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教育基地申报材料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纳家山绿化承包区
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简述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纳家山绿化承包区总面积2570亩,在青海省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西宁市大南山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绿化区水、电、路设施已初具规模。经过20年的绿化,绿化覆盖率已达95%,栽种各类苗木940余万株, 绿化区绿化造林工作分别于2003、2007年通过青海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和西宁市大南山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指挥部的验收,已全面完成青海省南北山绿化目标任务。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纳家山绿化承包区始终以“绿化大地,保护生态”为根本宗旨致力于荒山绿化,结合西宁特有的气候、地理环境,强调生态至上,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现已成为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系统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科研平台(基地)。
纳家山绿化区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基地,立足于青海的基本省情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谋划并开展了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和农村环保建设的科研项目。2009年,绿化区开展了裸露山体与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的实施,进行了高原珍稀植物物种引种保护试验和大型花灌木快速培育技术实验,并取得初步成就。
目前已经开展的项目有:
——与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做好沟通配合,建设和管理好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项目。
——整合绿化区大型花灌木栽培试验和孟达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引种两项工作,成立“高原珍稀植物引种栽培与城市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课题组。
——与省农科院高原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初步达成合作框架协议,绿化区在符合大南山整体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提供科研用地和基础设施,该研究所在为纳家山绿化工作提供林业专业指导的同时,开展“高原经济植物引种栽培”和“林下冷地经济菌类栽培”两项课题。同时,双方就高原城市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合作申报科研课题。
下一步,绿化区计划在厅领导的支持下,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积极争取以下领域项目:
——青藏高原城市生态综合实验站建设项目。西宁市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展城市生态综合实验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该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城市生态定点监测与相关研究以及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相关研究。项目根据以上研究方向,进行课题设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试验、观测和研究工作。
——青藏高原农村牧区环保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综合国内外小型和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农村能源与节能技术、农牧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及其他适用环保技术,在纳家山建立集中试验和示范基地,促进我省农牧区环保工作。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宣教与培训基地项目。希望在省环保厅的支持下,借助“十二五”国家环保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大区域第一个综合性环保宣教和培训中心,在促进纳家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服务青藏高原环保工作。
第二篇:申报科普教育基地材料
立足农村
适应市场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浦北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申报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64年,1991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学校占地155亩,建筑总面积34336平方米,现有畜牧兽医、工业与民用建筑、会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汽车摩托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文秘、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制冷与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等12个专业56个教学班,在校学历教育学生3000多人,在编教职工186人,专任教师143人,兼职教师23人。学校有植物组织培养室、解剖室、汽摩维修室等26个专业实验实习室,有校外实习基地45个,图书馆藏书11.2万册。学校基本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办学体系。近年来,我校先后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共青团广西区委评 为全区农村学生回乡创业重点实施学校等31项省级以上荣誉。
近年来我校办学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为促进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服务,为促进教育产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三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面向大农业,确立大职教的新观念,在鼓励学生回乡创业的同时,鼓励毕业生向二、三产业转移。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上,切实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服务,为农村体力型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向农村传播技术信息服务,进一步深化办学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注意拓宽办学育人和服务领域,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职教特色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学校的办学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适应市场需求,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办学活力
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销对路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校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几年来,我们注意把准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以一流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立校之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面涵盖一、二、三产业,形成了以大农业为前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骨干长线专业与社会急需短线专业相结合,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的专业设置体系。具体表现为“三个围绕”:一是围绕农村产业开发定专业;二是围绕扩大内需搞活经济拓宽专业;三是围绕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几年来,我校不但坚持把农经类专业办活,办出特色,而且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开办了计算机应用、农村机电、汽车摩托车维修、电子检测、文秘等服务二、三产业的专业,适应了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我校加强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学校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辐射网,以乡镇农函大辅导站为阵地,各村农函大辅导点为依托,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和毕业生的作用,向农民朋友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先后举办了养鸡、养猪、养蚕、名特优水果、经济林、名贵花卉、汽摩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年均培训人员55000人次,我校的办学已展示出较好的社会效益,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在岗位上能很好发挥所学,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科教结合,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边教边学边总结,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理论指导实践。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2001年5月,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论文通过验收并荣获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我校正开展“十五”国家级课题“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深化研究”的研究工作。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为学校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几年来,我们朝着这个目标,积极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主要措施是: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学校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用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充实,以后逐年增加投入。2001年职业教育总支出645.7万元,生均经费3385.95元,职业教育专项拨款40万元。
