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大运行-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建设[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7:4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佳实践大运行-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佳实践大运行-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建设》。

第一篇:最佳实践大运行-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建设

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建设

专业类别:电网调控07调度综合技术 填报单位:-xx市电力公司

[摘要] 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是-公司“三集五大”全面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公司加强配网抢修管理的重大举措。-xx市电力公司作为建设试点单位,严格落实-公司建设方案要求,细化建设节点安排,以业务顺利移交、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指挥效率、做好调控中心支撑作用等为重点,在业务交接条件、交接验收标准、大型城市抢修指挥特点等方面深入探索,加快推进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工作。截至2013年底,xx公司所属全部地公司完成了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移交“大运行”体系工作,配网抢修指挥不断不乱,配网抢修实现了新模式、新体系运转。

一、工作描述

配网抢修指挥主要包括95598抢修类工单接收、设备故障研判、派单指挥、工单监督、回单审核等具体业务,其工作质量对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配网抢修指挥移交“大运行”体系前主要由地公司“大检修”体系负责。xx公司在配网抢修指挥移交过程中以方案审查、机构及人员调整、业务培训、制度流程制定、值班场所改造与搬迁、技术支持系统部署、业务交接与风险防控为重点,细化业务交接条件,提前制定验收标准,严格执行日工作计划推进机制,确保了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移交“大运行”体系的快速推进与顺利实施。

二、主要做法

(一)建设过程

1.做好方案编制及审核,确保高效完成建设工作。精心制定xx公司层面实施方案。在机构及人员岗位设置、人员培训、场所改造、业务交接等方面对地市公司操作方案开展审查,针对每个单位逐项制定审查表,明确审查结论,进行反馈完善,确保严格落实-公司方案要求。

2.加强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培训,做好基础保障。xx公司了制定培训指导意见,指导地公司制定培训专项方案及实施计划,采用集中培训、自学、跟班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差异化培训,针对划转人员重点开展电网运行业务培训,选聘人员开展指挥技巧培训。采用阶段考试 做好培训评估与考核。业务移交前,累计完成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培训1100余人次。

3.做好业务交接,确保配网抢修指挥业务不断不乱。xx公司制定了业务交接及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明确业务交接双方职责、交接条件及交接形式。地公司制定业务交接及风险防控专项方案,重点对交接形式、交接内容进行细化,确保“交的清、接的明”。

4.进一步提高配网抢修指挥管理水平,确保高效开展。充分吸取运检部管理经验,发挥调控中心信息集中的优势,重点在配网抢修业务协同、规范抢修指挥管理、提升指挥效率等方面,深入做好配网抢修指挥业务提升工作。

(二)规范工作流程

配网抢修指挥人员负责根据95598故障抢修工单,指挥现场抢修人员进行0.4千伏设备及用户户表等故障的抢修。各地公司调控中心调控员负责10千伏及以上设备故障的指挥处理。

配网抢修指挥主要包括工单接收、故障研判、派单指挥、工单监督、回单审核等环节(见图1)。已应用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的单位,应利用平台开展95598工单的处理。

工单接收。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应随时查看95598业务系统,做好工单接收。接收工单后,仔细分析工单信息,进行初步判断。

判断属于本单位故障抢修范围的工单,应进行故障研判及派单指挥,在接单后3分钟内完成工单派发指挥。判断不属于本单位故障抢修范围的或信息不全影响故障研判的工单,在接单后3分钟内退回至客户服务中心并详细注明退单原因。

故障研判及派单指挥。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应按照先紧急故障后一般故障的顺序开展故障研判;属于同一故障引起的抢修工单,对工单进行合并操作,按照抢修责任范围将工单派发至现场运维站点。

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应及时对报修用户或相邻用户的智能电表数据进行召测,进一步判断故障性质,并将结果及时告知现场抢修人员。

回单审核。现场抢修人员应如实填写95598故障抢修工单,仔细审核后,通过PDA或95598业务系统向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回单。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应及时接收现场抢修人员反馈的工单,30分钟内完成审核并回单反馈。

图1 配网抢修指挥工作流程图

三、特色亮点

(一)规范指挥及现场抢修人员行为,提高配网抢修指挥管理水平。一是制定配网故障抢修指挥管理办法,细化营销部门营配信息梳理、运维部门支持系统维护及现场超时分析的职责,规范现场人员抢修及回单要求。二是借鉴调控运行管理经验,不断规范班组管理。逐步梳理完善运行资料、台账等基础信息。建立交接班日志记录、录音抽查等管理机制,建立值班人员信息台账,开展工作承载力分析、常态化培训。三是建立配网抢修指挥应急机制。提前考虑恶劣天气、负荷高峰、设备检修等因素,做好配网抢修指挥班组长、休班人员及专业管理人员的支援,加强特殊时期配网抢修指挥值班力量。

