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大学环化学院导师资料(模版)
傅家谟(Fu Jiamo),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环境 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 SCI 国际论文 60 篇,专著 6 本。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 7 项,省部委级奖 15 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加人)、二等奖(第一负责人)等。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三等奖(1999 年)各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年)、一等奖(2003 年)各一项,均为第一负责人; 2003 年获何梁何利奖。自 1992 年以来,主要从事以研究大气、水和沉积物等环境中毒害有机污染物(优控有机污染物,或称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分布特征、迁移、转化与治理技术;主持并组织研究开发了以“水杯子”为品牌的直饮水深度处理工艺。培养博 士后、博士生、硕士生 60 余 名。
刘元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电话和传真:021-66135275;电子邮箱:yliu@pku.edu.cn
学术经历:
1948-1952 本科,燕京大学化学系
1952-1984 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1980-1981 访问学者, 美国Lawerance Berkeley 国家实验室 1984-教授,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1987-1988 访问教授,瑞士 Paul Scherrer 研究所 1992-2004 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
1993-1995 主席,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放射化学与和技术委员会 2006-教授,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 所所长
研究兴趣:
1.纳米化学与纳米生物学
研究富勒烯,碳纳米管等材料的化学修 饰,生物分布及毒性;研究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在纳米医学中的应用,比如,肿瘤靶向、免疫调节、生物传感器等。
2.加速 器质谱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Bio-AMS)
研究有毒小分子(例如尼古丁、甲酸、MTBE、丙烯酰胺等)在动物体内与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的加合作用,判断小分子的基因毒性。
现任学术性职务: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 系教授,2000-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
亚太地区放射化学会议国际委员会副主 席,2002-中国高放核废物处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06-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6-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2008-
近期代表性论文:
1.Wang HF, Liu YF*, Zhao YL* et al., Biodistribution of carbon single-wall nanotubes in mice.J.Nanosci.Nanotech.4, 1019-1024(2004).2.Liu YF, Wang HF, Nanotechnology tackles tumour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 20-21(2007)3.Deng XY, Jia G., Wang HF*, Liu YF* et al., Translocation and fat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arbon 45, 1419-1424(2007).4.Yang S-T, Sun HF*, Wang HF, Liu YF et al., Biodistribution of pristi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vivo, J.Phys.Chem.C.111, 17761-17764(2007).5.Yang S-T, Wang HF*, Sun Y-P*, Liu YF et al., Covalently PEGylated CNTs with stealth character in vivo, Small 4, 940-944(2008).6.Zhu JD, Sun HF*, Ma J*, Liu YF et al., Tumor-inhibitory effect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fullerol C60(OH)n, Small 4, 1168-1175(2008).孙俭 教授,博士
主要经历
198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工系。1984-1991在原化工部情报所任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并于1988年参加中央讲师团赴云南支教一年。1991年自费赴美留学,1993年在南伊里诺大学机械工程系、1998年在伊里诺大学环境工程系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2004年在美联合技术公司任科研工程师、主任级高级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研究领域与成果:
包括吸附和吸附材料、分离膜设计和应用、催化和反应动力学,从事过的课题有吸附剂合成、天然气和氢储存、分离膜除二氧化碳和空气除湿、光催化除甲醛、物理吸附和自再生法除室内挥发有机物、抑制燃料电池碳极腐蚀、燃料加工用贵金属催化制氢工艺、膜反应器、洁净媒、燃料脱硫、柴油机尾气脱硝脱硫等。参加历年专业学术会议、汇报科研成果,并在国际知名科技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7篇论文,在汽油脱硫领域享有两个美国专利。1999年起成为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的成员。
业务与爱好:
目前主持绿色化工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科研领域包括传统能源的新技术开发、治理空气污染的新材料和工艺、和新一代工程塑料的开发应用。业余爱好包括宗教哲学文化的比较研究、球类活动、欣赏有旋律的音乐和练习陈式太极拳。
陈 捷 博士,教授,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50信箱 邮编:200444 电话:66137476 传真:66136908 邮箱:jchen@shu.edu.cn
1982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上海科技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日本近畿大学理工学部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2001年间曾应邀先后多次赴美国、日本及韩国等进修及合作研究。
1982年进入上海科技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工作,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曾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现任上海大学化工系教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Journal of Radiation Industry(韩国)编委、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编委。现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是水凝胶、智能水凝胶,如:温度及pH敏感性水凝胶)的合成、改性及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的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
获奖及荣誉:
1994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辐射交联水凝胶创面敷膜的研究”(排名第二); 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年获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吴蕴初专项奖励基金提名奖; 200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主要成果: 在水凝胶(及智能水凝胶)的研究方面及高分子材料的辐射改性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获专利多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曾3次应邀在国际生物材料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焦正 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工作副院长
电话: +86-21-66137803 传真: +86-21-66137803 邮箱: zjiao@shu.edu.cn
课题组主页: http://environ.shu.edu.cn/jiaozheng
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2002年至2003年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COE研究员,2004年法国科学院微电子与纳米技术研究所访问学者。目前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奖励
