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室操作流程
消毒供应室标准操作工作流程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流程(十个环节)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一、回收:
1、器械、物品包使用后,科室及时装入污物箱内密闭保存,避免干燥。并在箱盖记录包名称及数量。以便与供应室交接。避免在使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2、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时8:30AM、3PM带上清洁的污物箱按照规定的路线到临床科室回收污物箱回收到科内。并与临床科室人员交接、记录。
3、回收后,回收人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并清点、核对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箱,干燥存放。
4、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转再运处理。
二、分类:
1、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物品数量。
2、根据器械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3、损伤性废物投入利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三、清洗:
1、不同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目前我院暂采用手洗方法清洗。
2、清洗基本流程:预洗(自来水)----清洗(手工+酶)---漂洗(自来水)---消毒(湿热消毒)---终末漂洗(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1)预洗(3-5min):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
(2)酶洗(2-5min):酶可以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20-40°C,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已凝固或污染严重处水面下刷洗。
(3)漂洗:用自来水冲洗(2-4min)。(4)终末漂洗:采用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
四、消毒:我院选用湿热方法(≥90度的水温,时间5min).五、干燥:
1、宜选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我院无干燥设备的情况下,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对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干燥处理。
2、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器械,使用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3、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六、器械检查与保养:
1、采用目测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2、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3、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七、包装: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包装者首先检查包装质量,在灯光下检查准备好的清洁干燥的(纺织类)包布,无破损,方可使用。包装者再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核对内容是否齐全。齐全才能包装。盘、盆、碗等器皿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
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采取保护措施。灭菌物品包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单独包装器械。包装重量: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 30cm×30cm×50cm。包装完后,每包外都应贴灭菌化学指示物。闭合式包装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所需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八 灭菌:
1)检查灭菌前的准备、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监测是否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2)每批次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无湿包现象及无无菌物品污染和损坏。以上都符合要求才视为质量合格。
九、储存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3.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灭菌物品储存有效期:储存无菌物品间室内环境温度在﹤24°C、湿度<70°C。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
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十、无菌物品发放
1、发放者按要求着装并洗手或手消毒,在按使用科室需要发放。
2、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3、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发放的无菌物品都应具有可追溯性。如没有,不得发放。
5、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发放应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过期物品不得发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
理流程
一、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1.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3.注意事项
(1)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2)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二、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
三、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器械分类、清洗技术操作规程
1.工作人员着装整齐,戴圆帽、口罩、双层手套,穿防水衣及专用鞋,戴护目镜或面罩,做好自身防护。
2.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有效的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洗涤用酶清洁剂,配制浓度按说明。
3.污染器械在去污间进行清点、核查过期物品按污染器械处理。根据器械物品的材质、精密度进行分类,锐利、精密器械分类放置和装载。
4.外来器械统一由CSSD按各工作流程处理,器械供应方必须明确提供再处理方法。
5.将器械关节打开,可拆卸的零部件拆开,在清洗槽内按流程清洗。
6.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的传染病病源体污染的器材,单独回收,按消毒——清洗——消毒程序处理。7.严格遵守清洗操作规程。
手工清洗操作规程
1.冲洗: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
2.洗涤:按比例配制酶清洗剂,浸泡后水面下刷洗,水温15~30℃。
3.可拆卸部分拆开清洗,管腔器械用压力水枪冲洗。4.终末漂洗、热力消毒、干燥。
器械检查、保养、包装技术操作规程
1.戴圆帽、穿专用鞋,必要时戴口罩、手套。
2.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3.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迹严重,及时维修或报废。使用水溶性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
4.根据器械装配技术规程或图示,双人核对器械种类、规格和数量,进行组装配套包装。
5.手术器械摆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盘绕放置;精细器械、锐器等采取保护措施。
6根据不同要求选用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封包。纺织品包装材料一用一清洗,无污渍,无破损。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7.包外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8.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下脚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
9.灭菌物品包外有标识,灭菌前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批
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具有可追溯性。
手术器械的检查方法
1.手术器械洗涤质量检查:用清洁方纱擦拭器械表面、关节处无污渍。
2.用放大镜检查器械是否清洗干净。3.手术剪刀锋利检查:用剪刀试剪方纱。
4.缝针锐利检查:将缝针的每一个面在方纱上滑动无钩。5.持针器检查:夹针后,针无挪动。6.布巾钳检查:关闭后布巾钳能闭合拢。
7.器械关节灵活度的检查:关闭后与桌面碰撞无自主弹开。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
一.灭菌前准备:
1.安全检查:⑴灭菌压力表处在“0”的位置;⑵记录打印纸装置处于备用状态;⑶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⑷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⑸电源、水源、蒸汽、空气压缩机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2.灭菌器预热。
3.每日灭菌器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二.装载:
1.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蒸汽穿透。
2.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灭菌。3.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 类放置于下层。
4.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平放;盆、盘、碗类物品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5.装载量为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5%。三.灭菌操作:
1.观察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求温度132℃~134℃,时间8min~10min,压力0.21Mpa。
2.灭菌过程的监测应符合规范。四.卸载:
1.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min。
2.每批次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
软水器操作规程
1.使用软水时无需关闭水电,保持其设备正常运转。
2.如遇到停电,会造成时间混乱,此时请将时间盘调至现在时刻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时间调用方法:按下红色钮,旋转时间盘到大约现在时刻,放开红色钮,必须让红色钮完全弹出方可。(a代表上午,p代表下午。)
3.如遇到程序混乱,请检查时间是否有错误,发现错误及时用以上方法即可,检查程序档是否在“INSERV”工作档,如不在工作档请钮动程序到“INSERV”档即可正常工作。
注:如遇无法解决问题,请联系工程师!
