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书写示范能力与学生个性化指导的策略
教师书写示范能力与学生个性化指导的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殷实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晚上好:
能够参加此次活动,同大家交流与书法教育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深感荣幸。我是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的书法教师,名字殷实。从事书法教学13年,喜欢书法与书法教学。
多年来经过很多人士的不断提议,201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确实,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他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甚至法籍华裔著名艺术家熊秉明老先生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中曾经说过:“西方艺术只有雕塑和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幻灯片)
沈尹默,熊秉明两位先生对书法的评价可以说高的了无以复加的地位了,沈先生说书法说是“最高艺术”,熊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样的说法在我们看来似乎过于绝对。不过,熊秉明先生后来又说:“多年以前,我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当时觉得似乎有点说过头,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包括实践,我越来越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认为,书法对于中国人来说,停留在艺术的阶段,恐怕还是不够的,那是一种“道”,是中国人人生的体悟,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表露。
如果将书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哲学联系起来,我觉得对书法影
响最主要的是两家:儒家和道家。这两家理论都影响着书法,使书法成为不是单纯的美的问题,而是抒写人生,用书法向人生提问,又用书法来回答人生。以儒家言,要求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你终生的修炼,遵从法则,“心正笔正”,生命经过很多奋斗,改造自己,最后达到成熟,达到孔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以道家言,要求一种天性的释放,与自然万物的高度融合,一种大自由的境界,最后达到孙过庭所说,“如众星之列河汉”的大宇宙的超越。中国书法理论中“神品”和“逸品”的争论其实就是反映了儒、道两家在书法上的影响。儒家影响大就将神品置于最高的地位,道家影响大就将逸品看得更重一些。”(熊秉明:《我与书法》,《文汇报》1999年12月11日。)
从熊秉明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道”的体悟,是对生命的体验与个体生命的表现。书法、国画、文学等艺术门类都能以达到这个境界为旨归。
例如八大,他本名朱耷,是明朝皇族后裔,明朝灭亡后落发为僧,后又改信道教,一生经历坎坷,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画家。他的花鸟画,形象夸张,风格奇特。(幻灯片 书画)他将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形象突出,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由此可以看出八大的孤傲不群。简练的造型方面如他画的荷花(幻灯片),荷花的茎篆笔直上,特立独行而又生机勃勃。他画山水,多取剩山残水,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在书法方面(幻灯片 学书过程),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可以乱真。后又转学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经过多方探索,后来八大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参用篆书笔法,善用淡墨秃笔,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用笔使他的字圆润、厚重、浑成,婉约多姿、其含蓄内敛,圆厚浑朴,富有晋人气度。可以说八大的书法是他生命的迹化,是他的生命的注脚。
我们举八大为例,就是要说明书法这门艺术的一些特质。可以说书法
是民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部分,毋庸置疑。这门艺术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学生,都能够起到“变化气质,陶冶性灵”的作用。
可是我们今天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是国家制定了政策开展书法教学,个别地区已经有所行动,个别学校已经开始筹备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动作快的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书法教学了。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之后,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师资短缺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那么今天的这样一个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今天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教师书写示范能力与学生个性化指导的策略》(幻灯片),请大家评批,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书法教育总体目标是:(幻灯片)
1.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技能角度的目标。
2.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这是审美与书法文化的目标。
3.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我们从这个总目标可以看出,书法教学强调的目标并重。要想通过书法教学真正达到这样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书法教师要有很高的书法文化素养。那么我们就先从书写技能的训练与书法文化、审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书法教师书写技能的提高、示范能力的提高的方法。
