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动化药房是我国医院建设的一个长远趋势
自动化药房是我国医院建设的一个长远趋势。在一些 先进国家,医院药房已成功地从处方的调配者转向健康服 务的提供者,成为健康咨询的中心[1],药房自动化系统的 出现使药师能够从繁重的配发药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 的时间投入到药学专业服务中去,同时能减少调剂差错,缩短患者取药的等候时间。本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调配模式
自动化药房是国际上在药店运营领域的一项成熟技 术,现已在全球发达国家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国内,科研人员对药房自动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3-4]。本院采用 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该系统由 4 台快速发药机(用于储存和调配盒装药品)和 2 台智能 定位存取器(用于储存和调配异型包装药品)组成。该系 统一共有6个落药口,为10个发药窗口服务,包括1个 急诊发药窗口、4个直发窗口和5个混发窗口。调配模式 分为现配和预配2种模式(见图1)。直发窗口为现配模 式,患者在自助机器上打印取药凭条,根据取药凭条上的 窗口号到指定的窗口刷卡,快速发药机感应到患者信息就 会自动发药。前台核对人员扫描处方二维码,核对患者处 方信息确认无误后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完成发药。急诊发 药窗口和混发窗口为预配模式,患者在自助机器上打印取 药凭条,自动发药系统接受到患者处方信息后打印出药品 清单,调配药师根据药品清单预先把药品调配好(部分药 品是由快发设备发药)。患者根据取药凭条上窗口号到指 定窗口取药,前台发药人员语音呼叫并读卡确认患者,扫 描处方二维码,核对患者处方信息确认无误后对患者进行 用药指导并完成发药。当特殊患者(如残疾人等)需要提 前取药时,药师可选择处方信息发出提前配药指令,该处 方将与之前的调配处方进行调换。种控制方式。工作原理是以垂直旋转运动进行认址,当 系统接收到患者处方的信息,机器自动旋转到指定位置(红 外灯指示),指示调配人员取药。在与 HIS 系统断开连 接的情况下,可调至手动取药或上药。
2.2 快速发药机和智能存储器内药品品种调试
2.2.1 快速发药机内药品品种调试 根据 HIS 提供的药 房发药统计数据,综合补药人员的补药效率及快速发药机 类槽位的利用率,门诊药房月销量>5 000盒的药品不加 入快速发药机内,月销量<100盒的药品也不加入快速发 药机内。根据药品属性(包装、单价、储存条件等),自 动化药房使用初期选择了415种西药和158种中成药放入 快速发药机内。通过测量药品包装盒的长、宽、高,根据 轨道容量及参数,将药品分配至4台自动发药机。根据每 日发药统计及设备运转情况,及时将包装比较粗糙(不滑 动)、立体包装(易翻滚)等药品剔除;对近期发药量突 然增大、包装较好的药品增加轨道。经过不断调整现在本 院门诊药房快速发药机内药品品种达到578种。机内药品 总数约 30 000 盒。经统计,门诊药房发药自动化率(机 内发药占总发药量的百分比)为40%。
2.2.2 智能存储器内药品品种调试 考虑到智能存取器储 位空间不大且取药时只能一个人操作,智能存取器内存放 一些平时用量少的品种(门诊药房月销量<200的药品)。通过处方分析,将医师习惯开具的药品分配在智能存取器 相邻或者同一层内,提高取药效率。经过不断调整,现在 本院门诊药房智能存取器内药品品种达到347种。2.3 窗口类型设置及处方分配
本院门诊药房一共有 10 个发药窗口,1 号为急诊发 药窗口,2~6及8号为西药发药窗口。7号窗口为中西 混发窗口,9 和 10 号为中成药发药窗口。当患者在自助 机器上打印取药凭条时,取号程序会根据患者的处方信息 将急诊患者的处方分配到1号急诊发药窗口;门诊患者的 西药分配到西药发药窗口,中成药分配到9、10号中成药 发药窗口。除急诊发药窗口外,每个发药窗口都设置取药 人次上限,窗口取药人次没超上限时基本平均分配,当取 药人次超上限时会竞争分配,基本可以保证药师按照工作 能力进行处方调配,又不造成窗口取药患者分配不均。考 虑到取中成药只有2个窗口,所以把7号窗口设置为中西 药混发窗口,当9、10号中成药窗口取药人次没超上限时,7 号窗口只发挥取西药功能;当 9、10 号中成药窗口取药 人次超上限时,多余的人次会自动分配到7号窗口发挥取 中成药功能。当9、10号窗口没开窗的时候,7号窗口也 承担发中成药的功能。这基本上解决了本院门诊药房处方 量大、窗口少的问题。
2.4 快速发药机补药及盘点
快速发药机内有充足的药品库存是提高机器的发药率 的保证。所以补药成为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一 步。自动化药房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条码扫描和输入药品名 称进行补药,可以严格控制药品进入机器的错误率。针对 药房一品多规、外观相似的药品,会造成人为补药错误。一旦出现补药错误,很可能导致整个槽位药物配发错误,后果很严重。为了进一步降低上药错误,我们采取了3种 措施:第一,将易混药品做成展板的形式提醒药师注意; 第二,对易混淆、外观相似的药品添加看似、听似等标志; 2 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调试与应用
2.1 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硬件功能与工作原理
快速发药系统IRON-1200型:IRON快速发药系统是 根据处方信息对盒装药品进行自动调配发送,同时实现机 械手自动上药、存储药品,并对药品进行信息化管理。该 系统具有1 200条储药斜槽,可储备药品20 000盒左右。信息系统与医院 HIS 系统实现无缝隙连接,当系统接收 到患者处方的信息后,药品智能滑出,经传送和分拣将药 品发送到指定窗口。
智能存取系统IRON-240:每台IRON 智能存储机有 240 个存储位置,每个储位可用隔板分为 3 个隔断,储存 药品超过240种,采用液晶触摸屏操作,具有联机、手动 第三,对易混淆、外观相似的药品进行专项的业务学习。
快速发药机有自动盘点功能,利用这种自动盘点功能,补药人员补药时进行实时盘点再补药,确保补药准确,同 时在每日下班时对机内药品进行即时数量盘点,第2日对 盘点结果进行核对调整,确保机器内药品库存数量准确性。3 门诊药房管理
3.1 门诊药房工作量变化
实施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之后,本院门诊药房原有门 诊药房使用面积不变(约400平方米),药品品种数由以
前的1 205种增加至1 505种,自动发药机储存药品578种,智能存储系统储存药品 347 种,占药品整体目录的 61% 以上。门诊药房10个发药窗口,正常工作日处方数由以 前的5 000多张增加至7 000多张,高峰时达到8 000多张。发药金额由以前的200多万增加至260万左右。每日大约 要发32 000多盒药,其中快速发药机发出13 000盒药,占总发药盒数的40%以上。在门诊药房的使用面积没有 改变的情况下,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增加显著,这都得益于 自动化发药系统的高密度存储药品功能和快速发药功能。3.2 门诊药房管理
门诊药房工作量如此之大,药房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自动化药房管理软件系统的合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药房的管理问题。
第一:加强了对药房药师的管理。通过对药师的账户 操作记录查询,能够查询到该药师当日所发的处方数及发 药处方明细(包括了患者基本信息、处方药品、发药时间 及发药窗口号等)。药师的处方数量引入绩效考核。一但 发生处方调剂差错,通过处方明细查询能很快的了解发药 信息。通过系统导出各时段处方量,对其进行分析,合理 的安排窗口的开放时间,避免因窗口开放不合理导致的患 者排队问题。
第二:加强了对药房药品的管理。通过对管理软件滞 销药品查询,能及时的查询到滞销药品所在槽位、库存量 及滞销的时间。药师每月根据滞销药品所在槽位,将滞销 药品的有效期一一登记,防止有过期药品发出。管理软件 系统会对盘点异常药槽及药槽异常状态进行管理。根据这 些异常状态的报警,药师会及时对这些报警槽位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药槽卡药等现象。
