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题隐含的认知基础及语用功能
标题隐含的认知语用分析
唐善生
提要
标题隐含常常有一些特定的结构形式,如并列结构的隐含、孤立结构的隐含、不完全结构的隐含、分句隐含、特殊格式的隐含。这些结构形式为标题隐含意义的推断提供了认知基础。本文运用意象图式、图形-背景等认知理论和语用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汉语常见的标题隐含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关键词
标题隐含 认知
语用
尹世超在《标题语法》中指出:不少标题含有多出字面意义的语用意义。如“名茶制作”其实是“怎样制作名茶,制作名茶的方法”的意思,“我VO”格式标题并非一般的陈述,而是“我VO的情况(感想、体会)”或“我是怎样VO的”之类的意思。如“我译《源氏物语》”。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标题隐含。隐含作为一个语义概念是指不能添补但是在语义上暗含某个词语或者虽能添补但是添补的词语不只一种的语言现象。这里所说的标题隐含是指标题在语言结构的表层不能添补但在语义上暗含着某一词句或者是虽可添补但是添补的词语不只一种可能的语言现象。
刘云把这种现象称为篇名隐含,并列举了篇名隐含的五种结构类型:并列结构的隐含、孤立结构的隐含、不完全结构的隐含、分句隐含、特殊格式的隐含。我们关心的是:为什么这些句法形式会形成隐含式标题?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结构是由意象图式经隐喻映射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隐含式标题的句法形式为标题隐含意义的推断提供了认知基础。
1.关系图式与并列结构隐含
有些并列式标题一看就能推断出它的隐含意义。如“饮食与美容”这种标题实际的含义是“饮食与美容的关系”。正文内容也证实了这一点,文中指出:合理的、科学的饮食营养,即通过平衡饮食和美肤食品,可提高皮肤的新陈代谢,补充皮肤养分消耗,增强皮肤的功能,使其光泽、细嫩而富有弹性。这类标题很多。如:
(1)水与生命
(2)气味与人体健康(3)老人与叶酸
(4)姿势与长寿
(1)正文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最初的生命体在水(海)中诞生,假如三十多亿年前地球上没有水,那么一切生命都无法存在。显然,标题“水与生命”是指“水”与“生命”的关系。其余几例标题也都隐含了“„„的关系”的含义。
为什么我们一看到这种并列结构的标题就很容易地推断出它隐含了“„„的关系”意义呢?这与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有关这类标题的文章的知识信息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我们的知识结构。一旦这类标题出现的时候就会激活有关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并列结构这一句法结构本身与关系图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加速了对并列结构标题隐含意义的推断。这是因为:看到一个并列结构的标题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或者几个并列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意象图式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是单就并列结构形式标题而言,不是所有的并列短语都含有这种隐含意义。并列式标题很多,仅就名名并列的标题来说,有很多就没有隐含意义:
(5)“大写”的人,抑或谦卑的人?
(6)祖父祖母
(7)青衣花旦
(8)你的小船你的帆
(9)绿灯、黄灯、红灯
(10)昨夜的梦,昨夜的灯
例(5)-(10)都不是隐含式标题。此外,自然语句中的并列结构通常也不含有隐含意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然语句中或者非隐含的并列标题并列的一般是同类或是大体近似的两项或多项内容,而隐含式标题的并列项之间常常是不同类的,大多不在同一语义场。作为同一语义场的构成成分之间关系是平等的,它们共同作为上一语义场的次类而存在,两个或几个并列的构成成分之间不发生明显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并列的两项或几项之间的“影响力”是不显著的。但是隐含式标题却把一般不在同一认知框架内的概念临时纳入到认知框架内,使受话人建构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不同语义场的词语并列最有可能激活隐含意义。
从句法相似性的角度看,并列式标题本来是为平行的对等的两个项目或者范畴提供句法语义框架的,但是隐含式标题所出现的两项常常是不对等的或者说常常不是同一个语义场中的,因此,一旦这这种并列项进入该结构自然会产生语义溢出,确切地说并列式隐含标题隐含的是“是„„和„„的(因果)关系”。这里“„„的关系”就是溢出的意义。
2. “背景――事件”图式与孤立结构隐含和分句隐含 孤立结构的隐含是指在通常的上下文语境下,不能成句的语言形式,但是在标题中这样的孤立结构很多。它们往往是些半截子话,在标题中没有出现相应的“剩余”成分,只有读了正文才知道标题所隐含的意义。从句法形式来说,孤立结构的隐含常用介词短语、方所短语和偏正短语:
1)介词短语。
(11)为了党在工人中的形象
(12)为了省委书记的嘱托
(13)为着下一代的崇高使命――记格兰特访华
(14)在巴以签署执行协议的时刻(15)在春运的日子里
(16)当墙外传来呼救声(17)在咸亨酒店„„
(18)在八女投江石雕前
以上都是由介词短语构成孤立结构标题。从语义类型看,以表目的、时间、处所的形式最为常见。这里例(12)―(13)表目的;(14)―(16)表时间;(17)、(18)表处所。作为文章的标题它们孤立存在,没有与之相应的成分。孤立结构标题所隐含的内容通常会在正文中出现。如例(11)正文指出:为了党在工人中的形象,他用自己的精神、信念、人格和情操感染着身边的工友。
2)方位短语。
(19)英国提高利率之后
(20)杭州人富起来以后(21)六十年来
(22)四十年间
(23)潮起潮落之间
