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作业
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收获最佳效益。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要想取得快速平稳持续发展都需要和谐发展环境。而和谐发展的环境是需要人来构筑的。同样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所涵盖的各种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
一.激励性的语言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靠教师充满智慧和亲切的话语构建起来的,激情、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身心舒畅、情趣提高、智力大增,既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心态,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孩子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育。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建立和学生以诚相待,平等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融洽、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创造性教学中,师生参与,交往互动,信息交流,教学相长,互学,互助,互促,形式多样,动态调整,多元互动。越为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越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越便于“创新精神”的养成。很容易想象“填鸭式教学”或者依然维持教师“最高地位”的环境下,创新意识的形成何其艰难。教师关注的眼神,信任的微笑,对于孩子们都是一种鞭策和鼓励,都可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发言,尊重学生意见,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鼓励大胆想象,不亦步亦趋。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肯定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然后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课上成教师的演讲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好保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地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王兵马俑》(欣赏·评述)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快乐之旅,用影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美术基本要素雕塑艺术中的艺术瑰宝——秦始王兵马俑。教学时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请大家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引导同学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首先必须知道这件作品的种类、内容与题材、形式和材质这样才有欣赏的基础。欣赏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兵马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生合作体验环节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王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并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军队的排列(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和看人物的表情,观察细节(写实、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来精心组织。欣赏中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学生的 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奇而崭新的世界,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细致认真地听,快速准确记忆,大脑不停分析,思考,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运转。短短40分钟便达到了普通授课的几倍的学习效率。孩子们对这些欣赏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以往被动的获取知识的模式,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四.运用合理的评价策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但不能只停留在任凭其自发学生对创造力的自信与欲望的基础上,更要求教师倾注教学才智进行培养,而这也是长期捆扰着美术教师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探讨独特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能力,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儿童美术作品的形象应建立在合理的儿童生活基础之上。因此,研究和探讨儿童易于掌握的绘画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合理的绘画构成意识和形式语言,对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造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术作业,教师仅打个分,显然是不够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业展评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学生之间作业相互比较、讨论,互评提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吸引他人好的绘画方法与创意来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可互相激发其想象力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信心,自尊心加强了,也提高了他们的成功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美术课堂教学是充满快乐和笑声的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充满创造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课堂。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把美术教育艺术与生命艺术合二为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它是“催化剂”,能有效催化学生的身心良好变化;它是“春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它将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帮助我们开辟一片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天
第二篇: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厦门海沧育才小学 魏思东
摘要:课堂是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一个共同生长、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一个整体的教育文化“生态系统”。课堂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系统中通过教师连接课程与学生的最关键的纽带。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探究知识的舞台,更是师生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舞台。而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生成与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陶行知先生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其地位的论述是颇具民主平等以及现代教育色彩的,他的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着崇高的教育智慧。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时代呼唤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呼唤着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关键词:开放式,小学美术,新课堂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现代的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这一具体目标要求,使儿童的美术教育更有成效。要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激励性的语言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靠教师充满智慧和亲切的话语构建起来的,激情、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身心舒畅、情趣提高、智力大增,既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心态,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孩子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育。“生活化”的艺术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熟悉。学生可以在老师语言的引导下轻松愉快,自觉自愿地学习,学生可以也就有机会描绘更多孩童有生活气息,充满想象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有童真趣味的作品。