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变电站抵御冰雪凝冻灾害措施分析
目
次
0 前 言...................................................1 1 形成冰雪灾害的气候特征...................................1 2 变电站导体覆冰后机械性能分析.............................1 2.1 软导线覆冰分析...........................................1 2.2 管形导体覆冰分析.........................................2 3 设备覆冰后的机械性能分析.................................3 4 设备覆冰后的电气性能分析.................................3 4.1 设备发生冰闪的原因分析...................................3 4.2 提高设备抗冰闪措施.......................................4 5 结 论...................................................5 0 前 言
1月中旬以来南方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冰雪凝冻灾害,给电力设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给电力供应造成了严重影响。据了解,此次灾害天气超过50年一遇,线路覆冰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设防范围,实测覆冰厚度普遍为设计标准的4~5倍,最大为11倍,导致大量线路倒杆倒塔和导地线断落、变电站停运。
据统计,南方电网线路杆塔累计倾倒损坏271236基(其中10千伏及以上126247基,110千伏及以上2686基)、断线224731处;7541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859座变电站因受损或断电停运;99个县、642万户、约2618万人受到灾害造成的停电影响。形成冰雪灾害的气候特征
雨凇天气对电力设施的危害最大,在普通的大雪天气,架构最多承受2~3倍导线重量,但是如果是雨凇天气,导线结冰后可能达到10~20倍的电线重量,而引起杆塔倾倒和导线断裂。
雨凇通常发生在冻雨或者雨夹雪天气,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雨凇与地表水的结冰有明显不同,雨凇边降边冻,质地坚硬,粘附力极强,能立即粘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物体负重加大。2008年1月在我国电网受灾最严重的贵州、湖南等地多为雨凇天气结冰造成。变电站导体覆冰后机械性能分析 2.1 软导线覆冰分析 在500kV及220kV变电站,站内软导线对构架的拉力控制工况主要为最大覆冰工况,当覆冰超出设计值时,将会增加站内构架的荷载,严重的会引起站内构架的倒塌。站内导线断裂及构架倒塌必然会危及到站内下层设备的安全,因此站内构架倒塌的危害面远大于线路倒塌。建议对变电站提高设防标准,即在对此次冰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变电站的覆冰设防标准;站内构架张力考虑一定的裕度。
根据本次雪灾的实际情况,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导线表面的覆冰厚度与导线的外径成反比,即相同天气条件下细导线表面的覆冰厚度大于粗导线。如站内的直击雷保护采用避雷线方案,避雷线一般采用LGJ—95/55导线,截面比较小,则可能引起避雷线因覆冰过重断裂而引发的避雷线下设备及进出线短路故障。因此,对重冰区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推荐采用避雷针方案。
2.2 管形导体覆冰分析
根据设计规程的规定,对于管形导体,一般需校验其在无冰无风时管母自重产生的跨中挠度,未规定校验其在覆冰状态下的挠度。
对于单跨管母,均布荷载产生的挠度计算公式为[1]:
5ql4f=384EJ [1] 其中:q为均布荷载单位长度重量; l为管母跨度; E为管母弹性模量; J为管母截面惯性矩。
当管母覆冰时,其挠度随均布荷载增大而增大。对于220kV屋外配电装置,采用悬吊管母方案时,当管母(Φ250/230mm)覆冰厚度达到30mm,管母线的挠度达到约350mm,较无冰工况下的挠度大约200mm,超出了220kV母线隔离开关静触头的允许位移变化范围。将导致隔离开关无法正常操作。因此,对重冰区的屋外配电装置,建议增加覆冰工况下的管母挠度 校核。设备覆冰后的机械性能分析
对于变电站主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CVT、避雷器等覆冰严重的部位在设备顶部,如果覆冰厚度超出设计范围,尤其是对高压设备,其顶部的均压环直径大,将大幅增加设备顶部荷载,影响设备安全。
对于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等具有传动结构的设备,覆冰严重后,将影响其机械操动性能,导致不能正常进行分、合闸操作。
针对上述问题,在出现雨凇的天气时,应加强对变电站站内设备的巡视,及时对覆冰严重的设备和导线采取除冰措施。设备覆冰后的电气性能分析 4.1 设备发生冰闪的原因分析
早在1970年,Renner,Hill和Ratz等人根据试验结果得出:覆冰对直流绝缘强度有明显影响,“干冰”表面比湿表面有更好的耐受性能,即“融冰期”比“覆冰期”更容易发生闪络[2]。因此大部分冰闪均发生在“融冰期”。
1)“融冰期”闪络
在绝缘子表面积污严重的情况下,雨凇时大气中的污秽伴随冻雨沉积在绝缘子表面形成覆冰并逐渐加重在设备外绝缘伞裙间形成冰桥,一旦天 气转暖则在冰桥表面形成高电导率的融冰水膜,另外融冰过程中局部出现的空气间隙使设备外绝缘表面电压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局部首先起弧并沿冰桥发展成贯穿性闪络。
导致冰闪的另一个原因是,覆冰过厚减小爬距使冰闪电压降低,绝缘子覆冰过厚且在其表面完全形成冰柱时,绝缘子串爬距大大减少,融冰时冰柱表面沿绝缘子形成贯通型水膜,耐压水平降低导致沿冰柱贯通性 闪络。
上述原因与悬式绝缘子发生冰闪的机理相同。2)“覆冰期”闪络
设备外绝缘表面结冰厚度均匀时,其表面电位分布也比较均匀,一般不会发生冰闪,但在雨凇伴有大风的工况下,瓷瓶表面的结冰厚度不均匀,瓷瓶迎风面结冰侧纵向电位分布按伞裙间冰柱的电阻串联接近均匀分布,瓷瓶背风面未结冰侧纵向电位分布按伞裙间的表面电阻及伞裙下表面局部干区串联形成不均匀分布,因此在瓷瓶结冰侧和大量结冰侧产生径向电位差,形成放电。
2005年2月,湖北500kV玉贤变就因为瓷瓶表面覆冰厚度不均匀,而引起500kV电流互感器及500kV隔离开关柱瓷瓶先后发生闪络,引起线路跳闸。事故发生后现场检查发现电流互感器背风侧瓷套表面至上而下伞裙脱落,瓷套底部开裂;隔离开关的支柱瓷瓶未接冰柱侧瓷瓶大面积釉面烧损[3]。4.2 提高设备抗冰闪措施
