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0: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

第一篇: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

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 前言: 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而合作学习也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校顺应教育形式的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的课题实验活动,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失去了它的市场,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教风与学风正在形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物理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下面把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实验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一、选择课题

1、现状调查

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后,2003年秋季我校也使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并且我校被定为济宁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热情高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使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决定对全体初

二、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经过课题组成员商讨我们确定了三种调查方案:对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教师座谈会。参加调查的人数360人,收回问卷360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其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不合理的占89.7%。

2、选题理由

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大致归纳为五点:

1、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基本不会用;

2、合作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产生影响力,多数学生不能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认知水平;

3、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操作流程认识不清,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5、教师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奖励机制。针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学习方式的滞后成为新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阻力。为此我们选定“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实验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具有综合、集结的性质。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也因而成为西方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本选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企图吸取国外教学理论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上,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我校理科教学成绩。③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具有经验方法上的借鉴。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来进行研究、探索和实验,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课题预期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全面性。素质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受益。

(2)主动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变被动式的吸收为主动式的探索,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4)合作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下一步便于检验实验效果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值:

①80%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60%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②及格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优秀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45%;③85%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实践过程 1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1)现代科学原理

本实验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等教育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课题组成员需认真完成《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当代教育新理论》、《物理新课程标准》等理论数目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于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社会技能的进步。(2)研究方法:

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①、开放式

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②、半开放式

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③、集中式基本式

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例如:政治课就“科索沃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

2、实验的主要流程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部分专家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领导组下设指导组、管理组,由市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的学术指导;管理组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组成,田校长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及协调工作。

(2)加强指导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分阶段进行实验。

②举办课题实验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理论指导,步骤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③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组织学部的骨干教师合作创办编写《学生合作创新学习手册》,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写出心得体会,嘉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毅力。④课题组成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验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定期检查,进行调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制定方案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与市教研室密切配合,开展以说、讲、评、议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4)建立综合档案

建立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前期资料、过程资料、评价资料),为实验提供准确、科学、全面的数据,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5)定期总结

每月,课题组均应根据可靠数据,总结阶段性成果。各实验教师也应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研论文。

3、实验步骤和过程:

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3年9月--12月份,现状调查,组内分工,制订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份方案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05年1月---2006年9月份方案实施与调整,理论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分工情况

课题实验:李淑文、李萍、岳隆煜、刘艾丽、焦立新、韩加旺 课外辅导:焦立新、刘艾丽、李淑文 调查统计:韩加旺、刘欣晶

信息收集:田绪海、刘宝忠、焦立新 理论研究:焦立新、田绪海、刘宝忠 成果收集:李淑文、焦立新 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毋庸置疑,教师的有效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如何引导教师逐步澄清自己头脑中内隐的合作学习观,真正认同并形成科学的合作学习观,并有效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制定实施方案一: 实施方案一: 其次,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学习中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指定研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但是从目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于合作学习的精髓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二: 实施方案二:

为了保证两个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教学能力 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够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因此,在以“合作”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中,所有参与者——教师、学生及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对于提升研究的质量、推动研究的深化就具有尤为突出的价值。因此,促使教师在合作中研究合作,是提高教师合作交往能力、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1)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是确保教师提升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由于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而不能依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更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能。要提高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首先引导教师学习合作,尽可能地为教师间的合作创造机会,搭设舞台。教师视自身不同情况,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互研互促,充分挖掘合作学习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在相互学习中促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每个研究小组可由不同年级的教师,实行同伴观课制度,使教师间相互借鉴、吸收其它学科一些好的做法、经验,进而激发教师的研究灵感,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教师间的合作中不仅使教师加深了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其合作能力及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密切教育专家和实验教师间的合作 从课题研究情况看,无论在哪个研究阶段,专家的专业引领都至关重要。在研究的初始阶段,专家对一些问题的点拨,诸如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时间如何控制、评价次数有无一定之规等,都能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使合作学习具备了基本的“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对探讨合作点的创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一些深层次内容的引领,会使教师解除对实验中的困惑,更会激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形神兼备”。由此可见,走专家与实验教师合作之路,可以为教师提供智力支持,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合作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及其将二者相结合的一些问题,实现教师及其所参与的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运用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3)在探究中激趣导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事实上,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充分的合作和互动,进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而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争取到学生的信任。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及时沟通,在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学生真正认识教师、接受教师,与教师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和谐规范化的师生教学关系。此外,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同样是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和谐、人本的教学环境,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人际合作关系过程”,必定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稳固师生合作的成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当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课堂教学行动的能动体时,合作学习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4)提倡合作探究,树立课堂榜样,实现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树立好的榜样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辐射力。对于一般中学来讲,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较普遍,若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对这些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深入实验班级,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方法:(1)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