第三:使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运行逐步稳定。药房根 据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出现的问题建立起了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门诊药房补药流程、门诊药房发药流程、拆零药品管 理、高危药品管理、易混淆药品管理及毒麻药品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对门诊药房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 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优点 4.1 提高药房空间的利用率
根据本院门诊药房的具体情况定制了4台快速发药机 和2台智能存取系统,购买自动化发药机之前本院门诊药 房只有西药品种,引进自动化发药机器后,利用快速发药 机及智能存储器的优势,增加了约360种中成药,实现了 中西药房的合并,极大提高了药房空间的利用率。
4.2 提高了药师调剂药品的效率,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 时间
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有着高效的调配速度[5]。自动化 药房管理系统直发窗口药品直接由快速发药机发药。混发 窗口药品部分通过快速发药机发药,只有一些异型包装药 品需要调配药师调配。这样快速发药机替代了药师的部分 劳动,使药师大大减少了来回走动、往返取药上的时间。智能存取系统不仅提示某一患者药品的调配状态、药品在 该设备上的行列号,还用灯光指示具体位置,药师只需根 据灯光提示即可迅速取到药品,大大缩短了药师用在药品 寻找上的时间,提高了调剂效率。引进自动化药房管理系 统之前,调配1张处方大约需要40 s,现在仅需25 s左右。4.3 降低了调剂差错率,减少了医患纠纷
快速发药机出药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当自动发药系 统服务器接收到患者处方信息后药品自动发出。直发窗口 药品直接传送到审核药师工作前台。混发窗口调配药师根 据药品清单调配好药品(部分药品是由快发设备发药)直 接送至审核药师工作前台。快速发药机补药人员在补货时 进行第一次核对,待药品送到审核药师工作前台,窗口发 药人员再一次核对,相当于在发药前增加了1 道复核程序。这样机器、人工双重把关,大大提高了药品调剂的正确率。智能存取系统用灯光指示具体位置,药师只需根据灯光提 示即可迅速取到药品,从而避免人工找药因2个患者的药 品相似或不够细心而导致的药品发错事件。自动发药机实 现了医院药品调剂工作的准确化,在补药无误的状态下,药品品种的准确率可达100%,数量准确率可达>97%。Chapuis 等[6]评价自动调配系统对医疗差错发生的影响,也证实了使用自动化系统后医疗差错率要显著降低。4.4 改善了药房的环境
引进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之前,门诊药房使用的是全 敞开的柜式和抽屉式药架,药品摆放不整齐,美感欠佳; 药房较杂乱,死角不易打扫,工作环境较差。引进自动化 药房管理系统之后,大部分药品都密集存储在快速发药机 和智能存储器里面,只需定期打扫维护,环境整洁有序。5 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缺点及解决措施
5.1 快速发药机发药时存在多发药或者少发药的情况
一方面快速发药设备处于非完全封闭状态,且无自动 清洁功能,轨道上积累的灰尘会增加其摩擦力,导致少出 药。另一方面有些药品包装比较粗糙,在轨道上不滑动或 补药不及时导致少发药;有些药品叠在一起或立体包装的 药品容易翻滚导致多出药。
快速发药机多发药及少发药是不能避免的。对于机器 少发药,解决措施包括:① 采取定期给槽位打蜡使其光 滑减少摩擦力;② 及时补充空缺槽位药品;③ 派专人检
查有无槽位卡药,及时处理。对于机器多发药,解决措施有: ① 派专人检查槽位有无叠加的药品并及时整理;② 对于 药品多发比较严重的及时登记由售后工程师测试更改出药 时间;③ 立体包装的药品翻滚比较严重及时剔除快发设 备,改为补充其他药品。
5.2 补药人员补药时存在机器卡坏药品情况
补药人员在补药的时候,有些因加药机械手坐标定位 有偏差导致卡坏药品;有些因加药程序出现异常,机械手 边加药边移动导致卡坏药品等。
快速发药机自动加药时出现机器卡坏药品的情况,可 采取如下措施:① 制定机器故障定点登记表实时登记盘
点不准槽位及坐标定位有偏差的槽位,由售后进行处理② 机械手自动运行卡坏药品,及时更改加药程序;③ 保
证整个加药平面平整,及时巡视,发现伸出槽位药品及时 拿出,在尺寸修改内最大药品数减至合适数量。
5.3 机器槽位是固定不能移动,很多槽位因为没有合适 的药品尺寸不能使用
快速发药机槽位都是通过测量药品包装盒的长、宽、高量身定做。但是实际测量的数据如果出现误差,那么那 个槽位很可能就不能使用。还有些药品的包装会更换,导 致槽位尺寸不合适。医院药品招标有些新进的药品,但是 机器的槽位还是以前测量的那些固定不变的槽位,这样就 也会导致有些槽位不能使用。这是快速发药机最大的缺点。6 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药房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药房的信息化程 度和管理水平[7]。医院药房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管理也是 发展的必然趋势[8]。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在本院门诊药 房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中西药房的合并、降低调剂差错、提 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且药师需要学习自动 化系统的一些常规操作和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理 方法。如快速发药机出现卡药、出药挡板无法关闭等障碍 时,药师需要及时处理这些问题,恢复系统运转。若系统 出现严重的故障则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新系统的应用需要 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以利更好应用
3 讨论
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是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分解量化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就医感受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型三甲医院共同面 临的问题之一。
3.1 影响预调配模式下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因素预调配模式在上海、成都、苏州等地应用较多,北方地区较少,在新门诊药房,在我院历史上首次实现了预调配模式[1-2]。预调配模式的优点是药师可利用患者缴费后到药房的时间进行调配,实现“药等人”,但缺点是药品调配完毕,患者可能忙于各种检查而未及时来药房取药或患者未在交费当日来取药,造成调配好药品的堆积。
本研究的局限性是患者取药时间仅以患者交费后到取药的时间作为衡量,而没有进行患者调查确认真实的取药时间,因此存在一定误差。另外,本文剔除了取药时间大于40 min对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也有一定影响。在预调配取药模式下,影响患者取药 等候时间的因素包括药师和患者2个因素。药师因素包括窗口开放数量、调配速度和发药速度等,可通过增加发药窗口和药师数量缩短取药等候时间;患者是否及时来药房取药是影响取药等候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患者缴费后未及时来药房取药,尽管处方已经调配好处方,但只能在发药队列中等候患者,无法发出药品,这是由于患者因素导致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延长。本研究显示,至少约12.2%的患者由于未及时来药房取药导致取药等候时间延长,因此如何有效提示和引导患者及时来药房取药将是今后工作内容之一。
