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根据笔者亲身实践和观察了解到,我们语文教师天天在教阅读,可每次试卷分析中失分比值最大的仍是阅读,不少的学生独自面对阅读就不知所措,那到底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哪里去了?这值得所有语文教师反思。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难发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并不高,比如:为了追求教学设计的新颖,重形式而轻内容;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语言文字训练不过关;为了让课堂热闹,无目的读书频频出现;教学中问题泛滥,抓不住重点;教学忽视了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和情感处;教师讲解多,学生积累少。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弊端,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来谈谈如何提高其实效性。
一、抓实预习,培养习惯。
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根据笔者亲自实践,凡上得较为成功的课,课前必定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产生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为此,笔者认为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可实施如下预习策略:
动口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在每讲一篇课文前布置学生课前“读”的作业,即让学生先读通、读顺课文,并力求达到熟读的程度,到校后让学生到学习小组长检查过关。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走进课堂。
动笔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者通常会教给学生一些批注符号式【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圆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 /: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教学生把书本
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读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并在经自己研读后能读懂的地方动笔做文字式批注,写出自己读后的感想,如还不能解决,可在重点和难点内容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还可以对文本和作者进行品评,或褒或贬,或是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经过了动口读、动笔读两个环节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就能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容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感悟课文内容,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容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还能让学生充分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
这样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风。特别是课前预习中问题的提出,将启发他们“怎样去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学习。这种启发比启发他们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他们一旦具备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则离开预习中的具体引导,离开教师点拨,也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学。那时,其学习习惯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已经掌握。这不仅得益于眼前,而且会受益于终生。
二、巧设问题,精讲多读。
同事们常抱怨,高年级的学生举手少了,读书声音也小了,也越来越不爱读书了。那到底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哪去了?究其原由还在老师的身上,一部分高年级的教师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挖掘深入,生怕漏掉某个环节,一节课讲不够,两节,三节,这么多语文课下来,学生仍然读不通、读不顺课文,更别提有感情了。这样的后果只会导致课堂高耗低效,学生越来越不会读书了。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整合目标,在确定重点目标的基础上,巧妙的抓住文本为课堂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教学过程围绕它进行开展,如此,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的对话才是有效的,才是值得深入拓展的。笔者在执教《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扣住了一个问题:“的确,正如同学 2
们所说,课文主要写母亲两次掏钱满足了‘我’想买本长篇小说的愿望,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老师不明白,课题《慈母情深》中的‘深’字究竟藏在何处?”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顺着这个思维,找到了关键的语句,领悟到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母亲的工作就是如此的单调,如此的忙碌,却毫不犹豫地塞给‘我’买闲书的钱。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在学生深情的诵读中,在学生闪烁泪花的眼睛里,我知道学生真的读懂了:母亲给予的是爱!是温暖!是希望!是无私的情感!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再拿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看,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琅琅读书声中,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饱经风霜、吊唁”等。这是一种朴实而又扎实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随文识字、解字的能力提高了,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提高吗?
