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23: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应用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应用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影响》。

第一篇:信息化应用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影响

信息化应用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影响

现今世界,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对工作的影响,为此,班主任素质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一年来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实践,感触颇多。深刻体会到信息化应用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一年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信息化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使社会文化活动日益显现出多样化、快捷化、开放性等特点,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丰富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从过去单一的面对面的形式发展为现在可以是通过电话及网上在线等多种方式进行心理辅导,避免了以往面对面的尴尬及思想顾虑,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世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的最新定义,不会电脑的人属于“功能性文盲”。因此,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一个精通电脑、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班主任,会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而且了解教研相长的真谛。作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班主任,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善于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把理论有机地转化为创新实践。班主任要养成独立思考,求新创优的学习态度,结合网上、报刊杂志、电视等众多媒体介绍的先进班主任的工作心得,找出班主任工作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形态,写成教研论文乃至学术著作。同时,作为学校,也要积极引导班主任“科研先导”,“科研兴教”的意识,创造更多的科研途径,如:出版班主任德育论文专辑,设立中学生心理辅导实验课题,开通“轻解你心结”电话心理辅导热线,建立“德育在线”网站等等,从而全面提升班主任的教育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化时代呼唤着高素质的班主任,班主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应用素质,才能不辜负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周 英

第二篇:信息化对中学生德育影响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化设备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当前,信息化设备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但良莠不齐的信息化设备文化必然给中学生的德育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是缺乏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信息化设备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一、信息化设备对中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中学生道德素养

2.有利于满足中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设备对中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

1.信息垃圾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2信息垃圾不利于中学生“三观”的形成3.信息垃圾不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4.信息化设备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总结:

信息化设备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无论它给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都应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它,正确地利用其优势为德育工作服务。面对信息化设备给中学生道德形成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为广大中学生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大力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中学生正确对待信息化设备,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浅议信息化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浅议信息化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纳税人运用信息化进行企业管理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给税务稽查部门开展稽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不仅大中型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许多小型企业也使用了财务会计软件,传统的检查纸质账目的手工查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加之基层税务部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滞后性,基展税务稽查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改变现有的税务稽查思路和方法,尽快提升税务稽查的水平,有效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成为税务稽查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财务软件种类繁多,电算化程度高低不同,税务稽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目前市场上的财务软件有很多种,还有一些行业或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发的专用软件,这些软件在功能上、操作上、数据结构上都不径相同,税务稽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会计电算化对稽查取证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税务稽查线索逐渐消失。在手工会计下,稽查线索资料都以书面形式反映,稽查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可见的线索检查证、账、表之间所反映的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数据如有改动或添加都留有痕迹,通常很容易察觉。会计电算化下的电子文件则不同,其录存的数据内容有可能被改动,而且改动后不易留下痕迹。因此,如何证实这些数据的原始性及真实性,就成为税务稽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对稽查人员业务素质的一种挑战。

3、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下,对税务稽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做好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税务检查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大幅提高。稽查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还应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方法和操作。

4、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自动处理的影响。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各种数据一旦录入计算机,就可直接进行加工处理、自动汇总生成各种账册及报表,无需人工干预。会计工作从手工的以算帐、记帐为主转移到凭证的录人和审核为主,从而促使税务稽查人员的工作重点也随之改变,即应放在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审核上。另一方面,如果软件程序中存作假程序,会计信息就会失真,相应增加了税务稽查失误的风险。

二、当前税务稽查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稽查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就目前基展税务稽查人员,既懂财会知识又懂税收知识,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特别欠缺,很大一部分人不能适应当前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现在有的稽查人员到企业进行税务检查,看不懂企业的账务,不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只能查一些所谓“白条”;有的只能凭经验查一些简单的税种,不敢去涉及其他较复杂的税种;有的虽然能看懂企业账务,却不懂计算机操作业务,对那些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核算和处理的企业,无从下手。

2、现行电算化条件下,税务稽查过多关注财务信息,实质上仍是传统手工条件下稽查方式的生搬硬套,稽查往往“就账论账”,未能有效利用企业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的价值,也无法在稽查思想和稽查手段上适应新变化和新情况。而基于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的稽查始于起步阶段,在账外账、二套帐的情况下,很难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3、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稽查人员往往把会计核算软件当做提取财务数据的工具。企业财务软件系统为稽查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营信息,这些经营信息配合企业财务状况,往往能从中挖掘企业更多隐秘行为。而税务稽查人员由于不懂或不熟悉计算机技术,往往不能充分运用企业财务软件系统的数据为稽查所用。

