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国画基础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0:1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修课:《国画基础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修课:《国画基础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选修课:《国画基础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国画基础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画基础与鉴赏 课程类别: 开设学期:

总学时:30 计划学分: 考核方式: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是全院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画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整个中国画的特色与发展历程,同时经过训练对山水、花鸟各科传统绘画艺术观念有所了解和提高绘画 实践能力。

三.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国山水画技法》 白雪石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参考教材:《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中国名画》 乔伊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1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中国画概论(2课时)知识点:

1、国画常识

2、中国画发展简史 二.笔墨基础(2课时)

1、笔墨的特点

2、笔墨的控制训练

三.写意花鸟画训练(10课时)知识点:

1、“四君子”(松、梅、竹、菊)名作画法解析

2、花卉虫鸟画法

四.山水画法训练(10课时)知识点:

1、传统山水画法解析(树、山石、水、云、瀑、舟桥)

2、古代山水临摹

3、山水画科现代与传统技法的差异 五.人物画训练(4课时)知识点:

1、人物画名作赏析

2、经典临摹

六、期末创作(2课时)知识点:

1、国画构图

2、创作指导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方法 考核类型:创作 考核方式: 最终作品 考核时间: 一周

(二)成绩评定 最终创作成绩:占 60 %

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 15 %平时实践(实验、实训)操作情况:占 25%

六.编制与审核 编制人:徐学毅

编制时间:20012年12月19日 教研室审议: 系审核:

第二篇:《音乐基础与鉴赏》教学大纲

《音乐基础与鉴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音乐基础与鉴赏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美术基础与鉴赏》开课教学单位:人文学院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执笔者:董纾含 吉喆 审阅者:逯克刚

修(制)订日期: 2020年8月

二、课程性质

音乐基础与鉴赏课程是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音乐普及选修课程。该课程通过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以及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广泛涉猎和各种艺术鉴赏活动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养和审美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高尚品德与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1:通过音乐基础与鉴赏教学,对音乐进行不同角度的审美分析,深度挖掘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领略音乐的魅力,同时感受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够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音乐艺术的情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2.2系统学习音乐基本知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心境,通过音乐的语言与音乐要素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

2教育情怀(L)

目标2: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音乐艺术的要素、理解音乐的语言、掌握音乐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与欣赏大量的经典音乐作品初步解决学生对音乐欣赏困难的问题,学会如何欣赏中外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6.2了解音乐艺术的性质与要素,通过对中外声乐、器乐、戏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赏析,对音乐进行不同角度的审美分析,具备独立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6综合育人(M)

目标3: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了解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及有关基本音乐知识;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6.3积极利用音乐鉴赏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的全面提高。

6综合育人(H)

注:表格中用★表示该门课程对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关联度最高。

四、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学 时

其他

合计

第一章

导论

本章的教学,通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欣赏音乐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划分,并让学生懂得在倾听中关注音乐表现本身,培养对音乐的灵感,同时在实践中培养音乐的文化观,亲近音乐喜爱的人生。

重点:懂得音乐是听觉、时间、情感的艺术,能通过喜爱音乐去喜爱艺术;喜爱艺术文化去喜爱艺术;喜爱的文化去喜爱人生,这就是喜爱音乐之意义所在。

难点: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章

中中外声乐作品鉴赏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声乐的发展脉络有相应的了解;通过中外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的共性和差异的比较,感受人声音乐的艺术魅力等。

重点:1、中国声乐作品与西洋声乐作品比较之异同。2、能让学生区分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不同流派的音乐演唱风格和艺术特色。

难点:声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三章

中外器乐作品鉴赏

通过本章的教学,试听各类音乐作品,让学生基本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基本演奏及表现特点。

重点:1、能辨别不同声部的乐器音色、音域特点等;

2、基本掌握不同乐器的基本演奏法及表现特点。

难点:中外器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

中外歌舞音乐及作品欣赏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舞剧音乐发展脉络有相应的了解,通过中外舞剧音乐的共性和差异的比较,感受舞剧音乐的艺术魅力等。

重点:中华民族舞剧与西方芭蕾舞剧作品比较之异同。

难点:中外歌舞剧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

现代主义音乐艺术及作品鉴赏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现代主义音乐的的产生与发展情况以及现代主义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共性与差异,感受现代主义音乐的艺术魅力。

重点:现代主义音乐作品音乐语言的发展脉络。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六章

现当代新世纪音乐及作品鉴赏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掌握近现当代新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它与传统音乐的共性与差异,感受近现当代新音乐的艺术魅力。

重点:现当代新世纪音乐作品与传统音乐作品比较之异同。

难点:现当代新世纪音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合计

【教学单元一】:第一章 导论

(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3)

(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通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欣赏音乐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划分,并让学生懂得在倾听中关注音乐表现本身,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同时在实践中培养音乐的文化观,亲近音乐喜爱的人生。

(二)学时:2 其中理论:2 实践:0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 导论:音乐基本常识:1、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2、音乐常见的表现手法。3、音乐欣赏的含义与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音乐是听觉、时间、情感的艺术,能通过喜爱音乐去喜爱艺术;喜爱艺术文化去喜爱艺术;喜爱的文化去喜爱人生,这就是喜爱音乐之意义所在。

教学难点: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单元二】:第二章 中外声乐作品鉴赏

(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声乐的发展脉络有相应的了解;通过中外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的共性和差异的比较,感受人声音乐的艺术魅力等。

(二)学时:2其中理论:1实践:1

(三)教学内容:第二章 中外声乐作品鉴:1、声乐欣赏基本知识与方法。2、中外民歌作品。3、中外艺术歌曲4、中外大型声乐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声乐作品与西洋声乐作品比较之异同。

2、能让学生区分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不同流派的音乐演唱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声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教学单元三】:第三章 中外器乐作品鉴赏

(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试听各类音乐作品,让学生基本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基本演奏及表现特点。

(二)学时:4其中理论:2 实践:2

(三)教学内容: 第三章 中外器乐作品鉴赏:1、器乐欣赏基本知识与方法。2、中外器乐介绍。3、中外器乐作品演奏形式与体裁。4、中外管管弦乐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能辨别不同声部的乐器音色、音域特点等;

2、基本掌握不同乐器的基本演奏法及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中外器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教学单元四】:第四章 中外歌舞音乐及作品欣赏

(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舞剧音乐发展脉络有相应的了解,通过中外舞剧音乐的共性和差异的比较,感受舞剧音乐的艺术魅力等。

(二)学时:2 其中理论:2 实践:0

(三)教学内容:第四章 中外歌舞音乐及作品欣赏:1、中外民族民间歌舞音乐。2、中外舞剧音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舞剧与西方芭蕾舞剧作品比较之异同。

