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家谈语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23: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名家谈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名家谈语文》。

第一篇:教学名家谈语文

教学名家谈语文

于漪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千万要重视、使用好语文教材,它是语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离开了课本,阅读教学就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首先是由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把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阅读,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不但要深入地与作者对话,而且还要与编者倾心交谈,弄清楚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组合这个单元的意图。

学习任何课文不管是怎样的体裁,一般来说,师生至少有三个问题要把握:一是作者写了什么;二是作者怎样写的;三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阅读,思考,体验,感悟,真正读懂,把握真谛。

于永正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课标语),重视课外的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写字、读书、作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涵养”阶段,要特别重视吸纳、积累。

教小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手把手”说的是耐心、细心;“实打实”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不能搞花架子。这是一种责任,一种韧劲,一种“夯”的精神。

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

教朗读的规律是什么?是“跟我读”,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

教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这个“文”主要指读书。另一个方面是以“艺术”化“人”,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如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思想者”。“前思后想”(尤其是“后想”)才能长心眼、长智慧。把“思考”所得形诸文字,可以使思考更缜密、更深刻。一定要动笔写东西,并养成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桃子。

王有声

先学会读书“破一篇”

在语文课上,一篇课文一般按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通过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各种阅读手段,要使学生既掌握课文内容,又能较熟练地将课文读下来。

第三课时,议论段落结构,领会文章中心,背诵部分片段或全文,完成相应的一些作业。

学生升到了小学高年级,读书破一篇的“破”,应在思想、内容、结构和语言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贾志敏

还是读得太少

课堂上要“书声琅琅”和“议论纷纷”,少一点“烦琐分析”和“无效提问”。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讲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

读的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所谓“流利”,就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接近于说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所谓“有感情”,就是读得生动感人,要读出重音,适当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要有适当的速度和节奏。

教学名家谈教育

于漪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首先教师要沉到教材里,从表达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反反复复推敲,跨越时空和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洞悉其中来龙去脉体会它运用语言表达情意的独特个性。对教材洞若观火,方能心中透亮。

其次,把握教材独特的个性,自己要有真切的感受,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对教学内容精心剪裁,处理详略,突出重点。

最后,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线索要分明。于永正

教育的两个名字

“影响”——它是教育的第一个名字。老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

“激励”——它是教育的第二个名字。根据兴趣学习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激励要有针对性,要看准学生的闪光点之所在,即他到底有什么特长,把他的闪光点激活。表扬、激励的语言要有实指性,用词要恰当,实事求是,不能空泛。激励要着眼于育人。激励,要真诚、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的手段除了语言外,还包括为学生发奖品,发奖状,送掌声等。

魏书生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是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分析自己,发现自己心灵中蕴藏着的美好东西,鼓励他们用新我战胜旧我。

对学生大声训斥和惩罚是教育的大敌。孙双金

13岁以前的语文

人在13岁以前的智力特点是什么?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人在13岁之后的学习应侧重理解能力的培养。

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三块大石块”。

现有教材怎么教?一般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理解课文,接着可背诵其中的精彩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

国学、诗歌经典怎么教?教学时应以诵读、背诵为主,辅以适当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教学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以孩子自主阅读为主。

语文作业做什么?语文作业的“三字经”是“读、背、写”,其中“写”就是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

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暂时不求甚解、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钱梦龙

为语文教学招“魂”

“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民族语教育正是语文教学“魂”之所系!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民族语。

读和写(包括听和说),作为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民族语的主要实践方式,其中“读”又是基础,是根本。洪宗礼

语文哲思录

我从来不是教语文,而是引导学生学语文,让学生学会学语文。所谓“懒”,就是少告诉一点,少讲一点,少灌输一点,并非提倡马而虎之的放羊式教学。教师“懒”一点,学生便会“勤”一点,有失方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辩证法。

检验教师主导性发挥得如何,不能仅仅看教师讲解了多少读写知识,安排了多少读写训练,更主要的是应当看学生独立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发挥出来,独立运用读写知识的能力如何,良好的读写习惯有没有养成。

想,是一个总开关。打开了想这个总开关,语文教学读、写、听、说四盏灯才能大放异彩。

第二篇:名家谈语文教学

名家谈语文教学

1、关于制定目标

于永正:“小学语文不要搞得太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把复杂的教学做简单,才叫“大智慧”,才叫“哲学思考”。”强调简约、修养、内涵。

