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高中多媒体引入课堂的利弊解读
分析高中多媒体引入课堂的利弊
高中学生的注意力相对来说已经可以进行自我控制了,所以课堂上渗透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教学研究中也被认为是可行的。笔者认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能够形成一种教学互动的局面,关键是看教师在具体运用中的尺度问题。尺度把握好了,教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带活,如果没有把握好,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本身,而且会出现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情况。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分析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充分融合已经是很早开始的尝试,但是至今在高中课堂上还是有一些教师不敢尝试这种新媒体新技术。但是实质上,多媒体教学有他自身非常大的优势。首先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不断与教学的紧密关系,他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乏味和一些言不达意的误传。这样就能够充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减负提素”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准备对上课内容进行延伸,甚至用计算机技术来表达的教授方式会让学生突破思考的界限而可以专心致志。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老师从复杂的黑板板书中解脱出来,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介的优势进行制作课件,而且这些课件是能够被保存的,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拿出以前的课件来进行对比,这一点是传统板书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分析
但是经过一些教学实践和探讨,我们也发现多媒体教学也会遇到一些障碍和不进入人意之处,而这些劣势并不是来自多媒体本身,而是由于在多媒体教学当中,教师的认识不足或制作及运用技术水平不高,再加上学生对此的认识有问题造成的。
首先是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会要求教师加快速度,这么一来,有些教师就会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出现上课一味求快的情况,一味求快就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影响,原先一节课的内容为了让课件好看而增加到了几节课的内容,这实在是不太有利的事情,讲解速度过快么信息量太大,讲解速度过慢么又一目了然,不能往纵向发展。
[1] [2] 下一页
然后是多媒体教学必须要教师能够掌握情况,因为不掌握的话就会产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就会影响情感交流,因为情感交流的问题是教师讲课中的艺术,而艺术的把握需要大量的语言,有了多媒体以后教师逐步开始松懈和怠慢,也是这个产生的一个情况。
第三是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令现在的学生对多媒体存在依赖性,有了网络,学生可以下载很多的教学课件,没有必要再认真记录,这样对于思想与听课的同步性设计不合理。因为讲课速度快,学生也就没有了反复咀嚼的机会,所以就少了提问和思考的余地,所以就没有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另外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由于现在社会大兴多媒体之风,这样便迫使一些单位、学校不得不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引进多媒体设备,一套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价格上是不菲的,而引进设备后由于缺少课件制作的先进技术,缺少人才,或者课件制作过于的简单,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优越性而使设备闲置,导致资源的浪费,又缺少技术维护而导致设备损耗严重。
三、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1、重视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与之相融合传统教学的发展有其精华之处,所以要注意将其精华更加多的引用起来。比如上课过程中不需要时刻用多媒体,以数学为比方,如果是上几何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几何图形的三维结构,就可以用多媒体来给出声像和三维结构,这些都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述而与众不同。这些可以充分利用到解题的过程示范中去,但是到了讲理论的时候,应该放弃多媒体,开始板书,板书可以很好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由于学生会担心没有课件,于是特别用心的记录板书。
2、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加强
电子板书不是教师及语言演示的代替,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电子板书并非万能,有的学科适用,有的学科就不一定适用,同一学科中有的内容适用,有的内容就不一定适用。有的学科若强调形象直观或培养操作技能,则运用电脑技术创设情境,能让学生达到间接体验的目的,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忘掉各学科特征,一味地依靠电子板书进行所有科目的教学,其结果有时则会失去实际教学意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板书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特殊作用,比较传统板书与电子板书,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互补性。而这些互补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去完成,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老师就可以轻松的任由学生发展,而是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l世纪高等学校的教学正面临着用新的手段、新的方法对其进行改革,这是时代的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我们也要记住,对于多媒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人,而不是机器。机器只是一个媒介,最终是要靠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配合来共同进行的。上一页
[1] [2]
第二篇:日本高中留学利弊分析
文都国际教育官方网站:http://
文都国际教育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孟繁增1,闫惠兰2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302;2.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西安 710302)摘要:本文以科学认识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利弊分析;对策 0 引言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缺乏研究,致使多媒体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只有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合理、慎重、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采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更为强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交互性。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合理设计交互界面,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有利于突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次,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精确性。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教学信息是教师事先经过斟酌整理的,字迹清楚,字体规范,版面整洁,图形、图像直观、清晰、精确,改善了视觉效果,克服了因教师口音不正和板书不清造成的信息误传和漏传,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据研究表明: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能力约为4.4比特/秒,对图像信息的接受能力约为46比特/秒。从传输容量看,传统教学的最佳通道容量为25比特,而视听媒体的最佳通道容量为70比特。与传统的黑板书写、模型演示、挂图示意等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节奏快、信息量大、表述清晰、内容精练且易于更新等优点,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教具、录像等为载体,难以实施本学科内容的更新和共享。