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8:3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第一篇: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2011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

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 周耀生

(2011年1月25日)

2008年以来,杨凌示范区按照示范推广的总体要求和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利用全区所有耕地,规划建设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一、主要做法

1、高标准规划,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初,邀请专家深入调研论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一心一轴八园”的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布局发展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精品苗木、小麦良种、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养殖等八类产业。在建设中,坚持先规划后流转,土地流转跟着规划走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避免了土地流转的无序性、盲目性。

2、建立土地银行,创新土地流转新模式。在不改变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通过组建

土地银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的性质是在村两委会领导下由农民自发成立的一种公益性农村经济组织,主要职责是为园区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流转服务。

具体做法是,由农户选举产生土地银行理事会、监事会及理事长、监事长;农户与土地银行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书》,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土地银行,带地入社成为会员。

土地流转的主要程序是,土地银行和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书》,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土地银行,即“存地”;土地银行和专业合作社、入园企业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合同》,将土地对外转包和租赁,即“贷地”;土地银行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地租并按与农户的协议书兑现到户。

为了确保土地银行规范运作,示范区、杨陵区制定园区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保障;乡镇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落实专人管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设立专户监管土地租金的收取和发放,协调、指导村土地银行开展工作;村两委会负责对土地银行进行监管,协调处理土地银行和专业合作社、入园企业的矛盾纠纷。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动力。2008年以来,由政府出资,先后分六批次组织近千名农民到山东寿光、北

京等地考察学习现代农业,激发群众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的热情;出台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办法》《园区土地流转有关问题的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使他们成为园区建设的主体;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使农户广泛参与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使农民成为园区的生产主体。截止目前,共组建土地银行36家,流转土地3.5万亩,涉及农户8767户,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26个,带动1万余农户发展八类产业。同时,统一确定了每亩每年700元的土地流转价格,并每4年递增10%。成立了区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仲裁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处理土地流转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多渠道增加投入,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农户自筹、银行贷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累计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加大了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了农户建棚贷款贴息、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等政策,两年来,共发放设施农业贴息贷款3500万元。截至2010年年底,园区投资累计达1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亿元,撬动企业、农户投资9亿元,占园区建设总投资的75%以上,较好的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为了促进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

设施农业发展办法》、《园区土地流转有关问题的规定》等政策,对在园区建设中土地被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全部租用,且不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户,一是按照人均0.3亩耕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分地每年补贴80斤小麦、80斤玉米;二是男年满60岁、女年满55岁的农民,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60元;三是由政府代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自筹部分;四是其子女考上专科院校一次性补助2000元,本科院校一次性补助3000元;五是免费提供技术和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六是由政府按照每亩200元的标准,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造成损失不能支付地租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或企业,从风险基金中支付租金,保障群众利益。

二、土地流转带来的主要成效

1、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通过土地规模经营,真正实现了把成果展示在大地上。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等核心园区已基本建成,成为集聚、展示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标准化生产园和种苗产业园八类产业已发展到5.28万亩,占到园区总面积的53%以上,全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调整。一批专家在园区建立了研究实验和项目示范基地,省果树中心、省油菜研究中心、宁夏林业研究所、台湾今日花卉集团、秦宝牧业等国内外3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了科技聚集效应。八类产业均采取“公

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促销售,基本形成了从技术、生产、加工到物流的产业链条,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2、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06年至2008年,全区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03元,增幅10.3%,低于全省15.2%和全国13.5%的同期增幅。2009年以来,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区农业产业开始向种养结合、农工并举、高产优质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8元,较2008年年均增长1196元,增幅22.7%,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3、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土地流转调节了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促进了农民就业转移。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从事二三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聚。另一方面,现代农业产业和入园企业对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增长,使一部分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通过园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两年来,新打和修复机井112眼,铺设输水管道171公里,水泥硬化道路 78公里,架设变压器81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结合农业园区规划和土地流转,调整村庄布局,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为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增强。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

和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杨凌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批次、5万多人次党政领导和农民群众来园区参观学习,接待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100多批次来园区采访报道,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现代农业示范推广格局基本形成。

杨凌示范区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仅仅只有两年多,土地银行这种流转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在运行机制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按照“扩展规模、提升水平、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基本建成”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陕西乃至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8月中旬,天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该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赴全椒县考察学习。调研组通过研讨,对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通过成立组织出台政策,建立机制,培育典型和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专题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共流转土地8.5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0%,其中近二年流转的土地占总数的80%以上。

