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新稿)
关于实施“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 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构建城乡互通、优势互补、结对互助、良性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根据市委、县委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实施“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统筹为基本思路,以提高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 1 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提升干部能力,锻炼干部队伍,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激发党员干部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转型、工作重心转型、工作精力转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县转型跨越发展,为建设“三晋十强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以统筹兼顾为基本思路,以结对共建为基本方式,重点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相互尊重、量力而行。发展平等和谐的党内关系,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主观能动性,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差别,坚持联系实际,注重发扬民主,充分协商沟通,切实量力而行。
(二)统筹兼顾、整体推动。坚持把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与农村党建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加强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推进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文化发展,努力形成城乡党建、经济、社会事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文化、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和支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发挥农村在土地、环境、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支持结对单位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城乡携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四)结对帮扶、双向互动。改变单纯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帮助”或“扶贫”的思路,开展结对共建,引导城乡双方互帮、互学、互惠、互促,达到双向融合,互动共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共赢。
(五)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坚持贴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时机,探索适宜的 3 方式,本着适度和不增加双方负担的原则,积极开展党员欢迎、群众接受、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党员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
三、目标任务
要通过实施“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党建提升三大目标。
(一)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领导干部工作内容与农民增收相联系,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举措与农民增收同考核,推进机关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变职能,推进干部在为民服务中变作风,进一步找准抓实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举措,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实现农村稳定,保证全县团结和谐协调发展。机关联村抓发展,帮助解决农村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联贫困 4 户问民意、解民忧、帮民困,及时解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畅通群众合理诉求渠道,架起干部联系群众桥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农村稳定,保证全县团结和谐协调发展。
(三)实现党建创新,提高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先锋模范作用,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中心,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不断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努力提升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具体内容
“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即领导与基层直通,干部与群众直通,机关与农村直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村,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户;实现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稳定,实现党建提升。
(一)领导与基层直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乡镇联贫困村。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两人 联一个乡镇,每人联一个贫困村,保证领导与基层直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所联乡镇和贫困村调查研究情况,了解群众疾苦,发现基层问题,帮助解决矛盾,提出指导意见,为群众增收致富想办法,谋对策,出主意,协调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力争把自己的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二)干部与群众直通,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联贫困户。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户,保证干部与群众直通。每人每月要有两次以上深入所联贫困户,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现实问题。同时,要努力实现由物质帮扶转变为技能扶助,由短期帮扶转变为长期结对,保证帮扶对象脱贫致富,切实让受帮扶对象满意、让群众满意、。
(三)机关与农村直通,机关企事业单位党 6 组织联行政村党组织。全县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一个行政村党组织,保证机关与农村直通。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互帮共建、共推共进等形式,指导帮助联系村制定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抓好富民产业,提高致富技能,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五、对象范围
“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一定三年。参加联村党组织是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参加联户党员领导干部是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所联村、贫困户均以各乡(镇)党委申报为准。
六、保障机制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实施“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7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三级联创”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强化工作措施,出台配套政策,认真抓好落实。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实施、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要立足各自职能,整合优势资源,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要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形成党群共建新格局;要动员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力支持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强化督查,严格奖惩。要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督查,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工作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拖、懒、散等,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一定的组织处理。
