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09:2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

第一篇: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2011年9月)

一、基本概况

柳林镇是千年古镇,西凤酒乡,位于凤翔县城西8公里处,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原产地、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凤翔县四大古镇之一。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途经柳林镇,品西凤美酒后留下了“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千古名句。

全镇现辖36个行政村,6.9万口人,1.86万户,国土面积2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其中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2.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3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2010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0.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7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省关中百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30个重点示范镇之一。

柳林镇以“建设重点示范镇、打造文明新柳林”为目标,充分挖掘区域优势,群策群力发展酿酒业,全力以赴助长“酒”经济。依托西凤驰名品牌的强势带动,成功引进了柳林酒业有限公司、凤凰神泉酒业有限公司、双凤酒业有限公司等白酒生产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发展势头强劲。西凤酒业的发

展,极大带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企业累计吸纳当地剩余劳力2700多人,使近5000人由农民变成了工人。同时,酿酒副产品——酒糟为当地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饲料源泉,带动了当地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

柳林农业经济特色鲜明,索落树等村的设施蔬菜、汉封五指岭等村的地膜辣椒、胥家头等村的苹果、六冢等村的奶畜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四大主导产业。亭子头村被誉为“陕西红萝卜第一村”,桂花牌蔬菜远近闻名。

柳林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104省道西(西安)千(千阳)线穿镇而过。宝平高速、西千公路均在柳林地区交汇,宝平高速凤翔出口距柳林镇区仅2.5公里,规划建设的合凤高速、大凤高速均在柳林交汇,为柳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优势。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镇坚持以“建设重点示范镇,打造文明新柳林”为目标,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拉大框架、扩张产业、统筹发展”的思路,不断改善原镇区基础设施条件,全力提升城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柳林面貌显著改善,城镇承载力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先后投资210万元,邀请陕西省中西部发展规划研究院、长安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完成了柳林酒业

园区建设规划,柳林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区建设详细性规划,明确了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城市建设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为全面加快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二是全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累计投资52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镇区“四街一路”(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步行街、文化路)的拓宽改造以及亮化、绿化等工程;新建了柳林大道、西凤东路、西大街饮凤桥、镇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了天燃气管道铺设、“三路三桥”(双凤南路、柳林西路、神泉东路、干河桥、神泉桥、双凤桥)等城镇项目。止目前,累计完成排水管网8854米,铺设彩砖14822平方米,安装路灯181盏,栽植柳树千余棵,新建精品绿篱带7500平方米,镇区面貌显著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成立了环卫保洁公司,统一安装了果皮箱,新建了公厕,健全了管理机制,实行了分段包干制度,促使城镇管理逐步向精细化和人性化迈进,镇容镇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四是努力推动园区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总投资22.6亿元一期投资8亿元的西凤酒二期扩技改项目工程建设,协助西凤加快完成项目区内道路、排水、管道铺设等基础性工程建设,促进其早日实现百亿产值目标。同时,依托白酒龙头生产企业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引进柳林酒业等三大白酒民营生产企业,形成了以陕西西凤酒集

体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与各民营企业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合作的特色酒业经济链。2010年白酒生产能力超过7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并通过白酒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带动了周边三产服务业迅速发展,镇区近三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0余户,新增从业人员700余人,安置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

三、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发展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省、市、县党代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重点示范镇,打造文明新柳林”的总体目标,突出“项目、环境、民生”三大主题,以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镇老百姓幸福指数为目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逐步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产业化集中,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将柳林打造成文明、和谐、生态、宜居、创业型现代化小城镇,成为凤翔县城副中心。

(一)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第一追求,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创业、稳粮、扩菜、强畜、做劳务”的思路,全力抓好农民增收工作。一要做强主导产业促增收,加大索洛树、亭子头等村设施蔬菜、五指岭地膜辣椒、尧典等村干杂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二要做强

