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对合作的期望6
中职学校的现状与发展,对合作的期望
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抓两头,稳中间,抓两头就是要抓好招生和就业,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影响力。稳中间就是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的中间环境,这个环节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中职教育就算达到了基本要求。至于技能的高低,质量的好坏,那是企业的二次培养塑造和个人学习提升的范畴了。其实,对于任何专业的学习,在校期间只能打个基础,只是把技能引进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讲文明、董礼貌、守纪律、会做人、愿做事的基本素养。
目前,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关键还是招生与宣传,近年来中职招生宣传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整个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正态发展和社会形象,本人就中职学校的现状做如下分析:
一、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
1、中职生源量不断减少
(1)自然人口减少;(2)很多初中毕业生流入社会打工;(3)高中和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导致很多家长宁愿让学生进入普高,也不愿意选择中职学校。
政府光口头说读中职好,但实际上认可度不高。经调查,中职学生中很少有政府干部的子女在读,这就说明还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来培养,都是老百姓的孩子来做试验。
2、中职学校缺乏特色,专业重复,操作技能得不到强化。
3、宣传偏离实际,学校之间差异较大。
虽然政府给中职学校提供了很多扶持政策,但由于办学宗旨不同,各学校对办学的投入不同,学校发展相当不均衡,尤其政府政策性的偏离,导致民办学校的资源非常匮乏,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甚至盲目扩大以外表蒙蔽家长,给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招生宣传夸大其词
一些中职学校在招生竞争中不择手段,对学校师资、设备、办学成绩等方面言过其实。师资力量不足却说有高水平的教师,实验设备不足,偏要说成设备先进齐全,还建有多少个实习实训基地,有自己的企业和公司等。
(二)虚假承诺
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在外招生时,为争取更多学生,往往做出虚假承诺,如承诺可以保送上大学,送驾驶证,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等,甚至有的在入学前就签订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工资待遇高。结果,学生还不到实习时间就安排到省外某些工厂去打工,从中收取劳务介绍费,还扣减学生劳动报酬,蒙骗家长这就是包就业,真是背着良心毁孩子的前程。(网上报道华西都市报的微博消息:广州一职校派学生双十一停课半月拣包裹,与毕业证挂钩)。
(三)有偿招生
有偿招生现象在中职领域里逐年增多,而且在有的中职学校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教育行政部门每到招生期间都在发文重申各级学校不得有偿招生,但是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学校有恃无恐,有偿招生现象愈演愈烈,有偿数额逐年加码。特别是一些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无心教学,每到招生季节,就向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推荐那些给报酬高的中职学校,学生到校后直呼上当,败坏教师及中职学校声誉。
(四)招生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
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招生范围,聘请一些中介负责本校招生,由于培训不到位,这些中介对学校的情况不熟悉,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辛苦费,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词,学生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回答,造成学生对学校产生误解。有的学校由于培训不到位,教师宣传内容和口径不一致,导致有的学生入校后,当初教师的承诺得不到兑现,引起矛盾。
(五)存在招生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有的地方政府限制本地的学生到外地就读,限制外地中职学校来本地进行招生宣传,严重影响公平招生和学生的自由选择。
二、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校“招生难”近十年来,中职学校招生出现“生源大战”,生源流向普高,主要原因一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还很根深蒂固。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应用。
受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影响,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考普通高中、上大学,进机关、当白领,拥有一个“干部身份”。二是很多适合中职生的就业岗位都被高职甚至是本科生竞争,许多岗位不顾实际需要,人为地提高学历门槛,使得中职学校招生就业受到冲击。
(二)招生宣传工作准备不足
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招生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做足功课,无招生计划、措施,对招生工作人员不进行培训或培训不到位,还自以为自己的办法好,不愿主动交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这种过于自信导致招生屡屡失败,出现生存危机。其实中职招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工作,而是一年中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三)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
一是中职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虽然最近几年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但由于中职学费低、招生费用高等原因导致学校经济紧张,涉及搞建设就面临要欠债,导致中职学校在办学路上还存在种种困难,制约了发展。如学校扩招后聘用教师的编制问题得不到落实,能工巧匠型的教师匮乏,实训设备不到位,许多职业学校还在采用普高的模式。二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欲升高职院校就读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尽管近几年来各省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构建中高职还未达成直通车,多数中职毕业生未满18岁就面临生存与上岗的问题。三是管理问题。由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考不上普高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普高的学生要差一些,他们在初中已经被教师另眼看待了,很多家长担心这么一群体聚集在一起会更糟,家长担心学校的管理,担心中职的学习环境,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把子女送进中职学校。
三、中职学校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加大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和投入