教学难点:中外歌舞剧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教学单元五】: 第五章 现代主义音乐艺术及作品鉴赏

(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现代主义音乐的的产生与发展情况以及现代主义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共性与差异,感受现代主义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学时:2其中理论:0实践:0

(三)教学内容:第五章 进现代音乐艺术及作品鉴赏:1、印象主义音乐。2、表现主义音乐。3、新古典主义音乐4、新民族主义音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主义音乐作品音乐语言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现代主义音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教学单元六】:第六章 现当代新世纪音乐及作品鉴赏

(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掌握近现当代新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它与传统音乐的共性与差异,感受近现当代新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学时:4 其中理论:2 实践:2

(三)教学内容:第六章 现当代新世纪音乐及作品鉴赏:1、音乐剧.2、流行音乐3、电影音乐4、动漫音乐5、电子音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现当代新世纪音乐作品与传统音乐作品比较之异同。

教学难点:现当代新世纪音乐作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配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CD、DVD光盘等音频资料,采取讲授和课堂试听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并加入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与增加学生们的视野与信息量。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观察、作业与和课堂过程。(一)具体考核设计参见下表

考核环节

考核目标

考核形式

考核主要内容

成绩评定要求

课堂观察

保证课堂到课率不低于95%

课堂点名检查预习

学生出勤预习准备

按实际情况给与相应成绩

作业

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实践能力

实践作业1次

规定篇幅作业方向

评语、成绩

课堂过程

提升学生运用理论、实践的能力

课堂提问、讨论、翻转课堂等

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和讨论发言情况

按实际情况给与相应成绩

终结考核

考核学生最终理论掌握程度

期终考查

以主观题为主的试卷

根据卷面答题情况给与成绩

(二)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结构

课程

目标

终结

考核

占分

比例

60%

课堂

观察

占分

比例12%

作业占分比例

12%

课堂过程占分比例

16%

作业2

课堂过程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分目标达成度={0.6×(分目标试题平均/分目标试题总分)+0.12×(课堂观察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06×(作业1分u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06×(作业2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08×(课堂过程1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0.08×(课堂过程2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

七、课程教学资源

(一)教材选用

陈明礼、余 鑫.音乐鉴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二)参考书目

1.齐易、扬子江.走进交响音乐圣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孔繁洲.中外音乐艺术漫步——音乐素质教育手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4.罗伯特·舍曼、菲力普·赛尔顿著何道新译.完全 IDIOT傻瓜古典音乐.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辛丰年.辛丰年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6.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8.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三)网络资源

http://www.xiexiebang.com(基点音乐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华音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咚咚锵戏曲网)

htp://w.musicotherapy2003.com/(高天音乐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虾米音乐网)

第三篇:《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250

适用专业:公选课 学 时 数:32

学 分 数:2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论文

执 笔 者:庹立明

编写日期:2007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艺术素质类限定性公选课,主要针对本科在校生。通过对戏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的常识,懂得如何去欣赏戏剧,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计十一讲,主要介绍和欣赏外国及中国戏剧作品。

第一讲

2学时

(一)、什么是戏剧:?(理解)25分钟

(二)、戏剧慨说:外国戏剧部分(了解)40分钟

1、巫术与戏剧

2、戏剧发展阶段:

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三)、四种戏剧样式介绍(掌握)25分钟

第二讲

3学时

(一)、中国戏剧简介(了解)40分钟

(二)、什么是话剧?(掌握)15分钟

(三)、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一(理解)80分钟 1、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2、莎士比亚话剧作品欣赏(剧情介绍及片段欣赏)1)、《威尼斯商人》 2)、《温莎的风流娘们》

第三讲

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二

(一)果戈理与《钦差大臣》(理解)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析

3、分段欣赏

(二)、米勒与《推销员之死》(了解)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

3、分段欣赏

第四讲

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三

(一)易卜生简介(了解)45分钟

《玩偶之家》剧情简介

(二)、中国话剧介绍(掌握)35分钟

1、新剧之诞生

2、现代话剧的形成

3、走向成熟

(三)剧作家曹禺小传 55分钟

1、《雷雨》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雷雨》,欣赏片段

第五讲3学时

中国话剧介绍续

(一)(四)在烽火中兴盛(了解)35分钟 1、抗战时期的演剧活动

2、历史剧的兴盛

3、现实主义的深化

(二)(五)新中国戏剧(理解)30分钟

1、新中国话剧的春天

2、新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

(三)(六)新时期戏剧(掌握)30分钟

1、话剧的复苏

2、《报童》剧照更追求戏剧的综合性

3、小剧场戏剧的勃兴

4、五彩缤纷的话剧

(四)剧作家老舍简介(理解)40分钟

1、《茶馆》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茶馆》

第六讲 3学时

(一)中国戏曲简介(了解)40分钟

(二)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三)脚色介绍(掌握)45分钟

第七讲 3学时

(一)歌剧介绍 一(了解)30分钟

(二)人声的分类(理解)30分钟

(三)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掌握)50分钟

50分钟(理解)

1、什么是咏叹调

2、欣赏《哈姆雷特》片段

3、《哈姆雷特》简介

4、什么是宣叙调

5、什么是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合唱

(四)、歌剧中的合唱形式介绍(了解)25分钟

第八讲 3学时

(一)外国歌剧作品欣赏(理解)50分钟

1、《欲望街车》 1)剧情介绍 2)片段欣赏

(二)剧作家小仲马简介(了解)25分钟

(三)《茶花女》剧作赏析(掌握)60分钟

片段欣赏

第九讲 3学时

(一)中国歌剧简介(理解)30分钟

1、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歌剧: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介绍

2、欣赏片段

(二)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歌剧介绍(了解)30分钟

1、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小二黑结婚》。(欣赏片段)

2、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欣赏片段)

3、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代表《星光啊星光》。

4、、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等

5、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代表作品介绍。

(三)新时期歌剧创作出现的两极分化趋势介绍(掌握)35分钟

1、讲解

2、片段欣赏

(四)歌剧《苍原》介绍(了解)40分钟

片段欣赏

第十讲

3学时

(一)音乐剧介绍(了解)35分钟

1、什么是音乐剧

2、音乐剧的主要流派

(二)音乐剧《歌剧魅影》介绍(理解)50分钟

1、《歌剧魅影》剧情介绍

2、欣赏片段

(三)音乐剧《猫》介绍(掌握)50分钟

1、剧情介绍

2、欣赏片断 第十一讲

3学时

(一)舞剧发展的历史(了解)30

1、芭蕾舞剧的发展阶段?

