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19-05-12 23: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观刈麦》教学设计的案例点评

丁杰 韩秋枫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深刻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信息技术环境介入课堂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阅读是个体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还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之一。

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为阅读教学带来了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无法常规化,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课常常处于做秀的尴尬境地。怎样上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课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教学层级模型

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说、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以及对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分析,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层次如下图所示:

图 课堂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层级模型

阅读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与阅读文本进行多层次的互动、进行意义建构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学生的内部认知因素(阅读情感、阅读策略等)和学生所处的课堂环境(包括教师、其它学生、教学内容、技术工具等构成的系统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提供资源、工具,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发现的过程;网络环境为学生的阅读认知、审美、应用和创造提供丰富的资源、便捷的平台和过程性的支持,促进阅读层级的循环渐进发展。

认知过程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但在此处,认知是特指对课文的字词、文意、结 袁华莉,课堂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层级模型及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构脉络、主题等事实层面信息的感知与理解,这是课文理解的知识性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初级目标,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思维加工。

语文教学中可以审美的对象是很多的,但是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抓住重点,有所侧重的进行审美。从审美的对象来说,既包括对课文语言形式的审美,也包括对课文表现内容和意境的审美;从审美的时机来说,既包括入境的审美,也包括出境的审美。具体来说,首先要入境,对文篇的妙笔和结构进行鉴赏,对文章的蕴意(包括文章内容所体现的形境、意境、理境)进行体味;然后要出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形成建基于文本之上的独特感悟,并对文章的风格进行赏析。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7年级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出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新课标中对古代诗词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义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观刈麦》这节课是一堂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跨越式课题理念,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感悟方面有较为细致的设计,整节课的教学实施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通过分析该课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可归纳如下:

1、结合学生认知层次,促进深层次阅读和感悟

根据现代解释学理论,在阅读过程中文本向读者发出理解的召唤,而读者则对文本做出积极的回应, 双方在相互作用从浅层次的“认知”逐渐向深层次的“审美”进行过渡。正是这种对话的有效性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在《观刈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以“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诗文的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播、引导,不断激发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互动。通过挖掘诗文的关键性词语,作为学生感悟主题的突破口。此时对字词句的品读绝对不是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是让学生通过“诗眼”、“文眼”来把握作品的主题、风格、妙笔和蕴意。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拓展

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语文教学中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和深度都将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拓展阅读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得到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拓展和积累。一定要避免“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机械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特点等来实施拓展阅读。在材料内容的选取上,要保证拓读阅读材料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呈现方式上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灵活处理。

《观刈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拓展阅读的处理非常灵活。在导入、课文处理、课后提升和写作环节均设置了不同内容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内容丰富,既有此篇课文同一作者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还有相同主题的《世说新语》、《农家》;拓展内容的信息技术呈现方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有全班共读的PPT呈现,还有学生自主进行的网络阅读。通过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拓展阅读,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就会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3、通过各种手段唤起情感共鸣

(一)巧设问题拉进情感差距 《观刈麦》所表达的主题较为沉重和深刻,当代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来打通了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鸿沟,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把学生带进了离他们最远的生活场景,使得学生获得了最有现实意义的收获。他们的情感被激活,认识走向丰富,使得这一堂在思想层面具有深刻塑造灵魂的冲击力。

(二)信息技术创设朗读情景

朗读是文学鉴赏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中对古代诗词也有明确的朗读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将自我的情感投注到文本中去, 与文本在“朗读”中交汇融合为一体,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在《观刈麦》的设计中,教师设置了多层次,多角色的学生朗读任务,还非常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朗读情境。教学过程中播放贴合主题的背景音乐,营造出触动心弦的课堂氛围,学生朗读和聆听都更加投入,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共鸣的唤醒。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表达打下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4、充分表达、交流与分享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仅要走进作品、理解作品、获得感悟,更需要通过阅读应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是为了深化课文教学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主要包括运用课文阅读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获得的情志感受等进行迁移性阅读和创造性表达。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课堂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交流、及时分享的高效平台。

《观刈麦》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学生写作任务,重点是升华主题,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整体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电脑和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的写作成果是以个体朗读的方式呈现,如果教师能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写作和批注,将在实现学生集体知识构建和情感分享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深入到课堂中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海量的阅读资源能够极大的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文 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感官的资源呈现方式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加形象、直观的教育信息,有利于情景创设、阅读兴趣激发和阅读情感体验深化,还能帮助突破阅读教学的疑点、难点问题;便捷的人际交互平台和个性化空间在凸显学生阅读主体地位、落实阅读对话、延伸课内阅读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阅读监控和批注工具让个性化教学、过程性阅读评价成为可能……毫无疑问,网络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为阅读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带来了契机。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性研

究计划

第一:课题情况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所导致的后果,都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上。

2、选题意义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见成效,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如果缺乏符合本校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应用研究,必将制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益的发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的实施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3、研究价值 借助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师确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将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自身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研究性格,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交互情境、自主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具有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构建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

第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和谐课堂,实施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彰扬个性,提高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探索、建构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了课题组组织机构,吸收了部分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加入。制定措施,成立了后勤及经费保障小组,以确保课题组的正常工作。加强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做到“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全员参与,积极行动,配合课题研究。

3、充分发挥学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互动平台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信息技术下乐学、好学。

第五:具体活动安排 2013年3月

1、回顾去年取得的成绩,奠定这学期努力的方向。

2、学校投资经费购买相关书籍,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理论学习。

3、开展教师微型课课堂评比活动。2013年4月

1、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总结学习心得,指导课题组其他成员开展活动。

2、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2013年5月

1、请校信息技术老师指导教师制作课件。

2、开展优秀教学课件评比活动 2013年6月

1、整理微型课课堂评比和优秀教学课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总结这学期所取得的成绩。

