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应确保弃儿免受二次伤害
政府应确保弃儿免受二次伤害
李力言
2013-01-06 16:15:14
来源:观点中国 2013。01。06
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弃儿收养制度,立法确认儿童的福利待遇,以确保那些被抛弃的儿童不再受到“二次伤害”。
5儿童垃圾桶里死亡事件刚过去不久,兰考火灾又导致7名弃儿死亡,重复性的惨剧暴露出儿童福利的脆弱不堪。无论是流浪儿童还是被收养的弃婴,在缺乏严密规范化的制度保障下,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利很可能因各种纰漏陷入危险困境。
责任的判定与追问是对死者的告慰。任何一个悲剧,如果它背后的普遍性规律没有被发掘出来,其教训就不可能真正被后人吸取,造成悲剧的普遍性病灶就难以被彻底根除。从这个意义上看,兰考火灾触及的不只
是人性的本能与政府的懈怠,更有隐含在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因素。
没有数据显示到底有多少弃婴被收养,根据我国每年出生婴儿缺陷率高达13‰—14‰,以及弃婴收养已占所有收养80%以上,这一数字应该不少。有记者就发现,兰考还存在其他一些民间收养弃儿的家庭。巨大的弃婴和孤儿群体,需要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救助,其中的责任划分、执法监管、程序规范、条件保障等等,都有待人性化的制度作支撑。
遗憾的是,面对大量弃
婴事实收养现象,我国弃婴收养制度和儿童福利立法严重滞后,相关保障设施和专职机构及其监管职责近乎空缺。收养法为倡导社会爱心、为国家分担负担,特别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弃婴可不受“收养一名的限制”,但这种鼓励公民收养弃婴的立法,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造成弃婴收养主体不合格、程序不规范、抚育不达标、监管不及时等问题。
在规范不清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弃婴收养往往采取默许或放任态度。如此次事件中,之前16名弃婴
被袁厉害收养后又送人,民政局对这些孩子的下落不知所踪,对存在争议的收养人是否卖婴牟利也不作调查,缺乏基本的监管;袁厉害收养的弃婴死亡率高达30%,折射出政府资助和福利保障严重缺失。因此,破除悲剧的体制性缺陷,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弃婴收养制度,立法确认儿童的福利待遇,依法规范民间弃婴收养各方的权利义务,确立政府部门严格的监管体系,以确保那些被抛弃的婴儿不再受到“二次伤害”。
第二篇:确保食品安全 完善政府职责
确保食品安全 完善政府职责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百姓的健康,人心安稳,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的进步,本着节约成本,简化程序,鼓励企业信心的目的,政府曾经提出食品免检政策,然而今年来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使政府重新审视直至最后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这一政策法规的改变,揭示出政府与与时俱进的政策制定方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及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目前免检制度的废除,在短时间内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某些政府会借质检由头实行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其他省市同类产品的进入;在检验工作中由于一些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造成公权力滥用的情况发生;繁琐的检验程序给企业带来不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免检制度的废除势在必行,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免检制度实质上是国家为企业做出担保,使不同企业处在不公平的竞争之中。从社会角度来讲,近年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免检产品大大存在,造成人们对政府制定免检产品制度标准的怀疑,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此废除免检制度是正确的,切实将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政府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多方努力,多管齐下,责任落实,行之有效。
一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使食品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推进食品安全的法制建设。制定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检验检测标准,积极探索标准化检测程序,完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与管理,不致形成政府监管缺位。建立从源头抓质量、全过程监控的监控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检验机构建设,提高质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各级检验机构的建设,对质检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产业新产品的质检要求。各级工作人员要贯彻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在工作中摆正位置,端正态度,认真做好质检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对发现违规行为,立即查处,绝不姑息。
三是倡导社会监督,增强企业责任意识,调动各方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监督氛围。引导各个企业规范自身行为,重视产品质量,以新技术和新产品获取利润。鼓励消费者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开展听证会,信箱制度听取各方意见,使群众参与到其中,以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新时期我党和政府更应重视的一项工程性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政府监管职责,提升执法能力,倡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共建设和谐稳定的食品安全机制,才能是人民放心,安心,才能有助于社会的生产发展,不断进步。
第三篇:铁路旅客遭受意外伤害应如何索赔
铁路旅客遭受意外伤害应如何索赔
发布日期:2004-09-1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铁路旅客在旅途中遭受意外伤害,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并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旅客往往不知道如何索赔,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因此学会如何索赔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旅客一旦受到意外伤害时,应当立即告知铁路工作人员请求救助,并要求其作出书面记录。旅客有权要求铁路工作人员按照铁道部《旅客人身伤害及携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检查旅客伤害程度,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调查意外伤害的发生经过,作出详细的书面记录,并收集不少于两份的受害人、同行人、见证人的证明材料。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得到及时的救助,也可以使铁路工作人员尽早发现问题,防止更大的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也留下了经过双方认可的第一手资料,避免将来旅客索赔时与铁路运输企业就损害事实产生分歧。
二、保存好相应的证据材料,如车票、现场目击人的证言、医疗诊断证明和检查治疗费用的单据等。车票是证明旅客与铁路运输企业存在运输合同关系的有效证据,医疗诊断证明是证实旅客是否受到伤害及损伤程度的必要证据,而检查治疗费用的单据更是确定索赔数额的有力证据。缺少这些,就很难向铁路运输企业索赔了。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把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以便更充分地证明所受伤害的真实性。
