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重组分析材料0901

时间:2019-05-13 07: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重组分析材料090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重组分析材料0901》。

第一篇: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重组分析材料090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养护业务重组分析材料

二○一二年九月

目 录

一、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分析 〃〃〃〃〃〃〃〃〃〃〃〃〃〃〃〃〃〃〃〃〃〃〃〃〃〃〃〃〃〃〃〃 1

(一)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进程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 1

(二)国外公路养护行业发展及国内相关行业启示分析 〃〃〃〃〃〃〃〃〃〃〃〃〃 3

(三)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化预期与展望 〃〃〃〃〃〃〃〃〃〃〃〃〃〃〃〃〃〃〃〃〃〃〃〃 8

二、以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绩优资源为基础成立中交品牌养护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11

(一)外部环境分析 〃〃〃〃〃〃〃〃〃〃〃〃〃〃〃〃〃〃〃〃〃〃〃〃〃〃〃〃〃〃〃〃〃〃〃〃〃 11

(二)内部环境分析 〃〃〃〃〃〃〃〃〃〃〃〃〃〃〃〃〃〃〃〃〃〃〃〃〃〃〃〃〃〃〃〃〃〃〃〃〃 12

一、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分析

(一)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进程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995年,原交通部在合肥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目标。自此,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启动,至今已历经十七年历程。总结其主要改革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启动阶段(1995—2001年)

这一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指引下,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进政企分开,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转换交通运输企业经营机制。1995年,合肥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后,原交通部发布了《交通部关于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完善公路养护管理运行体制,确立“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目标,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市场化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养护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1998年6月,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是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确定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开始了推动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第二阶段:多样渐进阶段(2001—2006年)

随着前一阶段的大胆改革尝试,在各方面条件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养护市场化带来的问题逐步显现。这一时期,改革由最初的“大胆探索、局部推进”开始转向“态度积极,措施坚决,步子稳妥”的稳步发展道路。

第三阶段:保持维稳阶段(2006—2011年)

以2006年济南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为标志,全国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开始步入了保持维稳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学术界发起了一场对改革的反思,认为有必要深刻认识前一阶段改革的得失成败,形成新的改革共识,促进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新的改革共识正在形成: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第四阶段:反思重启阶段(2011年—至今)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授权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对公路养护市场主体依法进行管理。同年5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将公路养护市场管理体系研究作为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启动,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的话题再次重拾。在对过去改革进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之上,如何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如何理性地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如何科学地制定市场管理规则都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自1995年原交通部合肥会议正式部署启动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工程之后,各地在“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总体原则指导下,经过十多年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及养护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前景已经日益明朗。但是,一方面由于市场化改革实质是对以往形成的养护运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必然涉及到全国近百万公路管理者与养路工的切身利益,使得改革进程呈现出相当的艰巨性。另一方面,由于公路养护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区域性、前臵性、应急性等不同于公路建设的特性,无法使用常规的统一模式、统一步调推进市场化进程,使得改革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也由此在现阶段,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综合政策不配套带来的改革难题

在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但是,在许多地方此项工作实际进展并不顺畅,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综合部门的改革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各地交通部门在改革中对一些问题的把握和处理十分困难。

第二,不同养护作业性质迥异带来的管理难题

日常保养、局部修复(小修)、应急抢通等日常性质的养护作业与其它养护作业相比,在时效、周期、作业要求、队伍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巨大,导致使用同

一种管理模式既不能实现科学管理,实际操作性也不强,给如何有效实施规范管理带来了难题。

第三,现状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现实难题

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发展基础差异巨大,东、中西部区域的发展条件也各有差异,同步推进市场化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具备条件,如何兼顾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发展现状,区别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使市场化改革更切合实际,是下一步需要明确的重要思路。

(二)国外公路养护行业发展及国内相关行业启示分析

1、国外公路养护行业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发展大致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普及阶段、30年代到50年代的改善阶段和50年代到80年代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高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综合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已经结束,重心逐渐转移到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系统和维护改造已有公路设施阶段,养护也成为了现阶段的重点。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路养护市场管理体系。

分别从路网规模与我国相近的美国和加拿大,公路管理机构设臵与我国较为相近的德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与我国较为相近的瑞典,实行公路养护合同总承包制的英国,与我国同处亚洲地区的日本在养护管理方面的情况分析,不难得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路养护市场管理体系的国外发达国家公路管养工作,有如下共性:

一是法律体系完善,项目规划到运营各个环节均有法可依; 二是公路建设和养护必须严格遵循政府路网规划和技术标准;

三是政府与实施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关系明晰,政府不直接干预纯属企业行

为的事务性工作;

四是企业的工程技术计划、财务预算、建设及养护的实施必须受政府的监督,收费标准由政府批准;

五是公路设计、施工等单位一般通过招标确定,属市场行为。

国外普通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税收,多数国家采取征收公路税的办法,农村公路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在公路管理体制上一般设臵中央一级的公路主管部门,通过法律、资金、规划、工程监督等手段,负责国道和干线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

2、国内相关行业发展(1)铁路养护

目前,铁路的养护管理仍采取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养护单位一条线直属委派形式。国家铁道部下设18个铁路局,这些铁路局(公司)在行政关系上隶属铁道部,与地方政府不存在隶属关系,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政企不分的部门之一,至今仍未出台明确的市场化改革措施,铁路养护管理仍沿用“养管一体”的管理模式。

(2)水利设施养护

目前,我国的水行政管理体制的组织体系是按六个层次设臵的,即国家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地(市)水利(水务)局、县(市)水利(水务)局、乡镇水利管理站。

由于多年来各水利管理单位形成了修、防、管、营,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工程管理方面,既是管理者,又是维修养护者;既是监督者,又是执行者,缺乏外部竞争和内部压力,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3)城市道路养护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道路得到了飞速发展,政府“一条龙”的

管理模式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中也逐步进行了“国退民进,管养分离”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但各个城市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进程不尽相同。目前的大体情况是: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改造基本都进行市场招标,大部份城市道路的日常和小修工程仍由政府负责,少部分城市道路养护已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

3、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启示分析及经验借鉴

与我国公路养护行业有相似之处的六个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公路养护市场管理体系,虽然市场化的程度和具体的实施方式都有所差别,但都在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对养护进行市场化的管理,并建立了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养护市场进行严格的、统一的管理。

