建刻书业在历代都很发达,它使福建文人有条件更好地习书,并由此使集子刻印而保存,促进了文化积累,还培养了一批文化人。第六,外地宦游入闽的作家为福建作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福建有时远离战乱中心,不少外省著名作家常流寓福建,如南北朝的江淹,唐五代的韩亻屋,宋代的陆游、辛弃疾,明代的徐霞客、冯梦龙等,都到过福建。
问:福建文学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答:福建作家以长于文论而著于世。恐怕没有哪一个省的文学理论有福建这么兴盛过。中国的真正诗话产生于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或缺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和敖陶孙的《敖器之诗话》都是著名江湖派诗论代表作。元代杨载的《诗法家数》、《诗学正源》、《杜律心法》都是当时重要的诗话著作。明代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拉开了唐、宋之争的帷幕,引导了整个潮流;王慎中的诗文主张曾被唐宋派奉为圭臬;李贽的“童心说”等文学理论成为明代后期新的文学思潮纲领;谢肇氵制 对小说戏曲的精辟论述大大提高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6
上的地位。清代和近代。福建的文学评论也毫不逊色,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梁章钜的《东南桥外诗话》、陈石遗的《石遗室诗话》、严复和林纾的文论等,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问:福建音乐有哪些内容?
答:山文化、水文化与海文化的熏染,使山歌和渔歌在福建民歌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劳动号子、唱诗、小调、舞歌、斗俗歌曲、儿歌、生活音调等民歌也异彩纷呈,其中如流传于闽南一带的儿歌《天乌乌》,表现二老为煮泥鳅淡咸而争吵,把锅都打破了,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福建曲艺音乐有二十余种形式,其中南曲(也称南音)影响最大,最古老,它不仅是唐末五代燕乐杂曲的遗响,还可以从中探寻到宋代南戏的声腔,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和最完整的大乐种,被称为“活的音乐历史”和“音乐化石”。
问:福建民间舞蹈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福建民间舞蹈的产生和形成,主要与五个方面有关:第一,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它体现了人们的生存、劳作,表达着人们的欢乐、向往。第二,外地传入。外地传入福建的舞蹈主要由中原传入、台湾传入、东南传入等三个途径。第三,脱胎于戏曲。福建戏曲的表演程式和科步动作,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如莆仙戏《春草闯堂》中的“抬桥”动作等,因此福建舞蹈不少直接源于戏曲。第四,宗教的影响。许多宗教仪式表演,被移植于福建各类舞蹈之中。第五,多方面影响。如流行于闽南的《拍胸舞》,就是受到各方面影响。
问:福建有代表性的有哪五大剧种?为什么有的剧种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
答:福建素有“戏曲之省”之称,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芗剧五大剧种饮誉海内外,传统遗产极为丰富。如莆仙戏仅传统剧目和中原古剧,还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莆仙戏和梨园戏的传统剧剧目、音乐曲牌、脚色行当等都与南戏关系密切,在音乐和演奏上与唐宋大曲有一定继承关系,所以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
问:福建历代各有哪些著名的书画家?