2006年
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 2005年
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
主要论文
1.Xiaoyan Liu, Xiufang Ren, Xiaoyong Deng, Yinan Huo, Jiang Xie, Hai Huang, Zheng Jiao*, Minghong Wu, Yuanfang Liu, Tieqiao Wen, “A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Response to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Biomaterials, 2010, 2010, 31, 3063-3070.2.Haijiao Zhang, Qixia Luan, Wenting Chen, Yanli Wang, Minghong Wu, Haijiao Zhang, Zheng Jiao*, “Functionaliza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through surface unpaired electrons”, Nanotechnology, 2010, 21, 085709.3.Xiaoyong Deng, Dongmei Xiong, Yanli Wang, Wenting Chen, Qixia Luan, Haijiao Zhang, Zheng Jiao*, Minghong Wu, “Water Solubl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Enhance Peritoneal Macrophage Activity In Vivo ”,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10, online proof.4.Yanli Wang, Jia Wang, Minghong Wu, Xiaoyong Deng, Tieqiao Wen, Chunying Chen, Haijiao Zhang, Yuanfang Liu, Zheng Jiao*, ”Internalization, transloca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silica-coated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in neural stem cells”,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10, online proof.5.Minghong Wu, Wenyan Shi, Haijiao Zhang, Zheng Jiao*, Jie Chen, Side Yao, Guoji Ding, Jiamo Fu, “Photolytical Property of L(+)-α-phenylglycine in aqueous solutio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2010, 8, 25-31.6.Yanli Wang, Jia Wang, Minghong Wu, Xiaoyong Deng, Tieqiao Wen, Chunying Chen, Haijiao Zhang, Yuanfang Liu*, Zheng Jiao*, ”Internalization, transloca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silica-coated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in neural stem cells”,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09, 9(3), 2088-2091.7.Yanli Wang, Jia Wang, Xiaoyong Deng, Jiao Wang, Haifang Wang, Minghong Wu, Zheng Jiao*, Yuanfang Liu, “Direct Imaging of Titania Nanotubes Located in Mouse Neural Stem Cell Nuclei”, Nano Research, 2009, 2, 543-552.8.Bing Zhao, Yong Jiang, Haijiao Zhang, Haihua Tao, Mingyang Zhong, Zheng Jiao*, “Morphology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coated LiFePO4 cathode material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9, 189, 462-466.9.Xiaoyong Deng, Fei Wu, Zhen Liu, Man Luo, Ling Li, Qingshun Ni, Zheng Jiao*, Minghong Wu, Yuanfang Liu, “The splenic toxicity of water solubl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mice”, Carbon, 2009, 47, 1421-1428.10.Minghong Wu, Wenyan Shi, Yanli Wang, Zheng Jiao*, Jia Wang, Guoji Ding, Jiamo Fu, “Degradation of halogenated benzenes in the solution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metho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09, 30(2), 191-197.11.Haijiao Zhang, Gang Liu, Xiaojuan Wan, Huijiao Guo, Zheng Jiao*, Minghong W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CdS Nanorods Prepared by γ-Irradi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09, 24(1), 227-236.12.Zheng Jiao, Haijiao Zhang, Minghong Wu, Huijiao Guo, Jia Wang, Bing Zhao, Guoji Ding, “AFM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cale Al2O3 pattern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09, 20(2), 177-180.13.Haijiao Zhang, Xiaojuan Wan, Huijiao Guo, Zheng Jiao*, Bing Zhao, Minghong Wu, “Coating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with CdS nanoparticles through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09, 9(3), 2088-2091.14.Bing Zhao, Yanli Wang, Haijiao Zhang, Zheng Jiao*, Haobo Wang, Guoji Ding, Minghong Wu, “Synthesis of CdS Nanorods in Soft Template under γ-Irradiation”,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09, 9(2), 1312-1315.15.Zheng Jiao, Xiaojuan Wan, Bing Zhao, Huijiao Guo, Tiebing Liu, Minghong Wu, “Effects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on tin dioxide gas sensors”,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s, 2008, 31(1), 83-86.16.Zheng Jiao, Xiaojuan Wan, Huijiao Guo, Jia Wang, Bing Zhao, Minghong Wu, “The charge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PZT nanocrystal thin film”, Ultramicroscopy, 2008, 108, 1371-1373.17.Zheng Jiao, Xiang Geng, Minghong Wu, Yong Jiang, Bing Zhao, “Preparation of CoFe2O4 Nanoparticles by Spraying Co-precipitat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08, 313-314, 31-34.18.Zhen Li,Minghong Wu,Tiebing Liu,Chao Wu, Zheng Jiao*, Bing Zhao, “Preparation of TiO2 Nanowire Gas Nanosensor by AFM Anode Oxidation”, Ultramicroscopy, 2008, 108, 1334-1337.19.Minghong Wu, Wenyan Shi, Ning Liu, Yangshuai Ou, Fengwei Wu, Zheng Jiao*, “Study of the cataly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nooxide decorated carbon nanotubes for waste water processing”,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08, 313-314, 264-267.20.Minghong Wu, Haijian Zhong, Zheng Jiao*, Zhen Li, Yufei Sun, “Synthesis of PbS nanocrystallites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08, 313-314, 35-39.
