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起始教学

时间:2019-05-13 00: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例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起始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例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起始教学》。

第一篇:例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起始教学

例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起始教学

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与新课程标准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大家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出现了较多的争论,也遭遇了“知识与技能教多了又回到从前”或“知识与技能教少了被认为不重视了”等尴尬的场面。在一边前进一边矫正的过程中,广大的教师都有了这样比较正确的认识:

(一)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是有前提条件的,它是针对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言的,正象提倡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一样,并不是说提倡素质教育就可以不要考试了。同样,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也并不意味着不要音乐知识技能,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音乐知识技能要求还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也是不能再淡化的。

(二)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学科基础上的以延续和发展音乐文化或获取教育学效果为目的的教育门类,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特征,音乐教学不可能离开音乐知识技能而进行所谓的音乐教育,过份舍弃音乐技能的音乐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导致音乐教育走向死胡同。

(三)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知识技能为人的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反过来,人的素质的提高又为人的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服务。所以,在人的发展中不能离开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我们在反对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关注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也不要过于藐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有了对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正确认识,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如何教学的过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填鸭式”、“灌输式”、“模仿式”等传统教学手段,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等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其实没有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有落后的教学观念。我们只有针对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对象的心理身理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找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实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

近几年,笔者一直从事低段的音乐教学工作,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在低年级中的起始教学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究,看到有一些效果。和大家一起斟酌,恳请得到大家的帮助。

一、节奏教学的起步 每位音乐老师都知道,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而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从节奏教学先入手,通过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等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手段,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案例一:《开学第一课》

关键点:准备好色彩鲜艳的节奏卡片,当教师自我介绍“我 是 沈老 师”时,及时出示这个节奏卡片,给学生以形象的感知,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用手按节奏点一点节奏卡片上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模仿来介绍自己。

提醒:无需介绍这两个节奏型叫什么,怎么拍,就在这样的师生互相介绍的活动中,让学生对这两个节奏型有初步的感知。

在以后的课里,不断渗透这基础的节奏型。在每节课里,把前面的课里出现过的节奏卡片,粘贴在黑板一角,让孩子们在这无声的环境熏陶中,熟记这些节奏。

案例二——教学《其多列》时,在请学生第一次聆听歌曲时,请一组孩子用× ×的节奏跟着音乐走路,引导其他孩子注意聆听和观察;第二次聆听时,再请一组孩子用×× × 的节奏尝试“跑跑走”。因为这两个节奏有了前一课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表现。(为什么只请一组学生来变现,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常规,因为没请到的组一会儿要做小老师来评价的,评价得好的小朋友给予适当奖励。这个做法既引导学生会有注意得去听、去看,还慢慢得引导学生去学会尊重同伴。)

然后第三遍听音乐,看老师的表现了。我用×× ××的节奏隔一小节跑动一次,音乐结束后,我出示多张节奏卡片。如:×× ×,× ×,× ××,× -,×× ××,请学生来选择刚才老师所用的节奏,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孩子们几乎毫不费力地就选择了×× ××,于是再次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模仿老师刚才的样子在音乐声中表现。

就在这样参与、比较、感知的过程中,结合歌曲、结合音乐表现让孩子们慢慢掌握基础的节奏型,再逐步提高表现的要求:如第一拍拍得强,第二拍拍得弱;第一拍拍在左边,第二拍拍在右边;加上双脚的律动——每次脚后跟都按1、2,1、2的节奏掂地;用打击乐器表现节奏;玩节奏卡农游戏;创编节奏„„这样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每节课都能结合歌唱或欣赏进行,有时为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做铺垫,有时可丰富歌曲表现,或更好地理解音乐。

案例三——《闪烁的小星》从节奏入手到二部轮唱。

二、唱名教学的及时跟进

新教材二年级开始有口风琴教学的内容,如果等到二年级再来一边教学唱名,一边教学口风琴,我觉得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从一下年级开始,借助节奏教学,逐步渗透唱名教学、简单的识谱教学。

