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利用网络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历史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心得总结
学生利用网络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历史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心得总结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二期课改的历史课程新标准,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历史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历史学习,就是新世纪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甚至终身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书本是学习的唯一源泉,学校和课堂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这种情况在如今网络时代已被彻底颠覆。学生新知识的获得越来越多的依靠网络。网络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新的重要渠道。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调查和研究,讨论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建立自己的历史网站。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主要尝试了下面几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专门网站学习
在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平台。比如网上有许多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的网站或网页,而且大多图文并茂,精彩纷呈。在七年级历史的序言课上,我就引导学生到网上浏览这些网站,借助网络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产生好奇心(这个东西怎么造出来的呢?在这个著名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二:利用网页课件学习
在具体教学某一课内容时,网上可能没有这方面内容的专门网站,或者内容分布比较分散。老师利用网络资源自己制作网页课件,来让学生学习。在网页课件中。除了教材相关内容外,还可以包括大量的相关史料、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动画、录像、课堂练习等内容,甚至还可以包括互联网上一些相关网站的链接。学生通过自己浏览网页课件,完全自主查阅资料、完成练习,根据自身的能力差异可以选择循序渐进学习,也可以选择跳跃式学习,来达到学习目的。
如在设计八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一课的过程中,我将课件分为首页、课前提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屈辱的辛丑条约、课后练习六大部分,在课前提示中,列出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框架,使学生在自学之前先对本课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屈辱的辛丑条约就是教材三个目的标题,因而这三部分也是课件的主体,每一部分又分成课文、图片、地图、史料、影片等小栏目。课文是教材内容,以便于学生学习;图片、地图栏目共使用了近100张历史图片,且大多带有文字说明,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以培养学生利用有关地图资料直观形象地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识图能力;史料则补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文章,使课件内容更为丰富,扩大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分析史料的能力;影片是有关义和团、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的记录片,使学生能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则对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评估,采用做练习题和数据统计的方式,使老师能够迅速了解学生自学程度,并及时进行纠正。
方法三:利用搜索引擎学习
在具体教授某一课的难点或重点时,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关键词、网上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内容来学习。学生可以把即时检索到的相关材料保存在收藏夹里,老师则可利用电子教室之类的课堂教学软件,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展示或直接投放在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难点重点的认识和理解。
如在教学七年级历史教材的《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一课时,课本中用到了《清明上河图》,由于原画很长,教材只是选取了局部,显然学生对此画的了解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课上,我先给了学生一个关键词“清明上河图”,让他们自己利用搜索引擎去找《清明上河图》的全图,使他们对这幅名画产生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在讲到宋代市民生活时,考虑到学生对1000年前宋人的生活风俗很感兴趣,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讨论概括出宋代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的特点,然后分别给四个组提供四个关键词“宋代服饰、宋代斗茶、宋代家具、宋代蹴鞠”,让他们分组上网搜索,以解决四个问题:宋代男女服饰有何共同特点?宋代的斗茶是怎么回事?宋代为什么流行高足家具?宋代蹴鞠和现代足球有何区别?第一组学生找到了大量宋代服饰的图片,并尝试从中概括宋代男子、妇女服饰的不同特点;第二组学生通过搜索了解了一种他们从未听说过的饮茶方式――斗茶;第三组学生找了不少宋代家具的图片,了解了古人坐姿的不同带来的家具变化;第四组学生了解了宋代蹴鞠的规则,还找到了一张《宋代蹴鞠沙盘图》,对这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有了感性认识。通过网上搜索,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对宋代市民生活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方法四:利用BBS论坛学习