调查表明:天长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地转包;二是土地出租;三是土地入股。除此以外,还有土地转让、土地互换等其它形式。

该市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已由过去农户之间的转包为主,逐渐转变为转包、互换、出租、转让等多种形式并存,流转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在全市流转的8.58万亩土地中,转包、出租、入股、转让、互换五种形式都有,其中转包、出租和入股共8.17万亩,占95.2%,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二是流转主体多元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户之间,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全面参与,使农村土地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据统计,目前流入种养大户的土地有3.5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1.6%;流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2.05万亩,占23.9%,流入到农业龙头企业的有0.35万亩,占4.1%。三是流转面积规模化。土地流转由以前的分散零星流转开始转向规模集中连片流转。据调查,全市涌现出以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为主体的100亩以上种养殖大户1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土地流转的有17家,流转面积2.05万亩,仁和集镇的芦龙农事服务合作社、金集镇的益民新型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3000亩,种植大户承接流转的有159人,面积3.57万亩。承接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有6.5万多亩,占总流转面积的76%,其中500亩以上流转的达到33957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0%左右。仁和集镇的宣有林、冶山镇的张献国流转土地超过5000亩。四是流转程序规范化。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加强宣传、搭建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土地流转程序进一步得到规范,基本做到土地流入流出有申请、村组有审核、市镇有备案。据统计,2009年全天长市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946份,合同面积达47260亩,占2009年总流转面积的83%,基本上采用了统一提供的规范性文本,土地经营权证、流转合同都在镇土地流转中心备案存档。五是流转服务组织化。随着市、镇、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天长市土地流转已经开始由自发、口头形式向规范化、组织化发展。目前,该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刘荣祥同志为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组,挂牌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15个镇(街道)都成立工作领导组、土地流转中心和管理办公室,各镇行政服务大厅增设了服务窗口,各村(社区)都配备了土地流转信息员。据统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人员已经达到260多人。

二、土地流转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1、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后,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了土地种植面积。仁和集镇芦龙农事合作服务社集中流转土地近3000亩,通过小田改大田等措施对部分土地进行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近25%。

2、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满足了一部分有技术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大户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聚,扩大了规模经营面积,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大通镇的项永祥户原是跑运输的,积累资金后,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建成了我市新兴的蔬菜规模生产基地。冶山镇张献国办企业有了一定的积累,便弃工从农,今年租赁流转后的土地5000多亩,除了进行水稻、玉米种植外,还引进了太空莲蓬、油桃等经济作物,引领当地农民向高效特色农业方向发展。

3、增加了农民的直接收入。天长市绝大多数土地流转费在每亩500元左右,国家有关惠农补贴仍归农民享有。因此农民把土地流出后,不但在农田方面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且可以安心地经工经商,或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企业就业。金集镇益民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有700多户农民入社成为社员,将2468亩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可得到450斤稻谷,而且还可以参加合作社的保底分红,部分农民平时也可以在合作社做工获得一定的报酬。入社社员年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务工经商、外出打工户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

4、培育了新的经济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实力的种养大户为主的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涨,土地股份合作、农事服务等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永丰镇的华福昌户,2009年从市良种场流转土地504亩,与有关企业实行订单生产,一年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

5、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既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又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人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据统计:全市2010年离土不离市的农业劳动力约12万人,占全市农业总劳动力的38%。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该市的工业和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从而加快了全市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目前,大多数农民恋土情结较浓,加上各项农业补贴,土地收益得到提升,农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贵。即使外出务工、经商,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从而限制和影响了土地流转。

二是个别镇村认识不到位。一些镇村干部对于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流转机制不够完善。有的镇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双方的管理约束机制、调解纠纷仲裁机制等不够完善。

三、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责任,调动镇村干部积极性。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中,镇村干部的作用发挥非常关键。他们熟悉农户家庭现状、当地的产业特点、劳动力的流动状况、农民的思想动态,做工作的针对性强。因此,各镇(街道)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把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一些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落实镇村干部工作责任。建议市委、市政府考虑拿出指导性计划,分解到各地并列入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

2、加强宣传,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一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宣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典型,使土地流转的基本政策、原则、程序家喻户晓,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二要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可以利用的资产,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运作土地的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合理、健康、有序开展。