答:福建历代书画以其绚丽多彩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艺术宝库。福建画家能融各家之长,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性。宋代建阳人惠崇的画充满江南牧歌式情调,世称“惠崇小景”;福唐人陈容的《云龙图》开元代以后诗、书、画三位一体普遍化先河;连江人郑思肖以不着地、没有根的《墨兰图》,使“露根兰”成为一种绘画流派而在福建盛行到清末。清代长汀人7
上官周注重人物传神,开创了“闽派”画风;宁化人“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将书法和画法相结合,独步人物画坛。福建书法名家辈出,宋代仙游人蔡襄取法多家后自成一家,明代漳浦人黄道周的书法被称为人品与书风紧密统一的结晶,清代汀州人伊秉绶的隶书被称为清代碑学的开山鼻祖。福建书画传统沿绵至今,文化部曾先后命名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
问:福建民间工艺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福建的民间工艺丰富多姿,琳琅满目。福建年画以木版画为主,内容几乎涉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漳州年画善于推陈出新,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南年画之秀丽;泉州年画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深受南洋同胞欢迎;福鼎年画别具一格,如《八锤大闹朱仙镇》将美人与武打同出一图,实为罕见。福建石雕饮誉海内外,惠安石雕和寿山石雕为其最著名的种类。惠安石雕有圆雕、浮雕、沉雕、影雕四种,各有千秋,海内外许多地方都可看到惠安石雕艺人的精工之作,如南京中山陵华表、台湾龙山寺的八对大龙柱、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堂、日本鉴真和尚墓园等。寿山石雕分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五大类。品种已近千种,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求偶鸡”意趣盎然。福建民间木雕也颇为盛行,泉州开元寺二十四尊雕附在斗拱面的“飞天乐伎”,是罕见的木雕珍品。现代木偶头制作著名艺人江加走吸收了民间木雕神像和戏曲脸谱的表现技法,创造了不少艺术珍品。剪纸是福建农村妇女热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漳浦曾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并两次编辑出版《中国福建漳浦剪纸集》,发行国内外,有数千件作品在国际展出并销往海外。福建烧制陶瓷历史悠久,宋代建阳水吉建窑的黑釉器颜色碧丽奇特,其最主要的黑釉器“建盏”曾作为珍宝被带到日本,被当作日本国宝级文物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的“目翟 变”瓷碗,就是其中一种。元明间德化窑的白釉器俗称“建白”,滋润明亮,滑腻坚实,洁白中微见淡黄,纯净无瑕,光洁如绢。明清时期福建的青花瓷器,主要产于德化窑和安溪窑,皆为珍品。
问:为什么说福建宗教在我国宗教史上有着特殊地位?
答:福建佛教自唐五代后绵延发展至今。福建佛教高僧辈出,特别与禅宗五家关系密切,如曹洞宗二祖本寂为莆田人;云门宗创立者文偃为福州雪峰寺南安人义存弟子;法眼宗创立者文益,为王审知所尊礼的福州人玄沙师备再传弟子;沩仰宗创立者灵 为霞浦人;临济宗创立者义玄为福清黄檗山东省福清人希运的法嗣。福建刻经事业也很发达。如宋代全国官私刻印《大藏经》一共只有五种版末。福州就占了两种,即东禅寺的《崇宁万寿大藏》和开元寺的《毗卢大藏》。福建高僧与海外关系密切,1654年,黄檗寺福清人隐元曾率二十余人渡海8
赴日,开创了日本宗教黄檗宗。福建出名的寺庙,几乎在海外都有廨院。福建道教也很兴盛,据《云芨七签》载:闽北武夷山被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六洞天”,道教极盛时有九十九观;闽东支提山被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福建伊斯兰教在宋代就有相当规模,当时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泉州定居的穆斯林在泉州又修建了多座清真寺。基督教于唐武宗时期就传入福建,但影响最大的是开教福州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他遍识闽中名士,被称为“西来孔子”。福建民间宗教也极为盛行,护海女神妈祖、临水娘娘陈靖姑、保生大帝吴真人不仅成为福建民间信仰,还成为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闽籍华侨的信仰。
问:福建佛教有什么特点?