劳务经济促增收,努力完成年劳务输出2万人以上,劳务年收入2亿元以上的目标任务;三要强化政策保障促增收,抓好项目到村帮扶等工作落实;四要创新经营体制促增收,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推进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启动整村搬迁引导农民进镇居住工作,合理引导更多的农民走向城镇、走向新生活。通过实施多渠道增收工程,确保实现农民收入逐年持续大幅增长。同时,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三带三进”示范村建设水平,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村庄调整和撤点并村工作,配套完善镇村基础配套设施,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打造文明生态家园。

(二)坚持把统筹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将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抢抓省委、省政府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要突出规划引领,严格执行规划,实现理性发展,有序发展,时段发展,从而避免盲目,克服浮躁,防止急功近利;二要突出基础先行。全面推进产业化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6亿元完成柳林西路、神泉桥等14个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4亿元完成镇区天然气、中心幼儿园、中心广场等8个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全力推进旧镇区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实施西大街沿街建筑的整体开发与改造工程,树立全新的城镇形象。三要突破新区发展,计划投资701亿元实施新区保障性住房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共26万平方米住房

建设,加大对列入首批整村搬迁的彭祖塬等8个行政村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对全镇36个行政村进行村庄布局调整,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美化、社会服务等统筹规划建设,拟建设15个中心村,实现人口集聚、土地集约、服务集中,实现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

(三)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向上争国投、向外抓招商、向内搞盘活的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才,精心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确保今后每年争取国投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招商引资不少于5亿元,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产业项目方面,要继续大力支持西凤酒二期扩技改项目建设;放活、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对柳林酒业、神泉酒业、双凤酒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三佳彩印、盛瑞达工贸等企业尽快达产达效,积极引进一批集酿酒、包装、仓储、物流等为主的项目,做强做大白酒产业,解决进城农民就业,增加园区的综合收入。力争到2016年,西凤集团白酒产能达到1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基本实现百亿西凤目标。同时,全力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大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争取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大槐社、南六冢、干河、孔家庄、宋村等村部分群众吃水困难问题;实施窦家庄、东吴头、西沟、洛城等15个村级阵地和村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各中心村庄主干街道的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

(四)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前提,强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和谐稳定是基本前提。今后我们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加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建设,建设科技站、广播电视站、文体中心、疾控中心等服务机构,推动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促进全民素质提升;完善36个村级文体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认真开展大下访活动,对信访积案由领导和干部包案,限定时限,有效处理,确保无上访、缠访事件出现;确保“两率一度”大提升。

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0.3亿元,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32亿元,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促进白酒工业迅速发展,基本实现“百亿西凤”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特色生态农业和以酒文化、佛教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镇区居住人口3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13%。

——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以上,城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6㎡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镇村布局基本合理,工业、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四、试点方案

(一)推行财政制度改革。抢抓本次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大好机遇,推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出台具体的财政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向上级争取成立相对的独立柳林镇财政机构,对柳林镇镇域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资金,实行独立核算试点,形成自我发展财政保障长效机制。同时鼓励西风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城镇建设,统一规划,整体开发。

(二)搭建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积极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搭建融资平台,通过多种融资形式筹措资金用于镇区各方面建设资金。

(三)强化行政管理职能。结合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建议市、县政府采取委托、授权等多种形式,下放与城镇职责任务相适应的财政、税收等管理权限,将县级行政部门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土地管理职能赋予乡镇,充实完善其管理职责。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职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注重城镇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工作,加大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力度,形成相互协作机制,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最大限度的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保障项目能够及时开工建设。同时做好各项政策的有效衔接,统筹考虑城镇建设过程中乡镇机构改革、农民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扶贫和避灾搬迁等工作,通盘运用相关政策,积极整合各类资金,综合考虑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环境整治等发展需求,同步建设,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四)加强土地综合利用开发。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有效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供应”,严格土地一级市场。用足用活 “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农村社区化,居住集中化来实现镇域住宅地面积的减少,使空余出来的土地用于复垦作为

耕地,从而平衡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除满足进镇农民安置及各种保障性住房建设外,剩余指标通过“招、拍、挂”等市场化运作,进行商业开发利用,土地收益除居民安置和有关费用外其余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五)合理引导农民进镇。认真落实国家现行城镇户口改革相关政策,按照镇域总体规划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动撤村并点工作,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推行现有村庄布局调整,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合理引导居住在山区和沟坡险段地区的群众,逐步实施城镇集中。同时,对于在城镇区务工经商人员和有条件进镇落户人员,动员其在城镇区落户,从而有效增加镇区人口,实现人口扩张,带动镇区经济发展。

