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践探索
【内容提要】笔者认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拓展训练不是教学的简单重复,或者其他相关活动的叠加,而是对课堂教学的充分补充和延伸。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通过创编歌词,用画、舞、吹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的美,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
【关键词】沟通生活 诠释艺术 情境训练 拓展阅读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拓展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想到了安排一些与歌曲内容有关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和音乐的关系越来越远了。这部分的音乐教师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教学时忽视了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的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作为音乐老师要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拓展,这对于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有重要帮助。为此,笔者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一、艺术的诠释——唱歌教学中的拓展训练
歌唱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就是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中去。
1.创编歌词,参与音乐
创编活动是新课改当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去,能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
教学片段1:《爱劳动》
学习完《洗手绢》之后,老师问学生平常还会在家里做哪些家务活呢?学生回答:拖地。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一边做拖地的动作,一边创编歌词了: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扫地我也来,嘿呦嘿呦嘿呦嘿„„(原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哎罗哎罗哎罗哎„„)学生分小组创编,每组的劳动都不同,擦窗,钉钉子,叠被子,洗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2.画出美妙旋律,拓展艺术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当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在一起时,它会同时刺激人的不同的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互相影响,从而发挥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的思维、创造力的作用。
(1)用线条表现曲子的旋律变化。当一首歌曲学会了并不表示它的完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既然是熟悉的音乐,就更应该用线条感受、表现音乐的情感美、形象美。如:用“——”表现平缓,用“/”或“”表现尖锐、突变的音乐,用“~~”表现跌宕起伏,用笑脸表示情绪的欢快,用哭脸表示情绪的悲哀等等。
(2)用色彩来表现音乐的美。法国作曲家梅西安说过:“要理解我的音乐中音色和声及声音的组合,你就必须热爱色彩,对色彩敏感,懂得音乐和色彩的联系。”只有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音乐,这样才能让学生用色彩准确的描述出他所听到的音乐情绪。
3.器乐拓展训练
存在现象:教师为了追求短期教学效果,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机械枯燥的技术训练当中,而忽视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情绪、感情体验和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表达。
笔者认为器乐教学也应该是音乐课堂的补充与延伸。
教学片段2:
在教学《两只老虎》时,学生原来已经非常熟悉歌曲的旋律了,所以在唱会卡农后,笔者选择了吹奏口风琴的器乐拓展教学。二年级学口风琴已经一个学期了,学生肯定想用自己学的口风琴来吹奏他们所熟悉的音乐,笔者就利用山谷回声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前两个乐句,把枯燥的练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当吹到第三个较难的乐句时由老师吹奏,第四乐句由师生一起吹奏共同表演。整首曲子在快乐的练习和老师的一起表演中完成了,学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学口风琴的兴趣更高了。
二、欣赏教学中的拓展训练
1.插上想象的翅膀——欣赏教学中的情境拓展训练
笔者认为在欣赏教学中渗透情景教学的拓展,给予学生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悟音乐。音乐最具不确定性,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情境拓展训练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
(1)角色体验,拓展学生表演能力。
教学片段3:
一(4)班先欣赏《口哨与小狗》这首歌曲,学生分段聆听音乐后,我教学生几个动作以后就让学生跟着音乐自己随性发挥,而且是全曲表演。小朋友一听到要表演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都跃跃欲试。音乐响起后一开始还认真的,但到后来根本就乱了,也不知道要表演什么,吵闹声比音乐声大。最后在我的训斥声中,这次表演以失败告终。
(2)在情景剧中,拓展艺术活动的空间。
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而情景剧的表演与创作是典型的艺术的综合的过程。在进行音乐情景剧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
2.欣赏教学中的拓展阅读
音乐欣赏拓展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但也不能忽略了音乐知识的积累。
(1)教师行为:为了能更吸引学生,笔者还找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让音乐课堂变得更有趣。如二年级音乐教材欣赏《四小天鹅》一课,我就找来了芭蕾舞剧《天鹅湖》,将其中片段制成课件,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又欣赏了优美的芭蕾舞,这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拓展阅读”。
(2)学生行为:教科书只是学习音乐的文本,而不是唯一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给学生提供、介绍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把他喜欢的名曲拿到课堂上,进行介绍、播放、讲解。
结语:
有效拓展音乐教学内容我们必须提倡,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脱离音乐本位,即使是拓展训练也要以音乐为中心。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 hauer 1788-1860)有一句名言“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①,我们的音乐课堂拓展训练的价值更应该用我们的音乐来说明。
文章出处:昆山男科医院
第二篇: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音乐教学资源,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提高 优化