3.2 药房自动化的实施和药师工作模式的转变 “若能将药师从繁重的调剂工作中解放出来,促使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保障药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支持使用自动化设备药房自动化”[5]。为保障自动化的顺利实施,ASHP推荐医疗机构(用户)应综合考虑几下问题:评估自动化设备的售后、经济性和文化氛围;安全性和获益性;获益性的评估方法;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接口;自动化设备的厂家和医疗机构(用户)应在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培训、操作和故障解决等问题上明确各自的责任;评估自动化对医疗机构人员,特别是药师或护士的影响;确保对自动化用户进行 有效的培训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5-6]。本研究结果显示,门诊药房实施自动化后,在处方高峰日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约10.8 min;自动发药机参与了约90.4%的处方调配;约60.1%的药品是通过自动发药机调配。上述数据可用于评估我院门诊药房实施自动化效果,反映了自动发药机在提高处方调配速度和减轻药师劳动强度的突出优 点,使药师从繁重的调配工作中解放出来成为现实。另外,我院自动发药机上线后,药师数量没有变化,但患者取药时间大大缩短,取药效率提高,侧面反映了自动发药机对人力的节省。药师的工作模式逐渐向患者用药交代的规范化、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用药咨询等方向转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内容
3.1 药房自动化建设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 实施
建设自动化药房应根据医院工作特点,结合药房
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建设。我院中成药品种多,用量大,在选用的 3 台 D 型设备中,有 1 台为特别定制用于大 包装中成药的自动调配,特点是增加储药槽的高度以 适应体积普遍较大的中成药的储存,加装批量补药 台,提高补药速度,保证工作效率。
一些中成药包装体积大、服用疗程长,往往使单
方药品总体积过大,使用机器调配,不仅占用大量机
器空间,出药时,受提升机体积限制,还需分 2~3 次出 药,影响发药速度,且补药频率过高[7]。故我院在对药 品分组制定调配原则后,对用量最大的 50 个品种逐一 进行了人工筛选,充分利用有限的机器内空间,节省 增加机器的成本投入,保障了药品自动化调配效率。根据各时段处方量的变化,合理安排发药窗口开
放时间,通常应在高峰来临前 10~15 min 增开窗口,可以有效缓解窗口压力,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在选择 自动发药设备时,其单位时间内完成处方调配量应超 出药房高峰时段的处方量,系统的设计为将来的发展 预留空间,以适应药房工作量的增长。根据各时段处 方量的变化,合理安排机器补药,保证在每日的发药
高峰前将机器内药品补充足。如在 9∶00~12∶00 应以补 充机内库存 30%以下的药品为主,保证高峰时间段用 药,在 16∶00 以后,可以按机内补药单进行集中补充,机内库存达到 85%,保证次日正常工作。
3.2 人机配合对于自动化药房工作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 自动化设备的调配速度优势明显,药房各人工环
节(如调配、发药、补药等)的速度成为制约药房效率 的关键,所以,在自动化药房运行过程中,人机配合十 分重要。以往的调配模式完全取决于药师个人的工作 能力,人掌控速度,而在自动化药房中,人要随着设备 的速度调节自己的动作与节律。
完全由自动发药机调配的处方,需患者到药房窗
口后,将处方交给药师扫描处方条形码,触发机器调 配,从机器响应到药品通过滑轨送至窗口需 8~10 s 时间,此时,药师可以给患者做用药指导,或在发药前 扫描下一张处方,使机器调配时间与药师发药时间重 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在窗口排队时间。对 于人工配合机器发药的处方(预配处方),确定收费后 由系统分配到预配窗口,药师按顺序打印调配单,同 时触发机器调配。机器调配的同时,药师进行机外药 品的调配,使整张处方的调配时间缩短[8]。同样,在补 药等环节也需要很好的人机配合,药师要改变以往的 思维模式,配合机器效率,制定各环节适应自动化的 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是一所中医院,很多患者会同时取中成药、西药和中草药,由于中草药调配时间较长,为方便患 者,我院采用了预调配模式,患者在交费后,处方信息 传输到药房,同时患者手中有一张药品明细单,显示 取药窗口号,如有中草药还会标注预约取药时间。当 窗口的屏幕显示患者名字时,患者就可取药了。为方 便患者,在屏幕显示患者名字时同时配有呼叫系统,便于老年患者的取药。在门诊候药区有处方调配状态
查询系统,方便患者查询。传输到药房的处方,由系统根据处方内容分为三 类。第一类处方的药品全部由自动发药机调配,通过 实时通道直接送到发药窗口,从实时窗口发药;第二 类处方则由自动发药机和手工调配共同完成,由药师 送到窗口预配智能货架上,从预配窗口发药;第三类 处方完全由手工调配完成。通常设 1 个手工窗口,用 于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及处方,而实时窗口和预调配窗 口数量则根据医院业务量而定,由于自动化设备的引 入,处方调配速度明显提高,而窗口发药依然是人工 完成,且窗口药师需做好用药交代,窗口发药速度明 显成为决定流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在环境允许的条件 下,应尽量多设置发药窗口,可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 间,提高窗口工作质量。可以国家已计委“三好一满 意” 分解量化指标中取药窗口等候时间≤10 min,高 峰期≤15 min 作为参考依据[9]。我院在经过了 1~3 个 月的磨合期后,药师的平均调配速度较初始提高了 47.5%,患者候药时间较初始缩短了 76.8%。
3.3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动化系统,提高自动化率 自动化系统可进行批号、效期及库存管理,但在
实际操作中,有时因机器故障不发药,需由人工在机 器中手取,导致理论与实际库存不符,批号、效期不一 致,以及机器中有些品种用量大,有多个槽位药品批 号、效期也不完全相同,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有时候 需自动化与手工统计相结合,以避免误差出现[9]。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患者来自全国各
地,且慢性病患者较多,需长期服药,所以很多患者取 药量较大,如心元胶囊单方开具 17 盒以上的处方,占 其处方总量的 42.87%; 大于 30 盒药品的处方为 1.98%,这类药品占用机器空间大,出药时受提升机容 积限制,需分次出药,影响发药速度且加重补药压力,故采用手工调配以提高自动发药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但同时由于这类药品都需要手工调配,降低了自动化 率。我院中成药品种占 44.34%,其中易碎的口服液、体积过大如大补阴丸(100 mm×57 mm×57 mm)、超重 品种如寒痛乐熨剂(净重 220 g)等都不能用设备自动 调配。
此外,机内药品的单次发药最大限量也是重要的影 响因素,限量过低会减少实时处方数,降低处方自动 化率;过高又加重机器补药负担,建议可以药品一中 包量为限量参考,同时根据药品的具体使用情况和自 身属性来确定限量,提高自动发药设备的有效利用率。3.4 完善应急机制
