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刘艳丽市论文稿

时间:2019-05-12 23: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刘艳丽市论文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刘艳丽市论文稿》。

第一篇:浅谈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刘艳丽市论文稿

浅谈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人文素养对于高中生的发展起到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丰富高中生的内涵,但当下人们对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由此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加大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带着最佳的文明素养走进大学;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人文素养

高中生

和谐社会

多年的应试教育的确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很多的合格人才只是技能方面的合格人才,而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因为许多人掌握了大量的技能知识,却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许多人会解决很多世界性的难题,却没办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这些人在技术层面的能力可能无人企及,但是生活的智商和情商却可能极其低下。所以说这些人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技术人才,却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中国新闻网在2011年3月2日报道,《重庆:道德与公民素养等将作高招的重要参考》提到道德将成高考录取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呢?简单地说,人文素养指的就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我们的社会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科技飞速发展,资讯空前丰富,个人意识日渐增强,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却一天天空虚和迷茫,很多人在前进的河流中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和限度,尤其是作为明天栋梁的高中生,在高中这个阶段,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缺乏了必要和合理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和提高,必然会限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培养、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扼要地说,就是要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基本心理品质。

一、高中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

1.理科生普遍缺乏文史知识的认识和传承

在日常的教学和交流中,我们发现理科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民生社稷”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学生也只是在背诵名句名篇的时候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名篇,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会去记忆的,实际上根本没受到优秀传统思想的熏陶,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根本不懂得谦让、谦虚、容忍、包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理科生都认为自己学好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认为自己将来就

是吃技术饭的,对于祖先留下的东西有没有继承与己无关,认为那是文科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遗产。

2.“传统文盲”大量涌现

所谓的传统文盲就是指“重外而轻内”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高中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读古文纯属应付高考,而不是把这作为一项兴趣、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更多的时候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献给数理化和外语。业余时间除了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看节目,不读书、少写字,写作也只是写一些八股式的应试文章。

高中生读书的功利性越来越明显,很多学生就明确表态,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工作,而根本不注重自己的人文素养,甚至有的还说考上大学了就不学语文了,读那么多文言文有什么用呢?一些学生坦言:“我们喜欢读消遣性读物,简单易懂,并且有很多搞笑的情节,看的时候很轻松。中国古典文学太过深奥、难懂,读起来花费太多时间;而西方经典由于对其文化背景不熟,不太感兴趣。

二 高中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层面

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使得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甚至从出生起就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希望孩子上个大学,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孩子人文素养的水平,概不关心。这是致使孩子人文素养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长的功利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态。

2.学校层面

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占据了青少年上大学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从小就得不到人文教育的滋润。在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以来,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而且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长期以致文化知识体系支离破碎,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后者致使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步履艰难。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鲜有人读。高中生学习的心态非常“务实”,就是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的指引下,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先跳过“龙门”这道坎。因而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先拿到进入大学的敲门砖。

3.社会层面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的功利心理日益明显和突出,这种心理逐渐向学校向教师进而向学生渗透,使当前部分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文化令高中生迷茫困惑,难以有一个正确的取舍和决定,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正日渐吞噬着传统文化的地盘,高中生除了

应付高考,之外的精力也大都花在了上网看电视等消遣上,已经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无从顾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由上述因素,使得当下的高中生人文素养得不到重视,严重制约了高中学生素质的提高,对社会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呢?

三 培养和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要想提高这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必须从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学生抓起。依据目前的现实情况,落实方式之一就是将选修课做精做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的课堂和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多参与社会实践,从书本中走出来。从民族的发展高度,学校应该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或者考评。这样,将会引起学生、家长、老师的重视,进而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人文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水平,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因而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无声地受到人文素养的滋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整个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

3、加大经典诵读

株洲市第十八中李国柱校长在《浅论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中,突出了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李校长认为,既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语文能力,还有利于传承中华美德,滋养人的心灵。恰如“好书需要分享,阅读丰富人生”作为耕耘在基础教育一线上的广大同仁们,更应以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用经典诵读引领学生精彩的人生旅程。

综上所述,校园是莘莘学子增加学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建设这样一个场所而努力,努力营造出有品味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感悟、理解、思考,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把正确的处世之道渗透到灵魂中,这样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①http://news.cntv.cn/20110302/118156.shtml