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大,如基础设施、实训设备的 投入,师资培训,学生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都显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但从现实看还需要提高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劳动者的待遇,形成劳动光荣、技能荣耀的受尊重氛围。
公共媒体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现代产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宣传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鼓励学技能和重应用。针对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的特点,大力宣传对中职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使每名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都能获得相关信息,了解具体奖、助、免政策,吸引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报读职业学校。要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和亮点,结合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学生在企业和岗位成才、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和学习交流,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家长和学生中进一步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念,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新风尚和价值观念,为中职招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完善办学内涵
一些职业学校招生难,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本身办学条件落后、师资薄弱、没有特色,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纸上谈兵的多,实际操作的少,加上不少学生本身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出现既是招生困难又留不住学生的困境。因此,学校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围绕“校企合作”对教育模式进行如下的改革。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让企业承担一部分教育的义务,教育承担一部分企业的基础工作。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是与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课程改革,编写有前瞻性的、实用性的校本教材。要充分发挥骨干和精品专业在招生宣传上的作用,使之名副其实,投入和效益相当。
三是与企业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校就能得到动手操作,能学到一技之长。
四是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懂得职业道德,体验劳动光荣、劳动使人幸福的感受,领会企业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感。
五是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让学生在校就能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并积累经验。
六是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把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标准,企业愿意聘用,签订劳动合同,才算是合格的毕业生,否则就不能毕业,做到抓就业率与稳定率并重,切实提高毕业和就业的质量。
(三)制定合适的招生培养计划
学校应制定学校招生计划和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和落实,确保宣传上的投入。与对应高职学校合作,打通学生实习就业和升学的通道,保证学生完成中职教育之后,可以顺利就业或升学,建议制定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在思想上能正确认识,也在升学就业上看到广阔的前景。
(四)加大优质资源的收集和投资建设
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和电子图书平台搭建,然后有尝共享给各中职学校使用。对于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竞赛、评选、精品课堂等方式收集,组织教学名师按专业组织教学,再把教学课程共享到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既可以缩小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减轻各学校都要养很多教师的压力,还能避免在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系统和购买电子图书等方面上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
四、中职学校发展的希望与设想
要明确定位中职教育是为培养具有一定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劳动者,为社会的进步、和谐稳定做贡献的教育产业。初中毕业生如果中考落榜就进入社会打工,由于缺技能,缺经验,不会做人,不愿做事,不愿吃亏,就不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导致缺乏自信,对社会不满,容易走极端,造成社会稳定的压力,所以说中职教育就是为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做服务的。但现实中的中职学校管理不严,办学不规范,因受经济的压力和利益的驱使,办学乱象严重,培养出所谓的技能人才几乎都是次品。为此,特别提出以下设想和期望。
1、统一教学标准
学校只承担教师的课酬,而不应承担教师的培养任务。教师档案应由教育主管部门建立,设立专门的教师岗位,按专业需求培养相应的教师,通过资质审察、技能考核、授课竞赛等方式按需求计划授予专业教师资格证。各中职学校按实际学生比例和专业需求配备教师人数(类似保安公司向各单位派配保安人员一样),由学校向教师队伍主管单位支付报酬,再 由教育主管部门支付教师工资,这样既能保证教师合格、专业对口,又能确保教学评估中的生师比要求,防止学校欺上瞒下,表面工作做得好,实质骗学生、坑家长,害社会。
2、让有钱人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办学,应杜绝以办学来赚钱。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做高质量的服务,不能以追求利益为目标,如果办学是为了赚钱,就只会盲目追求数量和利益,无法保障质量。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首先要有合格的校舍、教室、实验设备以及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实地评估,有多大实力,办多大规模,对所招收的学生要有教学保障。
3、打通中职学生就业与升学的立交桥
要进一步放宽中职升高职的门槛,把高职招生从本科院校分离,面向中职取消统一考试,再从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中职毕业生,让一些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免试入学。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人力资源,可以由政府组织,把相应的企业拉入扶持教育行业,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或减免扶持政策,按专业组建中职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基地,确保毕业生安全稳定的工作岗位,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就业忧愁,同时也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中职学校的主要责任就是建校舍、抓管理、培养人,把学生安全稳定健康地培养出来,为社会制造更大的和谐稳定条件就算完成培养任务。
