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3 07:2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第一篇: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长治县·郭平锁、申路廷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成为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社会热点,也是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我国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广大农村,研究农民养老问题更是社会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面对养老新常态,加快推进农村医养结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突破2亿,实现医养结合,是一项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事业,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达到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靠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做出积极的响应。

医养结合,就是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改善老龄群体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

医养结合,为使老年人寿命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是同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同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民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彰显了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

二、农村老人医养现状与思考

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切的问题。我国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但部分农村基层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受条件制约,承担不了护理职能,加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能适应已经到来的健康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其现状主要是:

1、农村老年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

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或多或少都会患有一些疾病。孤独、寂寞,与子女沟通少,是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龄、贫困和空巢老人常常念叨:活一天算一天吧,阎王爷快点我的名了„„。这就提醒我们,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际,首先要解决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老人如果长期郁郁寡欢,就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进而引发身体上的很多疾病。

老年人本应无忧无虑,安享晚年,但隔代教育,含饴弄孙已成为他们不可推卸的义务,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现在退休老人中,65%以上承担了带领孙辈的义务,往返学校接送孙子尤为普遍。经查,某县一个大镇新建“中心幼儿园”居然拖延三、四年未交付使用,长辈为接送孙子女舍近求远,风雨无阻,失去自由和辛苦不说,安全成了老人带孙子女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思考:

为使老人身心愉悦,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和谐的家庭氛围固然重要,而社会的关爱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切不可低估,如果各乡镇能够成立“老年协会”,一方面可定期组织老人收听健康讲座,开导老人要认同和接受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保持乐观开朗和积极的心态,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还可组织、引领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活动,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增加老人的生活乐趣,使他们心境开朗,晚年幸福,这是老人延年益寿的主要途径。

2、农村卫生院缺医少药,贻误病情;大医院看病难,困扰老人。现在农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专业医生不足,医疗水平有限,当老人突发急症时,常常由于身边没有专业医生进行及时救治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在年老体弱者中,大概有70%的人死于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糖尿病和心脏病),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农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药品短缺现象令人失望和不解。

大医院挂号、检查、缴费、排队、楼上楼下、手续繁琐,每一项都耗神耗时,身心疲惫。即使住院,陪护人床位也十分紧张。看病难依然困扰着老年人。

思考:

老有所医是养老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年人是否身心健康决定他们安度晚年生活质量的高低。如果大医院名医与乡镇医院、农村卫生所有效对接,能够定时坐诊基层,方便群众就医,老人有病就近入院,便于家人照顾,减少经济开支。另外,在保障正规部门的药品质量时,拓宽药品购进渠道,农村是否也像城市一样布点“药品专卖店”,保障各类药品供给,以解决群众买药之诸多不便。

大医院要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特别是高龄、空巢和患病老人,为减少手续,方便就医,可设立专门的“老年科”,有专家坐诊。“医保卡”能够实现全国联网。

3、传统的居家养老,功能弱化,支撑困难。

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对其医养至关重要。特别是有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老人家庭,常常面临着来自经济、精神、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和矛盾。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大都是由于患脑血管病后,抢救不及时或护理不到位留下的后遗症。他们恢复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多在家庭进行,但家庭毕竟不同于医院,缺少护理知识,加之儿女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负担,脑血管病一旦进入后遗症期,恢复起来更加困难,护理难度也随之增加,不仅给老人造成痛苦,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子女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子女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而背井离乡,打工赚钱,养家顾口。农村大约有60%的老人没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日常照料不够,更不能给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老人的空巢化现象愈加明显,约占老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种背景下的老人只能依赖与配偶的互相照顾。

思考:

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理所当然。如果农村老人及其配偶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健康比例能够达到了40%以上,因为子女的经济支撑在老年人收入来源中占重要位置。农村现实生活中,“养老金”基本能解决健康老人日常生活小开支,他们欣逢盛世,生活无忧,感谢党的惠民政策。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目前农村健在的老夫老妻约有半数,他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老俩做饭,迟早白便,稀稠随意。他们认为:只要子女孝顺,有吃有喝,没有大病,就可以在家养老送终。