课例——《布谷》

我把写有5(sol)、3(mi)两个唱名的果子状的卡纸贴在黑板的大树上,跟孩子们说“大树上结满了音乐果子5(sol)、3(mi),想请有经验的、会听音乐的布谷鸟们来猜一猜、摘一摘,那个是5,哪个是3?”有一些学乐器的孩子马上举手了,我给他们戴上布谷鸟的头饰,听我弹着《布谷》的歌“飞”上来,从大树上摘下5的唱名卡片。然后请他带着学生听着琴声唱一唱5,并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快速记住这个5。接下来几乎毫不费力的,大家就认识了3。然后我再把几个写有5、3的唱名卡片,在黑板上按《布谷》的第1、2小节有高低地粘贴好,请学生听我范唱,再模仿学唱,其中把休止符也表现出来了。然后我又马上和学生玩游戏:他们唱完1、2两小节后,听我往下唱有更多的唱名宝宝组成的优美旋律,当又听到5、3出现的时候,马上举手示意。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看,孩子们学得很投入,不但快速认识了唱名5、3,还初步在旋律中进行了感知和模唱,最后我还把这些教具奖励给了孩子们。结果在以后的几节认识唱名的课里,孩子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也变着法子偶尔把唱名写在爱心状的卡纸上,偶尔写在星星造型的卡纸上,依然还会适时送一些给孩子们。当然这些教具都是我自己花钱、自己动手做的。我觉得把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我花点小钱算得了什么呢!

三、开始探索旋律的学唱 有了节奏基础,认识了唱名宝宝,我开始让孩子们尝试学唱旋律。一开始的做法就让学生自己来创编:先出示几张节奏卡片,请学生任选两张组成一条节奏,然后请大家用拍手的方式表现出来。再选择相应的一些唱名卡片对应贴上去,然后请学生来跟琴视唱,慢慢地由两个小节延长到四个小节。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会出现用紧密的节奏和不稳定的唱名作为结尾的现象,比如节奏:×× ×|× ×|× -| ×× ××|,比如旋律:5 3 5|3 1|5 3 5|3 2|。于是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和修改,在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结束感是怎么回事?”并且通过这个练习,我发现巩固了孩子们对唱名的认识,提高了对几个基础节奏型的表现能力。

有了以上的基础,我尝试让孩子们演唱歌曲中简单的旋律。有时先是学会歌曲后,再学唱歌谱。旋律简单、重复较多的歌曲,尝试着在学唱歌曲之前先唱谱。

我的做法是,经常采用游戏——旋律接龙。让简单的、反复出现的、学生已经认知的那几个小节请他们唱,剩下的我来接。然后我再唱完整的给他们听,但是我故意会在学生掌握的那几小节唱错几个音,让学生来给我纠错。这样的做法让学生乐此不疲,他们很喜欢为我纠错,看到我也像个孩子似的,请求他们再给我一次演唱的机会,然后真的像个小老师似的认真地听我唱,认真地对我说“你那里唱错了,应该这样唱„„”当我唱过几遍时,我会看似突然的,要求他们也连起来唱,让他们也接受我的挑战。当然会有很多孩子唱错唱名,但是我从不批评他们。孩子们会在自己唱完后,很不好意思地笑,因为他们能知道自己唱错了。在我看来,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认识何尝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呢!我跟孩子们说“没关系,沈老师都要唱错,你们这么多人只比我多错了几个音,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们每节课都这样认真学唱,以后你们都会超过老师!”

在这样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我觉得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仅“潜移默化”了知识和技能,也“潜移默化”了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我和孩子们都乐此不疲!

课例《小雨沙沙》、《草原就是我的家》、《粉刷匠》与《理发师》。

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说过——音乐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可以提前介入。对此我深信无疑,并大胆地作了一年的系列尝试。在坚持一个学年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我教的班级在音乐感受力、表现力方面明显强于别的并行班,而且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我很享受这些教学过程。

课堂是发现问题、寻找遗憾的地方,教学是门永恒的艺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斗胆和大家交流一些自己的做法,心中却有恐被贻笑大方的不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小学低段“音乐与动作”教学例谈

小学低段“音乐与动作”教学例谈

音乐始于人自身。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即兴,通过与动作、语言紧密结合的节奏,以唤起人们(特别是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人们自发的要求。本文就动作与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做一些实践性的研究。