那么书法教师如何提高书写示范能力,我觉得书法教师需要专业化的成长、发展。
提高书写示范能力
书法教师专业化(幻灯片)
注意的问题 一 我们先从书写技能提高的方面来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书内功”。第一,立足基础教育,明确学习方向(幻灯片)
书法教师书写技能的学习要立足书法的基础教育,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明确教师自己的学习方向,恰当选择学习的碑帖。《指导纲要》中规定小学阶段以楷书的学习为主,初中阶段“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了解篆刻常识。”(幻灯片)那么就要求我们书法教师的学习也要以楷书为主,兼顾其他书体。
楷书的选择可以按照约定俗成的唐楷为学习对象。《指导纲要》的临摹范本推荐中有欧、褚、颜、柳、赵五家楷书字帖各两本(幻灯片),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頫的《三门记》《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三门记》《妙严寺记》(幻灯片)虽然精致流美,但是多有行书笔意,包括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幻灯片)对于初学书法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我个人以为不适合作为学生的初学范本。欧、颜、柳三家楷法纯正,书法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家进行学习,应用到教学当中。再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幻灯片)精整秀丽,但是格调近俗,从取法乎上的角度来看,《颜勤礼碑》(幻灯片)风格中和平正,所以颜体最好选用《颜勤礼碑》作为教学范本,其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化度寺》,(幻灯片)柳的《神策军》《玄秘塔》(幻灯片)都可以作为教学的范本。
当然,从哪种书体入手进行书法的学习,早些年就有过争论。有的说初学书法适合先学隶书,因为隶书点画技法比楷书要简单一些,而楷书的技法相比篆书、隶书丰富得多,难度较大。弘一法师在给寺院的僧人讲书法的学习时说:对于想学习写字的人,总是劝他们从篆书学起。从篆书学起是因为篆书是写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根本。学会了篆书之后,对于写隶书、楷书、行书就都很容易。“另外,除了写篆书之外,还有大楷、中楷、小楷,这几样都应当写。我以前小孩的时候,都通通写过的。”
我们知道,弘一法师是近代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深。无论是在俗时,还是出家后。这是弘一法师在俗名为李叔同时的书法,这是法师出家后的书法(幻灯片),境界极高。(幻灯片)这样一位造诣极高的
书法家的“夫子自道”的话,应该是自己书法学习深刻的经验、体会。尤其是他说:“我以前小孩的时候,都通通写过的。”他做小孩子的时候,就是从篆书入手,而后再进行其他的书体的学习的。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确实,篆书,我们说小篆(幻灯片)这种书体字的面貌古老,学生有陌生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横平竖直、点画粗细匀称,书写起来不需要过多的提笔按笔。字形修长、结体对称,结构类型较为单一,他的中锋用笔的笔法确实是一切书体的根本方法。我也曾经在学校的学生书法社团活动中进行过教学尝试,不过没有深入的实验研究。
那么,我们的书法教学是不是也可以从篆书入手,重复弘一法师的学习方法呢?或是从隶书入手,再进行楷书的学习呢?我想我们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尝试,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当然,艺术的学习是自由的,书法的学习不一定非得需要这个必须、那个必须。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是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岗位上积累的宝贵经验。其实,无论从哪一家入手,哪一种书体入手,老师还是最重要的,我们常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说要看教师如何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做一些这方面的教学实验。2 多看多写多交流
丰富书法文化素养
有人问启功先生如何学习书法,启功先生说:有时间多临帖、有钱多买帖、没时间多看帖。这个所谓“三多”,是学习书法的好办法。
多买帖就是为了多看、多临。先说看帖,比如说,这一阶段主要临写的那一本字帖,可以多买几本,单位一本,家里一本,包里一本。在单位或是家里有一点时间随手拿来,展开纸就可以伏案临写一段。包里那一本是路上坐车时看的,这个时候不能用笔来写,可以在心里面想帖子上这个字的书写方法,手上的书写动作,笔毛怎么样变化才能写出来帖子上的字形。也就是所谓“心摹手追”的“心摹”。
另外,多看就是说要多看其他的字帖。比如说我这一段时间正在学习《集王圣教序》(幻灯片),《集王》是学习王羲之行书极佳的范本,虽然经
典,但是也不能只看这一本字帖,还要找王羲之的其他的行书作品看。如《兰亭序》《王羲之传本墨迹》《半截碑》(幻灯片)等对比学习。多看,多对比,多用心揣摩,自然就能够发现点画之间所蕴含的微妙消息。比如在《中国书法》2012年第一期中刊登了《定武兰亭》,这是《兰亭序》摹勒上石之后的拓片,是唐朝是亲所刻。冯摹兰亭也是唐朝时期的摹本,二者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定武兰亭》少了《冯摹兰亭》的用笔细节,点画的线质也发生改变。比如„„
拓片与摹本发生了变化,可是定武兰亭中的一些字却与《集王圣教序》的一些字有着巧妙的重合。这就为我们学习《集王》提供了启示。集王是怀仁和尚从内府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中精心挑选集字后,摹勒上石,经过刀工斧凿,再捶打拓印,几道工序之后,我们看到的字迹已经与墨迹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在学习集王时就要重新回到摹本墨迹中讨取微妙的消息。也就是启功先生所说的“透过刀锋看笔锋”。此外,还要看后人是怎么学习集王的。比如,王铎临集王,查升临集王(幻灯片)等等。通过看后人的临帖作品,我们也可以受到启发,获得学习的方法。浙江的汪永江老师曾提到这样一个方法,他以米芾为例。学习米芾的行书要知道他的源流
汪老师以米芾为契入点,把米芾放到整个二王的脉络中来关注。二王一脉,米芾之前有羲之、献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杨凝式,米芾之后二王一脉有赵孟頫、董其昌、王铎、沈尹默、潘伯鹰、白蕉。这样穷原竟流,把书法大家放到历史的脉络中研究学习,知道每个人的得失,对教师个人书法学习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还要多看其他书体的经典碑帖,多看就能够对经典碑帖有了图像的记忆。要达到别人一提起哪个碑或者那个帖,这个碑或这个帖的形象一下就能反映出来。如说道《祭侄稿》,我们的头脑中就能够反映出来他的形象(幻灯片),提到《寒食帖》,我们反映出他是这个样子。(幻灯片)这样时间一久,我们就会对传统的经典碑帖有了图像的记忆,然后再进而穿成链条,这个链条就是一部形象化的书法发展史了。