(1)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启示分析与经验借鉴 第一,关于综合路网养护承包的借鉴

目前,英国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最常采用的承包形式是路网养护管理综合承包,即与承包商签订管理代理承包合同(MAC合同)。基本思路是承包商在承包期间对其养护作业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负责到底。在管理代理承包合同中,业主仅雇佣一个实体,政府的管理职责更为清晰,管理内容也更为简洁,但强化了政府的审查、评估、监督等核心职能。

这种管理方法对于我国这样路网跨度长,地区发展差异大,难以使用一种模式进行统一管理的国家有较强适用性。灵活的合同约定模式有利于管理者和承包商根据地区差异、路网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约定和管理。而清晰的政府管理职责、简洁的管理关系,也有利于减轻政府管理养护生产过程的繁锁负担,使政府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监测路况水平、考核养护结果、优化养护投资、管理承包商等公路养护核心和源头环节,有效提高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第二,关于多种合同管理形式的借鉴

各国对公路日常养护多采用综合合同的管理模式,采用多年合同、总价合同等方式,确保养护的延续性和养护质量。比较典型的有瑞典的常规养护的长期合同、加拿大的总价承包合同、英国的多样化养护合同。

瑞典的常规养护的合同期一般为5年,采用3+2或4+1,也就是说先与承包人签订3年或4年合同,然后根据承包人的情况、条件变化、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定,以决定是否续签合同或更换承包人。加拿大的承包合同采用总价合同,承包商承担养护管理工作的全部责任,确保承包商可以做出较长远的考虑。英国的养护合同与英国的养护代理制度相结合,不同的合同涵盖不同的养护工作内容,合同管理方式多样化。总体来说,根据合同涵盖内容的不同,共可梳理分为5种合同。第一、单项合同;第二、设计+施工合同;第三、路况检测评价+养护决策分析,以及养护设计+预防性养护+功能性修复(中修)+结构性修复(大修);第四、路况检测评价+养护决策分析+养护设计+预防性养护+功能性修复(中修)+结构性修复(大修);第五,投资+建设+养护+运营合同。

总之,国外的养护合同管理形式较为多样,有结合日常养护等日常性、长期性工作特点的长期合同管理形式,也有结合各个关联的公路养护环节综合打包的综合合同形式。在下一步我国公路养护合同管理中都可以作一些借鉴及尝试。

第三,关于建立养护质保体系的借鉴

对养护工程的质量管理方面,各国都有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实行综合管理。将有关联的业务进行打包,综合发包给一家单位,为实现综合成本最低,承包商在进行每个环节的操作时都要充分考虑到下一个环节,因此承包自身就有动力对每一个养护环节进行较好的质量控制。二是纳税人监督制度。加拿大交通厅每年对各地区的公路使用状况进行民意调查,作为对承包商养护质量考评的依据;瑞典在养护质量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了纳税人的举报制度。

三是信用管理。养护质量是信用管理的落脚点。英国在招投标时会对承包商的信誉进行考察,并作为选择承包商的参考依据;加拿大建立了承包商的信用档案,对养护质量不及时、不合格的承包商会降低其信用等级。四是职业培训评价。例如德国非常重视养护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意识的培训,在养护站一级,都有专门对道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的教材和设施,职业培训情况也作为评价养护站的依据之一,养护职业工人的整体素质都较高。

以上几个方面,在我国下一步养护市场管理制度设计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借鉴。

(2)国内其它行业养护管理的启示分析与经验借鉴 第一,管养分离下的养护作业市场化是基本发展方向。

目前除铁路部门的养护管理仍采取铁道部到地方铁路局,再到基层养护单位一条线的直属委派形式,未见出台明确的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其余水利部门、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推行养护市场化也均已超过十年,各部门也都相继出台了若干改革指导意见及改革措施。养护管理部门责职逐步侧重转向投资管理与行业监管,养护生产部门逐步转向专业从事养护作业。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职责划分逐渐明晰,管养分离下的养护作业市场化是基本发展方向。

第二,大规模的周期性工程总体上市场化推进步伐较快。

无论是水利部门、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目前都不再增设固定的大规模周期性工程作业机构及作业队伍,该类作业大多数也都采取工程外包的形式。虽然有的地方不一定都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工程服务采购,但其委托外包作业的投资管理方式也已经具备市场化的雏形。因此,各行业对于大规模的周期性工程总体上市场化推进步伐较快,其中尤其以城市道路最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东、中、西部地区八成以上的城市道路建设、大规模维修改造工程均从市场上以不同形式进行采购。

(三)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化预期与展望

1、明确养护市场主体的角色定位

公路养护市场是由从业主体(养护从业单位)、管理主体(公路管理机构)两大市场参与主体组成的。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预期就是要重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与作业单位之间的良性关系,重新明确界定养护作业市场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

在未来公路养护市场化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作为市场监管者的公路管理机构将剥离公路养护生产任务,逐步从繁杂的具体生产事务中解脱出来,完成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工作重点将转移到集中精力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作业市场上来。

作为公路养护市场的从业主体,养护从业单位必将以雄厚的技术力量为核心,通过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并以核心技术为龙头,带动试验检测、设计、施工同步发展,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公路养护发展的推动作用。

2、将建立养护市场管理政策体系

针对我国公路养护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确立养护市场化必将加快研究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相关政策及配套制度,形成完善的公路养护市场管理制度体系,有效指导并规范公路养护市场行为。

同时,总结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市场管理经验,我国公路养护市场管理在结合公路养护作业本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必然会从严把入口、细化管理、畅通出口三个方面规范养护市场管理。按照从宏观指导到微观管理的程序,相关公路养护市场管理主要政策的理论,也将自上而下、由总到分的进行制定和出台,例如:

养护养护作业管理办法及资质管理相关政策:《公路养护作业管理办法》、《公路养护从业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公路养护从业单位资质管理标准》;

市场管理办法和作业招标投标制度:《公路养护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养护作业招标投标管理制度》;

养护从业单位信用管理相关政策:《公路养护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公路养护市场信用信息采集管理规定》、《公路养护市场信用评价规定》;

