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业守押市场化改革的提案
银行业守押市场化改革的提案
我国银行业实施守押市场化改革十多年来,通过将业务库守护、现钞押运等业务外包给专业保安服务公司(以下简称“守押公司”),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银行的守押和枪支风险问题,提高了银行经营效率,促进了业务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具有鲜明“管办合一”和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公职化”色彩的守押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垄断经营,与银行业高度市场化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服务市场的逐步完善,只有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守押公司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方能逐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守押服务业市场格局。
一、背景及问题
十多年来,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守押市场化改革对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推动业务经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守押行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扩张后,其与生俱来的经营垄断性与守押高度市场化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缺乏竞争的市场不仅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堪重负,而且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1.行业垄断积重难返,市场化改革阻力很大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守押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体制性因素,目前市场化改革举步维艰。突出表现在:(1)守押公司的公安背景依然深厚。虽然《条例》中就公安机关退出守押经营、允许符合条件的守押公司跨地域经营、向多种类型的资本开放守押服务市场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守押公司改制和重新申领许可证的最后期限,但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守押市场的运作模式仍然是地市或县级公安机关组建守押公司,负责本辖区内守押工作,社会资本参与新办守押公司的申请基本上都未予批复。(2)地区封锁依然严重。各地几乎一致采取严厉的排他政策,禁止其它地区守押公司来本地经营。并且,守押市场彼此封锁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省区之间,在多数省域内各地市之间、甚至城区与县域、县与县之间也同样存在。(3)个别地区(如广东汕头市)的公安机关至今仍未批准成立市场化守押公司,对推进当地银行守押市场化、提升金融押运安全防护水平构成一定阻力。
2.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行业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守押公司长期囿于行政庇护下的发展模式,其经营服务现状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需求存在明显差距,银行委托押运的财产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押运公司频繁发生的罢运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关银行的正常经营,从2007年开始,各地就相继出现守押公司通知临时停止武装押运银行营业款的事件,2010年和2011年部分地区还曾先后出现守押人员因待遇低拒绝出车作业,从而造成当地银行无法正常营业的社会事件。同时,据了解,近年来守押人员的年流失率高达20%,频繁的人员流动不仅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风险,也给社会治安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3.市场定价机制缺失,守押服务费用无序上涨
过高的守押费用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沉重的财务负担。由于垄断价格与市场脱节,守押企业的诉求容易被演化为行业性标准乃至行政性指令,甚至存在一些公司以停止提供守押服务相要挟,要求银行承受高额守押费用的情形。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议价能力弱,无法自主选择提供守押服务的单位,在与守押公司进行价格谈判时基本上无话语权,饱受守押价格无序上涨之苦。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守押价格涨幅已明显超越合理水平和市场规则,不利于守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及理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服务市场的逐步完善,只有通过市场竞争促使守押公司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方能逐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守押服务业市场格局。鉴此,提出以下关于银行业守押社会化改革的建议:
1.破除壁垒,实行守押公司市场化运作
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守押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守押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守押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具体做法为:一是坚决实行守押公司与政府管理机关脱钩,公务人员撤离或转岗留任,实施政企分离;二是实行守押公司规模化经营;三是鼓励守押公司跨地区经营;四是实现守押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
2.落实《条例》,提高守押公司风险保障能力
首先,落实《条例》有关守押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的门槛要求,提高守押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可考虑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注资,或由不同经济成分(包括国有、股份制、私有等)和不同性质(包括境内、外)的经济实体共同增资等途径实现。同时,通过守押服务规划布局和颁发业务许可证的方式,撤并实力不强、规模较小的守押公司,整合组建资本符合《条例》要求的守押公司,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由监管部门实行适度干预,协调银行与守押公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推动银行、守押公司双方通过签署合同的方式约定投保现金损失险的最低额度、理赔方式,确保在遭受风险后双方损失能及时得到充分补偿。
3.规范协议,构建公平议价机制
建议银行业和保安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牵头协商完善守押服务定价标准。遵循公平原则,按照市场化规律,建立双方联席谈判机制,并由政府物价和工商部门介入,依据当地价格构成指标和守押成本,测算出基本指导价格,杜绝无序抬价,推动守押服务产业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在这之前,作为过渡性措施,建议由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区域银行议定价格底线,以规模优势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守押市场定价的影响力。
4.强化管理,促进守押服务质量提高
(1)强化守押公司的服务意识。守押公司应将社会效益作为行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当市场化运营和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应优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2)加强对守押公司的服务监督。监督的途径包括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保安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并对服务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在保安协会内部成立监督机构实行行业自律;在银行业建立守押服务质量评估机制,由各银行对守押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抄报保安业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借助监管力量对不规范的守押公司进行整顿,促使守押公司提升服务质量。
(3)提高守押人员的专业水平。保安业主管部门应完善守押人员培训考核机制,严格实行上岗证制度;守押公司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业务技能的日常培训、管理。同时,守押公司要坚持从优待员,依法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合同用工制度,向守押人员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为守押服务业的职业化、专业化提供支持。
第二篇:守押工作总结
2011年守押工作总结
准格尔旗威信守押大队守押员 王永义
2011年6月份,本人成功通过守押大队各项考核,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融守押员。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我在守押大队的正确领导下,兢兢业业,努力进取,按章办事,圆满完成了各项守押任务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守押员,我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重任,以保护国家财产为己任,在运钞途中精力保持高度集中,做到万无一失。除了执行运钞外,还做到待命时间随叫随到,真正做到一名合格的守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能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发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二、以“军事化”标准严格要求自我