(24)威斯特法利亚厅内外――世乒赛点滴之三 这些都是方所短语,从语义类型上看有些方所短语表示的是时间。在这种孤立结构的标题中读者想要获得的基本信息并没有出现,但是正文中一般都要出现相应的内容,如(19)正文指出:这是英国政府五年来首次提高利率引起了经济界的强烈反响。
3)偏正短语。如:(25)想你的时候
(26)帷幕拉开的时候――广东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观察与追思 这些偏正短语多大能转换成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
当(我)想你的时候
在(当)帷幕拉开的时候――广东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观察与追思 也有由其他句法形式构成的孤立结构的标题。如:(27)环宇,比破产更重要的
(27)正文指出:环宇的破产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救活企业的思路,市场经济条件下,救活企业、救活企业的资产同样要以市场手段来实现。除了孤立结构隐含外,有些复句中常常可以保留一个分句,隐含另一个分句。如:(28)面对困境
(29)执行难不仅仅因为被执行人(30)假如是30%
(31)虽然都是奴才
这些标题后面都省略了一个分句,而且通常省略的是复句中的主句。在正文中主句常常会出现。如(28)正文指出:面对困境,我们一定要拍出好看的电视剧来。(29)正文指出: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众所周知的被执行人的原因外,也有相当部分案件是由于申请执行人的原因造成的。
在句法上,孤立结构隐含和分句隐含表现为只是保留状语性质的成分而隐含了主干成分或者是保留了复句中的从属分句(偏句)而隐含了主句(正句)。这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与背景”理论进行解释。虽然孤立隐含与分句隐含形式多样,但是相对于一个事件来说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背景。即标题隐含的只能是事件而不能是背景。作为一个最为理想的认知图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理想的事件完形图式,通常是,某一事件在某个背景下发生。事件和背景都是典型事件的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无论是背景还是事件都可能隐含,但是为什么在标题中隐含的不是背景而是事件呢?这是因为单纯的事件本身具有相对的“完形”性。如果作为文章的标题,标题本身为听话人或读者提供了相对完整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报导性的标题。对读者来说,它已经提供了适量的信息,因此事件句作为标题难以激活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反之,以背景作为标题,标题本身没有提供相对完整的信息,相对于事件句标题报道性减弱,这样就能激活背景下的事件。试比较:
为了省委书记的重托
省各级领导处处关心支持档案工作
为了省委书记的重托,各级领导处处关心支持档案工作
这三种表达,相对来说,第一例具有更多的标题功能,如简洁性、吸引性、强称名性。
3.事件图式与语义角色隐含
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常常把事件纳入到“施事-动作-受事”认知框架。根据“施事-动作-受事”这个认知框架的完形可以推知缺略成分是施事还是受事或者其他的语义角色。作为隐含式标题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
1)“施事-动作”认知框架中施事隐含
(32)自愿守护列宁墓
(33)看到了海豚
(34)看法国人过“圣诞”
(35)听徐源讲课 这种施事隐含的标题有两个特点:
一是隐含的施事大多是作者自己。由于隐含施事就是作者自己,因此在篇章中很容易推断出隐含的成分。
二是动作动词具有典型的及物性。由于动词的强及物性,动作涉及的受事性成分通常不能隐含。单就强及物性动词来说,动词的施事一般是不能隐含的,但是当动作的施事是作者时,由于篇章语境的作用,就很容易推断出隐含的成分,这样就不会妨碍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从认知的显著性角度来说,就是受事相对与施事来说较为显著,所以受事在这里不能隐含,而施事能构隐含。
为了强调或“突显”标题中的受事,在句法上,常常可以把受事移到句首。(36)国防工程维护管理规定颁发
(37)朔黄铁路第一高桥建成(38)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出台
(39)果蝇基因图接近完成 这种受事居于句首的施事隐含标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动词是双音节的,如果不是双音节,则动词必须是标题动词。所谓标题动词是只用 于标题或多用于标题且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动词。如“××记”、“××考”“××论”“××辨”。
2. 动词的及物性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动词有强烈的向一价动词转化的倾向。如以上 几例中的“颁发、建成、出台、完成”。
3. 动作支配对象大多具有集体性、非个体性。
4. 受事成分相对复杂,且受事一般是有定性的成分。
这种形式的标题,有的施事在正文中不出现,有的施事在正文中出现,如(36)正文中说:国务院、中央军委8月24日颁发《国防工程维护管理规定》。
受事能不能置于句首,这与受事的典型性有关,只有在一个事件中受事相对于施事来说 较为典型,或者说受事就是信息的焦点的时候才有可能置于句首。
当“施事+动作+受事”中,一旦施事出现就不能将受事置于句首。试比较:(40)眼科专家李志辉教授浅析“OK”镜
浅析“OK”镜 “OK”镜浅析
2)“受事-动作”认知框架中受事隐含
“受事-动作”认知框架中如果只是出现了动作而没有出现受事,特别是当一个标 题中施事和动作都出现的时候,由于认知框架的作用,根据事件结构的完形图式,很容易从中推断出隐含了受事性成分。例如:
(41)二00八,我们渴望„„
(42)郑卓辉没想到„„
(43)你知道吗?