制定全民创业方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机制、政策推动的模式,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用足、用活、用好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创业政策,积极推进镇域有条件农村居民进镇集中居住,集中安置农民住房、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进镇农民涉及的房屋产权契税、天然气、供暖、人防工程等方面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逐步实现同户籍同待遇。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实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措施,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城乡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有序接轨。对于以前在沿海就业的内地农民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外面的眼界、技术优势及一定的创业经营能力,带动进镇群众的就业创业。充分运用保障性住房的有关政策,建设适量经适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加快人口集聚。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住宅,尤其是开发一批中高档次的商品住宅,吸引外来人口进镇创业发展。

对于在镇区兴办企业、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小额贴息贷款保障,解决其创业前期资金瓶颈问题,以就业求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六)健全领导机构,强力推进我镇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发展农村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振兴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镇党委、镇政府将把柳林小城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成立专门机构,落实工作人员队伍,具体组织实施。组织带领近7万柳林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按照城镇化发展目标要求和柳林酒业城镇的突出特点,以本次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修订完善镇区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真正发挥城镇化功能。努力把柳林建成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创业的关中文明镇,奋力向西北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享誉全国的白酒名城和凤翔县城副中心迈进。

第二篇:柳林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1

柳政发【2011】13号

柳林镇关于第三批全国小城镇 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柳林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实施“稳定农业基础、发展民营经济、繁荣商贸文化、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经济强镇、文化旅游名镇,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这次申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必将使我镇能够在各项优惠政策的保障下,继续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申报全国小城镇发展和改革试点镇符合我镇发展实际,我们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并积极申请成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单位。现将我镇自然概况、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汇报如下:

一、柳林镇发展慨况

柳林镇地处冠县的东北角,是东昌府、冠县、临清三县市区的交界地段,东与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和梁水镇接壤,南与范寨乡、西与甘屯乡毗邻,北与临清市尚店乡相接。全镇辖50个行政村,5.3万人。全境南北长9.7千米,东西宽10.6千米,总面积70.01平方千米。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8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亿元,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亿元;财政收入1680万元;镇区人均生活费收入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储蓄余额3.8亿元。镇区内新建楼房36栋,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先后获得山东省环保旅游名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城乡建设、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3年在聊城市实施的强弱乡镇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中,被列入经济强乡镇试点单位。

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柳林是“中国名镇”、省级中心镇、山东省环保旅游名镇,正在申报中国文化艺术名镇。平民教育家、希望工程鼻祖武训先生和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就诞生在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武训纪念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花鼓”和“降狮舞”。临莘公路、堠码公路、京杭运河在镇区穿过,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多处自提水扬水站和完善的排水系统,旱能浇、涝能排。

经济门类齐全,物产资源丰富。纺织、制糖、轴承、绳网、镀锌板、假发六大主导工业产业初具雏形。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5家,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5家。柳林轴承有限公司产品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拥有五十万枚纱锭、一百万吨糖果、三百万套假发、一千万套轴承项目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投入、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0%以上。着力培植蔬菜、畜牧、花生、林果四大主导产业,花生、蔬菜、水果面积3万多亩,全镇畜牧业收入达一亿多元。

商贸物流发达,市场繁荣活跃。粮食、蔬菜、服装交易量大,800个商业网点遍布全镇,门市房面积达6.7万平方米。2010年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8亿元,是冠县东部区域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完备的供电、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客货运输,为柳林镇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风格独特,设施日臻完善。镇驻地以武训先生生活的清朝后期时代背景为建筑风格,一街一色,一区一品,打造古色古香历史文化名镇。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清馨苑社区、武风文韵社区、梨园头社区、政府社区、三里屯社区等五个中心社区和主要街道沿街房屋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拆迁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3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村村通有线电视。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二、柳林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振兴和发展关键时期,《柳林镇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规划出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建设蓝图,动员全镇人民集中力量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对于实现打造经济强镇、文化旅游名镇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全力建设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广度和深度,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先导,以工业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2、建设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速度要达30%以上,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达10%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平均每年要递增长30%以上。到2015年末,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要实现18亿元,财政收入达500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农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有较大比例增加。本着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原则,5年中要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重点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纺纱、轴承、制糖、假发、镀锌板等,使之形成一定规模;以武训