多媒体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电教多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它以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歌唱、表演和艺术欣赏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与艺术、技术发展的潮流息息相关。多媒体的进入,丰富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果注意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育结构,提高学生艺体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音乐课程资源
1、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音乐教学中,运用其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生动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件,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挂图等;利用音乐软件模拟真实乐器音色,结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讲解乐器结构;利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音乐会的实况演奏、演唱;利用PremierePro剪辑一些学生的录像片段,也让学生的“真容”再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大了音乐教学的容量。由于信息技术能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若干个兴奋点,使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了强有力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强有力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我将大量的讲解内容直接运用文字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选用有关长江的图片作为背景画面,再加上音乐,让学生看、听、理解、体验,这样既节省了传统教学中的讲解、书写、挂图等时间的浪费,又音画一体,学生在理解“教师讲解”的同时,使音乐与环境融为一体,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陶冶了高尚情操。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了教学内容理解的直观性、可视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的基本思想内涵,选取能够体现其音乐段落主题的画面和适当的文字介绍,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倍受学生欢迎。如:在给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选用了江楼钟鼓、月夜赏景、风吹影动、渔民撒网打渔、夜幕回归等一些适合不同段落的视频画面,既有动感,又情景交融,同时,在音乐中出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时,我用动画的形式,让所演奏的乐器或演奏实况出现在大屏幕上,也将有些创作背景文字或意境说明插入到视频的下边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中如醉如痴,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体现出了音乐艺术的形象美。
3、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如在介绍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时,播放一些纤夫们拉纤的视频片段,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赏听时,学生便会随着“拉纤”的动作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介绍欣赏《彼得与狼》时结合故事情节播放相关图片,再配合文字介绍,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意义也自然而然的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和作者“相同”的心境,学生个个兴味盎然,还在故事的基础上拓展创编,既达到了课堂音乐欣赏高效课堂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1、引导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美。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例如湘版小学音乐教材歌曲《小猫钓鱼》是一首活泼、诙谐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美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画面优美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 “乐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所带来的美的感受。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学发展想象美的能力。
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例如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两只小象》的碟片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象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找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创造美。
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并且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也可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在欣赏《新疆之春》时,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貌,学生如身临其境,有的学生会不自觉的随着音乐轻轻哼唱,在表现时好多学生都投入到音乐之中,而且表现方法很多,又都各不相同,一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优化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利用从学生那里收集到的课程资源,要与学生相互沟通,建立平等、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的流露,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第三篇:音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音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林贤如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人类的情感和意图用音乐的形式表达的一种方法。语言有国界,而音乐没有国界,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音乐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历来是中小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近年来将音乐作为一种元素,甚至是一种手段运用到其他课程中,已有不少有益尝试。特别是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音乐在促进学生理解、领悟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普及,相应教学设备的更新和配备也为音乐走入课堂提供了硬件保障。
地理作为一门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从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角度出发,将音乐适度地引入地理课堂,不但可以帮助在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增加学生对自然、人文的感性认识,更可以陶冶情操。因此,我们若能在课堂上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以恰当的音乐作衬,二者定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一名地理老师,也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在把音乐引进地理课堂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一、音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1、音乐的教育功能