以及其他相关实施细则及配套规定:各类养护工种的执业资格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等规定及实施细则规定。

3、未来公路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转变

在全面推行养护市场化以后,可以清晰地界定政府对未来的公路养护管理主要职能。

(1)计划管理

未来公路养护管理政府部门的第一个职能是编制公路养护计划。政府养护管理需要保证公路设施技术状态的持续完好,这就需要对公路设施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通过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实现养护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制定公路养护计划。养护计划是对养护需求做出的决策,具体计划包括:中长期养护规划、年度养护计划、大中修和专项维修计划等。检测分析工作按照国际惯例可以委托第三方的技术咨询机构来完成,包括路面、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及沿线设施状态的测定,目的是为公路的结构性修复(大修)、功能性修复(中修)、预防性养护、日常性养护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养护投资效益。

(2)投资管理

未来公路养护管理政府部门的第二个职能是养护投资资金管理,包括编制养护费用使用预算、分配养护资金和监督养护资金的使用。养护资金使用预算是确定养护计划要支出多少费用的决策。在重建设轻养护观念和现行的养护费分配体制下,很难达到养护资金的按需分配,相当多的地方只能是有多少钱养多少路(量

入为出),且难以保证质量要求;养护服务市场化之后,若仍保持这样的经费分配制度,由于存在养护资金收入不平衡,势必导致经济落后地区公路养护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根据国家提供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原则,在将来养护资金总量足够的前提下,政府公路管理部门应当有在地区间分配养护资金的职能。将来为了控制养护成本,防止养护提供商偷工减料,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公路管理部门还应对养护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3)合同管理

未来公路养护管理政府部门的第三个职能是公路养护工程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养护作业招投标管理、养护工程质量管理等。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属政府采购招标,目的是为了确定公路养护这一公共服务项目的提供商。为此目的,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工程预算、确定企业准入标准以外,还需要制定招标程序、招标文件等;还应在招标过程中行使政府采购人的职能。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招标当中的许多技术性工作可以委托第三方来代理。为了保证公路养护工程的质量,政府部门还需对养护工程实施过程监管,对养护效果进行评估检查。当然,这种监管也可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来承担。

(4)规则管理

未来政府部门对公路养护市场管理职能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则,营造公路养护市场的可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与公平。没有足够的合格竞争主体,不打破竞争的地方壁垒,不清除市场资源流动配臵的栓塞,就难以形成可竞争环境,养护机制市场化的最终目的就不能实现。政府部门维护竞争公平与秩序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公路养护市场的竞争性准入规则,只有具备一定技术、经验,信用和经济实力,并取得公路养护资质的企业才允许进入公路养护市场,以防止市场垄断或竞争过度。

二、以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绩优资源为基础成立中交品牌养护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目前还处于整体水平较低、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不协调因素。例如,养护发展方式粗放、投入不足、以建代养、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毁路垮桥等现象一直存在。养护行业市场不够规范,行业进入壁垒低,没有统一的质量评定标准。公路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科技的主导作用仍显不足;制约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制约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一些不全面、不协调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发展公路养护业务具有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从我国公路发展现状看,经过近20年持续快速建设,基本形成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11%的全国干线公路主骨架网络,公路交通总体上从“瓶颈制约”发展到“基本适应”阶段。从公众需求看,已经从过去要求“走得了”发展到“走得好、走得经济、走得安全”的新期待,高效通畅、经济实惠、安全便捷成为了公众关注的新热点。从公路的基本属性看,公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资产,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做好公路养护工作,有效延长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使公众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通行效率和服务功能,才能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人均GDP由4000美元向50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公路发展由建设向养护逐步转移的重要时期。我国“十五”、“十一五”期间大规模建设的公路、桥隧将陆续进入大中修期。据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级公路每年需要进行大中修养护的里程数将远远超过每年建设的里程数(预计到“十二五”末大

中修养护的里程将达到150-200万公里)。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时代的来临,公众对于公路路况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将显著提高。“量”的迅速扩张和“质”的不断提高是这一轮养护高峰期的显著特征。公路养护,尤其是现代的养护管理理念和方法、养护技术、工艺和手段必将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从国内趋势来看,公路养护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理念更加深化。2011年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第二,政策更加明朗。国办下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公路养路费总收入(扣除合理的征收成本及交警费用)用于公路养护(含大中修、小修保养及其他管理养护)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80%。交通部《“十一五”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各地每年安排的国省干线大中修里程不低于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的13%。

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国家发展要求来看,公路养护及再生技术将是大有可为的领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当前的头等大事。

(二)内部环境分析

“十二五”是公路养护的高峰期,公路养护作为优质投资项目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并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努力通过编制行业标准、组建行业协会、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建立培养国内最好的养护网站、与业主活企业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等方式,中交一公院已发展成专业齐全、设备完善、技术队伍较强的综合性养护大院。

因此,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交一公院对现有养护业务进行重组,成立中交品牌的公路养护公司,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稳定的盈利模式,形成养护业务横向与纵向的一体化发展,以便迎接未来更加规范有

序、竞争激烈的国内公路养护市场。

综合分析我公司养护业务现状,在公路养护市场具备以下优势:(1)行业优势。

公路养护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社会有巨大的养护需求,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中交一公院于上世纪90年代始,便已设立专业的公路养护业务部门,至今具备了深厚的行业积淀,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参与重组的五部门在业务上没有重叠交叉,有利于重组后的养护公司扩展业务面。众合公司、瑞通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有一定优势和影响力。(2)技术优势

公司公路养护业务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淀,积累了丰富的公路养护及相关业务实践经验,主持编写完成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加固设计规范》、《公路隧道加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梁加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桥梁加固工程预算定额》、《公路桥梁养护技术规范》(修编)、《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评定规程》等众多部颁养护技术标准,在行业内都具有无法比肩的技术优势。(3)人才优势

五部门具有公路试验检测、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方面的各类先进人才,为重组后的养护业务提供了雄厚的人才保障。特别是具有一批年轻的公路交通行业专家,必将在公路养护业务中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巨大作用

(4)资源优势

一公院养护业务专业齐全、设备完善、技术能力强、有一定的市场资源,与多省份高速公路有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业务重组后资源平台更高、更广,且共享五部门之前的客户资源,享有稳定的市场优势。