2、芭蕾欣赏几要素?

3、芭蕾舞剧的艺术结构是怎样的?

4、芭蕾舞剧音乐的特点?

5、芭蕾舞剧中的舞蹈格式有几种?

6、芭蕾舞剧的哑剧手势有什么含义?

(二)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掌握)351、剧情简介

2、欣赏片段

(三)风格多样的中国舞剧(理解)30分钟

(四)、作品介绍及片段 40分钟

分钟

第四篇:2008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农业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

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

制定时间:2010年8月25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寻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学习者生态环境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生命再生(社会效益)、经济再生(经济效益)与生态再生(生态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以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在发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与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关注近年来生态学在全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无论在实践和学科层面上都发展得如此之快,犹如异军突起,掀起了一场世界各个领域环境与生态学有机联系的大革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接踵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问题等,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

(1)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与基本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能流与物流状况。

(2)理解生态平衡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具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机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与提高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目的。

(4)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技术与农业生态工程。并能反映时代特征,改进与提高其技术手段,使其具有较大的实用与应用价值。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类专业(包括烟化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本课程共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0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生态学、资源环境学、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了解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杨怀森主编的《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

骆世明主编的《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

骆世明、陈聿华、严斧《农业生态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年。

金岚《环境生态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林昌善、尚玉昌《生物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沈享理《农业生态学》,农业出版社1988年。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理解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正确把握农业生态学任务,研究对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概念, 系统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了解生态学与农业生态的产生与发展背景,明确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难点是掌握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研究方法。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2学时)。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生态学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的生物组份与环境组份。系统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比较。

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及其研究方法

农业生态学任务,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6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主要生态系统:森林、淡水水域生物、草地生物、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理解种间相互作用,种间关系与种群生活史。全面掌握群落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与时间结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态因子、生境、生活型概念,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种群概念。种群结构与种群特征;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掌握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在农业上的应用,难点是理解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群落演替顶极理论与农业的关系及应用。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6学时)。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态因子、生境、生活型概念。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形成的适应与生态型、生态位概念。主要生态系统:森林、淡水水域生物、草地生物、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

第二节种群

种群概念。种群结构与种群特征。种群生命表,生命曲线,种群增长型,种间相互作用,种间关系与种群生活史。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与时间结构。群落演替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型

生物多样性定义,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群落多样性与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关系。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8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的含义,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农林立体模式,掌握食物链的加环类型,食物链解列与环保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垂直结构概念,食物链含义、类型,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式:间作、轮作、套作、轮养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了解农业生产中立体种植、立体种养模式,难点是食物链的加环与解列与农业生产、环保之间的关系。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8学时)。

第一节概述

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的含义。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景观多样性含义,边缘效应与生态学错带形成类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因子。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概念。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农林立体模式。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含义、类型。食物链的加环类型,食物链解列与环保关系。

第五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式:间作、轮作、套作、轮养等。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能量流动遵循的规律,初级生产中的能流,次级生产中的能流,理解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特征与能量转化效率,正确把握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初级生产概念,初级生产能量效率,次级生产概念,辅助能的概念,能流路径,生态效率,生态金字塔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掌握提高初级生产力的途径与次级生产力的途径,难点是利用能流图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程。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4学时)。

第一节能量流动遵循的规律

能量概念、来源。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

第二节初级生产中的能流

初级生产概念,初级生产能量效率、生产力估算。提高初级生产力途径。

第三节次级生产中的能量流动

次级生产概念,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制约次级生产力的因子与提高途径。

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辅助能

辅助能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特征与能量转化效率。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能量关系

能流路径,生态效率,生态金字塔概念。能量十分之一定律。能流图与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6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钾循环,钾循环,硫循环,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全面掌握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物质循环的库、流、生物量与现存量、周转率概念,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治。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了解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与几种重要物质循环,难点是掌握农业生产中主要污染源的危害途径及防治措施。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6学时)。

第一节生态系统物流的一般特征

物质循环的库、流、生物量与现存量、周转率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物质循环类型。

第二节水循环

水循环特点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管理。

第三节碳循环

碳循环与全球性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氮循环

生物固氮含义。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循环与平衡。

第五节磷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人类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

第六节钾循环

地球圈层和土壤生态系统中钾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中钾的循环特点。

第七节硫循环

酸雨危害。农业生态系统中硫素循环、平衡。

第八节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特点,循环的调节。

第九节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学放大作用含义。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治。

第六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3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农业资源,理解自有资源与公共资源,正确把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三者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资源利用的生态学经济规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同步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难点是掌握农业资源分类及特点,理解资源利用的生态学经济规律。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3学时)。

第一节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替代,再生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增值。

第二节资源利用的生态学经济规律

自有资源与公共资源利用的生态学经济规律。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效益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三者间的关系。

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3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正确把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成本外摊,收益外泄含义,中心式调控与非中心式调控机制。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掌握信息流、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难点

是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种调控机制。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3学时)。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

资金流基本构成及与能物流关系。成本外摊,收益外泄含义。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特点

中心式调控与非中心式调控两种调控机制。

第八章中国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工程(4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国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掌握主要的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生态农业的含义,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掌握当前广泛采用的典型模式与技术体系,难点是理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与生态学的关系,掌握系统的定量分析设计方法。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4学时)。

第一节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生态农业的含义。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由来、发展前景。

第二节中国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不同生态区域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与广泛采用的技术体系等。

第三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的思想由来。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各种思想。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

农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设计采用:

1、线性规划法;

2、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五篇:心得体会,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学习《国画》的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画学习,我很感谢为举办这次《长安区中小学教师国画培训班》付出辛苦的老师,特别是杨主任、张主任、李曼老师,还有学识渊博的刘岚老师。我现谈点心得体会。

我琐碎的说三点:

一、近大远小:同样的物像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比如人物、树木、房屋、山峰。国画虽然是散点透视,但是国画也是讲究合情、合理。

二、虚实:近实远虚,近处清晰色重、线多、点多,远处清淡、模糊线少、虚,一般远处色淡,但是如果不是分两个层次,而是多个层次,如近、中、远景,有时可以近处色重、清晰,中景色淡,远景色较重但是一定要虚,点和线都要虚要少。学画在基本技法掌握后,一定学布局,学整体,要学会虚实、避让,即是一个局部也要有虚实避让,也就是要有变化,在一些美的笔墨的基础上,要有虚实,多少,避让和变化。局部实大部分虚,画有画眼有重点,重点要实,次要点次之,其它要虚。不能对称要有虚实比对,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也就是说首先从整个画面上要有大的虚实,不可零散,不可杂乱的虚实,要气韵贯通。