②《浅论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百度搜索

第二篇: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摘要:结合21世纪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大学生当前人文素养的现状,表明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而大学语文教学从各方面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前言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的综合教育,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技能型逐步过渡到综合型人才。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率已经成为评价高校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部分理工科院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就业率,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素质,轻德育”的不良倾向。于是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日见突出,诸如:文化底蕴的缺失、价值观的功利倾向、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缺乏、语言交际能力差,等等。

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在此情况下展现出更加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传播优秀文化,丰富大学生文化内涵。

语文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生活的必须”,是一种文化教育,它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和一切优秀文化的重任,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任。我国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文化成的动态过程。语文教材文章的收录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学生由阅读,解读进而悦读中更加深入了解优秀中华文化,客观看待历史。四大名著,史记,以及各种诗词小说、人物传记等无不加给大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净化灵魂,完美人格。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可以剔除人内心的一切私欲和杂念,使人变得纯洁而高尚;文学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和向善的意识;文学可以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仁爱心,使人感情丰富、嫉恶如仇;文学可以使人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拒领美国的面粉,这些都可使大学生的精神得到净化,给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摆脱功利倾向、提高精神涵养。

(三)激励感召,提高情商。情商是指情绪、情感、意志、耐挫力等方面的品质,这些品质都可以通过文学形象的感召、激励和熏陶来改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使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激情,形成“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意志力。不仅如此,论理和述志的美文能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发向上。从培养和提高情商的角度讲,文学可以强化意志力,增强大学生的心里自我调节能力,避免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带来的伤害。

(四)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交际能力。人在社会上生存,随时随地都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描述,借助于语言这一载体来记录、推广和应用。这就是说,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极为重要。不仅如此,说和写的能力,还决定着人际交往的质量和与人合作的成败。因此,利用大学语文课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是大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五)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最关键的两项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汉字是象形文字,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汉语言和文学,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鲁班由带刺的草叶展开联想发明了锯,航空学家由蜻蜓展开联想发明了飞机,电子学家由蝙蝠展开联想发明了雷达„„无数科学事实证明:形象思维是科学家获得创造灵感的主要方式,我们不能仅仅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课。

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还可以 开阔视野,增加智慧,唤起美感体验,提高审美鉴赏力 ——人一旦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文学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人的生活情趣。文学是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极易唤起人的美感体验,使人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使人的思想充满活力。大学语文课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使大学生活更充实,生活更快乐。

当然,作为一名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让我们的课余时间捉襟见肘,于是不少同学觉得大学语文的课程无疑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增加负担。但正如上面所谈到的那样,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不论是对于我们内在人格的修养,还是事业上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语文,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第三篇:论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对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

论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对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

“安全为天”、“安全重于泰山”,安全之于化工企业往往决定着其生死存亡,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安全生产领域,除了企业先天的硬件设施外,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是一个企业生产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个人认为,安全素养就是一个人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决策等各方面综合水平的体现。如果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素养普遍偏低,安全管理松懈,势必造成事故频发,危机重重。企业内不同人员的安全素养水平高低也会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就分别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般从业人员安全素养高、中、低境界的不同表现和影响作出总结、分析、阐述。一、一般从业人员安全素养的三种境界。

1、低境界,一无所知型,即对危险因素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表现为正常安全生产时无知无畏,可以在燃爆场所吸烟,可以在高压反应釜旁睡觉;有异常情况(即便没有危险性)时无知大畏,一有情况即惊慌失措,抱头逃窜,对现场情况没有基本的判断,丝毫不具临机处置能力。这类人是极少数,但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极大,且其水平提升可能性极低,所以应坚决杜绝此类人员进入公司,尽最大努力淘汰现有此类人员。

2、中境界,一知半解型,即对危险因素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表现为知道生产现场哪里危险、有哪些禁止行为,明白哪些事应做哪些事不应做,明白哪些行为会受到处罚,但不明白危险和禁止的原理、原因。在生产过程中这类人只是迫于管理和处罚的压力而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他所敬畏的只是处罚手段,所以有人管和没人管、管的松和管的严表现不一样,时不时会因侥幸心理而违章。这类人是大多数,其少数人有提升空间,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对其加强安全培训和管理力度并常抓不懈。