于永正: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朴实、真实、扎实,即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作业设计要简化。

薛法根:“小语教学应该一课一得,人人有得。”强调目标简约与集中。窦桂梅:语文教师应是一个牧羊犬,你得知道哪些地方水草肥美,然后把这些羊赶到那去,让他们能吃多少吃多少。

2、关于教法学法

孙双金:语文课要披文入情。一堂好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无定论,无论是串讲课、探究课、诵读课,能让学生喜欢上的课,就是好课。

3、关于阅读教学

孙双金: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孙双金: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思维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问。

4、关于读写结合

于永正: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的话:读书时,想作文;作文时,想读过的书。唐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读是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体现了读写自然结合论。

近代姚恩铭研究读写之间的关系,认为“读法和作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

叶圣陶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所谓阅读教学,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并非作文教学之辅”。

5、关于写作

于永正:作文写不好,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读。什么时候学生能把一篇陌生的文章读流畅了,他的语感就形成了,作文自然也就上去了。

6、关于积累

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强调基础性、工具性、积累。

于永正:要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犹如银行存款,我们将一生享用它的利息。

7、关于口语交际

8、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王崧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窦桂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不光有理解,还要有发现。教师去营造一种课堂“磁场”,学生只有感受并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灵之美,能悟得许多老师由于没有充分展开抑或是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也许就是感悟的最高境界。”

于永正: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让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著名学者庞维国曾经这样定义: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立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8、关于读

于永正:目前语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淡化工具性,拔高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最好的结合点是:读!

于永正:要重视朗读的作用。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能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甚至使人感动。默读有助于思考,朗读有助于记忆,朗读还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然需要。

孙双金:一个精彩的范读,学生已经理解了一半。教师的亲自范读,胜过多媒体朗读,老师的表情变化、体态动作都是可视的示范。

9、关于生成

于永正:要放下教案,倾听学生,关注学生,抓住生成,变学生的错误为最直接的教学资源。

孙双金: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10、师生关系

孙双金:语文课堂应该向学生的问题敞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提问的主人,更是解决问题的主人。老师要点拨的是上位的方法,不是下位的结论。一个好老师的功夫在点化,犹如武林高手善于借力,以四两拨千斤。

孙双金:教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还要有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窦桂梅:语文教师应是一个牧羊犬,你得知道哪些地方水草肥美,然后把这些羊赶到那去,让他们能吃多少吃多少。

11、大语文观

王崧舟:“我的理想是“诗意语文”,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审视语文、设计语文、实践语文、评价语文,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孙双金: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站在课堂上,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就是语文!盛新凤: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孙双金: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

于永正:语文教学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五重教学法)

12、关于训练

孙双金:语文课要重视思维的训练。思维是根,语言是表;思维是皮,语言是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当思维清楚,语言才能清晰;当思维深刻,语言才能生动。

14、关于评价与激励

于漪: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于漪: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

孙双金: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窦桂梅: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

第三篇:名家散文教学谈(推荐)

如何进行小学名家散文的教学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 陶丽玲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纵观全国各个版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散文已成为主导类文本。而这些散文中,名家散文居多。例如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繁星》、《鸟的天堂》、老舍《母鸡》《养花》《林海》,、茅盾《天窗》、郑振铎的《燕子》、《别了,我可爱的中国》,丰子恺的《白鹅》,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火烧云》、林海音——《迟到》《冬阳 童年 骆驼队》等,也有现代作家肖复兴的《捅马蜂窝》《珍珠鸟》《花边饺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冯骥才的《花的勇气》、贾平凹的《太阳路》、《风筝》、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等。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如品一杯茗茶,馨香淡雅而令人回味无穷。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名家散文教学呢?

