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评审汇报材料
让体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造福于民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创建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汇报材料
新碶街道原是甬江口南岸的一个农业型偏僻小镇,凭借被誉为“洋洋东方大港”的北仑港、全国最大的火力北仑发电厂和我国石化系统最大吨级的算山原油码头等一大批现代化工业企业落户新碶的地域优势,一跃成为初具规模的滨海新城,成为北仑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境面积46.3平方公里,现辖22个村,13个社区,户籍人口8.5万人,常住人口已达到30余万人。
新碶全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岩泰河水系,自南向北缓缓流入海口。就是这片江南水乡特色浓郁的水土,哺育了无数出类拔萃的政界、科技界、文化界、体育界和实业界精英。新碶的寻常巷陌,就有我国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著名版画家俞沙丁、中科院院士贺贤土、超一流棋手林海峰、世界游泳冠军贺慈红、画家陈逸飞等大批知名人士诞生在这方大地上。
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新碶人民的非凡气魄。2005年名不见经传的北仑,引进中国女排,并将“2005~2008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在新碶城区。2009年国家男子篮球队和中国乒乓球队也相继落户北仑,在新碶城区的体艺中心集训,举行国际性大赛,使新碶人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际顶级的体育赛事。
由于地处浙江省和宁波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前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崭新城区。2008年,街道实现GDP113.9亿元,财政一般收入为22.8亿元,可支配收入1.84亿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群众体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喜人局面,并具备鲜明的沿海开发开放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 替代的积极作用。
党政领导重视,体育机构健全
随着北仑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新区中心城区的新碶街道,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党工委和政府班子面对蓬勃兴起的群众体育事业认识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群众体育事业,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于是在落实各项推进措施上下功夫。20世纪90年代街道就创建为“省体育强镇”,而且相继被评为省、市级“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近几年来,街道领导班子更加重视体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把群众体育工作列入街道工作计划,先后制订《新碶街道2006-2010年全民健身纲要实施意见》和《新碶街道创建“浙江省体育先进街道”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发展群众体育工作的各项指标列入社区(行政村)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之中;制订的群体事业发展计划,既有三至五年的长远规划,又有年度及专项活动的阶段性指标;街道的体育工作,由党工委分管社区和文体站的宣传委员主管,使社区和农村的文体工作能一抓到底。街道党政班子每年研究体育工作2次以上,切实解决了资金、场地、人员、时间等实际问题。为使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社区、农村蓬勃开展,街道每年多次召开由社区和村干部参与的体育工作会议,部署计划、总结和交流经验,并将体育活动的各项计划通过遍及城乡的宣传窗、流动展板、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公诸于众,吸引群众踊跃参与。街道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每年出台“街道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文件,来约束各级干部,取得了近年来每年年终考核名列全区街道(镇乡)第一位的好成绩。街道的体育机构齐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层级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早在2005年建立,几年来,虽然班子领导几经调动,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的组织雷打不动,始终由党群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街道文体站具体管理体育工作,抓群众体育,制定群体工作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工作目标;街道健身设施的拓展与安全、大型晨、晚练指导点的审查、登记、注册和秩序均由文化站管理;为确保健身设施安全和维修职责的落实,今年我们把原街道出资在各社区、村安装的健身路径的产权下放到社区或村,并与专业的维修企业签订了长期的维修和保养合同,保证了群众健身的安全;我们还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引导和动员广大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街道本级建有老年人体育协会、棋类协会、太极拳(剑)协会、门球协会、“甬雁体育俱乐部”、新城足球协会、北仑区乒乓球协会新碶分会以及新碶农民体育协会等8个体育组织,活跃在各个社区;社区和村这一层面,更为广泛,仅仅经街道同意注册备案的文体团队,就达到65支;社区和村都建立了体育辅导站;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承办街道和社区的体育活动,并积极提供场地、器材、人力、物力,每年由辖区单位承办的体育活动占街道、社区体育活动总次数,保守的估计也占60%以上。
体育设施完善,群体活动普及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新碶街道本级现拥有与大路村资源共享的380M2室内活动中心,内有3张台球桌、3张乒乓球台、12件健身器材和15张棋牌桌;街道办事处内有篮球场1个、室内健身器材6件。在新碶城区的中心,太河路与西太河之间,2008年投入使用的“新碶街道体育公园”,占地10000平方米,内现有8个标准篮球场,6个排球场位置已经确定,只要拉网就可投入 使用。这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身处闹区,又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和休息,相对独立。从清晨到傍晚,中老人、手捧篮球的青少年,人流不息,广大市民在尽情享受健身带来的快乐。在城乡结合处的大港社区,有晨、晚练点5000M2,其中的4副篮球架和一个小足球场,成为晨、晚练中热门的场所。
在13个社区中,有10个社区拥有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室内体育场地,面积都在100平米以上,超过了省定标准。22个行政村现有16.5个篮球场,篮球场的拥有率为75%,也超过了省定标准。
学校的体育设施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辖区中小学校有体育馆6座,所有的田径跑道,全部铺就塑胶。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2%,每年举办一届校田径运动会,每双周举行一次小型体育比赛。
至2008年底,全街道拥有健身路径108条,篮球场31个、门球场5个、地掷球场3个、乒乓球台103张、棋牌室64个、健身房37个、台球房6个、游泳池2个、晨晚练指导点73个,基本上满足了广大群众健身需求。街道制订、印发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全民健身设施维护和安全保障方法》,规范了各项制度的管理。
作为城区市民,在享受了街道本级的体育设施外,还特别共享到区府所在地体育设施资源的优势。女排训练基地的一流游泳馆,一流的健身设施,都成为北仑市民健身、娱乐的首选之地。
