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解读(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7:0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解读(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解读(本站推荐)》。

第一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解读(本站推荐)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 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实施方案》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国家标准委,自2015年11月初开展前期研究,委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了专项研究,分类召开了10余次的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专家座谈会,并赴深圳、广州、佛山等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公共服务改革的创新典型和经验总结,历时6个月编制完成。

《实施方案》是继面向企业服务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之后,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又一重要部署。本《实施方案》重点结合面向公民服务领域,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群众办事材料重复提交、往返跑路等现实困难,强调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办事部门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下面从本人作为研究起草工作小组主要成员的角度,就《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重点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

充分认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这是“互联网+”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务上,这既是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延伸,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涵构成。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在重大民生问题和民生需求上实现突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政务服务领域,既面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政务服务诉求多样化、服务个性化、方式便利化的新形势,又迫切需要有效破解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办证多、办证难”、“推诿扯皮、循环证明”等老问题。这些已经难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亟需依托新手段、新思维、新方式来构建现代政务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为群众提供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整合和服务型政府。

与信息化新理念、新技术在经济领域产生的深刻变革影响相比,在社会领域影响仍显滞后,难以满足群众对政府服务效能的要求。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信息社会新纪元,在经济领域,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和全面普及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每个个体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现实平台,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涌现,从而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相对于经济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在面向政务、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仍相对滞后,尤其是在面向公民服务领域明显滞后。在面向企业服务方面,通过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大大简化了企业办事程序,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在面向公民服务方面,目前仍处于局部、单点的探索阶段,包括政务网站、网上办事大厅、政务管理系统建设、“两微”政务服务等,普遍存在线上比例不高、服务渠道分散、公共查找困难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政府服务效能提升。

在过去两年的信息惠民试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模式、新做法,实践效果也初步显现,其经验值得进一步扩大范围,惠及更多群众。为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组织实施了信息惠民工程,强调以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为核心,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在已有资源基础上集中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原则上在地市层级建设部署,在街道社区统一应用,要实现基础信息集中采集、多方利用,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80个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结合自身的基础和特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试点探索,经过两年的试点推动,已取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公共服务改革的创新典型,特别是福建省基于电子证照库的“一号式”服务,广州市“一窗式”和佛山市“一门式”服务,深圳市家园网的“一网式”服务等,广受当地群众好评,已成为引领公共服务创新改革的重要实践,也为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实现其务实、高效推进,有赖于顶层设计给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社会工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公共安全等诸多民生服务领域,相关工作任务涉及到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等多个方面,且与群众的生活、工作相关度高,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实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实现“系统有效互通、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有效协同、制度有效对接、工作有序推进”,这也是本《实施方案》编制的出发点。

《实施方案》的主旨思路是实现“三个转变”

《实施方案》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冤枉路、跑断腿”等“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为核心,以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信息共享为抓手,推动实现三个转变: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传统方式中,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大多是到对应的政府部门或行政服务中心实地办理,办事过程中同时面临“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推诿扯皮、循环证明”等窘境。目前,我国众多省市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和审批系统建设,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事项网上办理,通过审批系统将原来“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获得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本《实施方案》的第一个转变,就是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载体作用,把线下办理的事项扩展到线上,群众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实现政务事项的网上办理,让“信息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已经建立起政务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但目前大多政务服务中心都是各部门派驻的“摆摊”模式,群众办事过程中仍要不同窗口之间来回跑,在面临跨区域办事时更是要不同城市之间来回跑,成为群众办事中的“堵点”。本《实施方案》的第二个转变,就是发挥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优势,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政务信息共享,通过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校验核对,实现公共服务的“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和“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跨省跑”问题。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政府部门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的是等待“群众”上门的服务模式,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务数据共享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办事沉淀数据实现了集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群众潜在办事需求的精准分析和主动推送,从而为公众提供便捷、多元、精细、专业的公共服务。本《实施方案》的第三个转变,就是发挥信息化技术的数据集聚和智能处理优势,及时获得群众个性化需求,变“等待群众上门”为“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三个一”和“两年两步走”的目标体系

在三个转变的思路框架下,本《实施方案》结合信息惠民试点工程,提出了“拟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

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服务流程显著优化。《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政府办事的唯一标示,通过构建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 “一号”申办,从而避免群众办事重复提交材料、证明和文件。“一号”申请的基础前提是电子证照库的建设,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公民身份号码这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实现个人身份的唯一性核定,从而极大简化群众办事的前置审核环节,为缩短群众办事流程,降低政务服务成本创造了基础。