因网络原因无法获取 HIS 系统处方数据时,系统 提供快速录入处方功能,实现自动发药,系统自动记 录取药数量和品种,保证库存准确。因停电或其他原 因导致设备不能运作,可直接打开设备前端玻璃门,根据调配单上设备货位号快速找到药品,实现正常发 药。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应急措施明显不能满足正常 门诊调剂工作,其调剂速度会慢于传统的手工调剂。故在自动化药房建设中,应考虑更完善的应急措施,保证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药房自动化带来高效、快捷、智能、准 确的全新调剂模式,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 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极大改善了医院的就医环 境,实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自动发药系统提高了发放药品的准确性[11],同时有效 地降低了药师的劳动强度,使药师转向做药学专业性 服务工作;自动化药房对药品的发放数量、现有库存 数量、药品效期、金额、批号等进行全面管理,药品盘 点速度快,准确率高,提高药品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 药品全面的信息化管理[12];利用机内药品有序的密集 式药品存储方式,有效地节省了门诊药房空间,通过 自动化设备进行库存优化管理,降低库存资金积压,实时发药模式可节省发药药师,有效降低药房运营成 本[13]。总之,自动化药房的建设改变了药房传统的工 作模式,使药房内药品的信息化管理和药学服务质量 都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有效的提升了服务质量,提 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公众形象和口碑[14]。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药房信息化和自动化 正在影响药房实践,打造“理念现代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人员专业化”的现代化药房成为我们未 来发展目标[15]。
第二篇:药房是社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
药房是社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药剂科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院药剂科发展相对滞后,现行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医院药学,不能满足患者对药学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水平,是当前社区药房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药房不仅是社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医院良好形象的展示点,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社会的认知度和人们的就医选择具有很大的影响。加强社区医院药房管理,推进医院药房服务性建设,应做好以下几点:药房调剂服务力求优质、高效、开放、透明
药剂人员在窗口收到患者处方后,首先要认真审查处方的药品名称、规格的书写是否正确,药品是否需要敏感性试验;患者,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处方等特殊人群的患者的用药剂量、用法是否合理,给药途径是否恰当;处方用药是否有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等方面。调配时按处方书写顺序取药,注意处方内容和配发药品的一致性,遇有变色、霉变、过期失效、包装破损的的药品不得配发。如对处方药品有疑问,需核实无误后再行调配。药师核查药品无误后,按处方呼唤患者姓名,注意其性别、年龄相符后,方可发给,并向患者说明用法和注意事项。为社区患者,尤其是肢体残疾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让患者感受更亲近的服务。对社区老年患者在配药时可由复剂量改为单剂量,把患者所需的每种药品,按每次剂量单独包装,这样既方便患者服用,防止错服,又可减少药品浪费,增强药品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2药房要更新服务理念
药剂人员除了和病人接触以外,还要和其他各科的医护人员打交道,能否营造药剂人员与病人,医护人员之间良好的接触氛围,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提高药剂人员形象素质,美化药房的”窗口效应”。药剂人员在与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中,着装得体,整齐美观,举止庄重大方,从容优雅,语言文明优美,真切的手势,真情的眼神,详细交代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百问不烦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业务技术,则为医院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将工作的重点定位于“以病人为中心,以药品为手段,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药学服务”。药房应将现代管理学积极应用于药房管理实践,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从制度建设到评价考核,都要自觉地渗透现代管理意识,以人为本。所有工作都要以病人方便为前提、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强化药房工作人员理念培养,为药房管理提供良好的人事环境。
3提供药学服务
随时可以为患者提供药品咨询,设有信息反馈职能,可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所需信息,调剂业务计算机化等,社区医院药房除了做好药品供应,还应将工作延伸至药物咨询、药学监护。药师不仅要熟悉药品的一般功能,还应掌握主要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了解各类药物的特点、合理应用及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药师除日常调配工作外,还要参与临床工作,协助医师科学选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周到的上门服务。社区医院药房还应设有咨询电话,受理医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个体化药学服务,尽可能使用药适合每一个患者的需要,同时还应为社区等人口密集地区人群提供合理用药、新药推荐、不良反应处理等服务。