要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定要注意精讲多读。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在正确认读,养成习惯,熟练朗读,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掩卷深思,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边读边想,读山便有山之巍峨,读海便有海之深邃。学生把文本读透了,何愁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三、填充空白,拓展延伸。
“空白”包括课文中的省略处、概括处、暗含处、关键处、情感处以及言尽而意不尽处等。它们往往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编排,它们往往是唤起学生情知和智慧的生长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空白”,引导学生质疑想象。笔者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小金花营救了侦察员老王,却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妈妈。失去了妈妈时,小 3
金花没有哭,而跟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里有一个空白。小金花为什么在失去妈妈时不哭呢? 笔者认为,课文的背后有小金花一次又一次失去亲人,这种痛苦已让小金花麻木了,而仇恨步步升级。在失去妈妈时,小金花心中交织着两种情感:悲与恨,而恨压过了悲,所以没有哭。跟志愿军分别时,则只有伤心一种情感,因而落泪了。这样,透视了小金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也符合人性的实际,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比那种抽象的唱高调要合情理得多。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使课文内涵更加丰富,领悟到作者的艺术匠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光靠教材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用来补充教学。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在学完《再见了,亲人》后,为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笔者建议学生去寻找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烈事迹,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在书籍中找寻大爱,学会爱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阅读,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紧扣“实效”二字,不断以新课改全新的理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实践,才能实现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总之,一句话——只有实现了实效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精彩的。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德育重小事,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都是由点滴言行积淀的而形成的。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为此,学校应提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思想,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两规”教育。各班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对学生重点加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为内容的“两规”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形成德育合力。教师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为的萌芽点。让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闪亮,辐射他人,影响并连成一片,使不良的行为没有成长的土壤,从而使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要植真正做到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资源每一要素都是育人的园地,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德育重主体,活动促发展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和性情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得到统一。
1、体验活动
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使自己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升华。可以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德育体验活动,以“两爱两争做”(“爱父母,争做好子女;爱劳动,争做好少年”)为主题,以“我为父母做件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为父母做同一件事。并以此为契机,号召、鼓励学生在“体验周”后养成习惯,更要不遗余力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思考亲情,重新去看待父母,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类似的体验的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学会如何去合理安排自己的校外生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2、班队会活动
德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班队会活动是德育少先队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要途径,对良好的班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学期德育重点,学校每学期都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围绕安全教育、“十心”教育、文明礼仪、理想教育等方面,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3、表演活动
学生如果作为表演者、观察者,或是作为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就会进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有利于德育的内化。同时,表演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无论作为怎样的角色,学生都会深入地挖掘其中所蕴涵的道德力量,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课本剧表演、器乐表演、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品德教育。
4、竞赛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针对一个时期的德育重点精心设计竞赛
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比一比,赛一赛,如每学期开展一次自理竞赛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文体竞赛、小制作比赛等,不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让学生在竞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5、展示活动
为凸显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可以在学校走廊的橱窗内开辟作品展示台,展出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庆六一”歌咏比赛,将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受到熏陶,得到陶冶,激发内因,积极地接受教育。
6、实践活动
学生除受学校、家庭的影响外,还要接触社会,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而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关爱小队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上一些日常用品,到福利院、军烈属家送温暖,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德育重课堂,堂堂皆育人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了课堂,才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课堂中的德育应贯彻于每一个学科,贯彻在每一节课堂的始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实验中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备好课是基础,所有教材都有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有表层内容和深层内容。往往德育内容不在教材的文字表面,而孕育在教材内容之中,需要我们重点挖掘深层内容。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使德育内容寓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悟出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师要善于变德育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新观念,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须面向全体,必须抓德育活动,必须立足课堂,必须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中心小学 温新 2017年4月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江宁区禄口小学
