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时间:2019-05-12 23:5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第一篇: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

安阳乡五一中心小学

安阳乡五一中心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02人,教职工12人。自2006年6月参与由区教育局教研室宋玉红主任主持的《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以来,学校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师生读书成长工程”为契机,以“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切入点,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课外阅读的探索研究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让书香弥漫校园

1、加大读书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及认识,学校组织召开由全校师生及家长参加的课外阅读动员大会,宣讲课外阅读及终生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及家长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家长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大力支持。其次,在“红领巾广播站”中设置“书香心语”、“明星档案”等栏目,将古今中外名人明星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通过广播展示出来。

2、制订了学校课外读书活动安排意见

为了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五一中心小学课外读书活动安排意见》,明确了师生课外阅读的目标,并分年级分段对学生生的读书工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了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实施措施,教导处牵头成立了由语文教师组成的课外阅读实施小组,各班也制定了相应的学生读书计划。

3、建设教室小环境和校园大环境

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各班都设计了自己的读书口号,“读一流书,做一流人”、“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声朗朗,伴我成长”„„每个书架都设计了自己响亮而动人的名字,“智慧泉”、“墨海”、“金钥匙”、“品味” „„每个书架的名字都意蕴深刻,饱含着

外,我校积极倡导学生在晨间相互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晨诵指导。②午间休闲读。每天午饭过后是学生们最开心的午间休闲时间,此时,我们将所有的读书阵地全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喜欢到哪儿就到哪儿,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已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午读指导。③睡前放松读。我们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又能放松一天紧张的心情,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必读、选读,注重个性

首先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调查,摸清阅读意向,图书室再根据藏书情况作出书源报告。班级读书会在图书室提供的书源报告中确定集体阅读的书本。一般一学期重点读3——4本书为宜。其余时间的读本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3、三个“共读”,丰富形式。①同伴共读。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式,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专家指出,因与朋友处于平等位置,是朋友,故想提出自己意见及想法的欲望会较强,孩子会变得比更有批判性。②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班级。为此,开展了师生共读活动。我们提出每个教师人人都是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如各科教师能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一本书。③亲子共读。亲子共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开展却是非常困难的。我校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为了让家长更好的配合,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精神粮食的”成长,我们学校多次传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多次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家访的途径,来促进亲子共读的开展。

四、寓教于乐,注重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加强常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

(1)每天“两个一”常规。①每天“放羊吃草”一小时。除了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之外,规定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早操前、午饭后以及回家以后的自由阅读,老师称其为“放羊吃草”,我们可以从书架上获取自己喜欢的书进行自由的阅读,任意徜徉。②每天“自读自写”一记录。除了读书,老师还给我们建立读书笔记的常规,在自由阅读的同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摘下一些名家或写作的知识,还有留下自己读书的感受。(2)每周“三个一”任务

①每周一张“读书交流卡”。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写下一张“读书交流卡”,介绍书的内容,写下读书的感言,以便在周一的时候交到同学手里相互进行交流和赏析,并能产生一周最佳的图书推荐。②每周诵读一篇经典美文。无论古诗文还是精短现代美文,每周我们都会自觉到规定的同学那里进行一次背诵,美文背诵也成为我们每节课前特别喜欢的事情。③每周必读一本推荐书。每周,语文老师都会根据大家的推荐,给每个组安排一本推荐书,让大家一起去看,去评析和交流,甚至有时给同学测试卷,以更好的理解内容,看懂书的写作意图。

(3)每月“四个一”评比。即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小报的评比、一次读书笔记的评比、一次“读书交流卡”的评比、一次读后感言的评比。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在班级中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低年级开展“我喜爱的诗歌朗诵会”、“我喜爱的故事”,评选班级“故事大王”等。三四年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成语接龙和“好书伴我成长”主题中队会。高年级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最打动我的一个人物”“新书推介会”等活动。

3、开展班级 “读书明星”评比活动,每月评出“阅读之星”,加星奖励。对获得“读书星”和“阅读之星”的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选出班级和学校的“读书明星”。

4、创办了以展示读书成果为主题的校刊。选编三至六年级优秀作文、优秀读书笔记、经典名人名言等收集成册,共全校同学在校内传阅,供全校同学学习交流。

5、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竞赛和全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向《张掖日报》等报刊杂志投稿,为学生创建展示自已的平台。