纪念地开发为契机,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大市场建设力度,规范完善商贸设施,增强幅射能力,力求形成具有柳林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充分发挥三县五乡交界优势的开放型、高效益的经济结构。

三、建设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具体措施

1、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两大工程。认真把握“抢抓机遇上项目、科学务实谋跨越”这一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一是加快重点企业发展,进一步放宽搞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其早日做大做强。二是强化服务,营造环境,多服务、不干预,帮助企业全程办理各种手续,让外来投资客商来得放心、创业安心、生活舒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亲情、友情招商,以商招商。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种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四是注重激发全民创业激情,特别是劳务输出返乡劳动力,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2、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在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制定扶持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好的管区、村庄给予奖励和资金扶持。同时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年终与工资挂钩。二是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根据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幅度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重点建设如畜牧业、蔬菜、育苗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组织干部群众到产业调整较先进的地方参观学习,提高农民的结构调整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粮食、多种经济产量稳定增长。四是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由农技站、科协、畜牧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科技服务队,为种植、养殖户提高全方位的技术、市场信息服务。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讲解分析结构调整发展前景,传授防病、管理技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3、以武训纪念地开发为契机,稳步推进城镇建设。以武训纪念地开发和建设为契机,把农村新居建设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按照“政府统筹、科学规划、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工作方针,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村新居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柳林镇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梨园头社区规划》、《乔庄社区规划》、《柳林镇给排水系规划》等。镇驻地分为9个功能分区,即行政中心、文化旅游区、工业仓储区各一个、商贸金融区、居住生活区、文化教育区各两个。重点突出古镇特色和武训纪念地的旅游特点,同时建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和文化长廊。建设与武训文化相结合,以仿古式楼房建设为主,打造古色古香历史文化名镇。

着眼农村发展,以完善农村新型社区配套设施为载体,提升和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柳林镇党委、政府将紧紧抓住申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发展试点镇这一有利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充分发挥我镇的各项优势,强化措施,加速发展,把我镇的经济社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冠县柳林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

试点材料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探索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践行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途径,根据《关于报送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的通知》(巴发改明电[2011]18号)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试点经验,结合若羌镇实际,特编制本申报材料。

一、试点镇概况

(一)基本情况

若羌镇位于县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南缘,阿尔金山北麓冲积扇中部,北接铁干里克乡驻地,东与铁干里克乡萨依巴格村,果勒吾斯塘村、博斯坦村相邻,西临若羌河,南面是阿尔金山北麓山前冲积戈壁地。若羌镇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属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年均气温11.5℃,年平均无霜期197天。面积28平方千米。下辖3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建设路。镇区呈正立的瓶形,有胜利路、团结路、环城西路、建设路、文化路等主要街道。有3条公交线路,通往青海、库尔勒、且末及各乡镇主要居民点的客运班车均由此经过。

(二)历史沿革

若羌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若羌镇以若羌县而得名,1984年正式设立若羌镇。

(三)人口现状 全镇总人口9450人,其中维吾尔族3969人,汉族5284人,还有回、蒙古、满等民族。

(四)工业现状

若羌镇现有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园,主要以红枣精深加工、棉纺、农产品物流、建材销售为主,辖区内便利的交通优势正在凸显,前景广阔。若羌金丰源纺织有限公司棉纺6万锭项目、新疆楼兰枣业有限公司5万吨红枣加工工业园一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

(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镇区内供水工程全面实施,新建自来水厂及完成管道安装,镇区已全部贯通自来水。街区景观得到改善,主要街道两侧新建了高层商业楼,全部街道都安装了路灯。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和冬季集中供热。镇区绿化逐步开展,全部种植了树木花草,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自治区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六)道路交通