三、勾、皱、擦、点、染是成熟起来的技法,因此初学者一定从此基础开始学习,这是国画成熟的程式,用笔勾、皱、擦、点用硬笔,且用笔适中,染用软笔,且用笔要大,为了画面连贯不留渍痕,而且有

时为了统一灰度,把淡墨一次调好。忌板、刻、结,用笔不活,手腕不灵,或不清楚笔意或所画的对象,拿不定主意。.不能生硬,荒、率,不好好多练,要沉实,要认真沉静的多练。只有当你把法技法学成熟了以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创造自已的作品。

xx 年 4 月 25 日第二篇、关于中国画笔墨学习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xx 年 4 月 15 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录 一、概述·······························································································································1 二、通 过 大 师 感 受 笔

墨·······································································································1(一)

笔 法 的 体会···········································································································1(二)

墨 法 的 体会···········································································································2(三)

气 韵 的 体会···········································································································2 三、笔 墨 写 生 感受···············································································································2 注释····················································································································· · · · · · · · · · · · · · · · · · · 4 参 考 文献·······························································································································5 一、概述 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我对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被众多精彩的作品所

吸引,感觉笔、墨、水结合会产生很美的意境,觉得非常的神奇。最初学习国画对笔墨的用法掌握不好,老师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先让大家在生宣纸上用笔随意转动,使用点线面相互叠加渗透,自由发挥,感受一下笔墨浓浓淡淡的变化,轻松地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大家引入微妙的遐想当中。同学们都对这种无声的语言有很大的兴趣,用尽心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教室悄然无声,只有用笔尽情挥洒的声音。

中国画笔墨技法千变万化,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这种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体现出了笔墨无尽的情趣。我们通过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去学习、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最关键的,怎样用笔用墨作为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从起步就要正确学习笔墨的运用,不能落入俗套。因此,刚学画画,我们主要以临摹效仿古人佳作为主,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我很喜欢吴昌硕、郑板桥的笔墨,他们是中国画坛的巨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对他们的画法也进行了一些学习,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笔法的体会 吴昌硕作画来自于石鼓文,他曾说过“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1]他的画风带有很明显的石鼓气息,他是用石鼓文的笔势来作画的,这首先让我感到学好书法对自己作画是大有帮助的,元人赵孟頫所

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2]所谓书画同源此时才有真正的体会。吴昌硕的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由于长期的磨练,他的腕力功夫得到了锻炼,这种功力在他的用笔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力是靠腕力表达出来的,手腕功夫不好很难表现出有分量的线条,这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感受的,长时间不练笔,就觉的画出的线会颤抖,没有分量感,吴昌硕的用笔有“钝刀硬入”之语,就像他的篆刻,腕部力量很大,几乎要把笔用秃,这种笔法有种开张拓展的笔意。吴昌硕擅长画花卉蔬果,都是他家乡常见的画材,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深爱之情,而他画的画充满了很浓的金石气味,似乎也像是一幅篆刻作品,很有大气感,即使是画一幅小的作品也气势不凡。所以,我感觉情感和运笔是相互联系的,用笔的力度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果对事物没有足够的情感,只是靠刻板的描摹和无意的挥洒是表现不出事物的实质的,所以必须在平时多练习,多用心体会,才能在行笔上运出具有强大力感的线。

(二)墨法的体会 墨和线相比而言,线条主要是勾画轮廓,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墨不仅可以造形,更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起伏等。笔墨不仅能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图》,[3]是他的一幅构思巧妙的作品,画面主要描绘竹竿和竹节,而竹叶只画了几片,墨色的描绘浓浓淡淡,干湿兼并,恰到好处。笔墨变化丰富生动,竹子画的虽然细但丝毫感觉不出微弱,而是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很有力度。

画中将竹叶画的很肥,青翠感十足,使人能充分感受到竹的劲节,画面神完气足,神采俱佳,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水的功能和作用,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致,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的气势。郑板桥之所以有这种创作体会,既来自于他数十年创作实践心得,也与他对传统名家仔细揣摩学习有关。这和画家高尚的修养,人品和见地息息相关。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4]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倔强的品性。可见墨法的运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和作者的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三)气韵的体会 古人作画很注重画面气韵的表现,老师也曾说过我们画画是要画出空气,让人看了画感觉空气在流动,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让别人在画中感受到这种气的存在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吴昌硕作画之前,心中已经有这种“气”存在了,等到画的时候,则能一气呵成。他用气推动笔,落笔大胆肯定,能够掌握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等画即将完成时,他便开始调整,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对整幅画布局的安排很到位,尤其是对气的把握,通过诗书画印的安排使整幅画活起来,气韵十足。例如他晚年做的一幅作品《葫芦图轴》,在写意花鸟课上我也临摹过,这幅画泼墨大叶草隶悬藤,满幅金黄色大葫芦次第而生,有些地方密不透风,有些地方却很疏松,信笔自如,气势旺盛。画的左下边有一行题款,左下角有一印,右上角再盖一个小印,这个印虽然小但相当重要,关乎整个气局。右上和左下相互辉映,左上角和右下角则空白,对角气贯全幅,全局皆活。吴

昌硕这种独特的构思,诗书画印的巧妙安排将中国画的气息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作画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在作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要对所作之画有全局的意识,把握好整幅画的构图,诗书画印的安排都要事先想好,需要别具匠心地去想去琢磨,不能草草了事。

三、笔墨写生感受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大师的画让我深有感触,首先他们对中国画的热情是无可比的,我从大篇二: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 xx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 19 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 19 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篇三: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00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xx 年 4 月 15 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我从事教学工作后教授这些小孩学习国画,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录 一、概述································································································1 二、通 过 大 师 感 受 笔墨··············································································1(一)

笔 法 的 体会·················································································1(二)

墨 法 的 体会·················································································2(三)

气 韵 的 体会·················································································2

三、笔 墨 写 生 感受···················································································· 2 注释······································································································4 参考文献································································································5 一、概述 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我对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被众多精彩的作品所吸引,感觉笔、墨、水结合会产生很美的意境,觉得非常的神奇。最初学习国画对笔墨的用法掌握不好,记得我的国画老师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先让大家在生宣纸上用笔随意转动,使用点线面相互叠加渗透,自由发挥,感受一下笔墨浓浓淡淡的变化,轻松地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大家引入微妙的遐想当中。同学们都对这种无声的语言有很大的兴趣,用尽心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教室悄然无声,只有用笔尽情挥洒的声音。而如今我也站在讲台上教给学生学习国画,我也尽量用有趣生动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国画的魅力。