(5)硬件优势

拥有一大批技术领先、种类齐全的高质量养护类试验检测评定仪器设备,可在公路养护市场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和效应。

(6)规模优势

在五部门基础上整合重组的养护公司具备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公路养护行业中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产业链,从而打造更高层次的养护品牌,发挥更大的品牌优势。(7)品牌优势

在五部门基础上整合重组的养护公司可继承中交一公院公路勘察设计市场的品牌效应以及在业务上的连续性,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的信誉和市场潜力,实现品牌与实力的高度融合。

(8)机制优势

拥有机制灵活的公路养护咨询顾问型企业特点,可以给予灵活的政策,制定具多种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制、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第二篇:中交一公局二公司合理化建议

中交一公局二公司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

和技术协作活动制度

为促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广泛调动职工参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进程,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组织机构、工作重点

1、公司成立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技协”)。

2、公司“技协”组织办公室设在党群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项目“技协”可根据施工特点做好创新迁都活动。

3、公司“技协”将活动重点放在基层,及时到施工现场指导,做好成果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应用工作。并适时地向局“技协”汇报活动开展情况。

(二)成果发布

1、公司“技协”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每2-3年召开一次成果发布会,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成果必须是自上一届合理化建议、技术成果发布会以后的新成果。

2、发布内容:合理化建议、修旧利废、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发明创造、施工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成果发布材料(文字说明、实物、模型或图表等)可根据公司成果发布会的通知要求办理。

4、优秀成果评选,由公司“技协”负责。

(三)评审鉴定

1、凡是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的项目或措施,由所在单位“技协”组织评审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对实施后的成果负责技术鉴定,计算经济效益。

2、对评审鉴定未采纳的项目,必须及时地向建议人说明原因,并给予鼓励。

3、对评审鉴定有采纳价值而暂无实施条件的项目,除及时向建议人说明情况外,应向上级“技协”报告。

(四)奖励

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的项目或措施,必须经过试验和实际应用,并在生产施工 1

或工作中取得成效,根据创造的经济效益多少和工作效率的高低,按照局《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办法》、《职工奖励办法》规定的奖励条款进行奖励。

第三篇:重组后全业务分析解读

重组后全业务分析解读

【编者按】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 到“综合信息专家” 的转变。而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则更加复杂,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策划:李传涛

执行:郎晓黎 张九陆 许婷 韩婷婷 伊佳 孟祥初 靳辉 于尚民

新电信:数据业务融合比较优势突出

“对于C网的收购价格,中国电信并不满意,认为估价较高,但是为了能够快速发展业务,中国电信适度做了让步,希望通过未来几个月的收入和利润把这个差别价格弥补起来。”中国电信老总王晓初在收购C网时候发表的言论就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全业务的迫切。

众多业内专家都非常看好中国电信在实施全业务以后的未来,但中国电信的发展与转型,依赖于全业务牌照的发放、C网的并购以及新业务的规划及落实;同时,怎样将固网与C网有效融合将成为决定中国电信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

从移动话音入手

在目前中国的电信行业发展环境下,运营商的全业务运营要根据自己的网络和用户情况进行酌情考虑。针对中国电信开展全业务运营,Frost&Sullivan(中国)副总经理李东平指出,对于中国电信来讲,所谓全业务运营,最大的利益点是可以进行真正的移动业务的运营。其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利用可以进行的移动网络进行话音业务的争夺,这是其最直接受益的地方,也最能够快速弥补购买CDMA网络所花费的费用。

“切入了移动市场之后,中国电信可能更需要的是各层面的融合。”原中国电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FMC实现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业务捆绑、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业务捆绑阶段最大特征是运营商通过一个帐单实现多业务捆绑,为用户提供整体资费折扣。

在这个层面上,该人士指出,业务捆绑将成为最常见的竞争手段,业务捆绑将成为基础手段,增强融合业务的吸引力。

同时,中国电信在收购CDMA网络后,能够向用户提供基于C网的移动语音业务后,李东平指出,最直接的做法将是存量5000万小灵通用户提供融合服务,通过固定和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一些共同的业务,从而更多地吸引小灵通用户转入C网。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可以在业务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固话与移动语音业务捆绑方式,推出一系列家庭套餐,如绑定家用固定电话、移动用户语音套餐以及同时绑定家用宽带以及IPTV等业务,最多可以达到四重业务捆绑,一方面通过交叉补贴提高传统业务使用量,另外通过整体优惠的套餐增加客户的黏度,多重的业务捆绑以及绝对低廉的资费套餐对与吸引移动和联通的中低端客户的短期效果将会非常明显。

集团客户发挥优势

2005年中国电信提出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之后,中国电信“商务领航”肩负着转型的的重任向集团客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服务。因此在集团客户发展方面,中国电信相对有优势。

在语音业务多层面融合的基础上,李东平认为,中国电信应该继续其转型的传承,向集团客户提供基于全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在这个层面,通过实施多业务捆绑策略和宽带化策略,中国电信将能突出其比较优势。

根据统计,2006年互联网用户的增速为200%,用户对提供融合数据业务的需求增加,新中国电信固网宽带以及CDMA数据传输优势凸显出来。

“大力发展基于固网宽带的WiFi和CDMA网络的业务融合以及网络融合将是中国电信收购CDMA网络后当务之急。”申银万国分析师唐明君分析指出,WiFi网络较移动网络而言,具有传输带宽高、网络建设成本低的绝对优势,但移动性能差以及覆盖范围有限,而CDMA网络的移动性好、覆盖范围广,但传输带宽窄、建设成本高,利用WiFi与CDMA的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的特点,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低成本的无缝无线宽带网络覆盖。中国电信在骨干网和传输网络建设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在最后一公里的固定宽带接入网络方面具有绝对垄断优势,基于WiFi的网络建设无论接入带宽还是网络建设成本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CDMA数据传输速率明显比中国移动的GPRS和EDGE稳定和快捷的网络优势,通过WiFi与CDMA网络的组合布网和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国内的无线数据传输的高端品牌。