(二)充分利用配电网建设成果,加强业务分析,不断提高抢修指挥效率。首先,xx公司积极适应直辖市配电网运行管理要求,充分利用配电自动化建设成果,实现了配网抢修指挥方式由“盲视”向“可视”的根本转变。结合xx公司低压故障标准化抢修工作开展,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实现与“五个一”抢修模式的高效联动。其次,深入开展配网抢修业务分析,初步建立抢修类工单分析机制,建立日、周、月配网抢修类工单分析报告,深入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工单发生规律等,不断解决配网抢修工作短板。

(三)配合国调中心牵头制定《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验收标准》。xx公司结合建设过程,建立了涵盖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建设全过程的验收标准,并在地公司对标准适应性进行检验。验收标准总体思路是:涵盖-公司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建设总体要求;细节满足国调中心对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专项操作方案审查要点的要求;能有力推进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移交工作,并力求符合实际;便于量化评估。

四、具体案例

以xx城南公司为例,介绍具体案例。城南公司管辖范围包括xx市中心城区,具有负荷密度大、居民用户高度集中等特点,做好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平稳移交,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精心编制移交专项操作方案,确保建设质量。按照方案审查要点、交接条件要求,进行方案编制,参与三轮次集中审查,确保配网抢修指挥移交满足-公司要求。二是落实机构岗位设置调整,保障人员到位。通过划转、选聘的方式,从原配网抢修指挥人员、新分配大 学生、配电运维人员、调控中心其他岗位人员,补充选拔配网抢修指挥值班人员上岗。三是着力做好人员培训,确保业务高效开展。制定配网抢修指挥人员专项培训方案,明确建设方案宣贯、制度流程、基础业务、配网设备、支持系统应用等培训内容,细化培训安排,确保培训效果。四是完成值班场所搬迁,实施有效管理。1个月内完成基础装修及设备安装调试,设置正常值班席位及应急席位,配备95598远程终端、配网抢修指挥平台、调度自动化终端、配电自动化终端,满足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开展需求。五是完成业务交接,确保指挥业务不断不乱。制定业务交接及风险防控专项方案,细化工作要求。

五、实践效果

做为-公司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移交“大运行”体系建设试点单位,xx公司克服时间紧、工作量大、协调任务重等困难,加强调控、运检、营销协调,圆满完成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移交“大运行”体系工作。

(一)建立配网抢修新模式,提升配网管控协同工作效率。在省公司层面率先建立起贯穿北方呼叫中心、省公司客服中心、地公司配网抢修指挥班组及现场抢修班组的标准化配网抢修新工作体系。“大运行”体系实现了从500千伏到220伏全电压等级、从电厂发电到居民用电全环节的直接管理,运行管理内涵不断延伸、覆盖面不断扩大。横向上,营销、调控、运检配网管理横向协同模式初步建立。纵向上,市地两级调控中心建立起配网抢修指挥管理体系。

(二)实现-公司“大运行”全面建设方案有效落地。xx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总部方案完成抢修指挥业务调整,针对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细化职责,明确指挥要求,建立交接面管控措施。在配网抢修指挥班组内部管理上,以标准化、精益化为重点,根据调控人员管理经验,制定了配网故障抢修指挥管理办法、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值班及交接班管理办法、工作评价管理细则等规定,不断提高配网抢修指挥业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实现调控运行与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的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计划(临时)停电的管控,确保停电计划刚性执行。二是加强调控班、抢修指挥班以及现场抢修班的协调与沟通,合力做好设备故障抢修工作。三是扩展运行、计划、方式等职责,做好电网故障信息发布、停电计划信息发布、低压设备异动的管控,加大对配网低压设备的抢修指挥的支撑力度。

第二篇:配网抢修指挥纳入调控管理浅谈 2015.2(定稿)

县级配网抢修纳入调控管理浅谈

057650 国网河北广平县供电公司:王俊杰 郑文林 宋军岭

“配网抢修指挥中心”建设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网河北广平县供电公司本着集约、精简、高效的原则,为实现配网抢修指挥扁平化、抢修设施专业化、资源利用集约化、客户服务最优化进行了积极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实效,现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商榷。