何为“音乐与动作”

“音乐与动作”旨在训练学生通过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对音乐的音区、力度和速度等音乐特性的辨别理解,由动作即兴触发的活动。“动作”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包括:体态律动、集体舞、歌表演、情景表演、欣赏中的辅助体验、演唱时的辅助。如下图所示,不难发现:与“唱”相联系的7个,与“听”相联系的11个,在音乐教学中还是占了一部分的比例的。

低年级实施“音乐与动作”的意义

实施“音乐与动作”和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相符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于音乐学习的萌芽阶段,培养兴趣对低年级学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小学中的低年级段实施“音乐与动作”教学法,能够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够使他们获得音乐经验,并且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激发他们对美感的追求和热爱;此外,还可以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低年级学生参与到整个音乐课堂中去,感受音乐的热情,全面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实施“音乐与动作”和低年级教学内容相符 低年级的音乐课题虽然还处于简单阶段,但是低年级的小同学们对音乐的基础知识的认识还有所匮乏,而新课标的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在音乐与动作、舞蹈、乐器编配的结合下,配合了新课标的音乐教材,有效地帮助了低年级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的音乐欣赏技能。

运用“音乐与动作”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低年级中实施“音乐与动作”结合,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观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音乐与动作结合,注意有选择地提出问题,创造矛盾和悬念,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排解、判断,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施的基本要素

五种步态包括走、跑、连步跳、跑跳步、摇摆。①动作元素:强调以人体自然的动作为基础,探索表达音乐能量、音乐元素、音乐节奏的动作元素。②声势: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既有声音,又有节奏;既有姿势,又有动作。也可称为“用身体的打击乐”。③动作塑性:适合自己的静止姿态。(个性体现)④空间的配置:探索人与空间的不同关系,培养人对空间的感知意识。⑤道具的使用:延伸、丰富体态律动活动。

而即兴活动的开展,则是指整合上述五点的各种即兴活动。“动作”可与“听”“唱”“创”“奏”等音乐学习领域融合。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能作为辅助其他领域学习的一个非常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途径和方式。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正确理解“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动作是为了表达音乐而呈现出来的自然表达,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动作的表达上除了节奏,还需要考虑空间、时间、能量意识的唤醒和运用。

其次,要注意“完美”的动作表达。“完美”并不是说身体姿态和动作准确、好看,而是指能将表现音乐所必须的要素融化于我们的“身心”,并通过动作反映出来,能表现出动作反应的进程。

再次,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动”的习惯和规则意识。身体意识的唤醒,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随乐而动的自主意识,并培养学生相应的信号反应。例如:开始、结束、再来一次、队形;注意听音乐、不随便讲话、不碰撞其他人;要求和规则的建立,注意用有趣味的方式;从模仿开始,要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自主的表现。

最后,“动”中要注意引导对音乐的“观察”,将动作表现与音乐特点建立联系。但要注意把握的是,“动”是为了体验音乐,不是为了理性分析音乐。“动”中有“静”,“动”中不仅有音乐,还需关注具有教育、发展意义的其他方面。例如:合作、分享、交流、自信、创造、注意、直觉、反应、协调……

结束语

“音乐与动作”不仅仅是做做动作,它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心理需求,与音乐能力培养目标相联系。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进而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动是源自音乐的,它将音乐与人的身体建立起一种联系,以此引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扩大他们的本能力量,并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去。从模仿到创作,从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合奏。综上所述,动作体验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魅力当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第三篇:“知识与技能”教学才能彰显音乐教学的深度