三、信息化时代强化税务稽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稽查人员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训。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加强,税务稽查人员如果只具备原有的手工系统检查的知识,则无法胜任新形势下的税务稽查工作,必须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稽查一线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广大稽查人员能掌握数据库、会计软件等业务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调用被查单位的财务软件系统开展税务稽查工作。

2.规范和完善会计软件方面的法规制度。目前,企业财务软件种类繁多,也有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定制的财务软件。各种软件功能纷繁复杂,操作界面和数据库类别格式多种多样,账目、科目设置不

规范,给日常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便于利用计算机开展税务稽查,很有必要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对于企业自行开发应用的财务软件,应重点审查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留有非法的可供篡改数据的路径,防止企业擅自修改或删除历史数据。

3、积极开发应用电子查账软件。为积极面对现代化企业电子财务软件不断升级改造给税务稽查带来的挑战,要从强化查帐培训入手,根据会计电算化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加大力度开发利用电子查账软件。杜绝纳税人设置两套内向账、多套账及收入不入账等情形,找出纳税人的涉税疑点,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信息化水来,实现信息管理的有效运用。

4、整合信息资源,达到信息共享。对现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解读出这些信息中所隐藏着的信号,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加强与国税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达到国地税稽查信息的互用,加强与征收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征收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的良性互动。

5.加强稽查部门与信息中心的联合与协作。目前,稽查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还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依靠稽查自身力量往往难以准确完整的获取所需数据。这就需要信息中心利用技术优势与稽查部门紧密配合,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利用资源,集中力量打击企业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

总之,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税务稽查工作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税务稽查部门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从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大对税务稽查专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以便充分发挥税务稽查打击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职能作用,规范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

第四篇:浅谈信息化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影响

浅谈信息化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

福建省顺昌第一中学 李伟波

摘 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创建,主要从捋顺组织管理机制;从物质配套和管理制度上,创设适宜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拓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多渠道多方式多形式的为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服务;促进家校以及社区的联动,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共建,把心理健康服务做到社会上,做到人民的心中。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建

正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在一线中学从教多年的心理健康教师,深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之不易,领导不重视、没有课程、没有教材、师生的理解等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思考与总结,笔者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创建上有些经验和设想,于是付诸笔端跟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一、创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1.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由学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报请校务会通过,通过后由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和考核。

2.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结,并作单章阐述。

3.在学校预算中编列,心理健康工作预算,对心理健康活动、培训、课题研究、硬件添置等方面设置专款吗,并实行专款专用。每年的资金额度可按学校经济情况适度增减,但在基本保证资金上,支出比例应不低于上一的比例。

(二)抓住队伍的“三级”建设。

1.领导制度: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或者分管副校长领导,德育处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要成员的领导体制。

2.骨干建设: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龙头,全体班主任为骨干。

3.全员参与,全体教师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参加学校心理健康知识他通识培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心理,学会进行学生工作的心理学方式方法。

(三)培训工作

1.领导小组的培训:提倡终身学习理念,自身加强理论学习;同时抓住机遇,争取机会,选派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省市专门培训,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也可以参加其他机构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2.骨干教师的培训:制定计划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的培训,每个季度最少组织1次由外聘专家或本校心理专职教师主讲的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也可建立工作坊,不定期的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个案进行经验分享或问题研讨和解决。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3.全员培训:全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心理健康通识培训;由心理专职教师组织,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针对学生工作和个人成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

4.对积极骨干成员:定期进行案例分享与督导;组织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研修,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工作,这也是教师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有效途径。

二、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一)心理辅导室建设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1.硬件建设:

(1)有符合心理咨询要求的辅导室,选址宜取僻静处,周围环境优雅。

(2)室内布置上有心理特征,让来访者感受到温馨放松和谐,设备摆放得宜。

(3)最少两间以上,一间做辅导,一间做接待;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休闲室、发泄室、沙盘室、测验室、团体辅导室、图书室等附属设施。

(4)基本设备,带宽带的电脑、电话、档案柜、办公桌、咨询专用桌椅、绿色植物等。(5)专用咨询信箱。

(6)专业测试软件(有条件的可以购置)。2.软件建设:

(1)制度上墙:辅导室守则、咨询师职责、来访者须知。(2)建立台账制度,做到“雁过留声,人过留影”:来访纪录、电话咨询纪录、及各种功能室使用纪录(如书籍借阅纪录、测试纪录、设备使用纪录等)。

(3)辅导纪录的规范管理:登记表、辅导纪录、归档(辅导纪录,其他辅助材料);借助电子表格,对档案进行编码和归档,以便于查找和检索。

(4)完善的转介制度与心理危机应急预案。

(二)校园文化渗透

1.校园的标语:楼面、楼梯、走廊、教室外;花园、操场、食堂、宿舍楼等等公共场所,都可以采用富有心理意蕴的标语标牌——在符合环境的同时,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阶段,同时能激励人生、激发人性、塑造品格、催人向上。例如:

在教学楼 播种生活,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规范行为,塑造灵魂。每位学生的潜能远远超过已经实现的一切。

在办公楼 教师最佳的教育方法是做出榜样。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蔡元培

在学科组:语文组,生活就是语文;诗书养性,文章育人。数学组,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一丝不苟,论是非曲直,孜孜不倦,画大小方圆。政治、地理、历史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尽百家之美,成一人之奇;知书以达理,读史以明智;

在阅览室:书籍——进步的阶梯,知识——力量的源泉;明兴替规律,察今是昨非。

在部室:物理实验室,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科学是指挥官,实践是战士。化学实验室,任何人都得承认实验是科学之父。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在餐厅: 让微笑来点缀生活;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按时就餐,吃饱就好。在宿舍:礼貌是文明共处的金钥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草坪: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小草有生命,请君足留情。

2.校园建筑、雕塑等,都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做到大音希声润物无声。

3.管理制度,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性化,同时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如:校服的选取,因为学生是穿着的主体,因此应该给他们充分的参与权、选择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服设计比赛,学校评选出优秀作品;根据学生的设计,或者修正学生的设计,让厂家制作出样板,再组织部分学生试穿,然后可以通过校园网投票选定。

三、创建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

主要包括全体学生、全体教师、部分家长,重点是其中有需要进行健康辅导的师生和家长。

(二)开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1.系列辅导(进入课表)。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课明确的安排进课程表,进行循序渐进的系列教育。这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2.探索其他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同时也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3.专题辅导。如果心理健康课没有进入课表,有需要心理团体辅导的班级,可以选择班会课或其他地方课程时间。

4.个体辅导。可以尝试建立制度,个体心理辅导优于普通课程,学生在有需要心理辅导的时候,通过班主任联系,可以选择在日常课程中抽出时间,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5.专题讲座。针对学生讲座,按年段进行,适应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发展问题;针对教师的讲座,在教师大会上设立专项时间,不定期的进行;针对家长讲座,在家长会上进行。

6.每个学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月或心理健康周活动:活动可以选取或涵盖以下分项,(1)团体素质拓展(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心理训练、专题讲座、心理电影播放等;(2)可以举办心理成长征文、摄影、手抄报等竞赛;(3)家校合作,进行亲子互动活动。

7.在校园网上,建立心理板块,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导,也可促进师生互动。

8.在校报开辟版面,或编辑心理专刊载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文章的选取,可以是他山之石——转载专业文章,也可是教师创作,也可是学生经验介绍、人生体悟、甚至可以倾诉成长的烦恼。

(三)教材来源

在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硬性纳入学校课程的情境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可谓是百花齐放,既有专家组织编订的教材,也有各地方学校自己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甚至有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创生的教材。

1.官方教材: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专用教材。

2.校本教材:根据当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规律,由学校专兼职教师进行编写校本教材,最好组织县区力量进行审定,保证基本方向和内容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以作为官方教材的补充。事实上,目前很多学校没有采购统一教材,而是依靠上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个人经验编写实践教材进行上课。

四、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联动机制

家庭、学校、社会(社区)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外在环境,只有环境传导的信息一致,学生才能更好的在正确的方向上成长和进步。

1.设立学校开放日,每个学期一次。促进家校互动,协调推进学生心理成长。

2.家长委员会,组织编写报刊,书写家长、教师、孩子的经验、故事、心得和体会,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创建一个家校、师生、亲子互动和共享的平台。