3、强力推进,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根据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一要大户示范带动。大力培育种植、养殖大户,依靠大户的示范效应,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二要合作社合力带动。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三要招商引资带动。建议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对接,互为促动。要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我市兴办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四要科研单位带动。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市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租赁农民土地,建设产业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此外要鼓励有一定规模种植和养殖的大户和合作社挂牌成立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为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4、完善机制,提高土地流转服务水平。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土地流转信息员的作用,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做好土地流转的信息搜集发布、政策咨询服务、流转价格评估、合同审查备案和档案管理等工作。二要加快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和仲裁机构,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制度、纠纷调解和仲裁制度等,以解决“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第三篇: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产业发展(模版)

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产业化发展

2009年我市制定《北海市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方案》和《北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方案》,目的是提供优惠政策,加快我市土地流转,促使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今年,市农机局经过专题调研,认为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

一、土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

农机化与土地流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农机化的强力支撑。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的快速进行。

当前,我市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土地分散,也就是土地凝固在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手中,土地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经营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农机化作用发挥受到制约因此,要实现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经营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是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机化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其他省市土地流转的新做法

近年来,山东、河南等省份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流转模式,提高流转效益,走出了一条土地规模化、农业集约化经 1

营的新路子。例如山东省莱芜市实施“企业+村级组织+农户”的租赁合作模式,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镇村组织租赁农民土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后的农民除土地流转收益外,还可在基地打工赚取劳务收入。这样推动了土地向特色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土地流向了龙头企业和民营大户。又如,河南省安阳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向种植能手、规模经营大户的集聚。截至2011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72万亩,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大厅40个。其中汤阴县琵琶寺农林生态园由个人投资一次性承包流转土地6900亩,发展起了生态休闲农业;安阳县辛村乡农民康伟承包1100亩土地发展起了粮食规模经营,这样的规模经营大户在安阳还有很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由传统家庭经营向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转变。

三、广东省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典型案例

(一)公司概况。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筹建于1999

年,正式成立于2006年元月,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加工、贮藏、配送和销售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企业,主要从事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建有大型空调低温加工车间、低温运输车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机械研发中心、年产2.5万吨的有机肥料厂。2008年,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积极引进了这家公司在当地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公司现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个,租用土地面积2万多亩,实际种植面积5千多亩,生产基地分别分布在韶关、惠阳区永湖镇、惠城区、惠阳区水口镇、惠东县白花镇,以及深圳坪山种苗基地(现代化大棚)。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成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是“惠州市最具竞争力50强上榜企业”,其生产的“四季绿如蓝”蔬菜更是远近闻名,好评如潮。

(二)公司经营模式。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产、供、销”一站式经营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连结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惠阳区乃至惠州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公司与农户密切合作。公司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出让土地的农户自愿填写土地流转委托书,以村组为单位签定土地租用合同书,承租后给予农户合理的补偿。土地未流转前,农户每户年收入仅有1万元左右,土地流转后农户收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年户均增收约2万元。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

四、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后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部门支持,强化土地流转服务。要求各涉农部门结

合各自业务范围,积极推动具有业务特色的土地流转。强化土地流转服务,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保障活动。例如加强技术指导。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种粮大户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田间管理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把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资及时送到广大农户及土地流转大户手中。

(二)加大资金扶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财政部门应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专项资金,并制定若干扶持奖励办法,例如:对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且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业主(流入方),按每亩50元一次性给予补贴,同时还可享受政府已出台的其他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对引进规模经营100亩以上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对业主租金按实际支付金额的8%-15%进行补助,对业主基建按总投资的10%-20%进行补助等。

(三)成立中介服务中心,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我市应成立土地承包流转中介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托管中心,并在各县城设立相应机构。开通相应的信息网站,提供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办证流程、转出信息、土地求租等多方面的内容,方便土地流转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四)建立土地流转项目储备制度。建立待流转土地项目和拟流转土地业主信息储备库,对土地流转项目进行筛选和包装,收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互联网、各类媒体上发布农用地流转供求信息。

(五)打造规模经营示范基地。建立一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示范基地,以期通过试点示范,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和项目,如国发公司的珍珠深加工项目和金品公司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等,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发展机制,制定和落实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施办法及优惠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

五、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土地流转中的重要作用

农机化在我市土地流转中起到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但我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还较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还有待提高。我们要通过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农机化在土地流转中发挥更大作用。

