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时间:2019-05-13 00: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第一篇: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感悟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夏辉辉(523128)

从2004年秋季走来,我感受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对自己的巨大冲击。在其中,我重新审视教材、重构课堂,反复体味着历史学科给自己带来的智慧,努力践行课改理念。

一、教材风景

1、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我这里的“教材”是指教科书。传统的观点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而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例如,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目的内容,我们对四个版本的选材与谋篇进行比较可以感受课标与教材的距离:

人教版和大象版 :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岳麓版 :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特别突出了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

人民版 :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

人教版和大象版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两版教材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思路,即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两个版本都讲究完整性与条理性,结构严谨,大象版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人教版和大象版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于政治制度史,在列举的基础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岳麓版同样抓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两条主线,落笔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把这一时期的制度演变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领域中去。教材内容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方面以典型历史事件的冲突与斗争中阐述制度的变化,例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这些冲突既是变化的原因,又是变化的结果;另一方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核心,如汉武帝、宋太祖,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制度变更则是斗争与冲突的结果。人民版则不局囿于列举制度,也没有两条线索的清晰描述,而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围绕这一特点,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其法律制度主要以秦为例,选官制度从先秦谈起,而中央官制度的变化明清之前的历史只讲到了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以元明清的行省制为代表。这些教材的编写给我们以启示,新课程中的教材是学生历史的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

2、要用好新教材

教材对于我们来说,曾经是圣旨,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应付高考,这样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教学僵化的重要原因。但在新课程体系下这样的观念需要改变了,华南师大黄牧航教授曾经谈到,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该以课程为中心,高考趋向考查内容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广东高考试题200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题和“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题都反映了这一趋势。但是,面对一标多本下的新教材,我们该如何上课?以哪一本教材为主?抑或四个版本的教材一一比较对照?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从上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既然专家和学者们都在创造性地演绎着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那么一线教师还要墨守陈规地引导学生划那些被反复演绎过的教材吗?正如钟启泉教授所云:“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因此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启发性的,这也正是它的优点。”所以,新课标不只是给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解读与创作的空间,更给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

例如,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中,各大版本都有不同取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对材料有所取舍,否则阅遍四大版本,将无所适从,造成飞花乱眼的局面。我做了如下设计:

课题: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材:第3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共同阐述了从汉到元到明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并且体现了其发展的阶段性,即宋代以前以中央与地方斗争为主,宋代以后,君权与相权斗争突现。理解与分析:

(1)教材的继承性: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中央官职的演变,专制皇权的强化,与以前的高三复习在内容上是一致的。(2)教材的新特点:

第一,集中以宰相地位的变化为线索,便于学生理解,符合认知特点,具有强烈的新课程气息;

第二,专制皇权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国家发展、还包括社会结构、人们的心理,民主意识等方面的因素。难点:如何理清线索;枯燥的官职史如何变得生动;对其影响的讨论如何深化。

设计思路:《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探索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通过学生动手绘制图表、课堂讨论等方法,运用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文学作品形象,以宰相这个职位人数多少、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产生途径及废除来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3、学会驾驭新教材

面临新课程改革挑战最大的是一线教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理念和习惯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显得潺弱无力。过去,老教师对新教师说的第一番话里,最常有的就是:“通过一轮教学把教材滚熟,以后就轻松了。”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面对新课标与多版新教材,只有打下深厚的史学学术功底和历史教育功底才能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历史教师,例如笔者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中,翻阅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以及其他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会使教师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底气。只有这样才能吃透课标、领悟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才能面对各种教材的不同说法而不慌张忙乱,才能真正地从飞花乱眼做到从容应对,感受到新课改所带来的异彩纷呈。

4、学会教材的比较

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注意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和不同学科教材的联系。其实,各版本的教材都体现了编写专家的思想,也反映了历史的多姿多彩,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发现特点,有助于全面理解课标精神。比例,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目,各版教材表述各不相同,人教版第1课为《“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岳麓版第1课为《孔子与老子》,第2课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通过这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岳麓版注重了时序,春秋时期只是百家争鸣的发端,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实际上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第2课对诸子百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又如,我们把新课标政治教材与历史教材进行比较,也会发现其中的区别点与联系点,在教学中可以互相渗透。比如,高中新课标政治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包括“神奇的货币”、“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包含“怎样花钱”、“如何挣钱”、“如何管钱”等基础经济常识;而历史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而包含了货币的产生、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对外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对中国的冲击,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等,这些内容包含了“人为什么要这样花钱”、“花钱与挣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家怎样管钱?”等宏观经济常识。这样的比较有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小到大理解“经济”这一抽象而又无处不在的概念。分享:

1、你认为新旧教材有何不同?