2004年建成具有当代先进水准的体艺中心、训练馆,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场,并经常举办国际水准的排球、篮球、乒乓球等赛事。群众的体育意识大大增强,广大群众通过观摩激烈的国际级赛事、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和“啦啦队”呐喊助阵,提升了关注体育的热情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高档次的体艺中心(含 内设健身馆)、训练馆、游泳馆等,在非比赛期间向新碶居民开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健身锻炼活动;
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晚上、双休日及暑、寒假,辖区内10所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早在2004年就在全省率先100%向社会各阶层的人员开放。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完善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各校与社区、派出所共同签订了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三方共管协议,并落实安全措施和运动伤害保险。
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基本上实现向社会开放。在真正的意义上,使广大群众在身边就能健身,让体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街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空前活跃。2005年、2009年街道举办第一、第二届全民运动会,设比赛项目9-10个,参赛的运动员不仅有社区居民和村民组成20多支代表队,还有申洲公司等13家民营企业踊跃加盟。我省第一个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银杏社区代表队在街道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区中,阵容整齐,成绩可喜。在街道的全运会中,对个别比赛程度比较激烈的项目,例如篮球、排球二项,我们对所有参赛的运动员,进行了伤害保险,来确保比赛的安全。2004年、2008年街道组队参加北仑区第四、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参加全部项目比赛,两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街道除定期举办老年人运动会、妇女趣味运动会和“新北仑人”(外来务工人员)运动会外,每年还举办篮球、门球、乒乓球、拔河、太极拳(剑)、棋类等各类单项比赛6-7次。全街道建有腰鼓队12支、乒乓球队6支、排球队6支、门球队8支、篮球队9支、柔力球队11支、太极拳功夫扇队11支、象棋围棋队11支、广场舞蹈队20支、地掷球队2支、阳光足球队1支、羽毛球队4支、舞龙队6支、还有台 球队、竞技麻将队、阳光啦啦队等体育单项队伍共110支,在各社区、村遍地开花,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并且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健身和竞技活动,以“全家总动员”命名的家庭运动会、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将亲情、娱乐与健身融为一体,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运动员的激情和创造性,在区、市、省的各级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2009年5月,社区居民潘翠美参加浙江省首届社区运动会,荣获五禽戏比赛第5名;2009年8月底,以新碶街道为主体的健身气功代表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第一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荣获六字诀集体项目铜奖。隶属本街道的华山小学以少儿乒乓球培训为特色,该校学生连续多年在全国、全省少儿乒乓球比赛区中取得佳绩,现为“宁波海天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省少儿乒乓球培训基地。此外,还有高塘小学的风筝、街道武术协会的太极拳(剑)也曾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佳绩。
街道于2006年添置国民体质检测器材,培训测试人员,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点,并对监测点,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国民体质监测》具体测试,我们做到了四落实:落实测试的工作方案;落实专职监测人员和他们的工作职责;落实被测试的人员;以及落实测试的地点。并对测试结果在社区进行了公布,使被测者在以后能有的放矢进行锻炼。2006-2009年在社区和村按照性别、年龄分组测试760余人。
在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中,为确保被测群众的安全,街道不仅在4个测试点,各安排了一名医务工作者,而且还为测试人员投了保险。利用节假日积极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促进达标人数逐年增长。
体育经费充裕,宣传培训规范
街道将体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升。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拔 出群众体育活动经费50万元,以户籍人口计算,已达到人均6.69元,其中2005、2009举办全运会年度经费达到70万元。此外,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也积极支持街道的体育事业。
为确保各类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街道有计划地培养了一支群众体育指导员队伍,现拥有一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4名、二级指导员20名、三级指导员84名,合计108名;单项社会体育指导员33名。街道每年举办基层体育骨干培训班和体育技能训练班5次以上,体育骨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到有效的组织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工会体育干部、离退休人员和体育积极分子热情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
街道充分利用在互联网上开辟的“新碶街道网页”、遍及社区和村落的宣传橱窗、黑板报、专栏板报、道路醒目的大型喷绘牌和各部门编印的内部报刊、健康咨询和科普讲座,大张旗鼓地宣传群众体育工作,并且2008—2009年在市、区电视、广播媒体上有关新碶街道体育报道的底稿、解说词,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就达39篇之多,而且在宁波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晚报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都有关于我街道群体体育的新闻或图片报道;在区域内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使社区居民和农村群众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活动层面不断拓展,全民健身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庆祝新碶成为中国女排主场,街道先后举办了万人长跑、千车巡游、广场欢舞等大型活动;为迎接北京奥运开幕,街道又组织举办多项声势浩大的青年志愿者大巡游宣传活动,在城乡造成广泛影响,使得运动健身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几年进行的创建体育先进街道活动,也成为宣传街道体育工作、巩固街道体育阵地的有效载体。一方面,吸引了社会各层面群众的关注,激发了人们的健身热情,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典型,以典 型引路,加大了普及社区农村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增强了群众体育的辐射力,带动了区域体育事业的发展。按照北仑区“创建体育强区”工作计划,街道制订了与之相关的工作目标,安排“创强”经费,派员参加省体育局组织的先进街道和先进社区培训班、组织有关干部赴体育工作先进的杭州市米市巷街道考察学习等等。还组织社区、农村相关人员参加“创建城市体育先进街道”业务培训,落实专人整理相关资料。现街道本级拥有体育档案资料25本,摄制完成新碶街道体育资料录像片1部,展览板12块。这次编撰的档案,我们采用了“对照目录”的形式,把考核标准和印证材料,在同一卷内对应出现,方便领导的考核、检查,同时也便于我们的查漏补缺,以便进一步的提高。