1)采用复合绝缘外套,复合绝缘子具有有憎水性,其表面不宜形成连续的通道;同时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差,下雪、下雾时不易在绝缘子表面形成覆冰。目前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等厂家生产复合外套的电流互感器等 设备。
2)增加设备的干弧距离,当设备绝缘表面完全形成冰柱时,干弧距离增加可以减少设备外绝缘表面单位长度承受的电压,以提高其抗冰闪的能力。
3)目前变电站没有使用复合悬式绝缘子的运行经验,对于重冰区的变电站,由于导线的张力大需选用大吨位绝缘子,三伞型绝缘子比双伞型绝缘子多一个伞,伞盘间距小,冰桥更容易形成,因此建议重冰区变电站宜优先选用双伞形绝缘子。结 论
综合前述分析,为减少冰雪凝冻天气对变电站的损害,应在对此次冰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变电站的覆冰设防标准,同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变电站的抗冰雪能力。
1)对于重冰区变电站,宜根据隔离开关静触头的位移要求,校核管母在覆冰工况下的挠度,选择合理的配电装置型式。隔离开关的破冰厚度,应大于安装场所的最大覆冰厚度。
2)对于重冰区变电站,防雷保护应避免采用避雷线。
3)悬式绝缘子选型,由于三伞型绝缘子比双伞型绝缘子多一个伞,伞盘间距小,冰桥更容易形成,因此建议重冰区变电站宜优先选用双伞形绝缘子。
4)对于如复合外套电流互感器等已有运行经验的设备,可考虑采用复合绝缘外套。5)在出现雨凇的气候情况下,应加强对变电站站内设备的巡视,及时对覆冰严重的设备和导线采取除冰措施。在雨凇的气候情况下,应根据情况调整运行方式,为保证设备的安全,可以减少带电设备的运行。
第二篇:湖南省成功抗击特大冰雪灾害案例分析
湖南省成功抗击特大冰雪灾害案例分析
2008年1月12日至2月5日,湖南遭受了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军民奋力拼搏,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保障了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交通动脉的畅通,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创造了没有冻死一人、饿死一人的奇迹,取得了抗冰救灾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一、严重灾情
1月12日以来,一股暖温气流从印度洋孟加拉湾强力北上,在湖南上空与大陆高压对峙,形成稳定的“逆湿层”,加上“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致使湖南出现一次世界罕见的极端异常气候事件。一是影响范围广。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均遭受冰雪极端天气影响,湘中和湘西的71个县市区连续冰冻日数超记录。二是持续时间长。从1月12日晚开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超过24天,大部分地区打破了当地最长连续冰冻日数记录。三是冰冻强度大。最低气温达零下4.9度,冰冻直径超过30毫米的有35个县市区,最大达60毫米,冰冻程度超过湖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四是受灾损失重。1月中旬以来,低温、雪灾、冰冻等多种灾害天气同时出现,达到特大型气象灾害标准。初步统计,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0多亿元。
二、科学应对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湖南省委、省政府沉着应对、科学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领导指挥抗冰救灾工作。㈠快速反应,全面动员部署
一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灾情发生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紧急部署,及时召开一系列灾情会商会。1月20日,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冰雪灾害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先后启动了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自然灾害救助、成品油供应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粮食供应、供水供气、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等十多个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实施救援救助,牢牢掌握了应对冰雪灾害的主动权。二是迅速组建指挥机构。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抗冰救灾指挥部,省抗冰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节奏快、效率高,打破常规,急事急办,确保了抗冰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深入灾区靠前指挥。㈡科学决策,全力应对处置
一是保交通,确保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湖南段全线畅通。面对京珠高速公路中断、大量滞留人员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严峻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冰雪灾害形势,组织实施了“大救援、大分流、大破冰”三大战役,为京珠高速畅通和车辆顺利分流,确保有序疏导因灾滞留人员回家过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电力,确保电力主网安全和郴州电网抢修恢复。湖南省紧急组织上万名电力工人,对重要线路和设备连续实施人工除冰,协助贵州电网稳定运行,确保了贵州电气化铁路的可靠供电。
三是保民生,确保市场供应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为确保群众度过灾难,过好春节,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和油罐子,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御寒衣被,有洁净水喝,妥善解决住房保暖等问题。㈢多方联动,形成抗灾合力