中国画笔墨技法千变万化,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这种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体现出了笔墨无尽的情趣。我们通过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去学习、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最关键的,怎样用笔用墨作为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从起步就要正确学习笔墨的运用,不能落入俗套。因此,刚学画画,我们主要以临摹效仿古人佳作为主,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我很喜欢吴昌硕、郑板桥的笔墨,他们是中国画坛的巨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对他们的画法也进行了一些学习,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笔法的体会 吴昌硕作画来自于石鼓文,他曾说过“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1]他的画风带有很明显的石鼓气息,他是用石鼓文的笔势来作画的,这首先让我感到学好书法对自己作画是大有帮助的,元人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2]所谓书画同源此时才有真正的体会。吴昌硕的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由于长期的磨练,他的腕力功夫得到了锻炼,这种功力在他的用笔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力是靠腕力表达出来的,手腕功夫不好很难表现出有分量的线条,这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感受的,长时间不练笔,就觉的画出的线会颤抖,没有分量感,吴昌硕的用笔有“钝刀硬入”之语,就像他的篆刻,腕部力量很大,几乎要把笔用秃,这种笔法有种开张拓展的笔意。吴昌硕擅长画花卉蔬果,都是他家乡常见的画材,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深爱之情,而他画的画充满了很浓的金石气味,似乎也像是一幅篆刻作品,很有大气感,即使是画一幅小的作品也气势不凡。所以,我感觉情感和运笔是相互联系的,用

笔的力度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果对事物没有足够 的情感,只是靠刻板的描摹和无意的挥洒是表现不出事物的实质的,所以必须在平时多练习,多用心体会,才能在行笔上运出具有强大力感的线。

(二)墨法的体会 墨和线相比而言,线条主要是勾画轮廓,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墨不仅可以造形,更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起伏等。笔墨不仅能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图》,[3]是他的一幅构思巧妙的作品,画面主要描绘竹竿和竹节,而竹叶只画了几片,墨色的描绘浓浓淡淡,干湿兼并,恰到好处。笔墨变化丰富生动,竹子画的虽然细但丝毫感觉不出微弱,而是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很有力度。画中将竹叶画的很肥,青翠感十足,使人能充分感受到竹的劲节,画面神完气足,神采俱佳,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水的功能和作用,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致,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的气势。郑板桥之所以有这种创作体会,既来自于他数十年创作实践心得,也与他对传统名家仔细揣摩学习有关。这和画家高尚的修养,人品和见地息息相关。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4]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倔强的品性。可见墨法的运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和作者的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三)气韵的体会 古人作画很注重画面气韵的表现,老师也曾说过我们画画是要画出空

气,让人看了画感觉空气在流动,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让别人在画中感受到这种气的存在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吴昌硕作画之前,心中已经有这种“气”存在了,等到画的时候,则能一气呵成。他用气推动笔,落笔大胆肯定,能够掌握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等画即将完成时,他便开始调整,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对整幅画布局的安排很到位,尤其是对气的把握,通过诗书画印的安排使整幅画活起来,气韵十足。例如他晚年做的一幅作品《葫芦图轴》,在写意花鸟课上我也临摹过,这幅画泼墨大叶草隶悬藤,满幅金黄色大葫芦次第而生,有些地方密不透风,有些地方却很疏松,信笔自如,气势旺盛。画的左下边有一行题款,左下角有一印,右上角再盖一个小印,这个印虽然小但相当重要,关乎整个气局。右上和左下相互辉映,左上角和右下角则空白,对角气贯全幅,全局皆活。吴昌硕这种独特的构思,诗书画印的巧妙安排将中国画的气息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作画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在作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要对所作之画有全局的意识,把握好整幅画的构图,诗书画印的安排都要事先想好,需要别具匠心地去想去琢磨,不能草草了事。第三篇、中国画欣赏心得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画欣赏的心得 我学习中国画欣赏已经将近半个学期,刚开始是抱着修艺术类学分的心态来选的这门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对这门课培养出一份无法言说的感情,也感受到了老师平易近人的授课风格。以下是我学习

中国画欣赏的心得。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画坛上独具风采。中国画自成体系,主张“以意主”,强调“表现”,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十分注重用笔用墨。在构图、造型上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不拘泥于物体表面的形似,而更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究“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在陈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欣赏一幅中国画不仅要看它的笔墨,更重要的是欣赏它的气韵和意境。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画面形式技法构成中国画的外表形象。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中国画最妙之处还是它的意境,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体会作品在时代背景中表现的个性,从作者的经历、思想上领会作品的意境,把作品置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省视,通过对中国画艺术来龙去脉的领悟,更深入地欣赏一幅中国画。中国画按题材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我们赏析的的中国画有山水画、人物画、敦煌壁画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虢国夫人游春图。

此图描绘的是公元 752 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画中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正应游春主题,画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画家张萱通

过人物的主从关系,通过前疏后紧的构图方法和人马在行进中的姿态,匠心独运地表现了虢国夫人在全画中的突出地位。全画气脉相连,节奏鲜明。虢国夫人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华。张萱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精到:红裙,青袄,白巾,绿鞍,骑鞍上金缕银丝精细的绣织,都显得十分富丽。夫人的体态丰姿绰约,雍容华贵。这幅游春图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中国画欣赏不能光欣赏,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画,体会它的意境与情趣,我们还动手学习画一些简单的中国画,其中我感觉自己画的最好的是牵牛花。在动手画的时候,我体会到中国画很难画,毛笔的力度掌控不好,湿度也很难控制,不是水吸多了画在宣纸上晕开,就是水太少毛笔分叉了,不过通过努力的练习,后来我就渐渐能把握好程度了。看到自己画完的画作觉得很有成就感,想要拍下来发条说说分享给朋友们看。

中国画欣赏这门课充满了情趣和艺术魅力,陶冶了我的情操,帮助我提高了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更加使我真正的看到了中国画的魅力所在。我会永远铭记这段欣赏和绘画时光于心中。感谢它给我带来的感悟与快乐!第四篇、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上课心得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上课心得体会 最初知道有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这门课是在选课系统中看到的。考虑到

不让研究生生涯的课程在各种乏味的专业课中度过,毅然选择了绘画艺术欣赏。上课看看中国画,听老师讲讲艺术史,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上课体验。

上课的内容和讲课的方式可能与我预想的有些不同,我原以为是讲讲中国的现代画,也就是国画和水墨画这类,但老师的讲课脉络还是以美术史为主。给我们讲授了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收获颇多。美术史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同时涉及到古迹和文物的考察与鉴定。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这就与考古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美术史还与一般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有交叉关系,但是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审美判断,这两点可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划清界线。美术史需要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美术批评,但它是以具体作品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又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区别开来。