音乐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地理学科中所强调的地域差异,除了自然的,更多的是人文的差异,而音乐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正体现了这种差异。将合适的音乐引入课堂,可以多方位展现文化地理景观,为辅助地理教学提供广阔空间。
地理课堂是进行爱国情怀、人文情结、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阵地,音乐可以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2、音乐审美的心理效应
对于某一确定的音乐,听众往往在感受上产生共鸣。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虽不具有形象直观性,但可以再现某些自然、人文现象以及启发一种主观性的内心情感。这对地理课堂中自然过程的揭示,人文现象的展现和情感的激发都有直接意义。音乐审美的心理效应为音乐辅助实体内容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音乐在地里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类型
地里教学在涉及国家、民族、地区、文化、景观等教学内容以及各教学环节中,都可以选取适当的音乐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或背景配乐。鉴于不同音乐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差异,因此可以将音乐分为以下两种运用类型。
1、作为与地域文化关联的音乐。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当地理课学习相关的国家、民族、文化等区域地理内容时,音乐更可以有发挥的空间。例如学习国家地理,我就试着做过这些尝试。
譬如在学习东亚国家日本时,放上一段《樱花》乐曲,和着音乐轻声旁白:“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季开放,有的雪白、有的粉红,如霞似锦,惹人喜爱……”。在音乐声中把学生带进日本国度,这样开头既自然,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此外可作为新课引入、制造气氛的地方还有:如讲南亚开头,可放一段颇有地方风韵的印度舞曲,把学生带进南亚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国度;讲俄罗斯时,先放一段俄罗斯民歌如《三套车》,歌词写道:“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乘着歌声的翅膀学生的心早就飞到了冰雪覆盖的俄罗斯大地,和那条母亲河之称的伏尔加河畔……
讲拉丁美洲国家巴西时,可以引用一段桑巴舞曲,并介绍说:“足球是巴西恩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桑巴舞是巴西人最喜爱的一种舞蹈。有人说,巴西人踢足球就象跳桑巴舞一样好看而富有节奏……,足球、桑巴舞、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构成巴西的特色。”接着,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巴西经济及其他内容。南美洲重要国家阿根廷,可以播放一段热情奔放的探戈和潘帕斯大草原牧牛的视频,通过声音和图像生动表现阿根廷的特色。
此外,在讲课过程中插入一些音乐片段,即可以缓解课堂紧张气氛,调节情绪,又可以引导学生转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如学习北非国家埃及一课,讲到尼罗河与埃及的关系时,不妨来一段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太阳刚刚爬上山岗,尼罗河水闪金光,家乡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在歌唱……”,歌声落下,老师评述:“歌曲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富饶、祥和安宁的尼罗河沿岸田园风光,这一切连同埃及六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都离不开尼罗河的无私奉献……”。
再如讲到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时,以斯特劳斯优美动听的《蓝色多瑙河》为背景音乐,从多瑙河上的航行,维也纳的音乐会讲开去,让学生沉浸在西欧浪漫旅游的遐想之中。至于中国地理部分,可涉及的音乐就更多、更熟悉。比如在全文开头,书中就首页刊出歌曲《歌唱祖国》拉开中国地理的序幕,在嘹亮的歌声中唤起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富饶资源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发其报效祖国,为祖国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的爱国情感。在此高昂的状态下进入章节学习,学生求知主动性增强,精力集中,易进入角色。
在讲中华民族时,可采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在歌词中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之间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共同携手创建祖国明天。
《长江之歌》是一首气势磅礴、而又脍炙人口的好歌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肩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短短几句,唱出了中国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也包含了很多地理常识,假若以此曲作为《长江》一课的“引言”,相信学生会在这饱含深情的歌声中胸潮澎湃,心驰神往,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与此有类似效果的还有《黄河》、《京杭运河之歌》等。
在学习中国分区地理香港和澳门时,有两首好歌值得推荐,一是《东方之珠》,一是《澳门》,两首歌都唱出了香港、澳门这两个在外已逾百年的游子历经沧桑、磨难,日思夜想盼望着早日回归祖**亲怀抱的强烈愿望,有助于我们了解港、澳历史及地理位置等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定捍卫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此外,我们在学习中国各分区地理时,还可采用一些富有浓郁地方情调的民歌片段,这样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既轻松愉悦而又紧扣课文内容的学习环境,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如反映西北风情的《兰兰花》(陕西),《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反映南方江浙一带情调的《紫竹调》,广东乐曲《步步高》;反映青藏地区特色的《献上最洁白的哈达》《青藏高原》等相关曲目,在此不一一列举。
2、作为调节课堂氛围的背景音乐
由于人类所共同的生理基础和感受方式,聆听同样的音乐,能够产生相同的情感反应。因此,背景音乐虽然与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可以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心理效应和音乐的认识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根据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音乐中传递的喜、怒、哀、乐等基本情感要素能很好把握。因此,在不同课堂环节中,针对特定需要,可以选取一些适当的音乐作为烘托。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可以播放一段马斯内的《黛依斯》中的沉思曲,以烘托课堂气氛。在讨论后,为了让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平静下来,可以选择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为了缓解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过度的紧张,可以放一段抒情的轻松音乐,如海顿的《小夜曲》,以便放松心情。
三、音乐在地理课堂教学运用的要求