可以看出,中国电信提供全业务优势将集中在基于固网与移动网络衍生的数据业务。如针对集团客户的综合VPN业务、移动号码百事通业务衍生的广告传媒业务、全球眼业务、以及基于IPTV或数字电信网络的手机视频共享业务等等中国电信独有创新数据业务。

海外模板 FMC拓展至企业客户

向个人和家庭业务提供基于FMC的融合业务比较常见,在此基础上,KDDI还将FMC业务拓展至企业用户市场,向用户提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的综合业务。这对中国电信的借鉴意义更明显,目前,中国电信的企业用户规模优于其他两家运营商,可通过提供FMC业务来提高中国电信在移动企业用户市场上的份额。

从KDDI整体固定移动融合来看,KDDI分为三个步骤来完成:在FMC实施的最初阶段,KDDI向用户提供au与固定电话业务统一的账单服务和两网之间的交叉营销。第二阶段,KDDI向用户提供固定电话与移动业务的资费捆绑业务。这点中国电信可以借鉴,通过资费捆绑,中国电信可以降低自己的固网用户的流失,同时增加其移动用户。

第三阶段,KDDI计划向用户提供特制的手机,提供兼具固定与移动通信功能的新业务。届时,固定与移动通信之间的差别将会消失,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高速数据业务,享受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在这个层面上,中国电信需要更早地着手,从更高层面上着手。因为,KDDI的3G网络相对已经成熟,业务发展也领先于日本的其他运营商,因此融合还需要考虑用户本身的需求,而中国电信在购买中国联通的C网之后,后续的网络升级,业务拓展都必须要同时考虑,必须先考虑向用户提供融合业务,以更高的切入点发展业务。

新移动:追求专业化的“综合信息专家”

移动业务是所有运营商都眼红的“金牛”业务,但也正是由于其基础业务的高速增长,中移动的力量相对过于集中,以移动话音业务为主,在移动数据业务方面,其中短信业务收入占一半以上,这就导致尽管中国移动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运营商,却也是业务最单一的运营商。

当全业务时代到来之时,中国移动急需改变这种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

固网不是竞争焦点

北京东方策略公司分析师张涛认为,中移动全业务运营发展策略需要关注四个核心问题:主要竞争对手利用资源优势的综合业务竞争,中移动自身的网络建设和资源培育,业务的转型,以及网络的演进。张涛认为,业务转型和网络演进尽管并不完全在全业务运营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若讨论全业务运营这样牵涉公司整体发展层面的重大战略问题,自然而然会涉及到。

在此次重组以前,中移动在固定网资源方面的投入不够大,主要表现在接入传输网络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培育上。目前中移动基本解决了基站接入和中继传输的自建问题,但在接入传输的整体资源方面和固网运营商仍然差距较大。铁通并入中国移动以后,尽管带来了许多固定网络资源,但其总体规模相对中移动业务规模不相匹配,而且融合也尚需时日。至少在短期内,单一的资源状况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张涛认为,从近期来看,中电信和新联通虽然有固定电话和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但是固定电话业务不会构成太大威胁,因为所有运营商近期竞争的核心仍然在移动领域,中电信和网通获得运营资格后至少需要3年才能使其移动网络与移动相称,所以近期中移动仍然会在整体竞争中占据优势。

互联网是主战场

但是从长远来看,互联网的相关信息资源将是中移动全业务运营成败的关键。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ICT)的结合为用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将是未来的趋势,单纯的语音和承载服务将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运营商必须介入更广泛的增值业务和服务领域。另一方面,移动面临的不仅仅是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互联网的发展和产业大势的改变,特别是iPhone和GOOGLE在全球广受关注,移动运营商的生存空间将很可能受到挤压。在信息资源方面,中移动的网站只占所有网站资源的不到0.5%,与其中国收入份额最高的运营商地位完全不相符。因此中移动必须在这有限的3-4年中加紧培养自身的能力,为用户提供全业务解决

方案的能力,从“移动通信专家”转变为“综合信息专家”或“领先的电信全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张涛认为,中移动的“综合信息专家”策略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拓展互联网增值业务,化解全业务竞争压力,先一步迈向新的业务领域,解决移动话音发展的瓶颈——目前单纯的移动话音业务的利润已经达到顶峰;其次是全面引入新技术和业务,如宽带电话、WLANPhone、移动即时消息等等,主动推动网络演进,平稳完成网络的划时代变革;三是形成强大的电信业务价值链,和终端厂商、网络设备厂商、集成商、软件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广泛合作,真正全方位引领价值链;四在在融入社会方面,要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典范,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关键在软实力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移动的竞争对手不光是中国的几个大的运营商,也许会有国外先进的运营商,还可能是微软、IBM、雅虎、HP、Oracle,中移动现在就应该关注,并向他们学习。这种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硬件,而是“软实力”,包括企业内部的制度机制、文化理念、服务管理、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链支配能力和资源的整合能力等等,这才是全业务的关键所在。

中国移动其实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其董事长王建宙多次发出警告,称移动运营商必须进行变革,以应对手机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新型无线服务模式带来的挑战。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移动现在最需要的是互联网狂人”。2007年底中国移动组织的移动互联网论坛和信息化论坛上,王建宙又一次强调:“万事不求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移动将进一步加大产业链合作力度。

可以想见,中国移动在全业务中更需要的是一种“软实力”,也许他们并不想成为一个信息内容制造商,但却成为一个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的“信息内容整合商”。就像IT界的微软和互联网上的google,他们是平台的提供者和整合者,却远比平台上的人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海外模板 业务做专做细

如果说,中国移动过去在“梦网”等增值业务的发展中主要学习对象是日本的NTTDoCoMo,那么,最近他们的学习对象又增加了一些欧美运营商,特别是Verizon。

王建宙表示,在亚洲,增值业务应用的第一步是娱乐,包括音乐、游戏、图片、聊天等等。NTTDoCoMo就是靠这些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运营商。但是在欧美,一提起移动数据,人家想到的就是用手机来处理电子邮件或是商务活动。中国移动现在希望把新业务的重点不仅仅集中在娱乐方面,而且可以朝媒体、商务方面进一步拓展。