“知识与技能”教学才能彰显音乐教学的深度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音乐课——学生们下位游戏的;上台表演的;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百花齐放”景象。老师们也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着神通,能唱的唱,会跳的跳,教学过程俨然成了老师展示的舞台。一时间,“审美教育”成为音乐课的“重中之重”,把“知识技能”排挤的“体无完肤”。整堂课此起彼伏地充斥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音乐基础知识却在一边的角落里“黯然失色”。我曾观看过一堂这样的小学音乐课:老师在讲“大自然的音响”知识点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时间,狗吼猫叫、鸡鸣鸭喊,整个教室俨然成了农家小院闹成一片,好不热闹。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次讨论“大自然中除了动物的声音还有那些声音属于大自然的音响?”教室中再次响起了用摇文具盒、敲桌子、捻响指等方式模仿的雷声、风声、雨声„„老师领着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却把本课教学目标中要求的把各种声音有节奏的表现出来以及节奏训练一带而过。看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披上了自主的外衣,全体学生都高度参与、大胆实践,课堂上也似乎热闹非凡。殊不知这一简单的音乐知识不需要这样大动干戈,重要的节奏训练更不能一带而过。究其原因,还是音乐教师对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淡化知识”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这堂课,这样的课好看但也不过是流于形式,缺少内涵,没有深度。

又看过一节这样的音乐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唱《田野在召唤》时,用答数法对旋律进行分句,通过听辨“加附点与不加附点”的不同,并运用“划船”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的感觉,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附点音符的唱法。在学唱第二部分旋律时,老师使用不同音色的乐器同时演奏两声部旋律,带动学生声部演唱,体验并表现合唱的艺术效果。在整节课中通过语言渲染、力度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听辨记忆乐谱的水平,也锻炼了学生视唱的能力,这样的课,谁又会说它没有内涵,没有深度呢?

音乐教师如能很好地把握“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尺度,通过种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一定会让让枯燥乏味的训练成为深入理解音乐内容的阶梯,使学生在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更深入的理解音乐语言及其内涵的。

第四篇:知识与技能

《图文混排》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档的整体设置,掌握文本格式的设置,能够 为文档合理配置插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操作、协作交流,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学 会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豫灵一中校报”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用Word软件处 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加 学生的爱校热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充分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 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的方法,以及图 片格式的设置方法。

难点是:掌握图文混排的整体布局及操作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能力为原则。为了有效地掌 握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在任务中进行实践。另外,结合谈话法,照顾学生的个 别差异性。在学法方面,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法、小组协作法。采用这样的教 法学法,就能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 深入学习、挑战自我。

四、教学过程

接下来进入我说课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四个环节 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绩效,怎样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信息 技术课时较少,学习时间有限,在教学中有效地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个信息 技术老师应探讨的问题。在激趣导入部分,我首先展示一篇有关“豫灵一中校报”的纯文字文档和一份已经制作好的“豫灵一中校报”精美宣传报,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在学生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观看时,我提出:这两个文档哪一个漂亮?你们想制作出这样一份图文并茂、气势磅礴的宣传报么?今天我们班上的每个人都当一次化妆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给这 篇“豫灵一中校报”纯文字的文档化化妆!

这样的导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分析任务到解决任务,完成“文字排版设 置”、“图片排版设置”“艺术字设置”,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任务一:分析宣传报

我会结合宣传报样张,让小组合作讨论、认真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宣传报的组成元素 及制作过程,比如:这份宣传报有哪些对象组成?这些对象是怎样插入的?你觉得宣传 报该如何制作?从而将宣传报中的相关知识点与以前的知识关联起来。

明确了学习任务,现在开始逐一攻克吧!

任务二:文字排版设置

首先,我会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字体颜色的设置,自己动手将每段文字的 颜色设置成喜欢的颜色,并将第一段文字设置为首字下沉。

然后,让学生结合小组讨论、自主 探究,完成文档“分栏”过程。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将深入学生当中进行巡视并做个别化指导,及时解决学生 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共同问题,我将集中解决。那么学生会遇到怎 样的共性问题呢?