2、面对专题史教材编写方式,我们该如何应对?

二、课堂岁月

1、努力把握三维目标

关于三维目标,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曾这样描述:“知识与技能”是教学最基础的、直接的认知生成目标。有新的思想,就是建构主义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成,特别强调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过程与方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提法,强调了能力的核心是“方法”,就历史学科来说,是思想方法,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另外,强调了必须有一种经历与经验,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习得这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大进步,如果说,前两个目标还是“工具主义”的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强调“育人”,是认知的人格目标。

课堂的是否有效以是否完成三维目标为依据,没有目标的课堂无异于浪费光阴,为此,我逐渐发现在三维目标的撰写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一一研究有利于理解三维目标与传统目标的不同。案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诊断]:本案例中把教学目标的主体定为教师而不是学生,而且存在语句不太通顺的毛病,同时情感目标过于宏大而空洞。王小明博士著的《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一书中,这样提出:教学目标规定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预期经过教学后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教学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发展的结果。教学目标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

[对诊下药]:建议修改为: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所宏扬的民主科学的精神,认识民主与科学是社会进步的两大车轮。案例二:

[知识与能力]: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诊断]:本案例是把内容当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当有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动词——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描述学习行为。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学习水平——学生学习结果的程度,或最低标准(从准确、速度、质量确定)

就知识与能力而言,应该用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等行为动词来描述。

[对诊下药]:加上相应的行为动词 案例三: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和处理有关的历史数据,会从各种形式的数据表格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在学习的过程注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诊断]: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混淆,历史课堂上每堂课都在培养这些能力,课堂目标要写出具体的依托,并具体描述到达哪一步。“教学目标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学生已掌握的能力就不是初学目标,而应是巩固和运用。

[对诊下药]:依托本课具体的图表培养、形成、运用、巩固某技能或方法。案例四: [编写目标]

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和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探讨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理解。

2、能力目标:立足教材,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提取能力;通过师生对话,自主协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诊断]:“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混淆并列,能力目标是教学目标下的一个分支;主体教师而不是学生。[对诊下药]:重新调整层次。案例五: [过程与方法]:讨论、提问、总结、讲述(具体见教学过程)[诊断]:这是教学方法但不是教学目标下的“过程与方法”。王小明博士提出“教学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那么,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目标,其实质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可以习得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是学生可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哪些“会学”的本领。

2、构建新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只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历史课堂中的求真求善求美便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历史知识本身和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具有生命性的,鲜活的历史需要这些活蹦乱跳的年轻的生命来感受、理解、认识,因此,学习历史知识的课堂也必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基于这一认识,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课堂风格——我的课堂总是鲜活的,它有着充分的准备与预设,但绝不预设所有答案;我的课堂力求平等,这种平等是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智慧;我的课堂力图找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点,在“历史上的今天”、“今天我来上课”、“时事辨析”、“组际辩论”等形式中,我引导学生学会在历史中看现实、在现实中寻找历史,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坚持与包容;我的课堂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没有情感就没有历史,从唱国歌讲“生活处处皆爱国”,从五四精神讲“和平时代如何爱国”,从文天祥与岳飞讲“爱怎样的国”,从中日关系讲“爱国之古与今”。

(1)构建生命化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案例一:人教版的必修Ⅰ《经济体制改革》

教师: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呢?(先出示经济体制的定义让学生阅读,再出示经济体制改革〈实质〉的定义)教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实际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教师:大家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那为什么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呢?