一、发展历程

广平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调控管理工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控中心直接受理配网抢修工作。广平县调共有9人,其中调控值班员6名,采用三班一倒、每值2人的值班方式。在2014年2月份春检预试尚未开始、春灌用电负荷尚未出现时,该公司利用淡季调控运行业务较少的有利时机,将配网抢修指挥业务暂时交给值班调控员试运行。试运行期间,调控员均反映,对新增配网抢修指挥业务不熟练,配网抢修指挥和调控运行工作性质不同,难以融合。再者,按照上级调度部门要求,2014年10月县公司全面接管县域内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10千伏、35千伏设备的调度权和监控权,这使调控员的工作量增加较多,调控员难以承受。实践证明,由值班调控员进行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困难较多,而且一旦发生电网事故,值班调控员以处理电网事故为主,根本无暇顾及配网抢修工作,更不可能按照国网公司要求在三分钟内完成接单、派单、回单等工作。第二阶段,成立配网抢修指挥班。从生产、营销部室机构改革富余人员抽调4人成立配抢班,隶属调控中心管理,办公场所设在客户服务中心,与原95598客服人员同场所办公,采用四班一倒、每值2人(客服、配抢各一人)的值班方式。非抢修类工单业务仍由95598客服人员受理,抢修类工单原则上划归配网抢修指挥班,但配抢人员在业务上仍接收客服人员指导。经过近3个月试运行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配网抢修指挥员与95598客服人员,受客户服务中心和调控中心双重领导,管理困难;再者配抢班与调控中心不在同一场所办公,主网的一些信息不能较好用于配网故障研判和处理,故障处理时间未得到有效减少。第三阶段,调控中心负责配网抢修指挥班的管理,办公地点设在调控中心(与调控运行班同楼层办公),设立两个主席位,一个应急备用席位,从原95598坐席人员中抽调一名技术骨干担任配网抢修指挥负责人,从供电所借调一人,加上原有4人,采用三值一运转,每值两人的值班方式。自2014年6月采用该模式以来,系统指挥顺畅、快捷、反应迅速,近9个月共派发抢修类工单1125次,平均比国网要求时间缩短8%,接单及时率、停电信息报送及时率、停电信息报送规范率均达100%,没有发生配网抢修自身原因引发的客户投诉,受到广大用电客户好评。

二、规范流程

配网故障抢修指挥业务涉及面广,为确保配网故障抢修指挥业务平稳过渡,公司多次召开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工作协调会,确定业务移交后各部门职责,进一步完善故障处理流程。故障处理流程根据故障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来源于监控系统或高压用户的处理流程和来源于95598故障报修工单的处理流程两种。

1、故障信息来源于监控系统或高压用户

调控员通过配网调度监控系统发现10千伏故障信息,或者接到高压用户直接汇报的故障信息后,通知相应供电所配电抢修班进行故障查找(公司与高压专线用户在供用电合同中约定,用户高压专线委托相应供电所管理维护),同时通知配网抢修指挥人员。

配网抢修指挥人员进行故障录入,若为监控系统发现的10千伏故障,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将故障信息告知客户服务中心;若为高压用户直接汇报的故障,相应供电所配电抢修班将故障点检查结果汇报调控员,调控员通知配网抢修指挥人员,由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告知客户服务中心。

调控员进行方式调整,隔离故障点,组织进行现场故障抢修处臵。故障处臵完毕,相应供电所配电抢修班向调控员汇报故障处理情况,调控员指挥恢复配电网正常方式,并将处理情况告知配网抢修指挥人员。配网抢修指挥人员进行记录,并将处理情况反馈客户服务中心。

2、故障信息来源于故障报修工单

用户故障抢修请求信息通过客户服务中心以抢修工单形式下发至配网抢修指挥班。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应随时查看营销SG186系统,做好工单接收。配网抢修指挥人员接收工单后,仔细分析工单信息,进行故障研判及派单指挥,如果判断为10千伏故障,则通知调控员处理,进入调控管辖范围内的故障处理流程;如研判为0.4千伏故障,配网抢修指挥人员直接进行指挥处理。接派单要求快速准确判断,确保在第一时间完成,同时考虑服务器数据传输及储存时间,尽量控制在2分钟完成,确保不发生3分钟超时情况。

配网抢修指挥人员按照“先紧急、后一般”处理故障顺序原则进行故障研判及抢修指挥;属于同一故障引起的抢修工单,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对工单进行合并操作,并将工单派发相应供电所配电抢修班;供电所配电抢修班接到工单后,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故障查找和处理。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及时进一步判断故障性质,并将结果及时告知现场抢修人员。

现场抢修人员查找到故障点并确定停电范围后,及时报告配网抢修指挥人员,由配网抢修指挥人员通知客户服务中心停电范围。抢修工作结束,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对抢修班组回填的工单进行审核并回复客户服务中心。

三、强化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为确保配网抢修体系可靠运转,调控中心进一步明确配抢班岗位职责和工作界面,同时做到部门交叉不影响,配网抢修指挥人员负责接受、派发、督办、反馈省客户服务中心95598转派的抢修类业务工单,负责配网故障研判,统一调配抢修队伍(抢修类工单直接派发至相应抢修班组),全天候响应和快速组织配网故障抢修,监督抢修工作质量。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参加省、市公司配网抢修指挥培训,组织全体配网抢修体系人员开展全员培训,熟练掌握配网抢修体系建设流程,全面提高配网抢修指挥人员业务水平。