多媒体课件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核心载体,既可以便捷的通过网络获取本学科的新内容和新消息并及时地反映到多媒体课件中,又可以长久保存并通过网络或其他通讯手段传播,实现了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所料不及的负面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多媒体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理论上讲,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交互性的课件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互动是其显著优势。但实际上,由于机械地使用多媒体,使得大多数多媒体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兴趣。主要表现为:①教师一言堂。教师埋头演示课件,没有形体语言,没有师生眼神的接触与碰撞,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幕布上,只能被动地接受,弱化了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②师生被禁锢。由于ppt激光演示笔、无线麦克、音响及灯光等多媒体设备配置不到位,教师被无形的脚镣禁锢在多媒体控制台,学生被“关”在黑屋子里,既束缚了教师手脚,又浇灭了学生学习的激情;③多媒体唱主角。多媒体课件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违背了学生的主体要求。
2.2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但若过分强调加大教学信息量,则易形成“内容多,演示快,思考少,消化难”的恶性循环。即:①内容多。教师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罗列,但许多信息是游离在教学目标之外的无用信息,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②演示快。为了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讲解和点击PPT文稿的速度,加快教学节奏;③思考少。在接受快节奏、大容量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因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无暇思维;因知识和答案的直接呈现而无权思考;④消化难。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但知识对大脑皮层刺激不深,致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理解所授知识,形成消化不良,不利于加深记忆、知识内化与能力培养。
2.3 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不利于发挥多媒体自身优势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因受多媒体技术水平所限和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理解不到位,没有把多媒体手段与课程内容恰如其分的整合,不能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主要表现在:①界面设计不尽合理,影响教学信息的展现。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过分注重视觉效果,过度渲染屏幕和音效,冗余信息过多,重点、难点不突出,忽视了界面设计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有利于辅助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落在了多媒体本身,而非教学内容;②内容编排跳跃性太大,阻断了学生的连续思维。从人类认识和记忆的规律来看,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非线性网状结构设计,将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信息通过浏览、查询、注释等操作进行展示。然而,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过多改变原教材内容的顺序,出现内容的频繁链接和跳转,学生的思路容易被打断,影响学习效果;③形式简单呆板,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多为授课教师本人,大多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及制作软件不够熟悉,再加上课程资料储备较少,导致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单一。最常见的就是将教材内容或教案机械地搬到屏幕上,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2.4 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他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如果不加选择地滥用,既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又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为:①脱离传统教学手段,忽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一些教师不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多媒体教学,而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一些青年教师忽视了传统教学在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师生交流等方面的优点,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驾驭能力差,对多媒体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②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深度不够,忽视了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许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没有把这种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而是作为孤立事件,就事论事。所以,教学方法改变了,但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模式等教学过程的其他组成部分却依然如故;同时,由于对教学设计和对多媒体教学艺术研究的欠缺,教师制作的课件不注重学习者的需求,没有合理的层次结构,甚至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授课过程弱化了师生互动,缺少了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致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应有的教学利用价值。
2.5 长期接受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期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过程类似工业化流水生产线,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课件编排的格式化轨迹思考,几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想象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想象力,不去思考,无法思考,懒于思考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长期接受直观刺激,对过程、图形、形象等信息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真实再现,逐渐形成思考惰性,势必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扬利弃弊,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要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构建多媒体教学制度体系等方面出“组合拳”,形成立体化解决方案,才能逐步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多媒体教学不断走向成熟。
3.1 加强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仅仅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的一种,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首先,高职院校教师要在工作中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其次,要在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它只是具有鲜明优势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秉承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即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又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职业教育要求,提升教学效能,提高教育质量。
(2)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职院校双师基本素质要求教师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通过下厂锻炼、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锤炼,提高学科学术水平。
