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3 00:3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毛寒

【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 【专 题 号】G382

【复印期号】2006年08期

【原文出处】《湖南第一师范学报》(长沙)2006年3期第31~33页

【英文标题】 Application of Beauty-creation Pattern to Middle School Native Soil Fine Arts Teaching

【作者简介】毛寒,中南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毛寒(1971—),女,湖南涟源人,中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内容提要】采 用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创美模式”,通过知美→立美→创美的全过程,培养中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不仅有利于指导当前中学乡土美术课程的教育实践,推动我国乡土美术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将加强乡土美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最终为发展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作出贡献。

Native soil fine arts cours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ative soil art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pattern——“beauty-creation pattern”of corresponding native soil fine arts cour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dea.【关 键 词】中学美术教育/乡土美术/创美模式

native soil fine arts/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educational pattern/beauty-creation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69(2006)01—0031—03 课程资源是在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空间分类,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其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因为我国贫困地区大部分在偏远农村,一般中学的校内课程资源不能和富裕地区相比,校外也不会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以供利用。所以,为了达到新课程中学美术教育目标的要求,只能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上下功夫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画家或美术工作者,而是使他们成为懂美、爱美、能够创造美的合格公民。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美的过程。须知,贫困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显然没有优势。但从课程资源方面看,即使是贫困地区的中学,其乡土课程资源也是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

乡土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美术属于本民族的本土文化。呼唤乡土美术教育就是要加强民族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建立相应的乡土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规范和发展乡土美术教育,这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学乡土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创美模式”,并对此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的现状

乡土美术教育的关键是要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赋予其时代精神。要研究乡土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模式。必须首先解我国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的现状,通过广泛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学生对乡土美术教育和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二,教育者未认识到乡土美术资源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更未认识到地方文化对本专业建设的优势与特色作用;其三,中学乡土美术教育在整体教学方法上较为单调,未能体现出该课程的教学特色;其四,在本课程教学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其五,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还停留于对乡土美术形式的借鉴,无法运用理论与原理去进行创作上的拓展。

虽然经过近几年来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学美术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学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加强乡土美术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乡土美术,受到本土艺术的熏陶,在加强其民族素质教育的同时,并使之不断适应当代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二、中学乡土美术教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如何建构中学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查有梁教授在他的《教育模式》一书中指出:“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抓住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实践选择;另一方面,对教育实践的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则可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前者主要应用探索性的演绎法,后者主要应用探索性的归纳法。[1] 我们对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就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相应的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有利于研究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导中学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实践,把握乡土美术教育的整体,推动和加强乡土美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力,提倡本土文化、保存和发展本土文化和艺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构乡土美术的素质教育模式时先要确立教学的目标。乡土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打破乡土美术传统的教育方式——家庭或师徒的言传身教的文化传承模式,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和发扬各地区独特的乡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本土的文化艺术和继承、发展、创造乡土艺术的新的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学习乡土美术中的文化艺术,吸取传统民间工艺的经验,从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知识;注重学生的相应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力;注重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建立乡土美术课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学习和尊重他人的精神;注重启发性,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做笔记、写读书报告、搜集资料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和自学精神,对未来的工作和人生观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上述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着手建构中学乡土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创美模式”。创美模式由三个阶段连贯组合而成:知美→立美→创美,在这三个阶段中,我们要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创美意识的培养,即通过“知美→立美”,最终达到“创美”的根本目的,也即达到了乡土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首先,创美模式中的“知美”就是让学生知道乡土美术的美、发现乡土美术的美、理解乡土美术的美的根源,即认识乡土美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知道它的基本特点,知道乡土美术相关的艺术史及其他相关的艺术知识;其次,“立美”就是通过知美的过程后建立欣赏美、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中学生的审美素质,即对中学生进行文化形态的审美教育;最后,“创美”是乡土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美、立美而后创造美,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新的美,“让学生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创美模式”的中心任务,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以整个知识结构为背景的认知方法,善于幻象,敢于猜测,既会形象思维又会逻辑思维。在“创美”的实践活动中摸爬滚打,逐渐形成自己的“创美”能力。