(44)现代农业在召唤 以上各例的受事性成分都没有出现。有的标题本身就有隐含的标记性成分,如例(41)、(42)中的省略号就表示隐含了某种成分。隐含的内容一般在正文中都会出现。如(41)正文指出:我们渴望在2008年能成为北京奥运赛场上的选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受事隐含标题中动词大多是意向性动词,如“知道、期望、希望”等。相对施事隐含标题中的动词来说,动词的及物性相对较弱,也正是因为动词的及物性相对较弱,受事性成分才可以在标题中隐含。
3)“与事/受事-动作”认知框架中受事或与事隐含。这一认知框架中,谓词性成分一般是三价动词,在句法上表现为双宾句。双宾句子从语义配置上看一般要求有两个宾语性成分同现。但是在标题中,有时受事性成分隐含了。如:
(45)中韩贸易提醒我们„„
(46)普京的传奇告诉我们(47)请教禹州孟局长
(48)追问总裁张继升 例(47)、(48)中不仅受事隐含了,三价动词所要求的施事性成分也隐含了。有时与事也会隐含。如:
(49)三明邮政局捐赠扶贫明信片
(50)作家赛时礼捐赠小说手稿 与事和施事一起隐含的标题也比较常见,如:(51)捐赠侵华日军档案材料
三价动词标题所隐含的成分通常会在正文中出现。如(49)正文中说:三明市邮政局为贫困山区捐赠扶贫广告邮资明信片的事迹,近日在大田县谢洋乡被传为佳话。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三价动词作标题都能隐含,如“授予”是个三价动词,但是作标题时,与事和受事都不能隐含。这与动词所要求的语义角色有关。沈家煊曾讨论过“偷”和“抢”,虽然这两个词都跟施事、受事、夺事相联系,但是语义角色的凸现情形有差别:一般情况下,对“偷”而言,偷窃者和失窃物是凸现角色,而对“抢”而言,抢劫者和遭抢者是凸现角色。可见,不同的动词所凸现的语义角色是不同的。因为在“授予”的句法框架中,授予的受事和与事都非常显著,缺省任何一项都不能成立。所以三价动词“授予”不能隐含与事或受事。
4.谓词激活与“甲骨学三十年”一类的标题
作为标题“甲骨学三十年”这种“NP+时量”的结构是非常普遍的,如:(52)南京铁路八十四年
(53)以色列文学四十年 “甲骨学三十年”、“南京文学八十四年”、“以色列文学四十年”分别是说甲骨学研究三是年的历史情况、南京铁路八十四年的情况、以色列文学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也就是说这类标题隐含了“„„情况”的含义。从信息传递上讲,时量词都有一个“默认值”,即默认一个延续动词与之相配。有时默认动词可以在标题中出现或补出。如:
(54)太阳运动发现二百年
(55)沈阳科技体制改革六年(56)遨游太空十二年
(57)北京邮政开办90年 以上几例动词的受事性成分在标题中都出现了,有时持续动词的施事也会在标题中出现,如“普京执政一年”。
从“NP”的角度看,NP是一个表示有定有指的名词,如果是无定的或者是无指的名词不可能形成“NP+时量”这种标题。如“桌子三十年”、“思想五十年”都不成立。“NP”作为一个特定的指称对象后面紧跟一个时量词,即表示某一确定事件的发生、发展、持续或结束的历程。如果NP不能指称某一确定的事件就难以形成“NP+时量”格式的标题。如“给孩子讲故事五十年”不能变成“孩子五十年”或者“故事五十年”。可见只有当NP是“有界”名词的时候才可能形成。我们所说的“有界”是说它在时间上有个明显的起迄点,才能形成“NP+时量”标题。如“城市两百年”不能说,但是“现代城市两百年”、“中国现代城市五百年”就能成立,而且可以作为标题使用。
5.“数量原则”与“我+VP”式隐含标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我+VP”式标题是下面这类形式:
(58)我译《源氏物种》
(59)我读《东京大都市》(60)我看《卧虎藏龙》
(61)我听《希伯莱祷歌》
这些标题都隐含了“感想、体会”之类的名词,都是强报道性标题,因为它们都是采用了陈述句式表达。但是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讲,它们并没有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或者说相对于读者来说,这些陈述式标题并没有给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认知常识可以推断出,作者不只是告诉读者他做过某件事情,因为这都是一般人经常从事的活动或行为。这种标题的字面意义不能给读者提供新的信息。试比较:
(62)我读《红楼梦》
(63)布什读《红楼梦》 相对来说,(63)给读者提供了新信息,这个标题可以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62)则不然,由于它没有提供足够的新信息,显然它的意义不在字面上,从而迫使读者推断它所隐含的意义。
6.图形凸现与“„„在„„”标题
“„„在„„”这种标题格式通常给出全篇的话题――人或事物,以及时空范围。篇章以话题为中心,围绕给定的范围加以陈述或说明。如:
(64)“星火计划”在农村――“星火计划”实施情况综述
从副标题可以看出,文章是对“星火计划”这一事物在农村这一范围的实施情况进行综述。
很明显,这种“„„在„„”标题的隐含了“„„的情况”的含义。这样的标题比较常见,如:
(65)《金瓶梅》在国外
(66)针灸针麻在国外(67)周恩来研究在日本
(68)列宁在一九一八
这里的“在”不是动词而是一个表示方所的介词。如果按照“图形与背景”理论来说,“在”前的所指是图形,“在”与它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构成该图形的背景。汉语表达“图形与背景”这一图式的短语的语序通常是,先背景后图形,如“广场中上的人”、“绿树环绕的村庄”、“万绿丛中一点红”等。“广场、绿树、绿”等作为背景的成分在作为图形的“人、村庄、红”的前面。但是“„„在„„”标题将图形置于背景前,这样就把读者的注意力、注意焦点集中到图形上,由于读者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图形上,扩大对图形语义内容的联想,将图形内容细节化,使之产生多于字面意义的语用意义。
作为汉语篇章化的重要手段,标题隐含的形式多种多样。标题隐含意义的推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以上的分析是在已有的研究语料的基础上,仅就汉语常见的标题隐含的动因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进行了一些解释。
主要参考文献:
张
敏
1998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尹世超
2001 《标题语法》,商务印书馆。
刘
云
2002 《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第5期 李晗蕾
2002 《名名并列式标题的修辞分析》,《汉语学习》第5期 陆俭明
沈阳 2003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英语虚拟语气语用功能研究论文定稿解析
英语虚拟语气语用功能研究
目录:
摘要
1·1本文对虚拟语气的研究角度
1·2 传统角度对虚拟语气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1·3阐述本文语用研究观点的缘由 1.引言
2.传统上,英语虚拟语气学习研究多从语法时态角度探讨虚拟语气的不足。
3.例证分析阐述本文观点:研究英语虚拟语气使用的语用功能 分析虚拟语气的安慰、假想与愿望、委婉建议、含蓄抱怨与责备、警告命令、对现实不满或拒绝、感激感谢等等语用功能,能够做到语言表达形式与语用功能的有机结合,深入体会英语语言表达的丰富多彩的特性。
/ 16
4.结束语:通过分析英美人使用虚拟语气的表达功能,可以了解欧美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从而运用并推广地道的英语。
正文
英语虚拟语气语用功能研究
[摘要]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和探讨英语虚拟语气中语用功能,我们希望在分析虚拟语气的安慰、假想与愿望、委婉建议、含蓄抱怨与责备、警告命令、对现实不满或拒绝、感激感谢等等语用功能同时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实践能力。我们采用如下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广泛浏览相关网页和翻阅书籍报刊、搜集相关音乐影视资料、请教专业老师和外教、选取论题制作与本项目相关的问卷调查与互动访谈等方式进行创新型课题研究(末页附调查表及其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在传统虚拟语气的研究过程中,语言学者往往过分对其语法时态、心理隐喻理论、概念映射等进行讨论。英语动词时态主要用来指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发生的时间,人们通常认为虚拟语气是用动词的过去时形式表示,而没有升入探讨英美人这样使用的真正意图所在;有人试图将心理距离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构建出基于心理距离的隐喻模式,对其动词时态用法的内在机制做出解释;当然还有人从概念映射理论角度分析英语语气,其认为映射理论给出了虚拟语气的意义和语义实质。