(四)强化考核,注重实效。要把“三通三 8 联三实现”机制,纳入机关党组织建设和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评价,县委每年对“三通三联三实现”机制要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对班子的整体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之中,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实施六联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农业党委下设13个党支部。现有干部职工585人。其中,党员189人。女党员52人,男党员137人。按照县委实施五项机制深化城乡党建互帮互助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的具体要求,农业党委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以实现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双促进、双提高”为目标,把“以城带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坚定
不移地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路线,把党建活动融入到农业农村工作和各项中心任务中去,通过城乡党组织、党员相互联系、结对帮扶,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牵头单位,认真分析研究结对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时与共建单位政府办、财政、残联、信用社沟通,共同努力,与伊拉哈镇党委结成联建对子,并结合自身优势、行业特点,与全县其他乡镇也开展了普遍联系,努力构建城乡党建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一、实施组织联建,夯实互帮互助基础
农业党委高度重视城乡联建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对城乡联建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党委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积极与联建的党组织进行对接,并根据双方实际,共同研究制定了联建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办全体同志具体负责推进工作。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引导机关及下属企事业单位与乡镇、村屯党组织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机关及下属单位党组织优势,广泛开展城乡结对联建活动,让机关、单位党员进入乡镇、村屯,融入群众。着眼于推进党建工作的城乡互动和区域联动,整顿后进村党组织,优化中等村党建工作,提高先进村党建水平。继续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制度,每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分别结对1户以上的农村党员和群众,以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以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整合提升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同时,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落实到每个人,并纳入个人目标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及评先选优的评选之一,党委每半年对个人开展联建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听取个人汇报,了解联建单位的实际困难,对工作推进较慢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推动了联建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二、实施班子联合,打牢领导队伍建设
农业党委积极协助各乡镇党委强化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利用“两委”换届时机,走村入屯,广泛宣传,引导农民和党员珍惜手中的权利,把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选拔到村干部岗位,切实加强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在与伊拉哈镇新化村的结对联建工作中,党委选派农经站党员帮助新化村维护规范财务管理,选派优秀党务干部指导村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经过两年来的结对共建,新化村由管理混乱、债务累累、上访不断的后进村一跃成为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的先进村,成为全县劳动力转移致富的典型。探索实施的“五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工作制度,有效调动和发挥了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察民情、问民怨、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连民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事”工作制度初步经验得到了县委的认可,经过完善后在全县推广。
在联建工作中,党政班子和基层领导干部以“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基点,以建设干部素质高、执政能力强、创业思路新、宗旨意识牢、和谐团结好的领导班子为主导,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为后盾,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步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实施领导班子联建,农业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
三、实施服务联帮,加大“三农”服务力度
农业党委着眼于实现城乡党建事务一体化管理和城乡党建服务一体化开展,扎实开展了城乡基层组织“四帮四提”(帮学提高素质、帮扶提升活力、帮带提升实力、帮建提升水平)活动。每逢春播、秋收、整地、良种补贴发放等农忙时节,党委都组织抽调全系统4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技术人员组成包乡组、检查指导组深入各乡镇村屯,包乡包片,认真监督指导乡镇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干部一视同仁,同吃同住,驻守在乡镇直至工作圆满完成。为了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遇到的各种难题,农业党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与网通公司合作,成立了农业110专家服务热线,1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专家将随时为农民提供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农业政策法规、农机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同时,种植大户把他们的实际经验也无私地反馈给包乡技术人员,丰富了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重点联建单位伊拉哈镇及其它乡镇无偿为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提供试验田。农业党委积极将“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村延伸,建立了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的包扶制度。为了提
高镇村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局机关、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局、水产局、农经总站等各单位去年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11期,培训农民 32472人次。落实农业科技新技术试验项目28项,示范项目8项,重点推广项目12项次。建设县级科技示范园区一处;建乡镇级园区14个。通过培训、示范、推广,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了
有效技术支撑。在深入基层传授技术、搞好服务的同时,技术人员得到了实践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综合素质。农业系统党员干部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得到了乡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力支持,不但给工作创造便利条件,还帮助解决了食宿问题,提高了下乡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
四、实施经济联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党委认真指导各乡镇以“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大力发展对农业、劳务产业、特色农业,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使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延伸到农村各类组织、各项工作,实现党的领导和农村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目前,全县依托党组织建设了嫩江镇巨祥村巨祥公司、白云乡清泉村农民技术协会、伊拉哈镇新化村滑子蘑协会等一大批新型组织,拉动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党委围绕发展外向型农业,安置富余农村劳动力,拓展粮食生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组织相关部门和种地大户多次赴俄康区进行实地考察、协商、对接,并与俄方签署了为期20年的对俄农业开发协议,目前已在俄康区耕种3万亩土地。农业党组织在指导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党委班子成员也充分学习和借鉴到各乡镇党员干部先进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