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业务流程,构建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一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配网抢修指挥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继续推进配网自动化系统、抢修指挥平台等支持系统建设,依托D5000系统全面实现配网接线图电子化应用和故障研判,为全面实现95598业务上划夯实基础。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第三篇:县级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6

调控融合 扁平集约 积极推进“调控一体化建设”

——**县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电网目前拥有变电站19座,变电总容量63.6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棠溪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4座。共有供电电源点 5个,形成了以220KV为中心,110KV为骨架,35KV分区供电,城市10KV手拉手的供电格局。其中,**县电业公司管理110千伏变电站2座(其中代维市公司师灵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和“五遥”功能。**县域供电面积1089平方公里,供电人口86万人,2011年供电量预计达到7亿千瓦时。

根据省市公司关于深化“三集”管理、推进“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县电业公司坚持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主线,以确保电网调度运行安全为前提,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以突出管理创新和管理规范为重点,以提高人员业务能力为保障,积极探索实践县供电企业“大运行”体系建设之路。通过整合调度、监控、运维、通信及自动化等资源,变革组织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施调度集控专业融合、运维操作分区管理、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1 构建了“1+2+13”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调度管理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管控能力、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供电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调控融合,扁平集约,建立“调控一体化”组织架构

(一)管理模式变革的背景

2009年,我公司打破传统的变电站分站管理、多人值班模式,实行“调度中心+集控站+运维操作队+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所管辖的13座变电站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变电运行实现了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协调运行,解决了变电站值班人员数量多和结构性不足的矛盾,降低了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使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电网运行复杂程度的增大,对电网运行控制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愈来愈高,原有的管理模式也逐步暴露出管理层级多、链条长、信息传递环节多等问题,如集控站除负责监视变电站设备工况外,对上接受调度命令,对下向操作队进行调度命令的转令,调度与现场的一切上、下行信息全部需要经集控站上传下达,造成应急能力较差、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等,已不能适应电网智能化发展的要求。2011年5月以来,我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 2 体系建设的要求,深入探索推进“调控一体化”管理,全面重组调度、监控、运维、通信及自动化等资源,重新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将监控业务划转调度,将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集约融合,构建了适合企业发展实际、具有特色的“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县公司“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

实施调度集控专业融合。成立调控中心,取消集控站,将原集控站负责的变电设备远方巡视、监控、遥控操作、状态评价等业务划转调控中心。调控中心设主任1名,下设电网调度班1个,调度员6名(含班长1名),系统监控班1个,监控员6名(含班长1名)。主要负责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监控、遥控操作、异常及事故处理指挥协调工作。

实施运维操作分区管理。成立运维操作站,主要负责变电站现场管理、设备巡视维护、现场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等。在运维操作站分区域布点上,根据我县地域情况和电网结构现状,兼顾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县域东、西部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别设立李庄、师灵两个运维操作站,其中李庄运维站管辖李庄110千伏变电站和谭店、宋集、人和、盆尧、康李、二郎、重渠等7个35千伏变电站,师灵运维站管辖师灵110千伏变电站和吕店、出山、仪封、杨庄等4个变电站。从运维站到所辖子站车程均在40分钟以内。每个运维站设站长1名,安全员1名,值班长3名,正值班员6名,3 副值班员6名。

实施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为满足“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求,提升通信、自动化专业的保障能力,将通信、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进行人员和业务整合,成立保护自动化班,负责继电保护、通信网络、电网调度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设班长1名,技术专责2名,运行维护人员5名。

通过以上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实施调度集控专业融合、运维操作分区管理、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实现了资源优化调整,减少了管理层级,缩短了管理链条,构建了“1+2+13”,即1个调控中心+2个运维操作站+13个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调控一体化”管理组织架构。

二、完善系统,信息分层,建立 “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

一是升级改造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我公司最早于1991投入运行调度自动化系统,20年来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为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和“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要,2010年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在优化整合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多屏监视运行工状、多屏控制设备运行,具备更加强大的信息容量和更加完善的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新系统已于2011年9月顺利通过了省公司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用化验收。

二是根据调控一体的实施需求,拓展应用了相关的功能软件。完善了变电站后台远程管理系统,对调度台实施了“调控 4 一体化”改造,增设了监控系统检修功能、信息屏蔽功能和未复归查询功能等,更好地完善自动化功能,减轻监控人员监视工作量。开发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具备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负荷预测、电网潮流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四是应用了全网无功优化系统(AVC),实现了电网电压和无功补偿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电网供电质量,降低了电能损耗。

四是所有变电站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安全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记录变电站的安全和设备运行情况,可提供事后事故分析的有关图像资料,并具备防火防盗功能。调控中心能够进行实时监控。