2、改革课程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解决好学生就业应变能力强的通才教育与职业针对性强的专才教 育之间的矛盾,一直来是困扰职校办学的难题之一。对此,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职业研究分析,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出发,大胆探索并实践以专业基本课程为核心,以综合性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开发思路。我校这种从社会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在职业分析基础上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使学生学到了多种岗位就业本领,适应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应用型、复合型的需求。几年来,我校毕业生进入劳务市场,能灵活择业,岗位适应性较强,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就业率达到100%,同时也为今后继续接受教育打下基础。
3、强化专业技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一 是聘请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材和优秀科技青年为学生传授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等三新农业技术;二是学坚持实施“三边”(边学、边干、边创收)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学边干边创收;三是拓宽实践教学领域,走产教结合之路,让学生在生产、经营、服务中形成实践技能;四是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服务教学的功能,实行“教室、实习室合一”,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五是组织义务维修、便民服务等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熟练技能。近几年,经上级有关部门对我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考核和专业技术评定,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55%以上。
4、课内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根据 市场经济对人才多样化和多能化需求,除正常专业课教学外,每天下午第七节和双休日、节假日还举办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学习,既可巩固提高本专业知识技能,又可进行第二专业培训,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可参加4—5次兴趣小组培训学到多种专业技能,通过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在学生就业通过自主择业、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三个主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上,我校将学生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狠抓毕业生创业教育的三个环节(即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过程扶持),逐步提高毕业生的自主择业、自我创业能力。一是加强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主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学生的自信、自立、自主、自强的“四自”精神,有意识地诱导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动机,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消除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我校每学年举办毕业生创业事迹报告会两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优秀企业家、专家到校举办创业专题讲座,让优秀毕业生、企业家和专家向在校学生介绍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人格,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制订创业计划,开展创业方案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业欲望,增强学生的创业的信念。
二是强化创业技能培训。一般而言,就业难,而创业更难,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我校积极创设工作模拟岗位,如会计、出纳、文员、计算机操作员、质检员、仓库保管员等,针对岗位需要,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工实验操作能力、综合专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职业迁移扩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做到技能点、知识点,点点过关,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技能考核方法,变要求学生考为学生要求考,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考至学生满意为止。考核实行三公开,即考核项目公开、考核内容公开、考核达标标准公开,并做到人人过关,人人都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和专业技术等级鉴定,从而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实行创业过程扶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创业不仅需要素质和能力,而且还需要学会利用大量的市场经济信息作科学的分析处理,作出正确的选择。我校根据毕业生创业的实际情况,设立“毕业生创业扶持基金会”和“创业信息、技术扶持小组”,专门为毕业生创业提供项目启动资金、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对毕业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创业情况,正确评估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及时向毕业生发放项目资金和提供信息技术,以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信息不通、技术 不精等难题,使毕业生安于工作、乐于工作。我校狠抓学生创业教育的三个环节、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的经验得到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浦北一职校的做法为全共青团作出贡献,你们的创业教育经验应在全国推广”。几年来,由于我校扎扎实实地抓了学生“进口”与“出口”的工作,使学生“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招生年年超额完成任务,2000年招生797人,2001年招生608人,2002年招生738人,2003年招生1060人,生源来自本县及兴业县、灵山县、玉林市、博白县、南宁市、东兰县、北海市等。
(五)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向农村传播信息技术,推动三个文明建设
1、发挥毕业生创业致富示范作用。学校积极扶持毕业生走上科技示范、技术致富之路,先树好典型,然后通过典型带动农民致富。如福旺镇大湾村委的许俊元,在我校就读种养专业,毕业后自主创业,回家承包了鱼塘和果山,现已拥有了10多亩鱼塘和100多亩果树的经营规模,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小康示范户,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钦州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对他的创业事迹作了详细的报道。
2、发挥在校学生的技术推广作用。学校开展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活动,成立“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业、无公害农业建设技术服务队,生态农业和文明新村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队,沼气池建设和技术咨询小 组,到农村传授现代农业知识或现场指导,促进农村经济建设。2000年以来,我校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共为群众义务维修家用电器8176件,修理摩托车3156辆,治疗禽畜6147只(头),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2560份,帮助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问题6178个,推广农村科技项目107个,协同农村基层组织培训农村科技人员1200多人。
3、发挥实习联系点的技术辐射作用。学校在农村设立30多个技术辐射点,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点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生产,并印发《农村青年致富指南》作为农民致富的信息导向。2000年以来,我校组织专业教师巡回各乡镇举办各种培训班35期。共培训群众16750人次。
4、发挥生产实习基地的技术推广示范作用。为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民增加和提高青少年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我们在每年的青少年爱科学活动月中,为青少年开展“五小”服务,并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据统计接待青少年3000多人次。同时利用基地向农民传“三新”农业技术。据统计培训农民群众达15621人次。
(六)加强领导,确保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广西《科学素质培训工程》,学校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为各专业教育处主任担任。同时还聘请了县教育局、县科协 的主要领导为素质教育的顾问。因此,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展望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已绘就,我们将以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是要增添更新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需要,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带头人,三是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构建农业技术辐射网,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辐射力度,把我校办成产业型示范基地,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全力做好“出口”与“进口”工作,发展“订单办学、联合办学”,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将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我校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新型农民的摇篮、科技推广示范的基地,为加快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作出应有的贡献。
浦北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二00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教育科研基地校申报.