中国艺术的表现特征自古以来也有过多次的变化,最初是地理环境特征,从河流季节性的泛滥和地处内陆的认识观而来,然后又过渡到了宇宙天地观,这与世界的中心论有很大的关系。最后到社会传统特征,以农业为主,以土地为基础,家庭复杂但有组织的社会传统。民族的性格和审美倾向也对艺术的表达又很重要的影响,顺应自然避免极端,无一不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以线条为主。艺术中最少不了的东西自然是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泛指,古称丹青或绘事。主要指的是以传统中国绘画工具所绘在绢或纸上等传统绘画材料的绘画。中国画的概念是与西方绘画相对应的概念近代以来

为区别由西方输入的 油画、水彩、版画等统称为西洋画的外国绘画而有的称谓。今天成为约定俗成的用语,一直有人认为此称谓指向不明,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用水墨画代替中国画从文脉上看中国画包括三个部分: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原始艺术是最早的艺术发生的时期。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产生,也生活没有文字记录,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和符号意义的“绘画”,反映了先民们社会生活信息以及相关的图腾崇拜。虽作为艺术相当稚拙,但透露出艺术的曙光。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为陶器玉器,岩画地画,雕塑和蚌塑之类。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有素陶与彩陶之分。先人在造型设计和制作时,注重造型的审美功能。能够灵活的掌握各种线条的曲直变化,善于运用空间、虚实、疏密、繁简、强弱、质地和色彩等对比手法,就是器物上的某些附加物如耳、流口、足的处理,也能恰到好处地起到对称、均衡与稳定作用。为日后大量出现的陶瓷器的造型所继承和发展。玉器的发现和生产是人类最初审美意识的萌发。良渚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国玉器文化的最高成就。

在殷商与先秦两汉时期,艺术表现有了更近一步的发展。商周两代的青铜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青铜纹饰主要以对鬼神、魑魅、灵异表现居多,一反原始社会活泼自然气息,大多给人一种神秘恐怖的印象。最有代表性的是饕餮纹。绘画艺术在原始社会末期,已脱离器物装饰的地位而独立存在。但因损毁遗失等原因,春秋以前史载绘

画作品至今没有实物资料。我们只能从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来间接了解这段时期的绘画表现力。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创作趣味变化很大。由殷商、西周时期对鬼神的表现,转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表现,在绘画形式上还存在着夸张变形的处理,但突破了商周以来的装饰风格,向写实迈进一大 步。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具有深沉雄大的气魄。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具有深沉雄大的气魄。

在三国两晋时期,绘画沿袭汉画传统,多为故事、圣贤等宣扬教化的绘画,兼有少量的道释、神仙、风俗、名士肖像等。而东晋南朝时期的绘画,山水画迅猛发展,江南优美的山水景物使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提高,兼之玄佛之士标榜隐逸,登山临水,搜奇览胜成为士族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但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些使人醉心于讴歌自然,文士画家也为了模水范山而放情丘壑,这样山水画便从人物画的附庸地位中独立出来。人物绘画题材多种多样,沿袭前代神话、历史故事及贵族生活题材;肖像画作为一门画科得到确立,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发展起来;出于士族贵胄阶层的爱好,描写名流逸士和道释人物的题材增多,花鸟画开始兴起,但尚处于萌芽状态。对于北朝的绘画,比较著名的就是一些石窟壁画、墓室壁画、卷轴画等。如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彩绘砖,采用一砖一画的方式,叙事性很强的展现墓

主人生活时代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在风格上,从汉代的雄浑、粗朴、古拙、转为严谨精密、体韵飘然的风尚,这是魏晋六朝绘画的时代特色。

隋代绘画艺术中,隋帝王提倡绘画,画家云集宫廷,对唐绘画影响极大。绘画题材以佛道和贵族生活为主,此外还有山水、人物、风俗、鞍马、台阁等。受中原绘画风格的影响,隋朝石刻画和敦煌隋窟壁画相对前朝更加精工,为唐石窟绘画的繁荣奠定良好基础。初唐时期,统治者注重绘画的政教作用,沿袭汉代图绘功臣肖像于宫墙殿壁的做法,促进肖像画发展。反映历史事件的具有政治色彩 的记实性绘画也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以儒学为思想武器的封建统治达到极盛,中国的写实艺术也达到了高峰。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繁荣,政治局势平稳,促进了精神生活的高度发展。此期名家辈出,达到精尖的艺术水平。吴道子的道释画、张萱和周昉的“绮罗人物”画、曹霸和韩干以及韦偃的鞍马画、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画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韩滉及戴嵩的风俗画,逐渐走向成熟的花鸟画等等。各题材竞立并存,中国古代绘画进入绚烂多彩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且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尽管很短暂,但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此期绘画创作基本上是在中原、西蜀、江南三个地区。其中南唐画院发展于五代晚期,曹仲玄善画宗教画,周文矩、顾闳中等善画人物画,赵干、卫贤等善画山水画。院外的花鸟画家徐熙,以及山水画家董源、巨然,后南唐画院画家大多加入北宋画院。

时光在流逝、事物在发展,中国的美术史有着蓬勃的生机,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变革,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也将日新月异!第五篇、国画创作心得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创作心得 国画创作心得一:国画创作的10心得 作一般的画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基本技巧就可作画,难在把画画得美,要想画得美,应从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气韵生动,这是作画最重要的原则,南北朝著名书画评论家谢赫说;“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傳模移写。”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可见其重。唐张彦远说:“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其意是画作只要有气韵,形状笔墨差一点也无妨。所谓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我总结的是人物画要注重神态,特别是眼神和体态,山水画注重气势,要大气磅博,花鸟画注重韵味,要典雅隽秀,简称态、势、味。

二是讲究法度,作画讲技法,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技巧,二是章法,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仅限于技巧却忽视法度。法度是指作画应遵守的一些基本规则,之所以称法度,意即它象法律一样具有严肃性,重要性,绝非可有可无,在关乎美感度上讲,它比技巧更重要。法度最重要的是画幅的构图,即谢赫所说的经营位置,所谓经营位置,就是指整个

画面安排布局,哪里画主景,哪里画副景,哪里画配景,各个景物怎样搭配,统一协调。古人总结了许多模式,如半边型,占中型,对角型,工字型,s 字型,z 字型,c 字型布局等,画面最怕就是布局不当,凌乱无章法,更忌讳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满纸画得一点空间都没有。