在开展讨论或研究性学习时,可以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利用BBS论坛,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以师生共同在论坛上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这种方式的一大好处是,在虚拟的网络论坛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表达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
如在设计一节历史探究课《评说历史人物》时,我做了一个“评说历史人物”的网上BBS论坛作为教学平台。该论坛的置顶贴是“投票:你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里面的选项有秦始皇、项羽、刘邦等许多学生学过的历史人物。我给学生的任务是:登陆论坛后,先投票,然后根据你对哪个历史人物最感兴趣,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去查找他的相关资料及评价,然后根据别人对他的评价,得出一个自己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观点,以发贴的形式发到论坛上,让大家共享。在完成后,可以浏览其他同学发的贴子,并以回贴的形式与同学讨论。由于BBS论坛开放式的特点,老师可以马上知道投票的结果,也可以同步获得学生的反馈,并加入与学生共同讨论,甚至一对一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老师对学生发的贴子进行点评,并在点评中穿插介绍一些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觉得上述四种方法可以说是各有优势,但也各有弱点。使用专门网站让学生学习,由于大多数网站不是专门为历史教学设计的,因此应用面较窄;使用网页课件,学生是学习了,但仍然是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学习,没有打破框框;使用搜索引擎,学生往往可以跳出老师的思路框架,找到老师也没有看过的材料,但一般只能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中使用;使用BBS论坛让学生自学,学生的自主性最高,但一般只能在讨论之类的探究课中使用。所以学生应该视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第二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报告-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图书检索):
1.自命题,利用不同检索途径查出本馆不同学科的图书四种,写出检索过程,记录书名、责任者、索取号和借阅状态。
①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首页,馆藏书刊检索,高级检索,以题名为检索途径,输入查找内容“昆虫生态学”,检索库选择图书,检索结果共有7条记录。其中一条:书名为《昆虫生态学》,责任者为普赖斯著;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昆虫学教研室译,索取号为Q968.1/8054,借阅状态为在馆。
②以责任者为检索途径,输入查找内容“张宏宇”,检索库选择图书,检索结果共有7条记录。其中一条:书名为《C#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责任者为张跃廷, 韩阳, 张宏宇编著,索取号为TP312C/1261,借阅状态为在馆。
③以主题词为检索途径,输入查找内容“自动化”,检索库选择图书,检索结果共有46条记录。其中一条为:书名《自动化概论》,责任者为主编赵曜,索取号为TP2-43/4467,借阅状态为在馆。
④以索取号为检索途径,输入查找内容“Q25”,检索库选择图书,检索结果共有81条记录。其中一条为:书名《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责任者为刘希贤编著,索取号为Q25/0242,借阅状态为在馆。
2.查出校外图书馆不同学科图书两种,写出检索过程,记录书名、责任者、出版者、出版时间。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首页,点击“CASHL华中区域中心”,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 ①进入书刊目录检索,复杂检索,输入“马克思主义”,以题名为检索途径,类型选择中文图书,检索结果共有2769条。其中一条:书名为《马克思主义研究 文本、理论与现实》,责任者为杨金洲著,出版者为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为2011年。
②进入书刊目录检索,复杂检索,输入“周俊”,以著者为检索途径,类型选择中文图书,检索结果共有113条。其中一条:书名为《城市管理学导论》,责任者为周俊主编,出版者为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为2006年。
3.利用图书联合目录查出图书两种,写出检索过程,记录书名、责任者、出版者、2-3个不同地区的馆藏情况。
进入“Calis华中地区中心”,全国中心下的“educhina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以书名为检索途径,类型选择中文图书,①输入“电子工程”,检索结果共有287条。其中一条:书名为《电子工程制图》,责任者为童幸生,出版者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为纸本馆藏,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为纸本馆藏,北京市北京大学为纸本馆藏。
②输入“教育心理学”,检索结果共有1262条。其中一条:书名为《教育心理学》,责任者为叶玉珠著;高源令著;修慧兰著;葉玉珠著,出版者为心理出版社,武汉市无该书纸本馆藏信息,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为纸本馆藏,广东省深圳大学为纸本馆藏。
4.自命题,查出两种电子图书,写出检索过程,记录书名、责任者、出版者。
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首页,点击“电子图书”,点击“书生之家”,以书名为检索途径,①输入“会计学”,检索结果共有485条。其中一条:书名为《会计学原理》,责任者为夏益红,出版社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②输入“商务英语”,检索结果共有112条。其中一条:书名为《实用商务英语写作》,责任
者为(英)康,出版社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实验二(学术论文检索):
1.自命题,利用数据库查出与题目相关的中文期刊论文8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各一篇。命题:油菜菌核病
检索过程: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首页,点击“中文数据库”,①点击查找期刊论文下的“CNKI中国知网”,点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篇名为检索途径,输入“油菜菌核病”,检索共有555条记录。以下列举八篇:
a.题名:《百·菌核净等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作者:刘永忠;贺生印,出处:青海
农林科技
b.题名:《咯菌腈等不同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初报》,作者:任利平,出处:青海农