五是实施光纤环网工程,提升了通信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

六是开展信号分层规范清理工作,确保信号名称清晰、分级合理。按照信息重要程度,将信号分为四层,包括事故信号、重要告警信号、一般告警信号、其他信号。针对每日实时信号中无效信息比率较高的现状,在保证信号完整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措施“过滤”无效和冗余信息,提高集中监控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集中监控后信息量大,易造成误报、频报的问题,为调控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优化流程,完善标准,建立“调控一体化”制度保障体系

今年,我公司承担了河南省电力公司标准化建设县级试点单位工作,为我们建立完善“调控一体化”制度保障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遵照省公司统一策划的县供电企业标准体系表,根据“调控一体化”模式下新的管理内容、职责分配和保障要求,我们全面梳理调度、监控、运维操作、保护自动化等业务流程,编制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共优化完善与“调控一体化”相关的业务流程21项,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3项、管理标准8项、工作标准23项,编制完成了《**主网调控一体化管理规定(试行)》、《**主网运维操作站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内容涵盖职责划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培训体系、调度规程、应急预案、操作指导、无功电压管理等方面,并对相应的报表、记录、台帐进行规范完善,基本建成全业务、全流程、全岗位覆盖的“调控一体化”制度保障体系。

四、合理配置,复合培训,落实“调控一体化”人员保障机制

“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对调控值班和系统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稳步推进“调控一体化”的进程,实现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变革的平稳过渡、安全衔接,我们采取资质审查、考试考核、公开选聘的形式,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针对结构性缺员问题,实施复合型强化培训。制定了《调控人员培训计划》,集中各专 6 业技术骨干提前介入对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开展针对性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分批安排外出学习,并邀请专家及相关厂家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组织人员到现场熟悉设备,既增加了对设备的感性认识,又促进了调控人员与相关生产单位人员的交流。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实战能力。采取轮岗培训和跟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展员工业务面,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各岗位人员很快熟悉了业务流程,掌握了业务技能,经过考试考核,具备了上岗和值班条件。同时,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开展职业技能升级活动,积极开展调度、监控“双资格”培训,激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技能等级,拓展技能资格,培养“双师型”、“双技能”复合人才。

五、把握关键,平稳实施,规范“调控一体化”专业管理 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如何把调度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又能相互监督制约,使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明确分工、相互制约、有机结合、平稳实施、把握关键,关注细节、持续提升。

(一)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调控中心分别设置了调度运行班和系统监控班。调度运行人员履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管理、事故处理的指挥调度职责,具体负责调度计划的落实、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电网电压的调整和无功管理、主变经济运行、事故处理等。系统监控人员 7 负责电网的监视控制,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主网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对电网潮流、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状态、事故信号和变电站二次系统信号进行监视、分析、汇总,并报调度运行值班人员;同时,通过变电站视频监视系统对变电站现场进行实时监视,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或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报调度运行值班人员。调度运行人员在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后,向有关单位下达调度命令,系统监控人员根据调度命令进行调压、远方分合断路器等操作,运维操作人员进行变电站现场操作。

通过调度与监控业务的专业化分工,使调度与监控、指挥与执行作业实现了规范有效的监督制约,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的安全管控能力。

(二)有机结合,平稳实施

监控业务并入调控中心后,监控与调度运行人员同处一室工作,交接班统一进行,对全网的运行情况、调度计划、电网工作、事故障碍等都同时了解,进行无间断、面对面沟通,信息无时差共享,从而使调度与控制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电网的平稳运行。

(三)把握关键,关注细节,持续提升

把握调度与监控业务融合的关键点,找准专业化分工和协同机制的结合点,关注细节打磨和持续提升。分类梳理新模式下各环节新的要求、新的问题,细化措施,逐步实施,并加以 8 固化。如:

(1)对监控工作的规范性提出新的要求。针对系统监控人员对哪些信息需要监控、采取什么形式报告、报告信息如何表述等不统一、不明确、不规范等问题,编制《**电网调控运行信息管理规定》,对信息的来源、监控的范围、监控的重点、信息报告的形式、信息内容的标准化描述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并逐步对所辖13座变电站的相关监控信息进行清理,提高了监控工作的规范化。

(2)对常规的运维操作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运维操作站除严格落实日常维护计划制、定期巡视制、设备测温制、设备定期轮换制,强化现场运行维护管理之外,重点关注工作质量和细节优化。建立设备巡视卡制度,设备巡视卡详细列出巡视的各个项目和设备名称,要求运维人员按计划对变电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逐项巡视检查和记录,并签名确认,确保现场巡视人员到位和巡视工作质量。针对集中运维操作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设备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分门别类、详细编制各类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形成统一规范的设备操作手册,使操作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熟悉掌握操作过程,帮助运维人员正确规范进行操作。