推动群众办事“一窗”受理,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实施方案》提出要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推动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办理。这部分的核心是要构建“小前端+大后台”的政务服务体系,以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数据共享为前提,实现政务办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和机制创新,从而支撑群众办事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和异地办理。

实现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服务渠道更加畅通高效。《实施方案》提出要整合构建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统一身份认证是多渠道“一网”通办的“钥匙”,群众通过一次网上身份认证,即可实现多种服务渠道的统一登录和网上办事,简化需求侧办事入口。

在具体实施层面,则充分考虑了目前开展的信息惠民试点工程,按照“两年两步走”的思路,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

2016年——先行试点,夯实基础。《实施方案》提出要以首批信息惠民80个试点城市为基础开展先行先试,到2016年底,各试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政务服务纸质证照和电子证照的同步签发。建成统一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和服务系统,通过梳理简化,形成群众政务服务目录。建成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便民服务多渠道的统一认证。从需求侧来看要最终实现试点城市内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2017年——全面推广,成效显现。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改革,到2017年底,跨省的电子证照流转交换与网上身份认证体系投入应用,省、市多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服务系统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从需求侧来看最终实现各试点城市间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

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是推进“三个一”的重要前提

《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一号一窗一网”是以信息共享支撑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的具体举措,是2015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中提出的“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具体落地。因此,在实际实施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虑,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一方面要推进办事依法依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务求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三个一”全面实施扫清障碍,确保高效推进。

推进办事依法依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三个一”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等相关工作,对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列出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办事部门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

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对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并细化到每个环节。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须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建立健全服务规则,提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为民服务的能力。加大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力度,探索运用网上监督系统,确保服务过程可考核、有追踪、受监督,办事群众可以现场或在线评价。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实现“三个一”目标的核心

“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是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和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促进流程创新的过程。数据融合方面,以跨部门“互通共享”破除部门壁垒,推动政务数据高效流转。流程创新方面,基于共享数据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重组,消除冗余环节,进而改变政府的服务模式乃至组织架构,助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因此可以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是实现“三个一”目标、推动政务服务改革举措精准对焦的关键所在。

在“一号申请”方面,由于涉及群众办事的业务信息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办理一个证件需要进行多次申请才能获得齐全的办事要件,且往往申请需求材料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依托各级政府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实现跨部门的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和互认,使各业务部门能够以统一的信息凭证为办事依据,能大大简化群众办事的流程和部门之间往返获取相关的证件信息。目前由于各部门业务系统查询信息的标识不统一,其中身份证号是群众办事中使用最多、与各业务系统关联度最大的标识信息,因此本方案中采用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群众办事过程中,办事人员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关键字,能够及时检索到办理事项所需的业务相关证件数据、证明信息,个人信息、电子证照即用即取,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

在“一窗受理”方面,群众办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业务环节,需要跨部门业务信息的共享、校验和核对。因此“一窗”建设需要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和统的一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为依托,打通平台与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及各部门审批业务系统的对接,由“专网多系统”变多部门“平台共享”,各部门将基本数据及审批相关信息同步上传,所有审批事项的流程信息在平台系统可查可控,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相关审批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交换和校验核对,支撑群众办事“一窗受理”。

在“一网通办”方面,随着政务服务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各类信息系统繁多,数据样式各异,可能带来多个渠道重复认证、渠道服务内容不统一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线上线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群众办事认证信息的多部门共享互认,推进群众网上办事多渠道“一次认证、多点互连”,保证个人以唯一有效且通用的身份信息作为凭证,一次认证即能办理网上网下各类业务。此外,要基于后台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业务受理情况的集中汇聚和统一发布,确保各服务渠道信息的一致性;在收件受理、审批审核、批件完成等环节可以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个人手机推送提醒,让办事群众共享进度信息。

健全《实施方案》政策保障机制是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实施方案》设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体现了新形势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探索创新。但在实际实施中,势必面临一系列法规制度、体制机制、部门利益、信息安全等方面障碍、束缚与挑战,因此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规则;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倡导政企合作;完善督察考核,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公民隐私”等六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这六大保障措施是《实施方案》高效推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需要各地、各部门深入研究,形成切实可行、具备实际操作的细化方案。如:在“一号”中提出“在群众业务办理过程中,通过公民身份号码,直接查询所需的电子证照和相关信息,作为群众办事的材料依据,避免材料重复提交”,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现行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中与新流程不相适应的条款进行修订,消除推行“一号”的制度障碍。