再说多写,《东坡志林》中一条笔记说:有人问欧阳修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书法也是如此,我们套用欧阳修的话,可以说:只有勤奋读帖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书法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要抓住一本字帖,深入学习,反复临写。多写,反复重复临写,时间久了肯定会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上面所说的多看,就是要锻炼我们的眼力,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书法,什么是低俗的。眼界高了,手上的表现自然会慢慢提高。
再有多写,我想应该是在对一本字帖、一种字体有所深入的学习之后,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拓展学习范围,对于其他的楷书经典,学生书法入门时经常学习的楷书经典,也要进行学习。比如,我以颜真卿的《勤礼碑》入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又参考《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还有墨迹《自书告身帖》。(幻灯片)这是一个阶段的学习。
我想,作为一名小学书法教师最好还要具备其他正书与行楷书的书写
能力。除了楷书之外的正书就是篆书、隶书。《指导纲要》中推荐的篆书范本是《泰山刻石》(幻灯片),隶书范本有《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石门颂》《西狭颂》《张迁碑》(幻灯片)。这里补充一下篆书的范本,还可以从秦朝《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幻灯片)唐朝李阳冰的《三坟记》《城隍庙碑》(幻灯片)中选取范本。
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种书体都达到独立创作的程度,就是专业的书法家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我想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我们书法教师能够做到独立书写一家楷书,一家行楷书。对于其他书体,我们能够临写,也就是说看着例字,知道例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就可以了。
梁山舟《答张芭堂书》中说,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尝见博通金石,终日临池,而笔迹钝稚,则天分限之也;又尝见下笔敏捷,而墨守一家,终少变化,则少见之蔽也,又尝见临摹古人,动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清末书法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而余又增以二要:二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稚,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如此,学习书法也是这样。第二,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书外功的问题。
一、提倡阅读,丰富修养(幻灯片)
前些年有一个书法家学者化的讨论。书法家是否需要学者化,真正学者化
了是不是就真得能把字写好,这些问题我们不去讨论。但是作为一位书法老师,从事书法的学习,从事书法的教学,都应该读书的。其实,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坚持阅读。
林散之先生有一本小书,叫做《林散之笔谈书法》(幻灯片)。这本书虽小可是讲的特别实在,不玄远晦涩,是林先生平时与学生的谈话,里面讲到青年人如何学习书法。这本书共分十五个章节:(幻灯片)
一 谈品格 二 谈门径 三 谈工具 四 谈笔法 五 谈墨法 六 谈布白 七 谈学古、创新 八 谈读书、医俗九 谈楷书 十 谈隶书 十一 谈行草 十二 谈书家 十三 谈本人 十四 谈印章 十五 杂谈
由陆衡先生整理。陆衡先生说,林散之先生对青年讲书法的学习尤其是对于读书这个事情,谆嘱再三,说读书并非只是增长知识,更在于变换气质,祛除俗气。在“谈读书、医俗” 这一章节里林先生说:(幻灯片)
光学写字,不读书,字写得再好,不过字匠而已,写出来的字缺少书卷气。——与庄希祖谈
写字要有功夫,要写字,要读书,要有书卷气,否则是匠气。字有百病,唯俗病难医,多读书方能医俗。——与桑作楷谈
无论书法作画,总宜多读书点书,才有气味。不然,徒事弄笔弄墨,终归有俗气。这个俗气实在难除。书最难读,非一朝一夕之功,游历还属于第二阶段。书读不好,游历也是枉然。古人说入宝山空回,一无所得。山川的气象不能尽心写下来。
全中国莫有深通书画的人,也就是莫有能读破万卷之人,所以下笔粗俗难堪。如民国年间还有些读书的人,都流寓香港了。
这个关不得过。什么关?就是俗字这个关。要读书,古读万卷才能不俗。变换气质才能不俗。——与张尔宾谈
高二适先生说:“光写字不读书是书匠。”其实连字匠也够不上!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仅仅把读书当作提高艺术水平的捷径是不够的。读书为了改变自己的气质,提高精神境界。艺术创作除了读书及前人作品外,还要社会与大自然这两卷活书,它的篇幅无限,每天都在延长、拓深。
书,是前人彼时彼地感受的结晶,不尽与此时此地的我相同,可以参记,不能照搬。照搬,不是创造。
——《林散之序跋文集》
林先生在与不同的学生谈到书法的学习时,反复谈到读书。说写字最大的弊端在于书法的品格俗气,而书法的品格决定与人的品格,要是人不俗
气,就要多读书,广游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虽然是一本小册子,可是包罗完备。对于我们学习书法会有很大的、切实的帮助的。
这里有一个我们要读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我觉得可以分这样几个方面:
1书法理论(幻灯片)
说到书法理论,启功先生说,有人问他学写字看什么参考书好。启功先生说:“求学看参考书,这是天经地义的,毫无问题。但是学书法,看参考书,从我的经验来说,多半文不对题。”他说:“看古书,讲书法理论,古代的像六朝、隋唐的关于书法理论的文章,我看他们都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更直接说是美文的作品,是写起来漂亮,文采非常丰富。怎么样子就能够实用到我手上,在纸上发挥直接的作用,我现在还没发现,没写出来。”“理论是口头或纸上说的道理,跟实际操作毕竟隔着一层。”他说还是“有钱就买帖,有兴趣就临帖,再有富余的时间就看帖。看看人家介绍这个帖的特点,也可以从旁得到一些启发。可是成本大套的,特别是古代书法理论的书,现在我不知道哪个好,我看得很少。”
其实我们看古代书论就是想得到这个启发。关于古代书论的书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崔尔平编撰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和《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从古代论书的文字中选择精华,编撰成书。由赵壹的《非草书》开始,到清末书家的理论文章。要想读完,绝非容易的事。也没有必要。读一些经典就可以了。如孙过庭的《书谱》,绝对的经典。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幻灯片)中论述书法的文字,刘熙载《书概》(幻灯片)等等。古代的书论一定要选取经典。