附件
材料 编号
兰州市教育科研基地
申请•评审表
基 地 名 称 构建小学“灵动课堂”教育研究基地
所 在 单 位 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3 年 3 月 8 日
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3月
填 表 说 明
一、申报单位应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本表一式三份(须含一份原件)及电子版一份。打印与复印请用
A4纸并于左侧装订。
二、封面左上方“材料编号”,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填写。
三、“基地名称”不得填申报单位名称,须按申报的主要学科(或研究方向)填写,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
四、“申报机构”指基地所依托的单位。
五、“论证报告”的写作要求(包括字数限制)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六、“所在单位意见”栏由申报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县(区教研室推荐意见”栏由县(区教研室对本县(区)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
七、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市规划办联系咨询。
通讯地址:城关区北滨河东路364号 邮政编码:730046 联系电话:8337615
一、基础数据表
申报
单位
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名称
申市直: 县(区): √
报单位 类别
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差报额拨款事业单位: 民办:
单位
性质
详兰州市城关区邮编一只船南街7细号
地
730000
址
联系电话(单位)0931-8822719(传真)
电子信箱 Mayuan_lz@163.com
网址
申报单位 编制数:84人
现有人数: 80人
基本情
况
专职科研人员数:80人 其中副高 级以上(含副高级)人数:1人
年公用经费总数:
51万元 其中科研经费数:14万元
图书册数:21000 册
期刊种类:32种
单位 负责
人情况
姓 性别 名
女 马
瑗
女 颜鲁红
陈 女
行政职务 业务职称
校长 高级教师 副校长 一级教师 副校长 一级教师
荣联系电话 誉电子信箱 称号
省13919298特880
Mayuan_lz@16级
3.com
教师
省13893648教787
1027744191@qq
学
.com
能手
省***651253@qq.娟
单位主要内
设部门
部负责人姓名门名称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教949 com
学能手
主要业
务领
梁秀娟
教科室
张平
教导处
域
***2046278@q课633
q.com
堂教
学和课题研究
***2668229@q教024
q.com
学指导
和教学管
理
周丽彤 ***1262@qq.c教教导处
王永祥
大队部
655
om
***
学指
导和教学管理
德育工
作和少先队建
杨凤琴、李钢 ***
语文教研组
数学浦斌芳、徐建13619332教
宝 486
研组
设
语文教研、教学工作
数
学教研、教学工
作
二、学术队伍
教研人员中主要学术骨干简
况
姓 名
序号
马 瑗 颜鲁红
出生年月 62.11.09
70.11.22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职称
最高荣誉
研究方向
称号
中教高级 省特级教综合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一级教师 省教学能语文学科
手
灵动课堂的研究
陈 娟
1973.03.03
本科 一级教师 市骨干教数学学科3 粱秀娟
张平
周俐彤
杨凤琴
81.10.15 70.07.25 79.11.01 70.03.21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骨干教语文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全国优秀语文学科
班主任
灵动课堂的研究 李 钢
王 华
王亚丽
王彩霞
高新兰
78.05.18 78.07.31 77.07.27 81.08.19 62.04.29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优秀教数学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浦斌芳
王永祥 徐建保 祁婧 李敏
73.04.22 83.08.16 76.02.14 83.11.28 87.12.04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二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二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二级教师
数学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金利华 董 敏 邓炯慧 方 辉 任洁
71.04.26
77.03.31 77.03.31 79.03.24
78.05.16
本科
一级教师 省教学能英语学科
手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区优秀教综合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综合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新秀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苏翔
77.03.26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新秀 综合学科23 24 马燕红
70.12.13
中专
三、学术队伍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主持人 项目名称 课题来源 批准级别
《促进学生数国家级
马 瑗 学学习的评价实践与研究》
《从思维方国家级
马 瑗 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
一级教师
起止时间 2004、12——2008、12 2004、12——2009、12
灵动课堂的研究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是否结题
城关区教研室结题
已结题,已鉴定,已获奖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应用现代信王丰 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以班级文化省级规划课题王丰 建设促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数学学科中市级重点课题马 瑗 分层教学的研究》
《课内外阅读市级一般课题王彩霞 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马 瑗 读教学创新研究》
<<湘版美术教学中的新思维马 瑗 新教法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市级 国家级 国家级 2004、12——2009、12 2004、4——2007、5 2006、9——2010、12 2006、9——2010、12 2007、9——2009、5 2006、2——
西北师大结题
已结题,已鉴定
获省级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市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市级优秀成果二等奖
市教科所结题
已结题
“综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
课程改革委托项实践活动课程
目——综合实践马 瑗
教学设计的研活动项目组
究” 2010、7
——2013、6 正在进行
关注学生需省级重点 省级 马
求,提升学生瑗 素养的策略研规划课题 究 2010、4
已结题,已鉴
——2012、3 定,《教师专业化省级 发展的校本实马 瑗
践研究》
课题
省级 2004、3——2005、12
已结题,已鉴定,已获奖
《小学数学课省级 堂教学模式的马 瑗
构建与实践应
课题
用的研究》
省级 2011、3——2014、6
正在进行
《小学语文灵省级 动课堂教学模马 瑗
式的探索与研
课题 究》 2012、3——
省级 2014、6
正在进行
四、学术队伍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和获得表彰情况(可加页)
教育科研成果及其使用
情况
采用单位或
成 果 名 成果 完成本人
马瑗
杨凤琴董敏
姓 名
称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形式 时间
课题 2008
年9月
课题 2008
年9月
课题 2008
年9月
发表刊物排名
名称、期号
马瑗
浦斌芳邓炯慧方 辉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张平
马 瑗
马 瑗
陈 娟
梁秀娟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
2年1
1月
课题 2012
年11
月
课题 2012
年11
月
课题 2012
年11月
二等奖
吕京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课题 2012
年11
月
杨金玲
范艳芳王彩霞马瑗
