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9: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

第一篇: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

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农村“关爱工程”建设力度,为实现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5%的目标,市政府将之列入四个年度“一票否决”进行推进。上半年,有7个敬老院将进行新(扩)建,2个已动工在建,5个正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但在我们的年初走访中,发现各镇对入住率指标有些信心不足,普遍提出了“六难”。

一、难点与问题:存在六难

一是生活管理难。由于受旧的风俗和观念的影响,有一部分老人虽然生活较困难,仍然不愿入住在敬老院;农村孤寡老人大多独自过惯了,也就是常说的过独了,不愿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像张自荣老太太,她活着的时候连别人上她家串门都很反感;还有就是生活习惯,老人的口味很难掌握,还有一些老人有打牌、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敬老院亦不可能予以满足。一般在敬老院工作的人员都说老人难伺候。

二是工作推进难。部分敬老院之所以出现入住率不足等问题,固然有资金、政策等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还在于部分镇村干部认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到位所致。部分基层乡镇政府只重视经济建设,却忽视社会保障,没有把五保供养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之中。虽然有国家及省、市有相关的五保供养工作法规及其实施办法,但在农村却缺乏必要的落实措施和手段,部分干部的责任目标也不高,在他们看来:“不冻死人,不饿死人”就行了。甚至有些基层干部认为个别五保人员年轻时好吃懒做,找不到对象成家是咎由自取,这样的老人就不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

三是用人体制难。我市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工资待遇低,大多数人员没有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由于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工作不安心,也就很难提高服务质量,也保证不了服务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一些敬老院实行“安置型”、“养老型”的用人体制,把部分退下来的人员安排到敬老院任职,致使敬老院发展后劲不足,工作上缺少活力。如某敬老院原先由一位村支书兼任院长,该书记一个星期来个两三次,平时则不见踪影,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人员素质难。一些敬老院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表现为服务队伍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专业护理知识、技能和技巧,服务不到位;有的敬老院规章制度不健全,硬件建设与内部管理不相适应;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责任性不高。如我市某敬老院一老人,常年卧病,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老人屎尿拉在身上没有及时发现。正好老人的亲属来探望老人,看见这情况,非常生气,同敬老院吵了一架,还把老人接走了。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五是资金投入难。五保老人的医疗难问题存在的情况普遍且十分棘手。2005年,全市集中供养的医疗费用占供养总费用的10%,而该全部五保对象的医疗费用就占供养总费用的17%,有的敬老院竟高达40%。而这部分经费没有相应的来源,所以各乡镇和敬老院难以给身患重病的五保对象较好的治疗。一位敬老院院长反映,五保户集中供养的最大问题是医疗费用没有来源,有时

一、两个老人得大病,就会把全乡镇的五保对象医药费列支全部用尽。而对于五保户来讲,由于医疗等问题没有解决,本来就很低的五保供养待遇也不能全面落实。

二、做法与特色:体现六好

但经过半年的摸索,各镇纷纷探索提高五保入住率的新途径,新办法。最近我们下去摸底的时候,发现没人再提“六难”,大家认为,只有思路对头,方法得当, “六难”就不再难。一些老人们也说,现在住得好,吃得好,样样都比家里好,哪个不想进来呢。面对敬老院现在的状况,大家反映有“六好”。

一是人员选得好。我市把选好配强敬老院院长,作为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对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管理能力较弱的敬老院院长进行必要的调整,实行竞争上岗,注重从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大力改善敬老院内的服务与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其工资福利待遇比照当地事业编制聘用人员标准执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稳定敬老院管理和服务人员,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如朱林镇党委、政府把敬老院院长列入村书记的管理序列,同等对待,享受同等待遇,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安心工作,使敬老院迅速转变了面貌。特别是老人入住率走在全市前列。该院额定床位32张,实际供养老人41名,连楼道上都摆满了床铺,另有29人登记要住入敬老院,出现了过去老人不愿来,现在老人争着来的大好局面。