再有就是近代一些书法家撰写的一些小书,谈的平实,切合实际,容易操作。如上面提到的《林散之笔谈书法》(幻灯片),再有诸宗元《中
国书画浅说》(幻灯片),罗继祖《墨庸小记》(幻灯片)。都是薄薄一小册。却绝对实用。
另外,还有启功先生关于书法的文字。有一年,我去书店,碰见了老书法家周昔非老先生。当时老先生在书店的三楼,拎个小凳子,在书法理论书架前面正在看书。当时,我看到了几本当代书法家编著的一套书,我凑过去问,周老师,那几本书要不要买。周老师说,别买了,他们写的东西,回头一翻他们都看不懂。多看点这样的书。周老师指着架上《启功书法论丛》(幻灯片),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我就买了回来。当然我说的那几本书,等老先生离开了,也都买了。这些老先生的书好就好在读起来不费力气,不故弄玄虚,问题谈的深入浅出。上面说到的启功先生说的看参考书的问题,就是这本书的里篇文章《破除迷信——和学习书法的青年朋友谈心》里面讲到的。这篇文章很长,共有十三个章节(幻灯片):
第一章 迷信由于误解
第二章 字形的构造应该尊重习惯 第三章 碑和帖 第四章 文房四宝 第五章 入门练习第六章 学术循序说 第七章 “用笔”说 第八章 真书结字的黄金律 第九章 如何选临碑帖 第十章 执笔法 第十一章 求人指教 第十二章 参考书 第十三章 如何才能写好字
我们读这样的书,就是想从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关于书法教育理论,尤其是适合小学书法教学的书法教育理论文字实在不多。
2书法教育理论
前些年,我买过陈振濂先生的《书法教育学》。这是这本书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章 书法教育学的确立 第二章 书法教育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 书法教学原则 第四章 书法教学的内容体系 第五章 书法教学计划的准备与实施 第六章 书法教学过程与方法研究 第七章 书法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书名与目录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关于书法教育学的一本专门学术著作。其中所探讨的观念、原则、体系等都是围绕着书法本科教育来展开讨论的。这本书我买了大概有十年了,我只读了第三章。原因就是因为枯燥的很,难读的很。而且这本书是围绕着大学专业院校的书法教学展开的论述,很多内容都是理论的演绎。真正对小学书法教学有用处,有的放矢的是第三章的书法教学原则。我对其中的欣赏领先原则有一些感受,在教学当中有所应用。
所以说,理论的文字要有选择性的读,主要还是能够应用到教学当中,对教学有指导性的意义。3展开阅读,提升修养
如果有可能,我们要读一些古代汉语、古典文学方、古典哲学方面的书。把读书这方面放到最后一块,不是他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上面提到的林散之先生,一直强调学习书法要勤读书,读书医俗。启功先生早年跟浦心畬先生学画,浦心畬先生问他会不会作诗,他说不会。„„这里还 13
要提到一本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源先生的《书法讲座》(幻灯片),这是这本书的目录(幻灯片)。第一讲 汉字溯源
第二讲 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的三大源头 第三讲 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 第四讲 上古陶文、契文、金文之雅拙美 第五讲 周秦大小篆的婉通及对称美 第六讲 汉代隶变的重要性 第七讲 魏晋风韵与北魏朴质 第八讲 唐楷整饬与狂草意象 第九讲 五代更迭与书画合流 第十讲 宋代飘逸的行书与刻帖创举 第十一讲 元代书风的阴柔美 第十二讲 明代书风的狂放与婉约 第十三讲 清代碑学兴起与古朴书风复苏 第十四讲近代考古及书法变革 第十五讲 书法三美 第十六讲 笔法七种探析 第十七讲 执笔与运笔 第十八讲 书法之“气” 第十九讲 书法的空间布局
这本书从汉字源起,书法艺术的源头讲到历代书法风格变迁,特别有用。再有龚鹏程《书艺丛谈》(幻灯片): 书法艺术的品鉴 唐初书法史初探 孙过庭的书论 张怀瓘书论研究 袁小修论书画 傅青主的书学 刘熙载的书概 康有为的书论 佛道经典书帖考 书法与道教 书学与武学 女书 僧书 醉书 无名氏书 里仁之哀 独庐不独 书学法要 法无定法 无界之界 识贵圆通 捋须杂记 拙于作伪 艺术的奥秘 毛颖书刀论 为文学谋生路 文人与文人画 张之淦论书粹语 书艺旁征
这本书是散谈书法,不成体系,可就是这样散谈的书更好看,能够让我们提高对书法的认识。
古典哲学无非《老子》《庄子》《论语》这些经典原典著作。是中国思想的源头。《论语》是语录体,《老子》也是分章节,八十一章,一天读一条,慢慢体会。《庄子》寓哲理于寓言当中,非常神奇的文字。这些书都值得反复翻看,可以开阔胸襟。
再有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著作浩瀚无垠,从《诗经》《楚辞》到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纳兰性德,还有历代笔记,太广泛了。真是如众星之列河汉,让我们目不暇接,关于古典文学的阅读,作为我们书法老师来说,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没有什么一定的规范,顺序。必须读什么,什么一定不要读。甚至先读什么,后读什么,阅读是自由的。就是这样像散步一样的阅读,不经意间或许有所收获。时间一久,自然变幻气质,陶冶性灵。
如果有条件,可以再读一些关于文字的一些基本常识。下面再说一说书法教学中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指导的方法:
关于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说:个性化教学是针对传统同一性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传统划一性的教学与工业化社会中生产“产品”类似,更加强调同一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如同生产,学生处在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中,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和方法,统一的进度,塑造着统一规格的人才。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划一性教学所存在的这些束缚学生个性化发展、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性等问题而提出。同事,个性化教学也是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与探索,旨在尽可能的达到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减少“两张皮”的现象,实现学校育人目标。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是指教师将珍视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追求贯穿教学系统没一个要素,以“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面向全