(3)开展教师职务培训,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自理工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普遍缺乏语言艺术表达、板书合理使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等教师基本职务培训,因此,开展教师入职和职中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育法规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等核心课程培训,增强教师入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基本功培训,使入职教育更有助于新教师起步;三是重视和加强教师的职中培训,开展教学问题讨论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经验分享和教师团队素质能力的持续互助提高。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创作、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美学、传播学于一身,是一种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这就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掌握现代教育媒体的工作原理,领会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学会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原则,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能力。
(5)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有效融合。先进教学媒体的出现不代表就要摒弃传统媒体,传统教学在师生直接沟通、知识传播、行为示范、情感交流等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手段为辅助”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灵活适用的教学模式,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遵循创作原则,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作为信息呈现的载体,其质量对课件的使用者和受众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加强教学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1)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原则。①将那些易于用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表现的形象化的内容,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形式呈现,重在突出重点,化解难点;②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以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来创作课件,使课件有实用价值;③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设计实用的交互界面,增加学生的教学参与机会,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课前预先制作的,因此强化了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加之,多媒体教学节奏较快,学生更加不易发现错误,减少了揣摩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教师更应对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概念和规律等内容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力求表述准确无误。
(3)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因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给人以美的享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设计实用、内容准确,而且还要求画面美观、声音清晰、影像流畅、具有较好的可视性,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加深人地融入多媒体教学情境。
(4)软件平台的适用性原则:课件的风格与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息息相关,在选择软件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到主讲教师的教学风格、多媒体技术水平及其可操作性,它是创作多媒体课件的前提备件。目前,多媒体制作工具很多,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课件大王等,其中,前三种应用较为广泛。3.3 合理配置硬件设备,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设备为物质基础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多媒体教室、合理配置多媒体硬件的目的在于,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1)科学规划多媒体教室,构建人性化使用环境。①根据教学要求,统一规划院系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与布局,避免利用率低下、管理不便、设备兼容性差等弊病;②多媒体教室建筑结构要能满足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对建筑的需求,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接口位置、管线预埋等统筹考虑;③注意设计教室的光线效果。光线过强影响投影效果,光线过弱影响学生记笔记和师生表情的交流。长时间在不适合的光线环境中学习,会导致学生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合理设计灯光位置,避免各种眩光的影响。④按人机工学要求设计多媒体控制台。计算机显示器的安装角度和控制台的高度相协调,使教师能舒适地看清显示器屏幕内容;留有笔记本接口、U盘接口、展台接口并预留电源插孔,便于设备扩展;⑤根据使用教师要求,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正确版本,优化计算机运行环境;实施硬盘分区保护,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
(2)合理配置硬件设备,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根据多媒体设备更新换代快、使用寿命短的特点,以“实用为主,兼顾长久”为多媒体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从设备数量少而精、功能够用为度、易于管理等方面全面考虑,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①设备数量少而精。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设备的数量,提高设备的质量。一是利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普及,二是减少设备故障,三是减少设备投入;②功能够用为度。一是音频系统、视频及显示系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要能保障教师便于实现其教学构想,如配置实物展台、激光笔、无线麦克等硬件,提供教学软件、课件等教学资源,接入互联网、局域网等;二是设备功能不要追求多而全,避免不必要的功能投入;③易于管理。采用单机控制的多媒体控制系统,设备操作要尽量简单并符合多数人的理解和习惯,避免因操作不便导致的时间浪费或者误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集中控制管理模式,减少教学辅助时间,提高管理效能。
3.4 加强教学管理,构建多媒体教学制度体系
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缺失、监控考核力度不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必须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构建多媒体教学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1)健全制度体系。①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与维修人员工作职责;②教师培训制度。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为目标,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研发、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并形成相应的培训制度,确保培训的经常化、正常化;③审核认证制度。建立多媒体教学的申请准入制度、课件审核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审核把关;④奖励激励制度。制定多媒体教学奖励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竞赛,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