4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要提高药剂科的服务质量,首先需要有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术精湛的高素质药学人才队伍。聘用业务水平、品德素养、管理技术等综合能力较强的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担任科主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全科所属人员定期参加学习,提高全体药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建立继续再教育的学习档案,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定期参加学术交流,促进学习新知识,掌握医药发展的新动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多与临床医生相沟通,提供合理化建议,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5建立与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与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度与岗位职责,使每个人都受到制度与岗位制约,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规章制度把各项任务分解出来,明确个人岗位职责,工作岗位化,工作内容具体化。强化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使每个药剂人员在工作中以此为准则、审方、调配、核对、发药等工作中能自我约束。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奖惩分明,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6强化质量管理,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
强化质量第一的观点,加强对药品质量检查,监督药品入库与领取必须验收,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规范药品保管,严格按照库房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不得有丝毫马虎;严格处方管理,坚持处方调配的”四查十对”及签字制度,杜绝遗漏,避免重复配方等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医师所开的不合格处方、配伍禁忌等应给予指正。药品数量统计实耗实销,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总之,药剂人员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使者,承担着人民安全合理用药及为人民提供准确的咨询与信息服务的重任。药剂人员不仅要增强质量意识,还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提高调剂工作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药房管理机制必须由原来的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向开放式科学化管理转变。强化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应将人性化管理理念贯彻到药房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促进管理模式的革新。医院药房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行。改革关键在于“落到实处”。为了使我们的社区医院发展成为一流的、现代化的社区医院,不仅要靠扎实的医疗技术水平,还要靠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而药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篇:医院配备自动化药房系统的申请
申请
设备处:
根据卫生部《
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要求,经院办公会同意,我院将进行药房自动化系统建设,需购置住院全自动分包装系统和门诊自动化调剂配方系统,设备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住院全自动分包装系统:需要单剂量片剂分包机一台,配套
相关软件;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满足单剂量摆药工作流程及患者用药个体化需求,住院全自动分包装系统需配备应半片处理机、剥片机;自动分包机应能根据需要自由调整包装袋大小,提供至少3种以上不同规格包装袋供选择,以节省包药耗材成本,切实响应医院节能降耗号召。
二、门诊自动化调剂配方系统:需要整盒自动发药机一台,配套
相关软件;由于我院门诊量较大,药品品种较多,为有效缓解窗口压力,优化工作流程,该门诊整盒发药机需配备上药机械臂,能够实现多点同时、不间断加药,以满足我院门诊药房调剂需求。
三、应选择具有高端的产品研发技术、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及良好的售后服务的,从事专业研发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公司。请设备处根据以上要求,选择配备相应的设备。
第四篇:我国区县级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研究
我国区县级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研究
孙刚,张新平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区县级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现状,为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的部分指标对医院药房药学服务行为进行定量研究。结果:(1)处方药物种数与所发药物种数两个指标有相关关系,其他指标两两之间无相关关系。(2)我国发药时间、病人姓名标识率和服药时间标识率分别是77.92秒、62.91%和61.84%,与国外的研究值相当;单张处方平均药物种数是4.16种,比国外的研究值高;药物实际分发比例是99.52%,比国外的情况好;药品通用名标识率低,只有40.58%;患者完全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比例是71.04%,情况比较好。结论:应尽快制定标准药学服务指南,提升我国区县级医院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关键词:药房;药学服务;指标
Research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Large Scale Hospital Pharmacy in China/SUN Gang, ZHANG Xin-ping/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large scale hospital pharmacy in China, and providing some practical evidence;Methods:Adopting indicator from WHO to quantitative study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in large scale hospital pharmacy;Results:(1)There is correlativity between the indicators of quantity of prescription drug and dispensing and no correlativity between others.(2)The dispensing time ,rate of patient name sign and rate of overdose time sign in China is 77.92 seconds, 62.91% and 61.84% respectively,correspondent with those in overseas;The average drug quantity per prescription in China is 4.16, bigger than that in overseas;Practical rate of dispensing is 99.52%, higher than that in overseas;Rate of drug generic name sign is 40.58%;Patient’s knowledge of drug use is good ,the rate is 71.04%;Conclusion: It’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the guide of standard pharmaceutical care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raise the level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large scale hospital pharmacy in China.Key words: pharmacy;pharmaceutical care;indicator