陈琪
摘要: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教学实效远达不到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实效
专业化发展
学习兴趣
引
言:有一个现实的情况即农村学生体育技能多数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真让我们这些农村体育教师汗颜。就连现在,在很多学生眼里体育课就是用来玩的,是上完主课后的放松活动课。还有一个问题是农村小学目前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很多体育老师都是文化课老师带一两个班的体育,所以体育课不知道应该教学生们那些技能,只好在跑完步后让学生自由活动,导致长期下去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再加上体育设施器材的缺乏,导致很多内容即使想上也无法上,只好上一些不用器材的内容或干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长时间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湮灭,导致体育课教学实效性不断下降。因此,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促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不断推进,已是刻不容缓,着眼于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客观地分析教学实效性的一些主要因素,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以及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激发等。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1加强引进,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现如今,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相当严重,涉及体育学科的就是老龄教师兼带体育教学,而他们的精力已经满足正常教学的要求,再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体育教学缺乏正规性、系统性,教学效率低下,就连学生原先对体育学习的一点兴趣也逐渐被消磨,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决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应该是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补充更多的新教师充实农村体育教学力量,让停滞的血液流动起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就我校而言,原先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其他几位都是50开外的老教师,体育教学基本处于随意状态。2008年9月我校引进了一名新教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在两个年轻人共同带动和指导下,老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被激发教学逐渐趋于正规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逐渐提高。与之相衔接的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也相继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高涨,再经过课余适当训练,在区级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异的成绩: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二、第五,“让我玩”篮球联赛区冠军、省第二名等。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对体育学科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各项教学及竞赛活动的开展。
1.2立足现有资源,加强培训力度
一方面立足于引进,另一方面应着眼于立足现有资源,加强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促进他们基本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使之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江宁区教育局已经走在了前面,率先推行了非体育专业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的进修与培训。但是笔者私下认为培训的力度与培训的面还不够,应该再加大。另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走出去、请进来”,要尽可能的为体育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农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课务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学校要尽可能的克服困难,有计划的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活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理论联系实际多了,受到的启迪、感悟也多了,认识也就深刻了,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走出去”活动要引向深入,即:请参加培训或听课学习回来的体育教师把学习过程中所听、所见、所想与没有去学习的教师进行传达,起到二级培训共同提高的作用,起到了的信息传递和榜样示范作用。听课学习回来的老师,在校内开一节教研课、汇报课或示范课,与同事们一起进行研究。通过“走出去”,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请进来”,可以请一些城区或邻近学校的优秀教师来给大家上示范课,进行讲座,也可以进行校际之间的互访,通过不断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2.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体育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注重科学性、技能性、实用性等等。
2.1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2技能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每项运动都做了课时的调整,也就是单元教学,课时大大的增多了,也就需要有足够的运动技能穿插在教学中,有了正确的运动技能,才能长时间的拥有对运动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果光有兴趣而没有一定的运动技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能,这个兴趣一定不长久。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低水平的羽毛球爱好者和一个高水平的羽毛球爱好者在一起打球,他的兴趣能长久。因为水平低的学生缺少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即使有再高的兴趣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运动是相通的。当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协调性、模仿能力及运动能力。我们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具有一定运动技能的学生,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而不是只靠一时的兴趣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兴趣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更好的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水平。2.3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 “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4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 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8往返跑等。
2.5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持续性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事任何学习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否则学习的效率难以提高。当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练习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保持、发展学生在体育课中练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通过增设体育比赛的氛围,让农村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毕竟他们展示的机会太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少了。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得到乐趣,从而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指导他们练习的方法,让他们确立经过努力锻炼,就能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的意识,使其体会成功感受,从而培养体育兴趣,从一个侧面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逐渐形成。4.重视教学细节