二是激励机制好。为实现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的目标,市政府将之列入四个年度“一票否决”,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在完成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目标任务中成绩突出的镇(区)进行奖励,奖励资金统一拨给各镇(区)敬老院,用于弥补敬老院相关建设资金的不足。并各镇区通过“对口”、“挂钩”、“结对”等方式,实行镇(区)领导包村(居)、村(居)干部包队(组),队(组)干部包户的“三包”制度,积极动员和促动五保户入住敬老院,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仅今年上半年,有500多名五保老人进入敬老院。如1998年,朱林镇敬老院仅有供养五保老人9人,分散供养的老人们不肯入院。该院从“病危瘫残”老人入手,积极动员了一批老人入院,对不能自理的院民,实行专人护理,负责送饭、送水,甚至喂饭、喂水;对重病号,实行24小时护理值班制度,通过耐心真情的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入住率直线上升。

三是生活条件得好。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关爱工程”建设步伐。2005年有6个敬老院进行了新(扩)建,建筑面积10046平方米,新增床位645张,投入改造资金510万元。2006年又有8个敬老院将进行新(扩)建,预计投入建设资金1050万元,新增床位820张。敬老院基本做到了五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和六室(储藏室、活动室、阅览室、浴室、健身室、会议室),居住条件超过了当地一般群众的水平。实施了“211”工程(即为每位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天提供二两肉、一袋牛奶、一个鸡蛋),进一步提高了老人的满意度。先后有10个敬老院先后通过常州市文明敬老院验收,4个敬老院通过江苏省级文明敬老院验收,金坛市民政局被推荐为省五保工作先进集体,较好地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走进薛埠镇敬老院,老人们都称赞这是:“住的是地板房,吃的是荤素粮。我们是100%的满意啊。”

四是管理服务好。实现“三自”院民管理,如薛埠镇开展文明院民评比活动,室长轮流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极大地提高了院民的积极性。老太徐某已八十多岁,她还主动负责饲养四头猪,正好我们去的时候,一头猪发热,老太急得直哭。在现场我们还看到,一院民从田里进宿舍,脚上脏了,他就把脚上的脏球鞋脱下用报纸包上,换上脱鞋进宿舍。全市通过抓“五比五看”,即“比尊老、看谁称呼亲切;比道德、看谁文明礼貌;比护理、看谁热心周到;比服务、看谁任劳任怨;比接受意见、看谁耐心诚恳”的“五比五看”活动,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五是医疗保障好。一是建立敬老院医务室和康复活动室。已建立14个医务室和18个康复活动室。既方便五保对象及时就治,又能为其提供康复健身的场所。二是建立镇街医疗机构挂钩服务制度。充分利用当地医疗卫生资源,主动为五保对象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就诊服务,为入院治疗的五保对象实行优质优惠服务。三是建立五保对象医疗保障制度。除争取当地财政不断增加公共支出,加大保障力度外,我市安排慈善救助金的10%,用于助老,主要是对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进行医疗求助。此外,各镇还创新模式,如薛埠镇采用政府全包的形式,开发区则采用了民政、村委各承担50%的形式,效果都很好。

三、做法与思考:要遵循五种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依法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这需要我们借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东风,创造性地工作,破解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几大难题。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五保户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最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这不仅是社会主义优势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党群关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需要。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将敬老院建设、使用、管理列入乡镇政府“一把手”的考核范围,加大敬老院建设、使用、管理力度。实践证明,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搞的好的地方,都是领导高度重视,认识到位且措施有力的。

--遵循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要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的同时,重点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突出是落实供养资金、规范管理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供养水平。要从坚持提高五保人员入院率与加强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一要进一步落实各镇的管理责任。探索建立由镇干部、村委会干部和敬老院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协调制度,建立敬老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情况,及时协调问题,加强管理;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对敬老院工作人员,特别是敬老院院长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工作交流,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岗位责任制考核,通过评比示范敬老院和优秀敬老院院长等形式,激励和推进敬老院内部管理;三要督促各敬老院建立内部规范化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原则,健全敬老院内部的生活管理、生产管理、纪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遵循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通过改建、扩建、合并、资产置换等方式,对目前的敬老院进行资源整合,通过优化配置资源,使建好的敬老院能充分发挥作用。要积极探索办区域中心敬老院新模式,以适应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如开发区与河头镇敬老院合建了区域性福利中心,既避免重复建设、资源闲置和浪费,又实现了社会福利资源优化配置,为老人们提供了更优更好的服务。