3、高境界,了然于胸型,即对危险因素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表现为即知道哪里有危险因素,又知道其危险的原理,知道危险因素失控的可怕后果,所以常能在实际工作中小心谨慎,出于对工作的负责和对生命的敬畏自发自觉的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有异常情况也能较妥当处置。这类人也是极少数,应加以培养重用,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管理人员安全素养的三种境界。

1、低境界,被动应付型。自身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对上级检查有害怕、抵触情绪,能藏则藏能瞒则瞒,被动应付。对安全隐患,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得过且过,甚至用潜规则来处理企业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只求暂时生存,不求长久发展。这是安全管理最低级表现,这样的企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势必不能长久发展。

2、中境界,主动整改型。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经验,日常管理按部就班,能主动查找隐患,对上级检查持开放欢迎态度,甚至出资自请专家前来会诊,对查找出的安全隐患积极整改。这是安全管理一般表现,但由于意识到位,态度端正,通过学习有提升空间。

3、高境界,行家里手型。管理人员通过主动学习,自行掌握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关规定,成为专家型人才,并用标准规范对照检查本企业安全工作,对新建项目进行事前安全审查,按标准规范要求施工建设,将安全工作做到事前,力争本质安全。这是安全管理的高级阶段,应是所有安全管理人员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一个目标高远的企业也应努力打造这样的安全管理团队。

三、企业负责人安全素养的三种境界。

1、低境界,毫无安全素养,视安全和生产为零和关系。只重视生产不重视安全,对安全管理或安全事故不闻不问,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压制安全管理人员,甚至不给安全管理人员以处罚职能,这样势必会造成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形同虚设,带动全体生产人员漠视安全管理,发生安全事故只在旦夕之间。这样的企业负责人本身就是企业巨大的安全隐患,必将被淘汰出局。

2、中境界,安全素养较强,明了安全管理对生产的保驾护航作用。对于安全工作给予一定支持,对于隐患整改和安全投入持开放态度。但其骨子里还是生产第一安全第二,在较大安全风险和较大生产效益发生矛盾时,往往会囿于短期利益,置安全于不顾,而侥幸一赌,但这样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样的负责人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去除侥幸心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3、高境界,具有强烈的安全素养和忧患意识,视安全为企业生命。知行合一,居安思危,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安全问题,每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全力支持,对于安全投入毫不吝啬,对于安全处罚绝不姑息。拥有这样的负责人是企业大幸,是企业振臂高飞的坚强基石。

上述几类人员中,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素养尤为重要,他决定着能否组建一个水平高、能干事的安全管理机构,决定着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养高低;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养又直接关系到对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从而决定着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这反应了安全管理现状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由此可见,从业人员安全素养的境界越低,那么绝对数量上的隐患或违章就会越多,发生安全事故乃至重大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增,企业的生存风险也会大增。所以要想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踏踏实实提高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素养,从企业一把手高度重视做起,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全情投入、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做起,从一般从业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做起。

总部安全环保部陈有志

2016年10月26日

第四篇:论新人文主对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影响

论新人文主对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影响

冯春凤

摘要:二十世纪初,以白璧德为代表主张的新人文主义思潮在美国盛行一时。中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梁实秋就是一位在中国高张新人文主义大旗的文艺理论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属于他自己的新人文主义。自从接受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影响的梁实秋创作倾向也从浪漫主义转向了古典主义。近年来也有不少的学者在研究新人文主义给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影响,本文就浅析新人文主义对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梁实秋 散文创作 影响

欧文·白璧德是崛起于二十世纪初新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人文主义的领军人物,极力反对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想,相信伦理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以白璧德为主要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潮盛行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在社会上在社会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激烈的碰撞。当时资本主义理性运作的机械化,片面化以及利益权重已经使资本主义社会个体精神发生了困惑,过于理性使得社会个体出现了畸形发展,很多的知识分子都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这个时候,白璧德在希腊人文主义的基础上,以人性为理论出发点,主张以“人的法则”反对“物的法则”,企图通过复活古代的人文主义重建“人的法则”,重塑人性,来反抗浪漫主义下的过度想象和不切实际,拯救社会的人性的弊病。新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尊重人性,理论基础是人性论。关注的是人的潜能,感官和感情的欢乐和痛苦,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新人文主义提倡常态人性,重视规则和节制,主张理性制约欲念,崇尚古代的传统道德。