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机化发展机制。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因地制宜,尽快依法制定关于加快北海市农机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把推进农机化纳入北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提高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市农机化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市财政要设置农机化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50-100万元,并根据财政收入增幅比例每年以5%-8%的速度增加投入,用于推广农机具的购置补贴配套资金,逐步改善基层农机推广、管理、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2、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政府要因势利导,建议出台更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从事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个人或组织给予作业补贴、燃油补贴、购机累加补贴等政策倾斜,引导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集中,鼓励农民推行作业“五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收割,促进生产标准化,为农机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3、大力培育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一是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向农机大户倾斜。二是充分利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机学校这两块培训阵地,培育新型农民。要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作为培育重点,加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作业服务水平。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的作用,积极带头组建片区服务实体,整合农机资源,扶持和引导农机大户联合,组建农民需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组织、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把服务重点由单纯的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规模经营发展,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第四篇:推进土地流转 加快农村发展

推进土地流转 加快农村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于加快农村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转主体混乱、流转过程自发无序、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强管理和服务,探索多种土地流转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进行,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应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严格程序、做好服务,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基础作用,维护土地产权人利益。同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在不改变农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

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多种形式。

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土地合法流转。对土地制度改革,《决定》明确提出“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从我国立法实践来看,许多重大改革举措都是由群众首创开始,既而制定政策,经过试点与修正,最后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保土地流而有序、转而不乱,就要适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应将《决定》关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内容,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落实。同时,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保证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解除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决定》要求,“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体系,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是农民放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前提。农村社会保障能否有效推行,关键取决于有没有可靠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采用个人、集体、政府三者分担的方式,解决农民的投保资金问题,扩大农民参保规模。同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保障,最终实现被征

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民能够顺畅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条件。应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将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纳入城镇居民进行管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取消农业户口试点,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户籍壁垒逐渐被打破。下一步,应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登记为主要形式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土地顺利流转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应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并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同时,积极为转移出来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包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等等。

第五篇: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一日

为加快“十二五”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精神,结合宁波实际,现就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在全面建成“一区二十园百基地”的基础上,按照“拓展基地,提升功能,创新服务,生态

循环”的要求,以“五提升一拓展”为重点内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点面结合,产业联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精良化装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循环利用和社会化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目标要求

从2011年开始,争取用5年时间,全市建成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提升40万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20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生产设施完善、产品优质安全、集中连片的6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设施装备先进、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1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

特色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产业布局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化发展要求,明确我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布局为“一圈”、“两带”、“四区块“,即围绕中心城区分布的“都市农业圈”;分布在四明山、天台山脉沿线的“生态林特产业带”;分布在象山港、三门湾、杭州湾沿岸的“水产养殖产业带”;分布在余姚、慈溪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宁海、象山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姚江、奉化江两岸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环象山港滨海小平原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按照“种养结合、合理布局”的要求,在种植业区域合理配套布局畜牧产业。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按照现代农业物质装备要求,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土壤肥力较大提升,农业节水技术普遍应用,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实行机械化。现代农业园区内,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其他主导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标准化钢棚等设施面积达到20万亩,喷滴灌面积达到40万亩;畜禽饲养设施水平达到90%以上;水产设施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

——农业科技水平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具有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力量,具有相应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场所。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主要农产品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以上要求。种苗统供和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作物单产和畜禽个体生产能力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组织经营制度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内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利益联结紧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联动,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园区与加工配套。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0%以上,其中土地流转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品牌率达到100%;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处理率达到65%以上。

三、建设重点

(一)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把提升设施装备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按照沟、渠、路综合配套要求完善基础设施,使粮食生产功能区排灌通畅,道路布局合理;实施地力提升工程,使功能区田块全部达到粮食高产的一等田要求。按照高效、生态、循环要求,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合理配套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主导产业示范区着重完善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和喷滴灌等生产设施,畜禽排

泄物、养殖污水及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农产品冷链保鲜及分级包装等设备。特色农业精品园着重发展标准钢管大棚及连栋大棚、智能化温湿调控设备、肥水同灌、工厂化养殖、智慧农业及种子种苗工程等设施装备。大力引进推广育苗(秧)、耕作移栽和收获等新型、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引进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建立产地农产品检测站。

(二)提升科技带动能力。把提升科技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支持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推广核心区,加快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大新品种引进和繁育力度,在提升“甬优”系列杂交水稻育种基础上,积极开展蔬菜瓜果(水果)、畜禽、水产等育种平台建设;加快以工厂化育苗、大棚育秧等为重点的种子种苗生产企业发展,由供种为主逐步转向供苗为主,形成区域性的种子种苗产业化体系。加快实施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双千”工程,加