教师:下面我们就先来探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案例二:岳麓版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阅读材料:《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敢为人先的昨天: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许多人外出讨饭。同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一年后,粮食不仅没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

请同学们思考:请大家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人民公社等知识,说说 27年前,小岗农民为什么会“冒死”分田单干、包产到户?这一做法后来被命名为什么制度?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大增?

对比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二中,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情境、所设问题比较符合学生思维实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一中由于概念太多显得生硬、枯燥。(2)构建生命化课堂,要创设积极的问题与场景,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没有情景就没有历史,要努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历史课堂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笔者在讲授《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时,设计了《雅典公民帕帕迪的政治生活》,这一课讲述的历史年代久远,概念生疏,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储备极为匮乏,一个小小的“帕帕迪”似有四两面三刀拨千斤之力,所有艰涩生疏的概念都随着“帕帕迪的一天”得到了解读。帕帕迪这个人物不只是雅典农民的一个简单还原,从他一天的政治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奴隶制度下雅典公民的平等,看到了2000多年前雅典人的伟大智慧和海洋文明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哲人苏格拉底的勇敢与无奈,从而引发出我们对人类政治文明永恒的思考!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创设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得课堂变得鲜活。比如深圳唐云波老师在上《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中设计了“二毛”这一活泼可爱的形象,以“经济权益损失调查委员会”、“市场调查员”等形式展开对本课的学习,收到了过目难忘的奇功;还有的老师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引用了巴金文学作品《家》中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思想的剧烈变革。

有的老师对创设课堂情景感到困惑,认为这是一种“虚构”。“历史不能假设,但需要用假设来进行研究”。虚构是以真实的存在为基础——一种超越时空的真实。如果我们再将“虚构”故事背后蕴涵的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未来文明的警醒和对现实行为的反省考虑进去的话,谁又可以否认其教育意义的真实性呢!

(3)构建生命化课堂,要正确理解课堂师生定位,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予以指导和调控。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尤其要正确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发展平台。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教师不应以知识的传授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探求体验。

案例一:初中历史课《元帝国拓展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师在讲元统一后,提问了一个女学生:“元统一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是元统治者,你该怎么办?”学生说:“最大的问题是民族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要实行民族平等,让蒙古贵族与汉人平起平坐,要不然,汉人容易造反!”回答得多好!学生一下就意识到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原,最大的问题是民族矛盾问题,而且她以现代平等的观点来谈“我作为元统治者的措施”,非常难能可贵,现在关键就看教师怎么引导了。很遗憾地,教师想要学生回答的不是这个,教师自说自话的谈到:“当时元统治者遇到的最大困难一是地大,二是人多,由些而产生了行省制……”听到这儿,我翻回去看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看来的确受到了挑战,而且在挑战中,明显是旧观念站了上锋,本来教师可以就这个女学生的回答,引出民族问题,也就是课标中要求的“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这样才是一个生成性课堂,而不是教学设计演示剧。

我们提出师生的合作互动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无轨电车”。案例二:

学生:“老师,如果我是琦善或者其他大官,我肯定也会选择早日签约,我们教材已经很详细分析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既然必败还打什么呢?要打要杀看起来是爱国,其实一是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没认清敌我力量悬殊我方必败的形势;二者您成了民族英雄遭战火之殃的是老百姓;三你这样打下去,给英国造成的损失越大,他们要求的赔偿必然越多,而且他们为了惩戒你的抵抗,肯定更好增加赔偿索取。”老师反问他“不誓死抵抗,就签订卖国条约,那我们民族的尊严呢?我们的国家权益呢?”那学生接着说“对,民族的尊严很重要,可是有时为了国家长远利益需要我们必须忍辱负重,勾践就是这方面最好的典范……”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引导得不好,就会出现偏差。我们鼓励假设,但不能乱假设,我们的老师由于理论学习和思考的缺失,看不出问题所在,不仅放弃了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引导史学方法学习和习得的机会,反而在良好动机的驱使下,在不同的层面上犯着和学生同样的思维逻辑错误,跟着学生开无轨电车。

