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联动模式下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探究

时间:2019-05-12 23:5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馆校联动模式下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馆校联动模式下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探究》。

第一篇:馆校联动模式下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探究

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馆校联动模式下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探究 ——以新乡市牧野区图书馆为例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馆校联动的定义、未成年人阅读方式在馆校联动模式下的转变,并以新乡市牧野区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区级图书馆依托学校,在馆校联动模式下开展的阅读推广实践等。关键词:馆校联动;在校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258.6

引言

未成年人正处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黄金时期,而书籍则能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育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作为公共社会资源的图书馆,如何有效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学校良好的教育资源,搭建馆校联动的阅读推广平台,加强对在校未成年人的阅读指导,将大量的未成年人甚至他们的家长,吸引到图书馆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探究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一个方向。未成年人阅读的现状

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

在阅读材料的来源上,95%的家庭选择自己购书,5%的家庭选择从公共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少儿藏书量方面,51%的家庭有60本以上的藏书,44%的家庭有20-40本藏书,仅有5%的家庭有5本以下藏书。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其中,8周岁以下儿童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76本,9—13周岁儿童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57本,14—17周岁青少年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9.11本。8周岁以下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长平均每天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为24.15分钟。

[1]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15年底,我国独立建制的公共少儿图书馆有113家;全国各义务教育均衡范围内的中小学已配备了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对校园内图书室的藏书还有了一定的数量规定,大多数中小学校已具备了在校园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条件。馆校联动的定义

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优势明显,但大多都仅提供阅读服务,在阅读指导上相对薄弱,满足不了青少年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无法将青少年有效地吸引到图书馆中来。

馆校联动就是有效结合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图书推广平台、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约束和充分的教育资源,构建图书馆和学校之间的联动模式,共同指导在校未成年人开展阅读,弥补图书馆和学校之间的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的一种阅读推广方式。[2]3 馆校联动的意义

将图书馆的文化优势与学校的教育优势相整合,联动开展在校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馆校联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为在校未成年人提供优质、丰富的阅读资源,拓展他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消解阅读的功利化和片面化,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2 有利于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馆校联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为在校未成年人提供了在愉悦的氛围中相互交流读书感悟的机会,增进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情感渴望,为其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3.3 有利于全民阅读理念的传播

馆校联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能够有效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吸引在校未成年人和家长一起走进公共图书馆,提升民众阅读兴趣和效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阅读风气,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阅读并参与阅读。馆校联动模式下的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

4.1 转变馆校联动的阅读指导观

一直以来学校和图书馆在指导未成年人阅读上都偏重识字阅读、对段落大意进行归纳等,这些格式化的阅读方式虽然帮助未成年人对基本的阅读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同时也打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馆校联动模式下的阅读指导首先要转变阅读指导观,不能仅仅从成年人角度或教学角度设立阅读标准,而要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体悟阅读的机会,逐渐感受阅读乐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此,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立阅读推广专员制度,对在校未成年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给予指导;建立阅读积分制度,以激励为手段,促进未成年人养成多读书、多思考、勤评论的阅读习惯;建立亲子共读服务模式,开展多阶段阅读推广和重点阶段阅读突破,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的同时,吸引家长共同阅读,浓厚家庭阅读氛围,促进全民阅读社会建设。

[4][3]4.2 创新馆校联动的阅读指导途径

在馆校联动模式下,可以有效利用图书馆和学校各自的优势,根据在校未成年人的兴趣特点,创新阅读推广活动的方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陶冶情操,提高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2016年5月份起,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牧野区图书馆与学校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每周二下午由学校自主安排三至六年级学生走进图书馆,参加少儿科普读物阅读品鉴、少儿电影欣赏、名师讲解阅读方法等阅读推广活动,时间约90分钟,两年多来活动参与学生已达4000多人次。4.2.1 开展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把孩子们圈在书屋里,通过读课本、讲故事、背诗歌等等这样的方式也能让他们了解许多历史典故、人文知识,科学常识,但总归是纸上得来的,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些空泛的概念,远不如亲自动手、亲身参与印象深刻。馆校联动模式下,牧野区图书馆组织的“爱绿护绿——我为小树换新家”活动,每年的植树节前后,孩子们都会亲手移栽、种植植物,满手、满脸的泥水让孩子们与土壤、植物充分接触的同时,也对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规律有了直观的认知。端午节的“端午忆屈原 小手绣香包”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记住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了解了端午的风俗,熟背了《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永不停滞的探索精神,更体验了做香包时指尖屡被刺破,“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劳动不易。4.2.2 开展新媒体阅读推广活动