然而,英语中共有三种语气: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等,2 / 16
这是根据话语语境已经说话人语用意图的不同来划分的。陈述句多用于阐释所发生的事实,祈使语气主要是用于请求、要求等,而虚拟语气的使用是英美人巧借虚拟语气语用功能的丰富多样而大量使用的。我们应该通过分析虚拟语气的安慰、假想与愿望、委婉建议、含蓄抱怨与责备、警告命令、对现实不满或拒绝、感激感谢等等语用功能进而做到能够在不同语境下正确使用虚拟语气,能够能够识别不同情况下虚拟语气的用法;能够根据不同语境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了解当地文化;能够了解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语用习惯,能够运用并推广地道的英语。
[关键词] 英语虚拟语气 语用功能 语用视角 1.引言
英语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无论是复杂句、简单句、从句,人们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虚拟语气。莎翁在其作品中,通常使用“were”来替换“would be”的虚拟语气表达式,例如:“After your deathy you were better have a bad epitaph.”(Shakespeare).培根亦曾用虚拟语气表达对其妻子的设想:“It is one of the best bonds,both of chastity and obedience in the wife,if she think her husband wise which she will never do if she find him jealous.”(Bacon).虚拟语气的使用增加了当时热门阅读文学作品的难度。随着现代社会以及英语的发展,英语的虚拟语气逐渐被陈述语气所替代,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趋势。然而虚拟语气仍然发挥着重要
/ 16
的作用,使用虚拟语气可以使得表达更加委婉、含蓄,同时又能传递出丰富多样的语用效果,因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英语虚拟语气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语中的虚拟语气语用现象一直是我国英语语法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仅《外国语》就先后刊登了4篇探讨英语虚拟语气形式分类的文章。其他主要的外语类期刊杂志,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也相继刊载了相关文章,就虚拟语气的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商榷,争议很大。就当前而已,我国国内关于英语虚拟语气研究通常存在两大缺陷:一方面,对于虚拟语气的论述存在掌握不准确的地方;另一方面,对于虚拟语气的语言语法形式过于重视,忽略了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研究。这样一来,英语学习研究者们易于对虚拟条件句的理解与掌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以至于他们不能准确掌握运用虚拟语气。其实,英语虚拟语气是一个语用功能相当丰富的语法项目,是英美人语言表达形式和语用功能的有机结合。因而,无论是对于学习和掌握英语虚拟语气,还是研究和运用虚拟语气,都应该学以致用,将其语法形式与语用功能结合起来,如此方能不犯、少犯错误。
2.传统语法中,英语虚拟语气语用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从语法时态角度探讨虚拟语气:传统语法家根据陈述语气的“时态”把虚拟语气形式分为“现在虚拟语气”:“过去完成虚拟
/ 16
语气”等,但是“现在虚拟语气”并不总是表示现在,如She urged that she write and accept the lost;“过去虚拟语气”并不表示过去二表示和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如If I were you, I should accept the offer.“过去完成虚拟语气”也不表示过去的过去和二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如It was a lovely day yester day.I wish I had been at the beach then.显示这样分类很不合适。姚善友在《英语虚拟语气》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分类:按姓氏分为综合形式和分析形式:按时态分为不定时和完成时;按性质与用途分为表示推测和表示虚拟以及虚拟结果;按历史发展分为:1)现在时虚拟语气:be;2)过去时虚拟语气:were;3)过去完成时虚拟语气:had been.(姚善友:1959:51-2)然而上述分类方法没有真正揭示虚拟语气形式之间以及虚拟语气形式和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形式之间的逻辑联系。章振邦教授将虚拟语气分为be型和were型,这中分发类型过于简单化,既没有包括所有虚拟语气形式,有不能反映虚拟语气形式和动词的其他形式的关系,不能帮助学生掌握虚拟语气,反而给他们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周龙如把虚拟语气形式分为四种类型:1)原型、动词原型(含should等+V),相当于Quirk和章振邦等的be型;2)现在先时型、过去形式(含should 等+v),相当于Quirk的were型;3)过去先时型、过去将来形式(含should 等+have+Ved);4)将来先时型、过去之过去形式。但这种分类
/ 16
法遭到了何桂金等人的质疑,认为虚拟语气动词没有时态范畴,不能表示时间,有何来现在、过去和将来呢?可见周龙如提出的分类不合理。
3.英语虚拟语气使用的语用功能
其实,传统英语虚拟语气研究从语法时态角度、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并无不妥之处,但是他们未能从说话人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角度进行研究,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参照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 Levison的“面子”理论等,我们可以将说话人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根据语境、文化等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六种:愿望与期望类、委婉安慰类、命令与建议类、遗憾与后悔类、责备与抱怨类、感激与感谢类。下面我们逐个分析。
(1)、愿望与期望类。Leech 的礼貌原则指出,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礼貌的语言是成功交际的重要语言原则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对话都会遵守礼貌原则,可想而知,在说话人、转述人、受话人三方之间进行的语言交际中,转述人作为与该语言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尽可能地转述时使自己“置身事外”,是人之常情,而转述命令、建议等祈使语气最为委婉的方式就是使用命令、建议式的语气,它既如实传达了原话,又最大程度保全了受话人的面子。对虚拟语气的使用符合“减少表达有损他人观点的得体准则”,在许多场合 6 / 16
下,使用祈使语气是不礼貌的。在下列例子中,例如:I wish I had been there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ed.我希望杯事故发生的时候我在那里。说话人这样说的隐含意思是现实情况事故发生时我并不在场,这样真实表达了说话人说话人期望自己能够在事故发生的当时身临其境,舍身救人却没有实现的想法与愿望。I wish they might have come to my wedding ceremony.我希望他们能来我的结婚典礼。事实上是他们没有来参加我的婚礼,我只是在事后希望他们有参加我的婚礼。虚拟语气中动词的形式是不同的,当需要表达现在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过去式。口语中是使用“maybe +subjunctive”虚拟式表示说话人的期待或者希望,如《西厢记》中,May all the lovers in the world be couples in the end.此句中文意思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形象生动表达了说话人的祝福语。