4、明确中职办学的主要任务
中职学校的任务是管好学校,培养有职业道德,董得文明礼貌,会做人,愿做事,能吃苦,能吃亏,能忍让,会感恩的技能型劳动者,而不是 把精力放在如何招生,如何应付上级检查,如何在学生身上多收钱,如何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等的问题研究上。恰恰相反,目前的中职学校精力都花在如何抢生源。这样一来,学校哪有精力做好管理,哪有经济基础来办好学,所以中职学校主要是研究如何办学,如何把学生培养好,发挥职业技能培养的正能量精神,而不是全身心用在招生上,而忽略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甚至对学生的就业漠不关心,导致大量学生毕业就失业,由家庭自己承担这个惨痛的结果。
总之,教育是国家的长远大计,一个民族要真正强盛,希望之光在孩子身上。中职学校的发展是社会整体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关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我们需要把本能的关注转化为对灵魂的关注,坚定“一心一意办教育,死心塌地要把中职办好”的信念,坚持“花有千姿百态,各自盛开,互不妨碍。人有不同风采,为何相互诋毁,不能各展精彩?”的正能量发展精神。
中职教育的举办是为社会的安全与和谐创造条件,为国家的高效发展提供技能人才资源保障,能不能抓起质量,办出成效,让企业认可,家庭满意,是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能力水平的考验。
第二篇: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的期望
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的期望
中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间,中国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让人不禁对中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在未来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有更全面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也会得到发展,目前大量的中小城市存在着人口密度不足的问题,而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主要着力点是房价上涨较快的一线城市而非二三线城市。所以在“十二五”期间,二三线城市将迎来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机会。最和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应该得到解决和改善,通过深化医改,老百姓将平时少得病、看病更方便、降低医药费,探索社保城乡一体化,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迈向更广的领域,将为中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第三篇:浅论如何提升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
题目:浅论如何提升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 编码××××研究类型××××中图分类号××××
摘要: 2005年至2010年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六年达到95%以上,笔者所在学校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也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就业需要的学生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认同度不高,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窄,因此如何提升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成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生 生存发展空间 人文素质 终身学习能力
一、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保证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必须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因此,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备受大家的关心。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6.56%,这是从2005年开始全国中职就业率连续六年达到95%以上。这个数据也充分表明了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就业需要的学生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职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的欢迎成了香饽饽,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这是可喜的,但是,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五年甚至十年的中职毕业生又会有怎样的提升空间呢?笔者在近10年工作实践中了解到,他们获得的提升空间比较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干好几年也难升职
小孙是某公司的一名电器维修工。2002年6月,他从某中职学校毕业,并顺利进入这家公司。2011年6月小孙告诉笔者(笔者曾经是他的班主任)“我们的工作就是维修电器,在上学期间,我们对电器的工作原理就已经搞得比较清楚了,所以工作起来难度并不大,很多用户使用电器所出现的故障主要就集中在几个问题上。我在维修部门,每天都需要上门服务,给居民维修电器。”他的工资
并不低,在3000元左右(2011年6月)。但是说起提升空间,小孙笑了笑:“我们就是工人,只不过是技能型工人。就像出租车司机,开了十年,还是要开车啊,很难被提升到管理岗位上的。我们这有很多的老师傅,很有工作经验,但还是在做一样的工作。”小孙告诉笔者:“干上十年八年,以后有资历了可能做班长或者师傅,可以带徒弟,但是很难做到管理岗位的高度”。
2:十年之后,还有三成多工资仅一千多
中职生在工作以后竞争能力不够,突出表现为收入和职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提高不够明显。工作十年以上,仍有三成多的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在1000到2000元之间。
3:频繁跳槽,难成企业骨干
企业对职校培养出的初中级技术工人有较大需求,然而最终能留下来成为企业骨干力量的人只能达到10%~20%,人员流动性太大。技术是一门手艺,要想学成学精成为企业骨干,起码要经过3年以上的苦练和打磨,而一些职校生则显得过于浮躁急于求成,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从事什么职业,说跳槽就跳槽。笔者不完全统计,中职生一年之内跳槽的达到2成以上,两年之内跳槽的有4成以上。
二: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窄的原因
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窄的原因很复杂,笔者仅从两个方面分析。
1:自身原因
笔者在针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中职生的自我要求偏低,职业道德意识不强都严重阻碍了就业后的进一步发展。中职生自我学习能力、自律能力较弱,影响他们参与企业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在企业发展中不具有竞争力。
(1)文化知识面狭窄