(2)完善评价体系。①参照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制定内容涵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线答疑与辅导、课程考核、教学效果等主要环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质量标准”,作为多媒体教学管理与评价的重要依据;②结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方法,力求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将该考核结果作为对教师奖励、评选、聘任的参考依据,引导教师自觉改进多媒体教学工作;逐步形成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
4结语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但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有在科学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的分析其优缺点,才能找到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从而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英卫峰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6,10.[2]孙丽君.合理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于教学的思考[J].教育技术,2005,06.[3]顾明远.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刘衡.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透视与思考[J].教育与管理,2011,09.作者简介: 1 姓名:孟繁增,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04,籍贯:河北任丘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务:建筑与热能工程学院 院长 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 2 姓名:闫惠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10,籍贯:河南西峡 单位: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职称:翻译 研究方向:专业英语
第四篇:高中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
高中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
摘要:高中美?g教学现代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这也和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对媒体以自身独有的特点,立体和生动形象的展示美术作品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教师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多媒体;美术教学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运用多媒体技术对高中美术教材进行深刻挖掘,在体现美术学科的特色中将美术作品的魅力呈现在我们面前,为学生的欣赏和创造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探究的平台,从而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是美术特长生,教师更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利用多媒体展示绘画的技巧,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的专业化技能,通过网络视频链接,给学生做好示范引路,激发学生的灵感,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运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想象力实施激发
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中,美术情境的创设最重要,我利用多媒体声音的悦耳、形象的立体感和色彩鲜艳等特点,将知名的美术作品的绘画功底尽情展示,让学生对素描作品的主题的认识更清楚,使他们对优秀的素描绘画尽收眼底,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优秀的美术作品方面来,优秀的美术作品的美近距离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绘画的热情被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一名高中的美术学生,他们对绘画作品有了较为深刻的分析能力,对作品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作品的作者内心世界也能把握得恰到好处,作品的灵魂也就不难被他们把握了。因而我在教学中把握了学生以上的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科学选用教学手段诸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思维方法上打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二、多媒体在高中美术的具体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预习中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开展有效的课前导读教学活动,给学生造就了一个愉悦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高中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得以激发。比如我们在讲授高中必修《园林与民居》一课时,那美丽和梦幻般的苏州园林的精美视频被我当成课文导入,学生借此深刻的了解了教学的主题,自己的学习兴趣也得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也生动和活跃起来。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和采用,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需求的满足。
三、高中美术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分析
(一)高中美术课堂的影音视频教学形式
目前,高中美术课程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如通过艺术实践调查、美术博览观参观等活动,对传统艺术作品做出了解、赏析,完成个体实践创作。但是,此类活动的实施,往往受到课时、资金束缚,难以有效贯彻执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促使了此类美术实践活动内容,均能够借助影音视频教学模式作出有效呈现,凭借多媒体设备播放课程相关的视频、图像文件,能够使学生清晰管窥到各类艺术作品的特征,代替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语言诠释,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讲述《开国大典》油画作品时,单纯展示油画作品图片,很难令同学详细了解油画创作背景、画面历史感。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即能搜集影像资源,播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画面,借助电影中人物的站位、动作、语言等,使学生在画面与听觉层面,感受油画创作的环境,产生心理层面的深刻认知。尤其播放到油画作品相同的画面时,教师能够随时暂停、回放视频影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比影视画面、油画画面的异同之处,从而更清晰掌握油画绘画的技巧。如此一来,学生即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身份,转为了课堂活动参与者身份,因此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
(二)动漫游戏教学形式
动漫游戏教学形式,具体即通过动漫作品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强调趣味性教学理念,隶属游戏教学的一种。通过针对性契合教学内容需要,合理设?游戏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将静止的教学场景,转化为动态的动漫游戏作品,能够更生动地实现知识传授,促使课堂教学更具情景氛围。
譬如,高中美术课程第5课《第三类时空――摄像的艺术》授课中,面对光圈、快门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更热衷实践操作,但理论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虽枯燥却不能舍弃。因此,教师即应考虑添加趣味元素,在理论授课方面融入动漫游戏教学模式。具体可参考《海贼王》《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经典动画的知识讲述做法,制作FLASH动画,借助动漫人物之口代替教师解说快门、光圈位置、应用等。如此,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即可营造较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总体效果。
(三)虚拟仿真教学形式
虚拟仿真教学技术是进行现实世界的模拟再现,模拟者可借助听觉、视觉、触觉等多元传感媒介,获得虚拟现实学习体验,此形式目前也已被借鉴运用到了现代美术教育范畴。
比如,高中美术课程《设计》模块第二单元《逛女装街,画服装图》教学中,教师即可采取虚拟仿真教学模式,预设导入漫游场景,令同学借助电脑、耳机等工具,在交互情景下仿佛置身真实的女装街道,进而进入店铺页面,通过三维场景工具搭设“网络试衣间”,在虚拟三维立体空间内,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三围创建模特,选择模特五官、体重、身高,模拟真实服装上身效果。且此过程中,教师也可预先录制音频软件,向学生传达服装裁剪要点、流程,使同学们依据鼠标工具完成服装的上色、裁剪、搭配。以此,促使同学们在体验中掌握服装图绘制的知识要点,相比现实授课无疑更具实效性。