全效多酶清洗流程
1.将所有收回器械用流动水进行预处理。
2.将所有预处理好的器械放置在稀释好的酶洗液中浸泡2~5分钟。
3.用刷子在酶洗液中刷洗器械。
4.将酶浸泡完后的器械用流动水冲洗两遍。
5.将冲洗干净的器械放置于稀释好的润滑浸泡2秒左右进行润滑保养。
6.将润滑好的器械直接烘干打包。
润滑剂使用流程
手洗程序:
1.将器械完全打开浸泡在稀释后的润滑剂中。
2.小型器械约浸泡30秒,大型的、管道或关节多的器械则须浸泡2分钟。
3.关节处应张合数次让润滑液方便进入。4.取出擦或干燥处理,再进入消毒程序。机洗流程:
1.喷淋式机洗可控制在5分钟内配合65℃温度喷淋后烘干即可。2.超声波机可控制在3分钟内配合70~85℃温度后烘干即可。
润滑剂配制
稀释比例:1:10(手洗器械比例:6000ml的水加入600ml润滑剂)
1:200(机洗比例:6000ml的水加入30ml润滑剂)水温要求:手洗常温即可,机洗根据不同机器选择适宜温度。建议:1~2天更换
除锈流程
1.将挑出需要除锈的器械先用酶洗液浸泡2~5分钟。2.将浸泡完的器械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3.将需要除锈的器械所有关节充分打开浸泡于除锈剂中10~20分钟。
4.用刷子在除锈剂中刷洗锈迹比较严重的器械。5.将所有器械用流动水冲洗干净,至少2遍以上。6.将冲洗干净的器械进行润滑保养。
除锈剂配制
稀释比例:1:7(5000ml的水加入714ml除锈剂)水温要求:60~80℃的水
除水垢流程
1.将所有需除水垢的器械先用酶洗液浸泡2-5分钟,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2.将洗的器械置于配好的水垢液中浸泡10-15分钟。(水垢与水的配比:陈年水垢:1:1;严重水垢1:5)水温要求50~80℃。注意器械要完全浸泡于水垢液中。
3.10分钟左右用器械刷在水垢液中刷洗器械。水垢未去除的继续浸泡。
4.将所有除垢的器械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针对性处理:视水垢的严重程度,适当增加水垢剂的浓度和浸泡时间。陈年水垢有时需要重复操作方可去除。
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一、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
1、诊疗用品的消毒
(1)一般病人污染后诊疗用品用250~500mg/L有效氯浸泡。(2)肝炎和结核菌病人污染后诊疗用品的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
2、抹布、拖把的消毒
(1)擦床抹布:使用时用500mg/L有效氯,用后用250mg/L有效氯浸泡.(2)拖把:应用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洗干净,晒干备用。
3、病区地面的消毒
(1)地面没有明显污染时,湿式清扫,每日用清水擦1~2次。(2)地面被病原菌污染时,用20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后再清扫。
(3)地面被肝炎病毒污染,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后再清扫。
4、病房各类用品(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表面的消毒
病人出院或终末处理时,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抹。
二、消毒液配制方法:(消佳净原液为含有效氯5%以上)1.250mg/L有效氯
配制 :消佳净(原液)5ml + 水 995ml.稀释浓度 200倍)2.500mg/L有效氯
配制:消佳净(原液)10ml + 水 990ml.(稀释浓度100倍)3.1000mg/L有效氯
配制:消佳净(原液)20ml + 水 980ml.(稀释浓度50倍)4.2000mg/L有效氯
配制:消佳净(原液)40ml + 水 960ml.(稀释浓度25倍)
第二篇:消毒供应室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一)下收操作流程
(二)回收操作流程
(三)清洗操作流程
(四)检查与包装流程
(五)灭菌操作流程
(六)灭菌物品的卸载操作流程
(七)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
(八)下送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工作流程。
(一)下收操作流程
1、基本流程:准备→ 下收→消毒回收车或收集箱
2、要求
(1)使用科室: 一般污染器械和物品分类放置在回收容器中;破伤风、炭疽等重度污染器械和物品,应放置在密封回收容器中,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特殊感染性疾病(朊毒体)感染的器械和物品应放在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进行焚烧处理。
(2)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定时到使用科室收集使用后的污染器械、物品、将其封闭的污染器械与物品装入封闭式下收车或收集箱中,按照规定的路线封闭运送。
(3)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不得进入消毒供应室进行回收与转运处理。
(4)下收工作结束后,下收车或收集箱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定位放置。
(二)回收操作流程
1、基本流程:准备→ 回收清点登记→分类
2、要求
(1)做好个人防护。
(2)准备盛装容器及硬质容器。(3)认真清点、核对回收物品并登记。
(4)根据器械的材质、类别、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回收锐利物品用硬质容器盛装;回收的污染布类用密闭容器盛装,统一清洗。
(5)工作结束,回收容器、工作台需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回收容器定位放置,专物专用。
(三)清洗操作流程
1、器械处理原则 :按清洗→消毒→干燥的程序进行;被朊毒体污染的所有物品应进行焚烧处理。
2、手工清洗基本流程
冲洗 → 清洁剂浸泡→ 刷洗 →消毒(煮沸或化学消毒)→ 漂洗 → 干燥
1)适应范围
①结构较复杂的器械、较精细及尖锐器械。
②器械上有严重污染、生锈或残留血液及分泌物、污物已干、用 机器无法洗净时,宜用手工清洗。
2)要求
①对残留血迹及脓液的器械先在流动水中冲净,清洗时应将器械 关节打开,复杂组合器械宜拆开。
②浸泡于多酶洗液中2分钟以上,然后在液面下刷洗,防止产生 气溶胶。
③专用清洗槽与专用刷子用后消毒处理。
2、注意事项(1)带电源的器械不得使用浸泡清洗方法,可用沾有清洁剂的纱布或海绵擦拭清洁。
(2)用水原则:手工清洗的最后漂洗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3)清洁剂与润滑剂的选择 :根据器械种类与材质选用碱性、中性、酸性、酶类清洁剂与润滑剂。器械清洗消毒时,选液态清洁剂,不得使用研磨剂如去污粉,不同的清洁剂不得混合使用。器械消毒过程中可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添加专用水溶性器械润滑剂,不能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油类溶剂进行器械的润滑与保养。塑胶类和铝质材料的器械不能使用酸性清洁剂与润滑剂。
(4)器械、物品的消毒: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使用浸泡消毒时,盘盆碗不能重叠,管道内必须充满消毒液。(5)清洗、消毒后器械和物品的干燥
1)机械烘干 温度70-90度,一般金属器械15-20分钟,塑胶类器械如呼吸机管道等30-40分钟。
2)不宜高温干燥的器械,可用清洁毛巾擦拭干燥或用95%的酒精擦拭干燥。
3)各类器械禁止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的方法。
(四)检查与包装流程
1、基本流程 准备→检查→核对→包装→记录
2、器械质量检查
(1)清洗质量检查
器械清洗质量检查经过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应光洁,无残留物、血迹、污渍、水垢及锈斑。不合格器械应退回重新处理。
(2)器械功能检查与校核 :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
1)有关节器械的检查:关节活动要顺畅,检查咬合功能,咬齿完整,松紧合适,对合整齐,尖端部分要紧密闭合无扭曲或变形,边缘圆滑无磨损;检查器械的锁齿,可将钳子夹紧橡胶管,然后抖动,自动弹掉者废弃;亦可将器械卡锁在第一齿的位置,持着器械的另一端,而以齿锁功能不佳;检查器械的张力,把器械合并,两边齿干上锁齿应有1mm左右的距离,若发现关节较紧,可用水溶性的润滑剂喷沥表面及关节上。
2)持针器的检查:其颚夹面之咬合无磨损,取一根与持针器相称的缝合针,持针器咬住缝针,将卡锁在第二锁齿的位置,试着摇动缝针,如果缝针可以用手轻易地抽出,则表示持针器的功能不佳。3)剪刀的检查:剪刀应锋利,不可有钝、卷曲、缺口的现象;须检查剪刀在闭合时有无空隙,柄干是否对称,关节松紧度合适不应自动弹开,螺丝有无松动;5cm以上的剪刀,必须能够以刀尖处一次性剪齐4层纱布;5cm以下的剪刀,则应以刀尖处一次性剪齐二层纱布;但眼科剪刀不用此法检查,以防损伤精细器械。
4)穿刺针的检查:穿刺针应锐利,斜面平整,尖端无挂钩与卷边,用注射器注入空气或95%酒精,以检查针头通畅程度,应去除针头中的水分。5)金属气管导管的检查:金属气管导管由外管、内管、管芯三部分组成;检查时,将内管插入外管,其内管长度应比外管长度短1-2mm;管芯的尖端要求椭圆形,插入外管内椭圆部分应突出外管0.5cm,其周围必须完全密合;内外管上的固定器必须灵活、易转动,但不可太松以免脱落。