答:福建佛教的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佛教自传入福建后,自唐五代到近代,持久不衰。其中虽经唐武宗灭佛、元末战乱、明嘉靖后倭寇骚扰,佛教局部受打击,但总的还是有发展。第二,福建许多著名高僧,或开宗立派,或持一家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唐代长乐人百丈怀悔在《百丈清规》中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佛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中国化,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还提倡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的作风,对禅宗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外省高僧与福建关系密切,他们或云游福建,或长期驻锡弘法于福建,有的成为开山祖师,有的使寺庙兴盛,大大促进了福建佛教的发展。如近代四大高僧中,除圆瑛为福建人外,其他三位高僧弘
一、太虚、虚云都到福建弘法。第四,与海外关系密切。福建佛教与海外联系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海外僧人来闽游学求法,历代连绵不绝;二是闽地僧人赴海外取经弘法及化缘;三是在海外有大量庙院。第五,寺庙兼有其它功能。如有官驿功能、书院功能、流通经书功能等。第六,独特的出家形式。如闽南一带出现过带发出家住寺女众佛徒的女出家人,也称“菜姑”;闽中、闽南、闽西出现过一方面进寺当住持、一方面热衷于靠做佛事取“忏资”的和尚。第七,寺藏佛学经典浩。福建各寺院虽历经战乱兵祸,但仍保存不少,其原因,一是刻经历史悠久,二是朝延多次向各寺颁赐经书,三是海外寄赠。
问: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产生了一大批道家金石和书籍,进一步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史料和道家经文典籍。特别一些铭文对深入研究道家在福建的活动及整个福建文化史,有着重要作用。第二,道教在福建的传播和渗透,繁衍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民间故事。有代表性的如:著名得道神仙在福建的传说,福建地方神的故事,9
道士施法术的故事,道家宫庙与名胜的来历。第三,福建有许多道教或与道教有关的歌谣,丰富了福建歌谣宝库。有代表性的如:道士做道场时的说唱,对各类神明的赞颂,迎神活动助唱的歌谣,对道士的描绘。第四,福建道教具有的乡土味给福建民间音乐以多方面影响。第五,福建的道教舞蹈常被借用到民间舞蹈中。如道士在作“法事”、“道场”时,其驱魔镇妖的一些动作,被改造移植到一些民间表演中。第六,道教在福建的普及,促使闽地出现一大批以宣传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如位于泉州清源山的巨型石雕老君像,是全国著名宗教艺术珍品。第七,道教对福建民俗也产生很大影响。如各类神诞仪式、迎神赛会等。
问:福建民间信仰中最著名的地方神是哪些?
答:福建民间信仰中最著名的地方神是天上圣母、临水夫人、保生大帝。“天上圣母”也称“妈祖海神”,原名林默,是五代闽都巡检林愿的第六女儿。相传她逝世后经常显灵护佑过往船只,救助海难,因此被渔民视为航海保护神,在民间被尊称为妈祖、娘妈。“临水夫人”原名陈靖姑,一般认为她是唐代福州南台下渡陈家之女。相传她能解救女界难产,妇女临产时,常供临水夫人神像于家中,婴儿生下第三天,要煮糯米供于神像前。陈靖姑后被越奉越神,凡无子之妇向她请花亦可得子,白花象征生男,红花象征生女。“保生大帝”也称“健康保护神”,原名吴十(dao),也称吴真人,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吴十是一位信奉道教的民间草药医生,医术高明,治病时不论病人贫富贵贱,皆济世为怀,以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闻名于闽南一带。百姓凡有病痛都要求吴十保佑。
问:为何说福建教育久盛不衰?
答:福建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由唐至近代久盛不衰。唐代福建处于开发阶段。唐宗室李椅任福建观察使时,“崇学校,励风俗”;常兖任福建观察使时。“设乡校、延名师儒以教闽人”;漳州刺史陈元光命子弟读书勤学,鼓励漳州人读书。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广设学校,下令学龄儿童均需入学。宋代福建八个军州都办有州学,还办了许多县学。建阳人游酢、将乐人杨时赴中原拜师而有“立雪程门”故事。宋代福建书院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在,为全国罕见。一些民办义斋、书堂、家塾等也较为普及,读书蔚然成风,不仅福州“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连偏僻的泰宁,也“比屋连墙,弦诵之声相闻”。教育的兴盛创造了我国科举史上的奇迹。唐五代福建人口仅70万左右,但已有74人中进士。两宋福建有7607人中进士,22人为状元,按人口比例为全国第一。元明清各代福建教育仍居全国前列。元代开设有蒙古字学、医学和科技学校(也称阴阳学)。明清在城乡办有千所以上带有义10
大大大务教育性质的义学,清代开有纠正土语的“官音书塾”,为旗人开的“八旗官学”,清代洋务派在福州办起了“福建船政学堂”。
问: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六点:第一,地方官吏的支持和提倡。主政福建的地方长官,大都对教育很重视,不仅倾力办学,有的还主动捐出俸银。第二,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是一些以教书为业的教育家,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也常到学校中讲学,一些在朝廷任官的闽籍杰出人物因各种原因返乡时常应邀讲学。第三,科举久盛不衰,福建历代中进士人数按人口比例,均在全国前列。科举业的兴盛,大大推动了教育的普及。第四,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许多家族形成了以读书为光荣,以不读书为可耻的家风。有的家族把开办族学、族塾写进族规,有的家族还作了经济奖励等规定。第五,多种类型的学校。福建历代办学有多种形式,除了官办、私办的学校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校。第六,刻书业的繁荣与藏书丰富。福建书坊天下闻名,刻书业的发达,使书籍普及,福建土子有书可读,也使民间藏书极为丰富。
问:福建建筑有哪些代表作?请举例说明。
答:福建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福州的“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晚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中坊制典型代表和中国南方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之一,至今保存了大量的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建筑,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漳浦县湖西乡的赵家堡完整地保留了宋朝都城开封的格局。福建民居中最典型、最有魅力的是遍于闽西南的土楼。福建土楼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可与万里长城媲美”,“是世界生土建筑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福建是我国古代建造各种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位于泉州西街的开元寺是闽南现存众多木构中建筑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大胆突破创新,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位于泉州涂门街的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所伊斯兰教寺,它以中世纪伊斯兰教寺的建筑风格为主,在许多建筑部位上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为建筑史上的珍宝。
问:福建古代经济有何特点?