中学乡土美术教学“创美模式”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但不同的教学形式下的创美模式的教学重点不同。

(一)技艺——表现型的乡土美术教学

“技艺——表现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主要是手工劳作,是对乡土美术技艺的模仿,对本土美术的表现或再现。创美模式在“技艺——表现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情趣的导入和经验传授为中心进行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指导技艺、聘请民间艺人示范教学和乡土美术的示范作品的展示,将传统手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直接了解乡土美术主要的技艺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神秘的传统手艺和有自身特色的乡土美术发生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的操作和锻炼,逐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乡土美术技艺及其表现形式,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学生可以自己利用学来的技法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加以展示,这样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教学时可边练习边讲授,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同时还应该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适度的个别指导,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有系统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和保障教学的品质。

在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从小就会对学生进行传统印染、插花等有民族特色的技艺教育。我国的中、小学现在也有剪纸、泥玩等,还有一些学校根据当地的乡土文化开设相应的乡土美术课程,这些技艺不单单是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乡土情感”延伸的艺术教育方式。

(二)欣赏——活动型的乡土美术教学

在“欣赏——活动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的原则,注重分析、讨论、归纳,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欣赏和了解乡土美术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在欣赏中学习和认知乡土美术;第三,欣赏教学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技巧等进行讨论,深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乡土美术特色及其与社会生活、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和比较各种美术的表现形式,从描述、比较和分析中学习,同时还要认识生活环境之美;第四,欣赏教育缺少不了户外活动教学,要为乡土美术教育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甚至家庭环境在内的教育场所,让学生在这种大的环境中受到乡土美术的感染和熏陶。这些教育场所很多,包括当地的民俗或文物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传统和现代标志性建筑(例如安徽省的徽派建筑、周庄和同里的水乡建筑等)、传统的民间工艺展示(例如剪纸、年画、泥人、手工蜡染和扎染、唐卡、各地各民族的刺绣、壁画、雕刻、等等),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性的各种有地域色彩的节日活动(例如贵州苗族的姊妹节、傣族的泼水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等等)。户外教学往往总能在孩童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乡土环境里从事户外教学无疑是培养乡土情感的有效途径;第五,要利用各种教学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即不但要进行课堂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的操作,更多的是通过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图片投影、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这种鉴赏形式的乡土美术教育,必须是存在于学生的欣赏、游览和教师的点拨之中的。这里,通过乡土美术欣赏课程,使学生获得认识相应的乡土美术的理论知识。

(三)综合——探索型的乡土美术教学

“综合——探索型的乡土美术教学”是在学生“知美”、“立美”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创美”,探索并开拓新的艺术形式,将继承和发展乡土美术。创造新的美的形式指的是在原有的乡土美术的基础上的创新,脱离了乡土这个地域性,“创美”也就失去了其发展的土壤,也就失去了个性,乡土美术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和探索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是将已有的技能和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去。这要求我们注重三点:第一,在综合和探索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技能知识进行创作,对一项或几项乡土美术形式进行实验性的探索;第二,乡土美术教育的创造要与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相结合,要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当中去。陕西的户县、凤翔等地,就极好地将当地的民间手工艺,包括农民画、剪纸、皮影雕刻、泥塑彩绘、缝布和刺绣等作为当地艺术产业结合旅游业一同发展,发挥民间艺术资源的优势,与现代的经济运作方式和审美需求相结合,使这些手工艺术成为沟通世界的媒介。通过经济的刺激,推动了旅游业,也推动了乡土美术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审美空间和经济空间;第三,在加强对乡土美术作品创新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乡土美术理论的研究、探索与创新,乡土美术是不断发展的,乡土美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理论的积累,作为乡土美术的专业教育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积累创新的经验,不断发展乡土美术。

创美模式为乡土美术教育提供了理想的素质教育模式。首先,它遵循了一般教学模式的规律,与现代的素质教育模式不冲突;其次,它是基于乐学乐教基础上的一种新模式;其三,这种模式不是一种僵化不变的模式,它总是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因为乡土美术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模式只能顺应其发展而不能阻碍其发展。但是,创美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要的保障是:专业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审美素质、情感意向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应跟上;乡土美术课程应分阶段、层次,要因地、因校制宜并具有前瞻性;另外,乡土美术教育还要有固定的经费作保障。这些对乡土美术教育的顺利实施缺一不可。