(3)对二次系统运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管理集中,专业融合”的原则推进二次系统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二次系统的专业融合,培育二次系统复 9 合型人才。实行统一的二次系统管理模式,优化二次系统业务管理和流程控制,实现了二次系统的有机整合。

(4)对应急状态下处置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在极端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下,变电站暂时恢复有人值班。

四、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管控能力

实施调控一体化,调度与监控业务的融合,减少了管理层级,缩短了业务链条,简化了值班流程。同时,强大的调度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了信息无时差传递和辅助决策,使调度运行人员对电网信息掌握更加全面精确,事故的快速准确分析与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调度命令下达更加直接快捷,全面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的集约管控能力,为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提高了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相比变电站分散管理模式下,变电运行业务的集中管控,使人员的安全管控范围和安全管理幅度变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安全系数得以提高。专业化的监控人员,使监控的深度、广度、精度和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显著提高。专业化的运维操作队伍,职责更加明确和清晰,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更加细化,员工业务技能也由过去的“全而粗”向“单而精”转变,生产管理的重心从“事后”抢修转为“事前”预控,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等现场执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 10 升,现场操作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同时实施调度遥控操作,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往返变电站的次数,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

(三)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调度与监控业务的融合,“调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沉淀和误判,使风险预警、事故预判能力进一步提高,减少了电网发生事故停电的风险。同时,一旦电网发生异常或故障,调度、监控人员能在第一时间直接获取异常或故障信息,省略了集控分析、核实、上报等环节,提高了故障处理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全网无功优化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实现了电网电压和无功补偿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电网供电质量,降低了电能损耗。

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成效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调控人员根据监控到线路和设备过负荷情况,直接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实施负荷转移,下达相关限电指令,有力保障有序可靠供电。实施“调控一体化”后,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处理平均缩短约12分钟,加快了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时间,电网运行方式调整节约15分钟左右。

(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专业化的班组设置,业务技能的针对性培训,使合适的人 11 到合适的岗,合适的人干合适的活,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各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结构性缺员和部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素质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开关一次设备遥控、主变分接头自动调整、电容补偿装置自动投退等,大量减少了操作人员赶往现场次数,缩短了设备停役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应的交通、人力、管理成本也随之降低。

(五)为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调控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调度、监控业务合一,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也是设备运行集控业务的转变、变电运行业务的改革、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转变。**公司率先实施县公司层面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通过建立完善“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制度保障体系和人员保障机制,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专业管理水平,逐步积累了“调控一体化”管理经验,建立完善了相关标准制度,培育了专业管理和技能人才,为下一步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县电业公司通过“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实现了机构“瘦身”,层级更扁平,作业更专业,流程更优化;技术支撑,电网更坚强,资源更集约,管理更高效;业务融合,协同更有力,响应更迅速,服务更优质。但是,由于此项工作刚刚起步,虽 12 然整体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但部分环节还有待梳理和完善,各专业之间的衔接、融合和协同需要进一步“磨合”,调控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规范完善相关标准制度,更加注重专业融合和流程优化,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协同管控能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和完善“调控一体化”管理,为“大运行”体系建设和“地县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保证权力阳光运行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连云港市在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过程中,有效落实省委“制度建设提高年”的要求,结合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实际,坚持以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为核心,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

设,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推动制度建设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由单项工作向综合治理转变、由应急抓向经常抓转变,推动制度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为连云港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正确行使

我市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之中,紧紧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个核心问题,着重围绕规范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一是围绕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加强制度建设。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犯错误,防止上一批工程倒一批干部,我市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了2006—2007年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规划,相继出台了硬约束规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一批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和制约的制度规范。如:《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硬约束的规定》明确规定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使权力得到合理分解、有效制约,在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及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团结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是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运行加强制度建设。我市紧紧围绕人、财、物等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权力集中的热点岗位,重点抓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财政资金运行、重点工程建设等过程中权力行使的监督,围绕政务公开、公共资源配置、规范公务人员从政行为等方面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暂行办法》、《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防治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督促市级机关14个重点部门制定了本制度建设具体规划,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和提高工作效率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是围绕行政执法权力运行加强制度建设。为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行使的有效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明确了规范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10项具体措施,有效减少了随意裁量、违规裁量、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现象。我市还把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把制度建设同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围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员干部从政行为等方面,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17项制度规范,并以制度汇编的形式下发全市,增强了制度建设的活力。

二、健全机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

有效执行,是制度建设的生命力,在建立健全有效制约监督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同时,我市注重把科学运行的制度保障机制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制度落实,增强了制度的生命力。