《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一号一窗一网”是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落地性举措,是互联网思维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也是政务服务体系的“升级与重塑”,是实现“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的重要环节,其部署实施后的高效便捷服务可“期”、信息惠民成效可“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指导专家组成员 胡坚波)

第二篇:某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某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汇报

近段时间以来,某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在前段工作基础上,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梳理“四办”事项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和某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8〕50号)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办法》(益政办发〔2018〕31号),并完成了“四办”事项的梳理和在省平台的发布等相关工作。截至10月底,全市比对引用政务服务事项22359项,事项引用率100%,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填报22359项,事项填报率、发布率均为100%,全市依申请类事项网上可办率提高到98%,其中市本级网上可办率达到了100%。

二、加速推进“一门”“一窗”

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87%,综合服务窗口和主题服务窗口于2017年10月23日运行。区县(市)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实体大厅加速推进。目前,高新区政务中心扩容增进了服务事项,桃江县新建15000平方米的政务中心场地已投入使用,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应进全进,赫山区和资阳区新的政务中心正在装修,安化县安排了近15000平方米的政务中心场馆建设计划,沅江已启动上万平方米的新政务中心建设,确保实现

“一门”要求。同时,各个区县(市)综合受理窗口岗位人员正在培训之中。

三、着力平台完善延伸

一是“一窗受理”综合办公系统功能日趋完善。

完善“四大支撑”:在省内率先建成“人脸识别”系统,服务对象通过“人脸识别”后,系统即时完成身份验证、数据调取、电子签名、材料审核入库等环节,并自动生成办理事项所需的身份资料;实现了“在线支付”缴费,针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的收费事项和非税系统进行对接,开发了在线支付系统,通过银联、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在线缴费;率先实施市级层面邮政专递,一体化平台和邮政速递物流系统进行了深度对接,凡需要纸质办理结果物的,根据用户需要,由政府购买服务,市政务中心通过邮政专递免费送达,此外,对于需查验原件或纸质原件存档的,服务对象也可以采用快递方式邮寄到市政务中心进行申办;电子签章作为全省试点先行先试,出台了《某市电子证照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和《某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电子印章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电子签章的建设在6月底已完成,电子证照库的建设在7月底基本完成,目前,全市已完成21家单位35枚电子签章制作,综合服务窗口已经从10月份开始使用。建成“四大宝库”:“结果库”,将统一发证窗口各类证照批文电子化后,企业、群众可以重复查阅复用;“证照库”,充分利用综合服务和主题服务窗口统一出证的优势,建立了市级一体化平台证照库;

“知识库”,将企业、群众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咨询过的问题以及部门收件要点进行梳理汇总,统一录入数据库,办事群众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微信端、APP等方式查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收件要点帮助工作;“共享库”,即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交过的材料,自动沉淀到材料库,“一窗受理”综合办公系统通过公民身份证号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专门个人(法人)档案库,用户再次办理业务时,有关身份信息和已经提交过的资料可以共享,不必重复提交,从而实现申办材料“一次录入、一号匹配、全面共享”。

二是平台延伸工作进展迅速。

各区县(市)平台已基本部署到位,初步满足办公应用,个性化开发、与实体大厅的融合可于11月底全面实现。

三是开展了“网上办”体验专项活动。

首先开展了高频事项全程体验活动。高频事项承办单位行政审批改革科(政务服务协调科)科长、窗口主任及市政务中心业务监督科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组成“体验办事组”,对2018年实现的高频事项进行全程体验,发现并解决企业和群众在“网上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理顺完善高频事项“网上办”流程和机制。其次,组织各窗口单位对本部门20%的二级及二级以上网上办理深度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模拟申办测试。

四、优化政务服务套餐

以一件事为标准,重点完善优化了涉及多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通过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采取

“群众点菜、政府端菜”的方式,按照“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套表单”“一个机制”的模式运行,推出了多评合一、初步设计审查、一站式报建收费、多测合一、联合验收、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的政务服务套餐,并印发了《某市投资建设项目“多头联审”、“多评合一”试行办法》(益政办发〔2018〕23号)、《某市中心城区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益政办发〔2018〕30号)、《某市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益不动产跑改组〔2018〕1号)等文件。