《张掖教研》2006年第5期上发表,杨海燕老师《农村低年级识字教学析谈》在《张掖教研》2007年第3期发表,杨丽红老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在《张掖教研》2007年第4期上发表。

4、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学校的发展文化。通过创建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构建自己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践行文化,积淀了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品牌和品位,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〇〇八年七月

第二篇: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陈丰浪

【摘要】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语言起着奠基和启蒙的作用。语文学习是各种学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认识过程。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上好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联系才能奏效。对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外的听说读写、交际等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他们去接触和运用语言。【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 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我们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走向课外、走向社会,使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之外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课外和校外的与语文有关的社会实践性、服务性活动,获取由各种信息工具传递的社会信息活动、社会交际等活动。

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体现小学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其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不能把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看成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将其意义局限于加深课内知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也不能将其视为加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应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缺一不可的一部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比起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活泼有趣,具有比上课更强的魅力,是一种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为目标的自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内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小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广的时空,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生活,经常练习说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提高认识事物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课外的语文教学,这对于增长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和语文学习习惯、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们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更广的语文信息,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把认识、体会、方法、技能,以及所激发的兴趣、疑问、思索带进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益。

二、积极创设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环境

为学生们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环境,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这方面的阵地建设,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形成良好的听说环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抓,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号召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要自觉地讲普通话。可以定期评选学习普通话积极分子。

2、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要尽可能用好图书阅览室,鼓励学生借阅书籍,也可发动学生自荐图书,提倡借阅交流。订一份适合本年级段的阅读报刊,有条件的可以人手各一份。为避免课外阅读的不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3、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

实践是写作的源泉,课内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课外的生活是自流的,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事物、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还要为学生们提供写作的发表园地,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精神,在教室里办好墙报、黑板报,并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组织指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而不是让学生盲目活动。尽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指导。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群体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并举,相互配合,还要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在指导活动时,活动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要求,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整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1、精心设计课外听说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从低段到高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以下一些课外听说活动:

练耳练说。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录音,组织影视欣赏,观看影视、话剧等,组织学生听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教育意义的讲演和报告。让学生都陶醉于其中,任影片牵引着他们的泪水和欢笑。观看影片只是影视欣赏的感知阶段, 我们还组织学生写影评或观后感,要求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并在课内进行交流。

每天一句(段)话。从一年级起就利用课后几分钟,让每位学生练说一句话,逐步发展为一段话、一件事,说话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小小故事会。要求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讲清楚,讲得连贯通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举办故事会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型演讲会。让学生们就一件事、一个看法展开讨论、演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调查访问。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工厂、农村、街道、家庭等,进行小型的专题调查采访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听说和提问能力。

说话竞赛。组织传话比赛、听力比赛、看图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交际场合言语练说。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借物、做客、交友、自我介绍等交际场合的言语练说,增强学生交际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以下阅读为主的语文课外活动:

读好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推荐《一千零一夜》、《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精选》、《格林童话》、《世界经典童话.爱心篇》等书籍;同时我也与节日活动联系在一起,为庆祝国庆, 我组织学生阅读《古今爱国故事》、《名人故事》等。书籍是小学生扩展视野, 增长知识的重要渠道。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小学生报刊杂志,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怎样记笔记、做摘抄等阅读方法。

阅读游戏。在游艺活动中可以穿插猜书谜等阅读游戏,谜底可以是课外书中的篇名、人名、事件或语句。

朗诵阅读比赛。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诗歌、文章,举办举办定时定量的朗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诵阅读比赛。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范本,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以说吟诵古诗文无疑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种最佳方式。古诗文也有利于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制作语文小报。学生全员参加, 自由组合, 成立各个小报编辑部, 每周一期, 每期一个主题。从创意策划到版面设计、编辑排版, 全部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无论是手抄还是电脑打印, 都力求文质兼美, 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小报, 不仅让学生有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情景表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语文地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记住那些死地知识,更重要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让学生去进一步对课本地理解、感受。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在语文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景表演。特别是一些小说、童话等课文。如《晏子使楚》等可抓住人物对白、典型细节,以夸张的表演来再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事实证明,学生演一遍,比起读十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表演者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物角色同呼吸的感受,观看者常常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提高为了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这种体验和感悟,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阅读后的理解。