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着、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曾经被公认为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梁实秋曾经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热衷者,是浪漫主义创作思潮的追求者。但是他1924年底留学哈佛接触了影响他后来创作的新人文主义的代表——白璧德之后,他的创作思想由浪漫主义倾向转向了新人文主义。正是因为他的创作思想的转变,曾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还被鲁迅批评为”丧家的资产阶级的乏走狗“。白璧德是梁实秋的老师,他的新人文主义深深影响了梁实秋以后的创作思想。梁实秋不仅接受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的创作思潮,还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儒家文化,创造出了他自己的新人文主义的思想。他的新人文主义创作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文学根基于人性;

二、文学家必须保持自由的人格;

三、提倡文学的节制与理性,用理性和节制为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这些思想对他的文学批判影响是最显著的,但这些思想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

一、文学根基于人性

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关键的概念。梁实秋在《文学的纪律》一片中提出过“人性“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常态的,普遍的。“文学发生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人性是文学的灵魂,没有人性的文学不是真实的文学。人性,在他眼中是这样的“一方面,人性乃所以与兽性。简单的饮食男女,是兽性;残酷的斗争和卑鄙的自私,也是兽性。人本是兽,所以人常有兽性的行为。但是人有理性,人有较高尚的情操,人有较严肃的道德观点,这便是我们所谓的人性”。梁实秋认为,文学不在于放纵自由的想象以及感情泛滥,而在于表现人性,普遍的、常态的人性。在他的《雅舍小品》中,他描摹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人性世相,反应的就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的人性。他的作品中《懒》和《勤》中都反映了人的常态,如他在文章中说“恶劳好逸,人之常情”。《男人》这篇文章中作者自嘲自讽,写了男性的懒惰,脏,自私,馋和无聊等人性的劣根和恶习。而《女人》作者真实的反映出女性的说谎、爱哭、善变爱哭、胆小、嘴杂,当然,最后作者并没有否认女性的某些聪明之处。在《下棋》这一篇散文中,梁实秋赞赏的是不为外界所动的实实在在的棋迷,一种为自己所喜爱的,所执着的东西不放弃的精神,这是人性中的一种。当然,也有一种人是因为外界的事物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人。如文章中作者写道“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尔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旁若无人》、《小声些》等都嘲讽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愚昧无知并且素质低下。《第六伦》我们可以看到了主仆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宽容,反映出当时的那种阶级观念害人之深,腐蚀人的思想到底有多么厉害。

二、文学家必须保持自由的人格

梁实秋认为,文学家应该继承并发扬孔孟的儒家道德以及那种洒脱的心态,最后升级为心灵的自由。梁实秋的散文一儒家思想为主要思想,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道德思想是他的文章的人格核心。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孔子追求“君子”般的人格,心胸广阔,无论是喜还是悲都不为外界所影响,对任何大事或小事都能泰然处之。

梁实秋的散文中也表现出了不少文学家所应有的人格,这是应为作者就是以君子的角度去对待人和事。他的作品《雅舍》虽然比不上《陋室铭》有文学家的气息,但可以说这是《陋室铭》的继承和发展。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形势来看,当时并不是太平盛世,但是,作者却能独自品味这所“陋室”的好。虽然“陋室”不华丽而且破破烂烂的,但是作者有一种“惟吾德馨”的品格。作者没有跟随当时大众作家的写作路线,而是走自己的风格,给予读者与当时不一样的思想熏陶。这就是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的体现,用作家自由的人格去为读者树立高尚的人格,感染读者。

二、提倡文学的节制与理性

梁实秋在《文学纪律》中提到“文学的力量,不在于开阔,而在与集中;不在于放纵,而在于节制”。梁实秋认为节制和感性实现是相对立的,他反对浪漫主义的那种缺少理性约制的那种感情泛滥,以及过度想象。他认为当时中国的革命文学就是在浪漫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浪漫主义的毫无节制的感性无法为革命文学指明道路,而且由于毫无理性指导,最后会使革命文学失去了反映现实,反映人生的功能,甚至是其走向混乱。