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4.1严格执行各项规则制度。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必要的规则制度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同样教师也要遵守规则制度,教师良好的行为会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教师要以身作责,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要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制度,不减量。例如上课着装的要求,教师应首先做到,这样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愿意接受。4.2严肃课堂纪律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是体育课所追求的形式,但不能单纯的为追求气氛活跃,而就放弃必要的纪律要求,对明显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及时指出,提醒学生注意,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环境。4.3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他们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身体素质好,在班级中有影响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骨干,一方面可以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特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实效性,而且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树立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教学策略得当
教学策略得当与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6.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运用
根据课程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我们是否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表明: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研究了课程及学情之后的一个灵感,然后再把这个灵感合理设计、实际化。本着教师对学生先前的理解程度,我们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 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总之,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造出一切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的提高。体育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和水平,为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不断推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一般都教着语文、数学,多数还要兼任班主任工作。一次作文批阅下来,几乎令人头晕目张、疲惫不堪。“作文批改”成了农村教师最头疼、最耗时费力的工作。在一次批阅作文时,我发现上次作文除个别学生改正了框出的错别字外,多数人几乎一字未动。这不禁让我懊恼至极——难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批阅的作文,学生都熟视无睹?再看作文本上眉批、总评,有的还通过比较给出了“分数”„„每篇作文至少要耗掉我10分钟的时间啊!难道这都是“无效劳动”?„„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开始揣摩如何“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见《语文课程标准》)。于是,也就有了这样一个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农村小学作文评改耗时多、效率低的现状,力争探索一种既能将教师从作文批改的繁重负担下“解放”出来,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能够体现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评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和习作水平的作文评改课堂模式与评改策略。做到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最终,真正落实《新课标》关于“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课程标准。
二、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就有“推敲修改、以文会友”的传统: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吕本中“文章频改,工夫始出”、曹植“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鲁迅“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的加以删改,然后发表。”这些足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的真理性,并且“改”的动力和主人都是“作者”自己。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窘境——学生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动力不足,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学生写出文章后,“读者”和“评判者”只有教师一个人。
当前,美、英、日等国家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动力多来自学生本身,作文教育是实践教育。《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网络文章)介绍英国作文教学是把实际作文当成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就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进行作文练习。日本则提出“生活作文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作文训练。刘军老师在《情趣态作文》中提到,在作文的评改方式上,日本的现状是:由国语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美国作文教学ABC》称:写作结束后的同伴反馈是美国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它是获取修改信息和深化写作主体读者意识的有效方式。从国外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写作只有为实际运用的需要去写,才能对学生的训练真正有所帮助。国外的这些做法无疑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作文评改 的实效性研究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但是,中国毕竟是中国,从教材、教师到学生很难照搬国外的做法。
在中国现代,叶圣陶先生早有“教师改文,徒劳无功”的慨叹,有关作文教学的研究虽然并不少见,但是多集中在读写结合、读中学写和写前辅导方面,对于“文后评改”的研究则少之又少。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可以说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训练系统”无疑对作文教学的改革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努力,可资借鉴的东西很多。但是,正像他自己所说“新鲜劲一过,劲就泄了”需要不断的变化形式,以保持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改文”的热情。可以说,管建刚的“作文教学革命”也不是“恒久”和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主要的在于农村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由于兼课、兼职,等原因,很难做那么繁琐的统计与“翻新”工作。就像前段的“展示课”、“示范课”,人们都认为确实很好,长期这样却很难坚持。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就明确指出“如果常态课上成公开课那样,就把孩子们给毁了。”因此,再好的方法如果不适合农村的实际,如果令农村教师更加的疲惫,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综上,对于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改、互改”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评改的实效性,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没有成体系的、普遍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既需要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的作文教育思想,更需要在实践——将富有生命的理论付诸实践时,不断反思与改进自身的行为,以不断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在“实践”层面,也就是探讨通过把习作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解放教师和学生;探讨如何改变以往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和评判者致使学生在作文与评改过程中的消极被动状态;努力恢复中国以文会友、切磋互评的传统;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评改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教师在“放”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的“激励”手段,连同摸透学生习性基础上的不着痕迹的“软”指导策略;探讨作文评改课的常态模式与方法。这里强调“小学高年级”主要在于,低、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等原因,模仿性更强,当然需要教师更多的“示范”,再加上学生阅读量有限,很难参照阅读积累互相点评,属于需要“多扶”阶段。到了高年级,尽管学生自己写得也不是很完美,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眼高手低”却已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评判同学的文章优劣。因此,课题定名为: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的进度安排:
第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建立团队、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2月):教师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将“理论”的消化、尝试、反思,和对原来作文评改模式与策略 的“扬弃”,切实改变作文评改的形式,真正提高作文评改的实际效果。
第三、总结阶段(2012年3月-5月):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1、形成具有农村小学特点,具有一定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师生双解放”,且评改富实效的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常态课堂模式。
2、形成研究报告。
3、汇总学生佳作,特别是具有“对比价值的”能够展示“评改实效”的过程资料并结集。
六、可行性论证
本人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先后在《天津教研》、《天津教育》、《河北教育》、《德育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教学研究》等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十余篇。作文教学论文《参与观察、参与命题、参与评改——小学生作文入门指导初探》发表于《天津教育》(1996年12期);与人合写的《说话——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一翼》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年6期);“下水文”《挖鼠洞》被全国小语会秘书处收入《名师范文》(新华出版社1997年2月)。
2000年后,本人致力于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自信自励、弛张高效、会学乐学》在天津教科院学术报告厅做大会交流,并收入市教科院薛永宽主编的《走向名师指路》;具体负责的“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课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KG200513),结题成果2008年9月获市教委“A类”
成果、优秀成果。同时形成了一个肯学习、敢实验、善总结、能协作、愿付出的教研团队。
综上,本人具有多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基础。特别是负责课题指导的刘军老师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专家,他的“情趣态作文”其实就包含着“情趣态改文”。加上我们的教研团队。可以说,我们有做好本课题研究的人力基础。而农村小学作文评改现状的迫切需要,也会督促我们一定要把本课题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七、参考文献
1、天津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1996)119-150
2、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1992)190-213
3、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写作知识与作文教学》[M](1992)297-321
4、田本娜 高恒利高自考讲义《小学语文教学论》[M](1995)295-360
5、天津市教育局编《天津市特级教师论教学》(小语卷)[M](1998)67-94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7、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8、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自发活动》[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9、王定华 田玉敏《中外教育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10、姚文俊 谢励武《中国小学教育论50家》[M]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
11、杨孟萍《教育心理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1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
13、倪文锦《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15、中国网.教育《美国作文教学ABC》[R]名家讲坛34china.conm.cn
16、百度文库《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R]
http://wenku.baidu.com/view/d60e36778e9951e79b89277b.html
17、崔铭《参与观察、参与命题、参与评改》[J]《天津教育》1996年12期30页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
靖远县北滩乡中滩小学
王晓燕
自从国家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众多有理想、有抱负的英语教师的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能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我们知道,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词汇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小学生与中学生不同,机械枯燥地背诵单词只会降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单词教学的实效性也会“打折”。笔者通过六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把好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关
可别小看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它们可是英语的神奇小“元件”,小到单词由它们构成,大到英文著作是它们魔术般的排列组合。所以,要学好单词,首先得“玩转”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时,还真有点手足无措,搅成浆糊的现象。比如:学习Bb和Dd时,很容易将它们的大小写配错,这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牢固记忆,我自编顺口溜:Bb“肚子”都向右,Dd“大肚”“小肚”对着走。当时在教学这两组字母时,引来同学们的一阵阵笑声,可当我在后来叫学生听写字母时,发现同学们再也没有将这两组字母的大小写配错过。后来,在进行其它字母的教学时,我力求用新颖形象的办法帮助学生记忆字母,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现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已经打好了,接下来,该向单词学习“进攻”了。
其次:单词教学,贵在“趣”字当头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创设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单词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学水果名称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party,请大家一定要带来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或者水果的图片哦。我也在课前准备了几种水果的实物。到了上课时间,我看到同学们有的带来了常见的苹果、梨、桃子等,还有的同学带来了亲手画的水果图片等等,然后在课堂上我们师生边聊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味道,边练习用英文说出它们的名称。结果,学生们特别积极,整个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而在第二节的课前复习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前一节接触到的水果的英文名称记忆特别深刻清晰。
另外,在教学动词时,我们可以利用肢体和表情语言加强记忆。如:在教学run jump cry laugh等单词时,教师可以当场做出相应的动作,甚至滑稽的表情,让学生在开心大笑中领会单词含义,记住单词。在教学形容词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如:在教学单词rainy cloudy sunny hot cold等,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并且还可以对单词的含义理解透彻。
还有,有趣的联想记忆也是提高英语单词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如:我教学生wear 和 where,no 和know,hear和here等同音词时,我说:“‘在哪儿’、‘穿’是同音词;‘不’‘知道’是同音词;‘听’‘这儿’是同音词„„”
再次,单词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达成:游戏复习趣味多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的记忆是很奇特的,东西学得再深刻,记得再牢,如果不按记忆的规律复习巩固,终究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要想提高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它可以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教学游戏通常具有比赛的性质,参与游戏的人都渴望能够获胜,这就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在复习单词时我经常采用“挑战对手”这个游戏形式。即学生向和自己在学习上相差不大的“对手”提出挑战,然后由全班其他学生向她(他)提问教师指定复习的任意单词,挑战者必须完全正确的拼出这些单词,如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光荣榜”上,并成为新的被挑战“对手”。孩子们对这种游戏形式喜爱极了,就连平时不爱记单词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单词教学的实效性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愿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在师生真情交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提高单词教学实效性的目标已是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