当下,遗憾有很多年轻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却冷待了亲人,忽略了父母,确实需要社会大力提倡孝心举动。“百善孝为先”,儿女应该多抽出点时间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嘘寒问暖,多一些真情流露的孝心孝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为人子女,孝顺是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最渴望的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来自儿女的亲情爱护。

鉴此,各乡镇要广泛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新风,促进家庭和睦。通过寻找、评选、宣传表彰平凡而又闪光的“最美家庭”、“孝顺儿媳”的先进事迹,以传承家庭美德,激励他人要以先进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诚恳朴实、敬老孝亲的优良品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家风、民风、社会风气,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笔者认为:在家颐养天年,既符合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又是现实需求。农村实现医养结合,在构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采取居家养老补贴制度,政府予以鼓励和扶持。在此基础上逐步由传统的养老模式向“养老服务社会化”过渡。

三、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

家庭养老由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与子女合住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比独居老人要好。家庭养老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从目前情况看,子女外出打工屡见不鲜,家庭养老功能正逐步弱化,政府可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家庭养老,制定养老补贴制度,弥补家庭养老之不足。

社会养老,政府在保基本政策同时,各县可设置“养老服务中心”,以统筹协调家庭与社会养老事宜。并且可以在各乡镇布点兴办“福利院”,接收孤寡、失能、半失能的贫困老人和农村“五保户”老人,这是政府应尽的社会责任。福利院就是为家庭解难、社会分忧,替儿女尽孝,把他们的儿女从繁重的家庭护理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就业增收。同时也让这些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正规的康复训练和生活待遇,从而体会到党的温暖,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

1、当下,弱势群体中的农村留守老人,其困境已经成为农村养老问题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上学,留守老人亲情缺失,物质匮乏,精神空虚。但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既不愿离开,又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吃饭将就凑合,有病自己扛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几乎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渴望关爱,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下,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性服务、志愿者提供互助性服务、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还可依托“慈善福利基金会”或者法律援助等形式给予帮助,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2、乡镇可成立养老院、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并鼓励和扶持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经了解,大部分农村老人认为子女是养老的主要承担着,但远水不解近渴。他们渴望子女能在本地就业,创业,能在身边陪伴他们。

3、在乡镇,可建立适合农村老年人组织的“老年协会”。因为它代表老年人的利益,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在养老问题上要勇于担当和务实,可考虑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4、农村老人生活单调,他们饭后不是打麻将,就是坐街、闲逛。为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村要有文化大院,增加养老设旋,丰富服务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领文化养老。老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文化活动室绘画、书法、看书、读报;到文艺活动室学器乐、唱秧歌、演节目;到文化活动广场健身锻炼、学“广场舞”、太极拳、太极剑等等。

我也是个老者,如何养老,这是我们共同关心的大事,也是一个探索无穷尽的问题。养老波及范围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无不囊括。物质生活固然是重要方面,这是物质养老,但不可忽视精神养老,笔者认为,精神养老主要靠自养。如何自养,我们老者涉足已深,都略有感触和体会,人要活好,必须有个好心态。有人说:钱多钱少三餐饭,房大房小一张床,健康快乐是真福,平平安安度晚年。我们老年人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多种兴趣,进而拥有幸福晚年。

四、实现农村老年医养结合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独居老年人、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一定的关系。养老,成了家庭渐渐不能承受之重。

1、医养结合,民心所向。

对于老年人来说,晚年生活最需要的就是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养老,二是医疗。年老与生病是老年人无法回避的事实,也是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大事。如果把专业医院和养老院办成一体,让老人在安居养老的同时,又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这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医疗机构不仅可以开设老年病科,还要主动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方便的医疗服务和进行心理疏导及营养保健等知识的学习,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老年人及家属心愿的事情。

2、关注民生,兴办公益事业。

乡镇建设“老年公寓”,为老人们提供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不仅可以让老人安心入住,同时也让他们的家人放心,缓解家庭压力,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无疑是明智之举。

如何养老?一直是社会比较关切的话题。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从养老理念上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每个乡镇可建2—3座“老年公寓”。借鉴其它养老院经验,确定上、中、下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入住老人与子女商量后,可根据老人意愿和家庭经济状况选择入院。养老院的选址应该在村大、人多,离子女近、自然环境好、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之地。这种政府行为的养老服务业无疑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3、全社会投入医养服务