(2)、委婉安慰类。礼貌是人类焦急的基本原则之一,John J.Grumper 在Brown Levison的《语言使用的一些普遍性:礼貌现象》的序言中指出“李茂盛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合作的前提条件。”Polite一词源于拉丁语“politus”意思是随和的、有教养的。现代社会的人们追求自我,重视他人权利与隐私。任何文化都追求这种自我基础上的人人平等--礼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给出了礼貌涉及的双方“自身(self)”和“他人(other)”,以及礼貌带来的结果“惠(benefit)”和“损(cost)”的概念,并指出礼貌原则就是要是他人受惠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如If I were
/ 16
you , I would have also failed to win the day.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不会成功的。说话人这样讲表明现实情况是听话人所做的事情很难成功,我也可能会失败。说话人希望借用虚拟语气表达对听话人的委婉安慰,劝说其不必过于自责。该句型从句时If+主语+were,主句是主语+would/could表示。If he were in the same severe economic situation ,he would have also be fired.如果他要是也在同样严酷的经济形势下,他也会下岗的。作为语用交流的虚拟语气可以通过多种手法实现委婉曲折的表达,听话者往往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说话者的观点。
(3)、命令、建议与要求类。语言中的礼貌、礼貌策略及其礼貌用语是全世界各种语言中共有的现象,Brown Levinson 在其著作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中已有详尽的描述,其礼貌理论核心是“面子”观念。在他们看来,礼貌就是为了满足“面子”需求才去的各种理性行为,因此,他们的礼貌理论通常称之为“面子保全轮”(face-saving theory)或者简称为FST。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可以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消极面子即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干涉、阻碍;积极面子即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例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的课文有这样一段对话:It all server to for my mind with pleasure that I forget my Grandpa`s repeated warning ,and one night left
/ 16
Maheegun unchained.The following morning is sailed Mrs.Yesno,wild with anger,who demanded Maheegun be shot because he had killed her rooster.这段对话是小主人与收养的小狼亲如兄弟,有一天晚上忘了把小狼拴住,因而小狼吃掉了邻居家的小公鸡。在这种语境条件下,虚拟语气的言外之意是说话人(Yesno 太太)命令听话人非常讨厌并且希望能够立刻必须杀死小狼。这是虚拟语气的命令要求的功能。如果此句改成不定式表达(who demanded Maheegun to be shot--),虽然也可以表示要求命令,但是从语气上来说没有了说话人那种“气势汹汹”狼是非杀不可得感情色彩。另外在句子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to bed early every night.翻译: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每晚很早就去睡。一般情况下,当他人听到此句话,他们会想这样二个问题:1.“为什么我要是你?”2.“为什么你会早点睡觉” 通过思考,他们会发现这是你对他的建议,建议是让你每天早点睡觉。再如在句子If I were you, I would stay at home watching TV instead of going swimming tomorrow.翻译:如果我是你,明天我会在家里看电视而非游泳。说话人不直接想听话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而是委婉地,是用虚拟语气说出自己的意见。
(4)、遗憾与后悔类。根据Brown的消极面子理论,主要是以回避为基础(avoidance-based),说话人通过承认并尊重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不干涉听话人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例如If I had known you three years ago, I would have married you.如果
/ 16
三年前认识你,我就嫁给你了。一种和已发生事实相反的假设或评论:说话人用一种将来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达遗憾之情。It is a great pity that you should have lost the match.翻译:你在这场比赛中实力真是很可惜。“It is a shame/a pity/incredible/no wonder/strange…that…”等句型结构中,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惊异,怀疑,失望等情感。We could’t believe that the young woman should have mastered so many foreign languages.翻译:我们是在无法相信那个年轻的女人掌握了那么多门外语。用一些“believe ,think ,suspect ,expect”等动词的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之后的that-分句中表示说话者怀疑或失望的情感。
(5)、责备与抱怨类。认知语法创始人Ronald Langacker认为:语言是用于直接描述发生于我们身边的世界及其事件的媒介,出于人类的认知需求,语言本身就具有虚拟现实性,即使是对真实情形的描述也是如此。对于同样的话语的理解也会因人类的认知差异而有所不同。认知与语义学认为许多语义差异是由于心理空间(mental space)造成的。例如You should have been here 3 hours ago.你应该三小时前就在这里了。在此处语境中,说话人想说,你怎么现在才来啊,其实你在三个小时以前就应该在了,暗含了对听话人的责备、不满、抱怨之情。通过使用虚拟语气,生动形象。再如:You should have finished it in time if you had not idled away.如果你不虚度光阴,你就能及时完成了。在此语境处,说话人借虚拟语气含蓄、委婉
/ 16
地表达出对听话人虚度光阴,不认真完成任务的不满和责备之感。如果,本句换成陈述句.Because you have idled away, you can’t finish it in time.虽然也可以表示说话人的观点,但是从语气上来说没有了说话人那种对听话人虚度光阴、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痛恨复杂感情,形象生动。
(6)、感激与感谢类。Grice在语言语用表达功能方面提出一个重要的会话原则(Maxims of Conversation):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我们在日常生活交流过程中,需要根据需要迎合对方的意思来进行语言交流。如But for your help, we could not have achieved our goal.没有你的帮助,我们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说话人通过借助虚拟语气,设想一种与现实相反的场景:如果你没有帮助我,那么,我们就可能完不成任务。突出表现出幸亏是有了你的帮助啊,非常感谢你。If it were not for his help, she would not know what to do.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她不会知道该干什么。虚拟语气可以通过与实施相反的非真实条件句的假设,表达出说话人的真诚的感激之意和感激之情。
4、结束语:从以上关于虚拟语气语用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虚拟语气不但需要理解虚拟语气的语法形式,还要理解虚拟语气所体现的情感。从本文中可以看出:说话人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根据语境、文化等不同大致可以以下六种:愿望与期望类、委婉安慰类、11 / 16