三是要有古意,之所以强调古意,除关乎美感度外,古意更能体现传统中国画的神韵,它将中国传统写意为特色的风格与西方写实风格明显区分开来。

四是骨力用笔,骨力用笔是谢赫六法之一的重要内容,所谓骨力笔,是指用笔勾画的线条要有力度,国画线条有十八描之多,在山水画中,尤以铁线描,折芦描最显骨力,画石山石头树木多用这两种线条,而游丝描和兰叶描多用于画土山土堆。其骨力就差多了。

五是笔法细腻,国画有粗笔细笔之分,粗笔豪放粗旷,细笔隽秀温婉,故国画总的发展 趋势是越来越精细。在山水画中,区別主要在皺法上,大小斧劈皺,大小米点皺等属粗笔一类,芝麻皺,披麻皺等属细笔一类,而水墨暈染及没骨法等则不见笔痕,更显细腻,所以水墨画彩墨画成为了文人画家的最爱,其意就是求细腻传神。

六是暈染自然,暈染是考验水墨画家功底的技巧之一,画山石分阴阳,阴阳面多用墨色暈染以显现阴面和阳面,云雾水体也是晕染的重点和难点,墨色暈染多用混墨法和积墨法和分染法,混墨法是先将笔浸于清水或淡墨中,再用笔尖沾一点浓墨,一次染出深浅不同过渡自然的效果。积墨法则是先用淡墨染头遍,再用浓墨染二三遍。分染法主要

用于熟宣纸,先用较浓的墨染,随即用清水将边缘暈开,暈染最重要的是墨色浓度要掌握恰当,浓淡过渡要自然不留迹痕,通常先要将纸喷湿再染。

七是简繁得当,画山水山石的层次宜多宜繁为佳,给人以山峦重叠,千峰万壑的感觉,单一层次的山体固然也可,但总不如多层山峰雄伟壮丽,故古人爱用立轴作画,这样就可设置三至六个层次山体,显得高大雄伟。当然采用简笔风格也很好,要简就尽量简倒也有情趣,寒江独钓图全幅画就一只小船,上一老翁钓鱼,很有诗意,浪漫之极。通常画北派风格的高山大川以繁为佳,画南派风格的江南风情则以简为要。

八是意境深燧,意境是什么,就是画家的思想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就是浪漫风流,前者指作品体现出的作者的志向操守,后者指作品体现出的作者风流倜伥的性情趣味,诗一般歌一般的浪漫情怀,画如其人,风流才子苏东坡,唐伯虎等因人品风流才能作出意境深燧的风流作品,只是此风流并非人们常谈的彼风流,而是指作者长期养成的浪漫情怀。

九是题跋有趣,题跋虽简,画龙点睛,题跋内容应精心选取,与画面内容吻合,且应有韵味趣味,最好用诗词绝句,不要随意写几个字,也不宜篇幅太长,书法应美观大方,位置应符合规范。

十是人品修炼,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有德行,有爱心行善举,讲道德树礼仪,二是讲博学,饱读书穷史料,博众长苦内功,三是清心神,戒急躁静心思,淡名利莫妄为,人们常说书画修身养性就是修炼

自己崇高的道德和平静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作出好画来。

>;国画创作心得二:我的中国画创作体会>;>;(1210 字)

友人们常开玩笑说,陈醉以“贩卖妇女”为业。当然,这是指我的创作,因为我主要是画女性裸体人物。这,一开始就谈到题材问题了。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题材很重要,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以求精粹化。我钟情于此的原因是我一直从事裸体艺术研究——这也是构成“贩卖妇女”玩笑的另一个因素——因而,从感性的兴趣到理性的认知,都集中在一个点上了。

于此更早的,还是绘画方式的摸索,这与师承有密切的关系。我是学油画出身,导师是留苏的,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对色彩微妙关系的观察与表现,对独特构图的处理方式,对形式感的敏锐把握与构思运用。在我的油画作品中能明显见出师承的轨迹。后来,油画、中国画和书法都同时涉猎,加上还有学术研究的根基,创作个性日渐显露。不过,在我的中国作品中也同样流露出学西画“出身”的痕迹。评论家给我的中国画创作定位,有人说是“文人画”,有人说是“学院画”。其实两个都对,而且恰恰是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判断,道出了我的苦心追求与创作特色。如果要我自己定位的话,那就应该是具有文人画精神的学院画。其根本就是把握住文人画的精神,运用好学院画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是书画同源,看重“书写性”,古人画画说“写”——“写生”“写真”“写意”。幸亏我练了怀素,现在常书写巨幅狂草,所以,在作画时我侧重用笔、用线——线是中国画的灵魂,线用好了,支柱就起来了,精神就出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用狂草在“写”人体,在淋漓酣畅中捕捉那意趣天成的效果。将草书与女性人体形象融在画面中,再加上特殊的表情、体态的塑造,也许这种对立统一本身就会激起人们某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形成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味。但另一面,我又不能完全靠“天成”,作画时,我都非常着意于造型、构图甚至构成,这又用上了我的西画基础甚至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观念。不错,古人也有“经营位置”,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我融进去的是另一个体系的基因,所以显得清新、率意、独特、异趣。画画的人往往都有这种体会,即有时一幅作品打动人的未必是因为它的题材重大,或者画幅巨大,而更多的是绘画的本体因素在起作用。也许恰恰是一个局部的用笔(油画则如笔触)、一小块色彩的点染(油画则如透明)、或者是一个动作、一个小道具的安排使人产生激动甚至震撼!这些,都有可能从经意或不经意中产生。它们最终都取决于作品的技艺含金量——捕捉造化美点的技巧和表达造化美点的技巧,而这些都往往体现为某种创作的难度。还幸亏从小背诗词,今天也派上了大用场。画作的题款,我都是用自己原创的诗词。此外,题诗用什么字体、大小、如何排放,以及用什么印、钤什么位置等,都是需要精心琢磨的。只有这样既感性又理性,才有可能给人以匠心独运的感受。一位作家说,“你的画很有个性,感觉三个字:美、媚、味。不过歪鼻子斜眼,找老婆我是不会选她们的。”一位画商说:“你的那些美女很性感,很异样。可惜就太胖了,腿那么粗„„”但画照拿。这些评说非常真实而准确,形象地反映了我的风格取向。

>;国画创作心得三:中国画创作的几点体会>;>;(714 字)

从事国画创作几十年,曾得孙其峰、于希宁、康师尧、于致贞、王小古等大师的指点,更受益于郭志光、楊耀、周作民老师。使之在创作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追求日日新中日有所思,现将几点不成熟的感受,以砖之意抛出„„ 在我的作品中,最佳笔墨并非是苦思熟涂所得。自认为不错的,能打动我的作品,并非是,专题创作性的作品。往往是在不画不快的玩耍心境下,一挥而就之作。养成了我的创作习惯,无灵感时的等待,等待不是不画,而是战斗前的静态,这时往往在看画集、读画理、游山玩水会朋友、培养灵感。靠灵感作画,奇怪吗?非也!中国画的创作是作者之思想与情感的表达,道理就这么简单。