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课题 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课题 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题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小学素质专著 教育活动课试用•语文》活动课教材一套七本书配画
2012
年11
月
2012
年11
月
20121
年11月
甘肃人民
出版社
马瑗
《军服纵横谈》插图
专著
兰州军区
后勤部出
版
马瑗
专著
甘肃少年马瑗
颜鲁红颜鲁红陈娟 陈娟 陈娟
《教育的魅力》
《以“情爱论文 育德 ” 使学生走向成功》
《活动中收论文 获》
《让孩子的论文
道德生命自由飞翔》
《分层练习论文 之我见》
《关注学生论文 需求 巧用情境图》
《重视语言论文 训练 培养语2007年
第6期 2010年1
第7-8期;
2010年1 第9期;
2009年1
5期
2010年1
3期
2012年1
10月
儿童出版
社
甘肃教育
甘肃成人与职业教
育
甘肃成人
与职业教
育
《兰州教育》
《甘肃教育督导》
《甘肃教育》
徐建保 张平梁秀娟 梁秀娟 李刚 周丽彤
言能力
《浅谈三角形面积的设计》
《培养识字兴趣、自主识字》
《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环节浅析》
《小学语文习作中“模仿”的妙用》
《作文教学
论文 2012年1
6月
论文 2004年1
6月
论文 2012年1
5月
论文 2012年1
21期
论文 2012年1
4月
2012年1 《学园》
《教学改革论坛》
《甘肃教育》
《学园》
《学园》
《甘肃教
从仿写开始》
6月 育》
获得奖励与表彰情况
姓陈娟 陈娟 颜鲁红 颜鲁红
获 奖 名 获奖
本人 颁奖部门
名
称
时间
排名 及获奖等级
《估计费20091 全国小学数用》
年
学专业委员会录像课二
等奖
《浅谈新课20101 全国小学数程下的分层年
学专业委员练习》
会论文三等
奖
《在探究中20101 全国教育叙前行 在实践年 事论文优秀
中收获》
奖;
《侵略者在20101 甘肃省《品
周丽彤 王永祥 张平杨凤琴
中国的罪行》
《伯牙绝弦》
《秒的认识》
《拒绝不良习惯》
《梅花魂》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
感悟自得》
年 20121 年
20111 年
20101 年
20011 年
200
2年
德学科优秀课例集锦》;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
甘肃省《品德学科优秀课例集锦》;
全国论文比赛三等奖
全国论文比赛二等奖
王彩霞 《影子桥》 2008 1 全国课堂教王彩霞 梁秀娟 徐建保 邓炯慧 邓炯慧
《多彩的夏天》
《平均数》 《用字母表示数》
《自画像》 《新课改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几点体
2006 2 201年
20101 年 2008年
2008年
20101
年
学比赛一等
奖
甘肃省课堂教学比赛二
等奖
全国两岸三地“同课异教”获一等
奖
全国录像课二等奖
甘肃省课堂教学一等奖
省中小学美术课三等奖
全国创新杯论文二等奖
会》
董敏 《手拉手地球村》
2010年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
李敏 《三角形的特性》
2012年
省小数会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
注:现将学校和教师各类获奖附表后
五、论证报告
内容提示:申请理由、建设规划(包括研究方向、预期目标、阶段目标、建设重点、合作单位、保障措施)等。(不超过4000字,可加页)
“构建小学灵动课堂”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我校是兰州市十所示范性小学之一,也是城关区首批被命名的两所示范性小学之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76人,平均年龄3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
80%以上,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占50%。经过多年的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人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教研氛围。学校已有8项课题结题、获奖,有2项课题正在研究中。
我校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培养时代需要的“现代人”这个高度来审视、构建培养目标,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的有效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快乐成长。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我校基于悠久的“扬帆飞翔”的船文化,“师生共进”的办学思路,提出“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灵动”者,就是一种生气、活力,就是和谐、节奏,就是古人所谓的“气扬采飞”(刘勰《文心雕龙》),“气韵生动是也”(谢赫),就是要与人的生命发展同步,符合生命形式的规律。“灵动课堂”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学生的需求,开展多学科、多层面、多方面的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构建灵动课堂。让学生的手、眼、耳、口、脑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更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以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需求,针对性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关注儿童精神生活,关注儿童需求,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儿童的需求可以细分为物质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体验的需求、学习的需求等。面对这些充满灵性、需求丰富的儿童,构建灵动的课堂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使命。灵动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灵动课
堂上的学生思维是广阔的、活跃的,随时都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师是灵动课堂的建构者,关注课堂中个体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着力建构开放的、充满灵动的课堂运行体系,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达到新课程所倡导让课堂活起来的效果。课堂教学应成为焕发小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的追求。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程度的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教学”,我校提出了“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这一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内涵的深刻把握和灵性表达,体现出一种统摄性;教学过程应该强调思维的流畅和心灵的自由,应该强调学生自身的张扬性。然而,目前有些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表面上看起来课堂场面“热闹”,但不是我们新课改所要强调的“灵动”。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探索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灵动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并对这样的教学过程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创造出我校新课改的全新特色,并在全新以至更大的范围内推广“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些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一直占主流,“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观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非灵动的课堂是“教师主宰,学生被宰”,“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教师主问,学生主答”的课堂。没有学生的内心体验,没有情感,品不出浓厚的参与味道。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由教师“硬灌”。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使学习成为一桩苦差使而索然无味。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受到许多专家的广泛关注,打造灵动课堂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如孙双金、薛法根、张齐华、虞大明等特级教师都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他们围绕“鲜活的理念、诗意的课堂、灵动的对话”、“灵动课堂的特征”、“教育灵动的内涵及生成的途径”、“灵动课堂的打造”等话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迄今为止,国内整本的论著尚未见到,表明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各地中小学对“教育灵动”“灵动课堂”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教育论坛、教师论坛、案例讨论,深化了对“灵动课堂”基本特征的认识,特别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灵动”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灵动课堂的先例,还没有归纳出对“灵动课堂”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另外,对教师在课堂中构建灵动的方法介绍较多,对学生灵动学习的介绍尚不多见。以上存在的问题将成为我校“灵动课堂”研究的重点。