将音乐搬上地理课堂之前,一定要仔细筛选考量,在这当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所选取的音乐要注意典型性和进步性
音乐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主要是为地理学习服务的,因此选取的音乐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可接受性,尽量选用特色鲜明、学生熟悉的乐曲,不要将生僻艰涩、难以理解的音乐搬进课堂。
2、要选取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音乐
使用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帮助地理学习,反之生硬运用音乐,则会适得其反,不但浪费了地理课的时间,而且不免有哗众取宠之感。如学习北欧、南亚、非洲地理时,若一时找不到对应音乐,应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同时,播放音乐的时间宜短不宜长,时间最好控制在二~三分钟之内,不应该喧宾夺主,将地理课变成一堂音乐欣赏课。
综上所述,将音乐元素融合到地理课堂中,不但可以体现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活化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也凸显了地理学科的“博大”,增加了地理学科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参与到人类文化的探索中,在地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要做到教学内容和音乐的相得益彰,提高地理教师的音乐和人文素养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篇:拓展训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
拓展训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它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训练,拓展训练的最大目的是:培养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了解沟通的重要作用。通过基地教练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有以下一些深刻的体会
第一、挑战自我。在拓展项目中,有一项叫“天使之手”,大家在安保措施的下,要跨越横跨空中的钢索桥。但因为是在高空,所以每个人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恐惧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挑战自己的恐惧感,跨越这一小步。在人生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近在眼前的机遇,只要我们挑战自我,勇敢的跨出这一小步,那么我们就能将属于自己的机会牢牢抓住。
第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拓展训练的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团队所有的策划和执行都是为了完成目标。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目标也许并不具体,“成功”的标准也是众说不一,但是我相信只要目标是积极的,可以使自己进步成长,我们就可以并且应该为了这个目标倾尽全力。
第三、做事要有周详的计划和正确的方法。一个好的计划和决策可以使工作实施起来事半功倍,也可以使工作有步骤的进行,因此在进行任何一项工作前,都应该对该工作的实施计划进行论证,以减少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而在这一论证过程中,必不可少是团队成员的群策群力,鼎力相助。这样最终成型的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才能使团队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按计划办事,工作才能顺利圆满的完成。
第四、有力的领导。在制定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团队中成员为了目标的完成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但是也会出现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执不下,这时候就需要团队的领导来决策,他的决策能使团队以一个声音说话,以相同步调行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只能有一个指令来调配。所以有力领导也是任务能够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
第五、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在工作中的推广。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团队合作精神在于信任、合作和奉献,强调的是同甘共苦、共同发展、配置合理、配合默契和工作中的互相帮助。信任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失去了信任团队就无法合作,更不用说奉献了。而合作和奉献是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所有的队员要紧密合作,无私奉献才能保证工作的圆满完成。
2008届体育教育2班祝晓洁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有幸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我今天主要讲两个内容:一是老教师的常规课;三是新上岗的教师怎样上好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
一位老师曾说过:“小时候一年的音乐学习胜过长大以后至少五年的训练”。虽然有些小时候学过的知识长大以后记不清了(尤其是一些概念),但是音乐的习惯,如音乐进行中速度的平稳性、节奏的准确性、乐感、演唱的能力、独立视谱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却会在孩子将来的音乐学习中不断运用、积累并得到巩固,并最终使其音乐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挖掘儿童潜在的音乐才能,同时也能激发儿童在其他领域的才能,使得其他的事物更易于被领会。(参加我校音乐兴趣小组常年训练的同学,在学校的其他各项大的活动中也都是主力队员,比如运动会赛场上、全县团体操比赛中、全县的诵读展示中、全校的歌咏比赛上他们都是最耀眼的明星。)音乐对于儿童的感染力远远胜过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重视儿童音乐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音乐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首先讲的是怎样上好一节规范的,常规音乐课。
一、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是音乐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柯达伊曾讲过:对于一个不好的老师,他会持续他的失败30年(从他开始工作到退休为止),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
在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部充满自信。有的老师一节课都不下讲台,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就没有亲和性。我们要多走到学生中间,甚至可以蹲下来和学生交流,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的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们。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课下我们和学生要作为朋友相互交往,接近每一位学生,做到真正关心每—位学生。和他们做做游戏,聊聊天,讲个小笑话等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二、建立有音乐特色的课堂常规。