为了拓宽未成年人的阅读视野,牧野区图书馆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引进了电子书刊借阅机和报刊杂志借阅机,指导孩子们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和图书馆互联互通的“家庭图书馆”阅读服务,为更多的民众走近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该馆还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生动的影像资料完整地展示了地震、火灾发生时避险与逃生的方式方法,使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大增强。动画版的《道德经》由卡通的老子娓娓道来,孩子们被鲜艳、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不知不觉中不仅对其中的章句朗朗上口,而且还了解了诗文的大意,极大地提高了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他们的阅读视野。4.2.3 开展展示式阅读推广活动

馆校联动在校园中开展展示式阅读推广活动:馆藏图书展览呈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书海,将学生的阅读期待与热情激发出来,在潜意识中形成争相阅读的知觉体验;定期制作“名人书目推荐”“寒假推荐书目”“冒险系列书目推荐”“动物小说系列推荐”等图书推荐海报,提供给未成年人一个阶段性的阅读方向;设置阅读积分银行,鼓励未成年人大量阅读,提升孩子们的阅读量和阅读频次;开展“红色经典读后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是 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小小书评家”等征文活动,鼓励孩子交流读书感悟,以读促写,提高未成年人的写作水平;开展“爱国主义诗词”“唐诗诵读”“经典传唱”等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促进未成年人领悟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经典。4.2.4 开展引入式阅读推广活动

馆校联动模式下开展引入式阅读推广活动,最常规的形式就是入馆教育。学校每年都会来新生,为此图书馆总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一个入馆教育的微课——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图书馆还是个完全陌生的新鲜事物,对其都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图书馆的丰富馆藏,更是会成为孩子们向家长描述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开展引入式新生教育活动时,不仅要简要介绍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更要报以欢迎来阅读的服务理念,着重将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加以介绍,制造读书热点,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吸引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以及更多的社会民众知晓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阅读开端。4.2.5 开展指导式阅读推广活动

在实施新课程中,不少语文老师会推荐学生一些和教材文本有联系的课外阅读,但通常仅仅流于形式,没有检查和反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因此虽然老师布置了阅读任务,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去有效实施,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没有丰富的图书。在馆校联动模式中,图书馆可以作为学校的书源,加强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开辟常规教学的阅读空间。图书馆阅读推广专员可以和对阅读比较感兴趣的老师联系,配合常规教学进度,依据学习主题推荐课外阅读的延伸材料,之后由语文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指导,学生采取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形式对阅读情况进行反馈,图书馆阅读推广专员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反馈阅读情况,从而落实课外阅读拓展。

4.2.6 开展拓展式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以往的阅读推广活动总是站在高位对读者进行指导,而没有将读者作为主体,无法有效吸引读者兴趣[5]。在馆校联动中,图书馆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展读书会,为学生营造个性化阅读空间,交流心得体会,分享阅读体验,不仅获得知识也进行了人际交流;也可以与学校合作,参与到“书香班级”建设中,将班级学生在图书馆借阅次数、人数和书籍范围等作为评定书香班级的重要指标,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空间;也可以参与到班级的“小型图书馆”建设中,出借给班级一些书,制定班级借阅制度,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带喜欢的书,依照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方式来管理,让学生随时有书读,以方便的阅读方式指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图书馆的出借书籍不长时间只留在一个班级,而是定时流动,加强图书在班级之间的轮换,提升图书利用率。结语

阅读是能力,是习惯,也是一种态度。图书馆作为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社会免费阅读场所,和学校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馆校联动的阅读推广深度实践活动,在已经和一所学校建立馆校联动的基础上,吸收更多代表性学校加入到馆校联动中,并逐步优化和扩大馆校联动的模式,实现馆校联动模式在全区域的覆盖,对推动全民阅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任斯茹.基于“图式理论”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5):0004-02 [2]那艳,崔月.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新模式--绍兴图书馆“馆校联动”实践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5(11):31-34.[3]彭燕.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探析——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1):119-122.[4]董昱丹.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路径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5):10.[5]阿依古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5):128-129.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与后进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取并保持知识,促进其原有学习方式的改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形态下运用信息技术对后进生问题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将有利地促使后进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关键词]:信息技术 后进生学习方式 整合一、研究的有关概念界定: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与后进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取并保持知识,促进其原有学习方式的改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