3、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4、器材的包装
(1)包装坚持三查三对(准备时查、核对时查、包装时查,对名称、对数量、对日期)
(2)盘碗盆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包装时应打开盖子;若需多个物品一起包装时,所有器皿开口应朝向同一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湿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以利于蒸汽的穿透。
(3)需拆卸的器械必须拆卸;有关节的器械必须打开关节;锐器应加保护套;管腔类物品须盘绕放置,不可打折,接头开关须打开,以保持管腔通畅。
(4)使用无纺布包装材料或棉布包装材料时,不得少于两层;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密封宽度大于6mm,保证密封严密完整;硬质容器必须一用一清洗。
(5)物品包装必须包装严密,捆扎松紧适度,每一包内、外均需放置化学指示剂(卡);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及核对者代号或姓名、灭菌器锅号、锅次等;手术器械包外须贴信息卡。(6)包重量:器械包不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kg。包体积:使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时,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25cm;使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时,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
(五)灭菌操作流程
1、压力蒸汽灭菌
(1)基本流程 下排气式灭菌器:准备→预热→排气→灭菌→干燥→结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器械和物品的灭菌。(3)要求
1)装载量 下排气式灭菌器与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分别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80%和90%。
2)尽量做到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纺织类与管道类物品包放上层,金属类器械包放下层;大包放上层,小包放下层。
3)装载时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灭菌包不直接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各灭菌包之间需相隔≥2.5cm;最上层灭菌包距灭菌器顶部需相隔7.5cm;器械包与自动启式筛孔容器应平放;盘盆碗类包应稍向前倾斜、侧立或倒立;纺织类包应竖立;玻璃瓶与管腔类包应开口一致并开口向下或侧放。
(六)灭菌物品的卸载操作流程
1、基本流程 准备→取物→观察→存放→结束
2、要求(1)戴无菌手套取出灭菌包。
(2)压力蒸汽灭菌物品不能有湿包(灭菌物品含水量不超过3%);灭菌包放置在远离空调或冷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冷却过程中不可徒手触碰灭菌物品,灭菌包未完全冷却前,不要放在冷台面上,以防产生冷凝水,造成湿包。
(3)检查灭菌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如有破损、湿包应视为灭菌失败。
(4)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清洁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污染。(5)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未达到标准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处理。
(6)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记录,其内容包括灭菌包的种类、数量、灭菌器锅号、锅次、灭菌程序、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日期、操作者等并存档。
(7)冷却后的灭菌物品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区。
(七)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
1、基本流程 准备→检查清点→登记→发放
2、要求
(1)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灭菌物品必须储存于灭菌物品存放区。
(3)灭菌物品必须仔细检查,符合要求方可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
(4)灭菌物品存放区环境洁净、干燥、温度保持在20度-25度,相对湿度<60%;存放橱柜或货架必须离地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5cm.(5)灭菌物品按类别、日期顺序排列在固定位置。棉布包装材料和金属容器存放有效期为7天,避免灭菌物品过期,一旦过期的灭菌物品必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6)灭菌物品存入区严禁非灭菌物品入内,一旦从存放区发出的灭菌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
(7)物品发放遵循先灭菌发放,后灭菌后发放的原则。
(8)做好物品登记、统计与整理工作。
(八)下送操作流程
1、基本流程 准备→核对→下送→登记→消毒下送车
2、要求
(1)根据使用科室申请计划,用封闭式运送车或容器装放无菌物品,由专人按规定的路线进行下送发放。
(2)与使用科室人员共同核对消毒灭菌物品并签收。(3)下送工作结束后,下送车消毒处理,定位放置。
第三篇: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四、检查前应详细查阅申请单,核对病员姓名、了解病员准备情况及特殊要求。
五、门诊报告于检查后半小时发出。住院病员报告发给本人或经治医生并有登记手续。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各种检查记录应妥善管理.建立档案及借阅簿。
七、离开检查室前检查门窗、水电,切断仪器电源。
八、负责仪器的清洁,一级保养及有关仪器的技术档案、附件等保管,发现故障及时登记报告,请修理人员检修。
九、遵守纪律,坚守岗位,着装整齐,礼貌待患。室内不会客,不吸烟,不闲谈,不以医谋私。脑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
二、热情接待病员,配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对病员进行仔细检查,正规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并认真及时报告,严防差错事故。
三、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各种仪器由专人保管,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遇故障时,应立即上报领导,查找原因,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五、做好本科室的工作总结及统计工作。
六、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员检查工作,严防病员出现意外。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负责本室内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
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
1、脑电图仪器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必须要有专人保管,定期保养、调试。
2、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参考。
脑电图室继续教育制度
遵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 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与流程
一、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为了防范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突发性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能得到有效、规范、快速的抢救,特制订本预案。
1、检查室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2、在进行检查的患者一旦病情突变出现各种危重情况(心跳骤停等),立即按流程启动抢救过程。
3、负责检查的医师立即原地实施心肺复苏等基本抢救措施,其他医护人员配合抢救(通知急会诊、给患者开通静脉通道及吸氧等)。
4、通知总住院医师或科主任到场参与抢救工作,按病情通知急诊科、心内科、ICU、麻醉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医师急会诊,协助、指导抢救。
5、一旦患者病情允许,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转送至相关科室继续诊治。