答:纵观福建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主要有六个方面特点:第一,经济开发多样性。除了农业外,还要大力开发山区资源、海洋资源,全面发展各种手工业和贸易。第二,海外贸易兴盛。福建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地区广泛,对福建经济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第三,与台湾贸易交往密切。闽台贸易双方长期互补,双方多渠道的贸易,多港口的对渡,使郊行盛极一11
时。第四,始终活跃进着规模庞大的商人队伍。福建商人从商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大多以血缘为核心,以地缘为凝聚力。第五,集市贸易繁荣。福建集市贸易形式多样,门类齐全,分布面广,形成自然网络,不少集市最终发展为镇、县。第六,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
问:福建古代桥梁建造因地制宜、式样不拘一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从长度上看,有全国最长的,也有最短的。属长的,如泉州安平桥约2300米长,被认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短的如华安丰镇湖底村的坦弧石拱桥仅3米。第二,从用料上看,有以石料为主,有以木料为主,也有石木结合。第三,从样式上看,有虹桥、石拱桥、浮桥、吊桥、交通桥、独木桥、踏步桥、屋桥等。
问:福建刻书形式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经注合利。就是把正文与注文刻在一起,大字刻正文,下刻小字为注释。第二,书籍封面装饰和实用相结合。有时采用带插图封面,有时封面印有带宣传性文字,有时在封面上刊出广告。第三,多有附带内容。除正文外,福建出版的许多书籍在全国较早印有刊记、刊语、牌子等附带文字。第四,字体多样。第五,图文并茂。
问:为什么说晚清风流出侯官?
答:近代侯官这个弹丸之地在极短时间内崛起一批重要人物,如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史学界称之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诗句,己成为以身许国政治家的座右铭。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启蒙家、翻译家,是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被誉为“于西学中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此外,还有如林纾、沈葆桢、林昌彝、郭柏苍、陈衍、刘步蟾、林永升、萨镇冰、方声洞、林觉民、林旭等,令人惊叹的是杰出人物门类齐全,有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翻译家,几乎囊括各个领域。正是这些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演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活剧。近代侯官文化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渴望通过变革使祖国强大等优秀传统一直绵延至今。
第五篇:2013秋闽文化概论作业3答案(共)
第 1 大题:(得 40 分)单项选择题 1.(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在“闽中四先生”中,()最为重要。
A.B.C.D.陈襄
郑穆
陈烈
周希孟
正确答案: A.2.(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宋代蔡襄撰写的()不仅为我国第一部果树志专著,也是流传下来的世界上最早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
A.B.C.D.《荔谱》
《荔枝话》
《茶录》
《荔枝谱》
正确答案: D.3.(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在表现事理的谚语中,讲求稳妥第一的谚语“马背没有牛背稳”出自()。
A.B.C.D.武夷山
龙岩
石狮
晋江
正确答案: A.4.(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B.C.D.唐末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正确答案: B.5.(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明代()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A.B.C.D.李贽
谢肇淛
曹学佺
赵弼
正确答案: A.6.(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宋代福清人()善画龙,其《云龙图》右下角自题四行三言六句,这种三位一体的再现形式和手法,在南宋文人画中已开始出现,但为数很少,其开元代及以后普遍化先河。
A.B.C.D.惠崇
徐竟
曾世贤
陈容
正确答案: D.7.(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从时间上看,可以认为闽越人是生活在()的福建土著先民。一般认为,闽越人体质强壮,身体较矮、面短、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大,有双重眼脸。这与中原汉人是不一样的。
A.B.C.D.远古时代
商周时代
春秋战国至汉武帝时代
魏晋南朝时代
正确答案: C.8.(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北宋时,()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B.C.D.福州