五、实施困难联扶,关注百姓民生事业
在联建工作中,深入开展以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普通群众、机关联系基层单位、一般党员联系居民农户为内容的“三联”活动,组织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83个,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针对伊拉哈镇古城村村民吃水难问题,农业党委与镇党委多方协调努力,与各相关单位合作帮助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9月,古城村遭受了一场强降雨,道路、房屋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害,一些农田被淹。农业党委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积极组织村民抗灾自救,并走村入户核实上报灾情,局党委还与其它共建单位政府办、财政局、残联、信用社等各部门拿出3.5万元资金帮助古城村灾后恢复生产。科洛镇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农业党委积极帮助科洛镇争取到标准粮田项目,整修了道路,打了机电井,修了晒台,极大地提高了全镇的农业生产能力,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党委筹措了4.8万元资金为长福镇长庆村送去了160节水泥涵管,有效地改善了该村的道路排水状况。
农业党委还积极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与各乡镇、村屯贫困户结对子、攀穷亲,无偿为贫困户送信息、传技术、出点子,帮助解决资金、物质方面的难题,确保全县4000户贫困户种上地、种好地。在农贷资金投放上,重点考虑贫困户的需要,建立全系统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包扶责任制,以解决备春耕资金为主,实行重点帮扶,目前为贫困户协调解决贷款500多万元、种子140余吨、化肥800余吨、种子剂4吨。、2010年局机关、种子站、蚕业站全体人员连续两年为身患尿毒症欠债、没有钱种地科洛镇石头沟村民高百国捐款余元。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互助实践活动,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得到了来自机关干部的好经验、好点子、好路子,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机关干部也进一步了解到农村工作,获得了基层工作经验,重新定位工作思路。因此,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活动的发展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作保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六、实施稳定联保,排查矛盾化解纠纷
为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局党委与联建党委共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信访机构,设立了信访办。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信访调解网络,使农民信访上下及时沟通,有效化解了许多信访难题,农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共接待农民信访65件,同比下降30%。受理上级转办案件5件,全部结案。农业党委还重点协助伊拉哈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落实“三个机制”,坚持“六个始终”,执行“四定、五包”,认真深入村屯查找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采取措施化解问题,加大积案办理力度,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细致分类,逐一研究对策。对重点稳控的信访人员实行领导包案,确定稳控领导和包案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通过处理各类信访案件,提高了党员干部运用农业法规,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农业党委在实施“五项机制”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联建工作开展不均衡。由于路途等原因,与平原乡镇开展的联建工作效果好于山区乡镇;一些村屯效果不明显。在一些党建基础薄弱的村屯,工作效果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存在死角现象。全县14个乡镇,140多个行政村,有部分村屯没有能够进行工作对接,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党委以及各乡镇、村屯的部分党员对待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工作存在着懈怠现象。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五项机制”具体的推进措施和工作机制,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帮助基层党组织完善党组织设置,灵活党组织活动方式,完善党组织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畅通城乡党组织沟通渠道,实现城乡党组织共建共育。
第三篇:实施城乡共创统筹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
**地区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中,着眼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互动和区域互补,充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城乡共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努力形成城市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推进的长效机制,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一是建立城市社区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制度。近年来,**地区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引导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目前,全区98个城市社区中有52个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成了帮扶对子。实践中,城市社区充分发挥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结对帮扶的村送信息、出点子、办实事。农村党支部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为城市社区工程项目的拓展、能人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市市西办事处北门社区与塘房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后,充分利用该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帮助其发展“农家乐”餐饮24家,使该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而该村为社区集体企业的发展积极协调土地,实现了双赢。
二是大力开展城市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手拉手”活动。以“联姻”的形式,开展“城乡组织手拉手、互补共赢谋发展”实践活动。目前,全区已有333个城市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实践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通过制定村级发展规划,理清工作思路,建立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等形式,增强了村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农民素质。地区农业学校与纳雍县老凹坝乡以联办的形式,举办畜牧兽医中专班,为该乡培养了5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该乡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地区工业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走出校门,深入全区煤炭企业调研,并与一些煤炭企业党组织建立“手拉手”关系,积极为企业培训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提高了我区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金沙县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动员县直100个党支部帮扶1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县直1000名机关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帮扶1万名党员,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是积极探索特派员制度,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地区积极探索特派员制度,各县市在考察考核与自愿相结合的基础上,以金融助理员、经济特派员、科技特派员等名义,下派了1200余名特派员进乡驻村工作,帮助农民群众协调生产发展物资和资金,指导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推广科技兴农项目。在推行特派员制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双向选择、利益互动、统筹兼顾、讲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实验示范、项目带动、市场拉动、建立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了促进特派员制度健康顺利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制度。中共**地委认真总结近年来**地区在“城乡共创”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做法,制定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面向农村、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各县市还把干部在农村的工作经历作为了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赫章县在今年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中,把拟任职的16名同志首先安排到新农村示范新村工作锻炼,根据其工作实绩,经考核考察合格后方可正式任职。纳雍县在乡镇换届工作中,规定下派到村工作的大学生不受现职级限制,可提名作为乡镇班子成员或党委委员的推荐对象。这些措施,有效推进了“城乡共创”工作。