6、科室内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基本抢救技能(心肺复苏等)的培训及演练,以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及抢救成功率。
7、危重病人检查需临床医生在场陪同,如遇紧急情况需抢救,应原地抢救,检查医师予以协助(通知急会诊、给患者开通静脉通道及吸氧等)。
8、科室或护理部安排到检查室的护士负责定期检查抢救设施、设备及药品的完好情况,发现损坏及药品过期等,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及更换。
二、抢救流程
1、病员检查时突发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要立即实施救治措施。
2、第一发现者一方面指导家属将病人放平,实施救治,另一方面通知科内其他人员紧急联系急诊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共同抢救患者。
3、立即抢救、快速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大动脉搏动、自主呼吸。
4、受限进行胸外按压(参照心肺复苏急救流程),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用药。
5、根据病情护送病人至急诊科或其他专业科室进行救治。
紧急呼救临床科室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一、脑电图室与临床科室紧急抢救与支援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精神”设法抢救患者生命,以诊疗规范、常规为准绳。
二、脑电图室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抢救能力。
三、要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四、与临床科室开展紧急呼救支援的流程
1、各临床科室送检病人应病情稳定,危重病人待病情稳定后由当值临床医生、护理人员陪同送检,并符合脑电图检查前要求。
2、当病人在脑电图室发生紧急意外抢救时,工作人员立即启动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并通知所属科室和急诊科人员参与抢救。特殊情况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总值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1.设备
(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2.电极及其放置
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电极安放: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电极数不应少于18~21个(16~19个记录电极,2个参考电极)。电极至少需覆盖前额区、中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前颞、中颞和后颞区,有条件时还应包括额、中央、顶区的中线部位。新生儿因为头围小,可适当减少电极数目,但应尽可能安放颅顶中央(Cz)电极,以便发现颅顶正相尖波。建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①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按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加以确定。
②电极命名:包括两部分:(a)电极所在头部分区。按头部解剖部位“额、颞、中央、顶、枕、耳垂”等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F、T、C、P、O、A”等来表示。(b)国际上以阿拉伯数字的奇数代表左半球,以偶数代表右半球。接近中线的用较小的数字,较外侧的用较大数字。中线部位为英文小写字母“z”.举例:A1代表左耳垂参考电极,T6代表右后颞区,Pz代表顶区中线。
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Frontal(额)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图
2、鼻额缝至枕外粗隆各电极示意图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联线(见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联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图
3、双耳前窝连线各电极位置示意图
从Fpz通过T3至Oz联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
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一个。依次为F7(左前颞)、T3、T5(左后颞)及O1,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窝联线之交点,O1应距Oz10%。右侧与此相同从前到后为Fp2(右额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O2(右枕),见图4。
从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联线,为矢状旁平面,从Fp1向后各20%分别放置电极一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3(左顶),P3应距O120%。右侧与此相同,电极为F4(右额)C4(右中央)及P4(右顶),见图5。
左 图
右
4、两侧颞平面电极位置示意图
左 图
右
5、双侧矢状旁平面电极位置示意图
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1,M2)。
(6)电极阻抗:待电极安装好后应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一般要求不超过5KΩ。当记录中出现可能为电极导致的伪差时,应重新检测电极阻抗。
3.导联组合
导联组合是指用不同的导联方式连接电极。常用方法有两种:参考电极导联法和双极导联法。各个实验室根椐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导联组合法。合理组合方式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至少有8导程,尽量使用10-20系统法中的全部21个电极;(2)导联组合要简洁明了,能清楚显示电位的空间走向;(3)双极导联电极间距应相等;(4)导联排列顺序,应从前向后、先左后右;(5)在一次脑电图检查中,至少应该各有一段如下组合的记录:参考电极导联、纵向双极导联、横向双极导联。并在记录过程中,明确标明导联组合方式(数字化脑电图在回放时应以上述多种导联方式显示和分析);(6)至少主要导联组合方式与其它实验室的应相同,以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
数字化脑电图仪常设置Cz为虚拟的公共电极,但置于Cz和头皮其他部位的电极均不能作为真正的参考电极,回放时应转换为平均参考电极或耳电极阅图。
对于较多导程的脑电图仪(如目前大多数的数字化脑电图仪),可酌情增加心电、肌电、眼动、呼吸等其它生理参数的记录。
导联: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有两种基本导联。
(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在16道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
Fp1-A1,Fp2-A2,F3-A1,F4-A2, C3-A1,C4-A2,P3-A1,P4-A2, O1-A1,O2-A2,F7-A1,F8-A2,T3-A1,T4-A2,T5-A1,T6-A2,(2)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分别进入放大器的输入1和输入2。常规应用两种导联:
纵向双极异联: Fp1-F3,Fp2-F4,F3-C3,F4-C4,C3-P3,C4-P4,P3-O1,P4-O2,Fp1-F7,Fp2-F8,F7-T3, F8-T4, T3-T5, T4-T6,T5-O1,T6-O2。
横向双极导联:
Fp1-Fp2,F7-F3,F3-Fz,Fz-F4、F4-F8,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O1-O2。
此外可根据临床需要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
4.记录参数
(1)校准电压(定标):在记录前需要方波定标和生物定标。方波定标时,推荐尝试不同滤波设定状态下记录并测量校准电压。定标电压应该调到敏感水平,全部记录笔尖均应在零位并应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生物定标是指各导联同时记录同一部位电位波形、波幅、位相应完全一致。
(2)敏感度:常规记录时,敏感度一般设置于7μV/mm或10μV/mm(成人)、10μV/mm或20μV/mm(儿童),可酌情及时调整。
(3)滤波:常规记录时,高频滤波不应该低于70Hz,多设定为70Hz。低频滤波不应该高于1Hz,多设定为0.3Hz或0.5Hz(对应时间常数分别为0.4s或0.3s)。
(4)走纸速度:常规记录速度设为3cm/s。1.5cm/s速度可用于长时间描记。
(5)描记时间:常规脑电图应至少记录20分钟清醒状态下的无干扰图形。