(4)构建生命化课堂,要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要把历史从冷冰冰的时间黑洞里解救出来,我们就得从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着手,给沉重的历史插上“会飞的现实”这对翅膀,这样,历史将不再仅仅是过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学生因此就自然而然地由对关注现实的需要而把目光转向了历史课堂。

案例一:在新学期的导言课上,移老师从自己姓氏的来源引出了一段学生精彩的对话,这不是师生间简单的见面对话,更不是一段对某人姓氏来源的猎奇,而是包含着历史思维层次递进的对话。在最初学生的猜测里,仅把“移”字从字面上理解为移动、斗转星移,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姓氏的来源便与历史上的政治**、民族迁徙、东西方贸易,进而与民族融合联系在一起,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由表及里、由个别到整体的变化,这一变化即是历史意识形成的重大表征。从移老师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蕴涵在生活中鲜活的历史知识被挖掘出来成为历史课堂生动的素材,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感,它远离了枯燥的说教,比起背诵课本上一大段的结论要有用得多。案例二:笔者引用作家龙应台《你所不知道的台湾》一文中谈到《红灯记》在台北演出的情景,引发学生对三位不同的老人观看《戏灯记》的不同反映,从而感受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一段历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身就是历史的反映,三位老人那不简单的经历就是一段历史故事,值得当事人、后来人、旁观者深思——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国共关系的动荡与发展让台海两岸的中国人经历了历史的重重考验。我们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如果能理解三位老人的心情,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那么自然就能对祖国的统一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5)构建生命化课堂,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渴望着生动的课堂,我的学生在历史课堂随感中写到:“我认为老师不仅仅是要出色,自己很夺目出色的老师并不一定是好老师,在我看来,只有真的懂得如何让同学更轻松地接受知识、而并非被迫接受的老师才能称得上好老师,课堂本来就是师生互动,一同在学习中发现进步的过程,若是仅仅局限于课本,那要老师干什么?还不如回家啃课本。”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找到了有效的途径吗?

案例:在历史课程网的博客上,有位李老师记录了他在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段实录:“ 今天讲述《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这两天备课的时候一直想着教课的过程中怎样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怎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出发点下,开始创设历史情景: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摄有关洋务运动的纪录片,那么你将从哪些方面来拍摄?学生的讨论很快就陷入平静,思维定势和早晨的困意造成了学生没有创意的剧本。这次设计味同嚼蜡、兴趣索然。” 按说,李老师的这个设计是非常奇巧的:“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摄有关洋务运动的纪录片,那么你将从哪些方面来拍摄?”既符合本课的学习内容,也应该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但为什么学生很快沉默下来?他们对做导演没有兴趣?他们对学习内容不熟悉?他们对如何做导演无从下手?一般来说,应该是学生学完并掌握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后再提出来,如果学生对洋务运动一点概念都没有,是无法做导演的。同时,学生在课堂中昏昏欲睡之时,突然让人做导演,就象黎元洪不相信革命的到来居然有利可图一样!我在其他文章中谈过,划完书本后甩手让学生“现在开始讨论”“现在开始角色扮演”!前后的反差,学生是非常不情愿的,大家都知道自己不是导演,亦不想为了“配合”教师而去扮导演。如果教师这样引起兴趣是不是好一些: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大国崛起》?感觉如何?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在十二集影片中表现得非常好,让人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抛开具体的内容,你说这部纪录片好在哪儿?(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优秀的纪录片能展示历史、警示后人,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做一个纪录片《中国的崛起》,你会从哪段历史开始呢?今天我们所学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那么,让我们仿一仿《大国崛起》的导演们,做一做我们“中国的崛起之洋务运动篇”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有突出其来的灵感,更需要严密的思维,思维火花如果不经论证很快会被现实粗糙的语言、短平快的课堂所熄灭,那火花就永远只是一闪而过的流星,不会成为思维天空的恒星,也不会在思维的天空里发光发热。

(三)努力突破评价关

评价是这次改革的瓶颈,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了共识了。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是评价体系中两个重要的词汇,但如何有效地运用它们却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有的文章在谈到“发展性评价”时,只是讲了“发展”,没有谈如何“评价”,更谈不上用“评价”来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有很多,用“评价”来促进“发展”是对评价体系的求,如果不放到评价体系内来求“发展”,就谈不上“发展性评价”了,以为只要学生发展了,就是在运用“发展性评价”了,窃以为还需再进一步思考。我尝试着在写影评、写历史感悟、历史标语创作赛、给老师评课、给同学写评语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我让学生在分数之外找到成就感,丰富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这些历史小论文放入学生的成长纪录袋,部分学生的文章还发表于杂志,这都是有别于分数评价之外的有效评价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享:

1、三维目标与以前的教学目标有何区别?