漳州
泉州
厦门 正确答案: C.9.(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台湾的弄牛犁舞蹈,是农人模仿牛犁田驶犁的种种模样演化而来的,后来逐渐演变成多角色的牛犁阵,与长期流行于福建()地区的犁春牛,应为同一舞种。
A.B.C.D.龙岩客家
泉州 漳州
福州
正确答案: A.10.(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在有关工行商贸的谚语中,强调买东西要讨价还价的谚语“福州价,大半价”(“大半价”,指还一半多的价)出自()。
A.B.C.D.霞浦
连江
南平
福州
正确答案: A.11.(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台湾的跳加官舞蹈,为文戏的戏曲舞蹈,与长期流行在福建()等地的跳加官是同一舞种。
A.B.C.D.将乐
诏安
华安
德化
正确答案: A.12.(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旦在山坡。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街逶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宏恢,费时10年始修筑而成。
A.B.C.惠安崇武古城
福清万安古城
东山铜山古城 D.湄洲湾莆禧城
正确答案: B.13.(应得 2 分,实得 2 分)()传说最早见载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A.B.C.D.《蛇王宫》(长汀)
《人死蛇蜕壳》(宁化)
《李寄斩蛇》(南平)
《蛇郎与四妹》(惠安)
正确答案: C.14.(应得 2 分,实得 2 分)纽约曼哈顿华埠的(),华文招牌林立,福建摊店密集,福州小吃店、福州味中味,福建人开的杂货辅、礼品店、照相馆,再加上满街不绝于耳的福州话使人恍惚回到了福州东街口。
A.B.C.D.法拉盛
缅街
包厘街
东百老汇路
正确答案: D.15.(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秦始皇遮日》(寿宁)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异文故事。
A.B.C.D.《牛郎织女》
《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
正确答案: B.16.(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福建的家族大都注意族人的教育,()曾有记载 “吾家自祖宗流传以来,一段清白之气不可不培。盖金帛虽多,积之数十年必散,田宇虽广,遗之数十代亦亡。孰若残书数卷,贻之吾子吾孙,世世可以习读不朽,又孰若灵心一点,传之吾子吾孙,可以受用不尽。”
A.B.《林氏家谱》
《闽沙茂溪罗氏族谱》 C.D.《新泉张氏族谱》 《达氏宗谱》
正确答案: B.17.(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宋代朱熹为()写了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A.B.C.D.莆田慈寿寺
泉州开元寺
漳州南山寺
南安雪峰寺
正确答案: B.18.(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唐五代福建作家()对律赋的领域有新的开拓,其《江南春赋》虽写江南秀色,却能针对时事抒情,打破了诗赋的常规,赋中“今日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是传诵一时的名句。
A.B.C.D.王棨
郑良士
江文蔚
陈诩
正确答案: A.19.(应得 2 分,实得 2 分)()逢节日以“蜈蚣阁”(也称“龙阁”)形式庆贺。
A.B.C.D.晋江坑亭顶村
安溪湖头镇
南平峡阳镇
晋江东石镇
正确答案: D.20.(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剪纸在()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A.B.C.泉州
漳浦
柘荣 D.浦城
正确答案: B.第 2 大题:(得 24 分)多项选择题.(应得 3 分,实得 3 分)福州菜肴用料和调味均以地方材料为主,其主要特点是()
A.B.C.D.善用糖 常用糟 多汤菜 喜放辣
正确答案 A.B.C.2.(应得 3 分,实得 3 分)畲族人民在唱山歌时无需伴奏,最常见也最精彩的是对歌,有来客对歌、拦路对歌、()。
A.B.C.D.摆擂台对歌
做表姐和做亲家伯对歌 喜庆对歌 歌节歌会对歌
正确答案 A.B.C.D.3.(应得 3 分,实得 3 分)福建画家外出的途径主要有()。
A.B.C.D.应选 游历 任官 流寓
正确答案 A.B.C.D.4.(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位于泉州西街的开元寺是闽南现存众多木构古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主要特点有()。
A.B.C.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 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具有印度教建筑特点 D.镶接有敦煌“飞天” 艺术珍品
正确答案 A.B.5.(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福建谚语所反映的内容与()关系密切。
A.宗教 B.民俗 C.侨乡 D.台湾
正确答案 A.B.C.D.6.(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福建雕版印刷主要的特点如()A.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B.规模宏大,种类繁多 C.多种方式的刻书途径 D.在刻书形式上多有创新