三、我国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的展望

“中学乡土美术教育创美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素质教育模式,但是,不能把这种模式僵化,随着人们对乡土美术课程的重视和教育实践的深入,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也将日趋完美。同时,我国民族教育对内必须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主要是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或特色融入到学校现有的课程之中,以体现文化多元的观点。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必须通过“本土化”、“中国化”来完成外来的多元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沟通与融合。

总之,通过传统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在“扬弃”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而这些意识与能力又是浸染了本民族、本土文化精神与特色的,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中国人”的,他们将来或许“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也就是说,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其深层次的东西仍是本土的、民族的。这样,他们才能带着中国的印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文化的多元化。否则,文化统一,什么民族的、本土的、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将不存在了。这也正是“中学乡土美术教育创美模式”实施的根本目的和真正意义之所在。

收稿日期:2005—10—0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乡土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FLB011408。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2] 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3] 毛庆亚.教育的设计与未来教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4] 谢麆.试论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装饰,2005,(1).^

第二篇: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高邮市第一小学 卞龙余 邮编 225600 美术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即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不是以专门培养美术人才为目的的。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全面贯彻美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标、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做到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发挥,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了解学情,合理分层

在美术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的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上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应先通过摸底考试和调查研究,将学生分成A、B、C三级。A级学生学习成绩好,对美术学习感兴趣,能力强,悟性高,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B级学生是那些具有一定美术可塑性,但学习不是很努力,只要老师稍加指导,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是本学科的中坚力量。C级学生是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后进的原因,千差万别。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每一小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由A层次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班级内营造一个互助学习的氛围。

二、确立分层目标,优化教学进程

1、分层设标、分类要求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次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次学生要求在B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独立完成创作的能力。如一节陶艺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次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通过临摹,掌握紫砂泥的一些揉捏技巧。针对B层次学生,要求其能理解、掌握紫砂泥的技能技巧,并能熟练地进行造型训练,独立完成作业。针对A层次学生,要求其在B层次学生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运用多种技法,进行习作,创作出一幅较完整的水平较高的作品。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2、分层授课,分层推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到既要兼顾全体,又要照顾一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课堂提问中,也要做到层次分明,难易相当,使每类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C层次的学生也能在回答问题中体会到成就感,最终达到全面训练,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提问C层次学生的是一些课本基础知识,较为直观的问题;B层次是一些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问题,而A层次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悟性高,课堂提问则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问题。

总之,问题的提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当成为分层教学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3、分层训练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如铅笔淡彩一课,针对C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画一只苹果就行了,而B层次的学生要在C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一只橙子,A层次的学生在B、C层学生的基础上添加一块背景布。这样题型的设计由易到难成阶梯形,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另外分层训练时,还可以通过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要求A、B、C层次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同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作业和练习的设置上,也应在内容和数量上分类要求,既要让后进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让优等生不会因为太易而应付;既要让后进生反复练习,掌握课内知识,又要让优等生有时间涉足课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对待中等生,要努力做好优化工作,特别是做好那些素质好、努力程度不够的学生的思想工作。那些素质不高但努力肯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应当成为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榜样。

4、分类指导,分层补偿

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学生,课后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确保C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可让C层次的学生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如参加班级黑板报的绘制,让他们在集体教育中,克服自卑,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对美术的认识,使其产生接受审美教育的需求,从而重视自身审美素质的培养。对A层次的学生要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书法、手工、陶艺等兴趣小组,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总之,在分类指导时,既要重视优生的提高与发展,又要确保后进生的转化。要积极开展学习互助小组活动,最终使各层次学生全面达标。

三、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的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的方法

许多教育家多次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多元的评价状态。同一层次的作业,C层次的学生得分可超过B层次的,B层次的分值可超过A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努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对B、A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总之,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应从以往过于重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到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应从单向性转到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最终才能通过美术教学起到促进全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标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第三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对乡土地理教育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文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 就近取材 贴近生活 兴趣点

