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内容摘要:李白是天才诗人,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诗人、儒士、道士、剑客、旅行家,他是“诗仙、酒仙、游侠”的三位一体。盛唐诗歌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仙”使他的诗显得空灵飘逸,“侠”是其诗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李白;诗仙;诗侠;浪漫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积极的浪漫主义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在诗歌中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热爱祖国,批判黑暗,蔑视权贵,鄙视尘俗的强烈的叛逆精神,同时使浪漫主义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他凭借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游仙访道的生活中,一种潇洒的“仙风道骨”的仙气,洒遍了天下的名山大川,他是“诗仙、酒仙、游侠”的三位一体。
一、侠义风骨
(一)任侠情缘
李白自幼好任侠,轻财好施。他自言:“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④他很佩服侠客精神,他梦想自己也有侠客的本领,少年时他就爱学习武艺,击剑任侠。他还钟情于广袤的大自然,少时就走遍巴山蜀水。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剑客游侠。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二十多岁的李白出蜀向祖国的东部漫游。漫游的过程中,他结交许多豪雄。他曾言:“结发未时事,所交尽豪雄。”⑤所谓“豪雄”,指的就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说的“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的游侠人物。唐代,那些能够抗暴扶弱,救助于困厄,不惜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常常受到社会的尊敬。李白与豪侠交往,便是他任侠性格的自然体现。
豪爽的李白对朋友是两肋插刀,仗义疏财。这期间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件是他出蜀那一年,南游洞庭湖的时候,和他一起出蜀结伴远游的吴指南死了,他很伤心,他像亲兄弟一样为朋友料理后事,把遗体殡埋在洞庭湖边。几年后,他又专程来到湖边,起出友人的尸骸,剔除残留的筋肉,背着它徒步几百里,移葬在鄂城(今湖北武昌)之东。这种侠义风骨在古代诗人中是很少见的。另一件是他仗义疏财的事。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豪地提到,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余万,都是周济一些
“落魄的公子”了,那大概都是在仕途上不得意,流落异地,生活窘迫的人。他对此认为是“存交重义”“轻财好施”。几年之后,他渐渐认识到,这不过是“小节”。他说:“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一朝乌裘蔽,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⑧
(二)诗侠本色
李白的任侠性格和他的建功立业思想结合起来,成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他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从诗中我们隐隐可看到诗人的侠肝义影,体会到他那“济苍生”,“安社稷”倾心祖国的抱负,他俨然诗人中的“诗侠”。
在《白马篇》中,他以热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游侠的形象,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该诗洋溢着爱国精神。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李白的任侠思想。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思想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在《侠客行》中他激情赞美了侯嬴和朱亥(侯嬴和朱亥,都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侠士。他们曾帮助魏公子信陵君取得兵权,去救援赵国解除秦兵对赵国都城邯郸的围攻。):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他尤其钦敬鲁仲连(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政治家特点的人物)。诗中“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说明李白自己和鲁仲连有同样的情趣(《古风》第十首)。
此外,李白诗,还描写了豪侠手刃仇敌的场面,是诗人中少见的篇章。《白马篇》中“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结客少年场行》中“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透过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心中英雄的侠肝义影。
二、诗仙浪漫
(一)谪仙之辞
李白被称“诗仙”,不仅他的诗歌有时描写到仙人、经常说到神仙;而且他的风格也变幻莫测、常常表现出冲破尘世的一切而高升到一个更高的世界的倾向。即使他的生平,也被种种的传说所包围,笼罩着层层的彩色缤纷的迷雾甚至他刚一降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是他母亲生他时,梦见太白金星降落在她的怀里;所以他名白字太白。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诗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李白少有俊才,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天宝遗事》中说:“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又有“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有粲花之论。”这些只是传说之辞,但是李白确实曾以天才自许。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说:“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其《赠张相镐诗》云:“十五好奇书,作赋凌相如。”从这些可以看出李白天生早慧,用现在的话说他一个世间少有的神童。
(二)漫游寻仙
李白很早就立下了“四方之志”的宏愿,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说,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己任。他二十五岁,即开元十三年(725年)出蜀,经三峡东下长江,从此开始了他的漫游之路和求仕生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奔走四方,足迹遍及中原大地,长江南北。在漫游路上不仅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结交许多豪雄,还求仙访道。李白崇尚道教,认为神仙可致,飘然有超然之心,他一生的求仙访道和游览山色密不可分。“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就说明这一点。