一是中央领导亲切关怀,国家部委协调援助。湖南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始终得至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抗冰救灾期间,20多个国家部委和10多家中央企业主要领导,深入抗灾救灾一线具体指导和帮助支持,为夺取抗灾救灾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二是兄弟省区联动支援,军地部门协同作战。为保京珠高速公路畅通,在交通部的统一协调下,湖南与广东、湖北、广西、河南及江西等省开展大联动,建立协调机制,在人员设备物资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使京珠跨省大分流得以顺利实施。
三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参与赈灾。湖南的特大灾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各界的广泛支援,弘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为湖南省夺取抗冰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㈣畅通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一是突出抓好信息报送。抗灾期间,湖南省应急办共向国务院和省领导报送信息50多期,为上级科学决策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突出抓好新闻发布。11天共召开了13次新闻发布会。
三、深刻启示
这场冰雪灾害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是始终将“以人为本”的应急管理理念贯穿应对突发事件全过程。突发事件的不可抗性和一般公众在突发事件面前的脆弱性,迫切需要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公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决策和措施的出发点,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二是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牢牢把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权。突发事件的突发性、急剧性、需要领导者当机立断,迅速科学判断事件性质,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或第一时间内作出决策反应,同时总揽整个事件处置全局,牢牢把握应对主动权。三是领导者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风格必将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源泉。领导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对公众思想、信心、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国家部委领导深入到灾区一线指挥指导救灾工作,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坚持到一线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抗击冰雪的斗志,也成为全省人民抗击冰雪灾害的精神源泉。
四是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多方联动,形成抗冰救灾强大合力。
五是畅通信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抗灾氛围,稳定社会、稳定人心。湖南省应急办以最快的速度收集灾情及抗灾情况,及时准确地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部委对湖南灾情的极大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通过主流媒体发布大量真实信息,减少各种猜测、传言和谣言,消除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增强了人民群众抗击灾害的信心。六是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及时转移应急管理工作重心。突发事件结束后,政府抓住时机,集中资源,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打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这场硬仗,努力把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夺取抗冰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三篇: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讨
摘要:雷电灾害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雷电的形成及危害,然后分析了农村雷电防御现状及原因分析,最后从合理选址、加大宣传、安装住宅内外防雷设施、加强规划等八个方面提出了防雷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供参考。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分析;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一是财产损失;二是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国家气象局统计,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80%在城市,而人员伤亡90%以上在农村,最近10年,全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其中死亡人数90%发生在农村。农村成为雷击事件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因此,农村防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依法加强管理工作,采取多方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雷电时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发生在云际、云地、云空之间迅猛的脉冲放电。