4、我校已有的研究探索成果。
(1)构建灵动课堂——“发挥选文定位功能”的阅读教学模式。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于是我校围绕“灵动课堂——发挥选文定位功能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通过给老师们分析讲解这四大功能的特点,明确教材的构成、编者的用意。既然,语文教材“选文”时有“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功能的考虑与定位,那么,一册教材中的所有文章要有所侧重地去设计定位,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应立足教材、根据学情,确定好教材挖掘使用的着力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让文本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2构建灵动课堂——“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模式。
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作文课。为应付作文考试,部分学生便使出浑身招数应付习作:或移花接木、改头换面,或依赖他人、闭门造车。为此我校围绕“构建灵动课堂——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
(3)构建灵动课堂——“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因此,激发学生在读文时产生联想是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最有效方法,本学期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就围绕“构建灵动课堂——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4)构建灵动课堂——“多维分层式”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
求。如何才能做到按需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我校历时两年开展“构建灵动课堂——多维分层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得到共识: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实现每一个孩子由“教”向“学”的转变,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了,教师的课堂主导灵活了,师生的合作方式灵活了。从而有利于发挥不同层次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需求,合理分层,解放学生让他们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5)构建灵动课堂——“渗透本土文化让艺术课堂灵动”的综合学科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反映地方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老师们立足乡土,充分发掘本土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生活实际需要灵活、大胆、科学地依据《课标》重组教材、拓展教材、用活教材。我校美术课程与地域本土特色的“兰州刻葫芦”相结合,让学生在小小的葫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葫芦虽小藏天下”,活动融洽了师生情,增进了亲情、友情。
二、课题研究方向明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课题研究指向明确
课题研究目标明确。采用“实证”和“思辩”的方法对“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解读、提升,最终以教育研究报告的形式来体现我校新课改过程中的一种新理念,创造出我校新课改的全新特色,并把这种理念应用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学科,以提高
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题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以客观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的科学和以主观表现思想感情(心灵)而求“活”的艺术。科学地再现求“实”与艺术地表现求“活”,使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是我们应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新时代教育呼唤“灵动”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合,是一种动态,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教”、“学”因素所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灵动的课堂教学需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表现形式上看,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满意场”;从课堂教学系统的构成上看,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之中,“教”、“学”这两个子系统能够优化组合,有机统一。即教师把“循循善诱”调谐到学生的“独立思考”、“热烈讨论”、“争论和交流”与“体验领悟”之上,从而使“教”、“学”和谐一致。在“和谐”的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相互交流、流通、相互启发、补充以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3、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
在特定办学理念“师生共进”的统领下,“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将进一步深化到“灵动教育”中关于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灵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研究为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鲜富有特色的资源,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通过研究,打造灵动课堂,助推高校课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通过研究努力培养更多赋有水那样灵动与智慧的灵性学生。
三、本课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有很强的实验研究可行性
1、主要观点:
灵动课堂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灵动的校园是人生幸福的开始,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就是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智慧课堂;构建灵动课堂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这是对新课程的实践追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观,体现了教育的本真意义。
2、可行性分析:
“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课题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灵动教育”中关于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灵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构建灵动课堂的研究为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新鲜富有特色的资源。
利用学校特有的文化背景,充分挖掘学校有意义有价值的本土资源,赋予它新的价值取向,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办学思想。