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我知道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没有一套适合的管理模式作保障是很难把工作搞好和落实好的,更谈不上什么发展,所以在这方面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大队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掌握押运工作要领,熟悉相关知识,从以往的守押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实际工作中摸索经验。
—1—
三、提高认识,完善自我
押运工作是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向社会的服务窗口,押运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们押运工作的社会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大队押运事业的对外声誉。为此,做为一名守押员,我严按章办事,在长期的押运工作中,逐渐形成了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工作理念。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认真学习上级的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改进了作风。
四、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其它工作
作为一名守押员,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服从领导的安排,尽我所能地完成领导交办或其它临时性工作任务,根据领导的交待将各项工作部署及时分解,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及时向领导反馈办理结果。
五、认清自我,找出差距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虽然我对工作十分认真,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力弥补缺点,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大队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2—
第三篇:我国银行业改革
我国银行业改革
[摘要]全球银行业发展明显地呈现出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的趋势。这
也是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形势。基于这一认识,我国银行业要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分业经营限制,积极推动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倡导特色银行,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电
子化、网络化、透明化,重塑监管体制,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
[关键词]wto我国银行业改革对策
[作者简介]××(1965-)女,研究生毕业,湖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金融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全球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银行业发展已明显呈现出五大趋势: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这是我[本文转载自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大形势。入世后,我国金融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五年过渡期后,国内金融市场将对外高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同时也就是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顺应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入世后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管制放松,银行监管精细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资本持有者对多样化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要,推动着发达国家政府放宽对金融领域、特别是对银行业的管制,纷纷打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局面。进入90年代后,随着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主要国家金融改革方案的实施和生效,各国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渗入市场化和国际化因素。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也日趋精细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监管手段现代化。各国普遍运用计算机辅助管制,尤其是实时清算系统在银行监管中得到普遍的运用。二是监管内容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主要体现在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文件中,尤其体现在《资本充足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三是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不再一味强调外部管制,而是转向内外监管结合,更加注重调动和发挥银行自身的积极作用。四是扩大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五是加强对金融集团的监管。
(二)混业经营,银行业务全能化。8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上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的冲击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加剧。进入90年代以后,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已突破传统的分业界限,业务范围向投资、保险等领域扩展,银行业务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受来自西欧和日本等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90年代以后,美国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1999年底,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涉足对方领域从而彻底结束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美国66年的统治,标志着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三)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推动了银行业的收购与兼并。从90年代初开始,全球银行业的购并整合热浪滚滚,购并规模愈来愈大,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宽。据资料统计,91年至92年,93年至94年,95年至96年,97年至98年,全球银行业购并总值分别为847亿美元、832亿美元、2080亿美元及5342亿美元。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已从90年的19万9000亿美元,增至99年的25万50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78.4,并且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与以往购并浪潮颇为不同的是,此轮购并活动的主要动因,是混业经营发展所带来的全能化银行的出现与金融控股公司地位的确立,使银行业的购并活动广泛涉及金融领域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与其它金融业务的界限,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新发展的网上银行运作方式紧密地融合起来。由此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巨无霸”。
(四)银行业电子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服务电子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电子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系统基本全面形成,银行活动将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存款、提款、转账、汇兑、查账、交换控制、金融买卖交易和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并将银行和客户、银行与银行、客户与客户联结成一个电子网络。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实现金融系统的电子网络化,网络银行也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据美国联邦保险局统计,1993-1998年,美国传统银行的资产递增率为8,而美国网络银行的资产递增率为53。英国保诚保险集团旗下的egg银行成立不到一年,通过互联网已吸存67亿英镑。与此