在唐代,寻仙访道也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迷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活动还含有政治动机。因为在唐代,儒、释、道三教在社会上都是很盛行。其中尤其突出的是道教。由于被道教奉为祖师的老子也姓李,唐朝皇帝认老子为始祖,追尊为玄元皇帝,立庙享祀,把《道德经》等道家著作奉为经典,同儒家的经典一起列为士子必读之书。道教的盛行,使道家的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李白除了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外,又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性格。一方面积极要求从政,一方面又热烈向往山林隐逸生活;他既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又蔑视富贵利禄,不肯“催眉折腰事权贵”,不愿受到封建秩序的束缚。这一切,都是可以从当时儒道两家同时盛行找到其时代和思想的根源。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许多著名道士都和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同他们交往,可以更容易到在上层社会树立声誉。李白的求仙访道也有着同样的动机。这段时间内他与江陵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的会晤,司马承祯曾多次受到武后、睿宗、玄宗的接见,在道界中声誉颇高。意气风发、器宇轩昂的青年李白,赢得了这位老道士的极口赞誉,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使李白十分兴奋。为此,他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发形式来记叙难得的会晤。这篇赋写成以后就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去。李白特别喜爱大鹏,因为只有大鹏才能体现他自己的不同凡庸的性格、气概和抱负。他在不同的时期的作品里曾多次以大鹏自喻。此赋里,他以《庄子.逍遥游》为蓝本,通过艺术的再创造,极尽铺张的描写了“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形象地抒发了他那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抱负。而他对“夸金衣与菊裳”“耀彩质而金章”的黄鹄、金凤之类的仙禽神鸟投以鄙视,又嘲笑那衔木填海的精卫和司晨报晓的天鸡“何拘挛而守常”,则是我们熟悉的诗人那种藐视权贵利禄,追求放荡纵适,不愿受封建秩序所束缚的思想性格的形象化的表现。此赋的出现表明李白的思想性格在这时已经基本形成,而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三)诗彩浪漫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而奇特,形成他“壮浪纵恣,摆去约束”的浪漫主义特色。现实的事物、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自然景物、梦中境界等,无不成为艺术想象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诗人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意翱翔,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也往往蕴涵着诗人对祖国山水之美的向往。如《古风》十九: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诗中接连推出洁净仙境和惨酷人间两幅反差极大的图画,造成诗中情调从悠扬到悲壮、诗歌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急剧变换。要把它们和谐的统一起来,若非笔力雄健纵横、才智超群出众的李白,也确实难以成功。诗中表现的独善与兼济的思想矛盾,以及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是历代仁人志士和心地赤诚的读书人中都可能存在的。但此诗以游仙体写出,其表现力又独高一筹。人们通常认为游仙体诗是作者借想象而随意发挥,用不现实的故事反映现实中的情理。但诗人和仙人们正在乐陶陶的升入仙乡时,却被人间的惨剧震惊了。诗中嘎然而止,未说李白是继续升天还是转回人间。但修真崇善的修炼者都是有慈悲心的。圆满飞升固然是生命的美好归属,而眼睁睁的看到百姓受苦、生灵涂炭,心又何忍?他就是不说,我们也能肯定,他是急急忙忙地转回人间来了。是啊,美好的世界肯定是要去的,但人间还有豺狼当道、邪恶凶残之时,我们还得先把它们收拾了再走。
又如《古风》: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这里所写的虽然是幻想的形象,描写却非常具体生动.诗人渴望想仙人那样生活,与天地同游,永远长生不老.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总之,李白追求道家的超俗尘世的思想,有时甚至求仙访道,炼丹隐遁,这是一种傲岸不屈和豪放狂荡的性格。李白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他有抱国热情,但是上天不给这个伟大的诗人机会,所以李白选择纵酒求仙,呼啸山林,只为排遣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李白独特的思想境界,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三、酒仙狂客
李白还有另一称谓酒仙,称李白为双仙更为恰当。杜甫这样描写李白饮酒成诗: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强烈地表现出李白狂傲自负的性格特征。如果说早期的杜甫曾经对李白的人格进行过规劝“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么,到杜甫晚年,则已经对李白的性格心领神会,他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说出了对李白多年了解的体会:“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把李白狂傲自负、直率任真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
贺之章对李白也是特别赞赏,曾解下自己的金龟与李白换酒喝。李白也自称:“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李白总是酒后诗兴横溢,妙笔生花。传说一次李白在长安酣眠酒楼,被唐玄宗招见填词。李白说道:我醉欲眠君且去。李龟年无奈只得令人将他抬至宫中。当时园中牡丹盛开,香艳宜人。玄宗命其作词,他却请求赐酒。自称:臣是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写得更好。果然,饮罢即写出了著名的《青平调》,李龟年等乐师即时演唱,玄宗玉笛伴奏,一时君臣同乐好不热闹。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酒对李白的诗歌创作有独特的作用。他还写了不少的“酒诗”,《将进酒》、《把酒问月》是酒歌的极品。
李白是一个豪放不羁的诗仙、酒仙,藐视官场功名利碌,鄙薄世间权贵公侯。他仕途的坎坷,不过短短三载蹉跎。他漫游求仙,似隐士;好剑游猎,似豪侠。我认为在他的诗歌中,“仙”是诗的空灵飘逸,“侠”是诗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夏梦,晓诗.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2000.2、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中州书画社出版,1984.3、萧涤非,程千帆.唐诗鉴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3.4、詹锳.李白诗论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4.5、王运熙,李宝均.李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6、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7、李晖.李白诗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