--遵循资金投入分级负担的原则。建设资金要实行分级负担,以县级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敬老院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提供且不能作为匹配资金。同时,要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及资金兴办农村福利事业,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发展敬老院事业。把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的方针,鼓励社会参与兴办敬老院,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坚持坚持社会统筹,专项救助的原则。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切实解决农村五保户看病难问题。对财政安排的农村五保供养经费,要管理好,使用好,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要资助农村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生的医疗费用能按一定比例得到补助。要建立五保对象大病医疗互助专项资金,积极吸引慈善、福彩、社会捐助、以副补院等经费进入。供养对象患病时,一般以传统、有实际疗效、费用比较低的诊疗方法为主。镇(区)卫生院、医院和所在乡镇的敬老院挂钩,免费定期为供养对象体检。

来安县新安镇“三措”并举提高敬老院入住率

来安县新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建设,使敬老院五保老人入住率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目前该镇敬老院已入住五保老人100位,全镇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已达到44%。

一、完善硬件设施,吸引“五保”老人。为了更好地落实五保供养政策,提高敬老院集中供养入住率,在县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建议及大力支持下,新安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原双塘乡政府大院改造成新的新安镇敬老院,改造工程从08年8月开始至09年12月基本结束,先后投入资金200万元,其中投资92万元新建一栋面积1100平方米的宿舍楼,投资35万元新建一座面积385平方米的多功能餐厅,投资近30万元铺设院内道路,修建围墙、厕所等设施,投资20多万元购置房间用品、餐厅、厨房生活用品等,现在正投入2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绿化和美化。建成后的敬老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庭院错落有致,宿舍宽敞明亮,是一个适合老人居住的理想场所。原本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在组织参观过敬老院以后,纷纷动了心,主动申请入住敬老院。

二、逐户走访动员,动员“五保”老人。作为长期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思想还比较保守,认为入住敬老院以后,需要服从管理,不够自由,同时又离开家,离开亲友,所以对入住敬老院有抵触情绪,想要让他们入住敬老院,走访调查和动员尤为重要。镇党委、政府召开了联系各村的班子成员、民政科、全体村干部参加的敬老院入住工作专题会议,首先安排镇民政科同志和村“两委”认真排查各村五保老人情况,不忽视一个细小环节,不漏掉一位孤寡老人,掌握当前全镇五保户详细情况,了解每位五保老人的思想动态。镇政府把五保户入住敬老院纳入年终考核,调动了村干部动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将镇民政科四人分成两个小组,两人一组,加上一名包村干部和一名村干部,对分散供养五保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调查,通过原先掌握的情况和现场询问、摸排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主动入院。同时,通过碰头会议,每天汇报五保户入住进度,了解五保老人思想顾虑的根源,及时予以疏导,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再次,对于多次入户调查动员却仍然不愿入院或因其身体状况确实不宜入院的五保户,采取签订《分散五保户协助赡养协议书》的方式,经镇司法所公证,由镇政府、村委会、分散五保户及协助赡养人共同签订,一方面保证分散五保户在外的基本生活,由其亲属(包括兄弟、侄儿侄女等)或村委会协助赡养,另一方面依托村“两委”加强对分散五保户的管理。通过以上多次入户走访动员,大大提高了敬老院入住率。