构建师生灵动同构共生的课堂,实现师生灵动的同生共长。
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经历,较高研究能力,高质量的
研究成果;围绕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有文献资料的搜集、课堂教学的调研工作等;学校给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保障条件,深入课堂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积极筹措研究经费、确保足够的研究时间。
四、研究内容具体、方法多样、措施切实可行
1、研究的内容
(1)有关灵动课堂的文献综述。梳理文献资料,对“灵动课堂”、“灵动教育”、“教育灵动”等方面展开细致的研究。
(2)我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分析。对学校当前课堂现状通过多种形式调查分析,力争获得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3)师生灵动同构共生的有效策略。从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两方面开展研究。
(4)研究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灵动课堂将围绕促进师生灵动的同生共长为目标,在实践中将归纳出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在研究得出关于灵动课堂的个性范例若干。
(5)课堂中促进学生灵动生长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话互动、创意练习等途径开启和丰富学生的灵动心智。
(6)灵动课堂的评价要点。对灵动课堂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突出在教学机智、学生灵性、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7)灵动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加强对灵动课堂的行动和个案研究,包括师
生两方面发生的具体片断、事件、现象等。
重点对“研究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课堂中促进师生灵动生长的途径与方法”、“灵动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等进行研究。
2、研究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体参与原则、个性化原则、成就动机原则。
3、研究的对象:一只船小学3——6年级学生为重点实验对象。
4、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教研相长。
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选取适合本校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访谈法: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交谈,有感情的倾听,了解被 研究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次的内容,收集资料。
问卷调查法:通过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卷获取教师、家长、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反馈,并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5、实验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
1、搭建课题班子,明确人员分工。
2、拟定课题名称及内容,并进行反复论证。
3、撰写方案。
4、申报课题。
5、课题开题立项。
6、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启动课题。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反复论证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
2、确立本的研究重点,“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
3、初步形成灵动的师生队伍。
4、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5、构建灵动评价体系。
6、做好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7、召开座谈会,通过讲座、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交流研讨形式,进一步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升,形成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推广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升并汇集成集。
2、积极准备接受课题专家组的鉴定和验收工作。
3、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论证报告、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3、课题研究报告;
4、课题研究的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育故事集;
5、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课件等。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组长:马 瑗
组员:颜鲁红 陈娟 张平杨凤琴 李刚 王华 王亚丽 周俐彤 王彩霞 高新兰 蒲斌芳 梁秀娟 王永祥 徐建宝 李敏 金利华 祁婧 董敏 苏翔 邓炯慧 任洁 方 辉 马燕红
2、制度保障
本课题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课题研究有机的融入校本培训,建立相应课题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1)学习研究制度:
凡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并能自学相关的理论著作,将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会不断的进行总结与提升,撰写好读书笔记与教育随笔。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邀请各级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主研教师进行课题进展汇报等。
(2)集体备课制度:
备课组统一基本的要素、要求和流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题开展典型课例设计,在课例的设计中,给教师个人以发展空间,关注独具个人风格的特质,关注师生共同创造性的展示,关注学生怎样有效掌握和灵动运用知识的过程。
(3)反思交流制度:
教师在课前设计与课后小结中及时反思,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记录闪光点等,与教师“六个一”相结合,开展“关注学生成长”我与学生的心灵之约、我与家长的沟通之桥、我与潜能生的成长之路,“关注自我发展”我欣赏的教师同事、我欣赏的课堂花絮、我欣赏我的教学特色”等内容的交流活动,并整理成册。
为教师提供参加全国各地的学习研讨会交流的机会,扩大教师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职业生涯。
(4)总结评价制度:
每位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按照学校课题组要求定期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撰写相关的总结报告,每学年每人至少在各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篇。
课题组重点在学术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将课件设计、论文、优秀教案、学科赛课等纳入评价。关注教师的创新和发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增值评价。对能体现灵动课堂元素、特征,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给予重奖。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发展,对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大力表彰。
3、经费和物质保障
学校将拿出一定经费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研究有领导的鼎力支持、有专家们的悉心指教
该实验研究课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区教育局等领导的首肯和鼓励,学校为课题的筹备、申报以及具体实施、相关经费开支等方面大开绿灯,鼎力支持。这就为研究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和资金保障。
该研究课题还承蒙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罗中伟副所长、城关区教研室石英主任等教育科研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这又使课题研究得到了雄厚的技术保证。