2、你理想中的课堂是怎样的?

3、你曾经尝试过哪些评价方式?

三、读史心情

(一)做个有思想的历史老师

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说:“教书本身就是是一种厚重的思想之学。它是要靠丰富的底蕴、理性的境界、高尚的情怀和辨证的智慧去完成的事。” 山东省特级教师齐健老师说:“一名好教师,最为关键的是看教师是不是具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是不是善于独立地思考,是不是勇于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中史参》2007年第6期刊登了《历史教育因思想而精彩——中国历史课程网“做个有思想的历史老师”博客讨论》。在新的课程观里,提出“教师即课程”,这就意味着有思想的老师才能带来有思想的课堂,做一名有思想的历史教师不但是我的教学追求,也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多历史教师的追求了。我们在教育学生“读史可以明智”的同时,应该要教学生“明智地读史”,我们自己要有独立的思想,不断反思与质疑,这样才能以自己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吸引学生。

(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与史学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源泉,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反对以绝对客观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这一特色已经在近两年试验区的高考题里有所体现。例如2007广东历史高考题26题“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该题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研究,独立发现问题,通过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发展情感与态度,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形式相比,更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参与性。这就要求我们做为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培养“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等现代公民素养,在研习史料中引导学生辨析史料、尊重史料、运用史料。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但如此大规模地从课标到教材直至课堂灌入文明史观,这是第一次。杨宁一教授认为,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历史教育的素质就是人文教育,所以让学生学习人类文明的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同样,在近年的高考中已多次出现史观的运用。例如2007年广东历史高考29题,不直接考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具体史实,而是从两种历史观着手,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展示了“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下对历史事件评价的不同,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突出显示了对历史观的理解与认识。

基于以上的认识,历史教师应当多阅读当下史学新著作,了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不能再用陈旧的史观和知识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岳麓版新教材中,对于袁世凯的评价不再援用“窃国大盗”一词,而是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当时的形势,这样有利于师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三)丰富的学养有赖于终生学习

记得曾有学者说过:“没有知识是可靠的,只有探索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在自己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有助于丰富自己的学养,不但有利于教学,还有利于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而成年人专业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基于自身职业实践的反思、探究以及与同行进行交流而获得的。

1、广泛的阅读是有思想的前提:大量阅读专业书籍,了解历史学术的前沿,有助于理解课程标准,有助于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

2、与同行广泛交流:运用网络与全国知名专家和历史老师交流,网络教研给了我更广阔的视野。先后管理了K12历史论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下的中国历史课程网和广东历史教育博客,并拥有自己的专业教研博客。通过网络向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请教、进行交流,获所需要的专业支持,得到聂幼犁、赵亚夫、姚锦祥、任鹏杰、何成刚等师长的指导。

3、坚持写作:通过博客我记录个人的历史教学过程、历史课堂故事、思想历程,新课改以来我写了三十余万字的课后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论文等,促进自己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4、坚持参加学习与培训:多次参加省级新课程改革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到广州、深圳、湛江、西安、北京等地聆听专家的报告,领悟新课改的理念。07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进行系统的学习。

回想起走过的路,有着破蛹化蝶的艰难与喜悦,朱永新博士曾说:“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我以为然。分享:

1、你如何看待教师的专业成长?