First-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dicine & health management ,Tongji Medical College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Xin-ping,E-mail:xpzhang602@sohu.com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卫生体制改革,许多医院要求药学部门集中更多的精力用于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求药学的工作质量全面转移,[1]把药房传统的“单一提供药品模式”转变为向病人提供优质药学服务上来,使病人在较短
[2]的时间里得到最有效的药品、最佳的药学服务。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的开展是提高医疗服务
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药学服务,将缩小与国外先进国家
[3]在医院药学方面的差距,促进与国际的接轨。
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武汉 430030
作者简介:孙刚,男,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卫生经济;
E-mail:sunhoney163@163.com
通讯作者:张新平;E-mail:xpzhang602@sohu.com ①①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医院指的是区县级及以上级别的大型医疗机构,不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1.2资料来源
在东部的广州、中部的武汉和西部的南宁各选取三个大型医院的药房进行现场调查,每个大型医院均观察100例患者。1.3分析指标与方法 1.3.1分析指标 发药时间:病人与药师或者发药者的接触的时间,为病人到达发药柜台和离开发药柜台之间的时间,不包括等待时间(等待时间即病人将处方递给发药者前的时间),计量单位为秒。处方药物(种):即医生所开的处方上的药物种数。所发药物(种):即病人在药房实际拿到的药物种数。药物实际分发比例=所发药物(种)/处方药物(种)。标识病人姓名情况:是否对所发的药物标识病人姓名。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未对所发的所有药物标识药品通用名的用0表示,标了几种就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药品通用名标识率=药品通用名标识种数/所发药物种数 标识服药时间情况:未对所发的所有药物标识服药时间的用0表示,标了几种就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服药时间标识率=服药时间标识种数/所发药物种数
告知药物使用方法情况。药物使用方法包括2个方面:服药剂量、服药时间。有三种:发药者(主动或被动)为病人完整解释所有的药物使用方法;不完全解释所有药物的使用方法;完全不解释所有药物的使用方法。
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情况。药物使用方法包括:服药剂量、服药时间;有三种:病人完全知道所有的药物使用方法;不完全知道所有药物的使用方法;完全不知道所有药物的使用方法。1.3.2分析方法
调查问卷用Epidata3.0软件录入,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均数、标
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秩和检验、χ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指标研究结果
2.1.1发药时间、处方药物种数、所发药物种数、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和标识服药时间情况五个指标的研究值见表1。
表15个指标的研究值
指标
发药时间(秒)处方药物(种)所发药物(种)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 标识服药时间情况
例数 1375 1374 1374 1276 1374
均数 77.92 4.16 4.14 1.68 2.56
标准差 60.469 2.861 2.873 2.411 2.121
最小值 7 1 1 0 0
最大值 536 25 25 24 1
52.1.2其他指标的研究结果
药房的药物实际分发比例是99.52%,几乎接近100%,说明药房的药物储备充足,病人能够及时获得其所需要的处方药物。病人姓名标识率是62.91%,与标准的标识率100%还有一段距离,仍需努力。药品通用名标识率较差,仅为40.58%。服药时间标识率是61.84%,情况不太好。药学服务人员告知药物使用方法情况是:完全告知率相当低,仅为31.90%,部分告知率是15.69%,完全不告知的比例达52.41%,超过了一半。患者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情况是:病人对于所发药物有相当的了解,完全知道药物使用方法的比例达71.04%,部分知道药物使用方法的比例是23.00%,完全不知道药物使用方法的比例只有5.97%。2.2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分析
处方药物(种)与所发药物(种)两个指标有相关关系,处方药物(种)与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处方药物(种)与标识服药时间情况、所发药物(种)与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所发药物(种)与标识服药时间情况、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与标识服药时间情况都没有相关
关系(表2),告知药物使用方法情况和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情况无相关关系(χ=598.726,P=0.000,Kruskal Wallis Test)
表2指标之间相关关系
指标
处方药物(种)所发药物(种)处方药物(种)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 处方药物(种)标识服药时间情况 所发药物(种)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 所发药物(种)标识服药时间情况 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 标识服药时间情况
例数 1374 1374 1374 1276 1374 1374 1374 1276 1374 1374 1276 1374
均数 4.162 4.14 4.162 1.676 4.162 2.563 4.14 1.676 4.14 2.563 1.676 2.563
标准差 2.861 2.873 2.861 2.411 2.861 2.121 2.873 2.411 2.873 2.121 2.411 2.121
t 0.2 24.246 16.636 23.977 16.365-10.081
p 0.84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区县级医疗机构药房发药时间线性模型