第二篇:环化学院足球赛策划书
环化学院足球赛策划书
一、比赛目的:
为了增强本校学生的凝聚力,加强新老生间的交流,促进各班间的友谊,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足球队员,展示我校的人文风采,特举办本次足球比赛,希望各位同学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的原则,公平竞争,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二、主办单位:环化学院学生会体育部
协办单位:环化学院学生会
参赛单位:环化学院各专业09、10级
三、晋级制度
1.此次比赛实行7人制比赛(含守门员),以专业的名义参赛
2.比赛采取直接晋级的规则,获胜的球队将直接晋级四强。
七、奖励规则:比赛将评出冠、亚、季军三支队伍
八、比赛时间:2011年5月9日——2011年5月12日
比赛地点:校足球场
对阵方式:5月9日A1 VS A3A2 VS A4(上半区)
5月10日B1 VS B3B2 VS B4(下半区)
5月11日 半决赛A1和A3的胜者VSA2和A4的胜者B1和B3的胜者VS B2和B4的胜者(下半区)5月11日冠亚军及季军争夺决赛上半区的胜者VS下半区的胜者季军争夺上半区的负者VS下半区的负者
九、报名方式:一个专业为一只球队报名,总共8支参赛队伍。
十、比赛规则
1.此次比赛实行7人制比赛(含守门员),每队报名人数不超过11人。
2.每场比赛参赛队员必须为本校人员。
3.本次比赛分上下半场,各3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
4.比赛前十分钟,两队队长率领队员到检录处检录,检录时,队员需戴校牌。
5.参赛队自备队服,比赛队员不得穿硬钉鞋、皮面鞋。
6.比赛时一切听从裁判指挥,如有异议,队长可向裁判提出,严禁比赛时起哄。
7.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交流。比赛中出现斗殴情况,双方取消本次活动参赛资格。
8.由于客观情况(如天气、场地等原因)不能如期举行比赛的,由负责方另行通知。
9.如果队伍不能如期参加比赛,必须提前一周通知负责方,并说明原因。
10、开球时间每天为每天中午12:30,希望各队提前到场,迟到15分钟按队伍弃权处理。
11.抽签仪式于暂定(由各专业班级其中一个班长代表参加)
12、比赛结束后,各队队长到裁判处签字,以保证比赛的可靠性。
13、各队可自行组织啦啦队,并保证啦啦队文明。
奖金费用:
冠军(100元价值的奖品)
亚军(60元价值的奖品)
季军(40元价值的奖品)
支出合计200元
活动时,欢迎学校各位领导、老师和全校同学前来观战。
第三篇:环化学院演讲比赛策划书
环化学院演讲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我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这世界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我们即将走到历史的聚光的灯下,去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去 创造 一个属于我们,奉献给世界的辉煌。新时期的我们大多成长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丰厚的物质条件除了 给我们安逸与健康,也使我们的 意志变的脆弱,责任感变的淡薄,使命感变的模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 积极勇敢的面对 这 一切,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好 自己义务。今年党的 十八大召开在即,让我们用自己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理想去感召它,让我们以自己切身行动去迎接它。
二,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自己的思维,使同学们对未来的自我在 社会中有个较好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自己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以便以后的我们在学习中更有方向性,更好的规范自我,激励自我。在合作探讨中增强相互学习的意识和自我推荐的能力。通过演讲增强同学们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三,活动名称;
《让我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社会义务》,写作、答辩赛。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开展;
1,宣传:过张贴海报和班委传达的方式宣传活动情况;
2,实施:(1)选出评委,评委是党总支成员,最终答辩时尽量请几名老师;
(2)首先同学们自愿组队,2-~3人为一组,针对“大学生如何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履行好自己的社会义务”这个话题,结合切身实际完成一份书面论述材料,要求2千字以上。
(3)由考核小组对各小组材料进行审评,根据内容是否全面深刻贴切实际选出优秀作品八份。
(4)胜出的八个小组参加答辩赛。答辩形式:小组选出代表(人数不限)进行自由论述十分钟,然后进行评委提问五分钟,最后由评委打分。最终根据分数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3,活动获奖情况进行公示。
七,活动预算
本次活动的主要花费为答辩赛场布置,评委的水及各种宣传材料。
八,活动负责部门
环化院党总支宣传部
九,活动参与者
全体环化学子
十,注意事项,(1)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2)本活动需要组织人员较多,要加大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3)为公平起见,尽量避开评委对本班同学评分。
第四篇: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方向导师
姓
名: 王德志
性
别: 男
出
生: 1968-10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职
称: 教 授
电子邮件: dzwang@mail.csu.edu.cn
详细介绍
【学历】
1991.7、1994.4和1998.4分别毕业于原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系,获金属塑性加工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98.6于原长沙铁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任讲师、2000.5任副教授; 2002.7于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副教授、2005.9任教授。
【研究领域】 1.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2.新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及机理 3.铁道材料的研发及失效分析 4.难熔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正在进行的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a2O3/MoSi2复合纳米微粒强韧化烧结钼的界面反应及微结构研究 国家“863”计划项目:高纯度原料粉体的合成及稀土掺杂增韧强化 长沙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混合稀土钼园片的研制
【主要奖励与荣誉】
2005.12 中南大学陈新民奖励基金年轻优秀教师奖 2005.10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7 中南大学优秀班导师 2004.12 中南大学优秀在站博士后 2003.12 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2.10 湖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 2002.5 中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2001.12 中南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案十佳
基本资料
姓
名: 李慧中
性
别: 男
出
生: 1968-9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职
称: 教授
电子邮件: lhz606@mail.csu.edu.cn
详细介绍
【简介】
李慧中,湖南常宁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系副主任,湖南省特种铝合金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南省模具与制造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高强轻质结构材料(铝合金、镁合金及钛铝基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性能研究,先后主持及承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重大,总装预研,国防科工局,中国博士后基金及省级科技计划重点等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有:《金属塑性加工技术》,《有色金属材料加工》,《金属半固态成形》及《粉末冶金概论》。主编出版教材2本,专著1本,参编专著1本。
【研究领域】
1.高强、高韧、耐蚀、抗冲击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2.高性能镁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成形工艺