(2)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

(3)确定小组数目。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接近40人,每组4人。

(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④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⑤每小组设小组长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⑥填写小组概况表。(5)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组织多种方式的合作学习。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基本式。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其具体流程为:

①教师精讲。这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提示和点拨。②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精讲学习材料后,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互助性合作,掌握教师精讲的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二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示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地讨论。③形成性测验。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各小组每一成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是,测验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而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测验的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阅。

④小组奖励。与传统教学的个人奖励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奖励。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⑤在实施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2)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都教给同组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

(3)游戏——竞赛式。游戏——竞赛式与基本式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游戏——竞赛式以学业竞赛代替了基本式的测验。在游戏——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游戏——竞赛式的教学流程是:①教师精讲。②小组合作活动。③游戏与竞赛。其中①②与基本式前两个步骤基本相同。游戏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游戏以3人一张竞赛桌的形式展开。竞赛桌的3位选手由每小组推选产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抽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就必须回答与数码相应的问题。按照竞争的原则,参赛者可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答案,正确者记分,错则扣分。游戏——竞赛式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在每周的周末进行为宜。可根据竞赛的成绩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使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参赛的机会。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阶段性的成果。

教师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了一个组织者、创设者、帮助者的作用。能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了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化。在三年课题研究中,我们物理组共撰写的论文,有20多篇在国家、省、公司获奖。我教师在济宁市、公司所举办的教学比赛中多人获奖。学生方面,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作业、作业批改、课下探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中,实验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方面均好于非实验班,05、06级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成绩优异。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唤醒,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创新见解层出不穷,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新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实验年级学生的物理及格率达到96%。社会效益方面,我们组的实验成绩得到广大家长一致认同。公司在我校举办的两次新课程教学示范课,我组李淑文老师所采用的“小组教学法”、“探究教学模式”均获得广泛好评,并在公司内推广使用。在市教研室新课程阶段视导时,我组的课改成绩得到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2、教研成果丰硕

(1)田绪海校长被评为“全国煤炭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

(2)在第十四、十五届全国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许继珂、王磊、张钊、牛健等多名参赛选手获一等奖,刘艾丽、李淑文被授于“全国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3)在公司第三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李萍被评为初中物理教学能手。

(4)在济宁教研室“新课改”调研时,我校物理组的教改成绩获物理教研员张金华老师的充分肯定。田绪海同志在“新课改”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5)在山东省物理课件评比中,焦立新老师的课件《直流电动机》获二等奖,刘艾丽老师的课件《电和磁》获二等奖。

(6)韩加旺老师被评为公司级优秀教师,李淑文被评为矿优秀教师。

(7)刘艾丽、刘欣晶等多位老师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公司、济宁市、省教研室的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8)2006年公司教学能手评比中,李淑文获公司教学能手称号。

(9)2006年焦立新老师撰写的论文《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3、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看到:

①85%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72%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②及格率由实验前的60%提高到89%;优秀率由26%提高到51%;③94%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跟踪与反馈

1、尽管我们的课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理论水平的原因和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还有很多困惑急于解决:

困惑一:关于具体操作问题。虽然通过讨论实践,对教师角色的转化和合适有效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对新型教师角色、如引领者、激励者、促进者、对话者的实施方法等有了一些设想,但是如何使这些设想系统化,如何以理论去体现,怎么在总结报告中体现出来,这将是下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