实践能力 地理知识

引导语: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有明文规定、具体要求和课时安排,为了更有效地、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参透乡土地理。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系统的获得地理知识,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地理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学生初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如何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通过这几年乡土地理的教学,我觉得应该讲究三点策略:距离学校和学生住址越近的地理事物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知识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学生越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越要作为重点内容学习。

学生活动范围主要在学校和家庭这样一个圈子内进行。如果让他们调查、分析、理解身边的地理事物,肯定要比他们学习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容易接受。我选取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据首先选取离学校最近的,然后根据需要由近及远。在学习家乡畜牧业特点时,我们选择了离学校只有一公里的一个养鸡场去参观,了解这个养鸡场的生产情况,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内容,再分析家乡畜牧业特点,然后与其它地区畜牧业比较,找出家乡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探究家乡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贴近生活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乡土地理教学更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学以致用。我们家乡的地形和气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就要让学生理清,知其所以然。石林县属于云贵高原,有山地,也有山间坝子,气候主要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也有高原山地气候。这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降水少,夏秋季降水多,经常受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这是学生生活能够体验到的。如果引导他们分析这些气候特点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就会调动学生探究地理规律的主动性,就会把生活实践和理论依据联系起来。如果能引导他们思考这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应如何适应并因势利导来发展本地的经济和文化,就更有教育意义了。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享受中学习受益。多数学生都喜欢旅游,远处去不了,我们就找近处的旅游景点,双休日带他们去看一看。发动学生搜集近处旅游景点资料,分析这些景点的特点。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乡土地理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地理事物和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地理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内容。为此必须利用乡土地理内容阐述说明,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比如在讲到旅游的时候,我们分析旅游资源种类及价值,旅游业的发展的时候,就可以以我们石林为例,对旅游的相关内容进行展开,石林旅游资源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有山有水,比如圭山、长湖,有大叠水瀑布,还有彝族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说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价值也极高,有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也可以分析石林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在分析旅游业发展的时候可以从旅游资源本身,基础实施,品牌影响力,距昆明的距离,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林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石林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应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地理教材阐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空间距离远,具有全局性和典型性,而地理图表又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去观察、分析地理事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工业布局在城市区位中是否合理时,我们就可以用石林天合烟叶复烤厂的位置来分析,考虑我们石林的风向对城市的 2 影响,可以研究废水的去向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

三、用身边的事实更容易让学生动情动心,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都不可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知识,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在讲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石林夏天和冬天天亮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使学生加深印象。因此要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新闻和地理现象,能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心人,避免培养出新一代的书呆子。

四、课外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比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出去实地观察,看看具体的地形情况,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

总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之社会化,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桂芝.《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与探究》.地理教育,2005.【2】 杨斌.高中地理课堂呼唤乡土地理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马俊.《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做中学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做中学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上海金童幼儿园 胡晓威

“做中学”理论的源远流长,始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提出的实用主义思想,陈鹤琴先生汲取外国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因素,又受到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出“做中学”方法论。陈先生提出的“做中学”方法论是指“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在活教育体系中,具有两个关键性的意义:一是只有做,才能体现和保证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主体地位;二是只有做,才能使幼儿获得真经验和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全面探索真理,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科学知识打好基础。陈先生强调的“做”,可以使幼儿获得探索世界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活智慧的发展。

我们金童幼儿园在十年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诠释了“做中学”的内涵,即教学方法“四个做”(做中学、做中想、做中去发现、做中求发展)、“三个凡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应当让他自己说)……

对于美术教育,陈先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精辟的认为:“美术的教法最重要的是发挥儿童的天才,让儿童自己去体验,表现他的意思。”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深刻地领会陈先生的美术教学理论精髓,并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方法深入研究,尝试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做;解放儿童的头脑,让想象变为现实;做中求进步,实践出真知;激励创新思维,在尝试创作过程中培养创造人格。进而,我对“做中学”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的运用有了几许思考、几许收获。

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教师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些观点是陈老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的,也是在美术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的,能让儿童操作中获得感性经验的,要去先操作;能让儿童探索的技能,要让儿童去探索。