由于中职生入学前为初中毕业,入学后专业课压力又太大,因此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这样造成学生毕业后文化知识面狭窄。
(2)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弱
中职生一般心理情感都很脆弱,不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一些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逃避,把责任留给家长、老师和学校承担。没有考虑过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和周围的人带来多大的困扰。
(3)爱岗敬业精神贫乏
一些中职生在进入工作岗位的一段时间之后,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对工作态度不明确,责任心不强。
2:学校原因
(1)人才培养导向重技能轻人文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等职业教育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立足于本行业、本部门的需要,而不考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长远性,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本位窄化为行业本位、专业本位。这种急功近利做法的结果是中等职业教育不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而是在为某行业培养劳动工具。
(2)课程设臵重专业轻基础
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学生整体素质低,对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一切为专业技能课让路的观念,基础文化课程受到轻视。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任务是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工作服务,因此,基础文化社会课程的开设显得比较重要。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这些课程。
三 提升中职生生存发展空间的途径
笔者认为中职毕业生生存发展空间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学生就业以后收入水平怎么样?工资水平怎么样?二是稳定程度怎么样?三是保障怎么样?上班了以后“五险一金”上了没有?劳动合同签了没有?四是是否可以进入管理层?五是专业对口程度怎么样?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我们关注。但是,说实在的,就些问题主要不是教育部门所能解决。需要政府其他方面共同工作,比如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变用人标准等等,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关心和支持。工资也好、保障也好,都不是教育部门能够解决的。但是从职业教育部门层面看,尤其是中职学校也有大量工作可做。
1: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是基础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
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艺术审美素质教育、表达交际素质教育三个方面。
(1)学校更新观念,克服功利主义影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艰难性,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标准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应确立全面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把“就业”与“做人”统一起来,旗臶鲜明地倡导职业人文教育,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开创出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2)结合职业学校特点,设臵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臵上,应首先安排人文基础知识课程,以弥补中职生基础知识的不足。比如政治、哲学、语文、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成条件,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同时还可以在边缘人文学科中穿插渗透人文内容,比如秘书学、公关学、企业文化等。除此之外,还可根据专业的特点开设一些辅助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文史哲课程为核心的辐射圈,使学生素养逐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2: 终身学习很关键
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在社会发展和职业变动中具有竞争力,必须树立起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中职生毕业后,除了一部分学生选择读高职继续深造,选择就业的那一部分学生也应该看到自身问题,以后应该找机会继续学习。
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时,不仅仅要定位在适应特定职业领域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的“高级蓝领”上,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有健全人格、有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面向社会需求来设臵专业,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加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
4: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
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是从一入学就做起,不是放到毕业的时候再搞。一方面是实施相关的教育,包括职业观的教育、职业理想的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援助,一是提供信息方面的援助,二是提供供需见面会的援助。
参考资料:
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教育部《2010年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报告》
2011-9-26
第四篇:南漳改革发展 合作生存
改革发展合作生存
——南漳县职教中心办学情况介绍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突飞猛进,但就基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招生人数的急剧减少,技能考试的逐渐深化,教育经费的不合理配套,“双师型教师”的严重匮乏,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对困境,只有寻求全面的改革,才能适应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南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由原县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卫
校三校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学校,是南漳县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200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专任教师165人。学校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即一方面抓好高考升学,圆学生大学梦想;另一方面搞好技能培训,实现学生致富理想。在招生运作上,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招生侧重于技能训练,以培养熟练技术工人为目的;秋季招生侧重于文化知识,以高考升学为目的。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校企