在媒体、商务方面移动的新样板Verizon,其在美国的通信行业表现十分优秀,其在业务领域做专做细的意图非常明确。从1996年Verizon收购NYNEX到1999年收购GTE,再到前几天收购ALLTEL成为美国第一大运营商,Verizon并没有追逐过大的广度,但是他非常精确和有效率地把其核心市场做得非常好,形成了业务的差异化运营。Verizon在过去几年进入到了有线电视领域并且也取得了成功。在所有这些业务领域,Verizon都力图把业务的拓展建立在更有效的运营上,这样的战略促成了他们在各个业务领域里的成功。

新联通:全业务布局重在分步融合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联通竞争优势在于其在移动宽带WCDMA技术成熟度产业链规模及完善程度方面,均较电信CDMA2000和移动TD具有优势;同时公司享有不对称管制扶持政策等国家政策扶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新联通固网和移动实力配比较为平均,获得全业务运营牌照后可以着力整合语音、电视和高速互联网,将宽带上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进行捆绑,在一张账单上解决所有收费问题,用户在双网间的通信费用可以极其优惠,甚至达到免费,因此建立全面竞争优势。

加速GSM和固网的整合能帮助新联通提供差异化的综合电信业务。万方咨询总监付亮认为,将3G与IPTV、宽带和数据业务的费用结合,新联通既可以多增加一些收入,用户的接受程度也可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户黏着度更紧,并降低服务价格。

在加速GSM与固网融合速度的同时,新联通应考虑客户的体验和对差异化服务的需求,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现网的演进方向,考虑FMC相应的标准和设备的成熟度。

对此,易观国际电信分析师郭飞认为,融合对于新联通而言是一个分阶段渐进的实施过程,技术和和网络层面应该从近期到中期、远期分步实施,使融合不断走向深化。

近期在业务层要融合语音业务,包括短信、声讯等业务的融合;在控制层将软交换引入SHLR;在传送层要完成IP承载网的建设;在接入层要建设综合室内分布系统,实现移动和Wi-Fi的松耦合;在终端方面能使用多模终端、数据卡;在服务方面要提供综合类的产品并统一账单、资费套餐和客服。

中期,在业务层要整合固网和GSM网业务平台;在控制层要引入支持固定、移动接入的IMS网络;在传送层要改善IP网络QoS和安全性;在接入层要实现移动、Wi-Fi、Wimax的融合,并大力推广家庭网络;在终端方面要推广SIP协议多模终端;在服务方面要提供更加丰富的捆绑业务和统一的用户界面。

远期,在业务层要整合和构建统一的业务平台;在控制层要利用IMS实现固网移动网的统一控制;在传送层要形成有QoS和安全保证的IP网络;在接入层要实现与新出现的固定/移动接入方式的融合;在终端方面要实现多模、多功能终端的普及;在服务方面要实现统一接入、统一认证,个性化、高质量的融合新业务不断出现。

综合目前海外全业务运营商的运营经验:一是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二是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新联通也应从这两方面出发,寻求自己的全业务运营之路。

海外模板 融合核心网络

Telstra是澳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业务涉及固话、移动、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等,曾经运营过CDMA和GSM两种移动网络的经历和新联通颇为相似,其在3G演进策略以及全业务布局方面的经验十分值得新联通借鉴。

为了适应新的电信环境,Telstra全面精简过去名目繁多的运营和业务支撑系统;提供融合的产品,革新用户的体验。在网络架构的革新上,Telstra对核心网络进行了重建,斥巨资打造以IP承载为基础的NGN网络。在简化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复杂性上,Telstra正进一步将其既有的334个不同的网络平台压缩至130个左右,通过启用统一的桌面解决方案来改善服务质量,排除在销售和业务渠道上存在的重复现象。在统一业务提高用户体验上,Telstra通过基于市场的管理来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并对系统平台和业务平台进行了整合,推出了融合的业务,将过去繁琐的用户体验简化为“一按键,一触电,一终端”,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日常通信和工作。

在2G向3G的演进中,既要保证服务质量的丰富性和简洁性,又要保证服务的连续性,这是Telstra再三强调的重点。全面升级移动网络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固网,Telstra始终相信运营商在固网业务方面仍有可为。Telstra目前分别拥有一张IP无线网和一张IP固定网,该公司打算将这两张网络整合起来,希望通过融合型业务给用户带来真正的无缝体验。

通过综合分析,Telstra全业务运营取得良好业绩的主要原因可以归功于两点:一是通过旗下的门户网站业务取得了国内的宽带内容市场的主导地位。此外,该公司还拥有超强的网络覆盖。

二是统一的营销策略也是业绩显著提升的一大关键。由于经营的地域广阔,Telstra得以细化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过去的18个月中,Telstra一直在针对不同客户群进行复杂的研究。此举使得Telstra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针对性营销。目前,Telstra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市场份额得以提升,ARPU持续增长,主要固网业务的用户离网率下降。这些都说明,通过有效的策略为用户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篇:中公整理:农村信用社业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一)

中公整理:农村信用社业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

(一)1、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对信用社的业务及财务活动进行核算、反映、管理和监督,并向本社社员、监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十三条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3)相关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5)一贯性原则;(6)及时性原则;(7)明晰性原则;(8)权责发生制原则;

(9)配比原则;(10)谨慎性原则;(11)历史成本原则;(1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13)重要性原则。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4、账务组织

账务组织是指账簿设置、记账程序、核对方法等相互配合的账务体系。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

5、账簿

凡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具有一定格式,用来记载各种经济业务的动态和结果的账页叫账簿。按其用途可分为总账和分户账。

6、借贷记账法及其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就是以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加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为依据,以会计科目为记账主体,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记录和反映资金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其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7、分户账一般分类

分户账一般分为以下四种:(1)甲种账,设有借、贷方发生额和余额三栏;

(2)乙种账,设有借、贷方发生额和余额、积数四栏;(3)丙种账,设有借、贷方发生额和借、贷方余额四栏;(4)丁种账,设有借、贷方发生额、余额和销账四栏。

8、会计科目按资金性质分类

会计科目按资金性质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或有资产负债类、损益类。

9、会计核算“五无”、“八相符”

“五无”是指:账务无积压、结算无事故、计息无差错、记账无串户、存款无透支;

“八相符”是指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账簿、账卡(折)、内外账务全部相符。

10、信用社会计要素及之间的关系

信用社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共六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损益类之间的关系:利润=收入-费用