3、组织引导课外写作活动

课外写作活动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创设、组织、评议和总结。可以开展以下一些写作活动:

观察日记。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物,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定期作文。日记、周记要求按时完成,持之以恒。

专题作文。由教师指定专题,学生围绕专题写作。例如《有趣的童年》、《我 4 的老师》等,在此范围内让学生放开写,也可以形成系列短文。

自由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定的题目,进行选材和写作。教师可以放宽成文期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写信活动。在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师生之间,让学生开展写信活动,培养书面语言交际能力。

优秀作文评选。让学生挑选自己满意的作文,参加优秀作文评选。选出优秀作文后,可以在墙报中展出,也可以汇编成册,让学生互相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益非浅。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地推广,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将越发显得重要。因为只有课内外结合,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与语言环境中听、说、读、写,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士文 《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郑家波 《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陈 芳 《浅谈语文课外活动模式》

第三篇:开展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在高级中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事物,我们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如何选择设计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评价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都需要积极开展研究实验。本文尝试对以上内容进行探索。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知识,解决书本问题为目的,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多数学生学习物理是被动的,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在物理新教材中设立“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项目。

在物理教学中尝试以学科渗透为发展方向的“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是指以生活、社会与自然中的问题和现象为研究专题,以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开展类似科学探究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在高级中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事物,我们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如何选择设计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评价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都需要积极开展研究实验。

我们知道,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总目标都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教育总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具体化的实施过程,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物理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应用物理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新型教学模式,对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成为当今中学物理改革的目标。

2.丰富中学物理实验,强化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学习物理。

现代物理教学观指出,教学过程应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方向转变。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物理课题研究活动中联系实际、联系技术和社会,体验近代和现代物理的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就,使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学习物理”。

3.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野外考察、1环境调查和社会访问不仅可以增长学生大量的物理学科内的科学知识和跨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锻炼体魄,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善于合作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研究的理论意义集中表现为比较全面地深层次地建构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容、指导策略和评价学生课题研究模式的个性化操作艺术与技巧,从而丰富和创新现代教学方法的基础理论。

一、高中物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了解学生实际以及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信息,收集可利用的素材,选择课题内容(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物理学史研究、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

(2)深入开展对课题研究课程的理论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得更合理、更科学。

2.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在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1)学生组织的指导策略研究。主要研究群体的学生组合,大小规模,不同能力学生角色安排及变动。注意研究以下几方面策略:①兴趣相近者②特长互补合作③小组规模适中④组织协调有合力⑤允许人员变动。

(2)收集资料,捕捉问题的指导策略研究。研究指导学生掌握获取资料信息的基础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查阅资料、调查法等),研究估计捕捉问题的研究可能性及成果形成的基本评估。注意这方面的指导不能教师包办,可以安排学生开展交流,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自主地开展社会调查,实验制作,查阅文献,收集需要的信息。

(3)分析资料与信息处理的指导策略研究。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后,选定了课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指导的内容是针对选定的课题,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树立相关资料的价值观和掌握判断资料价值的一般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实验论证法)。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要结合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独立思考,协作研究,直至弄清问题。

(4)表达形式与成果反映的指导策略研究。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对课题成果的最佳表现方式进行选择,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或科学报告,如何指导学生制作仪器、设备等。

3.构建课题研究活动的初步评价模式

(1)评价原则:注意以下原则的研究:①.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的原则。②.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③.体现学生个性特点个性化的原则。④.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内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态度、能力、协作精神,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质量等。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学科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学科教学为立足点,要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有利于突出学生发展为本,让所有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科学培养。上述“三个有利于”是检验本课题研究成效的标准。

2.实践性原则。教育是实践过程,教育科研的生命植根于各类教育实践之中。

课题来源于实践,课题的研究过程更要以实践为基础,研究效果要在实践中检验。

3.整合性原则。课题研究目标定位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探索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与传统物理教学的优势互补与整合,重点突出物理课题研究内容形成序列化的研究。

三、物理课题研究内容开发的思路: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了解学生实际以及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信息,收集可利用的素材,选择课题内容(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物理学史研究、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

注意选题的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指选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原则:指选题应具有创造性,即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好的问题,能达到前人没有达到的新水平。科学性原则:指选题必须具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根据,体现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可行性原则:指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