梁实秋的理性与节制的原则,是他创作的一大原则。他是从古典理性原则来创作的,这种单纯的创作原则在当时是无法深深扎根的。但是他的这些作品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这些是与当时文坛给读者的不一样的东西。在梁实秋的作品《结婚典礼》中,我肯可以感受到他写作的风格,对于荒唐可笑的现象他不像鲁迅一般用犀利刻薄嘲讽的语言去评价,而是毫不带感情的描写。在他的作品,《“但恨不见替人”》 《谈闻一多》、《谈徐志摩》、》、《忆周作人先生》、《忆老舍》、《悼念朱湘先生》、《忆沈从文》等,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这些友人的悼念中表现的都是平平淡淡的感情,没有那种悲伤浓烈的感情流露,都是真切的感情。甚至在其为亡妻写的文章《槐园梦忆》中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以及浓烈的感情流露出来,都是用朴素的言语和真挚的感情表达内心的那种浓厚的感情。梁实秋认为“文学的文学的任务即在于表现人性,使读者能以深刻的了解人生的意义”,“文学不能救国,更不能御侮,惟健全的文学能陶冶健全的性格,使人养成正视生活之态度,使人对人与人之间得同情谅解之联系。文学的任务,如是而已”。梁实秋的散文旨在让读者去了解人性,了解社会,然后让读者用节制和理性去对待这个社会的是是非非。

总结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对梁实秋有浪漫主义倾向走向古典主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梁实秋写作的一大思想来源。但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不是影响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唯一因素。仔细品读他的散文,我们可以领略到与当时革命文学不同的一个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无法深深扎根,但是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也有着一定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去品读。参考文献

《梁实秋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文学的纪律》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文人人格文化分析》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新人文主义的语境转换——一种沟通中西的文化选择》周小琴 《语文学刊》2007年第9期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之新与旧 ——从<性格与文化:论东方与西方>谈起》孙宜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五篇:论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论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特点,然后从解析传统文化入手,辩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及阻碍因素,并就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字:传统文化,科技发展,展望

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在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中存在和发展的,一定的文化基质构成科学技术发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合。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溶解在社会的各种制度之中,隐含在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并且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强大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构成了科学技术生长的土壤,它影响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进行科技创造的思维方式、从事科技活动的实践行为、社会的科技体制以及科技的发展状况。纵观中国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不难看出科学技术打上的深深的文化烙印。

[1]1.中国的科技发展

东方从前究竟有没有科学呢?东方为什么科学不发达,或者完全没有科学呢?对第一个问题,有些答案似乎确然是没有。薛尔顿教授说:“西方产生了自然科学,东方没有产生。”诺思洛浦也说:“(东方)很少有超过最浅显最初步的自然史诗的知识的科学。”

1.1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就以技术为主

中国古代有很多令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科技成果。中国有四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这些发明传到西方,极大影响了世界的格局。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我们应该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这样的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世界领先的。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取得了令我们自豪成果,但是它们大多是技术成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的一些技术改进,很多著名的发明创造都是直接从生产实践当中总结的经验而来的,并没有深入去研究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功利化,而且没有自然科学的详细分科的趋势。所以中国古代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1.2 中国没有近代科学

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开始落后与西方国家了。纵观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经典力学家牛顿、拉格朗日,数学家欧拉、傅利叶,化学家波意耳等等,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的名字很少见。事实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鲜明特色的近代科学已经遥遥领先于中国自然科学领域。

几乎没有人会质疑这样一句话:中国没有近代科学,而且近代科学也不会在中国自发产生。

1.3 中国的现代科技

到了现代,物理学在经典力学基础上建立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基础的新的力学大厦,重新认识了宇宙起源和时空,认识了更精细尺度的物质微观粒子的构造,创立了量子理论,认识了人类基因,发明了新的工具计算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引入了西方科学技术,相继开办大学,学习各个学科,讲究“格物致知”。但是整个20世纪,中国的科技发展总体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2]2.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创造的文化的综合,它代表和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心灵和智慧。由于它具有被社会所接受的认同性和稳定性,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又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