一、全景式解读文本

教师要对文本作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与深读。文本细读要靠教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捕捉,找到作者的情感脉搏。同时,教师还需走出文本,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真正地走进作者,去理解作者的灵魂,才会获得更深地感动和感染。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命生命》一文的作者杏林子,如果我们不走进她,不了解作者12岁就患上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坏死,如何去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与珍惜;如果我们不走进她,不知道她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整整50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保持着一种姿势坐在轮椅上,如何去理解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奋力求生的飞蛾、是不屈向上的瓜苗、是有节奏的心跳;如果我们不走进作者,不知道作者在50年的时间里,她写下了40多本著作,让她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和十大杰出女青年,又如何去感悟文章中的那句“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有了解读文本的意识,还要有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达到怎样一种状态。

教学《落花生》一文,几位上课教师同样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做人要像像落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有的说:“我觉得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不但外表好看,而且实用。”

一位教师果断下了结论:“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虽然不起眼,但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位教师理性总结:“向谁学习没有对错之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么做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要么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

一位教师则不断地引导点拨学生深入思考:“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最后教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张扬也好,内敛也罢,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文本原始的价值取向是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可人们的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时的观念已很难被现代人所接受,但“做有用的人”这一点却是永恒的,如果教师不能体会到这个层次,面对学生的精彩就会捉襟见肘。教学中如果不能恰当及时地进行引导、点拨、指正,那么有时“无知成了有趣”,“独特体验”不知不觉中就成了荒唐和肤浅的保护伞。

二、以一篇带多篇,进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教学名家散文是就可以以一篇带多篇,进行群文阅读。例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通过文本解读我们了解到作者肖复兴是一位中国八十年代创作活跃,作品丰厚的作家。他的作品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课题象征着叶老先生对我的谆谆教诲使“我”终生受用,难以忘怀。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之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也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课前阅读肖复兴的另一篇作品《母亲》。这篇文章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连缀起了一位善良而又可敬的继母的一生。学生阅读之后,一定能感受到文章真挚的情感。于是,教师适时入题:“肖复兴能成为著名作家,写出如此感情真挚的文章和他童年得遇良师——叶圣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叶圣陶先生为什么对肖复兴有如此深厚的影响呢?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

学生很快能从叶老先生给“我”作文的评语中找到了佐证:“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学生们能很快理解到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肖复兴写作的信心,也正因为这样的肯定,感情真挚、亲切自然才成为肖复兴作品的写作特点。

继续研读文本,会发现这篇散文选编进课文是进行了改编的。此时可让学生阅读原文,通过对比阅读帮助理解课文。例如课文的第二件事是写肖复兴到叶老先生家做客。课文把他们见面写得很简单,这样的初次见面会给肖复兴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测他们可能聊些什么?学生们都认为他们聊的和写作有关。此时,教师出示原文: “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深刻地感受到了叶老先生待人随和与亲切。

课文还有一个重难点,就是三次写到爬山虎,借爬山虎来抒发肖复兴对叶老先生的敬佩、思念和感激之情。

第一次是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到叶老家作客在里院看到的。这是真实的描写,表达我激动的心情,并成为我记忆中叶老的四合院。

第二次是我和叶老见面交谈后,我的心被融化了,在客厅看到映衬在玻璃窗上的爬山虎,如一片浓浓的湖水。这是想象描写,表达作者敬慕的感情,而成为我一生记忆中的叶老形象。

第三次是后来我每次回想与叶老见面,总想起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那墙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结尾点题,意韵悠长,余味无穷,表达作者的无限追思,代表了我记忆中的叶老对我的谆谆教诲。

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对叶老的思想和情怀作了十分虔诚的赞美,以文学的语言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可带领学生阅读肖复兴的另一篇文章《前方遭遇塌方》。这篇文章是写作者一次去九寨沟路上遇到塌方的惊险历程。学生很快找到了其中两处写景的句子,了解了作者如何借写景表达当时情况危急,体会到了人们心中的恐惧和焦虑。

以一篇带多篇地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帮助理解了文本内容,还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的文章的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反复品味语言,细细提炼文本。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例如《慈母情深》一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反复品味。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倒装的排比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

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三个镜头是课文的重点,只有通过仔细品味、朗读,方能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

四、利用名家散文指导学生习作

崔峦老师说“创造语文课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要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获得习作方法,形成习作能力。