2.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课题或指导学生提出课题。注意选题要适应差异,发展特长;高一要上好指导课,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是探索性物理实验和所学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研究;高二物理课中的课题研究要求要高一些,学生应在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团结协作等方面加强训练,课题内容主要是科学原理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研究;高三进行开放的综合课题研究。

3.深入开展对课题研究课程的理论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得更合理、更科学。

课题研究内容的特点①.课题与探索性实验相衔接。以往的学生实验,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训练性实验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即在学过相应的知识之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例如“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两类实验的前提都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所涉及的知识,因此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识。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很大的作用。探索性实验是为弥补这些不足而设立的。以“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为例。教学大纲并不要求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因此实验的前提是学生不知道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在测出若干组数据后列表,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拟合曲线,用相应的函数表达这条曲线。如果再换其他几个弹簧做这个实验,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函数式中参数的物理意义„„

按照过去对于验证性实验的处理,要先学习这个知识点,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相应曲线的形状,实验后假若有的点不在这条曲线上,要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但是,在这个研究课题中,学生事先并不知道它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只是在看到这些点的分布和走向之后才意识到它也许能用某个二次函数来近似地表示。在这种想法的鼓舞下,有些学生会尝试作出T2和m的关系曲线,在这之后就会明确地得到周期与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实验内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中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但是这个实验所用的方法却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大纲安排这个实验,目的是进行

研究方法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多学一个知识点。“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也是这样的课题。

②.课题与新科学技术相衔接怎样缩小中学物理课程与当代新科技的距离,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有几个研究课题打算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刹车防抱死系统(ABS)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在汽车刹车时自动控制摩擦片与轮盘(轮毂)的压力,使车轮不与地面产生滑动摩擦,这样司机仍然能够控制车的运动方向。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机械能消耗在摩擦片与轮盘的摩擦上。这项技术虽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并不复杂,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做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设计的。“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科普报告:温室效应”、“科普报告:阿尔法磁谱仪与暗物质”等几个课题也都和科技与环境的最新热点有关。

③.课题与社会问题相衔接大纲修订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注意了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联系。例如,臭氧层的保护涉及无氟冰箱的推广,但是无氟冰箱比氟利昂制冷的冰箱成本高,消费者花较多的钱但本人并不直接受益,对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什么宣传策略?许多报导说臭氧层的破坏使得皮肤癌的发病率上升,其实皮肤癌主要是白色人种生的病,黄种人很少有这种病,黑种人更是与它无缘。当今世界上的医学资料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国家,国际传播媒体也基本上由他们控制,事情的严重性会不会被夸大了?也许这里面也有某种形式的种族偏见?研究课题为这类问题的深入讨论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更方便,然而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灾,还可能使人中毒,使用气体燃料是否利大于弊?天然气比焦炉煤气贵,但是燃烧值高,实际使用时哪种燃料更经济?对于不同地区,用电烧饭和用燃气烧饭哪种燃料更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能符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这些都可以在“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中讨论。过去在物理课中只讲物理原理,最多讲一讲技术应用,但是科学原理的应用及其评价一定涉及社会问题,二者密不可分,我们的学校育应该为学生做这方面的准备。

④.课题与其他学科相衔接氟利昂不是一种单纯的化学物质,其中有的成份能够破坏臭氧层,有的不能。无氟冰箱中制冷剂的化学成份是什么?它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冷的机理是什么?学生们在“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中可以进行讨论。“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要求研究柴灶、煤球炉、蜂窝煤炉、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电炉、电磁灶、微波炉的燃烧原理(加热原理)和效率,比较燃料的燃烧值。“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要用化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测量基本物理常量。

总之,开展课题研究能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主导作用,可使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为充分的准备,教学效果更好,开展课题研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四篇: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索和思考——课题实验总结

“做中学,学中做”是知行统一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除了每天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外,若能有课堂教学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况,把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重要的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的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设了重要的活动环境。近几年来,我们以课外实践活动研究为平台,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对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再认识与再理解: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一致,但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使这种活动与之相比表现出更加自主、灵活、丰富、开放。