将区县级医疗机构药房发药时间作为因变量,以处方药物(种)、所发药物(种)、告知药物使用方法情况、标识病人姓名情况、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标识服药时间情况和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情况为自变量(表3),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入选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获得模型(表4):发药时间=46.765+10.073处方药物(种)-17.091标识病人姓名情况
从此模型和标准偏回归系数(β)可知,处方药物种数和标识病人姓名情况两个指标进入了模型,它们是影响药房发药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前者的影响力比后者大。告知药物使用方法情况、标识服药时间、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情况、所发药物(种)和标识药品通用名情况这几个指标未进入回归模型,说明这些指标不是影响药房发药时间的主要因素。
表3药房发药时间主要影响因素及赋值方法
变量名称 标识病人姓名情况 告知药物使用方法情况 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情况
赋值方法
1标识;0未标识
2完全告知;1部分告知;0不告知 2完全知道;1部分知道;0不知道
其他指标
实际值
表4药房发药时间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
自变量 常数
处方药物(种)标识病人姓名情况
偏回归系数(B)
46.765 10.073-17.091
S.E 3.294 0.513 3.039
标准偏回归系数(β)
0.477-0.137
T 14.196 19.629-5.623
P 0.000 0.000 0.000
注:R=0.503,R=0.253, F=215.706,P=0.000
3讨论和建议
本研究采用WHO的部分指标来调查我国大型医院药房药学服务行为,一些病人保健指标的理想值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药物实际发放百分率、药物充分标识率、病人对于所发药物的知识这些指标是越高越好。此外,不同的医疗保健系统特征、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群不同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特征将影响不同研究的结果。
3.1发药时间的最优值很难确定,其值越长不见得越好,但太低了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发药时间太短时,不能够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药物信息和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因此在发药时应该增加咨询时间以增加病人的药物知识,为了更好的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药物咨询等相关服务,建议药学服务人员应该至少花3分钟时间来指导每个病人用药。我国总的平均发药时间是77.92秒,与国外的研究值大体相当。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发药时间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如尼泊尔是86.1秒,坦桑尼亚是77.8秒,尼日利亚是12.5秒,孟加拉国是23秒,博帕尔
[4]
和印度是54.3秒,苏丹是46.3秒,巴西是18.4秒。
3.2我国单张处方平均药物种数是4.16种,比国外的研究值高。国外处方平均药物种数研究的最大值是尼日利亚的3.8种,最小值是厄瓜多尔和坦桑尼亚的1.3种,博帕尔和印度是
[4]
2.76种,苏丹是1.9种,老挝是3种,巴林是2.6种,巴西是2.2种.3.3我国药物实际分发比例都在98%以上,比国外的情况好。国外的研究值为:博帕尔和印
[4]
度是74.9%,老挝是97%,巴西是60.3%。
3.4我国的病人姓名标识率为62.91%,服药时间标识率为61.84%,这些研究值与国外的药
[4]
物充分标识率相似:博帕尔和印度是40.9%,苏丹是37.6%,老挝是67%。
[5]
3.5我国的药品通用名标识率为40.58%,巴西的研究值为30.6%,这说明国内外药品通用名标识情况都不好。
3.6我国患者完全知道药物使用方法的比例为71.04%,情况比较好。病人的药物知识是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必要先决条件之一。许多因素决定病人的知识,如门诊的质量和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处方药物信息。发药人员处于加强药物信息的位置,这一点已经被一些研究所证实——药剂师的资格能够非常好的反应病人对于所发药物的知识,处方医师和药剂师的资格能够很好的预测病人对于所发药物的知识。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药师能够给患者提供必要的[6]
处方药物知识。病人的文化水平等其他特征也是影响其药物知识的因素。我们认为,病人对于所发药物的知识是衡量处方和发药质量的一个有用指标,该指标非常容易测量,应该作为衡量药学服务水平的常规指标。与知道药物使用方法情况相类似的指标——知道药物使用剂量的病人构成比在国外有很多研究,博帕尔和印度是87.1%,苏丹是37.2%,老挝是74%,[4]
巴西是70%。
3.7对于大部分指标来说,没有确定的标准值阻碍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关键性分析。所研究的处方和病人的临床状态之间不可能建立联系更加增强了此障碍。在当前新医改背景下,我们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我国大型医院药房的药学
服务水平:
3.7.1鼓励制定标准的药学服务指南。
3.7.2制定持续的教育培训计划使得处方医师开出更加合理的处方,发药人员提供更加优良的药学服务。
3.7.3处方医师开处方时要采用通用药名进行规范化书写。
[5]
3.7.4发药人员对所发的药物要进行充分的标识,以此提升药学服务的质量。
3.7.5实施差异化服务,如赋予那些对所发药物知识很少的病人优先权,尤其是那些老年病人和神经功能紊乱者,在就诊和发药过程中对这些病人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3.7.6在我国大力推行、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这是在更高水平上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良,赵益华.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7):61-62.[2]袁芳,曾剑强.强化门诊药房服务流程提高药学服务水平[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6):371-373.[3]蔡永翠.新世纪医院药学服务[J].工企医刊,2006,19(2):81-82.[4]Ayesha De Costa, Shekhawat Bhartiya,Amani Eltayb,et al.Patterns of druguse in the public sector primary healthcenters of Bhopal district[J].Pharm World Sci(2008)30:584–589.[5]Vania dos Santos.Prescription and patient-care indicators in healthcare services[J].www.fsp.usp.br/rsp.2004,38(6).[6]E Boonstra, M Lindbaek, E Ngome, K Tshukudu, P Fugelli.Labelling and patient knowledge of dispensed drugs as quality indicators in primary care in Botswana[J].Qual Saf Health Care 2003;12:168–175.