体学生,以尊重并适应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创设最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一句每个学生能力的最高点灵活制定教学目标,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及资源(主要是学习卡片等资源,而非教材),灵活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开放、弹性、自主、多元的教学机制,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重心展开的教学方式。首先,个性化教学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学生和学生之间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学习特点不一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下面我们就从技法教学、欣赏教学、书法文化教学等方面来谈一谈书法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一点尝试。
第一、对教材的单元重新组合(幻灯片)
我们传统的技法学习,是先学习点画、然后偏旁结构、然后章法。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教师面对传统的教材体系要有选择性的重组、改编教材。我们传统的教材,如知名的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中学生字帖》,这是非常经典的书法教材,(幻灯片)从笔画到部首再到结构布势,每一部分里又分若干单元,是一本体系完备的教材。第一章 笔画
第一单元 基本笔画运笔练习第二单元 基本笔画形态变化 第三单元 笔画组合变化 第二章 部首 第一节 字头练习
第一单元 对准直中线书写的字头 第二单元 对准直中线左右分开的字头 第三单元 对准直中线左右不分开的字头 第二节 边旁字练习第一单元 左旁字的书写练习
第二单元 右旁字的书写练习第三节 部首在字底的练习第一单元 部首在字底的书写练习第四节 框廓形的边旁字练习第一单元 左覆披边旁字的书写练习第二单元 框廓字的书写练习第三单元 其他部首的书写练习第三章 间架结构 第一节 结构形式
第一单元 独体字的书写练习第二单元 左右结构的书写练习第三单元 上下结构的书写练习第四单元 内围结构的书写练习第二节 结构比例
第一单元 左右结构比例
(一)第二单元 左右结构比例
(二)第三单元 左右结构比例
(三)第四单元 左右结构比例
(四)第五单元 上下结构比例
(一)第六单元 上下结构比例
(二)第七单元 上下结构比例
(三)第八单元 包围、覆披结构比例 第三节 结构布势
第一单元 疏、密、大、小字形的布势 第二单元 长、短、偏、斜字形的布势 第三单元 堆、插、重、并字形的布势 第四单元 向、背、孤、单字形的布势
再有我们看到人教社尚未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语文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已经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都是大概遵循这样
一个体系。教材得有体系,目前也只能是这样一个体系。但是这样一个体系是不是真正的符合小学生学习书法的规律,是不是真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想,我们有经验的书法老师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如果按照教材这样的体系教下来,会有这样的情况:第一节课学横,学生学不会。横的起笔和收笔就把学生弄糊涂了,写不好,接下来是哪个笔画也写不好。时间一久,学习书法的兴趣慢慢就没有了。学习书法,控制这支毛笔,挺难的。可以说毛笔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书写工具,他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是其他的书写工具望尘莫及的。同时他构造简单,也正是因为它简单,所以他很难控制。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就是改编、组合教材来适应学生的学习,保护、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比如点画技法教学单元,教师也可以不按照横、竖、撇、捺、点的顺序来教学。可以提炼出笔法的共性。比如,横、竖、撇、捺、点这些基本笔画的起笔都是由毛笔向右下按笔然后转锋这样的书写动作完成的,我们就可以交给学生这样的方法,提炼出这样一个技法的共同点,先按笔,再向不同的方向转锋。然后先学习写撇,因为撇的收笔只需要逐渐提笔来完成,相对于横的收笔来说较为简单,学生一拿起毛笔来就能够写出来一个初具形象的笔画,自然会有成就感,这样就更好地保护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书法的教学,也可以不遵照先点画,再偏旁,再结构,再章法这样的体系。也可以重新编排组合。比如,学习了几个点画就组字练习,然后就可以写一篇字数少的作品。比如学习了横与竖之后,可以练习至,正这样两个字,然后两个字组合起来可以书写一个小条幅。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是通过改变教材的体系,来适应学生的学习,这是个性化教学所提倡的一个做法。再有,书法教学中的欣赏教学,非常重要。接下就说一说欣赏教学。
第二、注意欣赏教学,关注学生的切身体验
书法教学当中的欣赏教学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之前说的陈振濂《书法教育学》中谈到书法教学原则,其中有一条是欣赏领先原则。欣赏能够让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带着情感来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愉悦的。能够对书
写,技法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学习悬针竖与垂露竖。先学习过了悬针竖之后,将两个竖做以对比,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一定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为自己的语言才是学生真正的感受。这是让学生现有一种心理的体验,然后带着这种体验来书写。
拿“绞丝旁”一课为例。学习过绞丝旁之后,在结构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欧、颜、柳、褚四 “家”的“经”字,把这四家“经”字拼到一起,这样有了比较,几家的风格就容易突出出来,容易被同学们所感受。然后让学生们说一说看到各家的“经”字之后的感受。之后,再欣赏不同的风景的照片(硬朗的山峰、气势宽博的群山、秀美的树林、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不同景色的照片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让同学们说一说哪一个字与哪一幅图片给我们的感受相近,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再出示代表不同风格的四个词:伟岸、柔美、庄严、瘦硬,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把相应的字与代表这种风格的词匹配起来。这样,对四“家”风格的感受由模糊感受到形象感知,再到抽象概括,使同学们对四“家”风格的审美感知愈加深入。