大气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气体正、负离子,使大气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这些带电离子的不断生成、运动、和不同带电离子的分离和聚集,使大气显示带电性,产生大气电场、大气电流,导致大气中雷电的产生。一般雷电都是产生于雷暴中,雷暴中的云对地和云对云之间产生大量的电荷,聚集成强大的电流,产生发电现象。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kV/cm~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通常雷击主要是有两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雷击电磁脉冲)。
(1)直击雷的危害。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在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从雷击点被击中物体上,称之为直接雷击。由于雷电流幅值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防护不当,将导致被击中建筑物、电子设备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对人员造成伤亡。
(2)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雷电的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作用属于雷电的间接破坏作用。雷电的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产生的暂态过电压比直接破坏作用具有更大的危害范围。它能够损坏建筑物中的信息系统和电器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农村雷电防御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
广大农村地势空旷,地广人稀,农村住宅一般愿意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坡地、空旷开阔或近水体的地方建设,这些地方是雷电频发的地方。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一般来讲村民建房为了冬暖夏凉,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客观居住环境。每年雷电高发期的6—8月是我国西南季风频发时期,坐北朝南的房子是迎风向,此时正是雷云运动的主方向,包括山区里的住宅都是在山的南面,气流迂回流动遇到地形的阻挡雷云运动就会有提升作用,在拐弯曲力最大的地方正好是雷击最严重之处,因此山区成为雷击概率最高的地方。雷电频发地区往往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防雷设施容易被锈蚀。由于缺少定期检查和更换,已经安装的防雷设施有可能发生短路、断接、损坏,其结果是失去了有效防雷的效用。
2.2农民防雷科普知识匮乏
由于农民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对打雷闪电的原因没有科学认识,大多数农民对雷电现象还存在着封建的迷信思想,缺乏雷电科学知识教育,农民对一些简单的防雷常识也不了解,也不知道用科学的手段去保护自己。
2.3农村建筑物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
一是农村早期建筑物由于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二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都建起了新楼,但却由于农民缺乏防雷安全意识,防雷设施建设成本高等原因,大部分楼房也没有安装必要的避雷带和避雷网防雷设施。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电视天线等也没有做接地处理,存在严重的雷击安全事故隐患。
2.4线路架线不当
农村的电力线路、通讯广播、有线网络线路等几乎都为架空敷设,这些设施毫无防雷装置保护,甚至连最基本的接地(PE)措施都没有。雷电波在空旷的田野闪击后很容易通过这些输电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农房室内,给电器设备、人员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如变压器、家用电表、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系统被雷击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在配电箱内就引起火灾。农村的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上方,高于屋顶5~10 m的位置,村民习惯在屋顶上安装金属蓄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一旦发生雷电,极易与金属接闪引感应雷进入住宅室内造成其他设施受损和人员伤亡。
2.5防雷设施无防雷专业资质施工
一些单位和个人雇请无专业防雷技术的建筑队甚至个人,安装不合格的防雷设施,留下先天性雷灾隐患。
3农村雷电防御的措施 3.1住宅建设合理选址
住宅建设尽量避开“易受雷击区”,例如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面的位置;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常常遭受雷击的地区。选择建在空阔地带或地势较高位置的住宅、人员比较密集或面积较大的建筑、有纪念意义或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都应设置防雷措施。
3.2加大防雷科学宣传
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对雷电科学知识了解少,不会用科学的防雷措施保护自己。需要防雷知识科普部门加强雷电传尤其是野外防雷和自救的常识。
3.3安装住宅外部防雷设施 农村住宅的外部防雷措施:在住宅的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以结构体内的金属导体作为引下线,建筑基础作为自然接地装置。将避雷针或避雷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用引下线进行可靠连接,并将住宅屋面上的各类金属支架、金属物体(例如室外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机箱等)与屋顶避雷针或避雷带做可靠连接以防直击雷灾害。