五是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在“城乡共创”中的“纽带”作用。在广大农村,农民群众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农民直接进入市场能力低,一方面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农民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卖不到好价钱,产销脱节严重,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区针对这一现状,在“城乡共创”活动中,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植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成为农民经纪人。在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各级政府为农民经纪人充分发挥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在政策和信贷资金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使他们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纳雍县新房乡针对本乡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薄弱环节,培育了带动型、营销型、民工型、科技型、管理型、信息型、项目型等七种类型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并且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为农民提供了一个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收入的途径,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篇:实施城乡共创统筹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
文章标题:实施城乡共创统筹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
**地区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中,着眼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互动和区域互补,充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城乡共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努力形成城市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推进的长效机制,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一是建立城市社区与农村党支
部结对帮扶制度。近年来,**地区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引导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目前,全区98个城市社区中有52个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结成了帮扶对子。实践中,城市社区充分发挥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结对帮扶的村送信息、出点子、办实事。农村党支部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为城市社区工程项目的拓展、能人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市市西办事处北门社区与塘房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后,充分利用该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帮助其发展“农家乐”餐饮24家,使该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而该村为社区集体企业的发展积极协调土地,实现了双赢。
二是大力开展城市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手拉手”活动。以“联姻”的形式,开展“城乡组织手拉手、互补共赢谋发展”实践活动。目前,全区已有333个城市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实践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通过制定村级发展规划,理清工作思路,建立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等形式,增强了村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农民素质。地区农业学校与纳雍县老凹坝乡以联办的形式,举办畜牧兽医中专班,为该乡培养了5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该乡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地区工业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走出校门,深入全区煤炭企业调研,并与一些煤炭企业党组织建立“手拉手”关系,积极为企业培训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提高了我区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金沙县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动员县直100个党支部帮扶1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县直1000名机关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帮扶1万名党员,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是积极探索特派员制度,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地区积极探索特派员制度,各县市在考察考核与自愿相结合的基础上,以金融助理员、经济特派员、科技特派员等名义,下派了1200余名特派员进乡驻村工作,帮助农民群众协调生产发展物资和资金,指导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推广科技兴农项目。在推行特派员制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双向选择、利益互动、统筹兼顾、讲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实验示范、项目带动、市场拉动、建立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了促进特派员制度健康顺利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制度。中共**地委认真总结近年来**地区在“城乡共创”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做法,制定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面向农村、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各县市还把干部在农村的工作经历作为了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赫章县在今年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中,把拟任职的16名同志首先安排到新农村示范新村工作锻炼,根据其工作实绩,经考核考察合格后方可正式任职。纳雍县在乡镇换届工作中,规定下派到村工作的大学生不受现职级限制,可提名作为乡镇班子成员或党委委员的推荐对象。这些措施,有效推进了“城乡共创”工作。