3.TiAl金属间化合物薄板的成形工艺及组织调控 4.特殊性能钢铁材料
【正在进行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β相与织构的协同作用对TiAl合金热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机制
2.国家“973”项目:铝合金抗冲击特征微结构及其动态行为研究
3.国家“973”项目:高温TiAl合金板材的粉末冶金及轧制新技术基础研究 4.国家“863”重大项目:大尺寸TiAl基合金板材制备 5.国防科工局项目:XX合金板材研制 6.国防科工局项目:XX合金锻坯研制 7.总装预研项目:装甲XX合金研究 8.科技援疆计划重点项目: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铝合金板材的研究与开发 9.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Nb-TiAl基合金热塑性行为研究 10.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7039铝合金的力学行为和抗侵机理研究
11.湖南省铝合金熔铸特种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项目:高锶含量的铝锶合金线材的开发应用
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粉末冶金铁基高温合金变形理论研究 13.委托开发项目: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铝合金板材研究 14.委托开发项目:高纯铝铜镁合金板材制备研究
15.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姓
名: 李赛毅
性
别: 男
出
生: 1969-6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saiyi@csu.edu.cn
职
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介绍
【个人简历】
李赛毅,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7月、1997年4月分别获得中南工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工学学士学位和金属塑性成形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11月至1998年5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韩国机械及材料研究院材料工程部从事汽车车身用高强铝合金研发工作。1998年5月至2003年3月先后任比利时鲁汶大学(K.U.Leuven)冶金与材料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参与由欧共体资助的多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科研和管理工作,与欧洲多所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汽车制造公司(宝马、雷诺)以及铝业和钢铁集团(Alcan、Corus)合作,研究多种汽车车身用钢材和铝材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变形机理和织构演变及其对材料成形性的影响;作为首要研究者发展了基于材料位错结构和织构的有限元模型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杂应变路径下材料塑性各向异性的模拟;与P.Van Houtte教授等合作提出了用于模拟多晶材料塑性变形的“高级条块”模型。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部研究员,从事剧塑变制备超细晶块体材料的理论与工艺研究,采用中子衍射、电子背散射衍射、晶体塑性理论、有限元等实验和理论方法,解析和模拟了铜、铝、钢、钛、铍等材料在等通道转角挤压过程中的宏微观变形机理、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及其不均匀性。2006年4月至2009年9月任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009年10月开始任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升华学者”特聘教授。现为美国金属、矿物及材料学会终身会员以及10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曾入选Marquis美国名人传记出版社2003年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科技名人录》),获比利时“Free Research(自由研究)”学者(1998年)、Web of Science材料塑性领域“Top 1%”论文(2004年)、美国物理学会“Featured Article”论文(2004年)、美国物理学会“IOP Select”论文(200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等荣誉和奖励;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发表相关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SCI他引800余次),参与撰写英文专著两部。联系电话:0731-88876621 【研究方向】
金属织构、各向异性及晶体塑性理论 剧烈塑性变形与超细晶块体材料制备 车身用板材成形性与成形过程有限元仿真 再结晶行为的多尺度建模与仿真 【近期主要科研项目】
金属再结晶织构的相场模拟与择优取向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6)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国家973子课题,2012-2016)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细化行为及其层错能相关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TC11钛合金热变形行为与组织、织构演变研究(横向课题,2010-2012)等通道角挤压法制备超细晶块体材料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2009)
基本资料
姓
名: 张新明
性
别: 男
出
生: 1946-1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职
称: 教 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 xmzhang@mail.csu.edu.cn
详细介绍
张新明教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国家铝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首席教授、计算材料与虚拟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中国大型企业—中铝公司的科技顾问。2001年-2010年被教育部聘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研究铝、镁合金材料织构与组织控制原理及技术,先后主持了多个相关的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国防军工项目,解决了多项工程技术难题,获多项创新成果。建立了强立方织构铝箔生产的技术体系,结束了我国高压阳极电容铝箔长期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促进了我国铝材织构控制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攻克了罐料板生产中织构平衡的科技难关,在我国实现低制耳率罐料板的热连轧生产,促进了我国铝板带加工技术的升级。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铜铝合金,填补了我国第三代铝装甲板空白,并应用于我国航天新型XX关键构件。研制一种新型高强耐热镁合金,填补了我国新型导弹用轻质耐热镁合金材料空白。研制一种新型铝合金,满足了卫星结构件对无磁高强耐蚀轻质金属材料的需求。多年来一直与德国Aachen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及澳大利亚轻金属研究院签订了长期科研合作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合作计划,现承担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01年当选为白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和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及三等奖3项,获湖南光召科技奖和中铝合作奖;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主持制定国标、行标各一个。申报发明专利25项,已授权4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检索65篇,SCI引用59篇,EI检索118篇。
近期主要科研项目包括:
1.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国家973)
2.金属薄板织构及其相关性研究(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铝合金厚板及其力学行为研究(国际合作重点)
4.高精度板材热连轧与织构控制技术(国家支撑计划)
基本资料
姓
名: 刘楚明
性
别: 男
出
生: 1960-9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cmliu@mail.csu.edu.cn