案例:连着几天了,孩子们都对颜色坐着各种各样的试验。他们在研究怎样让颜色变深、怎样让颜色变浅,那些颜色放在一起更好看等等。在一些孩子兴致勃勃的实验着:xx颜色+xx颜色=xx颜色的时候,涵涵像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如果三种颜色加在一起,会不会变成黑颜色呢?她边上的昊昊却问了个别人都没有想到的问题:老师,所有的颜色,都是别的颜色加起来变出来的吗?有没有变不出来的颜色呢?听到这个问题,我追问了一句:你发现有变不出来的颜色了吗?昊昊说:我想变个红色,可是,好像不管用什么颜色我都变不出来。我把这两个有趣的问题抛给了别的孩子,变成了全班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不断的探索、讨论、验证,孩子们发现了复色和原色。

二、解放儿童的头脑,让想象变为现实

相信儿童,尊重儿童,肯定儿童,是儿童自由创作的前提。教育者要做的是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为幼儿提供想象的题目、媒介、资料,使幼儿头脑中能形成表象,以利于儿童通过造型、手段表现出来。可利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引导欣赏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扩展儿童视野;在美术活动引导中鼓励儿童尽情插上想象的翅膀来飞翔,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案例:蹦蹦和跳跳(乒乓系列读物的主人公——两只乒乓球)是孩子们从小班时就已经认识的好朋友。发生在蹦蹦和跳跳身上的故事孩子们都已经耳熟能详地说出来。可以说蹦蹦和跳跳的故事是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孩子们到了中班下学期,他们对蹦蹦和跳跳的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了。在和乒乓球游戏的活动中,含含摆弄着两只瘪掉的乒乓球,一会儿她悄悄的对源源说:源源你快看啊,这是乒乓球小雪人,源源反对说:不对的,雪人是白色的,不是橙色的。我觉得它像一只小鸡。你看这是头,这里是身体。含含不服输的说:乒乓球也有白色的啊,我用白色的做它就是雪人了。我在一边看到了孩子们的争论,我把他们争论的话题变成了一个短短的小故事——乒乓小子的奇想。当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全班孩子听了以后,孩子们说:我也会给乒乓球变身的。有的说:我可以把它变成花朵、有的孩子说:我可以把它变成火箭,还有的孩子说,我可以把它变成小鱼…… 在孩子们的讨论声中,《乒乓小子的奇想》在继续、在不断完善。并正式编入《乒乓系列读物》中作为我们的园本教材之一。

三、做中求进步,实践出真知

美术教育最忌模仿在前,教师应相信儿童有创造的能力,这并不是说儿童作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很多情况是儿童丰富的想象由于能力有限难以表达,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单单表现停留在绘画技能的教授上。更应该把孩子带入真实的环境中,让孩子在其中体验、感受。

案例:在对名画(玩球的人)的模仿创作中,老师先让孩子玩一玩球,根据音乐的节奏摆出一个玩球的造型。在孩子玩球的过程中,老师把孩子玩球的动作用相机记录下来,让孩子作为自身创作的元素。当作品完成时,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创作的作品中的人物动作形态各异。

四、激励创新思维,在尝试创作过程中培养创造人格

美术活动中,儿童通过线条、色彩、造型、构图来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体验、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点在于培养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通过启迪儿童的创造思维,将认识和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案例:孩子们已经熟悉、了解了颜色一段日子了,今天的美术课上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四幅画:每一幅画都是用同样的简单几何图形重叠组成的,也就是说这些画的构图一模一样,但却看不出具体的形象,光从构图看它们只是一些几何图形的重叠。但是,我在上色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配色方法: ①墨绿、中绿、绿灰;②赭石、熟褐、生褐;③银灰、普兰、湖蓝;④玫红、中黄、草绿;表达了四个主题:①夏、②秋、③冬、④春。让幼儿自己去辨别。我问孩子:你觉得那幅画是春?那幅画是冬?你为什么认为这幅是春?那幅是冬?冬冬说:我觉得第四幅是春天,因为春天百花开放了,有很多漂亮颜色的。宁宁说:我觉得第一副是夏天,树木长出了好多叶子,都是绿绿的,那个小红点,就是太阳,因为叶子太多了,太阳就露出一点点。青青提出的问题最有自己的想法,他说:老师颜色颜色既然可以表示春夏秋冬,还可以表示别的什么吗?青青一提出这样的想法后,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我告诉孩子,颜色可以表现所有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来试试看好吗?于是孩子们开始来自己选择表现的主题,表达他们对色彩的理解。有孩子使用了一种颜色——熟褐,表达了主题——哭;有孩子使用了紫色和玫红,表达了主题——梦;有孩子用湖蓝、群青,表达了主题——清凉┈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单纯的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现代的中国人”。这是新世纪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也是新《纲要》的核心目标。我将不断汲取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思想,不断探索、实践,和孩子共同创造五彩的世界。