三、优质精心服务,留住“五保”老人。通过完善硬件设施和入户动员,敬老院入住率大幅提高,五保老人也真正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幸福生活。平日在院内,有细心的院领导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在饮食方面,食堂制定一周食谱,根据老人们的口味烹调一日三餐,以清淡、松软为主,早晚两餐还配合面点、稀饭食用,来满足不同老人的需要。在医疗方面,院内五保老人如遇身体不适,院负责人及时将其送往医院医治,并安排专人精心照料,直至健康出院。在生活方面,县民政局领导、镇领导及院工作人员更是关心备至,每逢佳节,镇领导都会带上礼物去敬老院慰问,陪老人们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让他们真正有家的感觉。同时,还为院内五对老人办理了结婚手续,让他们在晚年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领导的关爱和呵护感动了所有老人,许多分散五保户在听闻院内老人的亲身经历后,纷纷向村委会申请入住敬老院,使敬老院入住率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

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

学号姓名

通过对永春乡敬老院考察发现,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农村“关爱工程”建设力度,为实现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的目标,市政府将之列入四个“一票否决”进行推进。上半年,有7个敬老院将进行新(扩)建,2个已动工在建,5个正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但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各镇对入率指标有些信心不足,普遍提出了“六难”。

一、难点与问题:存在六难

一是生活管理难。由于受旧的风俗和观念的影响,有一部分老人虽然生活较困难,仍然不愿入住在敬老院;农村孤寡老人大多独自过惯了,也就是常说的过独了,不愿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像张自荣老太太,她活着的时候连别人上她家串门都很反感;还有就是生活习惯,老人的口味很难掌握,还有一些老人有打牌、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敬老院亦不可能予以满足。一般在敬老院工作的人员都说老人难伺候。

二是工作推进难。部分敬老院之所以出现入住率不足等问题,固然有资金、政策等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还在于部分镇村干部认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到位所致。部分基层乡镇政府只重视经济建设,却忽视社会保障,没有把五保供养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之中。虽然有国家及省、市有相关的五保供养工作法规及其实施办法,但在农村却缺乏必要的落实措施和手段,部分干部的责任目标也不高,在他们看来:“不冻死人,不饿死人”就行了。甚至有些基层干部认为个别五保人员年轻时好吃懒做,找不到对象成家是咎由自取,这样的老人就不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

三是用人体制难。我市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工资待遇低,大多数人员没有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由于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工作 1

不安心,也就很难提高服务质量,也保证不了服务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一些敬老院实行“安置型”、“养老型”的用人体制,把部分退下来的人员安排到敬老院任职,致使敬老院发展后劲不足,工作上缺少活力。如某敬老院原先由一位村支书兼任院长,该书记一个星期来个两三次,平时则不见踪影,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人员素质难。一些敬老院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表现为服务队伍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专业护理知识、技能和技巧,服务不到位;有的敬老院规章制度不健全,硬件建设与内部管理不相适应;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责任性不高。如我市某敬老院一老人,常年卧病,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老人屎尿拉在身上没有及时发现。正好老人的亲属来探望老人,看见这情况,非常生气,同敬老院吵了一架,还把老人接走了。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五是资金投入难。五保老人的医疗难问题存在的情况普遍且十分棘手。2005年,全市集中供养的医疗费用占供养总费用的10%,而该全部五保对象的医疗费用就占供养总费用的17%,有的敬老院竟高达40%。而这部分经费没有相应的来源,所以各乡镇和敬老院难以给身患重病的五保对象较好的治疗。一位敬老院院长反映,五保户集中供养的最大问题是医疗费用没有来源,有时

一、两个老人得大病,就会把全乡镇的五保对象医药费列支全部用尽。而对于五保户来讲,由于医疗等问题没有解决,本来就很低的五保供养待遇也不能全面落实。

二、做法与特色:体现六好

但经过半年的摸索,各镇纷纷探索提高五保入住率的新途径,新办法。最近我们下去摸底的时候,发现没人再提“六难”,大家认为,只有思路对头,方法得当, “六难”就不再难。一些老人们也说,现在住得好,吃得好,样样都比家里好,哪个不想进来呢。面对敬老院现在的状况,大家反映有“六好”。