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培训,积极培育粮食科技示范场(户),广泛开展高产示范活动,实行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不断进行农作制度创新,探索种养结合、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万元亩值”高效种养模式。以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栽培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内标准化生产实施率达100%,投入品使用、日常生产管理全面实行田间档案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监测,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培育现代农民,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要引进高校毕业生1000名以上,其中每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人员配备达到2名以上。

(三)提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把提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循环农业的重要节点,以提高资源

利用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全面提升循环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在环三门湾、象山港、杭州湾和四明山区域,着力构建“两翼三区一核心”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农林牧渔各产业间“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有机衔接、多元循环模式,实现产业间和园区(区域)内循环。建成1个以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3个以上循环农业示范区、20个循环农业示范项目、50个循环农业推广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园区内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沼液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把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环节。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土地(林地)流转有形市场,以委托流转、土地(林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林地)经营权流转,创新经营形式,加快发展现代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后处理能力,完善冷链系统,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贮运保鲜能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鼓励申报各类名牌,加大品牌培育,促进区域化品牌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完善网上销售服务,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培养扩大农村购销员和农业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以超市连锁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化体系。

(五)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把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健全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子种苗供应、代管代收、农资经营、融资担保、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动物防疫、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实行农业生产环节统一服务。鼓励服务关键环节外包,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服务方式,大力推广“五统一”服务模式,完善内部组织制度,规范合作组织运作,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水平。每个主导产业示范区要求建立1个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要达到100%。

(六)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布局和规划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产业优势,整合休闲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观光游、采摘游、农耕生活体验游等,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项目开发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扶持政策共享。以休闲农业发展为依托,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相结合,与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省级林业观光园建设相结合,打造休闲农业发展精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科技等手段,充分发挥政策驱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南三县”园区项目专项补助市财政、县(市)、区财政资金比例为7:3,其它县(市)、区为5:5。

整合现有各部门农业扶持资金,农口各部门用于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大部分要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循环农业、节水农业等项目资金要重点倾斜到现代农业园区;农机补助资金要重点投到现代农业园区的服务组织和装备建设。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申报的园区进行综合评估后立项,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建设主体加大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金融部门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和优惠政策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农业生产抵押贷款有效方式,切实解决现代农业建设资金贷款难问题。

(二)加强项目管理。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实施、滚动建设、逐年建成”的要求,把原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对基地和科技园区的提升,建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

园区。农、林、渔各产业局及农机部门要根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及原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负责编制好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牵头拟定项目立项指南和实施办法,组织对项目的审查和立项。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编制好辖区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和分实施计划,并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对创建成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将给予表彰。

(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十二五”期间农业转型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地要明确目标,统筹协调,制订规划,细化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各部门要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强化服务,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和审计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农技(林技、渔技、农机)人员联园区制度及专项考核制度,严格项目建设内容,加大对项目的检查、考核、监督力度,切实抓好从立项

到验收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对管理和建设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信息化管理。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列入政府考核内容,对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成绩突出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实施办法由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订下发。

宁波市农业局代拟

下载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农民增收

    辽宁: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简称“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全省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

    关于加强土地流转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分析(范文大全)

    **市地处浙东沿海,在百强市中名列前茅,然而,**认为,**有87万农村人口,占户籍人口的85%,65万亩耕地中54万亩是农户承包耕地,发展现代农业功在千秋,土地流转工作则是基础工程,要抓早抓......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园区两年大总结)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杨凌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批复》精神,按......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灌涨镇立足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人力优势和资金优势,围绕"引项目、建园区、兴产业、富农民”的工作思路,以发民现代高效农业为核......

    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派出机构、各部门:为加快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示范和......

    依托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样例5)

    依托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是民勤惠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玉文,今天能与各位领导、专家在这里就土地流转与高效设......

    湖南永州: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引领永州现代农业发展

    湖南永州: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引领永州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3-8-27发布人:网站管理员来源:红网浏览次数:1 昨日上午,市委书记陈文浩在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调研时强调,充分发挥国......

    在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动员会上的发言

    当好“六大员”建设精品农业示范园 ---在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动员会上的表态发言 **镇镇长*** (2012年4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镇建设首兴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