困惑二:关于资料问题。面对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全新教育课程,我们感受到身边原来已有的资料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盼望能有联系教材内容的丰富资料供教学时参考,以便老师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使教学更有生气,更具灵性。

困惑三:关于评价问题。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这也必然带来评价的多元,但是在这其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的,很多事情的改变有可能是感性的隐性的,也就是说非理性非表面化的,那么到底如何评价研究的得失,又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已经打算着手商讨解决方案,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会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2、努力方向

为更好地巩固已经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努力作好如下的工作: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2)严格要求,勇压担子。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他们勇压担子、加砝码,要求青年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3)加强培训,促进群体。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促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4)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把我们的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发展。

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新课标下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子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矿校 物理课题小组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课改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非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1、选择挑战性问题

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理解题意,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较适合于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最终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教授《轴对称》第一课时时,为了突破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师:刚才我们动手剪了一些图形,请你把它们摆成如图所示的情形.(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是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分别移动或旋转图1中的松树和图2中的一个小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移动或旋转松树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没有变,位置变了.师: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生2:是,轴对称图形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个图形,与位置无关.师:很好!谁能类似地说说图2?

生2:在移动或旋转图2中一个小人的的过程中,两个小人的形状没变,但一个小人的位置变了,两个小人已不再关于某直线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位置有关.通过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组合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2、选择多样性问题

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一: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2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n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n-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由此得到结论:14+3(n-1);小组二:一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2个3根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个3根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n个3根火柴棒构成 ,由此得到结论:21+3n;

小组三: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4×2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2-1,三个正方形由4×3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2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3-2„„n个正方形由4n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n-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n-(n-1),由此得到结论:34n-(n-1)小组四:一个正方形由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2×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2×3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2n根横的火柴棒加上(n+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由此得到结论:42n+(n+1).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4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喜人成果.3、选择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善解答,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中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问题得以完美解决.例如:已知,如图①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②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为 cm,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可将习题进行变式,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展开?

(2)、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为多少?(3)、若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如图③,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如果从点A绕圆柱一周后到达点B建一悬梯,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5)、如果图③中的圆柱较高,为了减少坡度,点A需绕圆柱两周到达点B,最短路程又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逐渐提高难度,学生要独立正确解答出来,难度就很大,这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要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正确地空间想象以及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4)、(5)虽然较难,但(4)可仿照原题的思路解出,而(5)可以将其转化为(4)来解决,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同样,对于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合作教学科学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搞活课堂气氛,开拓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质疑、互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收获课堂.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必能大幅度地提高.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_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 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文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1)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分组;(2)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参与合作;(3)确定研讨问题,感受合作作用;(4)适时分组研讨,给足研讨时间;(5)教师参与合作,及时解决问题;(6)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了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只有小学数学教师付出努力精心组织,才能使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精心组织;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良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因此,如何精心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包括同学之间学习参与度、共同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互帮的学习氛围等。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小组合作学习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

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目前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当老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老师又说“停止”,学生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当听到老师的号令又再来一次“合作”;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老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观者;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有的班级学生人数有五十多甚至六七十,教室里分成了十几组,老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不可能。

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笔者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因此,我们必须精心组织小学合作学习以改变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现象。

三、精心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合作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人数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来决定,如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新奇好动,自控能力差,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较弱,一般以同桌2人为一组,进行一些简单的互相数数、口算等合作;

二、三年级学生一般以4人为宜,前后桌合并,及时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交流合作;四、五、六年级则可以视合作任务情况以4~6人为一组,开展各种探索、研讨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为方便组织,在安排座位时就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

同时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地对分组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比如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

(二)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参与合作

合作小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比如二年级数学教学,这些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以40个学生的一个班为例,可以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还有一名汇报员。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如两个月),可以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分圆片活动。每一组中,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操作员,负责动手分圆片;记录员动笔记录;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经过多次操作、观察、讨论得出:10个小圆片按1个、2个„„10个一组分,有时能分尽,有时不能分尽。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困难生也有机会在成功的集体中得到积极的鼓励。