一是人员选得好。我市把选好配强敬老院院长,作为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对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管理能力较弱的敬老院院长进行必要的调整,实行竞争上岗,注重从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大力改善敬老院内的服务与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其工资福利待遇比照当地事业编制聘用人员标准执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稳定敬老院管理和服务人员,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如朱林镇党委、政府把敬老院院长列入村书记的管理序列,同等对待,享受同等待遇,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安心工作,使敬老院迅速转变了面貌。特别是老人入住率走在全市前列。该院额定床位32张,实际供养老人41名,连楼道上都摆满了床铺,另有29人登记要住入敬老院,出现了过去老人不愿来,现在老人争着来的大好局面。

二是激励机制好。为实现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的目标,市政府将之列入四个“一票否决”,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在完成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目标任务中成绩突出的镇(区)进行奖励,奖励资金统一拨给各镇(区)敬老院,用于弥补敬老院相关建设资金的不足。并各镇区通过“对口”、“挂钩”、“结对”等方式,实行镇(区)领导包村(居)、村(居)干部包队(组),队(组)干部包户的“三包”制度,积极动员和促动五保户入住敬老院,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仅今年上半年,有500多名五保老人进入敬老院。如1998年,朱林镇敬老院仅有供养五保老人9人,分散供养的老人们不肯入院。该院从“病危瘫残”老人入手,积极动员了一批老人入院,对不能自理的院民,实行专人护理,负责送饭、送水,甚至喂饭、喂水;对重病号,实行24小时护理值班制度,通过耐心真情的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入住率直线上升。

三是生活条件得好。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关爱工程”建设步伐。2005年有6个敬老院进行了新(扩)建,建筑面积10046平方米,新增床位645张,投入改造资金510万元。2006年又有8个敬老院将进行新(扩)建,预计投入建设资金1050万元,新增床位820张。敬老院基本做到了五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和六室(储藏室、活动室、阅览室、浴室、健身室、会议室),居住条件超过了当地一般群众的水平。实施了“211”工程(即为每位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天提供二两肉、一袋牛奶、一个鸡蛋),进一步提高了老人的满意度。先后有10个敬老院先后通过常州市文明敬老院验收,4个敬老院通过江苏省级文明敬老院验收,金坛市民政局被推荐为省五保工作先进集体,较好地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走进薛埠镇敬老院,老人们都称赞这是:“住的是地板房,吃的是荤素粮。我们是100%的满意啊。”

四是管理服务好。实现“三自”院民管理,如薛埠镇开展文明院民评比活动,室长轮流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极大地提高了院民的积极性。老太徐某已八十多岁,她还主动负责饲养四头猪,正好我们去的时候,一头猪发热,老太急得直哭。在现场我们还看到,一院民从田里进宿舍,脚上脏了,他就把脚上的脏球鞋脱下用报纸包上,换上脱鞋进宿舍。全市通过抓“五比五看”,即“比尊老、看谁称呼亲切;比道德、看谁文明礼貌;比护理、看谁热心周到;比服务、看谁任劳任怨;比接受意见、看谁耐心诚恳”的“五比五看”活动,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五是医疗保障好。一是建立敬老院医务室和康复活动室。已建立14个医务室和18个康复活动室。既方便五保对象及时就治,又能为其提供康复健身的场所。二是建立镇街医疗机构挂钩服务制度。充分利用当地医疗卫生资源,主动为五保对象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就诊服务,为入院治疗的五保对象实行优质优惠服务。三是建立五保对象医

疗保障制度。除争取当地财政不断增加公共支出,加大保障力度外,我市安排慈善救助金的10%,用于助老,主要是对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进行医疗求助。此外,各镇还创新模式,如薛埠镇采用政府全包的形式,开发区则采用了民政、村委各承担50%的形式,效果都很好。