林科技
c.题名:《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作者:张立良;沈维冰;刘成社;任
翠龙,出处:安徽农业科学
d.题名:《油菜菌核病预报方法的研究》,作者:居为民;高苹;李箕根,出处:植保技术
与推广
e.题名《菌核净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作者:朱宝华;曾宁生,出处:
江苏农药
f.题名:《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查国莉;伊淑丽,出处:安徽农业
科学
g.题名:《35%菌核光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作者:袁爱忠;刘荣国;陈宝林,出处:上
海农业科技
h.题名:《油菜菌核病与细菌性软腐病鉴别方法》,作者:叶云,出处:江西农业科技 ②点击“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题名为检索途径,输入“油菜菌核病”,检索结果共有21条记录。以下列举其中一篇:
题名:《海洋细菌Bacillus velezensis DM09在油菜中的定植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作者:郭春艳,学校:华中农业大学,时间:2010年
③点击“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为检索途径,输入“油菜菌核病”,检索结果共有56条。以下列举其中一篇:
题名:《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研究》,作者:杨廉伟;王华弟;戴以太;陈将赞;丁灵伟,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机构:浙江省天台县植保站、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会议召开时间:2011年08月11日
2.自命题,查出与论题相关的外文文献一篇,写出检索过程,记录题名、作者和出处。命题: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检索过程: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首页,点击“外文数据库”,点击“BIOSIS Previews”,以题名为检索途径,输入“Nilaparvata lugens”,检索结果共有291条。以下列举其中一篇: 题名:《An orange-eye mutant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Hemiptera: Delphacidae)》,作者:Seo Bo Yoon;Jung Jin Kyo;Kim Yeongtae,来源出版物: 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卷: 14期: 4页: 469-47
2实验三(网站信息检索)
自命题,分别利用搜索引擎、网络资源目录、相关的中文网站各查出与命题相关的信息
3条。写出检索过程,记录题名、责任者和出处。
命题:光的波粒二象性
①利用搜索引擎“google”,打开google主页,输入“光的波粒二象性”,点击google搜索,搜索结果中的一条为:
题名:《光的波粒二象性》,责任者:互动百科,出处:/wiki/光的波粒二象性
②利用网络资源目录,打开
③利用中文网站“中国科技网”,打开http:///,输入“光的波粒二象性”,点击搜索,得其中一条结果为:
题名:《创立崭新理论 解答古老难题》,责任者:高建敏,出处:科技日报
第三篇:《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复习资料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利用”复习资料
中国文献信息资源及其检索工具体系
大体了解中国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2-3页;
类型:图书、期刊、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政府出版物、档案文献等。
按加工情况分,可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按载体形式分,可有书写文献、印刷文献、缩微文献、音像文献、机读文献等;按内容的学科范围分,则有社科文献、科技文献等。
把握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概念,3页;
工具书的概念:工具书是一种汇集、编著或译述的材料,按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解疑释难时查考之用的图书。4页;
其与普通图书的区别:内容的概述性、编制的查考性、条目排列的易检性;
理解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文献型数据库等基本概念:6页;
检索工具的三大特点:电子版检索工具的五大优势:
三大特点:从内容上看,检索工具强调比较全面系统地汇集、记录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材料;从编排上看,检索工具强调必须按照特定的方法对内容加以组织编排;从编纂目的上看,检索工具强调主要是供人们有目的地检索查考,而不是系统阅读。简单地概括,检索工具在内容上具有完整性,在编排上具有易检性,在目的功用上具有查考性。P6
五大优势: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检索工具和文献信息资源本身二位一体,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零距离;强化了对文献信息资源内涵和内在联系的深度揭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内容更新周期短、速度快。P7 使用检索工具的基本技术方法
掌握重点概念:印刷版工具的主要排检方法
A.检索词:10页。包括字段词和任意词:11页。结合实例理解扩大检索次遴选范围的方法:循环衍生法(定义衍生法、语素衍生法、语境衍生法):13页。
B.二次检索:13页
C.布尔逻辑检索(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以及具体的应用)、截词检索(前截断、后截断)、嵌入检索(符号“?”和“!”)、位置检索(在检索系统中的应用)。14页。
D.自然语句检索21页、相关检索22页;搜索引擎结果输出限定方法23页;
相关度:相关度是指检索结果与输入的检索语词在内容上关联的疏密程度,由计算机根据词语主题关联分析技术自动处理完成。24页;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学术规范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及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九项基本原则
答: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一般地讲,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基本原则:(1)所有的专门性研究,都应该依据已有的文献对相同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状况作出概略性的说明介绍;(2)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3)原则上不采用间接引用方式;(4)引用以必要、适当为限;(5)引用不得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6)引用原则上使用原始文献;(7)引用原则上使用最新版本;(8)引用标注应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的相关信息;