激励性的语言遵循儿童教育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们的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愿望出发,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实施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使其获得美术学习的真正乐趣。实现孩子美术综合能力的形成,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和提高。好的教学语言不仅启发孩子们的智慧,而且激越着孩子们的劳动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做到用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和点拔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例如:“你是怎么想的”、“你回答得很正确”、“你是聪明的”、“别着急、再想想”、“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相信你是最棒的”、等等激励和促思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缓解他们心中的不安与紧张;对于回答很独特的同学,可以说:“刚才你的表现很好,让老师都对你刮目相看”、“请大家给他一点掌声!”、“你的想法很特别,而且敢想,敢说,这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谁还有其他想法”、“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结果会这么样”、“其他同学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吗?”、“你是一个爱学习和喜欢思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仅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更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对课堂问题的思考。类似上面的各种激励性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发言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就容易在自然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二、主体性的发挥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上曾说“纸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自立的精神。新课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握好各年级孩子智能的心理特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动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出发。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开放式和谐课堂教学的能否真正形成的关键所在。发挥学生主的体性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与指导的角色,用以确保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得以进行。当一个孩子自由地在作业纸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地宣泄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最快乐、最独特的时候。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观念,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还时间给学生,还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绘画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好多教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到“给于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课堂就要想从根本上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允许他们自由欣赏和品读美术作品,自由讨论和发表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不束缚学生的表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会游的玩具》一课时,首先让孩子们课前准备一些适合的废旧材料。教学中在了解玩具会游的特点后,启发他们,只要抓住玩具会游的原理和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相结合的基本特征这一关键,就可以利用自带的废旧制作材料任意地设计组合出不同的形状的玩具形象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说一说会游的玩具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接着交流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玩具形象以及安装什么样的动力玩具,并画出设计稿。启示他们能否用手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工具来完成玩具的制作。解决好玩具会游的动力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根据桌上的各种形状纸片、塑料泡沫、橡皮筋、粘贴纸、竹签等来制作机械动力。面对自己的材料同学们会马上兴奋起来。教师此时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说:“假如哪个小组或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能对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将有机会获得“最佳合作奖”、“最佳设计奖的”、“最佳创意奖”或“最佳评价奖”。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进取心也同时被调动起来。教学中这种不必拘泥于“标准的答案”的做法很快让孩子们纷纷动手动脑开始忙碌起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术的课堂教学只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切实的、正确的、独立的审美感受都可以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快乐无比,创造无限。教师可以从学生课后的展示中充分感受到孩子们脸上所洋溢着那幸福和快乐的表情,这样的教学当然也是成功的。
三、创新性的精神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创新性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有思考才会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开拓孩子们的创新思路,鼓励他们的质疑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让他们通过尝试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学习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多媒体、示范范作、尝试创作、正确评价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去解读美的真谛和探索美的奥秘。通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思考和探究,从中发现新事物美的规律。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的信息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中综合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及电影等多种信息传播的载体,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宜于人接受的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新颖、变化、直观可视的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而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产生可视,多变的教学效果和孩子们求新求变的认知特点不谋而合,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新奇直观可视的音像世界中轻松地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让思维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从而更大的激发孩子们实现用艺术技巧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王兵马俑》(欣赏·评述)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快乐之旅,用影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美术基本要素雕塑艺术中的艺术瑰宝——秦始王兵马俑。教学时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请大家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引导同学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首先必须知道这件作品的种类、内容与题材、形式和材质这样才有欣赏的基础。欣赏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兵马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生合作体验环节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王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并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军队的排列(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和看人物的表情,观察细节(写实、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来精心组织。欣赏中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奇而崭新的世界,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细致认真地听,快速准确记忆,大脑不停分析,思考,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运转。