五、推动政务服务下沉

一是向园区放权。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向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和《关于落实进一步向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工作的通知》,向园区下放了包括项目立项、供地用地(含占用林地)、建设用地规划与建设工程规划、排污许可、工程设计方案、园林绿化、安全设施、取水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城市管理等涉及到17个单位共90项行政权力,并同步将7个单位共29项涉及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审批权和管理权限下放到某东部新区。

二是服务下沉。

市直各相关单位通过将政务服务端口下沉或向基层设立服务窗口等形式,实现事项下沉、多点可办。如市公安交警支队的服务事项已实现“4+1”办理模式,即分厅可办、大队可办、中队可办、区县政务中心可办,部分事项在中心城区流动车辆实现“移动办”;公积金中心在全市设立9个办事网点,实现多点可办、就近可办。

六、营造“网办”氛围

一是发动了用户注册。

我市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通知》,要求市直部门组织人员在省平台上进行注册,目前已注册用户超5000人。

二是加强政务中心主体阵地宣传。

在政务中心大厅摆放了政务服务微信、政务服务APP二维码,引导群众关注和注册。

三是加强新自媒体宣传。

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类自媒体加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宣传。10月23、24日,组织了中新网、某日报、新某客户端、凤凰网等近30家重点新闻媒体“打造信息强省

助推网络强国”媒体某行活动,对“让数据‘跑’起来

某‘互联网+政务服务’按下便民‘快捷键’”进行了专门宣传报导。

第三篇:在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及省政府召开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网通办,落实‘最多跑一次’”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面开启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便民化水平。前一阶段,在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基本具备了国家、省、市要求的“网上审批”、“一号申请、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等功能,并成功与省政务服务网和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联网,实现了“建起来”和“联起来”的阶段性目标。

但是,对标上级工作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已进行“三级十同”(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十统一”,即:主项名称统一、子项名称统一、事项类型统一、事项编码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事项收费统一、办理时限统一、表单内容统一)的×个单位中,有×个单位进驻了行政服务大厅,仍有×个单位未进驻,尚未做到“应进全进”;

二是已进驻的单位未对窗口办件人员进行充分授权,除县林业局、人社局、住建局等×个单位外,其余单位均未实现网上办件。针对这些问题,各相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刚才,县行政服务中心通报了全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工作情况,工作滞后的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刘庆东同志、胡传华同志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各单位递交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承诺书,大家要按照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的时间节点,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加快推进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我再强调三点:

第四篇:在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及省政府7月13日召开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网通办,落实‘最多跑一次’”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面开启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便民化水平。前一阶段,在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基本具备了国家、省、市要求的“网上审批”、“一号申请、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等功能,并成功与省政务服务网和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联网,实现了“建起来”和“联起来”的阶段性目标。但是,对标上级工作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已进行“三级十同”(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十统一”,即:主项名称统一、子项名称统一、事项类型统一、事项编码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事项收费统一、办理时限统一、表单内容统一)的32个单位中,有23个单位进驻了行政服务大厅,仍有9个单位未进驻,尚未做到“应进全进”;二是已进驻的单位未对窗口办件人员进行充分授权,除县林业局、人社局、住建局等8个单位外,其余单位均未实现网上办件。针对这些问题,各相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刚才,县行政服务中心通报了全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工作情况,工作滞后的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刘庆东同志、胡传华同志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各单位递交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承诺书,大家要按照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的时间节点,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加快推进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我再强调三点:

一、提高认识主动抓“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国家、省、市、县高度重视,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强调,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省政府明确要求2018年底前全面建成“互联网+政务运行”平台,市政府专门印发了《信阳市2018年“互联网+政务运行”工作方案》。这些政策措施,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目标具体,充分体现了上级的决心和意志,我们要不讲条件,全力以赴做好此项工作,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迫切需要。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利用互联网实施政务服务改革,如山东省的“不见面审批”,浙江省、江苏省的“最多跑一次”等,最大程度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简单、审批更快捷,实现了少跑路、少费时、少交材料,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努力实现省政府提出的“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三)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改善政务环境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权利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将分散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事项及便民服务事项进行系统性整合,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将分散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服务大厅进行办理,推动行政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形成审批、服务、监督全覆盖政务服务格局,实现国务院要求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办理模式,优化商城的政务环境。