职
称: 教 授
详细介绍
刘楚明,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编委,中南大学特种材料成型技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设计、熔铸、加工成型、热处理与微观组织及性能的相关性,特种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高性能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特种钢的成份优化与设计、成型、塑性加工、热处理及表面防护等。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系铸造专业本科,1982年2月至1984年8月在冶金部冷水江冶金机械厂从事钢铁材料冶炼、有色金属熔炼、铸造及热处理等技术工作,1983年2月至1984年8月任车间技术副主任,1984年至1987年东北大学铸造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至2002年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自1987年7月至今一直在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其中1998年3月至2000年2月任材料加工教研究室主任、金属材料加工研究所所长,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纵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低成本高延展性高强镁合金成分与组织性能调控”(2012-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织构平衡优化镁合金强度与阻尼性能机理研究”(2011.1-2013.12);“××系统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高强高韧镁合金)(2012-2014);“××动力系统材料及制造技术研究”(高强镁合金)(2011-2012);“基于小样试验定寿方法××受载分析与疲劳影响系数研究”(2011-2013);“镁合金与异种材料连接时的电偶腐蚀研究”(2012-2013);“WE43镁合金熔铸及热处理工艺开发”(2011-2012);“高性能航天航空用铍铜合金及其带材成形加工技术研发”(2011-2013);“轻质耐蚀××及长寿命材料预研”(高性能镁合金)(2010-2011);“XX阻尼支架材料”(高强高阻尼镁合金)(2008-2010);“镁合金表面高效防护技术”(2009-2010);“镁合金表面镀特种金属技术”(2009-2010);“新型高导抗脆断材料研制”(新型高强高导铜合金)(2007-2009);“高压耐磨××接触器用材料”(高导耐磨铜合金)(2005-2008);“××耐蚀耐压隔震器用材料研制”(高阻尼镁合金)(2004-2007);“大直径高强高模轻质合金材料研制”(高强高模铝合金)(2004-2007);校企联合项目“高强耐蚀镁合金研究”(2009-2012);高性能超薄铝箔研究(2010-2015);2项省部级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湖南省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优体系研究”、湖南省科委重点项目“高性能电容铝箔研究与开发”;多项厂校横向合作项目:螺旋浆用新型高强耐蚀不锈钢研究,铜合金硬钎焊料研究,电子工业用新型高导铜合金研究等;作为研究骨干参加 “九五”攻关项目“高性能电容铝箔的开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心立方金属织构形成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心立方金属滑移孪生共生变形机理研究”、“973”子项目“强立方织构电容铝箔的研究”等,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6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防发明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防发明专利2项,湖南省鉴定项目一项(高性能电容铝箔的研究与开发),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湖南省教改二等奖一项,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中国海峡项目优秀参展项目一项(教育部),出版有《镁合金相图集》、《铜合金相图集》、《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绿色铝》等,参编《金属塑性加工原理》教材一本,主讲课程包括:《金属塑性加工原理》,《有色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有色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有色金属压力加工概论》,《金属半固态成型》等。近几年发表的主要代表论文有:
基本资料
姓
名: 蒋显亮
性
别: 男
出
生: 1963-10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职
称: 教 授
电子邮件: xljiang@mail.csu.edu.cn
详细介绍
【学历】
1983年7月获中南矿冶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士学位 1986年7月获中南工业大学压力加工硕士学位
1994年8月获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86年8月--1988年7月在中南工业大学任助教
1988年8月--1990年10月在中南工业大学任讲师、系主任助理、研究生政治辅导员 1994年11月--1996年10月在美国Material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任工程师 1997年2月--1997年10月在美国Turbine Components Corporation任工程师 1998年1月--2000年7月在美国Inframat Corporation任工程师 2001年2月至今在中南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纳米陶瓷材料 热喷涂材料 热喷涂技术
【正在进行的主要项目】
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发展项目: 可供热喷涂和烧结成型用陶瓷纳米粉末的制备
【主要奖励与荣誉】
国际热喷涂会议优秀论文奖,1994年,Boston 美国Outstanding Researcher移民,1996年 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2004年 功能材料协会常务理事 《功能材料》编委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基本资料
姓
名: 杨 扬 出
生: 1963-11 单
位: 材料学
电子邮件: yangyang@mail.csu.edu.cn
性
别: 职
称:
男 教 授
详细介绍
1、个人简介
杨扬: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科研工作
2.1主要研究领域
(1)材料动态行为:包括:绝热剪切变形、损伤断裂,层裂、侵彻与冲击,本构关系。
(2)先进材料:包括:
●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理论:块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理论等,● 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理论:异型件(如管、棒、线、型材等)的高能率复合/连接技术以及相关的物理冶金等,● 有色金属新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贵金属、难熔金属等的设计、加工、检测)等。2.2主持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50971134、50671121、50471059、50710105056、51274245、U133012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4项(20120162130006(优先发展领域)、20020533015、97053316、96053314),●总装备部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9140A12011610BQ1901),●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JPPT-115-128),●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子项(kf97jk-27),●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项(KFJJ09-1,KFJJ11-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军工协作及横向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
基本资料
姓
名: 王孟君 出
生: 1965-11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wmj1965@yahoo.com.cn
性
别: 职
称:
男 教 授
详细介绍