(6)诱发试验:睁闭眼、闪光刺激及过度换气应作为常规诱发试验,癫痫病人应尽可能进行睡眠诱发。进行诱发试验时,均需相应增加记录时间。
①睁闭眼试验:在受检者清醒、放松闭目状态时,每隔10秒左右嘱其睁眼3-5秒,反复睁闭眼2-3次,并标记每次睁闭眼的时间点。
②闪光刺激: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约30cm,在闭目状态下并面向闪光刺激器中心。刺激器发光亮度为10万烛光(﹥100Nit),刺激脉宽0.1~10ms,刺激频率在1~60Hz可调。每一频率刺激持续时间为10秒,间隔10秒,再用另一频率刺激10秒钟。一般采用由低频逐渐递增至高频刺激。举例:1Hz—3Hz—6Hz—9Hz—12Hz—15Hz—18Hz—
21Hz—24Hz—27Hz—30Hz。在闪光刺激过程中如出现临床发作,应立即停止刺激。
③过度换气:过度换气描记应至少持续3分钟,深呼吸频率为20-25次/分。在过度换气之前及之后,均应在不便换导联组合条件下记录至少1分钟。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过度换气: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病、高颅压、镰状细胞贫血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④睡眠诱发:应记录到入睡过程和浅睡期(非快速动眼睡眠Ⅰ、Ⅱ期)图形。
5.围记录期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和受检者充分沟通,消除紧张与疑虑,以配合检查。
(2)检查前一天受检者应洗头,洗后不用发脂、发胶等,检查时头部应清洁干燥。
(3)对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常规检查一般不应减停药物。特殊情况下,如需要获得发作期脑电图,应在患者和家人知情同意情况下谨慎减停药物,检查后及时恢复用药。
(4)睡眠脑电图检查以自然睡眠描记最为理想。可在检查前进行适当睡眠剥夺。如果不能获得自然睡眠,可以采用药物诱导睡眠。多选择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对睡眠影响小的药物(如戊巴比妥、水合氯醛等)。亦可通过动态脑电检查获得睡眠期的记录。
(5)用记录纸记录的脑电图上必须注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描记日期、住院号/门诊号、使用药物名称及剂量、受检者的意识状态、操作技师姓名等。
(6)脑电图记录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应该实时清晰的标记。主要包括:导联方式的更换、记录参数的调整、各种来源的伪差、意识状态的判断、受检者出现的症状等。
二、脑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脑电图报告应包括四方面内容:1.受检者一般情况;2.脑电图记录的描述;3.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定);4.脑电图结论的解释。
1.受检者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利侧手、体位、临床诊断、使用药物名
称和剂量、意识状态、配合程度、记录时间、病历号等。
2.脑电图记录的描述
包括对脑电图特征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应描述各种记录状态下(清醒、睡眠、各种诱发试验)出现的各种正常及异常脑电特征。描述既要客观全面,又要简洁明晰。这部分内容是判定脑电图正常与否或异常程度的依据。
3.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严重程度的判定)
是指对一次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综合判定。对成人和儿童可采用不同的判定分级方案。为了方便其他医生阅读报告时掌握重点,更有效的读懂脑电图结果,对于异常脑电图,除了标注异常程度之外,建议应同时描述最能够体现该异常程度的主要异常发现。
举例:局限性异常脑电图
(1)左前颞区频繁棘波、尖波,仅出现于睡眠期。
(2)左前、中颞区为著持续性、不规则、中等波幅δ活动。
4.脑电图结论的解释
即对本次脑电图结论的临床提示意义做出解释。这部分内容对于不太熟悉脑电图的临床医师有帮助。但是,合理解释应该在综合分析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的基础上谨慎给出,这需要丰富的临床及脑电图经验,只适用于判读脑电图的临床医师。
应注意:
(1)由于脑电图主要反映脑功能状态而缺乏病因特异性,在脑电图报告中不宜作出临床疾病的诊断。
举例:高度异常脑电图
(双侧弥漫性慢的棘-慢波综合,可诊断Lennox-Gastaut综合征)(错
误)
(2)对于相对有特征性的异常脑电活动,可以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提示可能出现该异常电活动的常见临床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例如持续出现广泛性约每秒一次(或1Hz)周期性三相波发放,而临床又有进行性疾呆、肌阵挛等症状时,可以提示临床医师有无Creutzfeldt-Jakob病的可能。举例:
a.高度异常脑电图
(弥漫性三相波,可见于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脑缺氧等)
b.高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爆发-抑制脑电活动,提示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可见于缺氧性脑病、低体温、药物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
c.局限性异常脑电图
(左前颞见频繁癫痫样波发放和较多δ慢波活动,提示左前颞区局限性脑功能异常,可能存在有潜在致痫性病灶)
(3)脑电图异常对于癫痫的发作分类诊断很有意义,可以作出提示供临床医生参考。举例:
a.中度异常脑电图
(可见双侧对称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综合节律长程阵发,提示全面性癫痫发作,失神发作可能)
b.局限性异常脑电图
(睡眠中左侧中央中颞反复出现高波幅尖波及双相尖波,提示部分性癫痫发作,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CT】可能)
(4)对于在同一实验室复查的病人,应与上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作
出是否好转、恶化或无变化的结论。
(5)除脑电图书面报告外,应附图(包括EEG的背景及主要异常所见)。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内容
1.α(alpha)节律:应描写α节律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调节和调幅及双侧对称性,是否在全部安静描记中为主要频率。
2.β(beta)波: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双侧对称性,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比例。
3.θ(theta)及δ(delta)波:应分别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双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比例。
4.睁闭眼:描写睁眼后脑电图的变化,是否出现异常波及其部位,以及闭目后恢复情况。
5.过度换气:描写过度换气后脑电图的变化及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过度换气恢复至过度换气前背景的时间,如出现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以及出现方式,即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
6.闪光刺激:描写闪光过程中及闪光后脑电图的变化。如有节律同步化应注明出现部位及刺激频率,如有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及出现方式。
7.睡眠:除描写背景活动外,应描写睡眠波(顶部尖波、睡眠纺锺、K复合波)的出现部位,双侧是否对称;睡眠纺锺的频率及波幅以及每次出现的持续时间;还应对睡眠分期作描述,如睡眠中出现异常波,应描写出现于那一期,出现部位及出现方式。
8.异常波(癫痫样波):应描述波形、波幅、出现方式、部位、持续时间、同步性、对称性、出现于何种状态。
9..临床发作: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出现了临床发作,应对发作的具体表现及发作期脑电图特征进行描述。
成人脑电图诊断标准
根据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与否以及异常程度,可分为正常范围、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高度异常和局限性异常等6种。参照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时必须谨慎。中度不正常以上的脑电异常有较明确的临床意义。
一、正常脑电图
符合下列所有各项时为正常脑电图:①脑波分布有正常的部位差别,左右基本对称;②清醒状态全头部α波频率差不超过2Hz;主要分布在双侧枕区;双侧枕区α节律的波幅最高,调幅最好,生理反应最明显;③β活动在20%以下,波幅不超过20μV,以额、颞区为主;④θ活动不超过5%,波幅不超过30μV;⑤全部记录中偶见δ活动,波幅不超过50μV;⑥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无异常反应;⑦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睡眠周期正常;⑧无异常阵发性电活动。