(9)引用网络资源注意其“动态性”。P24~30
把握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引证标注方法(3种情况:注释、引文出处、参考文献)31页;
对于中国三大规范,要了解各自基本规定、特点和局限,会具体使用,能够对别人的使用加以评价。
了解相关概念:、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熟悉常用标识)、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第2章 辞书资源与汉语字词的查考
中国辞书的演进源流
了解基本概念:字典、词典、语文性字典词典、学科词典、专名词典、辞书、字书、韵书、训诂书等;
较为完整的中国辞书体系形成的标志:
基础性、权威性汉语语文辞书已经形成系列,汉外对照的双语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实用语种,学科性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主要学科,辞书的品种、类型多样化,辞书的功能。效用特定化,辞书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P46
了解中国辞书发展演变的概略线索:古代形态的字书向近代形态的字词典转化的标志、以字带词分条释义的编纂方法、较为完整的中国辞书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中国辞书发展的新趋势——电子词典、网络词典。
中国辞书的结构体例与编纂传统
特别是以字带词(统领字、被统领字)、分条释义、书证和例证、三段标注法、反切等概念。
中国特色的编纂传统是什么?
答:以字带词:汉语语文字典、词典对词条的编排组织,一般采用“以字带词”的方式——先列出单子词条,然后带出一系列包含了该单字的词语词条。分条释义:一个义项作为一条,分别列举,逐一解释。一般是本义居前,然后引申义、假借义依次排列; 书证和例证:语文字典、词典对单位字词每一个义项的解释,一般都要求举例,以证明该字词确有该意义。引自书面文献的例证,一般称为“书证”;引自当代口头通行语的例证,直接称为“例证”或“例句”; 因声求义:汉字的现代读音和古代读音的标注,古代读音标注采用三段标注法、反切等; 总之,从编排体例上看,中国的字典、词典在古代字书阶段就已形成了先注音、后释义,以及字义有序排列、释义列举书证等规范,并且在义项排列、引用书证等方面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发展到现代字典、词典阶段,编纂体例上的最大变化是形成了“以字带词,分条释义”的表现形式,中国字书编纂的优良传统在这一形式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掌握有关电子词典的深度开发以及网络词典的特点。
代表性中国辞书
了解课本本节中介绍的几种辞书在中国辞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及其最突出特点。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 掌握电子版词典(以《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为例)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和优势;理解与电子版词典有关的特殊概念:关联字、字信息、正笔顺、逆笔顺。
《辞海》和《辞源》的特点 答:
《辞海》的主要特点:在选收词语上,以解决一般人在学习、工作中质疑问难的需要为主,并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在释文内容上,以介绍基本的知识为主,并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P57 《辞源》的主要特点:在收词上,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在释义上,结合书证,重在溯源。“溯源”是《辞源》的本质特点。通过对文献证据(尽可能是出自“始见书”的证据)的梳理分析追溯词语意义发展演变的源流,义项排列反映字词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发展递变,书证排列严格以出现先后为序,标注统领字的古代读音,这些都是《辞源》“溯源”特点的鲜明体现。P58
第3章 古籍资源与基本古籍的查考
中国古籍资源
对古籍资源本身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经史子集等概念
图书分类法的演进
十三经、二十六史
基本古籍的全文检索系统
十三经、《十三经索引》,文句索引
重点掌握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和“二十五史”全文阅读检索系统的基本概况和基本检索方法(全文检索),二十六史的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书志索引、综合索引能够灵活应用,特别注意汉字关联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了解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正史等概念,了解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的概念,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四库全书总目的关系等。
《四部丛刊》的基本情况
古籍流传与古籍版本
中国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划时代意义的古籍目录(《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古籍版本,善本的界定;善本的判断标准“三性九条”、《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善本书提要》基本情况 古籍版本:是指一部古书经过多次传写或刊印所形成的不同的书本形态。
古籍丛书与类书
丛书定义、《中国丛书综录》的基本情况、了解类书的定义及其特点、代表性的类书。
类书的作用:
答:要点:(1)系统收集参考资料;(2)查考词语和典故出处;(3)校勘考证古籍,辑录古籍佚文;P123~124 P105(要展开论述)
“以韵统字、以字隶事”的含义:
以韵统字,说的是类书的整体架构不是一个分类系统,而是一个按古韵目的既定成规统摄同韵单字的韵目系统;以字隶事,说的是类书汇聚的具体资料,不是隶属于分类系统的类目之下,而是隶属于韵目系统中由韵脚字构成的词语之下。P1
21第4章近代以来的图书资源与查考
书目检索工具
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148页;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150页;“词临近”150页。了解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的内容、特点、功用。
电子图书系统
明确电子图书与电子图书系统的概念,掌握电子图书系统的特点。155页;
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是指利用计算机阅读平台或手持阅读设备阅读的数字化图书。
掌握教材上介绍的4大代表性中文电子图书系统的特点、优势、区别。