若羌镇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是315国道进入新疆的门户,218、315国道在此交汇,218国道向北边接南疆重镇库尔勒,经伊宁到达霍尔果斯口岸;315国道向西经且末到达喀什,向东经青海、四川到达广西出海。目前218、315国道已全线改造完成,青新铁路库尔勒经若羌到格尔木铁路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随着境内国道相继改造和青新铁路的建设,若羌镇作为新疆东联西出和塔里木盆地东部枢纽重镇地位将日益凸显。

(七)公共设施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全镇目前共有中小学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县直小学1所、县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2799人。全镇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建了县人民医院,更新了医疗设备,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建了博物馆、体育馆及文化广场,并在两个广场安装了电子大屏幕。

(八)第三产业

近年来,全县随着种植红枣带来的经济效益,若羌镇商业得到飞速发展,已成了物流集散中心。旅游业蓬勃发展,若羌镇地处沙漠边缘,民族风情浓郁,现已成为旅客开展罗布泊、阿尔金山探险游的中转站。镇区内新建了多家宾馆及商业门面开发。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镇人民的艰苦奋斗,目前形成了以商品零售为主,农业、工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的经济格局。

(九)具备的优势

若羌镇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状况具有明显优势:

一、农业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以来,若羌镇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狠抓红枣林果、发展农区畜牧、提高粮棉品质、辅以瓜果蔬菜”的农业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小麦、棉花新品种和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100%,红枣面积达1172亩。

二、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水平实施了若羌县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县城规划区由5平方公里扩大至20平方公里。重点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垃圾及污水处理、县城道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城乡功能不断健全,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为建立副中心城市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社区功能逐步完善,社会管理全面加强。社区建设明显进步,居委会的功能逐步完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得到突现。社区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事业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居委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社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度性有了明显增强。各社区坚持创新开展工作,深化对低保人员的调查摸底、实行动态管理,扎实开展就业培训、扶贫帮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服务管理工作。

四、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趋改善。大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全镇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各社区卫生室硬件设施进一步加强,灰质炎、宫颈癌等常见病筛查力度加大,广大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五、社会秩序平安稳定,三个文明整体推进。广泛开展平安单位、平安机关、平安校园和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平安若羌”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实行“综治、信访、司法、调解”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成效显著,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应急民兵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全镇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

六、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施政水平明显提高。努力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着力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完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行政决策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改革试点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战略,加速推进中心城镇化建设进程,努力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为实现“若羌率先发展年”目标和率先建成巴州副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二)奋斗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设文明和谐巴州副中心城市取得初步成效。

(三)具体措施

1、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打造巴州副中心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若羌率先发展年”各项部署要求,并以此为契机,深入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一主两翼一带”的城市发展布局。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居住区绿地,大力开展庭院绿化活动,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县城。积极推进“扩城聚人”,加大县委关于放宽购房、落户、臵业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吸引农民和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县城安家立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南疆地区、青海、西藏”的物流集散地和配送网络,打造南疆重要的物流集散地,率先建成巴州副中心城市。

2、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和队伍建设。社区队伍是社区管理的直接承担者、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肩负着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服务居民的重要责任。要通过向社会招聘、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中选聘等措施,不断壮大社区力量。大力选拔政治上坚强、宗旨观念强、创新意识强、带头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作为社区后备干部人选,着力改善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提高社区班子的整体素质。

二是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继续加强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巩固文化社区星级便民服务大厅成果,力争团结、胜利社区创建成“星级服务大厅”。积极探索社区管理长效机制,把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贯彻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始终,继续强化“五百”服务、“四知四清四参与四报告”、“四进居民户”等活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加强社区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搞好小区环卫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