应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场所和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加专业养老护理培训;对农村养老机构予以重点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要让不同收入的老年人都享受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政府对农村养老服务业加大资金投入,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应对老龄化问题;政府要注重建立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它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医养服务。

字 数 4803 脱稿时间 2016年4月18日 投稿日期 2016年5月18日

第二篇:浅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范文)

浅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随着衰老的健康问题当前的养老金和医疗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创新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因此,树立健康的概念,强化医疗服务,现有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促进新的医疗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所谓“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理念的延伸和拓展,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新种类疾病频发的新时期,重新审视和思考养老与社会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时调整。

二、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

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报告在年龄构成中指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此数据表明,中国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和复杂。

(二)传统的居家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养老需求

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在独生子女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的趋势,呈现“4-2-1”家庭结构,甚至出现“8-4-2”的严峻形势,支持负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护理条件的缺乏,核心家庭(包括夫妻和未成年孩子(孩子),经济负担,精神安慰,等,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关心。

(三)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能养老

过去只能提供基本生活养老院服务,一旦将病人送往医院,否则会延误治疗。即使没有突然的疾病,老年人也需要定期检查,高度重视预防、治疗养老机构和医院等康复设施空间距离,让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反复治疗,不得不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来回。和主要关注治疗急性康复医院的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康复治疗和护理的老人,医院建议放电观察,否则它会占据有限的医疗资源。养老院不能看医生,医院不能养老,让旧的真正的医疗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时,医院的医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有充分发挥医院医疗救治的功能。

三、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医养结合的长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

传统的养老和医疗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融资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两者的结合提供服务,融资缺口,严重影响最初的推广的服务模式。甚至政策规定的融资模式,但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系统中,实际的操作和融资风险遇到挑战,初步研究,这些问题对医养结合的筹资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养老床位总量不足、结构短缺

目前我国每1000老年人养老19.7床,和比例达到50%30%,目前我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床位应达到发展中国家的30%的上限。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的房子总服务满足率仅为15.9%。

(三)医养结合存在医护人员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

医养结合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照护人员。大众对老年人护理从业者存在误解,认为从业者需要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关注,现在只有少数老年护理培训项目。高校人才培养,外国老年护理学士、硕士,医生,几乎没有领域的专业人士在中国老年保健。一方面因为旧观念旧想法,愿意参与养老服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需要照顾老人,照护的时间越来越长。

(四)结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老年人护理已经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系统控制,包括监督和评价机制,包括对老年人的审查,通过严格的评估系统可以,改善机构养老的质量,提出适合老年人养老新模式。如老年人机构评估量表。目前,我国老年人护理的评估标准仍缺乏明确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四、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多部门协调,促进医疗支持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医疗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和健康和养老两个字段跨境合作和融合,难以建立系统的政策协调和改善。结合系统的建设涉及很多部门,民政、卫生、保护、金融、教育、司法部门,上述措施可以实现的关键,需要多部门协调的政府政策。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医学结合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融资、政策和行业法规,等等,以及机构和服务提供内容可以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最近,志愿者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养老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医疗服务提供的组合,需要依靠更多这种力量。简而言之,通过政府的政策指导,有机结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帮助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

三是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其规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体系,加强执法,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的行为。制定和完善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建立相应的认证体系,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推动养老服务示范活动深入发展。

四是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无论是养老服务还是医疗行业,目前人才短缺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设施人员短缺,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从长远来看,应该从现在开始规划,应该不仅在传统的学院和大学建立老年人护理专业,提高老年护理知识和专业培训,并充分利用高职、中专,职业教育系统,通过增加职业教育体系、拓展老年护理学科结构和输入老年护理培训基金,扩大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来源,不仅要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五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以社区老年人居家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日托中心为依托,总体规划,根据实用和有效的原则,利用便利的信息网络,采用热线,爱心门铃,医疗记录,服务手册,社区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发挥社区作为综合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养老机构中,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网上办公实现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建成以网络为支撑的机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飞燕.“居家养老”新型养老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7(12):148-150.