从活动内容和空间看,学科课有较稳定的教学内容,教材有严密的、科学的编排体系,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受教材、课时的限制,可多可少,可以是按照课本上安排的活动内容开展活动实践,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可以选择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素材做学习、调查研究性的内容,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开拓视野,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其他学生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数学课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活动一般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社区、科技馆、大自然中进行。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组织学生前去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活动目标和形式看,数学课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其具体教学目标统一且稳定,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标。目前,小学最常见的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数是举办数学兴趣班,比如:速算比赛、奥数竞赛等,但这种形式的活动,覆盖面太小,数学成绩不拔尖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要使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就要有不同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也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是符合自己学习水平的、比较有信心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不管是学习有困难的还是学有余力的,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课外实践活动呈现的方式可谓丰富多彩,如:数学小游戏、数学故事会、数学玩具小制作、数学小发明、出数学知识小报、简单调查与统计等等。中、高年级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参观、走访一些工厂、科技宫,收集相关数据,搞一些调查、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数学实践活动不对学生个体作统一的要求,一般不要求人人都懂,个个都会,只要求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因而,数学实践活动的考核评定不像数学课那样严密和定量化,主要是让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从活动地位和状态来看,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自由选择,自愿参加,或集体活动,或几个一组,或独立完成。活动中,学生没有课堂上的紧张,没有考试的心理压力,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乐于探索、愿意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发挥学生

主体性这一思想,包含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指导地位,忌放任自流。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它们内容相辅相成,数学课就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基础和一定的内容来源;反过来,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又会受到数学课内容和教学进程的制约。

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与数学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课题实验开展的主要过程与措施: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体现在课内,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延伸在课外,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一)本课题实验的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二)课题具体运用的实验方法

1、实验法

应用实验法来研究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数量来反映。

2、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及方法。

3、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本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三)课题实验中的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阶段:课题的初探与摸索

(1)教研活动小组,定期组织小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及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开展教研小组的活动,开展教学研讨,传递信息,收集个案。

(2)组织实验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科研能力。

(3)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结构教材内容,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方案,认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重视活动后的反思,形成文字材料。

(4)及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认识,促进教师把握教材内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法,注意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提高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2)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观摩研究,并对活动进行评点、研讨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组织教学活动方案评比,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实践活动的方案集。

(4)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对实验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予以指导,形成实验中指导性意见。

(5)在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初步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6)组织优秀论文的评比活动,帮助教师疏理、提炼、总结出教学经验,形成优秀论文集。

(7)组织课题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完成实验阶段的总结报告

三、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我们不断更新了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回顾这个课题整个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做中学,学中做”。

“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给予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是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真实问题背景”主要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实际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善于寻找生活素材,能让数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成数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地从事各种学习探索活动。例如《千克的认识》,我们老师亲自组织带学生走进超市、菜市场,开展调查,提前熟悉了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体验到千克的含义和用途,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教师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现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引导孩子如何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例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课后,我们开展《美丽的校园—…我是小小设计师》一节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科学规划,拿出方案,向学校提建议。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乱花零花钱”的现象,设计“手中的零花钱”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在教学了”利息”后,组织学生去银行调查,不但明确了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关系,还知道了存期长短有不同的利率,懂得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存储时间,从而也从中受到了金融知识的教育: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后,开展了对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统计调查:对小学生课外活动种类和时间的统计调查;统计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情况;我市月平均气温的情况及空气质量统计报告。统计调查自己家里的彩电、收入等等活动情况,并绘制成统计图表,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课外活动大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如:自己收集数学信息,出知识小报;动手

制作数学玩具;调查、统计一些事和物:搞一些小发明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就是喜爱动手,在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之后,开展拼“七巧板”的课外活动,必将大受欢迎。可以几个一组,也可以人手一份,让孩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拼出不同的图形,再开一个作品展览,孩子们会受益非浅。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学会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开展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平面图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

由于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大力开展,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他们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主动参与,深入探索。其中一个数学活动小组撰写的《我市废旧电池的调查报告》被省里推荐到国家级交流,获国家级优秀集体奖,学生的10多件小制作、小发明获得省、市级一等奖。上百件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作品在各级交流与展出。

2、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提高。

为深入有效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定期举办教育科研知识讲座,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学习探索,能自觉地探索数学活动的方法途径,在课题研究中增长了才干,取得了成果。现在自觉积极地参加科研已成为教师们自身的需要,1名数学教师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成为市级数学学科教学能手,2名数学教师在市区及教学大奖赛中均获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辅导员称号,10多篇教育教学、教案设计在有关省市区市级获奖或发表,10人在省市区多次开展了教学研讨与交流。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了引领与示范作用,我校相应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语文学科开展儿童文学社DVD课题研究,美术的儿童版画实践研究,音乐的小学合唱实践研究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精彩分呈,构建出校园文化的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营造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