三、做法与思考:要遵循五种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依法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这需要我们借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东风,创造性地工作,破解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几大难题。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五保户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最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这不仅是社会主义优势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党群关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需要。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将敬老院建设、使用、管理列入乡镇政府“一把手”的考核范围,加大敬老院建设、使用、管理力度。实践证明,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搞的好的地方,都是领导高度重视,认识到位且措施有力的。

--遵循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要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的同时,重点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突出是落实供养资金、规范管理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供养水平。要从坚持提高五保人员入院率与加强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一要进一步落实各镇的管理责任。探索建立由镇干部、村委会干部和敬老院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协调制度,建立敬老院民主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情况,及时协调问题,加强管理;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对敬老院工作人员,特别是敬老院院长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工作交流,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岗位责任制考核,通过评比示范敬老院和优秀敬老院院长等形式,激励和推进敬老院内部管理;三要督促各敬老院建立内部规范化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原则,健全敬老院内部的生活管理、生产管理、纪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遵循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通过改建、扩建、合并、资产置换等方式,对目前的敬老院进行资源整合,通过优化配置资源,使建好的敬老院能充分发挥作用。要积极探索办区域中心敬老院新模式,以适应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如开发区与河头镇敬老院合建了区域性福利中心,既避免重复建设、资源闲置和浪费,又实现了社会福利资源优化配置,为老人们提供了更优更好的服务。

--遵循资金投入分级负担的原则。建设资金要实行分级负担,以县级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敬老院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提供且不能作为匹配资金。同时,要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及资金兴办农村福利事业,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发展敬老院事业。把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的方针,鼓励社会参与兴办敬老院,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坚持坚持社会统筹,专项救助的原则。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切实解决农村五保户看病难问题。对财政安排的农村五保供养经费,要管理好,使用好,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要资助农村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发生的医疗费用能按一定比例得到补助。要建立五保对象大病医疗互助专项资金,积极吸引慈善、福彩、社会捐助、以副补院等经费进入。供养对象患病时,一般以传统、有实际疗效、费用比较低的诊疗方法为主。镇(区)卫生院、医院和所在乡镇的敬老院挂钩,免费定期为供养对象体检。

二0一一年六月八日

第三篇:广利乡敬老院提高入住率方案

广利乡敬老院

关于提高敬老院入住率的方案

广利乡敬老院有35间房间,设有床位55个,有9位老人入住,广利乡目前有五保老人 人,入住率为。为切实提高集中供养率,有利于现有敬老院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农村五保老人普遍不愿离开家,离开亲友,认为敬老院不够自由,对入住敬老院有抵触情绪,我们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分析入住与不入住的利与弊,扎实做好政策对象的思想动员工作。

1.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宣传力度。民政办工作人员逐村逐户地对分散居住五保户进行政策宣传,让社会各界尤其是五保老人正确认识敬老院;提高住院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生活水平和敬老院的知名度,吸引符合条件的老人到敬老院入住。

2.加强与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组织分散供养老人到敬老院参观,让分散供养老人和在院老人互相交流,使分散供养老人切身体验敬老院生活;允许五保老人试住,老人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优越后自愿长期入住,敬老院再为其办理相关手续。3.加强对社会老人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敬老院的特色服务,并提供优惠条件,吸引有意入住的社会老人到敬老院入住。

二、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对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可根据入住老人意见,对基础设施进行补充,对不合理的设施进行整改,使敬老院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为入住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敬老院院内路面硬化,使院民行走更方便,下半年敬老院计划实施院内绿化、美化工程,使院民生活得更加舒适。

三、保障经费投入

足额保障集中供养人员的经费。目前,县财政对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标准为250元/月.人,为提高吸引力,我院已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经费标准提高到350元/月.人,每月按时足额划拨,确实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

四、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敬老院民主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使五保对象的思想观念从原来的不愿入住转变为争抢入住。1.敬老院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原则健全敬老院内部的生活管理、纪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保障五保对象的安全和利益。2.强化特色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根据老人的饮食特点,经常变换食谱,敬老院为每位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天提供三两肉、一个鸡蛋,每周烧一次鱼、炖一次肉等;对不同服务对象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管理人员要把院民当做自己的亲人,帮助院民整理内务,工作不怕脏不怕累;定期为老人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每年为院民做两次体检,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