1、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例如: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上、下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设计一条师生问好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规定一个和弦表示“安静”等等,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用音乐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淌的琴声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常规。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督促强化,长期不懈地抓,一步步使学生走入正轨。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课中,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现在及将来的音乐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是音乐教师更好地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如发言前先举手,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讲。养成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音乐,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音乐老师应长期不懈地抓,悉心指导,严格要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
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1、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两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导入新课时,首先要选择导入的形式,要适合音乐 内容,且要选择最适合本节课的导入方式,不管是“迷语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 入”、“名曲轶闻导入”,还是用音乐作背景导入,形式永远要贴切音乐内容。例如罗杰琳老师《秋》一课的导入,通过简单的活动带领孩子们捡树叶,上山坡,很自然的就把孩子们领到了秋天的意境之中。学生感到新鲜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各个教学环节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3、结尾要精彩。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
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节音乐课的到来。
四、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较差,但动感极强,于是可以采用“律动教学法”,就是将每节课所学的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让孩子们边唱边跳,这样把他们爱动爱闹的特性大胆展现,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可以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含义和歌曲情绪的把握,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等内容。
3、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自制力也相对提高,采用“视唱教学法”效果不错,让他们在范唱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旋律进行,并能进行简单的识谱训练,同时对他们的演唱也进行了更层高次的要求,更多的让他们在自学的形式下,来完成教学,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五、音乐课堂中运用科学正确的评价
我们经常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音乐,如何自主的学习音乐;我想我们应该经常思考一下如何来评价我们的学生,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好的评价手段来促进音乐教学的进行。
1、扬长避短,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2、暗示纠错,对于一些不守纪律,爱捣蛋的学生,也及时地用老师的目光注视他,或轻轻摇摇头暗示他纠错,这种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他做的不对,促进他改正。
3评价语言内容具体,提高孩子学习情绪 听有的教师的比赛课满堂都不断重复简单的“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聪明的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你们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比我要棒!”„„让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让评价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努力。
4、多多采用体态语言,给孩子无声的评价
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精彩表现的赞赏。这些都会给孩子们以深刻的影响!当孩子们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小动作时,教师可以不动声色,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朝他轻轻所一个“嘘”的动作,不伤害学生,又会及时给予学生提醒。
5、婉转评价语言,让孩子乐于接受批评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不自觉,经常会给你制造一些小麻烦。需要用语言来提醒的学生,不要直接用“××同学,你在做什么?”“××同学,你又不认真了!”等粗暴的语言来批评,要用委婉的方式,先鼓励后建议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比如“你唱得真好听,但是能不能用好看的坐姿来表现你优美的歌喉呢?”等。
6、多用 激励性评价
“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
比如老师提问学生:《娃哈哈》的歌曲情绪是怎样的。生1:活泼欢快的。生2:优美抒情的。
师:活泼欢快是对的,不应该是优美抒情的。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可是也许他会给第一个学生带来一点点伤害,也许他从此不愿意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如果教学者注意一下语言艺术,换一种方法:
师:两位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真不错!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哪一种方法会更适合这首歌。
这样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好的,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感受,来体会哪一种方法比较优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地学习,这种评价只会带领学生用优秀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激励性的评价还表现为抓住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鼓励。如:“不错,你的声音明亮了许多!”“你比以前进步了!”“你的想法真出色!”等等,这些评价语言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7、挫折评价
挫折评价是指给予学生制造障碍,给他以挫折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的
评价。在鼓励、赞赏的评价中有些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的现象。在这时有必要给孩子一个挫折,让他重新认识自己.不过,在设置挫折评价时,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将“你说得不对”“你真笨”之类的话作为挫折评价来评价学生,容易伤害学生,反而会起到负面效应,挫折评价的度掌控要好。
8、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中可采用自我评定、师生评定、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客观的自我评价促进了他们想要进步的念头,在某种意义上说,会使他们更积极地自觉地对待音乐,参与音乐。