另外,在书法课堂的欣赏教学当中,要注意同学们的“个体审美差异”,不要求每一个同学说的都一样。比如学生对颜体与欧体两者的风格哪一个更“强壮”存在不同的意见,对欧柳哪一个更“硬”也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是因为审美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个体行为,每一个审美个体所处的审美立场总是存在着细微的不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任何一个细小的差别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审美感受的不同。而每一个审美个体的立场又是潜意识的,所以任何一个权威也无法将多个人的审美体验统一起来。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同学们的感受,哪怕两个同学的感受是差别很大的。只要学生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因为他有了自己的感受。3发展性评价
关于书法评价的问题,《指导纲要》中提到评价的目的在与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各个年段有不同的重点。小学低、中年级的书写评价,要重视对基本笔画、结构 的正确把握;关注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小学高年级还要关注书写的美观与流利。中学要关注书写练习的坚持和书写水平的持续提高。
我们指导学生临习都是技法、风格高度成熟的碑帖,学生的临习总会带有符合学生特点的不成熟,有天真的趣味。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发挥评价的作用。给学生以激励,还要提出进步的方向与方法。总之,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最后就是,我们的书法教学要开展书法文化课、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书法的魅力。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学而能用,比如在期末组织中年段学生写福字,高年段的学生写春联,赠送给亲友。这样的活动,让书法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书法文化课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书法。《拓碑的体验》一课就是本着这个目的而开展的一节课。
第二篇: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面试指导:模块说课与个性化策略
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面试指导:模块说课与个性化策略
推荐:2014河南特岗教师面试辅导课程
说课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块”模式,它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构成。按照这种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进行说课,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或虽然有教学经验但初次接触说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四大模块”
第一,说教材。这一板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说清这一课在整个教材的位置,又要说清在这本书以及本单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又清楚学生后续学习内容,才能定位准确。内容确定,目标从三维角度即可确定,勿需多说。
第二,说教法与学法。针对内容,针对学生情况,找准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说教学程序。上面两个板块的内容搞清楚以后,下面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如何突显重点,突破难点,要说出具体的方式方法等,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预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可一一说明。
第四,说板书设计。这一板块如有,可说明其作用,如无,不用赘述。其中第二、第三板块是说课中的亮点,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教师的整体素养。说课就如一篇论文,体现了是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怎么样(教学过程的实施)三方面的问题。
说课的万能模式
一、自我介绍
姓名、单位(现从事工作)、课题。
河南招教网
微博:@河南中公教师考试事业部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①本课内容所选教材;
②本节内容所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又有什么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②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2.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1)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3)教师实际水平。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能。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选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
3.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说教学程序包括:新课程导入,新课讲解,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1)导入
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换位思考)。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效果?
(2)讲解
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河南招教网
微博:@河南中公教师考试事业部
么作用?学生参与哪些内容?学生独立完成什么?