三是不断强化社区阵地建设。加快推进团结、胜利两个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重新规划建设,同时设臵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配齐办公用具。积极向上级争取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改善现有社区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为社区每名工作人员配齐功能相对完善的办公设备,并逐步建立标准文化室、卫生室,配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器材。全力改善社区环境,每年春季开展社区植树种花活动,将社区打造成居民温馨之家。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横向加强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建立以党建联席会议为平台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开展志愿服务,增强驻社区单位的共建合力。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居民代表大会为载体,纵向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是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繁荣社区文化。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发掘民间艺人和艺术题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注重活动的经常化、系统化和长效化,着力构建服务群众方式灵活、务实管用,开展活动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的新平台、新机制。用好用活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社区各种宣传平台,深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3、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和完善城镇就业援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及政府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城镇未参加养老保险集体工参保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社会就业。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三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民外出就业和创业等,大力实施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大幅增加;进一步落实小额创业贷款、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目标;注重抓好党建带科协建设工作,务求科技、科普在居民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领先作用;三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实现十五年免费及义务教育,“双语”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5%,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完善教育基础设施,配合教育部门,完成河北邢台援若“双语”幼儿园建设;四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一法四规”,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五是继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依托县体育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完善各社区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加大对社区“四支队伍”的扶持力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是做好武装、工、青、妇等工作,完善民兵队伍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开展“双拥”活动,强化妇女、工会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4、强化稳控机制,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不断强化镇、社区综治组织体系建设,在全镇形成综治成员单位横向协调,各方面衔接互动的组织、运作体系;二是加强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按照“合力更增强、办事更方便、信息更灵敏、防范更有效、工作更落实、群众更满意”的目标,把中心建设成统筹落实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社会管理各项措施的大平台,真正做到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管理联建;三是进一步规范“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辖区人口“四类管理法”,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及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确保常住人口管得实,流出人口管得好,流入人口管得紧;四是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明确党组织领导责任,配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和定期与宗教人士谈话),强化对“四类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五是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六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完善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三级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七是认真落实维稳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完善治安防控、事故防范、维护社会稳定及突发性事件处臵等长效机制,加强反恐维稳防控工作的检查督察,落实责任追究;八是进一步加大对全镇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网络投入力度。

5、加强四个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使全镇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与全县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发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及“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互帮互助互信互爱”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结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工作要求,牵头建设、城管、卫生、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深入开展对农贸市场、建筑工地、老旧居民区等重点、难点区域的环境专项整治。充分发挥社区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大对创卫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居民文明卫生意识。

6、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服务百姓的能力。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2011年是州委确定的“若羌率先发展年”,也是县委确定的“效能建设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镇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和艰苦创业的意识,树立敢于突破、敢于担当、敢于争先的精神,树立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彻底打破传统旧习,破除狭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和创先精神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

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主要是加强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提高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能力,建成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机制创新上快人一拍、工作措施上高人一招的高素质领导班子。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要以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解放不够、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为重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扎实工作,真抓实干,努力把跨越发展、创先争优的目标变为具体行动、实际效果;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范围内兴起比发展、比服务、党员干部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切实按照“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增强镇党委对社区组织和居民社会事务的调控力。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等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科学制定党员发展规划,注重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带头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干部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公益性岗位人员报酬正常增长长效机制,稳定社区干部队伍。建立健全社区“两委”干部的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机制,全面在社区推行以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五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要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章和法纪教育,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围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督促广大基层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推进发展规划创新

一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优秀人才、紧缺人才,在工资待遇、职称聘任方面实行特殊优惠,可突破原有的聘任办法,增设岗位,扩大镇政府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

二是编制好城镇体系规划,使小城镇在空间上有合理布局,在数量和发展方向、发展规划上有科学预测。

三是组织编制好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深度分别要达到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要求。小城镇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突出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各具特色。

(二)完善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将外来或者长期在本镇居住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范围内,完善全镇供排水、垃圾处理、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送电影到工地活动,满足农民工在休息期间的文化、娱乐需求。

二是修建公共租赁住房,住房内实现水电气通畅,以较低价格出租给农民工居住,并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居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放宽落户准入条件,促进人口向试点镇聚集,做好人口聚集规划。加快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和鼓励农民工、外来人口及本镇农业人口进入小城镇安居创业,提高小城镇城市化水平。

(三)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之真正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切实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建设标准和起点,启动一批具有基础性、拉动力的城镇建设项目,建成城镇整体框架,以此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推进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步伐。