四、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教材中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实践活动开展得好,将强化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但由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滞后及一些现代教学技能、素质的欠缺,影响了活动效果。如从有的活动形式看,单调、老套的形式无异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在教师“规矩、听话、安静”的要求下,学生的活动兴趣被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从活动内容看,内容单一,仅局限于教材上每册两次的现成的实践活动内容,学生在如此少得可怜又不能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的收益也是很有限的。如何丰富和开发;利用各类实践活动资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另外我们还没有规划好与学生身心发展与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时出现随心所欲地决定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导致活动过难或过易、活动交叉重复等状况,影响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真正发挥。从活动形式看,我们有时组织和指导乏力,学生只是兴致勃勃、热热闹闹地进行“拼搭”、“买卖东西”等游戏或手工操作,而忽视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我们能放却不能收,整个活动过程有时如同一盘散沙,在学生盲目的“主动”中,学生只“玩”未“学”,活动目标难以落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有人说教育行为是精神形态的创造性劳动,具有无限的多样性。确实,数学实践活动就是一项需要教师的创造意识、开发精神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育行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素材蕴含于学生的生活中,蕴含于课本中,蕴含于灵动的社会生活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触角来开发、挖掘、重组、设计……将活动设计在课本和生活的结合点上,将活动设计在学生兴趣与思维的兴奋区内,让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活动激活学生的潜能。只有教师成为一名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者,把学生带入丰富多样的世界中去,数学实践活动才会有不竭的源泉。丰富、变化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鲜活教材。教师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作业———考试———升学”的传统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尽力开发、创设贴近儿童生活世界的学习情景,使儿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讲都是新的。因此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理解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尝试之后还认识到,与实际情境密切相联的方式,不只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是需要的,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来组织学生学习。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第五篇:《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1、基于改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低效的需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由于多种原因,我们身边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是不争的事实。这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从哪里来?很大程度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已经称为遏制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由于生源少、基础差、底子薄,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更是突出,教师感到推不动,学生感到赶不上,表现为: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进度缓慢,过程乏味。学生机械被动地识记,创新意识差和参与实践、亲自动手、口头表达等诸多能力低。优等生是凤毛麟角,与城市一般学生相差甚远;后进生人数多,基础差,少数甚至几近弱智、低能,连简单的运算、常见的拼音、一般字的书写都不会,叫家长心烦,叫老师头痛。

2、基于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云水中心校拥有一批骨干教师,有些教师参加过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教育教研有底蕴。随着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的推行,如何使更广大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3、基于推动学校大发展的需要

我中心校即将处于邵阳市新城开发建设的热区,面临市行政中心搬迁和邵阳大道沿线开发的大好机会,在三到五年内将迎来充足的生源,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实力,以更好的形象、更高的质量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国外研究情况

虽然从夸美纽斯开始,赫尔巴特学派、杜威等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但是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真正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如杜威,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倡导结构主义教学;巴班斯基提倡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提倡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赫斯特(Hisrst)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研究情况:

在国内,学术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大规模研究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对有效教学的涵义与价值、有效教学的要素、有效的教师行为、有效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

崔允漷教授在其《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一观点比较广泛地被引用;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关于有效教学的策略,刘良华教授在其著作《有效教学论》中,从有效教学的过程提出三方面的策略: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激励。辽宁师大学者吕宪军等提出课堂有效教学的几项基本策略:重过程的教学策略、形成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创设练习情境的教学策略、提供真实学习情境的教学策略、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省比较有影响的是湖南师大姚利民教授承担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教师投身教学和有效教学研究》,编著《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在对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述评的基础上,论述有效教学的理论,阐述有效教学的发展,分析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有效教学的策略。

这些经验为当前我国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刺激了一大批著名的有效教学改革流派和模式的产生,形成了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潮。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测评”教学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山东泰安市省庄二中的课堂——“精彩主讲”等,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的追求:以学生的学为着眼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寻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纵向流程、横向要素和课程内容逻辑结构的有机结合;力图使学习规律变成课堂上可操作的程序,寻找到符合自己学派教学主张的教学模式;重视目标导向与及时反馈矫正;强化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等。