二、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边缘状态:①α波频率变化范围超过2Hz;②α波幅两侧不对称超过30%;③α波波幅增高超过100μV;④β波增多,数量超过40%或波幅达30~50μV;⑤额部低波幅散在θ波稍增多,超过10%~15%;有时其波幅超过枕部α波;⑥低波幅δ活动稍增多;⑦出现某种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波形;⑧睡眠周期紊乱等。
三、轻度异常
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轻度异常:①α波
频率范围超过2Hz,两侧频率不对称,8Hz波增多,两侧波幅差超过50%,生理反应性不明显或不对称;②β活动明显增多,波幅可达50~100μV;③θ波明显增多,波幅可达50~100μV,呈阵发性出现,主要在额区;④δ波轻度增多。
四、中度异常
背景活动的量变加上波形的中等度改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中度异常:①α频率变慢,以8Hz为主或α消失;②α频率及波幅明显不对称;③额颞部有阵发性高幅α节律,而枕部较少(α前移),或α泛化;④中波幅θ节律占优势;⑤中波幅δ波成组或持续出现;⑥有较多异常波;⑦正常生理性睡眠波在一侧或双侧消失,或正常睡眠周期消失。
五、高度异常
背景活动高度的量变和质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重度异常:①α波消失,或仅有少量频率很慢的α波,如8Hz波散在;②波幅和频率无规则,完全失去节律性;③广泛性中、高波幅θ节律或δ节律,其间夹以高波幅β波;④异常病理波呈节律出现或反复爆发出现;⑤周期现象或爆发-抑制;⑥持续低电压或电静息状态。
六、局限性异常
一侧或某一局部导联的尖波、棘波、尖-慢波综合、棘-慢波综合或慢波并有位相倒置。有时也表现为局限性的快波甚至波幅抑制。
小儿脑电图诊断标准(供参考)
一、正常小儿脑电图
小儿(不包括新生儿)脑电图符合下列各项表明时为正常脑电图:
1.背景活动的频率、波幅、节律性、调节性和分布符合相应的年龄范围;
2.左右半球相应部位基本对称,波幅差不超过50%,婴幼儿期颞区可有轻度不对称;
3.在其年龄段应该出现的生理性波形如期出现(如睡眠纺锺、顶尖波等),在其年龄段应该消失的不成熟波形如期消失(如δ刷、枕区插入性慢波等);
4.可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图形(如思睡阵发性慢活动、颞区轻度不对称等);
5.过度换气没有明显的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
6.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睡眠周期正常;
7.各种状态下没有阵发性异常放电。
二、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多数为正常变异,和正常小儿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在正常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正常范围脑电图:
1.脑波频率范围轻度增宽,调节、调幅欠佳(仅指年长儿);
2.过度换气时有轻度的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
3.出现少量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
三、界线性小儿脑电图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可为正常变异,也可见于轻度脑功能障碍小儿,临床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在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界线性脑电图:
1.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慢波轻度增多,调节调幅不良(仅指年长儿);
2.出现少量不典型棘波、尖波;或出现较多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
四、异常小儿脑电图
小儿脑电图出现以下情况属于明确的异常。异常小儿脑电图不再分度,但需要具体指明主要异常表现。
(一)背景活动
1.背景脑活动发育延迟,清醒时基本脑波频率明显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基本节律慢化),该年龄段应出现的脑波未正常出现(如枕区α节律),或应消失的脑波未如期消失(如δ刷形放电、TA波形等);
2.脑波分布无正常部位差别(如无枕区优势频率);
3.两半球对应区域明显持续不对称;
4.广泛或限局性的持续慢波活动;
5.出现高度节律紊乱、爆发-抑制、周期性波、低电压或电静息;
6.睡眠周期或睡眠结构异常,或在长时间的睡眠记录中生理性睡眠波在一侧或两侧恒定消失。
(二)诱发试验
1.过度换气时诱发出癫痫样放电或出现两侧慢波明显不对称;
2.闪光刺激诱发出癫痫样放电或出现光搐搦反应。
(三)癫痫样放电
1.在任何状态及任何背景下出现明确的癫痫样放电,包括棘波、多棘波、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棘波节律或快节律等;
2.任何明显有别于背景的阵发性波或节律(在排除干扰伪差的前提下)。
新生儿脑电图诊断标准(供参考)
判断新生儿脑电图时应首先了解胎龄(GA)、检查当天的出生后日龄
并准确计算出受孕龄(CA)。
轻度异常
1.背景活动成熟轻度延迟,即与实际CA相比,交替图形(tr á ce alternant,TA)或非连续图形(tr á ce discontinuous,TD)轻度不连续;
2.与CA相适应的波形或节律轻度缺乏(如枕区δ活动、枕区或颞区θ活动、或δ刷轻度减少);
3.局灶性电衰减;
4.在正常或轻度异常背景上的少量局灶性或多灶性放电。
中度异常
1.与实际CA相比,背景活动中度不连续(爆发间隔时间在CA30周以下早产儿30秒以上,或在CA30周以上超过20秒,但均不超过60秒;
2.与CA相适应的波形或节律缺乏;
3.半球间持续不对称和(或)不同步,不超过整个记录的50%;
4.持续普遍性电压降低,在所有状态下背景活动低于25μV;
5.单一节律发放或其他形式的电发作,不伴重度背景异常。
重度异常
1.与实际CA相比,背景活动明显不连续(爆发间隔时间超过60秒);
2.局灶性或一侧性周期性放电;
3.半球间过度不同步和(或)不对称,占整个记录的50%以上;
4.频繁出现Rolandic区或中线区正相尖波,﹥2次/分钟;
5.严重低电压(在所有状态低于5μV);
6.爆发-抑制
7.等电
第四篇:消毒供应室的操作流程
消毒供应室的操作流程
一、下收操作流程
二、回收操作流程
三、手工清洗操作流程
四、机械清洗基本操作流程
五、自动清洗机操作流程
六、超声清洗机操作流程
七、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操作流程
八、多腔 清洗机(长龙)操作流程
九、包装操作流程
十、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流程
十一、环氧乙烷灭菌器操作流程
十二、纸塑封口机操作流程
十三、灭菌物品存放、发放操作流程
十四、下送操作流程
一、下收操作流程
1.规范着装,戴手套,最好个人职业防护。根据临床科室所需各种物品用量准备回收车辆或收集箱。
2.到临床科室回收物品时,应将科室污染物品和特殊污染物品分类放置,特殊污染的物品应置于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
3.准确填写回收清单,必要时与病房护士沟通。使用后的医疗废物不得回收进入消毒供应中心。
4.将回收物品密闭运送回科室,与去污区工作人员交接物品,核对清单。
5.下收工作结束后,对回收车辆和回收箱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定位放置。按六步洗手法清洁手,更换工作服。
二、回收操作流程
1、着装准备,做好个人职业防护。
2、准备盛装器械的容器和硬质容器。
3、认真清点、核对回收物品并登记汇总、4、根据回收物品的材质、类别、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回收到物品用硬质容器盛装;回收的污染布类置于密闭容器,交予浆洗中心统一清洗。
5、回收工作结束后,回收容器、工作台面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回收容器定位放置,专物专用。
三、手工清洗操作流程
1.着装准备,做好个人职业防护。
2.根据器械性质与类别选择相应的清洗方法。对精密、复杂的器械应采用手工清洗;器械上严重污染、生锈或残留血液、污物已干涸,机器无法洗净时,宜用手工清洗。3.将器械关节打开,负责器械拆开,对残留血液、污物在流水中冲洗干净。对带电源、不能浸泡的器械可用沾有清洗液的清洁布擦拭。
4.将器械放入多酶溶液浸泡2分钟以上,然后在液面下刷洗,防止产生气溶胶引起呼吸道损伤。
5.清洗完毕行漂洗、消毒、上油、干燥处理、6.清洗结束,清洁清洗槽和专用刷子并消毒。
四、机械清洗基本操作流程
1. 根据器械类别选择超声清洗和喷淋清洗。超声清洗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器皿、各种穿刺针等硬质材质器械;喷淋清洗适用于金属、塑料、橡胶、玻璃、乳胶等材质器械、2. 器械关节必须充分打开;如有锈迹必须先除锈再进行机械清洗。3. 4. 5. 6. 容器、管道类放在专用冲洗架上清洗。器械表面和管腔内必须充分接触水流。
超声波清洗时,根据污染程度及时更换清洗用水。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及清洗剂、润滑剂供给情况。7.