2、你最近读过哪些史学专业著作? 本文小结:

通过本文,作者有以下理念和认识与您分享:

1、新课程改革下,教材的编写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的通史编写体例到现在的专题史编写体例,从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我们应当转变观念,适应这一新变化。

2、树立新的课堂观,要认真研究三维目标的理论基础与撰写方式,认识旧的教学目标“重知识”到新目标下三个维度的发展。

3、改变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培养有历史素养的现代公民是这次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育提出的最高要求。

4、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最终能适应改革、驾驭课堂的关键,践行终生学习,坚持思考,这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理想追求。

第二篇:2012工作总结及明年计划(夏辉)

工作总结及明年计划

转眼间2010年就要挥手向我们告别了,我在城建工作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回想在这段期间的工作经历,自身业务知识和能力有了提高,首先得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那么好的工作条件,有那么好的有经验的上级给我们栽培指导,带着我们前进;他们的实战经验让我终生受益,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做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正如平时领导教导我们的一样,要‘以德服人 ’。同行来我们项目做市场调研时一定要像对待准客户一样热情接待,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一直以来之所以我们城建的口碑在沈阳本土这一片打的都非常好的原因,跟这是有密切相连的,在这一点上是我在别的公司所学不到的。如今我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在业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为八个字“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在2010年的工作内容: 1.了解周边竞品项目 2.学习房地产的新政

3.协助办理城建北尚B区合同签署 4.积极配合公司完成城建美庭Ⅱ期的蓄客 5.成功完成城建美庭Ⅱ期的开盘

6.办理城建美庭Ⅰ期入住的相关手续 7.积极主动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8.销售城建东逸花园住宅,车位。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3000万元的销售业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1.缺乏与领导沟通的主动性,今后我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2.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作为销售部中的一员,我深深感觉到自己身肩重任。作为公司的门面,公司的窗口,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同时代表了一个公司的形象。所以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在高素质的基础上更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还要广泛了解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动态,走在市场的前沿。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我基本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并且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就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因此在团队沟通和日常工作的配合上是分不开的,我相信团队的力量,对于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团队精神的打造是非常关键的。有高度统一的团

队精神,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分工合作,我也将会继续把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扬下去。

回顾过去一年,展望美好的新年: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完成了本职工作,这与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对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上是我对今年工作情况的总结,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地方,请领导批评、指正。

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将做好个人工作计划,使自己的工作做到更好。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房产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发展脉络、走向的了解,加强对周围环境、同行业的了解、学习,要对公司的统筹规划、当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素质,为公司树立更好的形象。遇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尽全力解决问题。要先做人再做生意,让客户相信我们的工作实力,才能更好的完成销售任务。即将到来的2011年,对于城建,对于我,都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我深知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公司的发展。所以,我必将全力服务公司,热爱岗位,勤奋工作,严于利己,认真专研,用使命般的激情面对客户,用认真严谨的态度面对我的职业,为客户制造感动,为公司创造利润!

迎接新的一年,我信心百倍,满怀希望!

销售部:夏辉

2010年12月8日

第三篇:夏辉百首歌吟工作总结(范文)

安庄镇夏辉小学“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汇报材料

把经典吟唱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为继续深入开展“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了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现将我校“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典引领,构建人文校园(我们的基本理念)

长久以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力量的源泉之一。历代名篇佳作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我校秉承“ 经典引领,构建人文校园”的办学理念,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以“百首歌吟进校园”为突破口,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二、一路花香(我们的活动历程)

(一)建立健全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为使“百首歌吟进校园”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百首歌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任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拟定实施计划、方案,落实目标任务,指导工作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若干实施小组。

确定了以语文老师为主,音乐老师辅助,学校课程老师跟上,班主任协调配合的责任制,与相关老师签订责任书,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参加实施的教师每学期制定计划,研讨、交流活动方法与成效,定期举行经典诗文吟唱比赛,将结果纳入考核成绩。

(三)大力加强宣传,努力提高认识

在全体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宣传“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的意义,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吃透《歌吟》理念,落实新课程要求;掌握指导诵读吟唱活动方法,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三、“四个坚持、三个结合”,全面落实。(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实施“四个坚持”,注重提高效率。

1、坚持引导,激励为主,营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学校组织人员,利用现有播音设备,克服技术难关,把枯燥乏味的铃声改成“润物细无声”的经典诗文歌吟,上课铃播伴奏,班空、课间操、课外活动放演唱,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的感受经典。