结语
综上可知,高中美术课堂教育方面,多媒体教学终将成为未来美术课堂教学的主流趋势,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便捷的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但是,需要注意今后的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应本着学生需求原则,从学生心理、兴趣节点等方面着眼,构建多样化、综合性的课堂内容,以更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邹联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微[J].学周刊B版,2014(6):223-224
[2]邱皓波.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27
第五篇:大学课堂引入
大学课堂引入“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思考
摘 要: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学术小组,就所学知识涉及的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介绍与讨论,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其深入学习和继续学习的潜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可有效培养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以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优势、方案设计以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介绍。
关键词: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综合能力;国家预算管理;课堂教学
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学术小组(人数可根据教学班的大小确定,一般为6~10人),就所学知识涉及的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介绍与讨论,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其深入学习和继续学习的潜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一、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分析
(一)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1.课程特点
归纳起来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国家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导向的课程,强调制度安排和程控机制,具有突出实务的特点。比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三大主要环节,而每一环节又包括繁多小环节。这些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实践活动,都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说明,并使其理解,且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是具有很强的综合学科性。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要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它。国家预算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视角而定,如法官认为预算是一系列的法律程序,经济学家、政治家、公共管理者对预算又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是根据自己所受教育及职业的视角来定义和理解国家预算的。由于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是要教会学生全方位、正确理解国家预算的内涵及管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政治学、经济学、会计学、行为学、管理学、财务学和其他学科中建立的概念,即国家预算管理教学应该建立在一个广阔的多学科背景下,以便更有效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
三是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国家预算具体反映了各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它的一收一支都直接影响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可以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2.培养目标
中国目前只要跟政府管理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有的学校课程名称为政府预算管理),尽管每个学校的具体目标会有所不同,但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和制度,理解和掌握预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目前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在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充满了各种“概念”、“意义”、“作用”、“程序”、“方法”、“规则”等较为抽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学习、理解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预算管理实践必要的理论基础。目前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传授,学生记忆。如此庞杂的内容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也使得学生感到乏味。
2.缺乏实践基础,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原理
国家预算管理的实务性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原理性知识与实践联系紧密,这就使得对这些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应以一定的实践操作为基础。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光靠抽象的书本传授方法来教学,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3.难以实现从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跨越
实践教学在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实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应是立足理论、强化操作,突出应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只注重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理解理论来主观想象处理实际问题。
二、在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方案设计
(一)分组
主要包括人数和成员组成。一是人数。根据教学班总人数及本课程教学安排确定,一般为6~10人。二是成员组成。成员的安排首先以便于学生分工、沟通、合作为标准;其次还应优化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三充分考虑学生意见。
(二)讨论内容设计
1.国家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包括预算编制方面的案例,比如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方面的案例,比如国库集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等;决算方面的案例,比如对决算数据的分析、审计案例等。
2.国家预算管理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包括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部门讨论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
3.国家新出台或新修订的各相关制度与政策。重点关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三)讨论方式设计
指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具体为:
1.小组内讨论。这种方式主要是小组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反复协商调整,最后达成小组共识,形成书面结果。这种方式适用于对当前国家预算管理与改革中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需要在全班确定同一主题进行讨论的情形。该讨论在课堂外进行。
2.先小组内讨论,再课堂展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以展示本小组结果,由全班共享各小组成果。这种方式适用于教师根据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拟订若干讨论主题或案例分析,分派到各小组分散讨论的情形。该讨论在课堂外、课堂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