一是健全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机制。我市制定出台了《连云港市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及时向群众公开,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熟悉制度内容。以“和谐港城、廉洁港城”为目标,建设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7个、市级示范点10个,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警示教育、网络、报刊和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宣传教育的力度,使各项反腐倡廉制度深入人心,在全市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良好风气,有效提高了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是健全有效可行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有效监督。我们建立健全了对制度落实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等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的情况,推动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先后出台了《党风政风监督员工作规则》、《行政效能建设社会监督员聘请办法》和《关于改进连云港市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制度,切实加强群众监督,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市委常委、副市长亲自带队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市县两级共组织效能监督员对重点部门明查暗访130次,检查480余个处室,对11起查实问题进行了通报或在新闻媒体上曝光,有效促进了制度落实。

三是健全威慑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

行办法》、《关于对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制度,对不落实、不执行制度,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等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软环境集中整治,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文件执行情况,社会公开承诺的服务内容与事项兑现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对60名违反行政效能建设制度规定的人员实施了责任追究。

三、促进发展,彰显制度运行实效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了反腐败领域,深化了源头治理工作,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起到了标本兼治的重要作用。

一是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通过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使权力的运用更加规范有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现象的产生。加强了权力运用的有效监督,特别是“人、财、物”等重点领域的管理监督,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加大了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构筑了一个从源头上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系统网络,把对钱、事、人的管理监督真正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有效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随着对权力制约的深入开展,全市工作作效率明显提高,办事透明度大大加强,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多了,高高在上的少了;为民排忧、主动服务的多了,推诿扯皮、支差应付的少了。今年以来,我市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许多外来投资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纷纷增加投资,如:新加坡丰益(中国)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在连云港第三次追加投资3300万美元。至此,这家新加坡外商投资企业在连云港累计投资总额高达2.7亿美元。

三是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整体推进,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四乱”和吃拿卡要的少了,坚持依法行政、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多了;有形建筑市场“暗箱操作”、违法违纪现象少了,阳光操作、透明交易的多了,呈现出风清气正事业兴的局面。如我市东区城区大开发,总投资7亿元,共有50多个建筑工队参与建设,组织各类招投标100多次,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未发现一起违纪违法案件。投资环境的改善,使不少域外企业纷纷落户连云港,今年上半年,我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同比增长3.2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9个百分点,在13个市中居第4位。

我市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及本次会议的部署,围绕全市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努力从广度和深度上创新完善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制度,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连云港的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园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验室运行管理实践研究

园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验室运行管理实践研究

摘要: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础。从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改革、实验室规划、运行模式管理等方面总结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十二五”期间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成效,提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完善应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符合要求的创新型园艺人才。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园艺学;教学体系;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8-0090-03

实验室与实验基地、图书馆可称为高校硬件三要素,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室建设承载着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双重任务,尤其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学术实力及社会影响力,关系到高校整体层次和长远发展。本科教学是高校的立校之本,而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制度完善、资源充足、管理科学、运行有序的本科实验教学系统,对于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艺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对园艺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园艺产业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足学校“一方面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向技术应用与技术推广方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定位,以“创新培养、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2003年,园艺学院在全校率先实施了实验课的独立设课,真正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而且更容易实现由基础到综合、再到创新和实际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综合实验技术集成了多门课的知识体系;园艺学实验材料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指导更具挑战意义的创新性实验;由一位实验教师面向本专业整个年级授课有些力不能及。此外,实验教师不属于任何教研室,缺少专业管理和必要的交流,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更新发展显得缓慢而滞后。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1.1 凝练实验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专业知识不断扩展,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是必经之路。结合专业变更和学科发展,园艺实验技术课程内容在5 a内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草业实验技术、中草药实验技术、设施农业实验技术等专业实验课都在3~4 a内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在更新过程中注意了几个问题:一是保留一定份额的基础性实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设计性、探索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增加了部分大型贵重精密设备演示实验,这对于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和想考研深造的学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的作用。二是对具有技术关联或逻辑关联的内容进行归并重组,减少重复,力争在有限的学时内传递更大的信息量。三是强化实验课的特点及其与实践实习的区别,以室内实验为主,充分发挥园艺本科实验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

1.2 积极探索授课形式

每门专业实验课设有独立的教学大纲、教案、指导教材、考核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将每门课的授课教师由专职1人改为2~4人联合授课。如园艺实验技术课程由分别来自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各1位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在保持实验课独立性的基础上,引进各具特色的授课方法和形式;每位教师的学时不多,可以精心准备,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同时为指导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设计留出空间,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各位教师来自不同的教研室,带来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传递信息的深度、广度均有所提高,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有利于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

1.3 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

与理论教学不同,实验教学需要完成课前准备、课上组织教学和课后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初次加入实验教学队伍的青年教师,需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让教学史上积淀成型的好方法、好习惯得以传承并发扬。同时,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教学会议,全体实验教师参会,互相总结交换心得体会,对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此外,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改项目和撰写教改论文,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2.1 建立“网络式”运行管理模式