清洗完毕,及时清洗清洗槽,关闭机器。
五、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操作流程
1.开机前,检查电源、蒸汽、水提供设备是否正常,检查清洗剂、润滑剂是否充足,及时补充。
2.将待洗机器额关节打开,可以拆开的组件应予以拆开,分类装载,妥善处置,以保证清洗质量,防止器材损坏,物品装载适量。
3.根据物品性能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洗程序。4.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机器运行状态,出现故障,及时解决。
5.清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机器的清洗槽、底部过滤网和篮筐。
6.每周专人彻底保养机器1-2次,检查、清洗机器。
六、超声清洗机的操作流程
1.开机前检查电源、蒸汽、水提供设备是否正常。2.按要求加入水和适量的专用清洗剂,调整水温在最佳状态(40-50 ℃),空载运行5-10分钟排除空气。
3.将待洗器械的关节和卡锁打开,锐利器械边缘需加以保护,有螺丝钉的器械需要在清洗后检查并加以固定;精细及镀鉻器材部适合用超声波清洗。
4.确保清洗器械完全浸泡在溶液下3cm左右。5.及时更换清洗液,以保证良好的超声效果。6.每天工作结束及时清洁机器。7.每周专人清洁、保养机器1-2次。
七、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操作流程
清洗槽:
1.接通电源,开盖、加塞子。
2.注入清水,温度适宜,加入适量清洗液。3.放入篮筐至水平位。
4.盖上盖,按动清洗开关,显示灯亮,开始计时。5.蜂鸣器响,程序结束,开盖取物。
6.每日工作结束,关闭电源开关,拉动清洗槽的排水栓链放水,将清洗槽清洗干净,盖好盖子,关闭总电源。冲洗槽:
1.开盖、放入篮筐至水平位。
2.盖上盖,按动冲洗开关,显示灯亮,开始计时。3.蜂鸣器响,程序结束,开盖取物。煮沸槽:
1.打开电源,打开蒸汽进气总阀门。
2.开盖,打开进水阀门,放水高度浸过托盘,关闭进水阀门。3.放入篮筐,把盖关好,打开供气阀门和排气阀门。4.结束,关闭供排气阀门。5.开盖、取筐。
6.每日工作结束后,打开排水阀门,将水排净。冲洗煮沸槽,将盖盖好,最后关闭进气总阀门。干燥槽:
1.开盖,放入篮筐。
2.关上盖,打开电源开关,打开加热器开关。3.结束后,关闭电源,关闭加热器开关。
4.每周也应专人清洗保养半自动超声清洗机1-2次。
八、多腔清洗机(长龙)操作流程
1.检查设备电源供电开关是否开启,设备所需的水阀、气阀是否打开,压力是否正常。
2.检查设备总电源开关位置是否开启在automatic mode(自动运行模式)。
3.打开设备维修门,检查每部分腔体有无东西遗漏在里面预洗、清洗、漂洗腔的过滤网后关上门维修门。4.检查打印机的纸是否用完,若用完则更换。5.检查酶、清洗液和油是否用尽,是否需要添加。6.检查卸载台上和司法清空。
7.检查设备两边的红色紧急按钮是否被按下,若按下则需拔出。8.上述检查完毕后,将设备打印端的电源开关,放到power(启动)位置。设备开始启动,当设备显示器“start-up in progress waiting for a basket”开始装筐使用。若篮筐上没有挂标记卡,则手动输入对应标记卡号。
9.每天设备使用完毕后,将打印机旁的电源开关放置于“offlstandby”即可。
下次使用则开启此电源开关为power位置即可。若长时间不使用,则将打印机旁的电源开关和设备总电源放置off位置关机。10.注意事项:
(1)装筐需放置正确位置,即放置轨道位置上方,筐内物品不应该有支出筐体外的部分,以免清洗时卡在腔体内。
(2)挂有标记牌的筐体必须严格装对应的物品,00器械、01器皿、03玻璃制品、04塑料制品、06轻柔循环(精密仪器等)不可混合装筐,保证筐内无棉签到呢个漂浮污物。(3)清洗过程中保证卸载台面五筐和其他异物阻挡。
11.简单报警处理:设备出现报警时,先按stop,消除报警音,然后看设备显示屏。
(1)alarm:clear Linload converyor press stat(消除卸载台后按下开始键)。
(2)alarm:load door obstruction{装载门(污染区植被三道门)有卡住,打开维修门检查筐的位置}。
(3)alarm:nreload door obstruction{装载门(污染区这边两道门)有卡住,打开维修门检查筐的位置}。
(4)alarm:reload photo-cell defective(对应酶、清洗剂用完,添加后按stop后恢复)。
(5)alarm:reload photo-cell defective(卸载们的红外线传感器被东西挡住,检查卸载台是否有东西,若没有,直接按start,若继续报警,擦拭卸载台红外传感器,直接按start便可)。
(6)alarm:pre-wash/sonic too long in fill(检查管道水压是否正常)。
九、包装操作流程
1.规范着装,洗手,准备所需包装用物。2.检查器械或物品的清洗质量。
3.检查器械或物品的使用功能、规格、数量。4.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5.按规范摆放、核查,放置化学指示卡、明细卡。6.按规范封装,贴上包外信息卡、化学指示胶带。
7.操作完毕,清洁包装台面。如有特殊情况应记录交班。
十、预真空压力振起灭菌器操作流
程
1. 检查舱内以及灭菌器排水管漏网是否干净,将过滤网放置到位。
2. 检查水、气压表压力、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夹层压力。3. 预真空(脉动)每天第一次运行,需做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程序。
4. 待灭菌物品按规范要求放入灭菌柜室内。关闭舱门。5. 根据不同灭菌物品各类选择灭菌程序。
6. 灭菌周期结束,灭菌器发出鸣叫。应待灭菌器、搁板、装载车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操作,或戴上防护手套,以防烫伤。
7. 打开舱门,拉出灭菌物品。检查是否合格,如外包装、指示胶带有水珠或明显潮湿,为不合格。
8. 对液体内物品,应等到自然冷却到60℃以下再卸载物品。
9. 灭菌周期结束后,应关闭电源开关、蒸汽阀门;清洗排水管的滤网。
10. 每周专人1~2次清洗灭菌器柜室、车架、滤网等。
十一、环氧乙烷灭菌器操作流程
1.链接电源插座,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室温50℃,湿度60%,水温60℃,次数6次,压力-65kpa,时间3h。
2.放入需被灭菌物品,要松散放置,以便透气。放入水盘(水盘内放置少许棉球)。
3.按开始键○,显示即时室温、水温,开始工作。4.灭菌室温度升到50℃,自动抽真空。(检查门是否关严,进药嘴是否拧紧,放气开关是否关闭)。
5.真空压力显示-65kpa,自动报警等待加药。缓慢打开进要阀门,观察压力显示变化。压力数值下降速度1kpa左右为宜,当降至-5.5---5kpa时关闭阀门,灭菌时间显示3.00.6.灭菌时间倒计时至0.00,显示开门,既灭菌结束。关闭开关,拔掉电源插头。
7.打开窗户和排风扇。打开灭菌室门,30分钟后取出灭菌物品,放置物品架上,自然逸散。
十三、纸塑封口机操作流程
1.接通电源。
2.开启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以及面板上的温度调节器指示灯亮,封口机开始预热。
3.根据纸塑包装袋性能,将封口机温度、速度调节到所需要求。
4.温度升到设定温度时,将待封口的纸塑包装袋放入封口机入口,传送装置自动封口传送。
5.封口完毕,应开启降温开关,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关闭电源开关。
十三、灭菌物品存放、发放操作流程
1. 着装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 灭菌物品必须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区,并由该区人员按规范搁置。
3. 仔细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过期包以及观察指示带和指示剂变色情况。
4. 按种类、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在相对应的位置。①使用棉布类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标准,其有效期应为7天;②使用纸包装袋的灭菌包,有效期为1个月;③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④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⑤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有效期为6个月。