第四篇:市场化改革料加速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9日即将拉开帷幕,世界各国主要媒体近来纷纷对中国可能在会后深化改革的领域展开预测和分析,其中围绕国企、土地和金融三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引发外界最多遐想。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从中国主要领导人最近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中国下一轮改革的大方向是: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统一市场,“毫无疑问,习近平和李克强正在推进市场化改革。”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表示,涉及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在三中全会后出台。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认为,破除国企垄断将是三中全会首要改革之一,以此来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的重新成长。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称,如果三中全会能够在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受到热切企盼的领域有大胆突破,那就证明本次三中全会及其开启的变革的确意义重大。
针对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德国《世界报》认为,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诸如放松利率管制、引入外部竞争等方式,将推动总体经济增长。
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指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解除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一个主要阻碍,让人民币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间流动。
韩国《朝鲜日报》估测,中国将在金融、通信、石化等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其中,金融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另外,对高达2.5亿的农民工及贫困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构筑社会安全网,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中国领导人近期频频提及的城镇化和民营经济问题,同样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多国媒体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为支撑中国下一轮增长提供动力。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三中全会将给出改革指导方针,以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过度依靠投资、出口和国有企业,逐步转移到倚重内需、民企、城镇化、高新技术和服务产业等作为提振经济新动力。
美国彭博新闻社在报道中指出,随着老龄化和人力成本上涨调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领导层已经明确表示将依靠城镇化作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此三中全会或将推出涉及户口制度的改革,以促进劳动力流动。
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较之过去30多年平均逾9%的增幅有所降低。然而德国之声认为,若以经济力和增长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的情况仍好于其它“金砖国家”,深处金融经济危机、债台高筑的西方工业国家更无法与之相比。尤其是3.6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具备了深化经济改革的财力基础,“这或许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批准进一步经济改革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本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引发多家外媒关注。外媒认为,公报勾勒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未来几年的改革蓝图。外界舆论均预测,这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首次尝试,将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勾勒中国未来10年改革蓝图
多家外媒均在第一时间关注中国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美联社报道称,在为期四天的会议目的在于确定中国未来10年的改革蓝图。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共在公布的一份旨在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宣称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并明确了各级党委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这份外界密切关注的文件勾勒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对未来的改革构想。
路透社称,从历史上看,三中全会往往具有深远意义,是中国实现经济改革的“跳板”。而本届三中全会可以看做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针对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美联社报道称,许多观察人士预计,中共领导人同意逐步并无争议地推进解决爆炸性议题,而这些议题很可能引发各方矛盾冲突。
路透社还表示,三中全会提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态、民生、法律等,是全面改革,而且会议强调是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却不是事无巨细,实际上是对当前面临的重要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报道称,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是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是更符合市场关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表示,会议公报包括了许多国家及地方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其他人士的讨论结果,在这其中达成的共识要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情咨文或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西方主流媒体现在对习李政权推进改革的决心更多几分期盼,同时提出“关键要看实施”。不过,已经有不少观察人士表示,三中全会确定政策方向,其历史意义或许要到几个月、几年之后才开始显现。
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此外,多家外媒还聚焦“中国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以往的政策声明中,中国官方言论一直是呼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这一次的措辞变成了发挥“决定性作用”。路透社据此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市场的地位在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理念中有所上升。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寻找由市场带头、摆脱政府控制的途径。在过去,中国市场的物品价格和投资决策主要由政府作出。“在中国国内,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论”。
《联合早报》则认为,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美联社表示,中共给予该国民营企业强烈的支持,称他们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导人承诺令市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并试图优化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中国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后,将让本国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曾指出,贯穿本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推进“市场化”。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反复强调的那样,“转变政府职能”这一多年来的课题成为本届会议的重要课题。虽然目前已开始致力于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市场作用、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稳定增长不可或缺的。
改革不止要说更要做
“三中全会将给中国的未来勾勒蓝图,中国目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环境问题和中等收入陷阱。”法新社称,中国仍然致力于经济改革,尽管目前步伐有所放缓。
美联社则援引经济学家的话说,在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的中期经济前景取决于政府能否做到开拓道路。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战既得利益。最好的选择是,部分国企应该私有化。至少,这些国企应当被迫提高效率,参与竞争。此外,还需要实施相关的银行业改革。
路透社则称,强调“反腐改革”的习李新政上位伊始就拉开机构改革序幕。面对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又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李克强称,半年多中央政府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指出,中国发展到今天,一次会议创造奇迹的可能已越来越小,但这绝不意味着领导人没有发挥空间。恰恰相反,社会的强烈要求与外界的善意期待,是领导层能在几件具体而民众有需求的问题上,展现“闯关”的勇气,改革贵不在项目多而在精,需要设计还更需要执行,不止要说,更要做。
文章进一步强调,改革除了要思路,还要具体的操作要求。只要抓得准,哪怕只是一项改革都可能让全局改观;只要领导人有决心,改革从不缺路径与方法。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