让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别人,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学习,将自己的优点展示 给别人。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学习动力,当自已的优点被同龄人所认可时,他心中的那份满足也许远远超出教师对他的一句赞扬。
课堂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促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各位老师只要勇于探索,各种教学评价方法也会在我们中间层出不穷。
六、让多媒体和网络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社会在变化在进步,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同样需要进步和更新,而多媒体在现在的教学中广泛的运用,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顺应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他感兴趣的学习中,并能在很短的时间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在教师的合理运用下,有了多媒体的课堂应该是会受到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堂的。罗杰琳老师讲的欣赏《谷粒飞舞》中,打谷场这一生活场景离学生太遥远了,这就需要多媒体的帮助,播放几个画面,老师简单的讲解就把学生带人了打谷场热闹的场景中去了。这并不需要耗费老师们很多时间和精力,上网查阅几张图片,十分钟就解决了。
五、音乐课也要有作业
音乐课也有作业,答案是肯定的。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作业更共有愉悦性、趣味性、生活 性。一方面从音乐教材看其编排理念,目标要求,都包含很重要的人文性。如果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查一查有关与教材有关的内容,那么学生对教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的理解 将会很浅,更谈不上对人文性、科综合性的理解,上课时师生交流互动会缺少生气,情景设置的活动开展起来,因为缺乏背景资料的掌握而显得很被动,严重影响整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衔接,另一方面,教材提供的音乐是有限的,丰富的与之相关联的音乐文化,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够更好地领会。传统的课总是老师提前准备的多,但因学生并没通过自己亲自查阅,接受知识显得被动,教师在唱独角戏,师生没有共同成长,仍是未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布置了作业,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有了丰富的体验,带着这种体验再来上课,课堂效果,当然会大大不一样。
音乐作业一般会因上课内容而定,如果是欣赏课,课前会让学生查一查音乐的作者,音乐产生背景及相关文化。课后作业可以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或是观看与此有关的音乐剧等。例如,六年级学习“民歌在线”这一单元前,我布置的作业是:学一首你自己喜欢的民歌上课时唱一唱,学《皮影的操纵》布置的作业可以是查资料制皮影,也可以是“我所知道的乐亭皮影”。
学习了《摇篮曲》这一单元后,让学生为父母倒洗脚水,父母是如何的感动或是如何的惊讶,已不足为奇,关键是这次作业已经把音乐的深深内涵从课堂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情上,让学生从情感上真实的感受了比音乐本身更具振撼的亲情。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活动预习。比如我讲《跳跳跳》之前,了解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都不会跳皮筋,我布置的预习就是学习跳皮筋。有了实际的体会,对歌曲的理解就很容易了。低年级我经常布置课后作业:学习了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我就让他们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声音有这些特点。唱会一首歌后,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唱给他们的亲人听,让他们和家人一起分享学习音乐的快乐。
学生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不仅仅是多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张扬,还 有和谐、自主、全面的发展。
对新教师的几点建议
除了以上讲的,我还要对新上岗的青年音乐教师提几点建议,希望对你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把握好教态,注重常规环节 教师是课堂的焦点,一个不熟悉讲台活动的人,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难免会产生慌乱,这是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尽快适应的首要障碍。由此会产生语速过快、声音过低的通病。这个问题可以在实践中慢慢通过自我控制得以改变。还需注意的是,死盯着教材教案,不能脱稿授课也是新教师的大忌。新教师需要逐步养成脱稿授课的习惯,讲课时眼睛要持续扫视全体学生。另外,新教师还要做到,板书要快速与合理,课堂中保持理性和冷静。教师需要呈现给学生的印象是充分自信和干练,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课堂走向和学生学习状态。
二、冲破自我封闭,主动适应学生
新教师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去埋怨学生的基础,而是要主动去适应学生。在走上讲台后,新教师往往无意识地以自己学生时代的水平为参照,认定学生的基础很差,不但埋怨学生,甚至还会在课堂上指责其他教师的行为。要知道,教师的个人能力实际表现在学生的进步幅度上,与学生原有的基础无关。新教师要在工作中形成中和的思维,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对待学生。新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难度和自身的能力差距,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多深入学生心理,多向老教师学习,塑造好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师生互动,动静结合把握度
新课标强调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取得音乐审美愉悦的效果。新教师比较活跃,能较快地融入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在音乐课堂上能唱、能奏、能舞,学生也乐于与年轻教师交流,这种亲和力,有助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同时,新教师也常暴露出难以控制课堂局面的不足,不能做到动静结合、适度匹配。在安排师生互动时,学生动的程度要从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出发去设计;对情景导入等可设计为问答式的师生互动;对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环节,要引导学生跟着教师设定的步骤,有组织、有秩序地互动;而整体互动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注意分组时人才的合理搭配。在教师融入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随时点拔、穿针引线、纠偏防过,在有限的互动空间与时间里,真正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新教师要养成写反思,作教学随笔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教学反思和随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还很多很多,需要努力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使孩子们爱上我们的课堂,爱上音乐课。
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老教师对新教师良好、有效地传帮带,让优秀的中外音乐文化在我们一代又一代教师孜孜不倦的奋进中得到弘扬,让孩子们在美好的音乐天地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