3.社区联动,实现学校和社区资源共享,社区可以在场所、经费等方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学校可以在师资资讯上为社区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辅导提供支持和服务。可以预见,只要理清合作机制,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机遇。

心理健康教育触及人的灵魂,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触及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无论怎么重视也不过分。无论是国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员,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教育环境建设、教育途径开拓、以及家校社区的联动上,多下功夫,多做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祖国的未来奠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第五篇: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txt生活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它把所有激情的水都漏光了。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20年前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2001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在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行电子政务、发展软件产业、保障信息安全、发展电子商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战略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信息立法、标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对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不断加深对推进信息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编发《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比较系统地总结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信息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任务,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我相信,《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的编辑发行,必将对促进我国信息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为序。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2005年是我国胜利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全面规划“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国信息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

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协调推进,面向未来、谋划发展,顺利完成了信息化“十五”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确立了今后十五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200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在持续推进的基础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显现新的成效;电子政务扎实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信息产业对信息化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信息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环境不断完善,信息化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新的起点。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有待继续深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化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需要继续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概要回顾了我国“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状况,集中反映了2005年信息化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对2006年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十五”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对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动信息化工作。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全国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成效显著,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更加明确。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1年8月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组以来,先后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国家信息化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未来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启动了“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逐步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机构,研究制定了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市场机制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各方面对信息化的认识更加一致。

专栏

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把我国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明显。农业信息化稳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国家有关农业的行业管理部门都积极利用各自优势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初步形成,逐步普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机械、电力、石化、汽车等传统工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机床行业在数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与调度自动化水平总体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取得成效,有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传统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网上订购、网络支付、物流配送、认证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大型企业开始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稳步发展;社会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惠及百姓生活,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防御控制体系等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取得明显进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各级地方政府网站功能日益完善,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窗口。海关、税务、审计、财务、公共安全、社会劳动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在增强政府行政监管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资源的战略地位得到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河北、黑龙江等地编制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取得成效,国土资源以及全国人口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取得新的进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员信息资源库、中国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的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档案等领

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不断推进。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内容比重稳步上升。信息资源产业逐步发展,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信息产业经受住了加入WTO的严峻考验,抓住全球信息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机遇,持续以两倍于GDP的速度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信息产业的支柱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十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7.3%,五年内产业规模扩大了2.3倍;通信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7.6%和13.4%。五年累计吸收外资1000亿美元。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产业化和网络技术试验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走出去”战略成效明显,部分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电信行业加大改革力度,电信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形成。电信资费市场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广大消费者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基础设施。2000~2005年,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由2.3亿增加到7.4亿,平均每年新增1亿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由12部/百人提高到2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7部/百人提高到30部/百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93.7%提高到95.29%,有线电视入户率由24.3%提高到33%。“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工程提前完成“十五”目标。互联网上网人数从2000年的2250万上升到2005年的11 100万,上网计算机数从2000年的892万台上升到2005年的4950万台,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2000年的2799M增加到2005年的136 106M。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从试点开始转入准备实施阶段。启动了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基本形成,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部分重要信息系统开展了灾备中心建设,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对网络欺诈、网络赌博和色情等网络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电信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法进程加快,“信息安全条例”加紧研究。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已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软件、通信、制造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取得成效。信息化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多渠道培养各类信息化人才的格局初步形成,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总体上看,经过“十五”期间的工作,我国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开始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我国信息化建设将继续保持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二、经济领域信息化

2005年,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推广应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日益成为破解“三农”问题、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一)农业信息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信息工作为“三农”服务的总体要求,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继续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农村基层延伸,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化应用水平取得长足进展。目前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农村信息员发展到18万人,初步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初具规模,初步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全国有3000多个网站与此建立了链接,日均访问量近200万次。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左右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41%的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2002年投入运行的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已成为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平台,目前注册的组织、企业和个人用户已达9万家,覆盖了全国93%的县。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联播系统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采集指标体系,推行统一的数据标准,采用公用模块的方式,实现了一站式发布、全系统共享,全面提升了农业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水平。

1为了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教育部组织了“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首批成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8所农林高校。截至2005年12月底,该联盟开通了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网站,设立基层站点100余个。建立了专家数据库、科技成果分类数据库、科技产业化案例库、农业信息库、多媒体课件库等综合科技条件平台。组织国内外研讨会3次、现场推广会20余次。培训农民、农村干部和党员50多万人,专题讲座150余个。2