三、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解决赔偿问题。旅客可以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与铁路运输企业积极配合、协商处理并尽量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减少损失,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讼累。
四、诉诸法律。在协商未果或旅客不愿协商解决的情况下,旅客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铁路运输企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在什么情况下,旅客有权向铁路运输企业请求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人身伤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上述法律均规定了对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旅客人身伤亡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即旅客在运输中出现伤亡,只要不是“不可抗力或者旅客自身原因造成的”,不论铁路运输企业主观上有无过错,旅客均有权向其请求损害赔偿。
2、应列谁为被告
《铁路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铁路运输企业是指铁路局或铁路分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一条规定:“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据此,旅客因遭受意外伤害起诉时,应列给自己造成损害的铁路分局为被告,而不应列铁路分局下属的车站或客运段等单位为被告。
3、应向哪个法院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管辖范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旅客遭受意外伤害的,可以选择到意外伤害发生地、铁路运输企业主要营业地(铁路分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铁路运输法院起诉。
4、请求损害赔偿的范围。
客有权请求铁路运输企业赔偿因遭受意外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旅客死亡的,旅客的法定继承人有权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同时,不影响旅客按照国家有关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规定获取保险金。
第四篇:政府应如何面对新兴媒体
政府应如何面对新兴媒体
信息社会,博客、微博、播客、论坛、贴吧、搜索引擎、网站、网络报纸、移动多媒体、虚拟社区等以数字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媒体浪潮扑面而来。强大的交互性和内容聚合的爆炸式传播效果为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新媒体给中国政治领域带来的不仅是新的话语方式,更促使政府施政与民主监督方式发生变化,迫使官员与百姓互动方式重塑。有效利用新媒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塑造信息时代政府新的形象,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善用新媒体平台,积极推进信息公开。
对政府部门来说,目前的一个当务之急是善用新媒体,借用新媒体的平台来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公信力。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当通过公开执法文件、执政程序、决策信息等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让公众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在借助新媒体推进信息公开方面,应该说,政府网站是一个最佳的窗口。必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政府网站等新媒体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基础工作。同时突出重点,增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金分配、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工作的透明度。其次,借助新媒体平台,建立对话机制,推进民主决策。
新媒体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双向沟通方式,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好这一新的沟通媒介,建立起网上对话协商机制。
在信息社会,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征求民意,往往能对决策的民主科学、正确有效起到重要作用。在善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对话机制、推进民主决策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更加积极、常态化地与网民进行交流,倾听网民的心声,回答网民的提问,接受网民的质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以消除误会和隔阂;二是各级领导干部应主动利用各种新媒体,更加方便快捷地与群众沟通,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将个人网页、博客、微博公之于众,让网民随时登录访问、畅所欲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三是各级政府网站所开设的互动服务类栏目要做到认真回应群众诉求,让群众提出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最后,重视网络民意,推进网络监督。
2003年,由网络引发的“孙志刚事件”和“宝马撞农妇案”的热烈讨论轰动全国,并最终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改进。其后,通过互联网,广大网民参与传播了重庆钉子户事件、山西黑砖窑案、华南虎事件、厦门PX事件、躲猫猫事件等影响深远的重要媒介事件,新媒体传递出的网络民意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重大力量。
网络民意的实质就是人民监督政府,一系列热点事件的出现,无一不是对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批判与谴责,无一不是对弱势群体的声援和同情,也无一不体现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敏感地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掌握社会动态,科学分析网络舆情的性质,通过论坛跟贴、网络发言、手机信息、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正确权威的信息,用网民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通达社会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从而掌握网上话语主动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毋庸讳言,在当前的监督机制中,仍一定程度地存在“由上而下的监督乏力,由下而上的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网络监督正是现有监督机制的重要补充,也是落实群众监督权的直接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中纪委网络举报平台、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平台的开通,加上众多民间监督网站的出现,新媒体已逐渐成为监督执政官员的主流方式。在利用新媒体推进网络监督方面,政府监督部门、纪检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随时注意收集各大网站和论坛中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信息,第一时间回应网络曝光的问题等等。
(学习时报 2011年05月18日 刘永纯)
第五篇:充分发挥督查作用确保政府决策落实