王孟君,男,1965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长沙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南大学材料加工教研室主任,材料加工研究所所长,现任材料加工工程系书记,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学会委员,中国模具协会理事,广东铝型材加工专家委员会委员。198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到中南大学材料学院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塑性成形新技术;铝合金挤压成形数值模拟与仿真;模具CAD/CAE 等。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大型企业的科研课题,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SCI /EI检索40余篇;主编教材和专著3本;主讲本科生课程3门,研究生课程2门,获中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8次,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获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代表性论文有:
1)Simulation of extrusion process of complicated aluminium profile and die tria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2(22)1732-1737 2)TTP curve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Mechanism After Quenching in Aluminium Alloy 6082 Metallography, Microstructural,and Analysis 2012(1)165-169 3)An Application of ANFIS to Predict the Hot Flow Behavior of 6063 Aluminum Alloy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andPerformanceDOI:.1007/s11665-011-0033-y July 19, 2011 4)Prediction of the flow stress of Al6061 at hot deformation condition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ISSN 0921-5093 2011 03 5)Deformation simulation of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for 6063 Al allo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05 6)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and die geometry on longitudinal welds quality in aluminum porthle die extrusion proces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04 7)Effect of pre-ag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2000 series aluminum alloy for automotive body sheet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December 2007 Special 1
教材和专著:
金属塑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数字图像处理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铝挤压生产技术,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在研科研项目有:
1、国家铝“973”项目----高性能航空航天用铝合金基础研究
2、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车辆及电子用铝型材等温挤压技术与装备的研制
3、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复杂截面型材在线淬火研发与产业化研究
4、广东省产学研专项-----铝型材挤压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
5、广东省高新技术工业攻关项目------铝挤压多孔模具设计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6、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汽车用5182铝合金板温冲压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基本资料
姓
名: 陈明安 出
生: 1964-7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性
别: 职
称:
男 教 授
详细介绍
系副主任,教授
基本资料
姓
名: 周海涛 出
生: 1962-10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性
别: 职
称:
男 教 授
详细介绍
系副主任,教授
基本资料
姓
名: 李红英
性
别:
女 出
生: 1963-4 单
位: 材料学
电子邮件: lhying@csu.edu.cn
职
称: 教 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介绍
李红英,1963年4月出生,湖南湘乡人,博士,三级教授。1998年7月起先后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现任航空航天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
金属及合金的强韧化; 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在研项目】
1、航空航天通用型铝锂合金研究;
2、高导高强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开发;
3、高性能锌合金的研究与开发;
4、优质锌铝合金的研究与开发;
5、深井超深井用超高强度高韧性石油套管的开发;
6、超临界发电机组用高压锅炉管的组织性能研究;
7、提高油气输送管线钢抗失效能力的研究;
8、高钢级管线钢抗HIC性能的研究。【主要奖励与荣誉】
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湖南省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二等奖 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基本资料
姓
名: 刘心宇
性
别:
男 出
生: 末知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职
称: 教 授
详细介绍
博士生导师
基本资料
姓
名: 赵明纯 出
生: 1974-10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zmczhao@yahoo.com.cn
性
别: 职
称:
男 教 授
详细介绍
赵明纯,男,汉,1974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升华学者。1992年9月~1996年6月在中南大学材料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1996年7月~1998年8月,在长沙矿山研究院从事钻具材料热处理的科研与生产工作;1998年9月~2004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硕博连读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2006年6月在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6年7月~2008年10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为高级研究员从事科研工作;2007年9月~2008年3月被瑞士联邦理工联邦材料测试与开发研究所(EMPA)作为特聘高级研究员从事科研工作;2006年11月被中南大学特聘为教授;2008年11月,被中南大学作为“升华学者特聘教授”高层次人才引进,辞去昆士兰大学工作岗位正式回中南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长期从事金属材料的组织控制、力学性能和腐蚀开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独创性成果。曾经作为研究骨干参加中国973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中国自然基金项目“针状铁素体管线钢中的复相结构及其对强韧性能的影响”、日本“超级钢”、澳大利亚的“汽车用镁合金材料的环境腐蚀”、澳大利亚-瑞士联合项目“自然环境中汽车用镁合金的应用”等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的科技论文百多篇,其中在国外权威和重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的英文论文30多篇,科研成果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论文被SCI引用高达数百次,其中多篇论文进入近年来所在领域被SCI引用次数最多论文行列,申报和授权了4项发明专利,在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专门学术报告和特邀学术报告,负责执笔翁宇庆教授编《超细晶钢—钢的组织细化理论与控制技术》一书中第2.4章(p386-419):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强韧性特征和抗硫化氢行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和上海宝钢、日本新日铁等钢铁生产企业。