(三)确定研讨问题,感受合作作用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既要把握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又不能轻易达到。还要含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研讨这样的问题有劲、有趣、有意义,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独立思考方面,由于本来每个学生均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可以说是“孤立”的。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并不存在问题,但对于思维能力相对差的孩子而言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们迫切需要一定的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中你说出一,我受启发说出二,他受到启示说出三,看似七嘴八舌,其实越议越明。

比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说什么是规律,教师不加工、不修饰,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对规律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在学生用语言无法清楚表达的情况下,教师指出用图形把规律摆出来。教师课前准备了每组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图形。有了具体的事物,明确的问题,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四人相互的合作中摆出一组组

不同的有规律的图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从形状、颜色及图案的个数几方面找出了各组图形的规律,自然地理解了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规律,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又如在教《年月日》一课中,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看一看,数一数,找出一年里有多少天?一个月各有几日?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最后面对老师的同一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课堂上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四)适时分组研讨,给足合作时间

分组研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这里的研讨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小组研讨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即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之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第二阶段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并整理准备汇报。

合作学习是需要花时间的,但是这个时间应该花,而且非常值得花,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合作探究的时间。

如二年级学生学了表内乘法后,计算:“8+8+8+4”,先让学生各自计算,出现了各种算法,如:

8+8+8+4=83+4 8+8+8+4=84-4 8+8+8+4=47 „„

接着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说说这样算的理由,然后再小组评议哪种算法比较好。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维,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又如一年级分类教学中,在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本的书、大本的作业本,有的拿小本的书、小本的作业本„„教师给足时间,让孩子们根据不同的标准一次次整理。就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五)教师参与合作,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教师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教师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教师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教师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教师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六)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通过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可以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有效地纠正在学生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使每个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这样可从若干个横向纵向的比较,让生生、组组意识到相互之间的差距,而达到使每个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在一次练习中,按规律填数:2、3、5、()、()时,请四人一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充分讨论、有效合作的基础上跃跃欲试,出示了多种答案:① 2、3、5均为质数,故下面两个数依次为7和11;② 因为3=2×2-

1、5=3×2-1,(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两倍少一)所以后两个数应该是5×2-1=9、9×2-1=17;③ 因为2+3=5,(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所以后面两个数3+5=8、5+8=13。这些想法,学生们不但说出了其然,更说出了其所以然,正当教师为学生在小组中的成功体验而高兴时,一只小手不经意间举了起来,“因为3-2=1、5-3=2,所以后面两个数应是:8-5=3、12-8=4中的8和12”“1、2、3、4,真有意思!”教师还没来及评价其他的学生已经由衷的感叹到了。教师不能不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所折服,而且是出自一个中等偏下的学生。当即教师就提议全班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解法:“某某解法”,他们小组也因此加了一面鲜艳的小红旗。看到他殷红的小脸和环顾小组其他成员时的自豪之情,教师知道这种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自信是不可替代的,而他的这种成功又是在民主和谐的小组氛围中,在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看似无序的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了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只有小学数学教师付出努力,掌握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精心组织教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3-115.[3]何杏仁.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浙江: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5.38-39.[4]陈传顺舜.分组合作学习要重实效[J].江苏教育,2002,(5):45-46.[5]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6

第四篇: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群众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id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在学生群体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积极影响,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课题组拟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使化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主要研究手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社会性活动为中介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性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其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创立,其规则、关系和角色定位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通过思维的相互激发和共鸣而求发展,我们要研究通过小组活动,有效地利用思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素质。我们通过研究,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形式,活动最佳的学习成果,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2006.9-2006.11)

确定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长:汪润、董辉

组员:郭世东、付成焙、董晓莲、杨正旺、陈轶萍、施冬云、阚晓华 召开开题会,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发放《初中化学合作学习调查表》,对调查表分析、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第2阶段:(2006.12-2007.8)

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确定参与研究班级,分实验班和非实验对照班进行,通过对照、比较,以各种形式评价合作形式成果。

第3阶段:(2007.9-2008.6)