在我眼里,一幅画精彩之处就是画的意境点。中国画是一门视觉艺术,由养眼而养心。人的视觉是可散可垅的,只有在汇垅了的视觉中才能让读者产生震撼。意境也就是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一种感觉。好的意境与社会,与自然是和谐的,是与读者交相辉映而洋溢着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作者与渎者的心理气氛,通过画面相通相容,画作就算是成功的。

在我心中,最佳境界是宽容。所渭境界,是高于现实生活的一种精神观照。一览众山小的根本是,自身立足点要高,不然怎览图景于眼底。人的感性欲望和理性欲望是很难协调的,感性欲望的绝对满足必然是人欲横流,理性欲望的绝对满足必然是规矩森严,这也是一种两难。那么、举行一个舞会吧,在舞会上,人的许多感性欲望获得满足,生命的节奏

跃动在声色旋涡中,但舞会是有规矩的,人类的理性命令渗透在举手提足之间。人们通过舞会这种游戏把感性与理性欲望很好地协调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绘画看作是完善人生的一场游戏呢。

>;国画创作心得四:个人对国画创作的心得体会>;>;(1197 字)

在现在这个各种思想纷繁芜杂,风格多样的绘画领域里,一个年轻人的绘画道路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为此,我认真学习绘画史,尤其是中国绘画史,从中我获得了许多启迪。我坚信有三点是我一生追求艺术不能分割的,就是“民族性”、“传统”和“创新”。艺术作品往往越是体现民族性的生命力就越强,同时,“民族性”和“传统”都是作品产生的源泉,而“创新”则赋予它新的生机。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是一朵奇葩,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且完整的艺术体系(独特的绘画材料、审美情趣和绘画哲学等等)。随着,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关于国画的命运有了太多争议,有的人说“国画要被时代所淘汰了”,“国画应当放弃笔墨了”等等。作为一个年青的国画爱好者,我想说的是:国画不会为时代所淘汰,相反它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我一直认为相对其他绘画来说,国画不仅是一种绘画的艺术,更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它把文学(尤其是诗词)、书法和篆刻融合一体;国画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它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探寻自然脱俗的画面表现;国画不仅是技法的再现,更是画家道德思想的再现,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书画清高,首重人品”等等,另外在强调

绘画对思想和品格的表达上,是早于而且超过其他任何画种的。所以国画需要的是更高要求的画家,我一直循着这样的要求努力着,而且永远不会放弃。

我喜欢画虎,是因为虎给我一种浩然正气的感觉,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在我的眼中虎是君子,我曾有感而写到“吾画虎常以君子喻之,不为柔媚,求其刚毅;不为凶残,求其威严;不为俗艳,求其雅致。威然正颜,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环荡其间也。志存高远,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见势不趋,见威不惕,始终不改其度也。长啸可以惊天地,缄默仍能骇世俗。养天地正气,存鸿鹄之志。笔墨成处非大王,傲骨满身是君子。此皆我所欲也。”一直以来我对画虎的探索的根本原则就是“要画艺术虎,而非自然虎;要画精神虎,不为皮肉虎。”为了做到这点,我把虎拟人化,我把虎看成英雄、将军、勇士等等,当然除了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还应有“侠骨柔肠”的一面。我甚至也把虎拟物化,把虎看成梅之傲骨,兰之清幽,竹之高节,菊之坚贞,以及青松拔地而起、直干凌云的正气。在构思和创作时,总将这些精神会聚心中,凝于笔端。在表现技法上我做了一些探索,先学大写意画虎,追求笔法神韵;后来结合山水皴法来表现虎,多用枯涩之笔,使虎有苍涩厚重之感,有别于众家画虎追求细腻、毛茸茸的皮毛感。并对虎的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形,也把山石的质感运用了进来,看起来似虎也似石。这样一来,倒为虎增加了些顽石的坚毅和刚强。

我画虎是以虎为我代言,抒己胸臆,我自刻了一枚印章就写道“长啸

惊天抒壮志”,我希望画中的虎就是“君子之风”、“英雄之气”,不禁可以感染我,更能征服观者,给人以启发和激励。第六篇、中国画欣赏心得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中国画欣赏心得 做了十来年美术老师,说来真是惭愧??不会画中国画,谁听了都不会敢相信。不过这是事实,而且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学画者普遍重油画而轻国画,这当中有很多原因造成的。说一个自己的切身所见。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我那年考入师大艺术系的时候,系里正好进行教学试点试验,由原来的清一色油画班又增设了一个国画试点班,学制都是四年本科。那时的系主任是刘旦宅老先生、张培成先生是主管副主任之一,系里面有点社会影响的国画老师也不少,估计是这样的背景才有了国画班的试点。可是不知道是开班准备不充分还是招收的学生都是从西画中挑出来的原因,没出两年国画班已经名存实亡。当年国画班的同学在系里老师无奈的默许下全体叛逃去油画班里来,大家似乎更向往油画班的那种教学内容。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里边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不过二十来岁年青人普遍不喜欢国画那是不争的事实。

我和国画的真正接触也来自工作之后,因为教学的需要,自己只好东一块西一块的补缺少的东西,这样的过程即痛苦也苦恼。本来很希望参加郑老师的国画工作室,可能因为人数的关系最后没能如愿。所幸这次参加了郑老师的《中国画欣赏》,虽然是和各类学科的老师在一

起的入门式学习,但我觉得还是收获颇丰。

想不出具体该写点什么,就谈谈自己对四僧的理解 十年前购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四僧画集》时,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髡残画得没有其他三位好,笔法狂野,很多画面上都是一叶小舟浪迹江湖。这种印象在多次看了上博藏画之后被彻底颠覆,我甚至怀疑我是否记错了人!髡残在这里原来是一个热爱山的艺术家,...

下载选修课:《国画基础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修课:《国画基础与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阅读与写作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目的与任务 “阅读与写作基础2”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文员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具有文化......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

    《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A(1) 课程代码:1010023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自、材料加工、模具 开课学期:3 或4 总学时......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审定稿 《园林设计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函授)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函授)2016级车辆工程(专升本 函授 业余) 辅......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设计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高......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智萍利编撰日期:2009、8、20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A类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时数:45学时 学分:3学分实践课时比例(%):0 是否职业基础课程:是教学对象:三......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基础》教学课程安排大纲 响应“教育部”8月1日印发的关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展创业课程与实践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有的放矢的解决大学生未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