1、信息技术环境的特性

信息技术环境具有与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超文体性及网络特性等特性。

A、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B、形成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C、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D、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2、后进后的学习方式

后进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一个单纯的方式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后进生的家庭、班级环境、学习动机、态度、习惯、兴趣、情感、性格爱好和自我意识等,故在研究后进生的学习方式并寻求改变方法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3、整合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信心的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融合所构成的多媒体网络教育是将信息技术与后进生学习方式整合的主要途径,整合方法形式多种多样,诸如通过信息技术将讨论、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取代后进生原有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后进生的问题是个热点问题。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认为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其实从根本讲主要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致。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方法经验也很多,但因为各地差异及学生个性不同,别人成功的经验不一定有效。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尝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学校通过设计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希望通过科学有益的探索研究,走出一条后进生转化之路。

如今,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至生存方式。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媒体技术和教育技术融合所要构成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以其交互性而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以其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而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以其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以其网络特性而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促进高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以其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给教学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可以说现代的学习是浏览、查阅、超文本的网络方式。

小学生以无意的注意为主,作为后进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当中。信息技术以直观性

及趣味性见长,它能有力抓住后进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是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首先是实现了观念的转化,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实际也就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后进生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让后进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帮助后进生感受到学习的无穷魅力。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根本原因就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信息网络技术以其巨大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基于两者特点,设计出这一教学研究课题,就是想努力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后进生转化搭建一个研究平台,通过专题的研究,探索一条新的后进生转化之路,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关于后进生研究现状述评

从十九世纪初至今,国外关于后进生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外科医生对脑损伤病人的学习能力与表现的研究,研究报告多来自于医学临床病例。此期的研究者重视的是病因上的讨论,论题集中于对语言障碍和阅读障碍的研究。

1963年,柯克(samual.kirk)发表了主张采用“学习障碍”的著名演说,标志后进生研究转化的开始。研究重点由过去的大脑解剖转变到以补救教学和训练为主,有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投入到后进生的研究。他们更多关注那些多数心理能力表现正常却同时表现出干扰常规课堂学习的种种认知局限的儿童。

1980年以来,后进生的研究呈多元化、个别化趋势。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育后,研究者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并开始重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后进生学习兴趣的激励学习方式的转变。他们认为信息技术交互性的特点对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国内关于后进生学习研究状况

我国大陆地区关于后进生的研究历史是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在“文革”后教育全面恢复时期,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做法,研究对象包括后进生。

其后,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后,有关科研机构和人员开始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设立了专门研究课题,并及时介绍国外有关理论,从不同角度探索中国后进生的现状和特点。

自从发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至今,后进生的研究在指导思想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研究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的学生特点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求大面积义务教育质量,同时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实效,完善综合素质。

进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形态展现并成为冲击各个领域的潮流,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后进生的研究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在进行信息技术下的后进生的研究。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的最新进展表明,该院运用反聚类分析方法已将后进生划分出四个主要类型,既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整体型困难。他们分别占18.4%、5.7%、57.8%、12.2%。

(三)总之,知识经济形态下运用信息技术对后进生问题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将有利地促使后进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具有获取

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与应用信息等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用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要努力创造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部长指出:实现教育信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4、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场所”而是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利用网络可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聚合思维和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主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

六、应注意的问题:

1、不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应重视后进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考试策略的研究,否则在社会、家长与学生的多重压力之下,网络教学难免“逃生无门”。

2、软件重于硬件,观念重于设备

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尚待解决的问题

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后进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易被忽略等。

第三篇:互联网+下的国际贸易方式转变

互联网+下的国际贸易方式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络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我国现代企业中国际贸易方式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强网络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创新,而无论是从国际贸易商务模式市场运行环境和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宏观管理都表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笔者就基于网络经济角度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方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稳步发展,同样,给国际贸易发展方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经济;国际贸方式;