二是逐步完善城镇供水、供电、排洪、排污、道路、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重点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园内企业建设,为做好企业后勤保障,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四是完善镇区内商业网点的布局,使部分商业功能有计划地向园区周边转移,进一步提高商贸区的服务功能和档次水平。

五是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完善蔬菜仓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形成农、工、商贸、服务业一体化建设格局。

(四)健全政府管理体制 一是按照“转变职能、精简高效”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试点镇可在人员编制限额内,根据实际需要设臵机构和配备人员,并按工作需要增加领导班子职数配备。

二是镇内的有关审批事项可接受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委托,由镇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办理。办理完后报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县相关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

三是加大对试点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将农民工公共服务支出纳入政府预算内支出,根据实际财力的增加逐步提高增长比例,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

四是利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筹集建设资金,扩大试点镇的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实行土地行政许可制度,推进招拍挂方式供地。镇政府受县政府委托对建设用地实行初审并有确定建设用地选址、规划、用地指标自行调剂权限,增加用地指标。

五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坚持走合作化道路,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等形式,以开发带就业,使土地向产业集中。

第四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一、概况 祝家庄镇位于岐山县城东北15公里处,东南西与本县京当乡、青化镇、益店镇、蒲村镇相邻,北与麟游县九成宫镇接壤。总面积6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万亩,辖8个村57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2.14万人。境内山原相连,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发展工矿建材业、畜牧业、林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眉麟公路纵穿南北,关中旅游环线、岐青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极为便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镇内周原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太王陵,三王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祝家庄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托境内蕴藏500亿立方米石灰石的丰富资源和北邻麟北煤田的地理优势,已建成矿产开发和建材加工等企业44个,年总收入5.01亿元,占农村总产值70%以上。

围绕畜牧大镇建设,引导成立了驸马庄养殖业协会、小强奶牛养殖协会,建成养殖小区26个,年产猪肉4500吨,产奶8000吨,畜牧业总产值6672万元。2007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7.1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1元,曾先后被省委评为“先进党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镇”、“教育强镇”、“治安模范镇”称号。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乡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围绕城镇化建设和总体目标任务,把提高城镇服务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切实加大镇区道路、排水、供电和环卫设施的建设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环境,城镇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全镇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坚持高起点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先后聘请长安大学设计院、宝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完成了祝家庄镇建设总体规划、建材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镇区综合建设的规划设计,为全面加快镇区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镇区道路建设。镇政府先后投资500万元,对镇区道路进行彻底改造,全面完成美阳路、岐青路、眉麟路、岐阳路拓宽硬化,共计3.2公里;硬化岐阳路人行道14000平方米,铺设道砖1.8公里。目前,镇区三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切实改善了镇区基础环境,为今后各项发展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加快镇区供排水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修建眉麟路两侧排水渠1600米,新砌美阳路、岐阳路排水渠2300米,加盖盖板7000多块,改造水厂一处,增加供水总量,有力改善了镇区面貌。四是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按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标准要求,我们先后投资30万元,购置环卫车辆、清扫工具62台件,新建垃圾台5座,镇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同时,镇区电力、邮政、通信、卫生、广电、教育等设施齐全,方便了群众生活生产,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三、面临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随着建材工业园建设,大型企业入驻,外来人口增加,现有设施不适应发展需要。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就医等形成压力,自来水供应,垃圾、污水处理,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尚需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本镇辖区内水泥灰岩、石灰石储量丰富,品位较高,近年来虽兴办了一些料石开采企业,但由于规模较小,开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能力缺乏。

三是农业综合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镇是岐山县的粮油、苹果、畜牧养殖大镇,农产品量大质优,但农产品深加工转化方面发展滞后,产业规模较小,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四是劳动力技能培训比较薄弱。由于我镇富余劳动力较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外地企业落户,就业岗位增加,现有富余劳动力文化科学知识,种养殖、务工等专业技术培训亟待加强,急需建立和完善相适应教育培训机构。