2.1 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2.1.1 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而又统一的思想价值体系,中国哲学家的主要流派分为儒墨法道四家,不同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重要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和谐性是多元文化结合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在许多专门领域已有系统的论著,如《黄帝内经》、《天工开物》等。如果说当代西方科学可以称为‘精确科学’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科学可以称作‘整体性科学’”。我国古代医学中明显地体现出了整体和谐性的思想,它们就采取了儒家文化中天地人相统一的和谐思想。整体和谐思想和整体研究的成果更好地促进了哲学、医学、数学、建筑学和人文科学等的发展。

2.1.2 有机论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生态自然观提出了“天人合一”有机论思想,其中的自然与人具有同构性并互相关联,这些有机论的生态自然观加强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和有机性。有机论是一种把活的有机物当作整个自然的模式和比喻的哲学。每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圈,是依赖于其他生物和自然的社会环境。人们保护生态自然的内在价值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至于把人文法则推广到非人类自然中,从植物到动物,到整个有机物的存在,再到整个社会环境中。“有机论思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医学、农学、手工学著作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2.1.3 兼容并蓄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兼容并蓄就是把各种性质、各种内容的东西收藏起来。中华民族以谦虚的精神,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本国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少数民族在汉族统治者的领导下开始接触汉语并进行汉化教育,积极学习汉语逐渐使自己汉化。然而,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是经过加工改造的,并不是照搬照抄的运用到中国的文化中,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形成的中国特色的佛教。到宋代时期,中国化佛教的某些内容和思维方式被儒学吸收融合,形成了被称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唐玄奘取经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思想,这些活动在当时对科技的进步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3]2.2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的阻碍作用

2.2.1 中国传统的务实传统扼杀了对科学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浓厚的人文传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注重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天和人的和谐发展。中国是农业立国,物质生产方式主体是农业自然经济,社会组织以宗法制度和专制制度整体为基本形态,在这种条件下,强调“天人合一”实则是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的协调发展,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的务实传统。因此,在技术领域里实用理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人们对技术进行摸索和研究实则是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

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对天文学的研究并不是理性探索,而是出于统治者对天象的要求,来进行占星、授时、制定历法和宣扬君权神授论的,所以古代天文学家大都是官僚阶层。他们的研究活动仅限于观测纪录,好多天象纪录都是很先进的,但是仅限于此,没有进一步的抽象和理论研究。务实传统导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为一种客观的观测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文学。这样的传统体现在科学发展上就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过于务实就是人们没有强烈的探索自然的动机,只要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就行了,这种文化传统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下思维模式不利于产生科学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思维重直觉,轻理性,重统一,轻分析,重定性,轻定量,注重整体思维。古代的原始思维自然观以阴阳学说和五行思想为基础,而阴阳五行学术比较言之无物、玄虚,把自然给神秘化了,这样人们很难对事物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古代著名的气论,认为气是外物之本,它影响了中医理论,但是其并不时一种实体,而是一种模糊的功能和关系的反应,所以导致人们去理解和应用的时候很难把握,也很难去创新。

2.2.3 儒家文化对人文的过分推崇,其衍生的价值、人生观影响了科技发展 儒学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学派,中国文化甚至整个东亚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儒学的影子,可以说没有儒学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正是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力要批孔的原因了。儒学是关于伦理和人生的哲学,是一种人文思想,强调人的社会功能,重道轻器,鄙视人对自然的研究,认为是雕虫小技,“是以君子不为也”,孔子曾把向他请教种田技术的人叫做小人,由此可见在儒学占统治地位,特别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科学研究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了。儒学完全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愚民工具,因为儒学有一整套的伦理框架,而且其核心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学而优则仕”,从政才是正途,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这样的学派长期统治中国,导致了整个社会“重文轻理”、“重政轻技”。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被无限期的搁浅,只是会有一些偶然的不系统的技术发明,不会有很大的质的飞跃。“重政轻技”导致了人们热衷于从政,无心做科研、艺术、农业的基础研究工作,造成了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2.4 中国的制度文化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人们长期处于封闭的农业劳作的生活状态下,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这种经济制度造成商业发展缓慢,社会分工不发达;而政治制度则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的封建专制统治,缺乏民主传统,政府重农抑商。这样的经济政治体制下,科学研究的主观欲望和人力物力严重缺乏,所以在中国发展缓慢。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也是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都是以圣贤经书为基础的。科举取士,特别是八股文使人们迷信上古时代的经书,思维僵化,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文人们热衷于吟诗作画,对古代经典奉为神明。没有人去怀疑圣贤之言,大师们也只是去做一些集注和注释的工作,缺乏创新和求实的精神,这本身就是和科学精神相违背的。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建立于1087年,而中国最早的官办大学应该是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落后了800多年。人们都去研究人文科学而漠视自然科学,也极大地限制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2.2.5 中国贵和尚中的文化传统不利于科学精神的萌芽