一、互联网经济概念述一网络经济的本质性内涵特点

网络经济是被用于经济活动中所产生新的运行发展方式,换一种角度上看,这是利用网络与经济的融合,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而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对比之前的经济形态来说,由于受到网络信息的特点影响而衍生出诸多的发展方式特点。其中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经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全时段进行网络商务活动。第二,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经济,所以,网络经济活动要能将空间因素制约减低到最小的程度,使得整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让各个国家的经济依赖度正在不断提升。第三,网络经济可以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可以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逐渐成为当前现代化企业经济发展新趋势。第四,同样的,网络经济也作为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企业的网络技术可以实时处理一切的信息,从而逐步加大现代企业的贸易活动速度。第五,网络经济也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在现代化企业的经济制度和商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随着提升。在另外一方面,现代企业通过采用电子商务的贸易方式,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支付就可以了,这种交易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交易方式,有效地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极大提高了现代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这对我国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间的转型。

二、电子商务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而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商务模式。它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的程序大为简化,缩短了国际贸易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国际贸易的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简易化、无纸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是国际贸易方式划时代的变革,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开创了效率更高的国际贸易市场

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出现了“网上国际贸易市场”。电子商务能够在网上相互交换有关贸易信息,超越了传统国际贸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全球的贸易市场纳入一个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对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也诞生了新的国际贸易主体,出现了“网上虚拟公司”。这些网上虚拟公司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经营的贸易公司或者代理公司等。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将那些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联成一体,实现了单个公司或者企业难以实现的市场职责,从而能够更加快速、方便、优质、高效地为全球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电子商务简化了国际贸易的运作程序,国际贸易的运作流程更为流畅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实现了“四流一体”的运作格局,即“以商流为主体,以信息流为核心,以资金流为形式,以物流为依托”的现代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单向物流运作格局。在新的“四流一体”的运作格局下,国际贸易能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互动式营销服务,国贸贸易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互联网贸易方式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作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大国,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和重要的影响。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只能说还仅仅处于萌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国际贸易在我国的外贸公司和代理公司还很少见,最常见的也仅仅是网上在线洽谈,网下签订合约和履行合约。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作为当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未来必然会在我国发展起来并逐步替代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对我国的国际贸易还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这两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普及,我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推动和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这两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在我国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互联网+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一)现代化企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

针对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运用情况,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企业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西方现代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言还相差很远,并且在网络运行速度上比较慢,所产生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也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此,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二)加强企业外贸的信息化程度

在当前我国企业实行全球化的战略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外贸信息化程度,并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挖掘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我国现代化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而要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这就必须要时刻加强企业的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同时,还要能够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应的电子商务。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要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相应的网络经营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问题,逐步加强我国企业法律以及贸易法规的制定,制定一系列更加契合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制制度,有效确保我国现代化企业电子商务的顺利实施。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各部门之间进行紧密合作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企业逐渐转型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除了要树立全球化的发展眼光,还要能够加强企业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合作。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与其他的商务活动有所不同,这就集中体现在对它所涉及的部门和业务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例如,在现代企业的交易过程中,必须要涉及到海关”银行以及保险和商检等各个方面,所以,在现代化企业的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和国家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在新时期经济运行条件下,对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提出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要求要与宏观经济发展的长期均衡增长率相一致,根据货币政策运行条件和所需环境的分析,恰当地处理好相关经济运行参数和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两难处境和选择,并以大量的统计学数据和经济指标来实证了这种两难的处境表现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最优化策略,并分析了货币信贷扩张与通胀预期,最后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作用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和优化机制。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新时期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有效协调。

第四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伴随着“轻负高质”的强烈呼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把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到了教学的核心――教学模式的变革上来。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下面结合教学实例,从情景互动、先学后教、活动式教学三方面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以期能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转变。

一、以情境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它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习语言一贯给人的枯燥乏味之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教师可以情为经、境为纬,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现实主题,以支撑学生的知识习得,这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Finding your way”中的Main task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问路指路”的英语对话的情节,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加深他们对英语对话的理解。然后,我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我们泰兴城的景点图,请学生自己扮演导游的角色,随意确定港城的任一景点作为目的地,尝试着用英语介绍这一景点并将游客带到目的地。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景对话演示。在这一“听―说―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课堂气氛甚是活跃。

这种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而是活泼有趣的生活乐章。

二、以先学后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我们教师应通过“导学”这一手段,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Birdwatchers”的Reading为例,我编制了如下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1.通过课本和工具书学习新词汇,如“麻雀、鹤、海鸥、燕子、天鹅、金雕”;翻译并熟读词组,如“去观鸟、在市场上、鼓励某人做某事、参加观鸟俱乐部”等。

2.自主阅读漫画,注意语音语调,并回答下列问题:What is Eddie going to do? Does he really love birds? What kind of birds does he like best?