小组交流分享成果时,发现,“分栏”出现了“平均分”和“不均分”两种分栏形 式。

为什么呢?我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是因为“段落标记”,是因为部分同学是 用“拖动鼠标”的方式将文档进行“全选”,没选中“段落标记”的同学,分栏的结果

就是“平均分栏”,“拖动鼠标”选 中“段落标记”的或者是用“编辑”菜单中“全 选”时,分栏的结果都是“不平均分”的。

接下来我将让学生以自愿的形式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演示其操作步骤。

在“编辑”菜单栏中,选择“全选”,然后在“格式”菜单栏中,单击“分栏”,在 弹出的“分栏”对话框中,在“预设”选项中,选择“两栏”,单击“确定”,完成“分栏”。

在这个过程当中使学生由听众走向讲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任务三:图片排版设置

由于“插入和设置图片格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这个环节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教 学法。我首先详细演示插入背景图片及图片格式设置的操作步骤。

插入图片,在“插入”菜单栏中,选择“图片”,单击“来自文件”,弹出“插入图 片”对话框,选中要插入的图片,单击“插入”,完成插入背景图片。

设置图片格式,“右击图片”,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

“设置图片格式”,在弹出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对图片进行“版式”设置,在“环绕方式”中,选择“衬于文字下方”,然后,点击“高级”按钮,弹出“高级版式”对话框,设置其“图片位置”,在“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选项中,均选择“绝对位置”,并在其右侧的下拉菜单中均选择“页面”,单击“确定”,完成“版式”设置,然后设置“颜色与线条”与“图片”选项卡,将“线条”选项中的“颜色”设为“粉色”,“虚实”设为 “方点”,“粗细”设置为“4.5磅”,然后,在“图片”选项卡中,在“图片控制”选 项中,将“颜色”设为“冲蚀”,单击“确定”,调整图片大小,使其正好适合页面版 心大小。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文档背景插图,和各段落的配置插图。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将巡视指导,并让学生试一试,版式设置中其他环绕方式。

学生会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会发现背景图片只能选择“衬于文件下方”,各段的配图,不能选择“嵌入型”和“浮于文字上方”,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最后,让学生演示自己插图的操作步骤,通过教师之前的演示,学生再次演示及教师点 评,真正突破重点,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及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任务四:艺术字设置

在这个环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照插入图片及图片格式设置的方法,小组 合作,自主探究完成插入艺术字及艺术字格式设置的过程,并分享其操作成果,各小组总 结操作步骤并发言。

最后,我将补充总结,艺术字格式设置的操作步骤。巩固新知,让学生加强掌握。

插入艺术字后,“右击艺术字”,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

“设置艺术字格式”,在

弹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选择环绕方式为“紧密型” , 点击“高级”按钮,弹出“高级版式”对话框,选择“图片位置”选项卡,分别选定“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选项中的“绝对位置”单选按钮,在其右侧的下拉菜单中均选 择“页面”,单击“确定”按钮,将艺术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调整为适当的大小

到此,“少林文化”宣传报已经制作完成。

我将让学生代表演示“少林文化”宣传报的整个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展现自己、乐于实践的特点!锻炼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谈一 谈协作学习的感受及感想,然后由教师结合课堂板书补充总结,突出重点,强调难点。

(四)布置作业:

我们河南有不少名胜风景区,如闻名遐迩的中岳嵩山、气势恢宏的龙门石窟、秀美决 伦的云台山、风景幽奇的鸡公山等,为你最喜欢的一个风景区做一个旅游导报。

五.板书设计

良好的教学板书要结合学生特点、精心构思,简要、醒目且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 内容,我的板书将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将本节课重难点写到黑板上,理清操作思路,完成教学活动。

第五课

图文混排

一、文字排版设置

二、图片格式设置

三、艺术字格式设置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制作“少林文化”宣传报的任务驱动下,以任务为主线。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在任务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了新课标当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趣味的课堂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指正!谢谢!

《Word2003图文混排》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Word2003图文混排》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Word图文混排是Word所有功能中最精彩的部分,本节课内容较多,只需做基本知识的讲解和铺垫,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探索尝试。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并为以后的计算机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Word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为基础知识的讲授课,通过前面对Word知识的学习,对Word的基础操作都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图文混排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熟练掌握剪贴画、自选图形、来自文件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 ②、学会建立和编辑文本框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Word进行图片与文字的和谐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审美意识,加强美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图片的插入和编辑,建立和编辑文本框。难点设置为图形与文字的位置关系,文本框的灵活使用。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前阶段通过word的学习,对word的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实践到平常生活中去,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遵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特点,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对信息技术老师来说,适时的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包括生活方面的横向、纵向联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方法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通过浏览课本自由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四: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五:说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教学目标。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拿出自己制作的简单作品和从网上找到的一些作品,让学生们观赏。然后进一步地说明每一个作品上所包含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图片、文字和文本框。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引领学习、完成目标