答: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超星数字图书馆:目标将所有有价值的图书数字化,不仅仅提供获得作者直接授权的电子新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以提供1999年以后出版的数字化中文新书为主要特色;中国数字图书馆:主要依托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转化。
掌握电子图书系统的使用方法,注意三大步骤。159页;
掌握中文电子图书系统的检索功能,注意目次检索162页与全文检索163页。
了解电子图书系统专用阅读器的功能164页;
现代百科全书
了解百科全书的概念169页、分类172页;了解百科全书发展的三个阶段169页;
我国百科全书检索工具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
答:以综合性百科全书为主体,以专业性和地方性百科全书为两翼的百科全书体系初具规模,代表国家水平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连续修订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百科全书的品种、类型、载体形式已经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基本可以满足不同的利用需求。P17
2重点、深入掌握百科全书的特点(概述知识条目化173页、条目编排词典化174页)
百科全书的特点:
要点:简单地概括:概述知识条目化,条目编排词典化 概述知识条目化,包含:(1)百科全书的内容是对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性概述。(2)概述知识的基本单元是条目。百科全书的条目一般由条头、释文和参考书目构成。(3)条目应该是独立的概念或完整的知识主题(4)条目必须具有检索意义。条目编排词典化:(1)条目按标题的字母顺序排列(2)有完备的参见系统(3)有完备的检索系统 P173~175(要展开)
理解掌握百科全书与百科词典、类书的区别175页;了解三种代表性百科全书各自的主要特点176页-180页
第5章 报刊资源与论文资料的查考
数字化报刊资源及其检索系统
掌握5大代表性数字化报刊资源检索系统的内容、特点、功能及使用方法,注意彼此间的比较。181-204
需要注意的检索方法:类聚检索185页、检索词字段(或称索引词字典)187页、同义词扩展、检索词的优先处理、关联检索、检索结果排序
掌握检索式的形成和理解:能把问题变成数据库系统可以执行的检索式;面对检索界面显示的检索式,能理解其含义,明白检索的结果是什么,知道如何进行检索。
报刊引文检索系统
引文索引:引文索引是一种通过文献的引证关系检索相关文献的索引。
208页,理解有关引文检索的一些基本概念:被引率、自引率209页、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用半衰期、出版时滞211页、来源文献检索213页、被引文献检索251页。
掌握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12页、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17页的内容、特点、功用
第6章 时事信息资源与事实、数据法规的查考
网站资源及其检索利用
网站资源检索的策略与方法:
答:
1、要从整体上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站容纳的信息资源的不同特点;2需要了解网站中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和方法;3充分利用网站提供的检索功能。(适当展开论述)P232-239
网站资源检索的策略与方法如下:
第一步:分析检索主题,从而决定从何处开始进行检索。
分析检索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检索主题中是否含有专有词汇或短语?不含有专有词汇,只有那些容易导致检索结果不符合检索要求的较普通的、泛指的词汇和短语。检索主题涉及的主题范围较宽泛。检索主题是关于某一较宽主题范围的某一方面。使用的检索词有同义词、近义词,或是有词形变化。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网络检索工具。
根据不同的检索需求,选择使用搜索引擎、主题指南或者专题数据库,有时可能还要请专家帮忙,解决检索问题。如果以上都不可能实现,检索专家告之的最后一招就是凭运气搜索,其实这里所谓的凭运气就是边检索边学习边摸索,谁在一开始都不可能是检索能手,只有不断操作实践,才能真正领悟检索的奥秘。
第三步:边检索边学习。
不要认为在检索之前你就知道你要查找的所有东西,最应该做的工作是看一看上一次的搜索结果,是否还需要对已构造好的检索词或检索式进行必要的修改。
第四步:学会放弃那些没有效果的检索策略。
搜索引擎、主题指南可灵活换着使用,也可以使用与检索主题相关的专题指南,或者使用数据库。
第五步:回过头去试一试前面的检索策略。
经过多轮检索策略的修改和应用,也许在前面使用的检索策略比较有效,那么再回过头去试一试前面的检索策略。总之,该网站的特点是学术性强,适合于学生及专业人士浏览。它是众多著名大学所开辟的介绍检索知识的站点中最为出色的一个网站。
年鉴资源及其检索利用
年鉴:是一种全面记述事业的发展,系统汇集重要时事文献信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的资料工具书。特点;240页 年鉴的栏目与条目243页;年鉴条目的要求;年鉴条目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243页
了解电子版年鉴的主要优势251页和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的特点257页
法律资源及其检索利用
了解法律资源分布情况261页;了解法律数据库的检索特点265页。目录、索引、文摘属于(B)A.A.一次文献B.B.二次文献C.C.三次文献正确
2.(B)是中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第一部明确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A.A.《辞源》B.B.《康熙字典》C.C.《说文解字》D.D.《汉语大字典》
3.下列哪个不是构成查考清代乾隆年间以前中国古籍的具有“划分阶段”意义的三道重要关卡。(D)
A.A.《汉书•艺文志》B.B.《隋书•经籍志》C.C.《四库全书总目》D.D.《古今图书集成》
4.查考1911~1949年间国内出版图书的总结性书目的工具书是(C)
A.A.《中国国家书目》B.B.《中国古籍善本书目》C.C.《民国时期总书目》
5.下列逻辑运算次序最优先的是(C)
A.A.逻辑“与”B.B.逻辑“非”C.C.放入符号“()”(半角)中D.D.逻辑“或”
6.年鉴的条目必须是(A)
A.A.事实主题或资料主题B.B.语词主题C.C.知识主题D.D.概念主题
7.在年鉴标题制作的技术方法上,一般遵循(A)原则
A.A.中心词前置B.B.中心词后置C.C.中心词倒置
第四篇: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
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姓名:孙晓伟学号:2010309200406
一、利用馆藏书目数据库查出本馆不同学科图书四种,外馆图书两种。
要求:
1、记录:数据库名称、检索途径、检索词
2、检索结果记录:书名、作者、出版项、藏书地点、索取号。
二、在互联网上查出5条关于本校最新重大新闻
要求:
1、不用本校网站
2、写出所查网站的 网址及检索表达式
3、记录新闻标题、新闻来源、主要内容。
三、数据库检索
在相关数据库中检索如下文章
1、爱滋病的产生机理及预防
2、H1N1及其控制策略