第五篇:345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345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当今时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显,而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植根于东西方古代文明中的启发式教学,历经沧桑,超越时空,至今依然青春焕发究其因,在于它荟萃了人类教育思想的精髓,揭示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高扬了人的主体性本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虽源远流长却成熟迟缓,理论上的厚积却难以薄发,实践上无处不在却难以找到规范性的操作,故已成为一个永恒的“乡愁”尽管启发式教学的真理性和魅力,人们无不称颂、提倡和憧憬,然而和其相悖的注入式教育仍然存在,甚至仍大量地占据教坛,阻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和优化.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以美育促德育智育方面起到独特而不可缺少的有效作用。

一、放飞美术激情与梦想,多方面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为了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我利用让学生欣赏名画、照片、模型、参观画展、古迹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结合教材给学生讲解我国的美术史,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从各种艺术珍品到各种画派名家,从大型雕塑到各种壁画。这些艺术瑰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介绍和画片的欣赏中,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美术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认识到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美术是宝贵的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在进行讲授教学时,通常是将相关的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或者以学生常见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联想。

二、创意“美术”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美的范畴很广,中学美术课中的美在于学生在引导下按照各个优质规划安排好的教学活动了解视觉美的感受与体现,从而把美的概念与理解延展到生活中的各个实际的事情上面,有效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1、通过欣赏作品活跃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这是毋庸质疑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画。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心中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创作激情,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则更加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指明灯,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讲评要细致、生动、准确。另一方面,美术创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人的想象要情感作发动力,生活经历越多,可供加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想象的途径越广,想象活动也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不拘一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了解学生,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动力。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比较强调统一的标准,规范学生的学习,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这样学生的审美与表现个性便得到了同化,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扼杀了学生的美术创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优点与弱点应该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及时地指出,使其共同发展。在课堂和课后的作业安排上也应不拘泥于教材,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自由的画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作画的兴趣,同时也是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三、养成发现美的习惯,美术与生活天天结缘

养成发现美的习惯重在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归纳与美术有管的主题,持久自主建构美术知识和获得美术思维

1、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在美术课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形与色的美,劳动的美,助人为乐、奇妙想象的美和创造的美等等,使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2、美的生活须自己去创造。生活的美包括了许多,但都得自己去创造。多引导学生去参观欣赏艺术品、动手绘制。通过不懈的联系与追求,把美术植根于生活,并让美指导生活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善于思考,把握其精神实质,遵循美术课程的感知规律,扎扎实实的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追求美术教学的本真,才能充分发挥美术艺术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的生活美术化,将美术生活化。引导启发学生养成探索美的习惯,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彻底提高美术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的地位。

下载“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青州市杨集为例 摘要:在社会迅速发展,人类快速进步的今天,中国出现了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返璞归真,开始关注......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陈鹤琴的“活教材 ”理论认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地处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的丽阳社区内,于城乡交界处,有着丰富的农村乡土资......

    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如果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或教学只围绕课堂和课本进行,那么新课程的要求将无法达成。因此要求学生和......

    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定稿(范文模版)

    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乡土文化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的总和的一种意识形态。乡土文化富有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又兼有人文性、知识性和伦......

    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

    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

    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 浙江龙泉市第三中学 郭辉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电脑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

    浅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姓名:陶金芝 性别:女 工作单位:河西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青铜峡市河西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nxqtxfy123@163.com 浅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