3.4住宅内部雷电防护
农村住宅的内部防雷措施:主要是对住宅室内的配电系统及网络通信设备终端安装电涌保护器(SPD)进行防护。对各种电力、通讯、广播、网络线路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防止这些线路遇雷击时将感应雷引入室内。实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防止各类防雷设施出现短路、断接、锈蚀、损坏而失去有效防雷的效用。
3.5加强对农村新建改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将防雷设计审核纳入到农村建筑物建设许可中,对于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建筑物,在设计审核时必须要求其按照防雷技术规范进行避雷设计,在建设施工时做好防雷施工定期和竣工验收检测,对于不合格和存在问题的,要求其整改到合格为止。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雷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3.6把防雷设施建设纳入到农村的线网改造工程规划中
在工程规划中增加必要避雷器和电涌抑制器件保护措施,采用地下铺设电线、电缆、有线电视线路的方式,减少感应雷击事故的发生。
3.7避免在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
有雷雨天气时,呆在室内,避免外出活动。在农田干活的农民应撤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正在农田干活或空旷地方来不及回家的农民应将干活的金属工具丢弃,双腿并拢蹲下,不要迈大步跑,防止迈步太大产生跨步电压太大,造成击伤。如遇雷雨大风时,不要快骑自行车、摩托车,不要冒雨狂奔。
3.8发生雷击事故后要查明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雷击事故发生后,气象主管机构应请相关专家调查、鉴定,找出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当地雷击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防雷整改方案,落实防雷整改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预防雷电安全常识的教育,避免类似雷击事故再次发生。
结束语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的环境空旷,雷雨天气容易遭受雷击。农民防雷知识匮乏,不能科学应对,农村防雷设施不全,导致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农村防雷安全的管理,齐抓共管,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使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2]肖温安.雷电雨防护技术[M].气象出版社,2009
第四篇: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情况分析
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情况分析1、2011年实施县名单:
恩施:巴东、鹤峰、来凤、建始;
十堰:丹江口、竹溪、郧西、陨县;
宜昌:秭归、兴山、夷陵、五峰、当阳;
黄石:阳新、大冶;
黄冈:英山;
荆门:京山;
襄樊:保康、实施;
咸宁:通城
2、投资情况:
每个县投资600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此项计划属于中央财政投资,此次招标到位资金200万元。
3、招标主体:
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由省水利厅防办统一招标,各个实施县水利局派代表参与,业主的意见很关键。
4、招标业主:
省水利厅防汛抗旱办公室领导及各个实施县水利局领导。
第五篇:提高变电站户外端子箱除湿防潮的措施
提高变电站户外端子箱除湿防潮的措施
杨战胜
(富平县供电分公司)
【摘 要】
本文通过现场对变电站设备端子箱受潮锈蚀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消除了隐患,提高设备安全运行健康水平,减少了运行人员的设备维护工作量,为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关键词:
端子箱 除湿防潮
变电站端子箱是室外电气设备与室内测控、保护、通信等设备连接的中间环节,一般就地安装在设备旁。在空气潮湿时,尤其是在雨季,室外开关端子箱内潮湿凝露积水,易导致直流二次回路对地绝缘电阻下降,严重者绝缘电阻下降到零,从而形成直流正电源或负电源接地。如果造成直流两点接地,则引起直流保险熔断,保护拒动或误动,甚至损坏设备,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端子箱受潮使端子排螺丝和连接片生锈,使二次端子接触不良,也同样会使电流回路端子发热甚至开路,造成保护拒动或误动,引起事故。互感器电压和开关、温度信号端子接触不良则会造成测控、保护装置运行异常、误发信号,导致运行人员误判断作出错误分析。
富平县供电分公司所管辖35KV变电站9座,所有的一次设备都采用的是户外安装,二次控制回路也是通过户外的端子箱进入主控室。这种户外的端子箱受天气影响较大,如果天阴下雨端子箱内的潮气和湿度较大容易引起线间短路形成开关误动作造成大面积停电。
因此,查找分析端子箱受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对防止发生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1、原因分析 1、1 多数端子箱的现状
观察目前电力系统各种电气设备(开关、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等)端子箱,检查各类端子箱的材质、制作、安装工艺及驱潮回路等方面,发现端子箱内潮气重,造成端子牌的端子、螺丝易锈蚀,箱体内易锈蚀,对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如:有些端子箱的螺丝用铁的,易锈蚀,部分端子箱门锁尺寸不匹配,不紧密,易松动;部分端子箱的防火封堵不严密,造成进水;部分端子箱驱潮回路没有接电源或回路不通,造成驱潮效果不好;部分端子箱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