今年我街道创建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省的评审考核标准,为我们进一步规范建设体育设施,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也为我们更好造福于民,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机遇。
虽然我们作出了较大的努力,但对照省定标准,还存在很多差距,谨请领导斧正、指教。我们将以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的体育设施,提高市民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努力使街道的体育事业实现新的飞跃,在新的意义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造福于民。
第二篇:创建体育先进社区汇报材料
创建体育先进社区汇报材料
社区居委会自成立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讲话为指导,立足辖区实际,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以社区为载体,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组织的职能作用,•努力营造“广泛参与,强身健体” 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推进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
一、各级领导重视
1、成立了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体育爱好者为成员的体育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体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主持召开4次居民体育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社区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2、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体育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纪录册和健身人员健康档案。让社区的体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快速、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制定好计划,落实资金。
社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制定体育工作计划,使社区的体育工作按照计划要求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一年上一个台阶。同时给予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充分的保障。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二、场地数量充足,设施配套齐全
社区现在拥有水泥标准篮球场1个,健身路径3套,文体活动广场1个,排练厅1个,乒乓室1个,棋牌室1个,残疾人康复中心1个,多功能文化室1个,阅览室1个,并且与东南小学签订了体育设施共享协议,小学的体内体育馆和塑胶跑道向社区居民开放。根据社区内不同文化、年龄层次的要求,逐步完善了文体设施布局,加快建设体育基础设施,通过发挥现有活动室、体育场、健身路径等文体阵地和设施的作用,开辟更多方便社区居民群众活动的文化体育场所,形成以社区活动点为基础,辖区共建单位文体场所为共享资源的新型社区文体网络。为了更好的发挥文体设施的作用,社区切实加强文体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活动室、图书馆等场所的必要的设施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社区居委会在体育健身队和体育设施点配备了定点体育指导员进行专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体设施利用率。
三、不断创新载体,开展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内容新颖丰富。
社区联合东联物业等共建单位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活动骨干到现场进行指导和协调。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举办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社区凭着“科学锻炼,全民健身,活跃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宗旨,2007年1月举行了“与投资创业中心乒乓球联谊赛“,2008年8月举行了“迎奥运三人篮球赛”;2009年12月举办了“夕阳红杯”象棋争霸赛;2010年3月14日又举办了“好邻居杯”趣味家庭运动会,每一个活动都有声有色,趣味非凡。在全民运动的活动中,既让每位参赛者体验了运动的乐趣,也给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除了自己组织的体育活动,社区还积极参加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等举办的比赛活动,如排舞、腰鼓、气功、木球、飞镖、游泳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发动这些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社区许多热心人士和各楼幢居民的积极配合,组织参赛,把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到楼群和家庭,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在平时,我社区还利用节假期开展自娱自乐的太极拳、木兰拳、健身操等比赛。
2.加强社区文体队伍建设。
一是稳定加强文体队伍,社区现有广场舞队、腰鼓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木球队、气功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充分发挥群众各自的爱好特长,使他们在社区内外文体活动中得到交流和提高。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文体队伍的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在文体队伍中补充年轻、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居民的积极性,参与性。三是强化管理,发现和挖掘社区居民中热心于体育健身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组成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体育设施管理、体育健身活动策划组织、后勤保障等多种志愿者队伍,让社区中的居民共同参与进来。3.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社区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利用社区宣传窗、公告栏、阅览室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区文体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使社区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主人翁意识,吸引广大居民参与,特别是吸收体育教师、工、青、妇体育干部、离退休人员和体育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健身深入到社区居民之中,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
四、今后计划及打算
体育文体队伍、体育设施、体育管理人员的建设需要靠社区广大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来实现,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街道领导、和社区居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社区居委会将在下应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各项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及管理力度,紧紧围绕“《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提出的“到2012年人人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这个主旋律把体育健身活动贯穿于社区的各项工作中