命令与建议类、遗憾与后悔类、责备与抱怨类、感激与感谢类。通过分析英美人使用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可以了解欧美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从而运用并推广地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R.Qirk.A Compri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Longman.1980
2、Mohammed,Informal Pedagogical Grammar Iral vol.4.1996.3、Hornby ,A.S.Guide to patterns and usage in Englis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6
4、Levinson,S.pragmatics.(M)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78.5、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6、姚善友:《英语虚拟语气》(M)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
7、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8、周龙如:《也谈英语虚拟语气的形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版 第 39 页
9、袁晓宁:《英语虚拟语气形式分类的再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年版 第 39 页
10、何桂金:《论语虚拟语气的动词形式及其分类》外国语 1997年版 第60页
/ 16
11、盛昔:《从语用角度看虚拟语气的动词形式》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 第58页
12、赵春梅:《关于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版 第 148页
13、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年版
14、薄冰:《英语语法》(M)开明出版社 1998年版
/ 16
附录:调查问卷表及其调查结果
STITP调查问卷(虚拟语气语用用法研究)1.你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虚拟语气语用功能研究是否重要? A很重要 B重要 C一般
D 不重要
2.你通过那些途径学习虚拟语气?(可多选)
A语法丛书 B老师上课 C网络资源 E 写作研究 F口语交流 D其他方式_________ 3.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虚拟语气的应用频率? A经常使用B偶尔使用C很少使用D从来不用 4.你认为虚拟语气的难点是什么?
A 语法复杂 B语意传达 C 文化差异
D背景知识 5.你认为虚拟语气能传达那些含义?(可多选)
A愿望与期望 B委婉安慰 C命令与建议 D遗憾与后悔 E责备与抱怨 F感激与感谢
6.你是否认为虚拟语气和语言学中的面子理论有一定的关系? A 是 B否
7.你更擅长使用以下哪种句式? A I wish I had done...B If I were you , I would...C It is a shame/a pity/incredible/no wonder/strange…that… 8.你认为虚拟语气的研究还有那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 16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多达100位英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访谈沟通,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有87位学习者认为英语学习者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虚拟语气语用功能研究很重要,9位认为重要,4位认为一般,没有同学认为不重要。
2、关于利用那些途径学习虚拟语气的问题:34位同学使用语法丛书,48位同学通过老师课堂讲授,12位同学使用了网络资源 5位同学通过写作研究,1位同学使用口语交流。
3、对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虚拟语气的应用频率的问题?78位同学经常使用,17位同学偶尔使用,5位同学很少使用,没有同学是从来不用的。
4、关于英语虚拟语气的难点问题,47位同学认为是语法复杂,38位同学认为是语意传达,15位同学认为文化差异,2位同学认为是背景知识
5、当问到虚拟语气能传达那些含义时,多数同学选择了全选,有92位同学之多:A愿望与期望 B委婉安慰 C命令与建议 D遗憾与后悔 E责备与抱怨 F感激与感谢。
6、在涉及虚拟语气与语言学面子理论、礼貌原则、等联系时,多数同学认为有联系,这是文化内涵的问题。
7、问及你更擅长使用以下哪种句式时,有78位同学回答 “I wish I had done...”,17位同学答 “If I were you , I would...”5位同学
/ 16
答“ It is a shame/a pity/incredible/no wonder/strange…that…” 9.你认为虚拟语气的研究还有那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多数同学认为虚拟语气的学习与研究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弄明白。对此我们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不仅单单从语法角度探讨虚拟语气,更重要的是从英语语用角度研究其用法。故抛砖引玉,将说话人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根据语境、文化等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六种:愿望与期望类、委婉安慰类、命令与建议类、遗憾与后悔类、责备与抱怨类、感激与感谢类。以期做到能够在不同语境下正确使用虚拟语气,能够能够识别不同情况下虚拟语气的用法;能够根据不同语境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了解当地文化;能够了解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语用习惯,能够运用并推广地道的英语。
/ 16
第三篇: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语用功能应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2 影响中国高中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实践的因素 3 汉语中叠词的英译策略 4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析(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特许经营模式下受许人获得的优势--以全聚德为例 6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7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9 研究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根据分析她的著作《傲慢与偏见》 10 苔丝形象浅析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13 从《中国老人在曼哈顿》看中美人际关系差异 14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15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16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18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日常用品》中三位美国非裔女性的自我迷失 20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21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威廉福克纳与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女性角色分析 25 论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27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28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 29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 31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