在各个班级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纵比效果。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汇报总结,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访谈法;5.行动研究法;6.对比法。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施中,课题组坚持“科学、求实、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探求租住合作学习的方法。

为了有目的的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状况,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参考依据。我们共发出问卷412份,收回410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行合作学习这种人人参与,人人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一定感兴趣,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人数应在4-5人为宜;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的组合相当重要,宜根

据合作学习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们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建立上力求多元化,如兴趣小组,讨论小组、在确定成员时,考虑人员的性别、成绩、性格等因素。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一般确定小组长、读题员、记录员、报告人、纪检员等角色,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活动时,教师通常主动参与,成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导演”。

(二)统一思想,强化合作学习研究意识,提高合作学习认识,提升研究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只有正确掌握合作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未来使合作学习理念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我课题组根据研究计划,注重加强动态管理,坚持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个人的认知是片面的,但集体的共识可能是正确的。在集中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研究探讨,统一思想;同时注意将学习和探讨与学校的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相联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开展学习研究。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们紧急围绕合作学习研究,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收获。在交流中,既有理论学习的收获,又有教学成功的感悟,;既有教学困惑的倾诉,又有教学失误的剖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印发了从相关杂志报刊及网站上收集的有关合作学习的资料,通过理论学习,组内成员进一步拓宽了认知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明确了研究目标。

(三)加强课题管理,确保研究有序推进。

未来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转和有序推进,我课题组定期召开碰头会,研究探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认为和目标,课题组经常听取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不断调整课题的方法和手段,完善课题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整理。课题主管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而且从经费上给予保障,同时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市场予以关注,并积极协调课题的两个主管单位的各种关系,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大开绿灯。

(四)立足课堂阵地,扎实开展研究。

课题作为磨练教师成长的舞台,理应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为了交流课题研究经验,展示课题实验成果,并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坚持“以课堂为课题研究基地”的理念,要求组内教师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课堂上,教师既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知识的构建过程。同时我们还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延伸至课外,如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好的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及家长等多元评价手段来检测研究成效,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例如,董辉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课,进入课题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记录—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再如,郭世东老师“石灰石的利用”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带实验用品,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探究碳酸钙的性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五、课题研究经验及成果

(一)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1.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按照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学设计从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与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然后制定教学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和教学结构与策略。

2.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与模式

第一部分:启动引导。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前面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课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入新课主题。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问题具有发散性、开放性、层次性等特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形式积极的学习心向后,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不但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合作技能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目标意识。

第二部分:精讲与自学。本阶段课采用集体教学或自主学习的形式。一般比较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较抽象或是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常采用教师精讲点拨,师生互动共同明确难点和关键之外,为课的后半部分合作合作打好基础,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此部分也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省去,直接进入下一部分。

第三部分:小组互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也是其有别于其他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运用各种合作学习策略,融合作学习要素于合作活动之中,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相互作用。在小组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合作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在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指导。教师必须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和学生形式

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组织起有效的合作,纠正偏离合作学习任务的行为,对合作困难的小组成员提供技术、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

第四部分:交流展示。各组根据讨论的情况,由组员汇报本组学习和研究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回答老师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检测等。教师要认真地手机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反馈评价做准备。

第五部分:评价总结。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观察,结合其他教师和同学对其学习情况的评价,结合设计练习进行学习情况检测,对各组的认知、学习态度和合作技能进行评价,及时矫正学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村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合作技能的提高,必要时进入新一轮循环。合作学习流程的五个部分不是凝固机械的,往往随教学内容、学习环境而有所变化,各部分间形成新的组合,但基本要素是不变的。

3.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1)小组规模的确定。通常规模较小的小组,由于组员共有的知识范围较小,其效力也较小;而规模较大,效力也较大。但如果小组太大,又会产生诸如个人在讨论中更易受到压抑,喜欢说话的组员可能独占小组活动时间等新的制约因素。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便于操作,我们基本上采用4-5人小组。

(2)小组成员的构成。与传统教学的学习小组按能力、兴趣或学业成绩同质分组不同,合作学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组内,组员尽可能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各组之间尽可能均衡考虑。