去。社区居委会和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并紧紧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吸收新的体育骨干,充实较有实力的技术力量,使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
2.加强俱乐部体育指导员的管理,组织培训上岗,在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真正做到社区体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
3.继续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定期举办社区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
社区坚持把工作重心面向社区居民,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居民们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生活,提高居民文明程度,以实现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争取把东南社区建设成为有着强大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新型文明社区。
第三篇: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审汇报材料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概况
安徽##有限公司1951年成立,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的非国有股份制企业,现有职工2687人。目前是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协会行业百强企业,是省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
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
——行业的排头兵,在行业内具有技术进步示范引领作用; ——产品特色突出,主导产品品质优良,且为公司独有; ——企业工艺技术先进合理;
——人才资源具备实力;技术骨干在数次企业转制变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新一批知识型技术人才经过培养逐渐走上关键岗位;
——设备设施基础较好,企业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设备,包括进口小包装设备等,各类设备超过2000台套,多年的积累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目前通过的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包括: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HACCP质量管理体系
——GAP质量体系
2、企业在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截止2010年底,企业总资产49470.7万元,资产负债率65%,银行信用等级AA级。公司从2009年起,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
企业规模情况 行业 :全国百强企业
3、近三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
主导产品是省名牌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达49%。商标是省著名商标。公司生产技术在行业内具有较强优势。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数次荣获安徽省质量奖。
产品部分出口,出口地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49%; 2009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22%; 2008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20%;
4、近三年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
2010年:产品销售收入10683万元,产品销售利润总额151万元;(按照省审核计算方法,以产品销售利润减去管理和财务费用,下同)
2009年:产品销售收入10038万元,企业利润总额120万元;
2008年:产品销售收入9047万元,企业利润总额118万元。
5、近三年企业科技投入
几年来,公司每年按照不低于年产品销售额5%的比例拨给科研经费,并根据研发项目的需要随时下拨专项经费,同时,采取措施确保企业科技活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了技术中心各项研发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2010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535万元,较上年增长10%。
2010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535万元; 2009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482万元; 2008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454万元。
6、企业基地情况
2000年起,公司在全省同行业中率先开展基地建设,通过 10余年的不断努力,到2010年底,公司拥有基地共计25个,基地茶园面积达到4.4万亩,合作社社员总户数达到1.1万户
其中,经省商检局等单位审核认定的出口备案基地32个,面积12.1万亩。
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1、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
安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于2006年,由企业原生产技术科、实验室及市场开发部合并组建而成。属于企业二级机构,受公司总经理领导,企业技术中心主要职责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产品开发等。
自成立以来,企业技术中心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逐步添置了设施、实验仪器和设备,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办公系统,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至2010年底已达1363万元.2、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
企业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辖办公室、科技部、研发部、实验室和资料室等部门。技术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企业还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通过项目成果核算提成、专项奖励、奖金折股等形式,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科研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技术中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技术创新氛围。
3、企业技术中心的人才队伍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机构已经基本健全,技术中心职工人数达到155人,占全企业职工总人数(268人)的 20.5%,接近五分之一,各类研发人员常年保持在30人以上。中心工作人
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 6人,博士学位2人。
借助外部智力优势,技术中心着力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专家和一支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的科研骨干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跟着学等多种方式,企业科技人员素质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增添了企业科技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4、企业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产出情况。