正确答案 A.B.C.D.7.(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福建寺藏佛学经典浩繁的原因是(A.刻经历史悠久
B.朝廷多次向各寺颁赐经书 C.海外寄赠 D.寺院购买
正确答案 A.B.C.8.(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A.天地开辟神话 B.祖先神话
C.劳动神话
。)。
流传在福建的神话主要有()。
D.海外神话
正确答案 A.B.C.9.(应得 3 分,实得 0 分)福建寺庙兼有的其它功能如()
A.B.C.D.娱乐功能 官驿功能 书院功能 流通经书功能
正确答案 B.C.D.第 3 大题:(得 30 分)判断题 1.(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诸娘子与唐部人》(福州)反映的即是闽越国遭到覆灭的史实,只是战胜者是汉武帝的军队而非“唐朝兵”。这个传说悲壮地体现了闽越的终结,古越文化作为闽地文化主体的历史也划上了一个句号。()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台湾许多关公庙不仅是当地群众信仰中心,同时还是信众进行法会和奉献社会的地方。()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采茶戏是流行于台湾客家地区的小戏,它用客家山歌小调和客家话演出,是随着客家人移民而传入台湾。经过台湾艺人努力,在服饰、脚色、身段等方面更加复杂精细,并出现了“采茶歌仔戏”,(也有人称此为大戏)。()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东周出孔子,南宋出朱子。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孔子和朱子,是中国古文化的两座丰碑。朱子是闽学的代表人物,朱子思想与孔子思想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泉州一带流行的“撒金豆”(后民间改为撒核桃、枣、花生、白果等四果,)让否
围观的大人小孩拣食,是古代回族的婚俗。()是
正确答案 是 否.(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世界上第一部描写侦探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 否.(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宋代泉州港成为中外海上交通枢纽,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正如泉州人庄弥郡在《罗城外壕记》中所记:“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是
正确答案 否.(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位于泉州涂门街的回教寺院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所伊斯兰教寺,这座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古建筑所以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珍宝,除了年代古老外,还在于它以中世纪伊斯兰教寺的建筑风格为主,在许多建筑部位上又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韩偓巧遇草药仙》(惠安)的传说反映了海外入闽人士与当地百姓融洽相处,海外文化在闽地交流传播的生动场景。()
是
正确答案 否.(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使山歌和渔歌成为福建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因为福建依山傍海,江河纵横,山文化、水文化与海文化交织。()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在闽南的传教士为了学习汉语和传教的需要,拟定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记号体系的白话字,被称为闽南的白话字(即厦门话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其字母一共只有23个。凭这23个字母就可以写闽南地方方言的一切,凡是口里可以说出的,笔下完全可表现出来。()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福建方言复杂,所以在清代还开设了纠正地方土语的 “八旗官学”。()是
正确答案 否 否.(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唐代有不少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贾进入泉州,初时乘季风之便,每年一至,其后有部分定居下来,只是当时以商贸为主,不一定四处传教。()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斗茶”具体内容有点茶、试茶,以品评茶质高低而分输赢。斗茶得胜后,其茶之销路与茶价必定大增,所以争冠夺魁是茶农的一件大事,而此斗茶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茶质量的提高与饮茶之风。()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2 分,实得 2 分)否
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是闽学。()
是
正确答案 是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