现在正将多年在矿山机械用钻具材料领域进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研制生产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高、中、低风压系列潜孔冲击器及钻头和风动液压凿岩机配套用钻头、钎尾及套管系列等钻具产品,走产学研一体化良性发展道路。目前正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进行紧密的科研合作,并达成向其输送硕士生、博士生联合培养的意向。
联系方式:*** E-mail:zmczhao@yahoo.com.cn
【研究方向】:
01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强韧化机理 02钻具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与技术 03汽车用镁合金材料的腐蚀行为 04镁合金生物医用材料及器件
【学术兼职】:
Metall Mater Trans A、Mater Sci Eng A、J.Mater Sci、J.Alloys Compounds等国外著名材料期刊的特邀评审员。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金钢课题组客座研究员;昆士兰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铁钢学会、日本金属学会、澳大利亚轻合金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材料学会会员。
【主要奖励】:
多次获得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优秀科研奖 2001师昌绪奖 2001刘永龄奖
2001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优秀论文奖 2003师昌绪一等奖
2003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基本资料
姓
名: 邓运来 出
生: 1969-5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性
别: 职
称:
男 教授
电子邮件: luckdeng@mail.csu.edu.cn
详细介绍
【学历】 1、1991年7月,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压力加工专业本科毕业,学士; 2、1994年3月,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塑性加工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
【工作简历】
1994.3-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
【研究领域】
1、材料显微结构-织构-性能关系计算与预测;
2、铝以及铝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3、镁合金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4、钽、铌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正在进行的主要项目】
1、国家973项目: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制备基础研究(专题);
2、国家863项目:高压电子铝箔材料关键技术;
3、国家863项目:耐热镁合金及其应用技术。
【主要奖励与荣誉】 1、2002年:中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2002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5); 3、2003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3); 4、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6); 5、2004年:中南大学优秀班导师。
基本资料
姓
名: 周 亮 出
生: 1961-5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性
别: 职
称:
男 副教授
详细介绍
副教授
基本资料
姓
名: 林高用 出
生: 1966-9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gylin6609@yahoo.com.cn
性
别: 职
称:
男 教 授
详细介绍
【学历】
1985.9-1989.6
湘潭大学机械系
本科 1992.8-1995.6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硕士 1999.9-2006.10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博士
【工作简历】
1989.6-1992.8 湖南印刷机器厂
1995.7-现在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
1、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及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2、材料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3、模具设计及模具材料热处理研究
【正在进行的主要项目】
1、白铜管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企业委托项目
2、稀土在铜合金中的应用研究,企业委托项目
【主要奖励和荣誉】
1、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二等奖,2003
3、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3
4、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2,2004
5、中南大学“陈新民奖”,2001
基本资料
姓
名: 陈志永 出
生: 1970-12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性
别: 职
称:
男 副教授
详细介绍
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基本资料
姓
名: 杨 昭 出
生: 1974-2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性
别: 职
称:
男 副教授
详细介绍
杨昭
年龄:32岁,性别:男 生日:1974年2月5日生 婚姻:单身
家庭住址:410001湖南长沙市曙光北路向韶村35-1-1 学历:博士
所学专业:材料学,从事半固态铸造研究。Email: yangzhao9807@hotmail.com 履历:
本科 1992年九月-1996年六月 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硕士 1996年九月-1999年六月 导师 钟夏平校长 广西大学,工业测试中心。博士 1999年九月-2003年六月 导师 胡状麒 院士 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博士后 2004年三月-导师 姜忠吉(C.G.Kang)韩国釜山大学精密成型国家实验室(National Research Lab.of Thixo-Rheo Form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基本资料
姓
名: 杨续跃 出
生: 1959-10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性
别: 职
称:
男 教 授
详细介绍
杨续跃,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属表面处理研究所所长。1982年2月于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系本科毕业。1991年作为日本文部省国费留学生赴国立电气通信大学留学,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手和助教授。2007年12月回中南大学工作。在国外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日本轻金属学会杰出论文奖、轻金属奖学会奖和日刊工业新闻社奖各一项。
联系方式: 0731-8830136(兼传真)E-mail:yangxuyue@mail.csu.edu.cn
【研究方向】
金属塑性变形、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控制 金属梯度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 高性能铜合金及其加工技术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摩擦材料 金属表面处理
【学术兼职】
日本塑性加工学会、日本金属学会会员
第93届日本轻金属学会、2005年日本机械学会全国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特邀审稿人
第4届国际再结晶会议大会秘书、2007年国际有色金属大会组委会委员 第5届、第6届国际材料及热加工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会议大会组委会副主席
【主要奖励】
1996年:日本通机会田中栄奖(排名1)2003年:日本轻金属学会论文奖(排名1)2003年:轻金属奖学会奖(排名1)2003年:日刊工业新闻社奖(排名1)2005年:日本轻金属学会新人奖(排名3)
基本资料
姓
名: 唐建国 出