合作之路,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采取定单办学、短期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与昆山扬明光学有限公司、广州凯美骑电动车公司、四川龙蟒公司、浙江名泰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定单培养关系。再加上学校投资1100余万元兴建的实训大楼的投入使用,更为学生的实验实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实行校企合作,谋学校发展大计
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突出技能培养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继续深造搭建桥梁。开设有全日制学历教育班和工学结合就业班。在学制上采取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的弹性化办学形式,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层次,采取分层教育法,注重实践教学,实现学生的合理价值取向。我们在专业设臵上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原则,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相结合,不断改造老专业,大胆开拓新专业;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建设适合“立足本地、面向市场”的动态专业体系。在开办财会、文秘、工艺美术、电子、机电、计算机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数控、幼师、旅游导游、医学护理、电焊工、特种作业等专业,把我校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行业抢手的技能人才。
为实现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学校积极向外拓展办学门路,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先后与江苏昆山扬明光学有限公司、广州凯美骑电动车有限公司、台湾明瑞电子集团、四川龙蟒集团、浙江名泰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我校充分利用这些企业训练设施和生产现场,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用工“零距离”的接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直接可上岗,很受用人单位欢迎。江苏昆山扬明光学有限公司自2008年来一直与我校进行合作,2009年6月“江苏昆山扬明光学有限公司南漳教学基地”落户我校,同时,该公司投资20余万元在我校兴建了三个实验室,直接用于该公司的人才培养。学生在进企业前,先在学校进行针对性训练,然后送入企业,用不
了多长时间就会成为熟练工人,受到了该企业的一直好评。目前,我校已经为该企业输送人才500余人,且大部分实习生已经成为生产线上的骨干力量。我校对实习生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毕业生安臵网络,真正解决农村家庭“零就业”问题,实现贫困家庭学生“安臵一人,脱贫一家,示范一片”的办学目标。实习生的合理就业,为企业输送了新鲜“血液”,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近年来,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开展,为学生的有效安臵提供了方便,实习生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学校发展了,家长放心了。
二、改革招生模式,不断壮大学校规模
近年来,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减少,以南漳为例,2012年——2013年将达到低谷,现南漳县有三所普通高中、一所职教中心(职业高中),2012年的初中毕业生仅为2800人,根本无法满足实际招生需求。所以,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目标的招生方式,将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我校提出了“全方位招生”的模式,就是既注重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招生工作,又注重学历培训、专科函授、行业培训等学员的招生工作,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招生压力。
我校的招生工作,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招生工作由招生专班负责完成,专班人员在每年元旦前后巡回到各个中学进行政策宣传,并且搞好摸底统计,春学期开学时组织新生报到,学生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学校以培养熟练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
秋季招生工作由学校招生就业办牵头,采用班子成员包片、中层干部包校、普通教职工包指标的“三包”模式。首先由招生
办在每年的五月份负责巡回政策宣传;然后由包校干部在学生填报中考志愿时,到学校进行进一步的政策宣传,并且将招生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最后由全体教职工进村入户进行宣传;班子成员负责巡回督促指导。秋学期开学时新生报到,学生侧重于文化课的学习,学校以培养学生对口升学为主要目的。
学历培训、本专科函授、行业培训等学员的招生工作,学校积极利用各类人力资源的优势,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同时学校组织专班、巡回宣传,与南漳县各企事业单位联系,积极开展各类行业培训。2011年秋,学校就抓住医疗单位改革的机会,深入全县医院、诊所等单位,招收医学类函训学员100余人。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大力度,在行业短期培训上做大做强。
三、实施分段教学,提高教育实效
对于春季招收的工学结合班的学生,学校采取分段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激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段教学,就是指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用工的实际需求,将学时有效的划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以实现高效就业的教学方式。分段教学主要在工学结合班开展。工学结合班的学生,以学技就业为主,所以文化课程开得较少,主要以实用性为主,如应用写作、英语口语等。专业课以所学专业为主,如涉农专业,主要以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管理为主,学生所学的专业围绕主干专业展开。同时,在学好主干专业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企业所需的技能学习。技能培训,采取分段教学的模式,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学习电子技术,用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计算机技术,用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机械加工技术,再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合作企业的基本技术。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时间内,除了修完自己的主干专业外,还基本掌握了三项以上的技术(至少要求学会一项技术),到了第三年学生就可以到自己喜欢的企业去顶岗实习,学生就业选择的空间就大大扩大了,进而实现高效就业。
对于秋季招收的学生,学校则采用文化课和专业课同时开课的形式。