低年级老师根据韵文特点带学生在游戏中背诵,有的班级采用了好带差的方法让平日里诵读吟唱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带领一个诵读吟唱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诵读,做到“处处是课堂,人人当老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还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把课堂搬到室外,在碧波滔滔的大汶河畔,在蜿蜒千里的古河堤上,在香烟袅袅的禹王庙前,吟诵古诗、背诵经典。

2、坚持与家长、沟通,提高认识,并取得支持,使学生家庭、乃至社会有良好的诵读氛围。

学校把经典歌吟拷贝到学生的U盘、内存卡、学习机上,让学生在家里也能感受经典的陶冶。

为进一步激发家长乃至全社会参与经典吟唱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们集思广益,在班内设置“展示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诵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我们还开展了家长问卷调查活动,经典诵读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以引发家长对经典文化的关注,并力求带动有识之士参与到吟唱、研习经典文化的活动中来。

3、坚持在指导时不刻意讲解,只要求学生多读熟读,不死记硬背,做到琅琅上口就行。

学校、班级每周下发周诵读吟唱内容、进度、计划、抽查、竞赛、测试等,只看读、背、唱的熟练程度,诗文的理解不作为评价依据。

4、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对于兴趣高、进步快的学生,可以组成特长组,单独指导。

(二)做到“三个结合”,促进全面提高

1、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在“经典”的引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学校以经典歌吟为载体,开展了读

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博览群书,以睿智正德、提高品位,把经典歌吟纳入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考核中,定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表彰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吟唱经典,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讲文明、守纪律的行为已蔚然成风。

2.以经典歌吟促新课程的实施

我们将经典歌吟与新课程有机结合,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赋予古老的文化以更多的新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开展“识字比赛”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吟唱经典,识字量快速增多,而识字又是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识字量为基础,孩子的阅读也就水道渠成,习作能力也会提升。

经过经典吟唱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文、造句的错字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所呈现的语句也生动多样,不少同学写作时引经据典,仿佛都成了“小作家”。

3、以经典诵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上级领导和各村委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创建了以古诗文、名人名言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以古代经典道德故事为主题的文化墙,它们与经典歌吟遥相呼应。如今,走进我们的校园,就置身于浓厚温馨的人文环境之中,草木繁茂充满生机,琅琅的读“经”声从每扇窗口传出,走廊上、教室里张贴着经典词句,学生自办的经典吟唱手抄报以及师生的书法作品。广播里播放着悠扬的“古典音乐”,书香伴随着花香,散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吟唱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唱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让我们:把经典吟唱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单位:肥城市安驾庄镇夏辉小学

姓名:肖云刚

2012年3月1日

第四篇:绿色生活(夏敏辉)

绿 色 生 活

万条垂下绿丝绦,绿色在春;接天莲叶无穷碧,绿色在夏,佳木葱笼而可悦,绿色在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绿色在冬。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绿色,在城市里鳞次栉比的大楼间,总有一片绿地点缀着那一方土、那一片天,这些城市的“美型师”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让那些从身边匆匆走过的人们心中增添了一抹绿。绿色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绿意环绕,让生活充满诗意。

绿让生活多了一丝舒适。想象一下打开窗户便能望见窗外一片生机盎然,心中的烦恼便会顿时烟消云散。那是大自然的恩馈,上天的眷顾,孤独将会被惬意所代替。此时,你看见的是绿,听见的也是绿,它犹如一缕潺溪,带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汩汩地流进心田,滤去心中的不快。

绿让生活增添一份活力。绿,象征着生命力,当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下,枯枝在风中无力地晃动时,一切都是枯竭的,而在第一个新芽立于枝头之际,生命,便又重新焕发光彩,微风带着绿,将其传播于大街小巷,整个城市焕然一新,绿色,带着生命,走进每个人的心。

绿让生活多了一份责任,绿色的意识在人们心中占着越来越重的分量,“你今天地摊了吗?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语言和行为,也许美好的东西越是存在,越是让人担心它哪天会突然消失,保护环境,已是时代的命题,越来越多普通人走向低碳生活,亲近自然。

