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村 新典型 新经验 新成效
示范村建设新典型、新经验、新成效
2010年以来,商城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继续坚持县、乡领导分包示范村当“村长”制度,运用“十好工作法”,整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在全县22个乡镇、管理处开展了75个示范村建设工程,树立了新典型,总结了新经验,取得了新成效。
一、新典型
我县各示范村依托自身独特优势,挖掘潜力,因地制宜,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涌现出了一批值得推广借鉴的典型。
(一)农业产业化推进型。我县部分示范村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广泛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种植业,摸索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路子,真正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换。其中,河凤桥乡辛店村一枝新秀出墙来。今年,河凤桥乡辛店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以试验区建设为载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路子,在全村大力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1470亩(合复种指数),蔬菜大棚达620个,种植品种达50余种,日产蔬菜10余吨,真正建成了蔬菜示范基地,让示范村百姓谋到了福祉,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特色产业引领型。我县某些示范村依托所在地特有的资源、技术、市场等优势,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加工业、养殖业、建筑业、运输业等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其中,汪岗乡韩冲村、苏仙石东河村茶产业、汪桥镇的河铺村的服装业脱颖而出。韩冲村和东河村是著名的产茶村,东河村的其鹏茶叶获得了省级名牌,韩冲村的“黄柏山”牌茶业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地保护产品”,今年韩冲村的“黄柏山”牌茶叶、金刚台村的启鹏茶叶继续拓宽渠道壮大育强,均成功研发产出“信阳红”红茶,共完成销售收入700余万元,点亮了茶乡经济。汪桥镇河铺村投资1100万元建成了占地10亩的凤鸣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9年8月动工,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凤鸣服饰有限公司管理完善、设施齐全,内配食堂、宿舍,下设培训学校,吸纳劳动力262人,预计可年产服装100万件,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实现了村民本地就业的愿望。
(三)旅游观光拉动型。我县个别示范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灵山秀水,利用这种天然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把推动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带动致富了当地群众。其中,金刚台乡的金刚台村、黄柏山森林管理处黄柏山村领跑在建设旅游产业的康庄大道上。今年以来,金刚台村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旅游产品,倾力打造“中原第一庄”品牌,通过各种渠道融资3000多万元建成大别山实属碑廊、红色革命史展厅、地质博物馆、广场、标志是等景点,进一步整合了旅游资源,提高了旅游的竞争力。森林管理处黄柏山村今年重点以文化为引领,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高标准、高速度、高品位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法眼寺主体建设工程、息影塔院恢复重建工程、李贽书院主体建设工程、无念湖大坝蓄水,为景区建设再添新意、再增亮点。
二、新经验
(一)科学规划显特色。为了确保示范村建设沿着科学有序的轨道前进,我县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整体思路,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秉承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提高集聚辐射能力的建设方针,立足各村实际,凸显地方特色,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统筹制定好富民产业、基础建设、农民新村、社会事业及生态环保等发展规划,绘制出各个示范村的未来发展蓝图,明确了各个示范村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75个示范村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和坚实的基础。如河凤桥乡的辛店村、余集镇的西湾村等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按照城市社区的设计理念,合理规划住宅区、商贸区和休闲区,超市、农贸市场、菜市场、农资商店、健身广场等一应俱全。
(二)产业发展助增收。产业是支撑,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脱离产业支撑,示范村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示范村的建设更是一个美丽的泡沫。各级示范村认清形势,纷纷依托本地资源环境优势,开创了以发展生态产业、特色产业为方向,以助农增收为核心,着力构建“华英农业”工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村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多品的产业发展特色,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快速的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有效地的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繁荣。如鄢岗镇余寨村的广发畜禽品种改良合作社以过硬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商、潢、固三县的客户,年利润达30万元,带领了本村群众100余人脱贫致富,同时带动了运输、贸易、餐饮、通讯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三)联合推进添动力。示范村建设是系统工程,我们整合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政府领导,夯实基础。成立了县乡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引领,并落实责任制,强化监督,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为示范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单位帮扶,齐抓共管。县里选派有条件有能力的科级单位对示范村进行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并在全县抽调100余名机关干部进驻示范村,搞调研、理思路、解难题、谋发展,帮助和服务示范村建设。
三是依靠群众,全面推进。采取广播、电视、报纸、召开会议、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动员,同时还通过规划引导、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等,统一了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了他们投身示范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管齐下,示范村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示范村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确保工作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金刚台乡朱裴店村150平方米的村办公共场所、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以及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就是依托政府的项目、财政奖补,依靠群众的60万元自筹资金共同建成的。