3.到目前为止,你学过哪些鸟类的英语名词?结合组内收集的鸟类图片,尝试用英语对鸟的各个部位进行描述。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学习也将变得更有针对性,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检测,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文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结合学案在课前自学,不仅体现了“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课堂”的新理念,也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认真思考、小组合作中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以活动式教学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资源来充实课堂。活动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时空的天地,把英语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我发现班上有很多同学喜欢打电脑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考虑到如今家庭拥有电脑已不是稀罕事,网吧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大街小巷,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处在急剧变化的阶段,一旦迷恋上电脑游戏,往往难以自拔。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电脑游戏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学生常玩哪些电脑游戏,搜集人们对电脑游戏的看法,用英语表述怎样玩这些游戏,搜集并结合电脑游戏受害者的有关情况,分析其危害,让学生在实践调查活动中去感受、体验,受到教育。然后再由学生整理内容,进行总结,并写成活动实录,以PPT展示。

以初中生身边较为熟悉、比较典型的青少年问题为题材,让学生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清晰地认识到电脑游戏的危害,走出沉迷电脑游戏的误区,不仅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更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解放出来,彻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构建更科学、灵活的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第五篇: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模式探究

内容提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阅读教学拘泥于形式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思维的驱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一味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就是要突显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达尔文说:“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但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如下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与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从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感到有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灵魂得以抚慰的惬意。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同时,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宜采用问题式阅读、体悟式阅读和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第一,问题式阅读。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平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观点,而不以一己之好恶轻率地否定,那么,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轻松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现在有七十多年,要让90后的学生充分感受本文的意味、情味很难。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消除时代隔阂,感受人文悲秋情怀,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采用了对话教学,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体悟式阅读。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设置一些“障碍”。我们所谓的“障碍”是指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教师精心地捕捉课堂随即生成的资源或将一些预设重点话题抛出,使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欲望。

2、提供一个平台。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引导学生一分为二辨证的看问题,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建立起师生、生生、学生和书本之间的对话。教会学生学会借鉴和反思,引领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促进思维的健康发展。

3、指明一个方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应有明确的方向。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各种偏颇,应及时的引导,指明一个准确的方向。

例如,在教授陆蠡的美文《囚绿记》一文时,我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他从文章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有的学生说,他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不但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第三,探究式阅读。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在教学《雨霖铃》时,我与学生一起探究了以下问题:

1、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一句?请说说理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2.“霸桥折柳”是什么意思?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3.历来词评家赞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请你说说其妙处。学生品评、交流如下:此二句历来为人传诵,妙在集中了那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离人饮酒消愁,酒醒无异愁醒,愁醒更叫人难受。“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此其一。晓风残月,天未亮时特别凄清,古时赶远程常在此时动身。“惆怅晓莺残月,伤别。”(韦庄)此其二。4.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学生交流如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此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意识,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感悟。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互相影响导致的同化力量,能使环境和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让置身于该群体的个人通过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感染上这个群体共同的风尚与气质。因此,有意识培养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让他们扬起兴趣的翅膀,翱翔在语文浩瀚的海洋里,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

1、方文飞《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周保中《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3、袁承印《阅读在线》,《语文教学通讯》

下载馆校联动模式下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馆校联动模式下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转变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浅谈 凤县黄牛铺小学陈玉娥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有: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基于线上教学的高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探究

    基于线上教学的高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探究1、高中数学线上教学的现状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改革的环境下,线上教学必然会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但是在实际的线上教......

    新课标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教学《不求甚解》想到的 南京晓庄学院附中 朱树静 我在上《不求甚解》这篇课文时,先以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意思导入,然后......

    聋校低段数学生活化模式探究

    聋校低段数学生活化模式探究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蔡毓瑜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于低段聋生来说,由于他们听觉功能的丧失,使得听障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分......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 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如今却处于尴尬的地位。部分学校认为生物是“副科”,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方案的实施,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从......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局势的变迁,是有进无已的。办教诲的,就要按着局势而举行„„我们讲活的教诲,就要本着世界潮水的趋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 “大凡......

    基于电子白板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oc

    电子白板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21 世纪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世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育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与此同时,中国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