生: 1976-9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greyman@126.com
性
别: 职
称:
男 讲 师
详细介绍
唐建国,男,1976年9月出生。1995年考入原中南工业大学攻读金属压力加工学士学位,1999年-2006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织构与微结构表征、设计及调控技术研究。主持总装“863”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厂校合作项目多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同时还在2006BIMW国际会议上获得“优秀青年论文奖”。
在2006BIMW国际会议上发言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5.9-1999.7 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系 本科学习
1999.9-2006.4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硕、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6.12-现在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任教
【研究方向】
1. 晶体塑性及其有限元模拟
2. 金属材料微结构表征、设计及调控技术研究
3. 铝镁合金织构及其应用研究 4. 铝箔生产技术研究
【主要奖励和荣誉】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2.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
3.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
4. 2006BIMW优秀青年论文奖,2006年
基本资料
姓
名: 刘胜胆 出
生: 1980-8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性
别: 职
称:
男 副教授
详细介绍
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3.9~2007.6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7~2007.12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轻金属研究中心
2008.5至今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
l 轻质高强金属结构材料制备; 高性能航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 3 航空铝合金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损伤;
主持及参与的项目:
l 主持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超强铝合金耐蚀机理研究;主持中南大学自由探索计划项目:超高强铝合金淬火敏感性与微观组织结构的相关性; 参与国家“973”计划: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 参与国家“973”项目:航空航天用高性能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件制造的基础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晶铝晶粒内不均匀塑性变形及其数值模拟
基本资料
姓
名: 叶凌英 出
生: 1981-1 单
位: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邮件: lingyingye@csu.edu.cn
性
别: 职
称:
男 讲师
详细介绍
【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0.9~2004.6 大学本科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04.9~2010.5 硕、博研究生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2010.8~今 任教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10年12月 进入中南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博士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1)多晶体材料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及机理(2)铝合金的晶粒细化原理与技术(3)铝合金抗冲击行为与机理
【主持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1)承担中南大学自由探索计划项目:具有变形与再结晶混杂组织的5A90铝锂合金超塑性变形机理
(2)参与国家“973”项目: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
(3)参与国家“973”项目:航空航天用高性能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件制造的基础研究(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晶铝晶粒内不均匀塑性变形及其数值模拟
【近期代表性论文】
第五篇:环化学院师生联谊会主持词
环化学院师生联谊会主持词(初稿)
男主持人欧光禧
女主持人刘佳奇
开场:《拥抱今天》
【男】拥抱今天,天高气爽和风荡漾
【女】拥抱今天,云卷天清金叶飞扬
【男】拥抱今天,青春澎湃激情唱响
【女】拥抱今天,共倚蓝天扬帆起航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您现在看到的是环化学院环境工程系
师生联谊会现场,我是主持人欧光禧
【女】我是主持人刘佳奇
【男】今天,我们用环境工程系
最特别的方式向你发出欢畅的请柬
【女】今天,我们用最激昂的鼓点敲出你我共鸣的和铉
【男】今天,我们欢聚在此共同唱响梦想的共鸣
【女】今天,我们彼此携手共撑理想的风帆
【男】就在今天,我们将用激情燃起的火焰
点燃环保人“心连心”的祈愿:
【合】心心共进 团结向前 友谊互助 共建梦想
【男】一年又一年 年年此时我们环保人一起种下新的希望
【女】就在今天,我们将在欢乐声当中感受团结,收获友谊
【合】我们是新时代的宠儿,是勇往直前的环保人。
【男】下面有请今天活动的总策划熊晖教授出场
【女】有请熊晖老师!!
A、游戏——踩气球
1.走秀——野人部落——090222
【男】原来,在南航还有这样一个部落,充满野性和灵气
【女】原来,在南航还有这样一群人,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动作,都书写着青春与活力
【男】接下来将进入另一个精彩的游戏,有请熊晖老师和曹群老师出场
【女】有请
B、游戏二——斗鸡
2歌曲——一生美好——110221
【女】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这几位可爱的女生
【男】她们动听的歌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人的一生原来是如此的美好
【女】如痴如醉
【男】接下来,有请熊老师和曹老师
带领我们一起享受美好的人生,一起进入下一个游戏
C、游戏三——顶气球
3“甩葱舞”——090221
【男】看来我们090221班的同学真的是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女】是啊,他们不仅带领我们走近了现场版的“非诚勿扰”,也诠释了090221版的新“非诚勿扰”
【男】不知道接下来,熊老师的游戏是不是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呢
【女】那就让我们把舞台让给熊辉老师和曹群老师
D、游戏四——短信王
4、歌曲“恋爱之路”——100221
【男】佳奇,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我就经历了一对恋人的初识,热恋,分手的点点滴滴,我这内心,差点hold不住啊
【女】呵呵,这就是爱情的魔力
【男】呵呵,如果爱情充满魔力,那接下来就是一个让我们着魔的游戏
【女】真的吗,那我都迫不及待啦,那有请熊晖老师和曹群老师
E、游戏五——战国
5、舞蹈——舞蹈串烧——100222
【男】哇哦,太震撼啦,原来还有这么有创意的舞蹈
【女】不错,我看到了飞扬的青春,散发着无穷的活力
【男】那当然,二二班从不走寻常路
【女】那就让我们借着这股活力,走进下一个
精彩的游戏,有请我们的熊晖老师和曹群老师
F、游戏六——爆破接力
6、歌曲——“蜗牛”——110222
【女】哇,好好听的一首歌,好坚定的一种信念
【男】是啊,只要一步步往上爬,即使是一片小小的天,也能拥有,大大的梦想
【女】嗯,不错,相信110222班所有人及在场的每一位,都能像
蜗牛一样退去身上重重的壳,最后拥抱一片湛蓝色的天空
【男】下面有请熊老师和曹老师做今天的结果的最后揭晓
【男】春景,雪景,美不过今晚我们相聚的情景。
【女】亲情,爱情,替代不了这份款款师生情。
【男】今天,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们虔诚的谢意
【女】今天,纵有玉露琼浆,也化不开我们深深的祝福
【男】相聚短暂。
【女】怀念无限。
【男】最精典的文字,总有句点。
【女】再美的诞席也总会散。
【男】但只要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有信心,有热情,环境工程的前景会一年胜一年
【女】环境工程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男】老师们,同学们,本次环工联欢晚会就要结束了
【女】在此,诚挚感谢为本次晚会辛勤工作
付出劳动和汗水的台前幕后所有的工作人员。
【男】谢谢各位领导和来宾在百忙中莅临指导,谢谢大家的参与。
【合】愿我们明年今日再次相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