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交流材料--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溧水区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五美”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交通路网建设、新社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提升、农民收入倍增、和谐农村建设等十大工程,重点打造白马周园、傅家边—无想山、环山河、三叶园林、枫香岭五大示范片区,建成山凹、涧东、店上、焦赞石、石山下等一批特色村,山凹村、焦赞石村获全市十佳美丽乡村、水美乡村称号,东泉村、傅家边村被评为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省最美乡村,傅家边村当选中国最美村镇,美丽乡村特色旅游线路荣登农业部推荐榜,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截止目前,共实施美丽乡村重点项目294个、总投资近60亿元,创成省级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村14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5个、二星级“康居乡村”201个、整洁村1121个。
2016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南京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区域、全要素、全过程推进的要求,以示范区建设和示范村创建为重点,加快推进271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28个、总投资34.3亿元,创建省市级示范村10个,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域基本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目标。重点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一个引领,精心谋划建设蓝图。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行动的准则、工作的纲要。我们将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一是抓好规划编制。修编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布点村(新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把新市镇作为重点来布局,把村庄作为景点来设计,做到“区-镇-村”三个梯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快编制美丽乡村扩展片区、美丽乡村旅游交通等专项规划。二是制定推进计划。按照南京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和现有基础条件,加快编制我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每年在规划布点村选择10个村,分年度分批次分层次实施创建计划,力争到2019年达到提升村标准的村落超过60%,全域基本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三是提升设计水平。按照示范村、特色村、提升村三个层次,聘请省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在综合考量村庄地形地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掘村庄的个性和亮点,编制改造提升设计方案,确保出特色、出品位,避免“千村一面”,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庄品牌。二、注重两个结合,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坚持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市镇建设、产业发展“两个结合”,夯实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基础。一方面,与新市镇建设深度结合。实行开发区与各镇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模式,缩减和控制新市镇工业规模,同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各镇生态涵养区的财政补偿投入,保护好溧水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突出重点、高效集约、分期分片、滚动推进的建设模式,推进国资集团与市级重点新市镇合作共建,加快启动新市镇功能区建设,全面拉开2平方公里以上的集镇核心区框架,完善集镇配套设施,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另一方面,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为契机,积极引导和推动整治后的连片农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产旅结合发展,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体验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山水景观、田园风光和文化资源,突出抓好无想山-傅家边-天生桥和环山河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溧水十景”建设,培育好“梅花节”、“草莓节”等节庆品牌,办好马拉松赛等户外运动项目,争创国家和省市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品牌。推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农业生态园区、大地景观等有机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健康养老等产业,满足南京及周边地区养老和健康服务需求。三、突出三个重点,全面提升建设品质。
坚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拓片成面”的要求,重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串联道路景观改造、示范片区特色打造,做到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片有精品。一是“点”上突出精品打造。加快周园古迹、东庐礼佛、无想琴音、秦淮源头、湖山串珠、三叶花开等核心景点建设,每年创建8个省市级示范村、10个特色村,同时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点交通停车、旅游购物、服务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配套完备、功能完善、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二是“线”上突出沟通串联。重点推进S341、宁高新通道、溧白路、溧石路等主干道路两侧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50公里,实现公共交通“村村通”目标。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点连接道路两侧农田连片整治、大地景观建设,着力打造“三横两纵”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三是“面”上突出特色发展。坚持以公共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景观特色塑造、乡土文化重塑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扫尾工程、燃气一体化建设工程、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有序开发仓口村、诸家村、石山下、天生桥胭脂河遗址公园等古村落古遗址,挖掘保护骆山大龙、打社火等记载传承农耕文化的民间风俗、民间技艺,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四、健全四项机制,破解建设发展难题。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坚持问题导向,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深入破解发展难题,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用地保障机制。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每年安排一定建设用地指标,专门用于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满足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对利用荒山、荒地、废弃矿山用地建设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二是多元投入机制。今年区财政安排2.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对万顷良田、土地增减挂钩、农田水利和高效农业等涉农项目专项资金进行整合,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国资平台与镇村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共建模式,将美丽乡村周边及其他一些待开发地块划入合资公司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平衡资金,为美丽乡村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进专业公司对美丽乡村项目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三是联动推进机制。建立责任部门、各镇村常态联络工作机制,实行区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全覆盖,动态监管工程进度。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镇街千分制考核,加大对相关部门的考核力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四是督查问责机制。区委、区政府每月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例会,现场观摩督查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区督查办每季度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五、加强长效管理,巩固乡村建设成效。
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氛围,切实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建设水平。一是引导群众参与。组织群众代表参观外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增强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自觉性。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同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按照设计标准改造房屋的农户,以及管理维护较好的村庄,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二是加强长效管护。区镇街财政按照10万元/村的标准共同负担村级保洁经费,组建1500多人的农村专职保洁员队伍,实现村村都有专职保洁员。同时,镇街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奖励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年度考核优秀的行政村。积极试点推行村民每人每月缴纳1-2元费用,专项用于村庄环境管理维护,形成村民全员参与村庄保洁的长效管护机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重视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典型,重视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加大特色示范村整洁环境、带动致富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文明素养,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