二、围绕重点全力抓按照《信阳市2018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12月底全市各县(区)必须全面建成省、市、县一体化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实现70%的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时间紧、任务重,要确保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就必须围绕重点,全力推进。

(一)平台之外无审批。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下发的文件要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必须全部绑定到“河南政务服务网”,涉及我县32个具有行政审批权限部门的95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虽全部绑定省政务服务网,但目前仅有县林业局、人社局、住建局等8个单位的部分事项做到全程在线办理。各相关部门要按市政府要求做到年底前所有行政事项审批全部与河南省政务网对接联通,实现非涉密的权力事项70%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做到“平台之外无审批”。

(二)政务服务实现“五个一”。目前,由于种种原因,32个具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部门尚未全部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尚未进驻的部门要立即行动,无条件进驻行政审批大厅,每个单位至少有一个受理窗口,必须有二名以上工作人员,确保本单位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做到“五个一”,即:“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妥”。同时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即符合条件的行政审批项目全程由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审批、网上交费,办理结果实现物流送达。

(三)行政审批便民化。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952项县级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要逐步全部实现网上办理,2018年底网上办件率达到70%、2019年底达到90%、2020年底达到100%。同时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一要全面推行审批服务向乡镇、村延伸,实现便民服务无死角;二要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半、一次办”;三要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要求单位推行“一次告之、一表申请”;四要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县编办要牵头对照要求全面梳理上线办理事项,制定清单,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各乡镇(处)便民服务中心要尽快完善功能,做好本乡所有村的便民服务点建设,确保按市委、市政府要求时限100%接入,实现群众就近联网办理。

三、健全机制持续抓“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为转变政府职能而创新的一种新的审批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持续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推进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

(一)要完善领导机制。“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创新性强的系统工程,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业务问题,县里已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同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牵头、具体人员专门负责,对照全县方案,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分工、细化目标、责任和时限要求,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要完善培训机制。县行政服务中心要牵头协调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政务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三)要完善考核机制。省政府对市、县两级政府的政务服务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凡未达到国务院和省要求的,市、县政府一律不能评先评优。省政府将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网对省定“四项指标”时时自动排名(每30分钟更新一次)。因此,要加强督导检查。县政府督查室要牵头开展专项督查,并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重点围绕省定“四项指标”和市定“三项指标”深入现场检查,对该项工作的推动情况,包括事项清理、认领、审核的具体进度,各部门业务平台、数据和大平台的对接情况,各级各部门的网上政务服务开展情况和运行过程,每周向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通报。要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县纪委监察委、县行政服务中心要对各部门按要求运行后的行政大厅窗口单位网上办件、受理、审核、审批进行全程监督。

第五篇:嵩明县“五举措”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工作

嵩明县“五举措”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工作

按照中央、省、市“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嵩明县高度重视,采取“五项措施”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工作,让政务服务更到位。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做好统筹协调,嵩明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镇(街道)、园区,各委办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嵩明县政务服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同时设立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综合协调、事项梳理、信息化技术支撑、场地设施、人员培训,各工作组职责明晰,便于工作开展。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省、市要求,嵩明县制定了《关于嵩明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的实施方案。方案措施具体、思路清楚、目标明确,为有条不紊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梳理标准化事项。2017年10月15日至31日,我县围绕政策依据、受理要件、事项类型、服务对象等40个审批要素,协同国家信息中心人员深入到各审批职能部门,对全县19家单位163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确保录入事项更加标准、规范、统一,为我县“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积极改造实体大厅。10月30日,县政务服务大厅“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项目完成招标,工程总造价145万元,工期45天,标志着我县政务服务大厅“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目前,按照全市政务大厅改造标准和功能需求,我县正在对大厅进行装修改造。五是及时筹办设备采购。按照技术要求,嵩明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及镇(街道)、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所需信息化设备由县政务服务局统一技术指标进行采购安装配置,经费预计300万元,我县按政府采购要求正在办理设备采购手续,确保设备采购与实体大厅改造同步完成。下步,我局将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工作,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结合实名制,探索运用生物特征及数字认证证书等网络身份识别技术,联通整合实体政务大厅、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不同渠道的用户认证,构建线上线下互认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公民和法人网上办事多渠道的一次认证、多点互联、无缝切换,让政务服务更到位。

下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解读(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解读(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