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自学大纲
课程概述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它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80年代以后引入我国,90年代后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历史、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及前瞻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一)学习目的:
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
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及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媒介现象和问题。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传播学是多门学科交叉整合的结果,与新闻学、政治学、经济学、广告学、公关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多媒体及网络科学等关系密切。
自学方法
一切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实践,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该成为我们学习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理论的学习是手段,目的在于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并能运用理论去分析看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传播学概论》本身是理论课,但不能以背诵理论为最终目标。从实际效果考虑,如果仅仅会背诵而没有理解,考完即忘,则纯粹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同学,他们不像全日制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简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案例分析,提供多方视点。但是,尽管如此,如果想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仅仅阅读本教材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建议大家注意以下方面:
1.阅读相关的传播学作品和理论原著,尤其是教材中提到的理论著述。限于篇幅,教材中引用、解释的语言有限,需要同学们发挥积极主动性课外学习。阅读量越大,对理论的理解越透彻。
2.如果有兴趣的话,尝试对当今出现的一些媒介现象进行分析。多多翻阅业内核心期刊杂志,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所学去加以解释,同时比照其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的观点。这将对理论学习极有助益,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亲和力。
各章知识点
章别
知识点
重点
节
内容标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传播学兴起的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
传播学的三部分研究对象
√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奠基人
备注
本章属于了解性章节,基本不涉及考试内容。
第二章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传播的概念及类型
√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
√
备注
1.重点掌握传播的概念,特别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含义。
2.重点掌握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的区别。
第三章
信息、符号、讯息
信息
√
符号
√
讯息
备注
1.重点掌握信息、符号的定义;
2.简单介绍信息论、控制论及系统论的研究范围;
3.介绍符号的特征、类别;
4.掌握讯息的定义即可。
第四章
传播类型
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
备注
考点在传播的四种类型,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人际传播的特点:直接传播、随意性较大、保密性强、反馈迅速、速度可控制;
大众传播的特点:传者是职业传播者;讯息是大量、快速、可连续不断地复制;媒介是机械媒介;受众特点多、杂、散、匿。反馈零散、间接、延缓,具有积聚性。
第五章
传播过程论
线性传播过程
控制论传播过程:反馈
√
系统传播过程
备注
这一章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考点在反馈的概念,以及有关传播过程的研究类型。
简单了解三类传播过程的名称、模式,特别是控制论传播过程的特点(反馈和前馈)。
第六章
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
√
传播者
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
备注
考点在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关系:(1)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
(2)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以简答的形式掌握这两点的关系。
第七章
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及其形态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动
备注
本章内容实务性较强,基本不涉及考点;只需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生
产流程、传播观念的变化过程等等。
第八章
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
√
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
备注
考点在媒介、大众传媒的概念,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特征。掌握认识大众传播媒介的角度和意义。
第九章
受众
受众(概念及特点)
√
受众与信息的关系
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
受众研究
备注
考点在受众的概念。强调对受众重要性的认识。
第十章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理论以及强效果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
大众传播的影响
√
备注
考点在大众传播的影响。
简单掌握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理论以及强效果论等理论,掌握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重点思考大众传播的影响。
复习参考题
例1
一、填空
1、人类传播的演进基本上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符号和信号时代,文字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
2、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判断标准是,。
3、内向传播是发生在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它分为
形式和
形式两种。
二、名词解释
1、信息
2、符号
3、反馈
4、媒介
5、受众
三、简答
1、什么是传播?它的类型有哪些?
2、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请比较。
3、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4、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种媒介各自的特征。
四、论述
运用传播学有关理论,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当前电视媒介栏目改版的认识。
例2
一、填空1、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了,汇集了前人有关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作。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部分: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
3、人类传播的材料是信息,是承载信息的象征物,而讯息是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
二、名词解释
1、传播
2、信息
3、符号
4、媒介
5、受众
三、简答
1、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有哪些区别?请比较。
2、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3、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种媒介各自的特征。
4、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四、论述
运用传播学有关理论,结合当前媒介实践,谈谈媒介应如何处理与受众的关系。
考试题型及答题要求
1.考试题型
(1)常出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
(2)不一定每次考试这几种题型全部出现(可能只是其中几种),但一般不超出这几种题型。
2.答题要求
(1)填空
答案要求精确,不仅涵义正确,文字表述也要准确;涉及到人名、著作名、专用名词等,一个字都不能错。
(2)名词解释
关于名词解释的答题方法比较简单,不再多说。
(3)简答
关于简答题,回答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逻辑要点不能缺,也不能多(分多少点并不重要,关键是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答几个干巴巴的要点,应该对要点有简单的展开。具体的展开文字同样可以自行撰写,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说出来,既轻松,又有意义。
(4)论述
与简答题相比,论述题往往涉及的逻辑要点比较多。一般情况下,论述题的内容相当于两个以上的简答题的内容。
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与简答题相比,除要求逻辑要点不能缺少之外,还要求对要点进行更为详细的展开,能够举例的话尽量举例说明。
(5)分析
我们学习《传播学概论》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理论知识,而且在于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媒介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有时会给出一些媒介现象,要求学生活学活用,选择相应的理论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