3、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4、我国经济发展研究
5、股票市场及金融监管
6、大学生素质教育
7、人的自我发展设计
8、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要求:
(1)写出数据库名称、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检索表达式
结果记录:论文标题、作者、论文来源(所载刊物名称、年、卷、期、页码)
(2)写出中英文文摘
四、写一篇与自己学科相关的论文提纲
1、自己命题
2、检索相关参考文献8篇(中文6篇;外文2篇)
要求:
(1)写出数据库名称、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检索表达式
(2)结果记录:论文标题、作者、论文来源(所载刊物名称、年、卷、期、页码)(3)写出中英文文摘
3、按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步骤要求撰写提纲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摘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新世纪我国历史教改的新课题和发展趋势。从历史研究的基本手段和要求来看,网络信息技术为高中历史科目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丰富的网络资源使研究性学习真正具有了“研究”性质,大大拓宽了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范畴,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学习情境提供了支持。当然,网络资源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因而,只有通过检索定位、信息筛选与组织等手段和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才能使网络信息资源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得以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资源整合一、缺乏网络信息资源支撑的研究性学习的局限性
(一)难以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必须有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基础;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从这种定义来看,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从历史科目所具有的特点来看,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研究性活动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开展活动的教室、电脑等;二是研究所用的“资料”。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研究非常强调占有研究“资料”。历史研究资料有很多种类,有历史文献、历史档案、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音像资料、研究著作和论文等。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但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城市中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中小城市的高中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所需的研究资源只能是主要依靠网络信息资源。现在,各类网上图书馆、专业历史研究网站、历史博物馆等提供了大量的网上电子图书、研究论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为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条获取研究资料的便捷途径。
目前,从一些地方开展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来看,由于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找不到相关资料,因而教师往往自行选一个课题(其实是布置一篇论文),再把自己所拥有的研究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去做。由于研究课题完全由教师决定,同时,由于研究资料的贫乏,学生的独创性、探究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往往东拼西凑一篇论文,教师则随便给学生一个分数,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的研究性学习中相当普通。由此可见,没有广泛的研究资源作为基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研究”意义可言。
(二)选题面窄。许多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选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往往要求学生以地方历史作为研究的首选的课题,把历史研究性学习同地方史研究等同起来。教师这么做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寄希望于地方史资料容易获得和其相对独有性,期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具有创新性;二是担心教材上的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同时,资料不易获得,不易出“成果”。其实,只要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即使是根据历史教材选定的课题也可以“创新”。比如朝鲜战争研究,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很多,相关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网上仍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志华教授利用其从原苏联购回的大批原始档案资料,翻译了大量与朝鲜战争相关的资料并发布在个人网站上,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可以免费利用,其中一些资料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国内首次发布。利用这些资料研究朝鲜战争,仍然可以研究出“新意”。现在,许多历史教师成天沉浸于教材之中,科研素质不高,对历史研究的动态与状况了解甚少,欠缺网络信息资源搜索、整合能力,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题面非常窄,限制了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发散。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很好地
用心爱心专心 1