中国讲究“和为贵”、“中庸之道”,凡事都要你好我也好,不温不火,不能出格,中规中矩,这样大家都成了老好人了,没有人敢去反对权威。而科学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就要以客观事物为准,以实践为准,而不是以某个圣人的经典著作和说过的话为准,适当的时候要反对权威的言论才能使科学得到发展。西方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崇尚个人人格的独立发展,尊重人而不是伦理的条条框框,崇尚人的多元价值而不仅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西方的这种文化氛围是科学的温床,这种平等自由的氛围很容易产生科学。中国的贵和尚中思想传统正是缺乏了这种对于一个独立个人的尊重,而是以伦理纲常为重,以人与人的关系为重,所以造成了人们往往沉迷于风花雪月、吟诗作对的文字游戏,局限于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及醉心于引经据典而不愿意独立思考,进行创新思维。这些文化造成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弊端所在。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有技术没有科学、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然而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也有很多正面的因素,比如中国传统的“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就有利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面研究大自然的本质规律,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导致的务实作风,虽然阻碍了人们对大自然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但是这种思想是很有远见的,西方的科技发展是有沉痛代价的,一味提倡征服大自然,发展科技,却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已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这个角度来讲,“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引导科技的发展方向,防止人们玩火自焚,自取灭亡;中国人思维方式是重视整体和直觉,而现代科技的很多伟大发现和发明都是从一种非逻辑的知觉或者叫灵感而来的,如果再结合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实验,这无疑也有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5]

[4]

3、中国的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展望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传统文的后花园;在人类科学技术史上,曾经创造辉煌,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科学技术创新中,必将在观念上、理论上、方法上、史料上、技术基因上、灵感等方面发挥重大的启迪或现实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乃至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观点,越来越受到许多新兴科学、学说、理论的重视。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从量从力学中概括的互补原理,吸取了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交感变易的思想;现代关于粒子运动变化理论的量子场论,接近于中国古代元气与万物相互转化的思想;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等新兴系统学说的提出者,无一不申明自己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受启发。现代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也正在向把人与自然完全分离、绝对对立的机械自然观思维方式猛烈挑战,而向着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路复归。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代表性的文化,对它,我们应抱有“择优论”的心态,尤其在世界文化全面交融的今天,要具有敢于创新和重新解读的意识。我们更应以科学的精神来批判、选择和汲取有价值的文化理论成果,抛弃一切糟粕的东西,运用辩证和创新的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6]

参考文献

[1]鲁献慧.关于科技与文化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2]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8 [3]常小娟.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对科技发展的双重效应[J].鸡西大学学报.2012.06.12(6)[4]方明明.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进步[J].商业文化,2010.11 [5]兰芳.中国科技发展的文化透视[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3.11(1)[6]沈骊天.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革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4—89.

下载浅谈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刘艳丽市论文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刘艳丽市论文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关键字:青少年,性,自我意识,发展摘要: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在生理上日趋成熟,性作为人体的第......

    论旅游发展业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论旅游发展业与城市规划 *** 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B120801班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中国旅游发展业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分别阐述了旅游发展业与城市规划各自的发展。论述了现......

    浅议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浅议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阜阳电大2011届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朱洪静 不言而喻,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当的动作轻则伤害到幼儿的身......

    论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论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孟亚全 摘要:研究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完善教学及其他事业过程的重要环节。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架构......

    论传统文化对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大全

    论传统文化对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 一 人文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1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和......

    论大陆法系的历史发展及对大陆法系特点的影响(含五篇)

    论大陆法系的历史发展及对大陆法系特点的影响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成文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

    论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精选五篇)

    论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贺秋雨 西南大学xx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希望”,所以对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儿童今后的发展如......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精选五篇)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作者: 杨艳霞 学校: 北辰电大 专业: 学前教育 学号: 1212001453307 指导教师: 2013 年 10 月 目录 内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