这是对于word图文混排最基本的因素图片来学习的,主要采取教师把学习的要点讲到,学生掌握要领后自己创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师讲解、突破难点

这是对第二部分即图文混排的重难点来学习的,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最终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研究探索精神。

(四):小组协作、掌握重点

这是对第三部分即美化自己的作品来学习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这一部分中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小组互助完善自己的图文混排作品。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谈收获、自由学习

为了充分实现分层教学,让每名同学在这节课中都学有所得,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通过5分钟左右的时间,再次浏览课本内容,自由学习感兴趣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已在本节课的收获。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知识的回顾、体验、收获,自主参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六)、总结归纳、加深印象

为了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总结归纳,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先展示并且简单介绍图文混排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第二、鼓励学生创新操作。使学生对图文混排操作的重难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现场的演示,使学生对WORD的图文混排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第四、分组协作,自主学习,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盘锦市鹤乡小学

常昊

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教学导入的生活情境化趣味化,练习巩固的层次化、趣味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向课堂要效益。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融合作用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和方法也推动着教育买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代。合理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技术方法培养适合于21世纪发展需要的有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目前主要进行的素质教育工程的主要目标。这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输入,教师教、学生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现代教育更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教师也由原来的灌输者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生能力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角色。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这场教育变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又对教育变革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一、借用信息技术,导入的生活情境化趣味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

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景,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复习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周一早上,小明起床发现自己找不到练习本了,你能帮助小明把房间收拾收拾吗,把每种物品放到合适的位置。采用动漫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把内容呈现出来,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下子进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课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好了铺垫。这样的多媒体情境导入,新颖有趣,能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用学生们早已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们猜一猜是沿着长方形跑一周的乌龟跑得快,还是沿着正方形跑一周的兔子跑得快,引起了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再如:在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上课伊始,创设“六一儿童节”举行联欢会要布置教室的情境,师问:老师为你们布置了一件教室,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吗?学生找到后,师接着追问:那这些事物是随意摆放的吗?学生回答是有规律放置的。师导入:其实,像这样的例子里蕴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这样以“六一儿童节”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在简单的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融合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

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动画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二年级学生都会感到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而这些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时已有接触。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周也就是60

个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学生轻松的观察出: 1时=60分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时、分”的理解,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教材的延伸点和拓展点,应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寻找网络上有用的教学资源,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脱离教材的束缚,使“小课堂”变成“大课堂”

又如教学 “一亿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

一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4辆大型运水车。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一亿吨左右。一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蓝鲸3头还多4倍。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

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实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亿有多大,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

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个规律时,教师让学生课后到网络上阅读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相关资料,学生被祖冲之献身科学的精神和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有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运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运用信息技术选择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学生能用数学地眼光去观察生活,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渠道选择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享受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

教学与管理

下载例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起始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例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起始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

    音乐教学案例---创作起始课教学设计

    揭开创作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音符等音乐基础知识。 ------------创作起始课教学设计 2、乐于尝试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乐思,使学生体验到音乐......

    谈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

    谈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 从我99年9月跨上小学英语讲台,英语像一股清风席卷整个校园。学英语的见了我“G oo;没学的老远跑过来,只为说一句“英语老师好”。随着时轮的......

    保育员知识与技能

    保育员知识与技能 保育员基本知识 保育员是幼儿园的重要工种之一,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负责幼儿日常生活并协助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以下是关于保育员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保育......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例谈 学生走进学校,迈进神圣的语文殿堂,首先接触的就是识字。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阶段是培养、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识字......

    如何教学小学低年级写字例谈

    如何教学小学低年级写字例谈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不仅可以帮助识记汉字,还可以理解汉字的构造......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谈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谈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注重学科本......

    音乐教学案例---电子琴弹奏的起始课

    一节电子琴弹奏的起始课 对在电子琴弹奏方面零起点的学生进行教学,授课方式为集体课时,第一节课我这样设计: 一、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站好互相问候,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二、教师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