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3)评价教学效果(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包括提问和课堂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4)归纳总结
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
4.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要根据教学的思想、学习的思路、教材意图,对原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重新组合,产生一种暗示效应,使信息得到浓缩。
优秀的板书设计,不是文字与线条的简单结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构思按一定规则画出的图形,是老师心血的结晶,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表达情境化,同时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遵循板书的基本原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周密的计划性、适当的灵活性、布局的美观性、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直观性。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清晰、顺畅、整洁、明快的感受。
更多特岗招聘详细信息点击进入:中公河南教师考试网
河南招教网
微博:@河南中公教师考试事业部
第三篇: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摘 要: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提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效率。在小班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式,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文章在分析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对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其策略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实践证明,采取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班化 语文个性化阅读 分层指导策略
小班化教学方式的突出特征为其教学是面向不同学生个体,并非面向全班整体,主张最大限度地实践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小班化教学方式,其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均是依据学生个体而开展。在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教学中引入小班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积极体现学生阅读个性化。本文重点对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优势、具体策略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一、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优势分析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语文个性化阅读中采取小班化教学方式,其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如学生阅读基础、心理爱好、阅读能力、阅读特征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制订针对性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可以有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及质量。
(二)可以更好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分层阅读教学,要求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合理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广泛接受,让不同层次学生均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尝试参与到学习中。分层阅读,要求建立层间流动机制,在教学氛围中存在一定竞争氛围,这种氛围对于中下层学生的学习均是一种动力,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在竞争氛围中学习,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方式的优势明显,对于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水平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具体策略研究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及积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中采取分层教学方式,是教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具体策略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保证学生分层设组的科学性,采取激励竞争措施。
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并调查分析个体学生所具备的差异,综合考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基础水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平时成绩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优、中、差三组。通过对学生分组,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方便,从而实施针对性阅读辅导,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所有学生可以在语文个性化阅读中有收获,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发展其智力。
(二)分层施教。
在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程序,采取分层施教策略,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均获得知识,并体会到细微进步。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差异,教师应设置分层目标,让所有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实现预期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
三、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效果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策略,获得了一定效果。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参与到班级良性竞争中,其阅读能力获得一定提升。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侧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分层结果合理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内容可以在最大范围内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的愉悦心情,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信心,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提高了其阅读能力;第二,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堂课上全是教师在讲述分析,学生在听,缺乏沟通。采取分层教学策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性,从而积极推进分层教学方式的应用。整体而言,应用个性化语文分层教学后,学生的阅读态度及阅读效果明显改善,为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结语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更好地激发各层次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优势明显。在实施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策略时,应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保证学生分层设组的科学性,分层施教,采取激励竞争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个性化阅读中。实践证明,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实现语文阅读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君.加强小班化课外阅读指导开辟语文大课堂的行动研究[J].科教导刊,2012,(36):70-70,124.[2]谢艳丽.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2,(9):3-3.[3]齐文翠.小班化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识字教学之我见[J].教育界,2012,(26):24-25.[4]赵平.如何发挥小班化学习的优势提高语文学习效率[J].新一代(下半月),2012,(9):102.
第四篇: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一、小班化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优势
1.较好地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小班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阅读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
2.较好地调动各层次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分层阅读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并开始尝试参与学习。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层成功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班化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策略
1.按知识结构合理分层设组,激励竞争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这样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差别地进行阅读辅导,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有效进行分层施教
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在制定分层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无须用过多时间学习属于目标分类模式中的知识和理解这两个水平的内容,后进生则要学习较高水平思维的技能。
三、我班实行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阶段性效果
1.学生愿意阅读,愿意参与竞争,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能积极地参与学习。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激发了教师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我校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大多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上。通过分层教学实验,让教师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压力,感觉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危害。教师们感悟到自己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做题,而且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从小树立起我能行的勇气。
我班在实施语文阅读分层教学后,学生在阅读态度、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以及阅读收获、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本人在分层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小班化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进步,带领每一个学生去遨游阅读的海洋。
第五篇:学生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古诗文诵读
开安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海英
一.新课程对古诗词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
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察,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此时儿童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距离,生成多维的个性体验;模糊,生成了弹性的心灵感情;朦胧,产生充盈的至真美感。让学生在一生中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点经典,接受
经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这也是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准备,同样达到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进行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价值寻思
1、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语感。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对语言的直觉的全体的感受,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我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就是整体感知,整体吸收,形成语感。如拿到一篇古诗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形成积累,这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我们知道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诵读对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学生将所感觉到的规范的言语对象(古诗文)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