为推动统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金农”工程各项准备工作抓紧推进,项目建议书已经批复。工程一期建设目标是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农业监测、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农业决策、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并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三大信息应用系统;整合国际国内两类农业信息资源,调整布设信息采集监测点,建设国家和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完善共享机制,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完善各级农业信息中心,新建部分乡镇信息站,建设一条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生动的典型实例。各地农村信息服务机构以市县、乡镇农村技术研究、教育、推广部门为基础,与当地农村社会管理、文化、卫生、气象、林业、水利、新闻宣传等部门有机协作,对农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农村信息服务新格局。综合利用电视、电话、电脑三种信息载体向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三电合一”试点工作稳步推进,56个试点单位基本建成农业综

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地方个性化数据库,基本开通电话语音系统并对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四川成都采取“信息服务站和专业协会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渠道,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海南省已设立服务站点200多个,覆盖全省18个市县120个乡镇,省、市、县都设立了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开通了视频系统,初步形成了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宁夏固原市通过建设政务网、教育网、商务网数网合一的综合网络平台,构建起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网络雏形,整合了农民经纪人,养殖、种植、加工大户,农村中小学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同时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农民学习科普知识、农业科技的多种需要,“一站多用”效果显著。福建省的“969155”通过电话咨询实现了信息网络的延伸,为农民提供政府政策、科技、市场信息“一站式”服务。上海市9家农业科技部门联手组建“农科热线”,100多位农业高级专家为农民提供电话咨询、网上直播、电台讲座、语言自动应答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广东省高要市实现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互联,开通了“农业科技信息点播频道”,农民足不出户,依靠电话点播,就能有声有色地获取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劳动用工信息和所需要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大部分农户每晚必看的频道。同时,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建立“农业信息短信平台”,及时提供水稻、柑橘病虫害等灾情信息和防治技术,直接避免了较大的农业损失,开通半年内用户达到5.7万户。安徽省宣城市信息服务站兼做政府代办服务,解决了政府服务到乡、到村、入户问题。北京市启动的“信息助农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将宽带通到遍布村镇的每个信息化站点,再通过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利用无线通信网连接到每一个农户,在应用服务上推出了富农信息配送服务、助农远程教育服务、便农电子支付服务、乐农数字文化服务等四大应用系统。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推向深入。2005年1月,中央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扩大到江苏、浙江、山西、河南、四川、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2个省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05年7月底,各试点省(区)已建成乡镇和行政村站点共计137 384个。其中,山东省乡镇和行政村建站比例均达到了100%,湖南省分别达到89.7%和65.6%,贵州省分别达到45.5%和72.1%。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新扩大试点省(区)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稳步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贵州省制作了一批关于先进性教育的课件,编辑发布各种图文信息共5372条,采集了350小时的视频课件资源,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增加了274个节目;黑龙江省已统计可用教学资源11类,352个课件,计368小时,7月份向全国远程办申报教学资源课件9类249个,计200.9小时。骨干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截至2005年7月底,全国试点地区共选配各级试点工作骨干人员182 687名,其中已参加过相关业务培训的有148 679名,平均培训面为81.3%。3 回答者: lipenganquan | 四级 | 2009-2-26 10:59

下载信息化应用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应用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促进了师生改变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浅析班主任对高中生的影响

    论文题目: 【班 级】高一(1)班 【组 长】 杨文昊 【课题组成员】许瑾嬿、陈烨、秦莹、庄静、朱漪琳、李唯 【指导老师】宋欢 【文章摘要】(对这篇论文总的概括)关于对“浅析班主......

    信息技术应用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摘要:近年来信息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电子政务的技术平台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其应用状况水平直接影响着......

    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工作心得(精选5篇)

    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学校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教育者与管理者,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直接责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不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超越性的......

    梦想课堂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班主任工作艺术

    梦想课堂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没有梦想课堂之前,作为班主任最为头疼的问题是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做事自私小气,孩子们经常闹矛盾,没有阅读的习惯。自从学校开设了梦想课堂之后,学生的......

    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信息化的的影响 所谓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社会信......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范文合集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09-2班 塔小荣 0868100146 摘要: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

    试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试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姓名:袁向铎 107中队1064区队 四队 学号:1010107056 2011年6月16日 试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作者:袁向铎 摘 要:信息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