总之,《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能够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找准起点,研究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目的性创新性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其研究成果对目前推进小学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此课题是可行的!
恳请专家准肯、指导!城关区一只船小学课题组 2013年3月
六、所在单位意见
内容提示:是否同意申报以及本单位拟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的具体支持
情况属实,学校同意申报,并将在教科研师资配备,实验仪器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七、县(区)教研室推荐审核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八、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九、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四篇: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方案
2015年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申报工作方案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有效利用为平台优势,以员工的具体任务分工为激励考核手段,为确保申报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成功,同时,向来园的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保护环境,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准则。
根据环境保护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通知》环发[2012]113号,基地将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体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环境素养和实践能力,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工作目的
1、树立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观念。
2、在增强小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上,促使小学生成为自己家长及周围人群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 主体源动力。
3、以具体活动引发更多公众关注环保,增强公众环境意识,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开展。
三、教学内容
1、通过对大自然各类资源的讲解,让学生对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全面了解。
2、通过衣食住行,结合实地活动,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不断探索新的讲解方法。
2、通过环保图书室,阅览各种环境保护书刊、影像制品。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5、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6、通过多样化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美化基地”沙盘;自制“环境保护”宣传卡等,使学生懂得基地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免赠贺卡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7、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育人是每个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五、组织活动
1、组织中小学生到进行参观学习;
2、在重大环保纪念日、节假日等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3、组织工作人员主动走出去,“进校园”、“进广场”、“进社区”、“进企业”;
4、在基地的生态园区,组织小学生“走向大自然——环保夏令营”;
5、开展争创环保小能手活动,将节水、节电、拒用一次性用品、班级卫生、教室布置、垃圾分类、收集废电池等环保教育内容活动。
6、基地设立了“小记者站”,邀请小学生记者,定期到基地 参观采访,每年开展一次“十佳小记者”评选活动。以基地为依托,与周边小学建立起共建共育的合作关系,编写了《环境保护教育读本》。具体安排
公司为确保申报过程中各环节、各模块工作顺利筹备和开展,特成立以下领导小组。组长: 常务副组长: 成员:
具体工作小组与职责如下: 负责完成各类活动设计
共同完成实践类活动项目收集、研发和创新。比如,景区内的陶艺、刺秀等,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贺卡、沙盘、摆件等。共同完成与中小学校相关对接工作,较准确提前得到来园的时间、人数规模和活动主题;负责。
完成后勤保障类工作,比如,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警示检查,花卉植物介绍。同时,根据时令季节,向领导小组提出可供中小学生在农业方面实践的建议。
活动项目计划:
1、参观考察活动。
在生态园开辟适合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生态功能园区板块,在茶叶、林果等种、采、加工期间,利用中小学生的节假日和环保教育活动日,组织学校师生到园区参观学习相关茶叶种植、林果采摘和相应的生态环保常识,实现了在环境中教育,在教育中提高的目的。
2、基地环保活动。
长期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小卫士志愿清扫”活动。在基地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烟头等。
3、读环保书报活动
4、环保社会调查,环保座谈会。组织学生到在基地对游客开展环境调查,调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用小眼睛观察大社会。
5、废品再利用,手工艺活动。
预计经费:1万元。
活动费用:500元/次,预计全年6次,共2000元。宣传制作费用:A字展架20个,100元/个,共2000元。喷绘费用(含环保标语、已往活动展示)3000元。
外聘老师费用:500元/次,预计全年请4次,共2000元。
继续环保教育学习培训费用:100元/人,共1000元。
六、在环保活动中引进评比、表彰机制的途径,激发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第五篇:申报基地材料
二十年实践与积淀,打造优质校园文化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申报“全国学校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材料
一、单位基本情况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毗邻风景优美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是南昌市首批花园式学校,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自1986年开始办职业教育,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创立品牌,形成了“管理规范、教学优良、内引外联、打造品牌”的办学特色,是南昌市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专任教师96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8%,高级职称占34%,学校建有七个专用多媒体教室,拥有PIII386以上计算机589台,语音室及各种专业实验(训)室四十多个,一流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各种通用技能的“练兵场”。学校先后成为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德合作江西职业教育促进就业项目首批试点学校,中德合作江西汽车技术试点学校。此外,南昌市汽车机电学校还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南昌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连续十九年获市教育局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学校环境优雅,一年四季花香草绿,古樟掩映,各种灯饰精致典雅,完完全全是一个白天花团锦簇,夜晚流光溢彩的学苑灵地。