短短40分钟便达到了普通授课的几倍的学习效率。孩子们对这些欣赏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以往被动的获取知识的模式,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四、实践性的体验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鼓励他的学生:“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好的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动而有情趣的美术作品必须要能够反映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画面,反映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而孩子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教师应该运用一切的手段来帮助孩子通过教学获得更多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写生、创作等美术活动方式来观察生活的美,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表现生活的美,把自己对身边的点滴感悟或感动用日记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在自我的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做、多动、多想,多积累贮存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创作起美术作品来就不会缩手缩脚了,也不会感到头脑空虚没有素材了。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孩子开阔思路,由单向思维变多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就能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常常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技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们试着用不同材料来表达同一内容或用一种材料表现各种内容。同一内容的美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后进行创作。美术创作充分启迪孩子们求新,求异,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创新思路。也让孩子们在创作中领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美术新课程的实践“体验”味很浓,在现有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如《我的新朋友》是通过关心班级的新同学并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来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校园里的花》、《动物、植物欣赏》对校园环境和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写生而获得美的感受;《鲜花送老师》、《运动场上》、《妈妈的节日》等用人物画表现孩子们对学校、对家庭的各种活动的精彩记录,加深对校园和家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校标设计》、《生活中的趣事》是对表达孩子对校园、家庭和社会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打开的冰箱》、《魔幻的颜色》、《五味瓶》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气味、特性的体验;《香甜的水果》、《有趣的泥彩》、《今日的菜单》是对黏土或橡皮泥捏、团各种不同材料可塑性的体验;《办年货》、《元宵节里挂彩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合作学习体验。这么多的体验除学生可以实际接触的以外,都必须通过读图的方式去完成。因此教师对教材内容所提供的图片外,还必须引导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和通过网络搜集图片的方式体验和再现生活的美。这种多角度的搜图和读图体验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读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使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读图实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美的世界、探索美的真谛,体验美的收获、感受美的生活生活,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陶行知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辛勤灌溉,为祖国精心培养人才。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构建当今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他的字字句句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耐心品味。特别是在新课堂的美术课堂中,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给微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和蔼可亲的温暖;给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尝试参与的乐趣;给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鼓足探索成功的勇气;给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启成功审美的大门;给肯定,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更多成功创新的喜悦。教育是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探究其中其乐无穷。孩子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均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用爱心和耐心感染他们,用奇妙的知识吸引他们,才能获取心灵交流的快乐。从而共同感悟,拥抱这多彩的世界。我坚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课程、不断改进新教材,定会会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93.[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99.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初探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初探
[导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有着自主性创新性与能动性,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构建知识,提高能力。
张 剑(武定县田心乡田心中心小学 云南 武定 651609)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有着自主性创新性与能动性,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学生也是教学的平等参与者。美术教学作业的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作业评价中被重新审视。根据教学的经验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1.从评价角度的转变开始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这个差异就决定了学生能力的不同,教师进行作业的评价时就不能以同一角度和同一标准衡量每个学生,避免评价的一概性,一致性。有一部分学生在星期三下午活动课的时间在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了一些专业的美术知识技能,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目标,要求学生必须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倒是还很高涨,可是到后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大量普通的小学生的美术评价来说专业美术知识只会让他们觉的枯燥。《风景写生》教学内容有着透视与构图的专业知识,评价作业从专业的技能,技巧角度评价,作业以黑白为主色,线条为表现元素,学生会觉的很枯燥。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忽略了作品的内涵,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评价中我们应加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换个角度从学生的视角,阅历出发,认识、解读作业,画面表现了学生视野里的风景,以幼稚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景物。画面中的建筑物夸张变形,画面上只有一座高大的建筑,其他的景物围绕在周围。这样的画面体现了学生对风景的最初影响,洋溢着对世界天真的理解,有着儿童跳跃的童心。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对画面有自己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视角的转变,给学生的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应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以评价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学习。
2.要注重作业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其结果