五是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在“城乡共创”中的“纽带”作用。在广大农村,农民群众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农民直接进入市场能力低,一方面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农民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卖不到好价钱,产销脱节严重,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区针对这一现状,在“城乡共创”活动中,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植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成为农民经纪人。在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各级政府为农民经纪人充分发挥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在政策和信贷资金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使他们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纳雍县新房乡针对本乡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薄弱环节,培育了带动型、营销型、民工型、科技型、管理型、信息型、项目型等七种类型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并且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为农民提供了一个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收入的途径,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施城乡共创统筹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实施城乡共创统筹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
第五篇:实施巴山新居工程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属盆周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核心区,农村基础脆弱,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两化”进程滞后,处于追赶跨越起步阶段。在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巴中市积极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加快构建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产业聚居点新型四级城镇体系,同步实施乡村道路建设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公共服务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走巴中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路子,促进“三个聚集”,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一、坚持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化
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和思路,打破城乡、地区、部门之间的分割和壁垒,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多规合一的规划,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四级新型城镇规划体系有机相融、一体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系统谋划。构建以城乡建设规划为主体、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的科学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编制区域、编制层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四个城乡全覆盖”。统筹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渠江流域综合治理灾后新村建设、秦巴山区扶贫等规划,积极构建以市城区为中心、县城为主体、重点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聚居点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坚持分类推进,突出特色。根据巴中自然条件,全市按照三级(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四区(高山区、浅山区、丘陵区、城郊区)、三通道(交通通道、河流通道、旅游通道)进行规划布局。高山区体现山地森林民居特色,浅山区体现山林民居特色,丘陵区体现生态田园民居特色,城郊区体现现代城镇民居特色。在引导有条件的农户进入城镇的基础上,分类推进聚居点、中心村建设。按照“前七年基本建成,后三年全面完成”的要求,全面完成41.39万户巴山新居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市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
坚持示范带动,连片推进。按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要求,点面结合,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连面、全面覆盖。全市规划为100个建设片区,每年每县(区)实施3—4片,力争前5年完成60个片区。在全市选择基层班子过硬、农民建设意愿强烈的乡镇、村社作为示范点建设,每县(区)每年示范建设2个重点镇、4个中心村、8个聚居点。全市已启动2个省级、2个市级、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
片新村建设,推进4个连片扶贫开发片区新村建设;启动8个重点镇、12个中心村、1642个居民聚居点建设。
二、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村相融
坚持产业发展同新村建设相融,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配套同步,将“巴山新居”工程建设同产业发展、乡村道路、职业技能提升、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同步推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成了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支撑的王坪村、猕猴桃产业为支撑的三皇村等一批产业新村。
突出特色,着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坚持产业培育与新居建设并重,以新村带产业,以产业促新村,使产业与新村互动共融。依托我市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产业、特色水产业等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山区特色现代农业,连片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带、优势产业集中区。已启动实施45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50个畜禽养殖小区、12个水产健康养殖园、12个乡村旅游示范镇、8个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强化对外合作,着力加工业发展。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加快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条龙”现代农业体系,加快“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紧密利益关系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使农民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我市先后引进了雨润、温氏、翼展、塔基等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加强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坚持以“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示范区”的定位,按照“综合、集中、连片、连续连年建设”的原则,突出“一园一业主,园区有特色”,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集地聚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全市启动建设以大叶茶为特色的元顶子产业园区,以食用菌为主的周子坪菌产业园区;以果蔬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太平—光辉产业园区、以种养结合的恩阳—下八庙立体农业产业园区等10个产业园区。
三、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城乡一体
围绕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加强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增强发展能力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条件。配套推进水、电、路、气、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路网、电网、水网、电视通讯互联网“四网”全覆盖,使新建聚居点实现“五通”,即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视信号、通电话宽带。以城乡综合整治为载体,深入推进以“治路、治尘、治污、治水、治乱,绿化、亮化、美化”为内容的“五治三化”活动,以高品质的新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聚集力。全市累计新建硬化通村道路2271公里、新修渠系128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10.6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清洁能源1.7万户,着力打造特色鲜明、设施配套、服务完善、村容整洁的文明、现代、优美新村。