(四)多元投入开财源。在示范村建设中,我们通过“财政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撬动各类资金,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一是项目依托。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资金建设示范村。如金刚台乡朱裴店村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投资96万元、群众自筹25万元修通了8公里组通户串公路;河凤桥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黄畈、辛店、姚堰、龙头桥、响塘岗五个示范村集中连片整治高标准的农田5000亩,一举打造成为全县的农业高效示范园。二是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谋求招商策略,拓展招商领域,解决示范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金刚台金刚村招商深圳市九天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分三期综合开发景区,今年已投资300余万元完成征地、拆迁、设计工作,招商武汉家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开发建设占地135亩的金刚台村新型农民社区,全力打造颇有风格的“中原第一庄”;苏仙石乡东河村通过外出招商,引进北京行云流水茶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实施生态茶园旅游开发项目。
三是财政补贴。县、乡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示范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专项补贴。如在华英农业富民工程建设中,县、乡财政对每个养殖小区建设分别给予4万元、2万元的补贴,通过为示范村发展产业支撑提供财政保障,极大地调动了示范村农户参与养殖小区建设的积极性。此外,县财政还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方式,投入奖补资金50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00余个,大为改善了示范村的基础设施面貌。
四是金融支持。县金融部门积极参与示范村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县农业银行、县农村信用社等金融单位对农户建房申请贷款的按照单户不低于5万元的授信额度进行支持,同时实行最低利率;县农行为养殖户每户发放30万元贷款等。
(五)倡导“十好之法”作保障。把示范村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和全县“双十”工程,继续实行县、乡领导分包示范村当“村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十好之法”(当好一个真“村长”、配好一个强班子、绘好一个大蓝图、当好一个智参谋、换好一个新脑筋、选好一个突破口、做好一个硬支撑、定好一套实措施、干好一方实在事、抓好一个示范村)开展工作,保障了示范村建设的扎实推进。
三、新成效
(一)大力实施“五项工程”,重在惠农惠民
一是安全饮水基本实现。2010年,我县把农村安全饮水放在重中之重,在各个示范村以及新建成的农民新村,认真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各个示范村采取集中供水和井泉供水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建引水工程13处,管网延伸7处,打井10眼,新建和改造泉水供水设施220处,铺设供水主支管道66公里,全县75个三级示范村的3000余户群众都实现了安全饮水。
二是旱涝保收田全面竣工。今年以来,全县示范村新修大塘95口,整修大塘230口,开挖渠道42千米,整修机耕路7公里,新增旱涝保收田1.4万亩,示范村适宜田地基本都建成旱涝保收田。
三是农民新型社区稳步推进。我县按照“整合自然村、确定中心村、抓好重点村”的思路,对示范村的原有村镇规划进行了修编,因地制宜迁村并村,2010年,全县开工建设了农民新型社区78个,其中每个示范村均新建了1个农民新型社区。一些新村如黄柏山新村、汤泉池新村、东河新村、余寨新村等均已建成并入住。
四是新农村养老保险推广普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我县全面推开之际,各级示范村热烈响应,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新农保工作。全县75个示范村应保人数为91680人,实际参保人员为83612,参保率高达91.2%,高出全县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并且所有的示范村均已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
五是“华英农业”富民工程积极开展。符合条件的示范村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华英“111333”富民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了“华英农业”富民项目,全面开展了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确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华英模式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有6个示范村共建成11 家华英鸭养殖小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致富了当地的农民。
(二)强力推进三项创建,旨在孕育农村新生机 一是创建村级科技服务站,培育了高技能新农民。75个示范村按照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施配备、统一名称标识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落实培训人员410人,农业科技服务站的创建、高技能新农民的培育有助于延伸了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完善我县示范村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强农惠民的社会化服务职能。
二是创建资金互助合作社,开辟了融资新途径。我县始终把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作为筹集示范村建设资金的一个突破口、一条新途径,今年全县38个省、市、县级示范村均成立了1个资金互助合作社,实现了规范管理,正常运营,并在满足农村小额、及时、多元化贷款需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开创了村容新局面。今年我们在全县75个三级示范村,实施了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程。当年绿化乡村、村组道路112条、243公里,栽植树木21.6公里;建成村级绿化小品49个、13.9万平方米;新建绿色、清洁能源沼气池1519口;新修村组水泥路160.15公里,实现道路“组组串”;每个示范村都建立垃圾池,放置垃圾桶,与此同时各示范村还积极开展改厕工程,集中拆除废弃房屋、违章建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极大地改善了示范村的生态环境。
(三)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意在构建稳定和谐村庄 管理民主,这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样也是示范村建设的方针。深化民主管理,有利于加强和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切实发挥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有效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进一步激发农民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活力,形成全村上下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村庄。我县的示范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民主管理:
一是成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围绕着村党总支部,各个示范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健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工、青、妇、民兵等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明确,坚实有力,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各个示范村党总支部都达到了“五好”村党组织标准。
二是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村委会议事会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开展了“六大员”工作制度试点,实施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了工作规则,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凡有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认真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作出决策,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放心。
三是加强村务管理。坚持村务公开长抓不懈,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对村内各项事务监督。
通过深化民主管理,我县的示范村实现了村民的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县示范村村民上访次数大幅度减少,无村民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重大和一般性案件发生率极低,小于0.3‰,整个示范村一片祥和文明、生机勃勃的气象。
第二篇:“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的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
联珠镇贯彻落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的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2日 点击数:
623 自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联珠镇结合实际按照自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利用开展的民主生活会、周一学习会等时间,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认真查找思想根源,深入剖析原因,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与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辐射带动机关、社区和村组共同实践“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一是牢牢把握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我镇结合自身实际,始终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认真检查各项民生工作的落实情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格外注意体恤民情、珍惜民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集中精力解决群众的当务之急。此外,还加强和丰富密切联系群众的措施,开展“三进三同”活动,进农院,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在外务工人员,建立信息卡,对其生活状况,特别是留守在家人员的生活情况定期了解。对于失业人员,对其进行生产生活就业帮扶。对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尽可能多的建立村级图书馆、活动室,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感情上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扎实做好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帮扶工作,开展助老献爱心活动,对他们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对于特别困难的高龄老人使其纳入低保。加强医保社保宣传的力度,提高参保率,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惠民政策。
二是牢牢把握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群干群关系好不好,风气正不正,关键就在于这个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强不强,作风好不好。我镇在抓作风建设上,首先从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落实中;特别是还要求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村(社区)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厉行节约,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八项规定”当做转变作风的标杆,以自身的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八项规定”的有效贯彻。比如要求我镇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坚决不搞迎接送往,自己下去不要求安排,各村(社区)、组如有安排的,都要求及时阻止和批评教育,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标杆、作出示范,以模范行为带出一个地区、一个班子的好风气。
三是牢牢把握监督问责这个关键。我镇纪委把监督执行“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及时了解情况,坚决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特别是当前,我镇刚召开的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将集中整治“庸懒散奢”问题作为一个专项工作提出。我镇组织部门还把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纳入到今后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此外,对检查发现或群众反映的我镇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要求迅速介入、准确核查;对经核查属实的,要根据情节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
四是牢牢把握重在落实这个根本。贯彻“八项规定”重在抓落实、转作风、促发展。我镇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例会等形式和载体,紧密联系实际,对照“八项规定”深入查摆自身在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会风文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仅要自己查,还要拓宽渠道、开门纳谏,通过多种方式真正把问题找准找透。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要着重从规律上找原因,对反复发生的问题要着重从制度上找原因,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要着重从主观上找原因,抓住问题实质,找准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例如我镇此次召开的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实打实,没藏没掖,抽象话、笼统话少,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和监督。会议怎样讲求实效,让代表们感觉没有表面文章、花拳绣腿和嘴皮子功夫,真真正正将“八项规定”融入到平日的工作中。
第三篇:群众自治示范村申报材料(新)
群众自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南陵县三里镇孔村村