从过去的传统上看,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常以完成一件较为满意的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学生作业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注重最终静态的作业评价演变成对作业过程中学生情感动态,态度变化,能力深浅的评价。学生作业过程的评价可了解在学习活动中参与意识,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适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一年级的《水墨游戏》,学生初次接触水墨,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一无所知,想让他们完成一幅水墨画是完全不可能的。学习以游戏形式展开与学生一起游戏,让学生用毛笔蘸墨调和不同水分在宣纸上画出不同深浅浓淡墨色的电,线,墨块,在随意的涂鸦中学习墨色变化与水分的多少有关。同时对于一些学生涂鸦过程中适时点评墨与不同水分调和可以表现水墨丰富的层次,提升学习的兴趣。由对竟态的的教学成果的评价转入动态作业过程的分析,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多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把发言权力还给学生
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只有教师个人评价观,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美术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造成了不同的审美观。教师常常以教科书为唯一标准,用书中搬来的观点去统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尊重学生个性,不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也应有学生的参与,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精益求精,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远近的奥秘》评价时让学生和同桌比较,运用比较法分析自己的画面,学生认为画中画得比较好近大远小表现出来了这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从总体上看图画,线条不算流畅,仔细检查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构图感觉太散,没有紧密感。和自己以前的作业比较有很大进步,画画的灵活有层次感。这样横向、纵向比较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的经验构建了认识。学生对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体现出个体的审美。学生审视自己的作业,发现作业中有许多完美的成分与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从而引发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尽管有时显得较为幼稚,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美、自我获得美、自我创造美的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4.采用激励学生相互评价的方法,完善教学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常常会被老师批评,作业多不敢展示给同学,怕受到老师的嘲笑。但是同学的评价会让这些成绩不好的差生对美术学习产生爱好,喜欢上美术课。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眼光要比教师的评价和自己的自我评价会更加敏锐,这是美术评价中不可替代的。有个班的学生在班里是出了名的调皮的差生,到了他们班的美术课我特意的走到这个所味的差生的桌子边上看了一眼他的美术作业《风景写生》,发现他的画面线条有力,抓住了画面的主要景物。当我正想看他的画时,他却不让我看,让他自己发表对自己画的评价时也是一言不发。作业评价时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班里的一个学生发现了他的画面,用文字在他的画面下方写上了几句话:“画面景色优美,选景很好。线条流畅,画面远近层次分明。”这样的话让这个所味的差生发现了自己不是什么都不如人都比人差,从这次课中找到了自信。从此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了努力学习的自信。
我们应该知道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的作业一个定性,区分作业的好坏,而是通过评价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
美术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作业方法、手段单一,作业目的与内容比较机械,评价片面性,作业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那么,怎么通过美术课堂作业,促进教学创新,儿童思维创意呢?多元化设计美术作业,可以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给学生思维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么对美术课堂作业进行创意设计呢?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现选择几种分析如下。
一、“生活化”作业――选“材”创意,点燃激情
“生活化”作业是指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美术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来源,喜怒哀乐皆收于画笔下。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种材料,体验美术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的表现手法。
1、作业题材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奇怪的事,有趣的事,愤怒的事天天发生,可学生却咬着笔尖痛苦于无事可画,无形可画。美术课的内容选择、作业定位要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而定,让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去实践、去发现,去表达。例如浙美版第8册《生长的植物》一课,曾看到有一位年轻老师摈弃教室中摆放的五花八门的植物盆栽,却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出示的植物,极力去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此时,屏幕中的植物是“死”的,距离是远的,心灵是不会被感动的。可想而知,作业是无趣无生命的。学生要由感受在先,才能有表现在后。因此,作业内容要从生活中来,这样才会生动、真实,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2、作业材料从生活中来
在一线美术课堂中,美术作业已不仅仅限于一张作业纸那么简单。丰富的材料带给创作者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如浙美版第11册《街市新貌》一课,课前分析学生从生活中街道两旁的店面变化深切感受到经济的迅速发展。课堂中学生赏析极具个性的店面设计,独特的色调,夸张的物件摆设,带着这种生活体验和创作冲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利用不同的材质、纹理、色彩等特征,巧妙的去设计制作出趣味十足的店铺造型作品。蛋糕纸托变成了浪漫的太阳伞(图1);巧克力盒变成了店面墙(图2);塑料薄膜变成寿司店的门帘(图3);植物叶子的剪纸作品装饰在朴素的牛皮袋上(图4)。留点空间给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立体造型,充分地展示学生的独特个性。
二、“自助型”作业――形式创意,启迪思维
细细品味,“自助餐”与我们美术新课程的理念有着相通之处。假如美术作业是“菜”,要符合每个孩子的口味,就要讲究“菜”的品种丰富性。正如老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呈现的作业形式也求多样化,让孩子做主,选择作业形式,这是一个自我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价值的。
1、分层“自助”,体验成功
众所周知,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学习方法等不同,造成学生个体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在美术课堂作业布置时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以此鼓励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合适的作业并完成,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浙美版第五册《自行车的故事》一课,我尝试在作业布置中,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技能、认识水平选择不同的作业。如(图5―图7)中的三张自行车作业,从左到右由浅入深,第一张(图5)作业以撕、贴、画多种形式表现,先让学生撕出两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实物中的车轮变化后,再修改撕出不同大小角度的圆。接着在这基础上添画自行车其他的零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作业适合造型能力较弱的孩子。第二张(图6)作业是根据生活中的自行车实物进行线描写生的课堂作业,着重对自行车细节的观察与表现。此作业适合造型能力较强的孩子。第三张(图7)作业是在激发孩子的想象上,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上完成个性化的设计。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感,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提升。
2、创意“自助”,百花齐放
新课改指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作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如浙美版美术第十一册《适合纹样》一课,通过学习,观察分析、欣赏感知适合纹样的特征,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作业形式,有水粉表现、彩纸剪贴、实物拼贴等,绝不要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唯一要求去操作,而应该让学生找寻各自喜欢或适合的材料,最后的作品也千变万化。
三、“合作型”作业――过程创意,呈现精彩
美术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鼓励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分步合作,面向全体