在完善管理运行模式方面,改“线式”运行模式为“网络式”,即由原来的“学院―实验中心―实验教师”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学院―实验中心/教研室―各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师”模式。其目的在于:一是教研室主任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便于了解实验教学过程,在专业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二是设置各专业实验室管理负责人,分担了由于不断发展对实验中心一级带来的管理压力,使得教学和管理更有层次、更有效果。三是教学副院长更多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学院对实验教学总体工作指导力度得到显著增加,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重要决策能够快速拍板付诸实施。此外,与教务处相关部门和学校督导员教师建立密切联系,接受业务上的指导;与农学、植保等外院实验室建立密切联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2.2 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建设成果

本着“突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科学规划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按其功能设置为生理生化、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中药化学及鉴定、设施与环境调控、分子生物学、加工6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超过520 m2。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满足各类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伴随中央支持地方共建项目、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学院加大了对本科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共计购置教学专用设备260余台,总价值超过250?f元,每年实验材料及耗材投入10万元以上。每个实验室均配有教学多媒体、恒温水浴锅、超声波清洗器、冰箱等通用设备各一套。此外,结合每个实验室的功能定位,配有数量充足、质量先进的专用设备。教师可根据实验课内容,申请使用任何一个实验室,准备实验的时间和工作强度得到有效缩减,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2.3 实现规范管理,促进均衡发展

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制定更加详细的实验教学管理规范。1万元以上设备随机附有安全操作指南、专门设计的使用记录本,设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实验消耗品统一购置,合理调配;实验材料各自准备,统一报销。每学期末进行清点核算,保证实验经费使用合理。这些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了实验教学组织运行的规范化,保证实验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学资源分配方面,考虑到园艺专业发展历史久远,积累相对雄厚,而草学、药用植物学和设施工程专业为新专业,因此在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倾向,促使各学科均衡发展。以2015年为例,园艺专业大三本科生人数与3个新专业人数相当,而实验经费分别占总投入的42.6%和57.4%。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效果

3.1 人才培养成效

实验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每年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立项,在每年组织的教学沙龙、标本大赛、园艺知识竞赛、科技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表现出很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自发成立了园艺兴趣小组,协助管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基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各种创新实验活动。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好评率分别达到79.6%,78.1%,65.7%和86.3%。2013―2015年考研率分别为43.6%,53.1%和35.7%。

3.2 实验教学队伍构建

实验教学队伍由原来的11人扩大到21人,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验;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实验教学队伍兼容了教学、科研、实验技术不同系列,是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热爱实验教学、熟悉实验技术的队伍。

3.3 实验教学成果

经过优化重组,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2013年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园艺学实验教学团队获批为校级教学团队。同时,中心人员获得省级、校级精品课3门;获得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多项;主持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4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2项;编写校内实验指导教材5部,出版实验教材1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结语

实验室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高等学校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压力加大。2016年高校开始按专业大类招生,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落实了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的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变化对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更新要求。尽管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专业领域和培养方向要求有所差异,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不断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秦钢年,廖庆敏,蒙艳玫,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16-118,12.[2] 别之龙,向佳玲.深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05-109.[3] 李天来,张茂仁,段玉玺,等.教学研究型农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特色[J].高等农业教育,2012(7):7-10.[4] 李晓明,张淑红,高秀岩,等.农业院校改革园艺实验技术教学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00-203.[5] 张淑红,吕德国,李晓明,等.园艺学教改实践与学生素质提升的研究[J].??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58-160.[6] 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下载最佳实践大运行-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建设[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佳实践大运行-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大运行”体系建设[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报告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报告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粮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报告如下。一、监测检验体系日趋完善(一)检测硬件升级步伐加快一是企业检测点......

    以“培训”为基础 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

    以“培训”为基础 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 双鸭山电业局调控中心 王喜香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两个转变‛,双鸭山电业局成为黑龙江省电网公司......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最佳实践案例报告

    “三集五大” 体系建设最佳实践案例报告强化制度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推动标准化工作上台阶 专业类别:制度标准 日期:2013年12月15日填报单位:营口供电公司检修公司(检修试验)[摘要]......

    最佳实践大运行-提高网源协调能力,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提升网源协调能力 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专业类别:方式(系统) 填报单位: -xx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在大运行体系建设过程中,结合系统运行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大运行......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张丹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6期 【摘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技......

    6 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5篇]

    霍市编办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按照《霍林郭勒市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分解意......

    《陕西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运行考核办法》

    陕西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关于印发《陕西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运行考核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陕西省环保厅 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杨凌示范......

    强化“纪检”体系运行 营造风清气正建设环境-演讲稿

    强化“纪检”体系运行营造风清气正建设环境大家好!欢迎到XX公司进行交流指导!下面我代表XX公司将纪检工作开展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一、XX项目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