(2)小组内角色分配。小组安排组织者、记录员、检查员和报告员等基本角色,每个组员承担各自的责任,角色每1-2周轮换一次,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锻炼。

(4)小组的时空结构。为变革传统课堂结构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全方位流通,学生参与度不高,消极性静态听讲的特征,合作学习将合作性人际交往结构引入课堂,建立一个立体、多边、全通道的课堂交往结构,常用的做法是将传统课堂中多采用秧田型座位布臵变为会晤型(前后桌成小组,前排学生只要转过身子就可与后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U字型、马蹄型、内外圈型等座位安排,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和相互搭配作用。

(5)小组长的培养。由于小组长在小组活动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加工、处理可资参考信息的能力,承担小组内必须的多种功能,通过小组活动的理由等做法来帮助组员理解小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能够紧密围绕主题,防止小组仓促得出不可靠的结论。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骨干、桥梁作用,既是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小组技能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小组长不是固定的,可根据需要轮换担任。小组长的领导也不是大包大揽的统管一切小组事物,而是在个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来做引导、促进和协调工作。这又是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小组显著区别之一,体现更为民主的倾向。

对小组长进行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小组领导职责与合作技能来进行。组织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维持组内秩序,促使小组紧扣学习任务轮流有序的发言,使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澄清问题,提示问题,引导发言;接纳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对讨论的内容、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征求各成员意见,要求各成员贡献自己的观点;提示要点,使小组活动顺利开展;从组内找到问题答案,鼓励组员积极参与,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资源;整合小组讨论的有关意见观点或建议并督促小组达

成一致性意见;公正务实,在小组建设性争论中保持中立并促进和推动小组活动的积极有效进行;要说“我们的”而非“我的”,与小组共享奖励和荣誉。

组长应具备的交流能力:

作为积极的沟通者,将观点清晰简洁的进行整理;沟通对小组任务的理解和领会;娴熟的协调组员提出的信息与观点,及时的作解释和反应;表达小组的关注;尊重他人的发言;与小组共享奖励和荣誉。

在尝试合作学习之初,学生缺乏系统的合作技能和小组技能的训练,组内成员人际交往技能水平差距也较大,再加上小组领导技能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能力,因此,合作学习刚开始时小组长一般可选那些合作技能较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威信的学生的担任。此外,还要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领导小组的基本技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小组活动进展日趋顺利,可让其他组员担任组长,并让员小组长充当“小先生”,辅导和协调新组长管理好本小组的活动。

小组长的培养通过集中辅导、分散实践和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着急各小组长给予讲解和示范辅导,然后组长回各自小组操练,再由小组对组长的领导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则通过巡回查看,掌握各组情况并加以指导或提供纠正和帮助。这样,学生就可学会如何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职责,共同分享领导角色,有利于组员遵守小组规范,共同协作达成小组目标。

(6)动态编组。为了能使每个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同特点和生活背景的学生,有助于应对类似现实生活,也为了避免形成小团体,又兼顾小组的相对稳定,小组每6-8周进行一次重新组合。

4.合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合作技能内容繁多,我们选取一些最常用诸如“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求助—提供帮助”等基本内容,由教师示范,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课后进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应做巡回观察,及时的为学习小组演示合作技能或给予纠正和指导,促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逐步使学生达到合作技能自动化水平。

5.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与之相应的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策略种类繁多,针对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并综合运用。

指导型策略:指导型策略,强的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常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尤其适用于学生刚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

过程型策略:过程型策略强调的重心在于小组过程和技能的发展,适用于化学课的各类课型。通过小组进行活动、讨论,成员们被指定扮演特定的角色,培养合作技能,形成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明确个人责任、共同促进小组进步。

探究型策略:探究型策略侧重的是在解决较为复杂问题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冲突能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合作力量。

6.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取代了团体规模过大的班级学习,形成了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同伴合作性交往,带动师生合作的班级结构。因此,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有别于其他课堂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