1.从课文中学习写题。

好题如好茶,细细品之,回味无穷。一篇文章如果标题新颖别致,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线,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认识文章命题各有特色,通过启发学生进行题目归类,使他们初步认识课文命题的规律,同时感受标题带来的心灵感应。如《桂花雨》馥郁芳香,《乡下人家》恬静温情,《花的勇气》让我们看到柔弱生命的刚强。然后模仿给自己的作文拟题。2.从课文中学习遣词造句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组词、造句,可以说,单独让学生组词或造句,学生或许都能组一个很好的词和说一句比较完整而又有新颖的句子。可是如果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准确运用平时组过的词或造过的句子,我想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很难。他们不知道在句中怎么去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和句子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在自己作文时,怎样去运用好的词语和句子。另外,在读课文时,还要学习作者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式。例如课文《三峡之秋》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让人们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三峡秋天如仙境般的迷人景色。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通过多读课文来学习作者的这些生动形象的句子。在作文时,进行模仿,把别人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3.从课文中学习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一种技巧。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细节描写。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名家散文都是作家诸多作品中沉淀下来的、意蕴隽永的作品,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独特而精准的语言表达。只有恰当的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名家散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名家谈语文学习》读后感

《名家谈语文学习》读后感

鲍 红

一年前在图书馆里买到这本书,如获至宝。书里都是现在的名知识分子谈他们以前学语文的经历,谈他们老师的教学方式。今日再次翻阅,更觉是本好书。当时被封面上大大的“名家”两个字所吸引,后又被两行细细的小字所打动:本书是一份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鲜活的历史见证,一份关于怎样教语文、学语文的生动记录,一份关于母语的价值和意义的具说服力的展示。

翻看这本书,书中的作者有作家、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文学评论家等。他们都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经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语文教育的特色。书中所写的故事,都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在作者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东西,篇篇都是精心之作。他们的文章凝聚了那些在少年岁月里曾经给予他们文学和精神的营养的师长们的无限怀念。最最让我欣羡不已的是,这些名家们,都曾有不止一位让他们终身难忘并引领他们进入文学美之殿堂的好老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先生怀念恩师杨少桐先生时写道:“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老师不但教我们语文还教我们做人。他是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 一个人的成长中,能碰到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事呀。绝大多数天才的成长真是离不了好老师的,贝多芬如果没有遇到聂费,那也成不了贝多芬。

看完这本书,正如封面的小字所说,对我们教语文,学语文确有很深的感悟。可以这么说,在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中,背诵是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书中名家们对背诵倍加推崇。著名美学家,文学理论家敏泽先生这样说:“„„对于古书的学习都是要求做到从头至尾背得烂熟之后,才可以丢掉不读,才可以开始一种新古书的诵读的。尽管早年我所背诵的东西,并不都是我所能理解的;但由于儿时的记忆特强,这些背诵过的东西到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理解力的提高,以往不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并且像刻在心上一样忘不了,可以烂熟于心地背诵,这对于我后来的学术研究工作,真可以说是受用无穷。”

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古代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说:“„„少年时的博闻与强记,是增加、丰富知识的最好时光。我记得那时旧式人家,有门联、厅堂联、书房联、字屏及匾额。写的都是名句格言等,朝夕相对,自然成诵。有时还了解了这些文人学者的成就和身世。至今,老家的许多联屏,我还能背得一字不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兹全教授写道:“„„每天早上跑完步,香谷老师就把我们集合在大礼堂前,那里的明柱上挂个小黑板,上面写着一句、一段、古圣先贤的话,有孔子的,孟子的、程朱的、文天祥的等等,香谷老师一句一句的给我们讲解,还连带着讲人、讲事、讲历史,要求我们背诵。„„虽然那时对这些先贤的话理解不深,有的甚至不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遇到不幸、慢慢才对老师教给的话有了体会、理解、对老师的怀念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随岁月的变迁而加深。”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于语文教学,我以后还要在朗读背诵方面加以锻炼,对于古诗文,我觉得我的朗诵也非常不过关,很难做到声情并茂。对于这一点,最主要的障碍还是缺乏锻炼,从小没自我培养过,现在又很少正儿八经听诗文朗诵,以后要克制一娱乐的时间,分一点出来给诗文。

《世说心语2: 刘墉教育秘笈》读后感

鲍红

最近我读了《世说心语2: 刘墉教育秘笈》,感悟颇深。刘墉,知名画家、作家,同时也是一双优秀儿女的父亲、台北青少年咨商中心创办人。在与所谓“新新人类”十余年的直接接触中,刘墉发现,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够解决全部问题,即使过去完全没错的经验,放到今天也可能彻底失灵。