充分发挥督查作用确保政府决策落实
政务督查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政府决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将决策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升督查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督查部门的作用,不仅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领导重视、全力支持督查工作是前提
目前,一些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履行职责不力,政府决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和行政效率,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成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障碍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加强教育、管理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必须加强督促检查。通过督促检查,加大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办事拖拉推诿等问题的力度。因此,必须从保证决策落实的角度去重视督查工作,切实把加强和改进督促检查工作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机制和手段之一来抓紧抓好。
督查部门除及时办理各级领导批办的专项督查事项外,很重要的督查任务就是对县政府各个时期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进行跟踪、督查和反馈,使领导及时了解决策和重要部署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此,领导要全力支持督查部门工作。为使督查室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的决策动向,县政府明确规定,督查人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以及其他需要参加的工作会议,督查室要在3日内根据会议精神做出督查方案并进行跟踪督
查,增强了督促检查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为保证政令畅通,树立督查工作权威,要求督查室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目标进行审核把关,并全程参与对全县乡局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增强了各单位领导干部抓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责任、健全督查网络是基础
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往往需要有关方面的共同完成。要提升督查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督查作用,必须健全督查网络,强化各方面人员的责任,形成抓督查的强大合力。因此,我们按照分级负责、分流承办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领导分工负责、职能部门归口承办、办公室综合协调的督查体系,增强了督查实效。在原来乡镇和县直系统督查网络比较健全的基础上,继续壮大督查力量,聘请了10位工作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的离退休干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为兼职督查员,聘请了5名记者为协助督查员,聘请了6名政法系统干部为特邀督查员。对专兼职督查员,定期交办督查任务,承担督查调研课题;对协助督查员,组织参与新闻督查等活动,及时反馈决策落实中的典型经验、存在问题,促进决策落实到位;定期组织特邀督查员分析案情,研究探讨解决办法,促进案件化解。同时,根据省、市督查工作考核办法,完善了对基层督查工作的考核,调动各级各部门抓落实的主动性,较好地促进了决策的落实。
三、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
督查工作的有效性在于它的针对性。只有服务中心,督查工作才有价值;只有服务决策,督查工作才有地位;只有切实解决实
际问题,督查工作才有力度。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求督查部门必须突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大局开展工作。
一是突出中心工作的督查。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督查工作的重点。督查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展开,要做到与政府中心工作同步,与县域经济发展同步。督查室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制定督查预案,明确全年的重点督查事项,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突出热点难点问题的督查。热点、难点问题是社会的聚集点、群众的敏感点、工作的关节点。督查部门要深入基层,抓住倾向性、苗头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2005年的督查工作中,县政府督查室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态文明村创建、村村通油路工程、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禽流感疫情防治、企业改制、矿业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开展联合督查。督查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按照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组织开展联合督查,使各部门相互助力,凝聚工作合力,解决一些单靠某个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05年8月份,因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网通公司和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的光缆线杆被风刮倒,压毁农户大面积葡萄、玉米等农作物,因涉及单位较多、群众要求过高等原因各单位未能就赔偿问题与村民达成一致,群众到县集体上访,部分过激村民扬言如不及时解决将剪断光缆。为妥善处理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责成政府督查室进行协
调处理。督查室协调各责任单位和公安、法院、物价、统计等职能部门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耐心细致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多次召开由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研究解决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四是充分利用督查工作职能,抓典型、促工作。要通过督查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督查部门要及时发现阻碍决策落实的负面典型,通过解剖分析,找出影响决策落实的症结所在,使有类似情况的单位和部门引以为戒。
四、因事制宜、综合运用督查方法是保障
督查工作要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落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只有不断丰富督查工作内涵、改进督查方法才能真正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督查人员要会听,从汇报中发现问题;会问,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会看,从检查中证实存在的问题;会督,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要根据督查事项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明查暗访、新闻督查、借力督查、交叉督查、跟踪督查等多种督查方法,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创造性地开展督查工作。
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