2、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已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及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修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现在之一是对他人的关怀,对人民的关爱,对民族疾苦的同情。如古诗《悯农》《古风》《田上》《田家》《伤田家》《蚕妇》《陶者》等等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古诗词中就有大量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大量阅读此类文章,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博大,感受万物的奥秘,顿悟人生的真谛。从而
达到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孩子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叶圣陶语)。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几首古诗,就如单脚走路,学生受益不大。在精读一首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更能扩大阅读面,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4、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良好美感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正是记忆力、想像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阶段让儿童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像力,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
儿童终身受益。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绘画美。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领悟诗句的哲理美。“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
5、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写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诵读古诗文,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三.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实践探索
(一)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内容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
(二)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重大,而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也是一件关于诵读实效性和兴趣性的问题。美妙绝伦的东西用千篇一律的方
法去操作,去实施,也会日久生厌生烦而为此拒绝的。为此,我配合语文教学尝试了以下方法;
1、开展早晚吟诵诗活动。每日用早上十分钟时间读诗、词,解诗词;下午放学抽五分钟吟诵。每周一二首诗词,一段《三字经》,教师及时抽查,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另外,我根据儿童喜欢唱歌的特点利用歌曲的形式帮助他们来背诵,把一些要背的诗歌、韵文等填入孩子熟悉的曲谱里,让他们边唱边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学期下来能背二三十首诗,一部分《三字经》。你看,课余时分他们常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尽情抒发那些经典诗词。
2、据时、节气等定时开展“最美诗篇”朗诵会。根据节假日及季节节气等开展诵诗会活动,如国庆节让孩子搜集抄录古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举办“爱我中华,卫我国土”的诗歌朗诵会,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根据孩子爱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让他们背关于三国的诗词,于是《赤壁怀古 念奴娇》《观沧海》《借箭》等从他们口中流出。元宵节背《青玉案 元夕》,母亲节背《游子吟》,春季背《咏柳》、《元日》、《忆江南》、《春夜喜雨》,夏季背《小池》、《四时田园杂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背《山行》、《秋夕》、《水调歌头》、《月下独酌》,冬天背《别董大》、《雪》、《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咏寒松》,有时让他们诵诗接龙,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孩子们在“比、学、赶、帮、超”中增强了团结协作,也感受熏陶、领略诗趣。
3、期未开展“与古诗文亲密接触”活动。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诗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期未开展大汇报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学生有的拿起彩笔为古诗作充满灵性的诗配画;有的拿起毛笔写下古诗文书法作品;有的三五个小伙伴一组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诗文剧;有的展开合理的想像,为《赠汪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改写成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短文;有的拿起麦克风,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起《虞美人》《水调歌头》;还有的当场朗诵自已创作的古体诗。“谁知道哪块云彩会落雨”,真是厚积而薄发,孩子们漫游在诗的王国里,这是童心的发现,是童真的抒发,是童趣的放飞,这正是学生释放灵性,激活创造潜能,点燃思维火花时刻。
4、开展亲子共诵古诗文乐园。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亲子诵读古诗文乐园,让父母和子女携手诵读起穿越时空与古代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班队邀请一批家长与孩子组队参赛,孩子背不下的家长接着背,家长背不下的孩子接着背,超出一分钟背诗最多的家庭,因为有了亲子共诵,诵读古诗文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家庭生活在也由此洋溢着温馨和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文化的品位,熏陶感染了一种书香气息。
(三)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翻开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量的古典诗词映入眼帘。编写者的意图不言而喻,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底子,重铸人格。
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仅仅是初步接触而已,古文化基本功相当贫瘠,要想让他们喜欢古诗文、热爱古诗文,需要老师花一番功夫。我们从托兰斯所提倡的创新性阅读中得到启示,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让古诗文诵读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以下六种古诗文教学的方式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尝试的:
1、诗中掘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产生。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对古典诗词产生探究感,教师常常向学生激疑。如教《春晓》时,教师问学生,“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还是“不知”?在这看似无疑处设疑,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学生说,“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各种理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2.诗词比读。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途径。阅读古典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思路比较、中心比较、语言比较、意境比较等,在比较中读出异同,读出优劣。我们把《渭城曲》、《别董大》、《赠汪伦》这三首诗同时教给学生,并让他们比较三首都写离别的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品
味、理解,找出《渭城曲》以乐景写悲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让人不忍;《别董大》却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赠汪伦》却是叙事体情,“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依恋全在诗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补充畅当的同题诗作,让学生比较其优劣高下。学生也能在讨论中得出:王诗不仅写登楼所见,更写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写景要更胜一筹。如此比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散。
3.诗留余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好的诗词也有这种味道。如果教师能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或用对联等概括内容、表达感受,再或者用名言警句赏析作品风格,凡此种种,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深化中心。这时的课堂,学生往往踊跃参与,情绪高涨,妙语连珠,令听者惊叹。学生用《登高》是流浪者的心曲,《山居秋瞑》是隐居者的恋歌来点评《登高》和《山居秋瞑》;用“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来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思想境界;用对联“写情写景写胸襟,问天问地问人生”来解说《水调歌头》……这时,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连翩,他们成了思想的主人,创造性地走进诗歌瑰丽的殿堂。
4.实景赏诗。观察是思维的知觉。结合古典诗词教学恰当地开展一些走进大自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时,我于“缺月挂疏桐”的晚上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上,大地当教室,青天作黑板,星星点灯,虫吟奏乐。讲讲古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听优美的配乐朗诵,抬头找找牛郎织女星的位置,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学生的心畅游在浩瀚的苍穹,古人与我们竟是如此地接近!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源泉,四季更替,山水日月更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画面,暗合的诗意,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5.描摩诗境。古典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炼的文字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气氛,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原诗,而且也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老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声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老师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村居》,课外学一学、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诗句中,再次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在教《山居秋瞑》时,就出现过这么一个亮点,学生当场将原诗作了如下的描述:雨说停就停了,山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
袅娜娜的炊烟在秋风中缓缓流动。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梢。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
6.活用古诗。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平常学生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想到“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游看到雪白的梨花,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家乡的蜜橘》时,自然用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游览西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称赞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趣,达到了积累与生命的体验的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能力
7、品味审美。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心理引导和情感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其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不只是引导学生感知美、感悟美,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不只是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和领悟诗歌的内涵,同时要注重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对诗歌描写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为何美?美在何处。对美形成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如在教学《墨梅》这首诗的时候,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为什么美?美在那里?使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古典诗词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一起高高飞翔,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古诗文,不求追根寻底的理解,只要有大致的理会,模糊的了解即行,因为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沉淀、累积。长大以后,让他们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理解吧。那一天的豁然开朗、恍然顿悟之后形成的东西就是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文素质,就是一辈子的概念。当然,古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创造性地继承,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诗意化的生活,迸发出澎湃的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