5. 根据发放清单,按照先灭菌先发放、后灭菌后发放的原则准确发放。
6. 做好登记、统计与整理工作。
十四、下送操作流程
1. 按规范着装、洗手,根据用物多少准备适合车辆和篮筐。
2. 根据科室申领计划,用封闭式运送车或容器装放无菌物品,由专人按规定路线进行下送发放。3. 准确摆放于科室固定位置,必要时与科室物资人员核对签名。
4. 下送工作结束后,清洁消毒车辆、容器,定位放置。
第五篇:医院消毒供应室操作流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工作流程
一、第一个工作流程:污染器械回收
(一)器械使用科室污染器械回收步骤
重要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由消毒灭菌部门进行集中的回收处理,包括门诊、病区或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室使用的污染器械。
(二)对回收的污染器械进行清点核查并确认登记
1.污染回收时,污染器械应放在有盖的容器中或使用封闭专用车,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进行处理。运送车为封闭式。
2.沾染较多血液和污物的器械应在使用部门进行初步处理,或者采用保温和封闭的方法,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一些物品必须由使用科室在使用后就地进行预处理,例如阴道窥器、直肠窥镜等器械。
3.精密器械应单独放置在容器中运送,防止损坏。例如内镜、电钻、动力电源线、剪刀。
4.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品和材料,不能不能进入供应中心处理转运。
二、第二个工作流程:污染物品接受分类
消毒部门将收回后的污染器械进行清点接受和分类等操作步骤
1.根据器械部门的材质分为金属、橡胶、玻璃、塑胶等,根据形状为尖锐器械、单管腔类器械、套管强类器械、轴节器械、卡锁器械、盆、盘、瓶等。各种分类的物品应放置在不同的容器中或清洗装置上,注明标记防止混乱。
2.标明“特殊感染“的器械,需要根据清洗消毒条件,选择处理方法。
3.一些专科机械可根据使用科室不同,进行分别处理。
三.第三个工作流程:清洗、消毒
(一)对分类后的器械进行预清洗步骤
根据卫生部WS 310.2-2009的要求,现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操作程序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4个步骤:
1、冲洗:将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除去污染物。
(1)操作人员必须穿着有防水功能的隔离服装、戴口罩、眼罩或面罩,戴手套、工作帽、穿工作鞋。
(2)现进行机械清洗,然后进行器械消毒。穿刺针器械先进化学消毒,后进行清洗。特殊感染病人使用的机械应选择特殊污染器械清洗消毒方式。
(3)轴节器械、卡锁器械、有明显干固污染必须经过手工预处理。使用机械清洗方法时,应设预冲洗过程。
2、洗涤:也叫主洗。冲洗后,应用酶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
(1)冲洗后的器械进行洗涤步骤,指使用医用的“清洗剂“进行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以去除污染物。即采用含”酶“清洗剂。
(2)手术器械和各种钳、镊、剪。吸管腔等以及穿刺针锐利器械必须使用超声清洗方法或其他的机械 清洗方法进行清洗。
3、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经过洗涤后,对器械进行两次漂洗冲洗,去除清洁剂。采用机械清洗方法应使用软水。
4、终末漂洗:应用软水、化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
(二)器械消毒步骤
耐高温的器械主张先用物理消毒方法。
1.采用手工清洗可用煮沸方法消毒,(100℃,时间5min)。煮沸消毒必须全部用蒸馏水或纯化水。煮沸时可加入适量的水溶性器械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煮沸消毒后的器械易于加快干燥。
2.不耐高温的器械选用化学浸泡方法消毒。消毒后的物品必须进行充分的漂洗冲洗,去除残留药剂。
(三)远送工具清洗消毒步骤
每一次使用后的污染回收容器和回收车,必须清洗消毒。
四、第四个工作流程:器械制作包装及工作程序
(一)器械烘干步骤
1.应才取机械处理,尽可能避免采用人工擦拭的方法进行干燥处理。
2.不宜采取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器械的干燥处理。
(二)器械检查,维护步骤
包装前必须对器械进行清洁度检查。用目测和放大镜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光亮、干燥,没有污渍和锈痕。
(三)器械装配步骤
1.根据器械装配文件进行器械装配。提倡使用单件器械抱装形式,多种器械组合包应按照一次使用量装配组合。
2.尖锐或精密器械应有防护措施,避免刺破无菌包装或损坏器械。
3.胶管类物品不能受压和打折,防止变形粘连。
4.多种器械组合包装时,固定摆放位置和顺序,方便临床使用,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5.每个器械包中应放置包内灭菌化学指示卡。
(四)器械装配的核查步骤
经过装配组合的每个器械包必须进行核对,保证符合装配要求。
五、第五个工作流程:灭菌及操作规程
(一)灭菌装载步骤
1.包装后的物品宜使用专用篮筐装载灭菌,或者摆放在灭菌器搁架上进行灭菌。小件物品必须放在篮筐中灭菌。
2.灭菌包体积不大于30cm×30cm×50cm(预真空),30cm×30cm×25cm(下排气)。
3.灭菌包重量不大于7kg(金属),或5kg(备料)。
4.灭菌包排放中,其上下左均间隔一定距离,至少相隔2.5cm,以利于蒸汽置换。
5.尽量将同类材质的物品装在一起进行消毒,例如器械与纺织品宜分别进行灭菌。如果必须同时灭菌,纺织品应放置在上层,金属器械类物品放置在下层,较大的包放在上层,小包放下层。防止出现湿包。
6.手术器械盘应平放,保持器械均匀分布不混乱。纺织物品应竖放,手术包应斜放。利于蒸汽进入和物品干燥。
7.纸塑包装材料的物品应当竖放在篮筐内或架子上。塑料面朝下或朝上都会产生水分的带留。
8.装载的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夫人内柜,防止接触冷凝水。
9.记录各种物品装载的日期、时间、灭菌器设备序号、灭菌循环次数、物品名称、数量、操作人等情况。
(二)灭菌步骤
1.每天灭菌器测试合格后才能开始当日的灭菌工作。测试项目包括进行每天夫人B-D测试、工艺测试。必要时进行声生物监测、验证仪测试。各项检测结果记录,档案留存3年以上。
2.根据器械材质选择高温灭菌后低温灭菌。
六、第六个工作流程:无菌物品储存工作程序及管理
(一)灭菌后物品接收步骤
1.灭菌物品需冷却后,再从灭菌柜搁架上取下。过热的物品在搬运中会产生较多的造成湿包。
2.灭菌后物品必须检验以下项目:①监检查包装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②检查灭菌物品是否后湿包。湿包视为污染包。③检查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是否合格。④检查物品上标志是否清楚。
3.登记我物品如掉落在地上或误放不洁之处,应视为受到污染。
4.已灭菌物品不能与非灭菌物品混放。
(二)储存摆放步骤
1.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应做到物品分类摆放、摆放位置固定、位置有标记。
2.无菌物品摆放顺序,有效日期已临进的在前,先发放,远期在后。严禁出现过去物品。
七、第七个工作流程:无菌物品发送管理物品发送步骤
1.运送无菌物品的车、容器等工具,必须经过清洗后消毒处理。
2.无菌物品必须装放在封闭式下送车或容器里进行下送。
3.发送回收物品要定时、按规定线路进行。
4.发送无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的人员和工作要分开进行。
5.记录发送物品的日期、使用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物人、接受确认人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