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基础组织建设年活动,坚持将乡村基础组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两化互动”前沿阵地来抓,强化基层干部配备。选齐配强了乡镇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拓宽村干部任选渠道,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能人中吸有优秀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积极开展“三个一线”工作,在市县机关中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充实到基层。将“挂包帮”活动与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落实领导、部门、干部的目标责任,合力推动建设进度。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均衡发展。积极实施“1+N”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促进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新建聚居点实现“五有”,即有1个便民服务中心、1个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个卫生计生室、1个农家购物中心、1个垃圾储运点。全市到“十二五”末,公共服务活动中心覆盖到所有村,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00所,9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标准,村卫生站覆盖率达100%,加快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今年建成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力争5年内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14万人以上,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不断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勇于破除“唯条件论、唯规定论、唯生态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创造,试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限制,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变资产为资本。坚持还权释能,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积极探索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当前农村发展需要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资源充分流动,实现农村资源效益最大化。深入推进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水权等五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10279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19637亩,林权确权3115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431处,发放各类产权证书1.8万册,产权交易中心,已发布产权信息340条,流转服务32例。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变农民为市民。分类明确户口迁移和管理政策,实行有利于农民向中心村、聚居点聚集的户口管理政策,中心村、聚居点农村居民可在居住地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户。继续保留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权利。努力增加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保证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人员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逐步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待遇和城乡就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已在8个重点镇、12个中心村、市经济开发区、县区工业、物流园进行试点,2013年逐步推开。
推进新型社区创建,变聚居点为社区。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展一处。坚持以组织化、网格化为目标,推进村(居)民自治制度建设;坚持以全覆盖、可及性为目标,推进社区服务阵地建设;坚持以精细化、标准化为目标,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居民议事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大力推广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决策听证会和民主评议会等“四会”制度,建立开放式、参与式的社区民主管理框架。将就业、救助、社保、医疗、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行“一站式”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加快社区管理人才的培育,建立“一岗多职、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行“一社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通过新型社区的创建,使巴山新居自然环境更优美、人居环境更和谐、社会风气更文明。(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副秘书长、农工委主任 叶明生)
巴州区全力推进“巴山新居”工程建设
今年来,巴州区在全区47个乡镇和6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按照区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居一体”的要求,首批启动212个聚居点建设,拆除农村土坯房、危旧房9235户,实施风貌改造4040户,新建“巴山新居”2.9万多户、359万平方米,聚居农村人口
11万人。
6月30日,记者来到巴州区恩阳镇高店子村“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现场,只见人来车往,机声轰鸣,百余名施工人员头顶烈日,拉运材料、拌和混凝土、砌砖排瓦,忙得不亦乐乎,而一排排一楼一底的“小洋房”正拔地而起。
“希望早一天入住新居。”望着已修到二楼的“小洋房”,70岁村民董治信沾满泥浆的脸上充满期待。
巴州区恩阳镇高店子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作为巴州区首批启动的农村新居工程试点村,高店子村新居工程规划占地150亩,是一个规划建设200户村民的集中聚居点。该工程从今年3月1日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建设正有序推进。
在建设工地上,记者遇到正在查看自家房屋建设情况的村民董治信。说起新居工程建设的好处,老人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家原来住的是土坯房,离现在的聚居点不远,房屋前后都属滑坡地段,特别是去年9月的一场暴雨造成屋后山体滑坡,差点把我家的土墙房夷为平地。”
如今,董治信家一楼一底近280平方米的新房修到聚居点。看着新房即将完工,今年9月份就可入住,再看着聚居点环境一天一个样,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老人打心底里高兴。高店子村在聚居点建设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实行交通、水利、住房、产业、林业等统筹发展。根据高店子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200套新居房将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包括新建66套住房和31套村民旧房风貌改造。整个社区还配套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
据了解,从今年3月1日施工以来,建设单位每天用工都在100人以上。目前,首期启动的66套新居工程正在抓紧建设,聚居点的公路拓宽改造、聚居点内的水电气网布局、休闲广场、服务中心等各项配套设施正快速推进。
施工方负责人苟勇告诉记者:“我们不分晴天、雨天,不分节假日和双休日,一直在加班加点赶工期。按照计划,8月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9月底附属工程全部完成并交付老百姓使用。”
“抢进度不忘抓质量。整个工程成立了由镇建管站、村干部、村民代表、建房户和施工方共同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全方位开展质量和安全监管,真正把‘巴山新居’工程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高店子村村民——质量监督员董子奇介绍,“我们每天到工地3至4次,主要是检查原材料达标没有,查看施工方砌的堡砍、调的水泥砂浆、贴的地板砖有没有达到要求。如果质量不合格,就得当场返工。”
在聚居点建设推进的同时,高店子村正与外地种养殖业主取得联系,拟在村里种植优质葡萄和花卉苗圃,实施庄园农田景观化改造,打造观光休闲农业,实现环境优美、经济
发展、生活富裕、宜居宜业的“巴山新居”建设目标。
在“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中,巴州区坚持全域规划、聚散结合、分步实施,将新居工程同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一个个“巴山新居工程”有如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巴山大地,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像高店子村新居工程建设一样,今年来,巴州区在全区47个乡镇和6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按照区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居一体”要求,首批启动212个聚居点建设,拆除农村土坯房、危旧房9235户,实施风貌改造4040户,新建巴山新居2.9万多户、359万平方米,聚居农村人口11万人。(巴中日报/赵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