3.加强对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人员学习《五保供养条例》,学习《食品卫生法》以及老年保健、康复、急救等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五、注重文化建设

丰富文化生活是提高集中供养的重要手段,敬老院文化生活丰富了,就能留得住老人。

1.配备娱乐设施,要有棋牌、娱乐、健身文化活动场所。2.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娱活动,也可以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来敬老院开展联欢活动。

3.引导老人树立集体观念,成立老人管理委员会参与管理,让老人以院为家,有归属感。

广利乡敬老院

2016年7月25日

第四篇: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思考与对策(推荐)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思考与对策

刘训忠

农村基层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信任和遵从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培养在其农民心中的公信力是目前极为紧迫的问题。为此,迫切要求我们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起,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

一、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实行了“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方式推选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议事会、村务公开、村账乡管以及发展党员公示等民主制度,这些制度措施的相继推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基层以往普遍存在封闭运作的状况,农村基层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基层组织长期在相对封闭的体系内运行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思维惯性,结成了某种稳固的利益结构。从调研情况看,突出的表现在农村基层组织发扬民主形式化,农村大小事往往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酝酿决策,“一言堂”、“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较为普遍;基层组织民主渠道不畅,开放的平台不多,现有透明公开的民主载体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两委干部缺乏民主开放意识,执政为民观念淡化,错误地将党员群众赋予的权力视为己有,将公开透明、发扬民主视为削弱权力。人民群众对基层组织产生的疏离感和不满情绪正在基层社会潜滋暗长,基层组织的公信力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务实农村经济基础。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三化一转移”,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大科教文卫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加强利益关系调整,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认真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坚持走“城市支持农 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路子,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向农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倾斜,努力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解决民忧、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为民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沟通各方面意见的渠道。党的十七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积极发展社团组织,疏通和扩大上下信息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让基层群众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善于吸纳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把决策的过程变成群众意志表达和

意见统一的过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强化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积极探索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让群众的疾苦有地方诉,意见有地方提,怨气有地方出。

(四)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干群凝聚力。干部队伍的作风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政治立场更加坚定.要彻底革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才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经常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趣,多办群众欢迎的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才能让老百姓与党和政府越来越近,干群关系越来越好,增强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信任和拥护。结合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作风整顿力度,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认真把领导班子和干部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切实解决“为民”的问题;大力弘扬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作风,切实解决“开拓”的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解决“务实”的问题;大力弘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解决“清廉”的问题。努力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

(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完善决策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政务公开、督查督办、信访接待、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每项事情有人管,每个干部有制度管,人、事管理无死角,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基层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者。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带头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和工作人员,使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促使广大干部恪尽职守、奋发有为。要加大问责力度,按照相关制度,对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干部,及时查处不护短,重点问责干部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乱作为行为,做到有诉必受、受理必查、查明必究,确保有法必依、有令必行、行必责实.(作者单位:同和乡党政办公室)

第五篇: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对策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思考与对策

一、我区农民素质的现状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加快, 我区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不少农民也因此就地转变成了城市居民。

通过重点对余杭组团的村进行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手段,我们了解到,余杭的村大体可分成三类。第一类,农民完全失去土地,农民全部变市民。如五常街道的横板桥社区(新称呼),全村173户,698人,被征用土地2000亩,几乎全部被征用,2007年10月11日撤村设居。第二类,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变市民。如五常街道的文一社区(新称呼),全村960户,4020人,50%的土地被征用。第三类,目前还没有涉及征用土地的部分村。如余杭镇的仙宅村。据我们的调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精神生活总感觉缺点什么,特别是失地农民。他们再就业的愿望不强,对家庭理财知识缺乏。当他们因失去土地而得到相当的补偿款时,大部分只是把钱存入银行,以为这是给下一代财富的最好方式;只有少数进行投资创业和科学的理财。很大一部分农民文化层次不高,但又不屑于每月1000元左右的就业,因为他们家里空余的房子出租就有很可观的收入。