11、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之间的换算

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月利率/30(天)=年利率/360(天)

12、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

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包括:(1)年、月、日;(2)收、付款人的户名和账号;

(3)收、付款人开户社的名称和社号;(4)人民币符号和大小写金额;(5)款项来源、用途、摘要和附件张数;(6)会计分录和凭证编号;(7)客户签章;(8)

信用社及有关人员印章。

13、会计凭证传递的基本程序

会计凭证在本社内传递的基本程序是: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对单位提交的各项业务凭证,先由经办人员接柜或填制、审查、记账,然后交复核员复核;本社内部自行编制的凭证有关人员记账签章后,亦交复核员复核;使用电子计算机的,经办员受理审查凭证后,交由机房操作员将数据及时或分批输入计算机处理。

14、重要空白凭证及核算方法

重要空白凭证是指由信用社或单位填写金额并经签章后即具有支取款项效力的空白凭证,包括支票、汇票、存单、存折、收回贷款凭证、报单、股金证、借款依据、贷款证等,是信用社凭以办理收付款项的重要书面依据。重要空白凭证一律纳入表外科目核算,以假定价格(每本或每份一元)记账。

15、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

农村信用社裁撤、转移隶属关系及会计工作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均应办理交接手续,任何会计人员在工作移交办妥前不得离职。会计人员的交接,必须在监交人员监督下进行,会计主管人员的交接,应由社主任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人员监交,一般会计员的交接,由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16、农村信用社的基本会计报表

基本会计报表共有三种:业务状况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17、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的权限

系统管理人员有权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并操作,有权检查各业务柜组或柜员操作终端机的情况及终端机的状况,但不得处理具体业务,也不得装入与本社业务无关程序和数据。

18、信用社会计

信用社会计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19、信用社年终决算前的准备工作

信用社年终前的工作包括:(1)及时清理资金,认真核对账务;(2)认真清查和核实各项财产;(3)核实财务收支;(4)编制试算平衡表;(5)做好与年终决算有关的其他准备工作。

20、信用社年终决算日的工作

(1)决算日工作。当日要处理当天对外营业的账务和当月月结及年终决算三部分工作。

①计算提留和纳税,对应提的定期储蓄应付利息和应缴的营业税款等要按规定计算提留缴纳。

②全面处理和核对账务,由决算日受理的各种业务及收到的联行报单,均应当日及时转账。同城金融企业间相互代收、代付款项,应及时交换,纳入当日核算,不得跨年处理,以减少未达账务。对税款的解交必须在决算日入库。对人民银行往来科目的存、贷款账户余额及同业往来账户余额,必须核对相符。营业终了,按平日结账办法细心结平账务,将各科目总账与有关明细分类账全面核对,使两者完全相符,保证账务的绝对正确。

③检查各项库存,决算日营业终了,对库存现金、有价物证,应由主管领导同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进行检查核对,相符后,由参加人员在账簿上签字证明,保证账款、账实相符。

④结转损益,决算日营业终了,各项收入和支出均登记入账,待内部账务全部处理完毕后,将损益类各收入支出科目的总余额与分户账余额核对相符,再按损益类科目明细分户账余额,逐户填制反方向转账传票结平余额后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其余额在贷方为全年纯益,在借方为全年纯损。

(2)编制决算报表。按规定编制决算报表并审核报表,审核要特别注意报表之间有关科目的数字是否衔接一致,科目是否用错,保证决算报表的正确性。

(3)决算后的工作。决算后的工作是决算工作的继续,首先按规定搞好新旧账务的结转,为新启用新账作好准备。其次按规定做好利润分配工作。

第五篇:挂牌公司并购重组业务问答(一)

附件

挂牌公司并购重组业务问答

(一)一、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后,何时应当再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答: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达到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后,股份变动导致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达到5%的整数倍时,应当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即以股份变动后的持股比例为准,而不是以发生变动的股份数量为准。

在计算拥有权益的股份时,投资者直接持有、间接持有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股份应当合并计算。间接持有的股份是指虽未登记在投资者名下,但该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表决权的股份。

二、挂牌公司股票发行导致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达到权益披露要求的,是否需要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答:如果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因认购挂牌公司发行的股份,导致其持股比例在股票发行完成后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关于权益披露的规定,该投资者应当在挂牌公司披露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的同时,单独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如果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没有认购挂牌公司发行的股份,仅因其他认购人参与认购导致其持股比例被动变化并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关于权益披露的规定,则该投资者无须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三、投资者通过股票发行进行挂牌公司收购的,是否属于协议收购?是否适用《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关于协议收购过渡期的相关规定?

答:投资者通过股票发行进行挂牌公司收购的,不视为协议收购,不适用《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关于协议收购过渡期的相关规定。

四、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仅因其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发生变化而被动成为挂牌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是否需要按照《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答: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仅因其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发生变化而被动成为挂牌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豁免按照《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挂牌公司应当在事实发生之日起2日内披露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

五、以协议方式、股票发行方式进行挂牌公司收购的,如何界定《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中“事实发生之日”的时点?

答:以协议方式进行挂牌公司收购的,相关协议签订之日为“事实发生之日”。收购人应当在相关协议签订之日起2个转让日内履行《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

通过股票发行方式进行挂牌公司收购的,挂牌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股票发行方案之日为“事实发生之日”。收购人应当在挂牌 公司披露董事会决议公告、股票发行方案的同时,履行《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

六、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人数发生变化,是否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收购事项?股份在前述一致行动人之间或者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是否构成收购?

答:挂牌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人数发生变化,但挂牌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的,不视为《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收购事项。但对新增的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份,应当比照《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自其成为一致行动人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股份在一致行动人之间或者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如果导致挂牌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收购事项。

七、挂牌公司在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是否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收购事项?

答:如果挂牌公司在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且变化后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收购事项。

八、收购人在收购过程中,是否可以聘请挂牌公司的主办券商担任其财务顾问?