孔村村位于三里镇集镇发展核心区域,318国道纵贯我村南北,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4217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数为956人,2011统计8月末共出生31人,连续五年无政策外
二、多孩生育。今年初,我村被省、市评为“巾帼示范村”、“市级魅力乡村”。8月份,又被南陵县计划生育协会授予省级 “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活动中心。现将我村近年来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财政投入到位
为打造成为群众放心村,建立起群众自治村示范村,村两委高度重视,出重资新建了一个总占地面积为2500多平方米的新村部。新建立了人口计生活动场所和阵地,改善了办公条件,配备了信息化装备,定期组织和引导群众收看计划生育等农村政策和致富信息电教片和农家图书资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教文化活动场所,让群众积极参与人口计生自治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完善计生规章制度,依法有效开展计生工作。
1、依法制定章程。针对育龄妇女三查不主动、长效措施难落实、流动人口管理难、早婚早孕等情况,我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照现行计生法律、法规,先后起草了多版本的《孔村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征求意见稿。
2、充分采纳群众意见。广大群众是村民自治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我村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征求意见稿逐一到户与群众签定协议,充分发挥和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后再开会讨论修改,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最终的代表最大多数群众意愿的章程,最后村委
会与群众签定协议,形成法律效力。
三、营造氛围,加强民生政策宣传力度,全力做好计划生育优质、诚信服务工作。
1、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计生宣传。一是阵地宣传,我们通过在各交通要道口、村部醒目地点刷写固定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图画和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二是深入开展面对面宣传,村两委干部自带浆糊、刷子把计生宣传品张贴上墙,与农户当面宣讲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三是优化宣传环境,我村充分利用村部外围环境设施,投入资金2万多元,集计生政策宣传、优惠政策展示、群众文化活动与一体,建成了“三里镇孔村村人口文化园”,深受群众喜爱。
2、优质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平时工作由村专干进村入户,为育龄妇女群众宣解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村委会其他包保干部,不仅负责本包片计生信息,同时还对群众的政策宣传、计生优惠政策落实负责到底,落实不力的将追究相关责任。
四、及时全面做好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增强计生工作公正透明度。
我村按镇要求统一制定了彩色计生公开栏,不仅全面、规范、及时的公开了计生内容,还对获得计生奖励的群众进行公开,让实行计生的群众不仅经济上得实惠,更体现了政治上获光荣,同时也增加了群众意见栏,及时收集群众的信息。
五、以诚信为本,守信于民,变“治民”为“民治”。
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对本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除享受县级以上的法定奖励外,还在孕环检、上报早孕、节育措施落实及流出通报等方面村自行出台给予一定奖励,大大提高她们自觉、主
动参与计生工作,此项支出村每年虽然需花费一万多元,但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诚信计生的意义。目前我村五年来无政策外
二、多孩生育,手术完成情况100%,无欠帐。无党员、干部超生情况、无大月引产行为、无违法行政和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行为,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六、抓整治,保整洁,树文明生育新风。
近年来,我村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县、镇计生领导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和“关爱女孩”活动为内容,使我村群众转变了观念,生男生女一样好。通过先锋在线,农家书屋读书活动,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活动中心,劝诫生活陋习,宣传党的政策,既活跃了思想,又陶冶了情操,使妇女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了不断改善,计生工作也在寓教于乐中深入到千家万户。
目前,我村通过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有效加快了村级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的进程,增强村级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已蔚然成风。
二0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第四篇:科技示范村典型材料
科技示范村典型材料
以科技示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记新安乡街北村
新安乡街北村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要求,把科技示范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围绕农业、农机两大大主导产业,突出科技先导作用,以项目为基础、示范村为平台、科技示范为手段、脱贫致富为目的,集人才、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形成了乡有科技示范村、村有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示范体系,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优选项目 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项目的科技含量、外在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科技示范村建设的成败和示范村、示范户的切身利益。实践中,我们坚持三个面向优选项目。一是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选项目。项目的确定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当前市场、未来市场,确定项目。避免盲目建设与市场脱节。二是面向主导产业培育选项目。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优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确保新上项目能够拉动和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后劲。三是面向资源优势选项目。把项目的确定与当地资源优势、传统种养习惯、群众内在积极性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平台作用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科技示范工作以科技示范村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带动广大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示范作用,即通过示范户实施,把新品种、新技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群众亲眼目睹,学以致用。二是带动作用,即把成功的做法在全乡村户进行推广。仅肉牛养殖项目就带动起2个村、120个示范户。三是培训作用,即为其他村培训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