老百姓身份变了,生活方式变了,思想的转变能跟的上吗?如何 1

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农民素质的差距

素质的内涵很丰富,农民的素质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三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政治方向、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方面的特质,包括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两方面。这是素质中基本的素质,也是素质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素质。

2、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是人民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修养而得到的才识。这是公民素质的基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他素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一般来说其他素质也就越高。

3、民主法制观念。也就是法制素质,这也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只有遵纪守法的人,才可以被社会接受,人如果缺乏这个素质,社会将变得混乱不堪,基本的生活也就得不到保障了。

我们不是说农民所具有的素质就一定低,但调查走访感触最深的就是农民亟待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民主法制观念。

仔细观察农民,不难发现,农民的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具有的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民主法制观念等,都与良好市民有很大的差距。

三、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大杭州品质之城的建设,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和努力。文明公民构成文明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生产力的主体是人,城市的主体也是人。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与城市每位市民的文明素质密切相关,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最终只能表现为人的素质的提高。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城市经济、完善的城市设施、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风尚。市民素质的提高程度标志着城市文明发展的水平,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美都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实现杭州品质之城的建设。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而每一种素质里面又包含着许多内容,他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交叉、互相促进的。市民思想道德修养的优劣,影响民族的精神风貌;科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城市品质的高低;民主法制观念的强弱,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通过民主法制教育,使人们树立民主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还要通过发展科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水平。只有提高了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增强了市民民主法律观念,才能实现市民素质的显著提高。

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从农民培训的项目、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选择可以看出,就我区失地农民实际情况而言,再就

业、再就业培训不是最急需的工作,而对于计算机操作网络技术、子女教育、家庭理财、家庭健康饮食等提高思想素质和生活品质的培训更受欢迎。

四、如何落实农民素质教育。

农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主体性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整个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要紧紧抓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放,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法律建设和道德建设。尤其抓好三大工程,首先是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观体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的农民,形成良好的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风尚;其次是科学文化建设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体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气;再次是法制建设工程‘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权利、义务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农民,使学法、用法、守法成为每个农民的自觉行动。

响应余杭新农村建设,清洁余杭,我们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力所能及的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电脑进村、科技进村让农民自觉参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农民都行动起来,让精神文明之风吹进每家每户。素质教育要从具体事情抓起,我们要打开农民的视眼,充实农民的智慧,美化农民的心灵,建起纯洁的心灵大厦,营造高尚的精神乐园,使农民成为高尚的人、完美的人。

提高余杭农民素质,面向“三农“的培训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办出10个精品班,力求办出水平,培养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人才,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余杭人民的素质是我们主要工作目标。

余杭区实用技术学校

汪小平、吴继日、盛芸飞

下载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的思考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考农村敬老院建设是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农村敬老院以来,为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创造了条件,使广大的......

    提高酒店入住率营销方案

    提高酒店入住率营销方案一、提高入住率的内外因分析 中国酒店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一线城市,酒店业的全国布局造成了全行业的激烈竞争。竞争的加剧必然造成酒店的入住......

    关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与对策

    蓄势待发跨越争先 ——关于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圣水峪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全镇60个行政村,1.3万户、4.65万人,大小山头96座。森林覆盖率......

    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是领导班子成员沟通思想,消除矛盾,增强团结,提高素质,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

    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与对策[推荐]

    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与对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于新形势的民主生活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徐建文 更新日期:2012年8月9日 【字号:大 中 小 | 颜色:浅 深 红| 打印】 烟草在线专稿按语:企业领导如何做到心系员工......

    提高酒店入住率营销方案资料

    提高酒店入住率营销方案 一、提高入住率的内外因分析 中国酒店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一线城市,酒店 业的全国布局造成了全行业的激烈竞争。竞争的加剧必然造 成酒店的入......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精选合集]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目前,全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管理态势严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