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大大地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使其选题面可以从古至今,得以极大的拓展。
(三)互动性、情境性差。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狭隘,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师生的互动性差。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则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创设新情境,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实现人机交互沟通。这样灵活高效地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空间得以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二、网络信息资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整合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重复信息与无用信息多,可利用率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产量迅猛增长,泛滥成灾,导致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组织和控制。使缺乏历史专业知识的高中生在搜索、选择相关网络信息时的负担大为增加。其次,网络信息资源的学术水平平均质量比较低。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容易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异化,导致网络上充满虚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某些图书情报专家尖锐地指出:“Internnet上的信息如果有一英里宽的话,则只有一英寸深”。再次,网络信息的组织处于无序状态。不同网站的信息组织方式,类别的设置各不相同,并且随时发生变化。比如对四大门户站的统计发现,由于时间的变化,分类引擎类名和类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信息瞬息即逝。这种情况常使中学生在检索信息时无所适从。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搜寻的效率与信息的效用,是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必要步骤。所谓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目标的需求,对网络上无序、质量参差不齐的动态变化着的信息资源加以过滤和筛选、归纳,最终整合成高质量的、可供利用的系统研究资源。
(一)对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定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研究性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及情报检索知识讲座。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一个网络信息检索的范围。此外,在学生查找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校园网师生互动交流系统进行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检索进行定位。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应该牢记指导者的角色定位,不能越厨代庖,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查找定位,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来。
(二)建立共享资源库。在正式搜寻网络信息资源前,可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研究性学习资料库。然后学生分工合作,把网上能找到的资源下载到数据库来(不能下载的可以建立链接)。这个数据库应对所有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实行开放式的共享,使研究资料的查找情况对教师与学生都保持高“透明度”,减少重复性劳动。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为研究资料的查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共享资源库得以最大程度的充实。
(三)进行信息组织筛选。在资源库建立后,就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首先依据信息的重要程度、知识含量、网站的权威性等情况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重要等级排序,同时将那些与课题关联性不大的信息删除。其次进行分层。把网上的事实性、数据性、档案性的资源归纳为第一层。此层信息具有原始资料的性质,几乎可以不经二次加工即可使用。第二个层次是研究性质的专著、论文等资源。第三个层次是综合性的研究资源。对第二、第三个层次资源的筛选需要比较高的知识与专业水平,教师应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其对信息进行组织筛选和信息重组。
(四)对研究资源进行解读。经过前几个步骤后,所查找的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系统的可利用资源。这时,需要对资源库中的资料进行解读,指导学生根据选题,对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归纳、分析、概括,论证论点或假说。教师可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技术,以论坛形式
用心爱心专心
2开展对资料的解读。通过这种形式的解读,学生可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之内和个人之间充分交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对资源库中的资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一个步骤写成以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基本完成了。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有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设计是与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及网络资源的现状相联系的,其中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对研究资源的查找与搜寻、解读和利用能力,从而实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
用心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