成立以来,技术中心联合外界科研部门,共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35项,解决了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动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2010年,技术中心共实施项目12项,完成9项,申请获得23项产品设计专利。此外,一大批多方向课题处于立项和研发过程中,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并不断取得新的研发成果。
5、产学研合作情况
中心成立5年来,与本行业多家科研院所展开合作,更与%%%等单位签订产学研联合工作协议书,按照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创新合作关系。企业许多重要课题都是通过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开展的,成效明显。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行业专家
库和行业科技信息库,与本行业最权威和最知名的专家保持密切沟通和来往,及时获取最新科研动态和成果信息,通过与外界的多方合作,攻克了一批科研、技改课题,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安徽##公司认真分析企业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立足企业实际,着眼科学发展,确定今后五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做好传统产业、做大传统产业的要求,在提高产品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同时探索产品的深加工方式,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走科技兴企之路。
一是牢固树立和保持第一品牌。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做精做强产业。通过扩规模、强品质、树形象,合理提升产能,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效应,力争使公司成为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迈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二是着力打造现代化加工企业。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企业逐步向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迈进,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使企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
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依照建设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的要求,通过企业易地改造,建设清洁化加工厂,为企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条件和保障措施
根据分析,企业目前拥有诸多优势。在同行业中拥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设备设施优势等,只要对以上优势充分加以利用,扬长避短,就可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的保障措施包括:
实施品牌战略。按照现代化经营理念,着力打造品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内外销并举。巩固外销渠道,不断开辟内销新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做到科技兴企。以发展壮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为抓手,努力革新工艺,解决企业传统工艺科技含量低,不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以及食品行业面临的产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着眼于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壮大规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
3、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与拥有的产业技术等
科技工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发展成为隶属于企业又相对独立,服务于整个行业的技术研发中心、深加工产品开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储备中心。形成行
业内具有较高水平,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为支撑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技术中心成为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助推器,成为企业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关键部门。
要加强专利工作,积极申报发明专利,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国家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积极申报科学技术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4、对行业技术进步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例如&&&项目,运用数码照相比对、微电脑精确控制等高科技原理创新了***技术,以高效能机械替代手工作业,成为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工效大幅提高,安全卫生得到保障,在行业内树立了技术创新、以高科技推动产业升级的典范。
第四篇:争创省体育强镇汇报材料
争创体育强镇构建和谐**
**镇位于**市西南部,东邻**市**镇,南接****,西连***,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四面交通发达,正在建造中的**公路直接与***公路连接,镇域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多人。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3.1亿元,同比增长7.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44万元,同比增长8.2%。财政收入6100万元,人均纯收入7031元。**镇依山傍水,历史悠久,文体底蕴深厚,辖内有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市风景区青少年体育活动营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烧制工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繁荣我镇体育文化事业,我镇就把争创**省体育强镇当做重点工程来抓,在2008年到2010年合计投入了200余万元用于体育文化事业,文体工作有了显著改善。
现将我镇开展创建省体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保障体育事业发展
**镇自开始创建省体育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创建省体育强镇的工作,多次召开体育文化专题班子会
议。
(一)成立工作小组,确保组织领导。为了争创**省体育强镇,**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副书记和科教文卫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社会事业办、工青妇、老年体协、教育、企业等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镇体育指导站和镇文化站负责具体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常运行,保障了每创建工作环节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体育资金,提供经费保障。为了确保争创省体育强镇的经济有保障,镇财政办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2008-2010年我镇用于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逐年大趋势的增加。对于村级体育设施采取镇里拨一点、村里负担一点、民间集资一点的原则,积极落实体育资金,保障全镇体育文化事业有序开展。