二、道德培养基本情况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现有在校生2146名,每年共为社会输送七百多名合格的中专毕业生。学校的教师不是空洞虚无地说教学生,而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去感染学生,就像龚自珍《病梅馆记》里挽救“病梅”那样,用“跳一跳、够得着”的成功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正因为如此,学生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也有了成功的渴望。在这里,学生拥有普通高中不可能获得的参加竞赛展示才华的机会,也拥有在普通高中根本不敢想像的角逐高考就读大学的想法。由此,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成功地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质变,这正是作为教育者的最大成功。学校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高考录取率在95%以上。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办学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积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走出了一条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之路。学校本着“素质教育为目标,能力培养为内容”的原则,非常重视以岗位能力形成为重点的核心技能培养,学生多次在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奖。在江西省第十一届电子电脑大赛中学组电子创新设计制作大赛团体第一名;江西省第十二届电子电脑大赛电脑知识赛中学组团体第一名;南昌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届“创业杯”专业技能竞赛旅游专业模拟导游项目团体第一名;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四届技能竞赛中,江群同学在前台问讯及中式铺床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该项目的全省第一名。
“打铁还须自身硬”,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早在1998年就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教师积极性不断提高,不少教师除了课上得好,教育科研也不落后,近三年,有近百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论文年会上获奖;另外,《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列为国家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研究》被列为省“十一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育培养模式研究》、《行动导向法在汽车专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等六个课题被列为南昌市“十一五”课题。
三、德育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办学二十多年来,始终重视德育工作。省长吴新雄曾莅临学校参观指导,认为学校环境优美,师生素质高,为花园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市委书记余欣荣也曾来校考察,称赞学校办学不错,并在学校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调研会。正是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的作法和经验有: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德育工作扎实。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黄凌云校长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及具体措施,各处室、教研组也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能按时、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实施素质教育,积极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是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了加强德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在全体教职工中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育人者先自育,学校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积极开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由于我校青年教师较多,学校还高度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和教育。同时,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
三是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学校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学校每年都会选派专业教学骨干到我市乃至外省参加专业教师培训,同时,为了吸收国外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学校领导远见卓识,舍得投入,先后派了汽车、电子专业的六名教师赴德国学习“双元制”教学模式,还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发校本教材,不断创新学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创新与探索的过程中,学校不少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还在学生、教职工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每年都会举行“汽车杯”篮球赛、“学生会杯”排球比赛、“绪远之声”艺术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和教职工迎新春联欢会等,全校形成了一种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风气。
四是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学校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校务公开等办事制度,坚持每两年举行一次教代会,同时邀请辖区派出所的高峰任法制副校长,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学校无任何交通、食品卫生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任何“法轮功”等邪教活动,在校学生也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迟到旷课率不足3%,无任何考试舞弊现象,连续十九年被市教育局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五是德育队伍有力,校园风气良好。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一支高效有力的德育队伍,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学校拥有一支有 “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细心”的班主任队伍,还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在校园网上设立了校长信箱和学生留言板,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和意见建议等及时给予回复,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为了让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的温馨提示,每周都安排值周班打扫校园卫生,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全方位的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六是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通过二十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奉行“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以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为龙头,涵盖机电、计算机、文秘旅游四大类十四个专业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办学格局,逐步成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色基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格健全、知识丰厚、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现代型人才,成为了南昌市德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