第五篇:我国医院药房托管的可行性分析
《药事管理学》(论文)
我国医院药房托管的可行性分析
二零一二年十月
摘要
通过学习【药事管理学】这门学科,使我全面了解了目前我国的药事管理法规制度和有关制药企业的管理规范,我的课程考核选择了【我国医院药房托管的可行性分析】。国家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不断尝试着各种改革,医药分家是每次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规范药品管理,降低药价,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的新举措,已在部分地区得到实践和探索,该文就药房托管的历史背景,推广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弊端,以及未来前景作一分析。
关键词:药房托管可行性分析
内容
我国GDP总量,已超日本和德国,仅次于美国,我国有原来的创业型国家逐渐向富裕型国家靠拢,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国家老龄人口的增多和未福先老”等社会问题。医疗制度的是否健全可以充分体现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准之一,美国到目前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好百姓看病的问题。我们国家已基本覆盖全体国民,虽然我们的医保形式的样式有地区差异,但我们人人有医保还是得到了全面覆盖,主要使我们国家,我们党自古以来以民生为重的的原则从未改变。
为了减轻患者治疗负担,进一步告别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上,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天我们就长期以来比较关注,并且在部分地区开始了时间和探索的【医院药房托管】也就是所谓的“医药分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
今年首都北京也开始这方面的大胆尝试,众所周知,北京是我国福利和医疗保障相对比较完善的地方之一,今年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北京两家大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迈出了北京医疗制度改善上的历史意义的一步。
所谓的医院药房托管也就是通常理解的“医药分家”,医药分家是医院不再买药品了,但并不是医院没有药品,医院的药房通过医药公司招标来经营。医院只是专心看病,当时设计这一改革的主要初衷就是纠正行风,杜绝医生的灰色收入,提高医生的待遇,同时国家也要扶持重点科室的科研经费。这样可以使医生可以专心的为病人看病。
但此项改革提出的很早,多数认为比较有利的政策还是没有的到很好的推行,主要是的到了部分地区相关人员的反对声音,他们认为,患者到医院看病,拿的药是医院的,医院要负责的,当时看病的是医院,药房确是别人在经营,医院怎么监管药房,还有就是原来医生的奖金多数都是靠药品应有利润,现在这一块减少了,医生的工资由政府和企业怎么样支持才可以达到平衡,总之就是在药品质量监管和收入匹配上产生分歧。
支持者的观点认为,好的制度是需要尝试的,只去想,不去做是没有结果的,北京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开启了这扇大门是可以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的,医院药房编制不变,管理制度不变,医院仍然设置药剂科,招标要有一定信誉的医药公司参与,只管经营,管理还归医院药剂科,医院在政府的支持下,重点科室得到了扶持,患者的药费平均降低了15%,虽然挂号费改为了医事服务费,并且有原来的4元涨到了42元,当时国家支付40元,患者自己还是承担2元,得到的就是患者降低了15%药费,医生的收入平均上涨了13%,主要是有国家和企业填补了原来的利润。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要有人去推进的,我们的社会进步离不了改革,我们国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今天的“北京模式”虽然不是首创,但让我们看到了北京乃我们国家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决心。北京的改革提高了医院药房管理水平。制订药房质量管理监管措施。针对药房在托管前和托管后存在的贮存环境不合格、产品过期等问题,采取规范药品领入管理、效期管理等措施严格保持一致。可降低医院原有的药品损耗,把药品的风险抛给我了企业。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降低了患者和医疗负担,因为药房托管所有的担心,并没有出现,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这项惠民,深入人心的政策,确实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欢迎,虽然只是改革的开始,或许有些不足,就像我们党我们领导人曾经说过的一样,只要有利于百姓的改革一定要坚持实事下去,随着全名医保的实施和深化医疗改革的推荐,医院药房托管,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大大的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和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1] 韦晟.对当前医院药房托管的分析[J].医药导报.2007(04)[2] 冯国忠,彭嘉莹.药房托管中的利益、问题及其对策[J].上海医药.2006(07)[3] 郭艳,冯国忠.充分认识药房托管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J].中国药业.2006(13)[4] 刘礼.对医院药房托管的理性分析[J].中国药业.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