四、发展思路及奋斗目标

第五篇:某某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

关于把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列入第三批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申请报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永州市冷水滩区地处湖南西南部,湘江上游,毗邻两广,是永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李达同志的故居,是湖南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现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区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辖1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个高科技工业园区和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伊塘镇位于冷水滩区东南部,是永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核心区和湖南省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镇内共辖26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红壤土山地面积10万亩,水田3万亩。322国道纵贯镇内,“衡昆”高速、“二广”高速穿境而过,距永州机场、永州火车站都只有10余公里,离冷、零、祁的直线距离均不到2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有小Ⅰ型、小Ⅱ型水库六座,山塘2300余口,双牌灌区干、支渠纵横交错,水利资源丰富。中国农科院孟公山试验站、市柑桔研究所(示范场)、林科所、节水灌溉试验站、水产试验场、区水果示范场等市区涉农科研机构基本聚集于此。红壤土地面积多,产业发展来势好,目前发展有影响、受益广的“万”字号基地6个,即4万亩西瓜基地、3万亩柑桔基地、2万亩优质稻基地、1万亩油茶基地、1 1

万亩金银花、葡萄、草莓种植基地。特别是“黑美人”西瓜自1996年种植以来,面积年年递增,到2010年已经发展为连片的“十里西瓜长廊”3.5万亩(带动周边发展到 8万亩),现是全国最大的黑美人西瓜连片种植示范区,其“伊糖”牌西瓜产品已于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享有“中国黑美人西瓜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我们把伊塘镇作为全区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抓住政策机遇,加速推进小城镇改革和发展。一是强化规划意识,切实加强规划工作。以成功创建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为契机,顶层规划设计,先后编制和修编了《伊塘镇发展总体规划》、《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示范镇建设规划》等规划10多个,正在编制给饮水集中供给和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明确了定位和方向。二是充分注重农业产业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搭建农业发展平台,走“现代农业强镇”的路子,切实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支撑,从几年来的实践看,镇内2大农业产业功能区块的发展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当明显,随着城市主导产业的逐步形成,城镇人气明显上升,城镇综合集聚效应充分凸现,市民对小城镇的未来预期不断看好,信心增强。三是科学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资源的集约配置,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强城镇化建设的投资能力,大幅度地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性设施的建设改造,建成了较为完臻的基础设施体系,使城镇的品位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四是城镇化的外延辐射得到加强,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全面

推进农村环境、道路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有序启动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显著改善农村的面貌。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实践,伊塘镇的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城镇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的环境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1年,伊塘镇紧借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东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坚持生态立镇,壮大绿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伊塘”的总体要求,以永州国家农科园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增创发展优势,努力将伊塘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和湘西南地区的卫星镇。对照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申报标准,就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而言,我们认为伊塘镇是具有相当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完全符合申报条件,今特申报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如能入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领导,进一步调动激活城镇化发展的所有要素,加速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切实为全国的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特此报告,祈复!

附: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下载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集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新政字[2011] 号 关于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 县发改委: 我镇位于凤台县西部,距离凤台县城16.5公里,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愈7万人,行政区域面积66.95平方公里,是全......

    2012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复兴镇在2008年4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2011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三化联动......

    总报告: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总报告 2013年04月22日 15:01来源:城市中国网 [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服务于城镇化工作的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

    复兴镇2009年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复兴镇2009年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复兴镇在2008年4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2009年,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全镇广大干群深入学习实践......

    西和县长道镇申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材料

    西和县长道镇申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材料 一、基本情况 长道镇地处西汉水上游,县城北部,为先秦文化发祥地之一,距县城25公里,东接天水,西邻礼县,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是北片三乡......

    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 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 日期: 2012年03月1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

    柳林镇银杏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柳林镇银杏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柳林镇是巴中市8个重点镇之一,也是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2013年首批启动建设的21个重点镇之一。辖24个村(居),9536户,38350人,耕地面积25238亩,林地......

    黑龙江省五常市牛家满族镇申报国家第三批试点城镇材料[本站推荐]

    黑龙江省五常市牛家满族镇申报 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材料 五常市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九月 五常市牛家满族镇基本情况 牛家满族镇地处五常市最北段端,东临阿城、西接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