合肥市绿怡小学

2013年2月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造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它 在理论依据的依托下给出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及利用网络学习的途径,并以实践中的教学实例加以说明,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非常实用的价值,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给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 关键字]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自主学习[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信息、网络的应用无所不在,同时新课程的改革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运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现有的网络环境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思考的新问题。为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结合网络环境及信息学科的特点做了如下的尝试: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学校里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校园网环境和Internet环境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着它的独特的一面:它肯有:工具性、实践性、交互性、多媒体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六创造性等特点

基于以上特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唤醒和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掌握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式

(一)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方式

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方式,是针对相对低的年级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由于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快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了解方法,培养情感。

依托网络这样的载体,我们可以找到适合某些教学需要的游戏和推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任务,比如我们在讲WORD文字录入的时候,学生打字很容易产生“疲劳”,最终也使教学效果也会折扣、教师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娃娃丫丫》等游戏软件让学生边玩中学,学中玩,并通过比赛的方式看谁打字打得快,既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又很好地激励学生本节课的练习。

(二)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

网络信息量大,如果让学生在网络中盲目前行,既浪费时间与精力还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这时教师就要做给学生制定出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任务驱动在网络环境下更能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任务通过互联网或者教师提前做出的学习网站、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来搜索所要的资料,解决本节课的任务,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如:在信息技术课上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制定一个暑假旅游计划。这时学生在网上自由搜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胜地,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新加工,最后用演示文稿或网站展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创意的暑假旅游计划。这其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应用能力都在这综合任务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具体的任务可大可小,教学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制定。

(三)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

基于协作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构建。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在网络课堂学生通过网络形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通过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探寻,然后根据自己的搜索结果,谈谈自己的操作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word的综合练习中,我让学生分几个小组做2008奥运宣传报,这时小组人员,分工协做,有查找图片的,有文字编辑的,有设计版面的,然后再一起合作,通过网络对每一部分小组人员都一起来评定好坏,共同献计献策,一起合成进行合成、修改、完善。最后小组通过网络上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网络合作高效的完成的作品,既完成了信息技术的课程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合作意识。

(四)基于评价的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效果评价”就是学生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引发的问题,以及课内完成的作品,利用各种媒体提供的信息与资源,通过师生、生生沟通,小组交流、汇报等方式产生有效评价,从而采各家所长,避已之短,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培训学生学会借鉴、学习它人的长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例如:在画板学习的综合练习中,我给大家布置了运用画板创作一幅环保招贴画的任务,任务完成后通过网络上交作品,大家在课堂上对部分优秀集中做了评价,说出了每幅作品的亮点与不足,同时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中对任意幅作品进行点评,学生的参与极其强列,在交流中无论是创作者本人还是其它同学都受益非浅。

(五)基于研究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信息素养。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其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确定实施方案---实践与探索---展示与评价---生成报告(作品)----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起着基础与沟通的作用,它适合分段性教学,而不是在一节课中所能完成了的。比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选主题建立网站的研究性教学的进行。

(六)基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个别化、自我激发式的学习整合知识,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步调来建构知识。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有个性化的教学,这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必要知识体系如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教师个人网站、资料库等来得以实现。例如,在幻灯片的制作学习中,教师把相关的知识放到网上,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到教师的网站上去学习巩固没加强好的知识,同时学得好的同学又可以在网上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

以上每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交互使用,相互融合,一节课可能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教学中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参考文献:、赵跃生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 教育信息技术,2005.14、、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新城二小 信息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直以来,我校早已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现状远不如人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操作的难度,而没有深入的进行。虽然也撰写了一些文章,大多数也只是在理论方面做了研究和推断,少有具体可行的指标性的时间指导,或在研究上不够全面,有失偏颇。鉴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的课题,以期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研究成员:

成员: 丁 莉 薛肖俊 亢亚红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逐步让学生适应和应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技能。

3、通过课题研究指导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新观念,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课改实践;初步探索出一些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四、研究内容:

1、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先导,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探索发展性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校的指导下,本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探索本学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教学方式。主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策略探讨等方面的科学性、有效性、普遍性的问题。

五、研究思路、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为提高自己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增进对实践及其得以进行的情境的理解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研究活动,有五个相连续的步骤: “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反思后再产生问题,周而复始。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六、预期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地教学既包括多媒体教学,也包含网络教学,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我校青年教师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快,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下的新型课堂模式有较强的适应、学习能力。只有正确的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适时、适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从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才能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2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2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3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开放学习模式

(三)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新之处

(1)、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创设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的课题教学模式。(2)、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3)、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多媒体教室。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园课题研究网,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期间,区域间交流推动,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

4、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四)实施步骤

1、课题申报:2016年5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6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课题探索、中期研究,预计2017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17年3月—6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而且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新手段。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新城二中 何武娟 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的改革......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5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清涧县昆山中学 贺延军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新型的教学媒体,是实施新课标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模版)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现行教材更新了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份数学语言,教材设计也更具形象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中期报告(xiexiebang推荐)

    渭南市基础教育“十二五”课题 中期报告 蒲城县桥山中学 完成者:周晓芳 课题组长:李红艳、 成员:张振鹏、屈伸、许立群、孙学锋 2015年5月27日 一、陈述问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心得与体会 宿州十一中 数学组 刘燕舞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的心得体会 宿州十一中......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远程教育应用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远程教育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方式、 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学生......

    浅谈“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判断“翻转课堂”真正“翻转”成功了呢?通过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结合我校“2266”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