第三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部署,根据高陵区卫健局关于医养结合的工作要求,2019年上半年公寓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方面继续探索尝试,将老年人健康评估、日常护理、失能康复、健康管理、中医保健、心理健康、绿色急救、安宁疗护等全方位融合,形成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结合的老年人健康管护服务新模式,现将我们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持续硬件投入、完善服务功能。

1、医务室的硬件改造和设备扩充基本到位。

目前面积达到了90.55m2,其中医护办27.4m2、药房4.75m2、治疗室10m2、输液室48.4m2。日常药品及急救设备均已配备到位。

2、中医养生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公寓新建成的中医馆室内面积近100㎡,目前已开展艾灸、熏蒸、中医经络治疗等特色服务项目。我们还聘请原长庆职工医院离退休医师岳志新坐堂问诊,岳大夫擅长中医针灸、按摩、骨科等治疗,对老人常见患有颈椎病、腰椎、偏瘫、失眠等疾病的老人进行按摩、针灸等治疗服务,缓解老人痛苦,得到了家属的一致好评。

3、安宁疗护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区卫健委的指导下,我们在三楼东区开辟了安宁疗护区,为重症患者提供姑息治疗、临终关怀、心理慰藉等服务,使老人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极大地缓解了家属焦虑和悲痛的情绪。安宁疗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反响,充分验证了我们推行安宁疗护这一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坚持医养结合、注重服务细节。

1、打造一个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活动平台。

在公寓内设立室外、室外的健身活动场地、棋牌室、康复室、活动室、手工室等,组织各类适宜老人的文体活动、每天定时组织开展回春健身操等练习,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打造一个提升健康素养的培训平台。

针对老人需求,邀请医院专家定期在公寓开展老年人防跌倒讲座、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根据季节变化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宣传及中药预防,通过开展健康体检、日常巡诊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让老年人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定期对老年公寓的老人及员工进行老年人生活知识和急救知识讲座,提升老年人自我保健和急救意识。

3、打造一个健康阳光心态的咨询平台。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公寓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开展音乐疗法、沙盘游戏,针对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易产生失落、孤独、怀旧心理、衰老感等心理问题易产生的孤独感、对死亡恐惧、与子女及工作人员沟通不畅、自我感觉老而无用等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定期邀请志愿者开展联谊活动,引导老人积极参与,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及存在感。

4、完善健康体能评估系统。

建立评估室,对入住老人进行初步评估。初评的项目包括老人的基本资料、生活自理能力、沟通与视听力能力、认知能力等。生活能力评估包括吃饭、大小便、穿衣等日常生活内容,判断老人能不能自己完成,自己有没有感知。我们也会通过对老人的直观感觉和家属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判断老人的沟通与视听能力,对于老人的认知能力通过认知评估,我们能知道他们的认知程度,看老人能不能听懂我们的问题并给出他认为的正确答案。根据评估结果,我们会对老人确定护理等级,不同的护理等级提供对应的服务项目。

5、完善健康档案信息管理。

在建立老人健康信息档案的基础上,提供健康管理与监测。对每位新入院的老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各项检查结果、以及老人生活能力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向公寓护理部反馈老人身体状况,共同对老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和医疗照料方案。对每位入住老人每周进行生命体征和身体情况的全面监测,主要包括老人的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常规的诊疗和监测,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6、确保绿色通道快捷畅通。

我们联合长庆职工医院、太和医院、凤城医院等多家医院,在已有的“绿色就诊通道”基础上,达成医疗人才的交流和共享,对突发危重疾病的老人,依托医院120急救点的优势,确保老人能得到及时抢救和转诊。

三、问题与困惑:

1、专业医护人员难招难留。

老年公寓内设医务室需要聘请有医师资格的医生和有护理资格证的护士,养老机构难以给医护人员提供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他们在养老机构从业但无法进行执业注册,政策制约医护人员无法多点执业,对于医护人员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养老机构难以聘请到符合要求的医护人员。

2、医养结合的政策落实难。

医养结合需要医保体系的支撑,老年公寓推行医务结合首先要解决医务室纳入医保结算问题,现因医保资源有限、政策制约难与医保挂钩,老人就诊费用无法报销,增加了老人经济压力,老人仅在公寓做一些简单、收费低的诊疗,大大制约了老人的医疗需求,导致医务室亏损经营。