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塑造一个孩子的一生,但其实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怎么教育如何教育尤其在一些具体事务上的把握都是非常艰难的,我觉得本书还是比较成功介绍并给予了教育方法解决一些当代孩子成长上的问题,比较贴近父母的需求.这本书的内容写的很真实,他在书中列举了很多自己和朋友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问题。

我觉得刘墉的家庭挺有意思的,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据他自己介绍,在教育两个孩子的时候用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他教育儿子的时候是比较老的束缚式,他说在别的孩子都在院子里玩的时候让自己3年级的孩子在家中默写《岳阳楼记》。这时我突然就想到了周杰伦《听妈妈的话》的歌词内容,“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壁背我abc,我说我要一台大大的飞机但却得到一台旧旧录音机,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所以呢看似严酷的教育有时候也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但还是因人而异,像那些叛逆的孩子,你对他使这招肯定是行不通的。刘墉在教育女儿方面他就显得有点束手无策了,他说自己拿女儿一点办法都没有,通常是他的太太在教育女儿。在这里用政治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可以说是因材施教。

在谈论孩子是不是讨债鬼里他写道:“告诉各位!爱这样东西,不必要求回馈,因为你付出的时候,已经得到心灵的回馈,那付出爱的过程是最快乐的。当你爱得过多,或者‘由爱生恨’,向对方要求回馈的时候,反而最伤。而且‘愈是过度付出爱的人,愈可能过度地要求对方’。了解了这一点,请不要再怨夫妻是恶缘、孩子是讨债鬼。请静下来从正面想想,你是不是曾经爱得很情愿、很快乐?”

他在《爸妈的炸弹》中写道:“父亲多半讲法,你照他说的办,大约就没问题;母亲常常讲情,你可以让她累、让她忙、让她牺牲,那都还OK,但你千万可别伤了她的心。了解这一点,做父亲的也要常常想想,会不会因为太讲法,结果跟孩子不够亲而严苛?做妈妈的也要想想,自己会不会太讲情,加上情绪起伏,让子女捉摸不定。”

刘墉还是很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很让人受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填鸭而是浸润,每个人都好像玉石,你要它透要它润最好用油泡着,或者是常常把玩啊,或者是贴身带着啊,让身上的油气、水气能一点一点浸透到玉石里头,而不是把玉石摆在柜子里,拿大灯照着,只怕照久了,玉石反而会变得没有光泽。”刘墉不是简单的说教,他用身边的事例,成功的典型来说事,真有让人灌顶醍醐的感觉。

第五篇:名家谈写作

名家谈写作

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模仿别人。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了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老舍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 美的文学语言,应当是形象化的、准确和精炼的、富有表现力的。——茅盾

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叶圣陶

文章应该这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时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是并无心得或是方法的。

凡是有评定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传给子孙的了。„„鲁迅

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不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余秋雨

“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张爱玲

故事好比一根树干,它的详细细节就在那上面越长越多,好像菌类在那上面繁殖一样。„„屠格涅夫

下载教学名家谈语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名家谈语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名家谈经典教育

    【中外名家谈经典教育】 (2012-02-09 10:53:14)[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优秀分享 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

    名人名家谈“读书”

    名人名家谈“读书”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体验、各种生活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

    名家谈促销[精选5篇]

    名家谈促销真正的友谊,是不会依赖礼物笼络的。一个品牌也是如此。 促销——为了见一个姑娘,结果把她全家都请来吃了一顿饭。这是我在《名词别释》一文中,给“促销”的一个“新......

    名人名家谈写作

    中国名人名家谈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两句三年得,一吟......

    名家谈散文写作(★)

    名家谈散文写作 贾平凹谈散文 一、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真情的勃发。但不久社会生......

    名家周望老师谈古筝教学

    周望老师是我国当今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秦筝学会特邀会员。她自幼随父周延甲学习古筝,得陕西派真......

    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吴培金 1.天地钟灵毓秀于其人,应该到大自然去体验社会和历史。 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

    现代名家谈吟诵名句(推荐)

    现代名家谈吟诵名句 古代: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 《史记?屈原列传》 援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