曾获市美术优质课一等奖的老师执教浙美版第五册《山外有山》一课,则将美术作业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根据山形的“雄、秀、险、奇”四大特征,每位学生设计一座心中的山。第二步以组为单位,学生按照高低、远近、疏密的形式法则把组内的几座山组合在一个版块内。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把班级内几个小组的合作型作业再次进行大组合,变成一个长卷式的作业形式,组成了一幅长的立体山水画卷(图8)伴随悠扬的古琴,本课的高潮也由此产生。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个体作业变成合作型作业,再由小合作型作业变成大合作型作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布局、设计、调整,体会了集体合作的力量。
2、师生合作,别样精彩
合作型作业不仅仅只是生生合作,还可以师生合作。作业可以是以教师和同学共同完成的形式呈现。教师借助半成品作业的留白,留出了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局部留白中进行补充添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课中,教师可提前完成一个半成品图像,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图像进行发散性思维:像什么?需要添加什么?把图片转个角度,图像又会呈现出哪种新形象?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成功塑造出各种形态各异又极具个性的新作品。
以上几种作业设计,打破了学生习惯性思维定势,运用多元思维方式进行改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师生共同活动的浓厚学习氛围。课堂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创造,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又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激发他们各种形式的创造。
(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希望小学 浙江宁波)
第五篇: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作业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作业
海林市朝鲜族中学
宋金光
一、课堂提问基本要素
精心设计注重目的性
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新颖别致注意多样性
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二、导课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犹如开场白,也类似于跳高运动员的起跳前的助跑。有一句谚语:“头开的好,等于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的确如此。导课设计的好,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整节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数学课中的导课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绍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导课方法。
一.温故引新导入
温故引新即:以旧知识导入新课。这是数学课最常用的传统的导课方法,也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导课方法,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内部各个分支都有关联,甚至密不可分。教材中内容亦然,各单元,各章节之间互相紧密联系,形成一种连续性。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把新旧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未知知识转化成已知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新内容有亲切感,很快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它适用于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在讲解分式乘除法时,先复习分解因式和约分法则,分式乘除法就迎刃而解了。
二.问题导入
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或一串问题,在学生试答之后引出教学内容。这一导课方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为问题和疑问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答案的需求,而随后的讲授又形成对学生需求的满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问题和疑问是教师首先应该呈示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正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价值,最终掌握那些他认为有用处和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如:在讲授“灯光与影子”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大家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是怎样演出来的呢?进而使学生知道皮影戏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用灯光把剪纸照射到银幕上的影子。很自然的导入灯光与影子。
三.故事导入
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以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几乎每一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背后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如:在讲授勾股定理一课时,可讲故事“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在2500年前,去朋友家作客,看着朋友家一块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状的砖铺成的地板发呆,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了家。同学们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用毕达哥拉斯在地板砖中发现了勾股定理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勾股定理。学生立刻被引入很想探索勾股定理的状态。
四.儿歌导入
数学课比较枯燥单调,用儿歌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可大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初中数学引入用字母表示数时,用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这样自然导入初中阶段很重要的学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这样处理学生非常感兴趣。
五.诗歌导入
由于数学课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象语文课那样形象生动,象物理、化学课做实验那样活泼有趣,天天复旧引新老一套,学生听都听腻了,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新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给数学课的导课带来了新的生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导课渠道。如在讲三视图“从不同方向看”时,引用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导入。一改传统的数学课的导课方法,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再配上多媒体画面和音乐,营造一种情绪气氛,从感情上扣人心弦,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轨道。这样的导课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
六.实验导入
中学生有好奇的心理,一般都爱观察又很好动,因此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总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让学生自己画两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测量、旋转、撕叠、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这样不是单纯的听老师说教,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没兴趣,而且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发现,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的能力。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七.以其它科目导入
中学各科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在许多情况下互相交叉,互相依托。在教学中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促进本学科的学习。在讲授新课时巧妙地联系与所教内容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所学内容。比如:讲解反比例函数时,可先做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杠杆定律” 的试验,利用
“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这一定律,使其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即为常数)时,问动力与动力臂有怎样的函数关系来导入。这样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可使学生比较感兴趣。使得以前千篇一律的,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导入变得和物理、化学课一样有实验,有观察,且使学生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贯通。
课堂导课的方法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更多更好的导课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