综上所述,长庆老年公寓将在上半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工作制度,完善医养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集医、护、养为一体的保障服务,同时,强化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为入住老人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卫生服务,保证老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能够及时得到诊治,为其提供高效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多年前,国内的相关机构就在进行”医养结合”的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养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下两种医养结合模式:(1)完全“医养结合”医护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既有配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结构。(2)医疗养老机构联合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的模式。

中国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还远未完备。即便是名义上开展医养结合的机构也不足养老机构总规模的60%。医养结合的问题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和养老机构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 养老顶层设计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1.政府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形不成政策合力。2.相关政策的权威性不足,利好政策往往流于形式。

3.政府部门受制于财力、观念等等因素,对养老支持力度不够。二 医保结算尚未大范围铺开。主要表现为:

1.医保的顶层设计就是围绕医院展开的,对养老院缺乏支持力度。2.对套保行为的担心加重了了社保部门的疑虑。三 医疗机构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养老机构赚的这点辛苦钱,根本无法引起优质医疗机构的兴趣。

2.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于老人及家属之间的种种纠纷,医院缺乏参与动力。四 对医养结合的各种制约因素太多。

1.很多地方对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作出种种限制,不得对外行医,不得设床位等等。2.养老机构药品往往进货价格偏高。3.医保报销条件苛刻。

养老机构的内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也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的规律和认识不足。

国内的养老机构往往认为医养结合就是想在机构内请医生坐堂,看病开药。把养老机构的医养鸡和跟医院看病混为一坛。造成盈利模式不清,亏损严重。二 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严重缺乏,水平低下。

三 标准的医养结合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很多养老机构无力负担。四 养老机构太小,形不成开展医养结合的基本规模。

第五篇:养老产业医养结合要点

养老产业医养结合要点

1、为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必须联合创立专业、规范、有规模的医疗机构,实现真正意义的“医养结合”。

所谓“医养结合”,是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医养结合”在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围绕养老公寓和医院为中心,依托护理员和医生为基础,医疗设备、康复设备为辅助,有效解决养老公寓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

2、“医养结合”具体要求:

1)、信息化管理:通过养老管理系统,记录公寓内老人详细的健康资料、病历信息、体检记录、护理记录,做好日常护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康预警机制,及时做好健康预警。当老人发生疾病需要送医和进行日常康复时,公寓医院能实时调取老人所有健康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无缝对接。公寓护理人员也能按照医生专业医嘱实行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休养护理:公寓护理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公寓老人具体情况,为公寓老人安排相应护理员和护理计划,安排日常护理。并根据特定公寓老人身体具体情况,结合医生医嘱和建议定制专属专业的护理计划。

3)、疾病诊治:公寓老人休养过程中发生初始病情,可以及时转入公寓医院治疗,档案信息实时传输到医院系统,医生根据以往病史和健康数据,准确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诊治决定是否需要及时转到三甲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医疗康复:公寓老人经医院治疗康复后,需要继续进行医疗康复,护理人员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日常休养的护理情况,为老人制定符合老人具体身体状况的护理服务计划,进行康复性护理。

5)、健康咨询:公寓老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休养过程中,随时联系医生和护理人员了解健康信息和护理信息,做到健康护理早知道。

6)、健康检查:日常生活中,通过健康检测设备,包括血压仪、血氧仪、血糖仪、心率仪、人体成分检测仪等,定期检查身体,并上传留存健康数据,形成专属健康档案,展示健康数据变化情况。

下载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访:养老服务如何“医养结合”范文

    专访:养老服务如何“医养结合”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支持发展养老、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开......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最终定稿)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良好的身心健康是老年人保持独立和继续为家庭或社区做出贡献的前提,健康老龄化即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余寿”,缩短其带病生......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将医养结合融入社区养老,是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与“养护”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需要多元主体协同配合,政府、社区、基层卫......

    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医养结合模式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养老问题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摘要 基于基本国情,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老年人健康长寿水平......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行性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行性分析 【摘 要】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养老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单纯的服务性养老已无法满足当前现状。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市金明......

    “医养结合”破解养老之惑

    “医养结合”破解养老之惑 ——从烟台广济颐养中心看创新养老 老龄化正加速向我们走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并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新型城镇化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

    新型城镇化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 摘要: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为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给中国农村老年人创造幸福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