绿让生活多了一份感悟。这是初春,四周的空气仍摆脱不了冬的寒冷。嫩芽破土而出,这绿丝一份探索的勇气,生机的迸发,这是深秋,周围多是枯黄,却仍有几片绿叶挺立于寒风中,这微微的黄绿,在来年必会凤凰涅槃,这绿的低谷过后,必有灿烂的来临。

绿是自然,绿是心灵。栖于尘世,向往绿色生活,便是对心的修炼,只要像莲一般纯净,情系绿色,回归本真,便能葆察察之身而勿囿于汶汶之物!高一(4)班夏敏辉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中辉)

城西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2015.9~2018.6)

制订人:叶中辉

2015.9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学校的一名年轻的老教师,在为人师的道路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好,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基本情况

我于1997年8月毕业走上现在工作岗位,至今已有20年了。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其间还担任班主任工作、教研组组长等工作。从教伊始我对教育事业一直充满敬畏和神往,不敢懈怠。在学校领导和诸多前辈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我才能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我深深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好好学习。

二、自我分析

(一)自身成长历程和素质分析

参加工作以来,我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师爱生,真诚待人,做到敬业爱业,能很好地完成校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受到原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我现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工作,工作细致,循循善诱、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管理严格,备课认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在新形势下,继续挑战自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成为全能型教师。

(二)个人发展优势及特长

1.具有较扎实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专业素质;

2.具有2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3.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能够较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

4.能利用网络进行专业教学知识的自主学习;

(三)存在问题或不足

本人的不足在于:

1.课堂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课题研究方面经验不足。3.对学生的辅导技巧及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经验不足。4.分析讲解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5.加强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工作缺乏创造性。

三、个人发展目标

(一)三年总体发展目标:

1.多钻研,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每一篇教学案;

2.勤学习,探究教学方法和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锤炼课堂教学能力,增长教育智慧;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与积累;善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二)、具体目标

1.师德目标:

加强自我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之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宽容、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与任课老师相互协作,认真踏实地工作,完成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严于律己,提高自身修养,争做师德标兵。

2.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常规;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服务;钻研中学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应变能力。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学成绩力争不断提高。

总之,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争取做一名知识上、能力上、品德上让社会、学校、家长满意的教师。

四、自我规划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熟悉新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学会积累。

(三)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现有的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办公软件基础上,继续学习计算机技术如PPT的使用。

(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博取众长,学习他人的教学特色,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五、达成措施

1.钻研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

2.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3.勤于动笔,善于思考;4.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研教改活动,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踏实勤恳的走好每一步!争取在收获的季节,有着属于自己的丰硕成果!

下载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夏辉小学行风评议中查摆出的问题

    行风评议中查摆出的问题我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通过深入自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征求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是否......

    王天辉的成长观后感

    观后感看了这部教育片,从王天辉的成长、成熟、走上领导岗位到受不了各种诱惑直至走向犯罪的深渊。使我感到很大的震惊,发现一个人没有根本的坏与好,不过也都是些普通的人有了一......

    杨辉与杨辉三角5篇范文

    数学家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末年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

    夏辉小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五篇模版)

    夏辉小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根据肥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精神和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

    夏辉小学工作问题分析报告(最终5篇)

    安庄镇夏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问题分析报告 根据2012年10月13日肥城市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安排,为贯彻落实名树伟副市长,杜君河局长讲话精神,我校专门成立了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工......

    中辉人造丝公司专利工作总结

    辉人造丝有限公司 嘉 兴 市 专 利 示 范 企 业 申 报 二0一四年八月 1 中 目录 1、 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表 2、 中辉人造丝有限公司专利工作总结 3、 公司拥有的授权专利......

    我与企业共成长 创先争优我应当--徐辉

    我与企业共成长 创先争优我应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固镇县局营销部的客户经理徐辉,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我与企业共成长、创先争优我应当”。......

    读书笔记之李建辉《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感悟》

    ■□如歌的行板□■ ——读李建辉新作《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感悟》文青能有幸与建辉结识,并成为良师益友,深信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人生机缘。2009年深秋南宁社会组织宣传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