(三)纳入党政工作议程,保证争创工作顺利进行。**镇党委政府将体育文化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争创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做以下工作:
1、将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
2、将体育文化事业经费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体育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3、落实体育文化事业人员编制,专职专用;
4、把基层体育文化建设列为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考核,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就很重视文体中心的硬件设施投入。
(一)完成镇文体活动中心的改建工作。2007-2008年共投入100余万元改建落成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镇级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如今,该活动中心的各类运动器具一应齐全,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内部配置有健身房、图书阅览室、排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活动室,并开通有二级信息共享工程,实行文化、信息等资源共享;室外建有门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健身园地和休闲绿地等室外活动场所。目前,文体中心的各类运动场所均对外开放,为**镇群众提供一个更为多样的体育场所。
(二)完成各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镇虽然地处山区,经济比较薄弱,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到2009年底,全镇16个行政村,村村达到文化阵地建设标准,村村拥有文体活动中心。
截止目前,全镇拥有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1个,篮球场51个(其中灯光篮球场10个,水泥篮球场41个)。门球场1个,乒乓球桌29个,室内健身房1个(跑步机10套、运动单车10套),健身路径20条,村村有老年活
动室、棋牌室。基本实现“那里都可以参加运动、那里都有运动人群”。
三、全民动员,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创建省体育强镇是一项形象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为提高全镇居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创建省体育强镇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创建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意见。
(一)通过全镇动员大会,号召全民关注。2010年6月10日,**镇召开了创建省体育强镇动员大会,16个行政村的主职干部、文体中心负责人,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会议。会上创强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宣传发动工作,强调创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干部都要认识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创强工作要有清楚的工作思路、坚强的工作措施、科学的工作方法。
(二)通过积极宣传,号召全民参与。全民参与重在宣传,我镇充分利用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横幅标语、宣传图画等多种载体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动员,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提升全镇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热情,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四、精心组织,丰富群众文体活动
(一)组织培养体育骨干,带动群众参与。要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就必须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要有更多的群
众参与活动,就必须要有体育骨干带头。2008年开始,**镇就采用了“村企文化互动,共建和谐**”的新措施。通过让**市华发家私厂与丽坞底村腰鼓队结对,**市伊美特服饰有限公司与临江村篮球队结对等8家镇级企业与8个镇级文体骨干队伍结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这些镇级文体骨干的文体水平,还解决了这些文体骨干的经费困难。除此,我镇还积极组织镇体育骨干参加省市级的各类培训,同时还多次邀请市级体育专家对镇级队伍进行腰鼓、健身操、太极拳(械)、竹板舞等培训。
截止目前,全镇拥有1级体育指导员1名,二级体育指导员8名,三级体育指导员22名。镇级体育队伍有老年气排球队、篮球队、腰鼓队、象棋队、乒乓球队等6支体育队伍。村级、企事业队伍达到30几支,总人数达到400余人,是我镇开展群众体育的骨干力量。
(二)组织多样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2008年,镇组织了“村企文化互动,共建和谐**”、秋满**环湖游、“迎奥运、健步走”、健身腰鼓赛、诸南四镇篮球赛;2009年组织了全民健身活动、庆元旦乒乓球赛、迎新春篮球赛、象棋赛、太极拳赛;2010年举办了镇太极拳比赛、庆元旦象棋赛、老年人跳绳赛,在9月份还将举行**镇第一届全民运动会和举办市龙舟比赛。这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体育比赛的举行,有力的推动了全镇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开展大型群
众文化体育活动积累得了不少的经验。
五、加快发展、构建和谐**
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有力的推进了**镇的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50%以上,老年人更是超过了60%。每日清晨和傍晚,在**镇的各个行政村的体育公园或者广场上,随处可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体育健身已成为**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她已经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还成为**人增进亲情友情的沟通桥梁,更是构建和谐**的一部分!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和全镇人民共同努力下,**镇全民体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步迈进。但我镇的体育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机制,不断深化,克难攻坚,努力使我镇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省体育强镇。