极奖励制度和明确的期望,对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管理。教师以一名特殊的班级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其管理重心在于监督、促进学生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落实学生个体责任,增进学生间的密切联系与交互作用,协调小组与班级活动的关系。

如何控制合作活动音量,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可运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教师可提醒:“请注意!“,或是采用其他信号,并将达到要求程度与小组评价挂钩。

还有关注与表扬。对表现出预期行为的小组给予关注和认可,促使各小组纷纷效仿,从而实现课堂管理目的。小组表扬有助于建立课堂行为规范,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称赞,表现出何种行为可以受到奖励。对于合作学习中教师所不期望的行为,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不予关注理睬。若对这些不期望的行为,如擅自离座、交头接耳等予以关注,那么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增加,即使教师严厉的批评了擅自离座的学生,其他学生照样还会去模仿这种受到批评的行为。

7.合作学习的评价

(1)评价内容。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的合作技能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行为、合作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十分重要。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合作交往开展的情况。通过评议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评价。这方面的评价主要是根据访谈来进行。三是成绩的评价。这是对达成学术性目标所作的形成性评价。一般的,可以通过设臵课堂测试或进行提问等方式来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而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调整和修正,并给予必要的补救措施和辅导。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间的互评互查和自查环节,这是合作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同伴间交往的人力资源,使每个学生能够从同伴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详细、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2)评价方法与策略。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的策略,使小组成员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以发挥学生合作的主动性,促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性。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满足各类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发展需要,能从老师,尤其是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启示,能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合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化学学习体验,增强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化学课的学业成绩,较容易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合作学习同伴对相互之间的突出表现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都充分发挥了以奖励为主的教育功能,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整改班级焕发出勃勃生机。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都有所体现。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的能力。对老师的设施和同学的疑问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探究兴趣。有些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查找资料和分析资料,并提出看法。对问题的思考开始呈现出以一定的逻辑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的协作意识

开始慢慢养成。

另外,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有所提高。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时,由最初胆怯、语言不连贯,表达能力较差到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逐步可以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一天天进步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作学习研究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近三年来,我课题组全体成员撰写论文多篇,形成案例多则,上研究课多次。课题组老师们先后以研究论文、研究案例、教学设计等为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功,多篇论文在论文评比中获奖。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课题的内涵,拓展了研究思路。老师们和课题一起成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中很多已成为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的成长,带动了学校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稳步推进,使校本教研工作更加繁荣昌盛。“科研型“化学教学骨干教师群体正在茁壮成长,化学家教育有特色正在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六、问题与思考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虽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研究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仍存在不少缺憾和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题是在初三年级逐步推进,全面进行的,由于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加上实验教师思想上的顾虑,有时候不能完全按照合作学习的要求去实施。

这给我们提出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证;二是对于处于学习压力特别大,竞争性非常强的毕业班学生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合作学习研究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情境复杂的工作,在班额大的情形之下,1—2个实验教师很难估计全班同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还有待改善。

3.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学科、几个实验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必须各个学科协同,课内课外结合,尤其要从基础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希望通过化学学科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探索,对合作学习在学校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⑴、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并且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也大相径庭。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人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校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我们积极探索一种符合农村小学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对农村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⑵、本课题提出的价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极力提倡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

二、概念界定:

⑴、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⑵、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⑶、探究学习: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是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学习策略体系。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研究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小学各科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出问题的策略、自主探究的策略、合作交流的策略等.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下,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研究过程。

1、实验研究法

通过课堂实录,研究教学效果;通过个案研究反思“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中的不足;通过长期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

2、文献研究法:我校各学科教学的研究,要从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信息及国内外己取得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尽量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3、调查法

采用问卷和调查方式,了解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大信镇小信村小学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大信镇小信村小学

下载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出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本站推荐)

    《论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与策略》心得体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

    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学生抢着学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师真正从课堂中解脱出来 笔者是一名初级中学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多年,在教学生涯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自己......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论文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其价值,着重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合作学习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有着十分积极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最终定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基础 优质资源倍增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道德的准则,使用“合道德”的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工作总结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研究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一学期转瞬即逝,时间见证了我们课题组这个集体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习......