答:不可以。由于挂牌公司的主办券商负有持续督导职责,如果由其担任收购人的财务顾问,可能对该主办券商担任收购人财务顾问的独立性造成影响,不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九、收购中,收购人、挂牌公司是否都应当聘请律师? 答: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与《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号》的规定,收购人、挂牌公司应当分别聘请律师,出具并披露关于收购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十、挂牌公司购买或出售土地使用权、房产、生产设备,是否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挂牌公司出资设立子公司或向子公司增资,是否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答:挂牌公司购买或出售土地使用权、房产、生产设备,若达到《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标准,则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挂牌公司向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增资、新设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挂牌公司新设参股子公司或向参股子公司增资,若达到《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标准,则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十一、挂牌公司最近一个会计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财务数据是否可以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二条中判断重大资产重组的依据?

答:造成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已消除 的,相关财务数据可以作为判断重大资产重组的依据,但独立财务顾问应当就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以及该原因是否已消除作出专项说明,并予以披露。

十二、挂牌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内幕信息知情人的报备范围中是否包括交易双方不知情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答:挂牌公司及交易对手方的所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无论是否知情,均应当纳入重组内幕信息知情人的报备范围。

十三、挂牌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股票暂停转让后,决定取消重大资产重组,是否需要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报备?

答:需要。挂牌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申请股票暂停转让后,无论是否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均需要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报备。

十四、如何判断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挂牌公司股东人数是否不超过200人?

答: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中,重组方案及配套资金募集方案中确定或预计的新增股东人数(或新增股东人数上限)与审议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股东大会规定的股权登记日在册股东人数之和不超过200人的(含200人),视为重组完成后挂牌公司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

十五、在重大资产重组中,对重组标的资产审计报告的有效期是否有特别规定?

答:重大资产重组中,标的资产审计报告应当在《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6号—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 第四条规定的财务资料有效期之内披露。但对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且发行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重组,挂牌公司在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核准申请文件时,重组报告书中引用的经审计的最近1期财务资料的剩余有效期应当不少于1个月。

十六、挂牌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是否可以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是否可以分别定价?募集配套资金金额有何具体要求?

答:挂牌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可以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部分与购买资产部分发行的股份可以分别定价,视为两次发行,但应当逐一表决、分别审议。募集配套资金金额不应超过重组交易作价的50%(不含本数)。

重组完成后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的,挂牌公司应当在重组报告书“发行股份概况”部分,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发行业务指引第2号——股票发行方案及发行情况报告书的内容与格式(试行)》的要求,单独披露募集配套资金的发行方案,并对募集资金用途进行说明。挂牌公司最迟应当在缴款起始日前的两个转让日披露认购公告,并列明认购对象。同时,挂牌公司应当在重组实施情况报告书中,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发行业务指引第2号——股票发行方案及发行情况报告书的内容与格式(试行)》中发行情况报告书的格式要求,披露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实施情况。

十七、挂牌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使用评估报告作为标的资产定价依据的,有何信息披露要求?

答:挂牌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使用评估报告作为标的资产定价 依据的,应当根据评估方法的不同着重披露定价相关信息,并就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定价公允、不存在损害挂牌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进行说明:

采用成本法评估的,应当着重列明单项资产增减值的具体情况,并逐项说明资产增减值原因。

采用收益法评估的,应当着重对评估标的未来收入预测及折现率计算过程进行详细说明。未来收入预测趋势与重组标的历史财务数据不匹配的,应当着重对该差异的合理性进行说明。

采用市价法评估的,应当着重对参照对象与评估标的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是否针对有关差异进行了全面、适当的调整进行说明。

十八、挂牌公司披露重组报告书后,应当在何时披露股东大会通知?

答: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挂牌公司董事会应当在披露董事会决议公告、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等文件的同时,就召开股东大会事项作出安排并披露。据此,挂牌公司应当在披露重组报告书的同时披露股东大会通知。

但挂牌公司上述信息披露文件经股转系统审查需要更正的,应当在收到反馈问题清单后披露暂缓召开股东大会的公告。待挂牌公司完成信息披露文件更正并重新披露后,再重新按照《公司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试行)》的规定发布股东大会通知,该通知披露之日与股东大会召开日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5天。

十九、挂牌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后,是否可以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中对预案中披露的交易对象、交易标的、交易价格及支付手段等主要内容进行重大修改?

答:挂牌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后,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中对重组预案中披露的交易对象、交易标的、交易价格及支付手段等主要内容进行修改的,视为对重组方案的重大调整,应当重新按照《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务指引(试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重大资产重组业务指南第1号》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重大资产重组业务指南第2号》的有关规定重新申请暂停转让,并履行内幕信息知情人报备以及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等程序。

下载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重组分析材料090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交一公院养护业务重组分析材料090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交一公局科研综合楼项目消防演练总结

    中交一公局建兴房建项目消防演练总结 为了使项目部全体员工及现场施工人员了解消防基础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对突发火灾的应变、逃生技能,学会灭火以及......

    信用卡业务测试题(一)分析

    信用卡中心业务知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银行卡是指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D )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A. 消费信用、转帐结算 B. 转帐结算、存取现金 C.......

    中公整理:农村信用社业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二)

    中公整理:农村信用社业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二) 21、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 编制会计报表时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字迹清晰、签章齐全、按时报送。 22、信用社的......

    中交四公局长平项目施工纪实

    当代愚公胆大心细移山太行,展中交人雄风; 能工巧匠精雕细刻通天虹霓,献上精品工程。中交四公局承建长平高速公路LJ1合同段施工纪实 山西省长治至平顺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重点公路......

    关于企业改制重组中的逃债现象分析范文大全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www.jlun.net 关于企业改制重组中的逃债现象分析 企业改制重组中的逃债现象分析蔡爱平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类型与审核要点分析[5篇材料]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类型与审核要点分析 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主要类型与模式” 1、按照交易目的划分 A、行业并购:指收购方通过横向收购同行业企业或纵向并购上下游企业,......

    考研英语语法代词解析(一) 中公考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人称代词 (一)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 人称代词的主格在句中作主语、表语,宾格作及物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格和宾格不可混用。 例句: When school was ove......

    中公整理:农村信用社业务基础知识:负债管理(二)

    中公整理:农村信用社业务基础知识:负债管理(二) 13、对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管理 存款人因注册验资需要,可以在银行开立临时存款账户。为确保存款人验资行为的真实性,避免存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