**镇人民政府
第五篇:创建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创建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体育优势。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5个,学生1166人。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有两片塑胶篮球场、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和两片塑胶排球场以及传统游戏区和棋类活动区等。近年来,学校以“外塑形象,内重质量,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为办学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德育工作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兴趣小组为延伸,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爱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法制教育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苏州市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太仓市文明单位、太仓市常规管理一级合格学校等。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学校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新课程标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健全组织机构,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体卫工作领导小组,胡莉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学校体育工作,在每一学期期初都要及时制定出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案,把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列入学校工作大事记。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学校领导能够积极深入第一线配合体育教师做好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并能定期组织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阶段性要求,从而使得体育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二、注重师资建设,打造一支精干的体育教师队伍
学校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按照中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配齐体育教师,并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目前,学校专职教师6名,兼职体育教师1名。所有体育教师均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
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及业务素质。
1.参加校内外政治学习,提高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树立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一部分、并为之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崇高品质。
2.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新教改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体育新教改精神、理念的把握及运用深入,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学更要贯彻课程改革实施的意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上课水平和工作能力。
4.依托城厢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班,不断为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铺路搭桥。
四、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严格贯彻执行“三五一”,推动了“二操一活动” 的有序开展。
学校将贯彻执行“三五一”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每天广播操都有红领巾值日岗检查记录,每周评比一次,使各班主任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抓好课间操及眼保健操工作。本学期为配合全市广播操比赛的进行,学校加强了练习的力度,广播操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夺得全市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后学生做操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
同时学校坚持每天三点二十分后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能坚持以体育活动类为主,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抓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课内外紧密结合,以活动促教改是我校体育工作的另一个出发点。近年来我校一直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小型竞赛为契机,开展月月赛活动。充分调动师生们的积极性、责任心,尽量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比赛中去,普及、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特别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远动开展以来,我校能认真实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依托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三项运动会、“城小之最”擂台赛、百人围棋邀请赛、象棋挑战赛等各类大型体育竞赛,形成了具有我校体育特色的大课间文体活动。让每个学生真正投入体育活动中去,确保了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积极开发和推进“吴地民间传统游戏”,撰写校本教材,每年举办传统游戏节,倡导学生在传统游戏中飞扬。为此新华日报进行了独家报道。
六、积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上报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我校每学年都会制定出详细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练习和测试,体育教师切实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测试、登记工作,做到高要求、高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七、认真抓好各业余训练队伍的竞训工作。我校是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多年来我们建立了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认真抓好田径和球类的训练。并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四落实。建立田径梯队,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为以后的比赛打好基础。并有计划地积极参加上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同时学校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学习及外出比赛文化课的安排,建立了校级代表队档案库,对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储存,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传统校工作的有关统计资料。
八、重视场地器材建设
学校具备完善的场地器材设施,体育经费有保障。学校的体育器材符合国家体育器材配备的标准,以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开展田径传统项目课余训练的需求,并定期对场地设施保养维修,确保场地使用安全。学校的体育经费由体育俱乐部开支,其比例超过教育经费支出总量的2%,对田径传统项目的训练、竞赛以及带训教师的补贴经费专门拨款使用。
九、主要成绩:
2003年太仓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冬季三项比赛团体第一,体育总团体第一;
2004年太仓市全民运动会田径比赛团体第一,体育总团体第一;
2005年太仓市女子篮球比赛团体第二,市冬季三项比赛团体第二,体育总团体第二;
2007年太仓市体育总团体第三;
2008年太仓市全民运动会田径比赛团体第二,体育总团体第三; 2009年太仓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二,体育总团体第三。
十、今后打算:继续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