一、二年级先侧重于文化课的教学,同时注重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三年级着重于专业技能训练,先以单招和技能高考为主,然后再来抓对口升学,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照顾到位了,深受学生的欢迎。
南漳县职业教育中心
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五篇:对数字媒体未来发展的期望
上海大学新生研讨课报告
对数字媒体发展的展望
11124662,陈云
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
摘要:这是我自己对于数字媒体未来发展上一些相关问题的探讨和假设,从人对数字媒体的要求,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相关规范等方面来阐述我对数字媒体的认知和期望。
1.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通过各种媒体来获取和利用信息。而数字媒体作为现代媒体发展方向,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媒介方式。在这一个过程中,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相关的学习了解之后,提出一些数字媒体发展问题的想法并进行探讨。
2.正文
2.1 人对数字媒体的新要求
我觉得数字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交互性强,一般的传媒都是一对多的,这样虽然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但总不是那么的完全契合每个人的本意。而当今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数字媒体本身的进步,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仅仅被动的接受信息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在这一块还可以做得更好,特别是网络,网络上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且具有统媒体不具备的即时互动等优势,但总还感觉还是欠缺什么。难道我们还是要点点鼠标才能获得信息吗?难道我们还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我们真正切合的信息吗?难道除了图片,文字和视频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信息载体吗?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检索要求,信息查看要求,我们需要做的任务应该还是很艰巨的。比如说,电子地图虽然已经很精确了,但还
是很难做到随时随地,方面至极。
而我们能否做到用手机就可以告诉
我一步一步该怎么走,哪怕就是在一所房子里从某处走到某处也可
以。再提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又能
否做到全方位的感受信息,例如今
后我们去看电影等,能否做到我们
不仅仅是在观看,还可以“融入”
进去一样。
2.2 技术支持
我们希望数字媒体可以发展到更好更完美,这和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谈到技术,我觉得我们大有可为。首先来说明一个问题,计算机会帮我找到我想要的信息,但它不会明白我是否需要信息,又该要哪种信息。最
近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人员18日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种可以模拟人脑处理信息方式的认知计算机芯片。现在的计算机简单说
来还是一种“计算器”,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耗能大,编程过于复杂。认
知型计算机不会取代传统计算机,但有望让现在很多看似不可能的计算应用成为现实。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当计算机真正的开始思考,那它也总有一天可以做到主动的寻求我需要什么,该给我哪些信息。
再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网络等媒介可以获得音频,视频,图片等,但随着信道容量和带宽的增大以及科技产品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可以产生很大的变化(例如上面我举的看电影的例子)。最后我们可以将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进行相互的转化,使人们可以用自己最想要的方式来接受信息。目前的有些文字阅读工具就是在尝试着这一方面的内容,但很显然它连真人发声的水准都还没有做到,这还是需要我们在这一个大的领域不断研究的。
2.3 安全规范性
当我们兴致勃勃的谈论数字媒体的未来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一些问题上还需要反思并解决的。当人们恶意利用PS篡改图像时,当恐怖分子利用隐写技术进行破坏活动时,数字媒体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该如何规范技术的使用?这里我思考之后发现了一个矛盾,我们如果对信息进行深程度的筛选和过滤,不仅不能做到完全屏蔽有害信息,而且会阻碍正常信息的流通,大大限制信息的传递。可是若又放着这些问题不管,那随着数字
媒体的发展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我想不用我说也知道,未来的一段时间国际主流趋势还是制定相关的规范来解决这个大问题。我还是
觉得上次在课堂上说的关于Adobe公司关于旗下的PS软件和某检测商
之间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利用技术服务大众的同时又通
过一些办法来解决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假如会有一个关于信息流通的联盟的出现的话,我觉得这个例子是十分值得参考的,尽量使我们的技术用于正途。可假设当相关规范出来时,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发明了一样新的产品,可是暂时却无法找到阻止它用来被恶意利用的时候,我们该不该马上使用它呢?这或许又是值得我们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吧。看来这就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最后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我们都很期待。
3.结论
首先我们得肯定数字媒体技术这几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十几年前还是传统照相机大行其道的时代,现如今数码照相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技术的发展令人为之叹服,或许等我长大的时候数码
摄影反而成为古董也说不定。
其次,未来几十年依然是数字媒体的黄金发展期,通过其他技术的发展将会带动数字媒体的大发展,就像现在传统的媒体纷纷向数字媒体靠拢,以扩大它们自身的影响一样,未来的一些技术(包括之前提到的立体成像等还有那些代探索的)通过我们在数字媒体上的整合势必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突出。正如老师说的一样,若是技术上的问题我们迟早会想出办法来解决的,但现实往往并不是单单考虑技术这么简单的事情。这就像人类社会的进程一样,几千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但我们还是在不断进步和改善。而数字媒体这一块由于牵扯到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也正在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研究内容。而我相信,随着人们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安全规范的问题也必将得到更好的处理。
参考资料:
1.模拟人脑处理信息方式的认知计算机芯片
2.试论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性 刘明俊 《新闻窗》 2002年05期
3.图片均来自于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