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ocabulary 33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 35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 37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39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41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较 82 83 84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 英语中“r”的分析
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翻译技巧
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 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嘉莉妹妹》中女性自我意识探析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广告英语中的隐喻研究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
Tenta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hinese Students’Oral English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我,机器人》中苏珊•卡尔文的女性角色分析 On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eech Act 《虹》的象征主义及其生态意识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
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辞的中译本比较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命运分析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96 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 9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 99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 100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103 “美国梦”:《嘉莉妹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研究 104 从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看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 105 哈代小说《绿林荫下》的视觉呼唤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107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
全身反应法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9 浅析导游词的翻译策略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11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Chinglish 112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in RAP Music and its Influence 113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Headlines 115 女性主义视角下汤婷婷《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重生 116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
一个女性的悲剧—从人性角度浅析苔丝的悲剧 118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120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 12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 122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23 网络热词来源及翻译策略研究 124 英汉动物词语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
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126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27 理雅各与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的比较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129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 1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1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 132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134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135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 136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
《廊桥遗梦》中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爱情审美取向研究 138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139 汉英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异同 140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
Analysis of the New Female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 142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43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144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46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47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14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1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2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153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
154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155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156 《红楼梦》中笑话和谜语的翻译比较研究 157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 158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59 英汉颜色词翻译
160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161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 162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
163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 164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165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
166 《鲁滨逊漂流记》--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 167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168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169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70 Proverb and It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171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172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73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174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
175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176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177 小说《嘉莉妹妹》中女性成长的分析 178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79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180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181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
182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 183 An Analysis of Self-reliance in Little Women 184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85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186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8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188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89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190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91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192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193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
194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 195 《浮生六记》翻译赏析—林语堂翻译策略研究 196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197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198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199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第四篇:员工关系管理基础认知
员工关系管理基础认知
人力资源主要有四大职能,其中最难做好的是: A B C D 公司的战略伙伴 公司的变革先锋 专业的基础管理 员工的主心骨
2.关于现代员工关系管理的要素,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B C D “劳动关系管理”就是指传统的签合同、解决劳动纠纷等内容 “心理咨询服务”是现代企业中最时髦、最流行的一种福利
“辞退、裁员及临时解聘、合并及收购”是稍微消极的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的信息管理”对相对较小的公司非常重要
3.在员工关系的管理中,()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A B C D 分析导致员工不满的深层次原因
确保公司的员工申诉程序按劳动合同和有关法规执行 保持员工与经理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 坚持贯彻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
4.在员工关系成败的金三角中,()位于最重要的位置。A B C D 判断题
5.无论在哪种类型的公司,都应由人力资源部的最高负责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此种说法:
正确 人力资源部人员 部门经理 总经理 员工 错误
第五篇:企业供应链基础认知学习心得[范文]
企业供应链基础认知学习心得
这几天通过对《企业供应链基础认知》的学习,对企业供应链基础认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学习了企业供应链的基本要素、需求对库存的影响、解决供应链难题的思路、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以及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关系。
现代供应链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供求上下游的资源,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而整体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首先需要具备基本的思路和观念,企业完全孤立起来做产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推波助澜,供应链管理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基本的经营模式。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应该明确管理的重点实际在于需求,即不仅是企业生产的市场需求,还包括对物料的需求,对于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极大影响。做好对产品市场需求的管理和预测,也能对企业未来生产数量、生产能力及原材料的需求管理给予很大支持。在供应链的各个成员中,除零售商外,其他成员都会很大程度的受到“牛鞭效应”的影响。为了规避“牛鞭效应”带来的风险,做好供应链管理,企业有必要对内外部的供应链强弱状况进行评估,明确优势与劣势。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会对其供应链和物流产生极大影响,基于此,理论界总结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供应链管理模式。学习了《企业供应链基础认知》,对供应链的基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工作中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希望通过此学习,能够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