创新机制 把住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我们主要进行了两项创新。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明确了“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可用资金”的总体思路,拓宽了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开发型、嫁接型、扶贫主导型和招商引资型四种融资渠道,实现了扶贫科技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多元化。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明确提出“七有二提高”:七有:有详细的发展规划,有培训基地,有规范的运行模式,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施,有详细的档案资料,有科技实验场地,有稳定的技术依托。二提高: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科技服务 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一)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一是搞好实用技术推广。村委会把握产业导向,充分调动农业科技组织、农民专业协会等各类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积极性,大力倡导跨村、跨乡的专业性的科技推广合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组装配套。大力培育、宣传和推广典型。二是延伸科技载体服务。采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素质有专长的人才,采用异地学习、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培养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综合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选拔一批紧缺、急需的域外高层次人才。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力度,使农业科技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农业科技普及、创新意识,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
(三)营造科技服务环境。一是抓好我村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服务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二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立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乡村特色,集中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提升自主培育水平。
第五篇:民主法制示范村典型材料
脚踏实地 完善和发展“民主法治示范村”作用
青峰山镇建昌沟村地处青峰山镇最北部,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村民1200余人。近年来,建昌沟村支部、村委紧紧依托地势优势,在工业上以铁矿石开采和加工为主导,在农业上大力发展以大棚种植和养殖产业的经济模式,几年来的发展,全村经济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建昌沟村自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了全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确保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几年来,村两委主要抓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建章立制
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是发展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全力维护基层稳定的一项新举措和有效途径。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昌沟村委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9个活动小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要求,建昌沟村委会与9个村民小组签订了《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每个生产组又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同时村委会还对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指定了帮教责任人,签订了帮教协议,按照帮教方案适时组织帮教,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多年来建昌沟村的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四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调委会职责》、《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30多个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二、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建昌沟村借2010年3月村委换届这一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委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经村委研究,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有关生产、财务、治安、计生、党员干部目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特别是党员目标岗位责任制的创建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季度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建昌沟村以创建“平安村镇”为契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为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有的放矢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违法青少年得到帮教。为了防止“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区别,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教育广大群众不听、不信、不言、不传,为营造良好的农村法制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及广播、法制文艺、召开群众会等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和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四、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建昌沟村建立了三级人民调解网络。村级设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各村民小组设立了人民调解小组,又根据村民居住情况,每10户设立一个纠纷信息员。三级调解网络健全后,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
达95%以上,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总之,建昌沟村通过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村民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容村貌建设得到改善,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民主法制示范村”的良好示范作用,带动了全镇人民调解和普法宣传的进一步开展。
建昌沟村委会
20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