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也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更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现有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实践模式,更是没有适合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有效探索与经验总结。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农村小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来探究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从而促进农村教师转变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5、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价值:

1、关注后进生发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突出优生帮带互动功效,突破性解决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学校生源差、底子薄、质量低的现状。

2、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新途径,关注学生发展,挖掘学生潜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个性,提升课堂内在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动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强化质量意识和以生为本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课题界定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做不到,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

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立足农村小学实际,抓住“有效课堂教学”主题,突出“以学定教”指导思想,围绕“促进学生和谐互动性的发展”最终目标,改进与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适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完善预设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六自六互”教学法(六个步骤:自测互阅-自习互研-自探互解-自呈互评-自理互促-自检互批),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动生成知识与能力的技能,促进学生多样性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有效课堂教学的文献研究与理论搜索,寻求“六自六互”教学法的理论支撑,借鉴有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完善“六自六互”教学法。

2、小学生课堂教学效能的现状研究,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对比法等,从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层面进行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夯实“六自六互”教学法的现实基础。

3、“六自六互”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与探索。包括实施步骤、实施策略、评价机制等研究,重点突出“小组探究”与“帮带”两个环节,对实践中的操作形式、方法、激励机制、信息反馈、教师调控等诸多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4、结合实际编写《导学宝典》(暂定名),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检测与自我学习。

四、研究策略、方法及原则

(一)研究策略:

1、倡导“轻松自学,携手同进”的理念,从“自学”和“互学”两个维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相互帮带的共振效益。

2、结合农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六自六互”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3、将小组探究学习和开放式课堂延伸到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小学,对拓展农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无疑是一大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关注后进生这一块,突出帮带效能,推动整体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情报资料,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1、文献分析法。学习理论,收集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发展点。

2、调查研究法。结合我中心校实际、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调查,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3、个案研究法。从小学各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4、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实践——探索——检验——完善——再实践,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探索出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

5、抽样调查法: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三)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应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1.2—2011.7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

2、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基础性调查,了解研究的可行性,确立研究方向;

3、收集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分析研究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

4、咨询专家导师,集体研究论证,完善理论框架,制订课题研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11.8—2011.91、2、3、进行“六自六互”教学法具体操作形式、方法、激励机制、信息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9——2013.121、在高年级进行“六自六互”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2、对学生、家长、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访问,调查实践后的效能3、4、探索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方案的要素、方式、手段、项目和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4.1——2014.61、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论文汇编》。

3、全面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导学宝典》、优秀论文集、典型教学案例集、制作课堂教学片段录像等。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指导。本课题成立了领导小组,中心校教学副校长姚亮明同志亲自主持,各学校教导主任全部参加,并有全乡60多名教师中挑选的5名优秀教师参加。中心校校长彭建国同志也亲自参与指导,并从加强教师专业化和提升学校实力的高度给予了高度重视,承诺每年的研究经费不少于10000元。同时,课题组特聘请市教育局教科所课题负责人赵健军主任进行追踪指导,此前他多次亲临学校进行课题讲座与现场指导。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对课题给予了特别关照,时刻关心课题的成长。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重视课题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定较完备的常规管理制度,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起积极的作用,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

(三)收集资料,文献建设。进行扎实的文献资料的建设,使研究的展开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

(四)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分别派出班主任及课题组老师到外地考察、参观、听讲座,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五)学校保证必要的经费到位。学校通过教育局、中心校下拨及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保证课题开展必要的经费:人员的培训、资料的印制、活动的开展等,为课题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

云水中心校《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研究小组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下载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 2009-10-12 15:43:00 | By: 刘艳侠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不仅具有工具性......

    五爱工程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总结

    《五爱工程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总结 绿园区正阳小学吕冬 一、课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近年来,我校坚持德育为首,把育人工......

    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探索五篇

    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姓名:吴秋香工作单位:龙游罗家小学职称:小学高级通讯地址:浙江省龙游县罗家中心幼园电话0570-7084035手机 ***Emailqznjt76844......

    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限制、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小学音体美发展存在薄弱环节。针对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农村教......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夏金小学德育创新成果总结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位于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现有285名学生,在编教师教师29人,学生均来自本学区的农村。......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在强化学生的个体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